新加坡如何消暑
『壹』 新加坡一年氣候是如何最冷會有多冷
最冷絕對不會低過22度,最熱不會超過36度,常年是24到34度。熱帶地區,天氣永遠是夏天。
『貳』 新加坡氣候如何
向左轉|向右轉
新加坡屬熱帶雨林氣候,氣溫濕熱,日溫差和年溫差極小,月平均氣溫24-27度,年降雨量2400毫米,沒有台風的襲擾。通常從上午10時到下午3時這段時間內比較悶熱,氣溫在35度左右;夜晚和清晨在海風的吹拂下,氣溫降至20度上下,十分涼爽。因此,對於那些喜愛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運動的人來說,新加坡可稱得上是天堂。那些討厭炎熱陽光的人也不會因此受罪,因為新加坡幾乎所有的商店、旅館、辦公樓以及飯館都裝有空調設備。
新加坡一年到頭都有雨水,每年4-9月是少雨季,10月至第二年3月為多雨季。相對來說,比較乾燥是在6月到8月。
每日平均氣溫:26.7℃;
最高每日平均氣溫:30.8℃;
最低每日平均氣溫:23.9℃;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熱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對濕度:84.3%;
每日平均濕度:60%到90%。
『叄』 新加坡如何防治城市熱島效應
你好。參考資料:
1、從人類的聚落環境的演變來看:築巢而居――逐水草而居――定居――散居――聚居――鄉村――城市。
(1)聚落環境:人類有計劃、有目的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環境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按其性質、功能和規模可分為院落環境、村落環境、城市環境等。
(2)院落環境:由一些功能不同的建築物和與其聯系在一起的場院組成的基本環境單元。是人類在發展過程中適應自己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因地制宜創造出來的。現在人們還在使用柴灶、煤爐、液化石油汽等資源型燃料。
(3)村落環境:是農村人口的主要聚居的地方。其規模不同,人口不多,周圍有廣闊的原野,大面積的天然的和人工植物有豐富的地表水,環境容量大,自凈能力強。
(4)城市環境:是人類利用和改造環境製造出來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環境。是隨著私有制及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的非農業人口聚居的場所。現在城市的規模愈來愈大並不斷地並吞周圍地區,變郊區為城區,並逐漸相互連接,成為規模巨大的城市群或城市帶。城市有現代化的工業,建築,交通,運輸,通訊聯系,文化娛樂設施及其它服務行業,為居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創造了優越的條件。也因為人口密集工廠林立,效能頻繁等等而使環境遭受嚴重的污染和破壞。
2、從城市化對大氣環境的影響來看。
(1)近年來,我市農村城鎮化使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轉換,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人類社會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工業化社會轉變,諸如:養殖、制磚、製鞋、服裝加工、木材加工等各類鄉鎮企業、專業村的掘起;城鎮化使城鄉人口分布結構發生轉換,我市的城市人口由5.36萬人發展到18萬人;越來越多的人口由分散的農村向城鎮集中,諸如:江口、西天尾、梧塘、黃石以及城區周邊的南門、筱塘、霞林、七步、國歡等等,城鎮規模和數量不斷增多;城鎮化使城鎮空間形態發生變化,城鎮建成區擴大,城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不斷完善,城鎮化速度進一步加快,諸如現在各鎮所在地都形成規模,接近於城市小區。
