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故宮哪個大
Ⅰ 多少個新加坡的面積等於北京市的面積
大約23個新加坡的面積等於北京市的面積。
新加坡的面積:719.1平方公里
北京市的面積: 16410.54平方公里
16410.54÷719.1≈23
(1)新加坡和故宮哪個大擴展閱讀: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
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本詞條已參考行政區域類詞條編輯指南進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議或想參與整理,歡迎您與網路地理組一起交流。
北京,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所在地,也是中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北京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擁有世界文化遺產數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故宮、天壇、八達嶺長城、頤和園等眾多名勝古跡。
早在七十萬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區就出現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為薊、燕等諸侯國的都城。
公元938年以來,北京先後成為遼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國都、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首都 ,1949年10月1日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參考資料:網路---北