(2)城鎮化將廣大的鄉村變成城鎮,原有的農田、河流、森林等自然地面大部分變成了城鎮道路、廠房、住房和固化了的場地,使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目前我市現有城市建成區面積由1983年建市時的4.73平方公里擴展為34.5平方公里(含城廂18平方公里、涵江12平方公里、秀嶼4.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為35%(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意味著農村面積的縮小);大量城鎮的集合,使廣大的鄉村變成城鎮再變成了城市;城市的擴展加劇了環境的變化和惡化,狹窄的街道和愈來愈小的庭院、居室又使天地之間的熱量交換受阻,使地面降溫非常遲緩,使熱島效應生成。
四、熱島效應的成因
從城鎮化、城市化的演變與熱島效應關系中我們就可以找出熱島效應的成因:
1、城市下墊面(大氣底部與地表的接觸面)特性因素。城市內大量人工構築物如鋪裝地面、各種建築牆面等,改變了下墊面的熱屬性,這些人工構築物吸熱快而熱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陽輻射條件下,它們比自然下墊面(綠地、水面等)升溫快,因而其表面的溫度明顯高於自然下墊面。城市下墊面對陽光熱量的反射率比鄉村小(一般小10%~30%)。
2、人工熱源因素。日益增加的工廠、汽車、爐灶、空調、冰箱等人工排熱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時,就象無數個火爐在燃燒,在排放熱量,在不停地向外「傾瀉」著熱量,使城市的「體溫」一再升高。《大眾科技報》報道,城市中人為熱源的比例,據西方一些大城市的調查估計,來自工廠、家庭爐灶、空調、採暖等固定熱源的約佔3/4,而汽車、摩托車、電車等移動熱源約佔1/4。人體和家畜等新陳代謝熱量一般還不到1%。
3、城市裡的自然下墊面(城市綠地和水體)減少因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建築、廣場、道路等大量增加,綠地、水體等自然因素相應減少,放熱的多了,吸熱的少了,緩解熱島效應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4、城市大氣污染因素。城市中機動車輛、工業生產及人群活動產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煤灰和粉塵等,這些物質可以吸收環境中熱輻射的能量,產生「溫室效應」,從而引起大氣的進一步升溫。
五、緩解熱島效應的有效因素
1、自然因素
(1)風是熱島效應的「天敵」,當風颳起來的時候,熱島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通過大氣環流,熱島與周圍地區的空氣進行交換,以此降低自身的溫度。
(2)水面不僅構成了城市美麗的景觀,當溫度升高時,它的蒸發作用能冷卻空氣,使環境溫度降低。
(3)綠地是城市中最主要的自然因素,研究表明,城市綠化覆蓋率與熱島強度成反比,綠化覆蓋率越高,熱島強度越低,因此建立規模化的集中綠地是最能直接削弱城市熱島效應的做法。
2、人工因素
(1)在路邊、花園和屋頂栽種上花草樹木,也可使城市的環境溫度降下來。
(2)將城市建築物表面塗上白色或換上淺顏色的材料顏色由深變淺,以減少對太陽輻射的吸收。
(3)加強城市規劃,選擇合理的城市結構模式,統籌安排工廠區和居民區。
(4)使建築低層化和合理分散化、市內道路寬敞,從而暢通城市的「通風道」,並盡可能擴大城市水面。
(5)將城區分散的熱源集中控制,提高工業熱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減少熱量散失和釋放。
六、減少、減輕熱島效應的對策
1、從行政規章方面進行控制。
(1)城市規劃的行政規章中要增加氣候論證的條款。
(2)在行政規章中增加對自然環境(河流、濕地、森林等)進行保護的強制性條款。
(3)利用行政規章加強宣傳,將簡單、有效的防止熱島效應的手段介紹給全社會。
2、從城市規劃方面進行控制。
(1)嚴格控制城市的軸向(莆田市區傳統建築的朝向南偏西13度左右,可以從許多古代建築的朝向或者從莆田地圖上得到驗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自然風向(資料表明,莆田的常風向為N向,頻率為19%,特別是7月份的風向也是N向)、自然風能,利用山谷、河流、巷道、走廊的走向及建築高度進行合理規劃設計,確保夏季主導風向通暢,形成城市「穿堂風」,使之成為削減、消除城市熱島效應的天然的調節手段。2000年10月,日本環境廳提出的對策包括:今後在制定城市規劃時,要重新考慮道路、公園、森林和建築物的分布位置,積極採用德國內陸城市的「風道」方式,讓冷氣流穿越市區。
(2)控制建築物的間距。由於在城鎮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受經濟條件和經濟利益的驅使,城市建築物的間距沒有得到嚴格的控制,莆田的老城區近些年來的許多新建構築物連規劃法設定的最低間距要求也未達到,建築物過於密集從而形成城市蜂窩現象。而泥石材的熱容量(單位體積內容納的熱量)很小,在接受熱源輻射時加熱快,導致氣溫快速升高,城市建設的布局不能過於密集,應盡可能的鬆散。
(3)控制建築物的城市粗糙度(建築高低不平)。由於建築有高低導致城市散熱條件變差,散熱功能弱。福州市規劃設計院的陳碩介紹,2001年以前金山地區溫度還很低,但隨著金山的開發,近來這片地區的溫度急劇上升。可見建築密集也是導致熱島效應的重要因素。在我們的城市建設的初期,我們應該吸收其它城市建設的優點和長外,盡量避免重復人家的錯誤。
(4)嚴格控制天然濕地、河流、森林的面積,使之得到最大面積的保護。不能再重復像鳳凰山簏開發別墅群從而破壞省級風景名勝區那樣的低級錯誤,珍惜自然環境資源,同時還要避免修了梅園路而變北河道為暗渠的做法。保護好延壽溪、木蘭溪以及南、北洋河道以及市區內僅存的南湖、淺水灣等親水公園。福州市的內河面積比解放前減少了40%,內河對於調節城市氣溫的作用也越來越小,從遙感地圖上分析,晉安河的溫度低,而白馬河的溫度高,得出河流要達到一定流速才會對環境起調節作用。
(5)樹立城市生態學觀念,選擇合理的城市結構模式,統籌安排工廠區、居民區。莆田的城市建設存在嚴重的缺陷,目前沒有一條城市主、次幹道是超過4-5公里直線的,都是不規則的折線、弧線,進入市區猶如進入迷宮,不符合城市生態學觀念也缺乏現代感。城市結構顯得不合理,到處是混合區,要統一工業園區的布局和建設,工業園區盡量建在交通便捷的臨海地區,與居住區分開,避免再走先建設再搬遷的建設路子,盡量節約能源和資源。
3、從人為方面進行干預、控制。
(1)要加強綠化,通過植物吸收熱量來改善城市小氣候。目前,我們城區園林綠地面積僅在799公頃左右,城區的綠化面積遠遠達不到城市規劃的要求,目前中心城區的道路綠化能讓人記住的也只有學園路(街)中段,倉後路原來市政府門口那短短有百來米了,而其它的道路只寄希望於以後的城市綠化了。北京園林科研所研究:一棵胸徑為20厘米的大樹,一天蒸騰吸熱量相當於3台1000瓦的空調,綠化覆蓋好的地方要比裸露土地的溫度低3℃~5℃。四川省氣象局衛星遙感中心高級工程師但尚銘認為:立體綠化對城市的生態效益明顯,如地毯式的屋頂或爬滿常春藤和爬山虎的牆壁在盛夏可使室內溫度下降2℃~4℃,節約空調耗電量20%~40%。經計算,屋頂綠化相當於地面綠化效益的60%。」
(2)採用改變城市建築物表面的方法,在建築物表面塗上白色或換上淺顏色的材料,以減少吸收太陽輻射。
(3)改善市區道路的保水性性能。目前,隨著社會發展和城鎮化、城市化建設進程,建設者往往只簡單地將道路進行了硬化,從而忽略了市區道路的保水性性能。2000年10月,日本建設省也制定了「透水性公路鋪設計劃」,即用透水性強的新型柏油鋪設公路,以儲存雨水,降低路面溫度。對於路面,應該有意識地多普及蜂窩狀的結構,因為使用蜂窩狀的地面,可以有效地改變地表的熱量平衡,自然打通地面上下的水分和熱量的流通,在地面水分蒸發中,使地表溫度減低3~4℃。
(4)提高建築物隔熱材料的質量。目前建築材料大量採用的還是傳統的秦磚漢瓦,以及現代的人工石材料,隔熱性能差,大量新型建築材料未得到採用。
(5)通過宣傳,讓人們自覺將空調的溫度調高,以減少空調器啟動帶來的負面效應。南京東南大學製冷研究組的杜教授介紹:1.7P、750瓦的空調啟動後,但空調排氣口處的溫度平均增加10~15℃。
(6)盡量減少對城區內河流的基底的固化,讓河水自然滲透,以達到增加土壤溫度降低地表溫度的目的;讓市內蓋板河露天,用以增加水域面積,緩解熱島效應。目前在我們的城市建設過程中,大量採用的是填平河道的工程行為,這種做法不盡改變了自然環境,而且破壞了自然循環,加劇了城市下墊面的破壞,使吸熱物質增多。
(7)拆去實體圍牆、建成柵欄式,以提高地面通風效果。韓國科研人員研究了3個不同規模城市的城鄉溫差和風速的關系,得出了風速能明顯減小城鄉溫差的結果。如果把城鄉溫差小於0.5℃作為熱島效應消失的指標,那麼840萬人口的漢城在風速11.1米/秒時才開始消失,13~15萬人口的廣陽在風速4~5米/秒時消失,人口6萬的薪島在風速3.9米/秒時熱島效應已經不存在了。我們的城市可以借鑒這個結論,營造出風速4~5米/秒的環境,來預防和緩解熱島效應的產生
『肆』 天氣炎熱,吃什麼解暑好
一、夏季解暑蔬菜
夏季正是黃瓜、絲瓜、苦瓜、佛手瓜、南瓜、冬瓜等瓜類蔬菜上市的旺季,它們的含水量高,又兼具高鉀低鈉的特點,適合夏天人們大量出汗後補充水分及流失的無機鹽。
1、苦瓜
苦瓜,又名涼瓜、癩瓜,因其味甘苦、性涼、外皮多皺而得名。祖國醫學認為,苦瓜具有除熱邪、解勞乏、清心明目之功效。夏季人們習慣用苦瓜做成涼茶,用來清熱解暑、消渴去汗。苦瓜中的苦瓜素被譽為「脂肪殺手」能使捏取脂肪和多糖減少。促進飲食、消炎退熱:苦瓜中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慾,健脾開胃。
2、西紅柿
含有大量的番茄紅素以及各種微量元素,有很好的防曬效果。西紅柿性偏寒涼,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的作用。要是渴了,吃一個西紅柿,格外舒適。但關於怕涼的人來說,做熟了吃是專業的選擇,生吃輕易出現不耐受的情況,導致腹瀉。
二、夏季解暑水果
夏季正是水果盛產的季節,荔枝、龍眼、西瓜、香蕉、水梨,還有進口的葡萄柚、蘋果等琳琅滿目。夏季解暑水果有哪些?以下2種水果是最佳選擇。
1、甜瓜
甜瓜又稱甘瓜或香瓜。它是夏令消暑瓜果,其營養價值可與西瓜媲美。據測定,甜瓜除了水分和蛋白質的含量低於西瓜外,其他營養成分均不少於西瓜,而芳香物質、礦物質、糖分和維生素C的含量則明顯高於西瓜。祖國醫學確認甜瓜具有「消暑熱,解煩渴,利小便」的顯著功效。
2、西瓜
西瓜上瓜類中清暑解渴的首選。炎炎夏日,西瓜算得上是最受歡迎的純天然「飲料」了。在中醫里,它被稱為「天然白虎湯」,是清熱、解暑、利尿的佳品。西瓜所含水分比任何水果都多,約佔全果的90%。瓜瓤含糖量一般為7%~11%,其中主要是果糖,此外,還含有維生素、蛋白質、果膠、粗纖維、鈣、磷、鐵、胡蘿卜素等,營養豐富,甜美可口,是消暑解渴的夏令佳果。
三、夏季解暑飲品
進入盛夏,為了防暑應喝一些消暑飲品,不僅能起到防中暑的效果,還有養生保健功效,可謂是好處多多。
1、蔬果汁
新鮮的蔬果汁能有效地為人體補充維生素及鈣磷鉀鎂等礦物質,可以增強細胞活力及腸胃功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消除疲勞。製作果蔬汁時最好選用二至三種不同的水果、蔬菜,每天變化搭配製作蔬果汁,這樣可使不同的營養物質均衡吸收。製作蔬果汁剩下的蔬果渣不要扔掉,可以將蔬果渣與蜂蜜一起攪拌均勻後食用,好吃有營養。
2、綠豆湯
綠豆湯有消暑、解毒的作用,綠豆的清熱之力在皮,解毒之功在內。因此,如果只是想消暑,煮湯時將綠豆淘凈,用大火煮沸,注意不要久煮,約10分鍾左右即可。這樣熬出來的湯,顏色碧綠,比較清澈。喝的時候也沒必要把豆子一起吃進去,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消暑功效。
四、夏季解暑調味料
有些人覺得夏天不該使用諸如辣椒、蔥、姜、蒜等辛辣刺激的調味料。其實不然,適量的刺激性:調味料可以增進人的食慾,還能抑制一些致病微生物的活性,保障身體的健康。從中醫角度來看,這些調味料能起到理氣燥濕的作用,對化解暑濕是很有益的。
1、食醋
醋在烹調中必不可少,夏季菜中放醋更是有益。夏季細菌繁殖快,人易患腸道傳染病,此時,多吃些醋有殺菌的作用。此外,醋還能調節胃腸功能。醋能幫助消化吸收,提高食慾。夏季吃冷盤時,適當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還能預防痢疾、腸炎等疾病的發生。
2、姜
在炎熱的夏季,適當吃薑有興奮神經、排汗降溫、提神的作用,可緩解疲勞、乏力、失眠等症狀。古時炎熱的夏季,如果有人發生中暑昏厥,大夫便為其灌下一杯薑汁,就能使病人很快醒過來。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胸悶惡心等的病人,適當喝點姜湯大有裨益。
五、夏季解暑茶飲
夏季容易口渴,很多人經常喝飲料解渴,殊不知飲料含糖過多,不僅不能真正解渴,多喝還容易造成肥胖。專家表示,夏季最好的飲料就是茶。
1、綠茶
天氣炎熱出汗多,綠茶中富有成效含苞欲放鉀,既能補水,又能補充出汗丟失的鉀。應該一天分數次飲用,這樣茶中的茶多酚、兒茶素能夠被除數人體充分吸收。綠茶為不發酵茶,性味苦寒,冰鎮後過寒不適宜女性及胃寒的人飲用。
2、烏龍茶
烏龍茶是介於紅茶和綠茶兩者之間的半發酵茶,不寒不熱同時能起到去火解熱,恢復津液的作用,適合女性和胃寒的人飲用。雖說烏龍不含有豐富的維它命C,但是其卻含有豐富的鈣,鐵等多種物質,多喝烏龍茶,可促進體內脂肪的分解,對預防肥胖及因為肥胖引起的其它並發症有很大的幫助。
『伍』 怎樣才能解熱
可以告訴你個有效的辦法,因為我也是這么做的,首先堅持沖涼,用水沖掉身上的汗水,然後在最後一盆水裡放一點點花露水,再沖1次!這樣在家裡的話可以保持涼快,睡覺的時候在席子上塗點花露水.盡量少做激烈的運動或動作,讓自己保持平靜:
1.少吃多餐。每餐吃得越多,所產生的熱量也越多,尤其是高蛋白食物產生熱量更多。
2.冷水涼腕。每過幾小時,就把你的手腕在冷水龍頭下沖個三五秒鍾。因為手腕處是血管密集的部位,用冷水沖一下,能起到涼血的作用。
3.吃辛辣食物。紅辣椒可以刺激口腔內的熱量受體,提高血液循環,導致大量出汗,有助於降低體溫。
4.溫水沖澡。經常用溫水泡澡或淋浴,特別是在臨睡前,水溫比體溫稍低就行。
5.待在地下室。一般情況下,地下室的溫度會比上層低10℃—15℃左右。
6.穿輕戴素。最好穿輕便、淺色的棉製衣物。合成纖維一般會吸熱,而棉製品則正好相反,有散熱的作用。7.拉好窗簾。當你不在家時,可以把窗簾拉下來,阻止熱量進入,讓室溫升高。
8.多多飲水。在大熱天里,最好不要喝酒,酒精會使體內缺水。不如喝點礦泉水或低糖汽水,當然,最好喝點菊花茶,它能起到降溫醒腦的作用。
9.選用蘆薈。女性可用冰涼的蘆薈油來代替普通的保濕霜,早晚使用能夠起到降低皮膚溫度的效果。
10.放慢節奏。大熱天里,宜放慢節奏,避免劇烈活動,以防體溫升高。如果你有跑步的習慣,最好在氣溫相對較低的時候進行,如每天早上7點前。
11.使用冰袋。利用重復使用的冰袋,冰袋內的液體會持續釋放涼意來降溫,舒解由天熱引起的頭
『陸』 新加坡一年四季的天氣如何,人們經常干什麼
一年四季都很熱阿。但是冬季的時候雨特別的多,特別是國內春節那會,現在也每天下午下雨,很不方便。夏季的時候很熱,太陽很大。人們每個季節都做差不多三事啊,因為季節變化不明顯嘛。他們工作都比較努力的。但周末也到處去玩玩。釣魚阿,游泳阿,BBQ阿,去別的國家例如馬來,泰國...其實他們的生活很枯燥的。
『柒』 請問新加坡氣候如何,是不是很悶熱潮濕,還經常下雨
新加坡地處熱帶,相對來說,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氣候溫暖而潮濕,年平均溫度在 23-31℃之間,溫差很小。新加坡一年到頭都有雨水,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6月到8月比較乾燥。
『捌』 新加坡最普遍的運動是什麼
跑步、游泳。
全島有很多公園和跑道。。!!
也有很多游泳池。。因為四季為夏。。游泳是消暑的好運動!!
呵呵呵。。好消閑。。 :P
『玖』 新加坡的天氣如何,屬於什麼氣候區
許多人都以「常年是夏,一雨成秋」來形容新加坡的天氣。獅城地處熱帶雨林氣候區,全年氣候濕熱晝夜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新加坡11月底至次年2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風影響,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這兩個季風期,間隔著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在幾個季候風交替月里,地面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新加坡的紫外線指數也頗高,出門要記得帶防曬膏和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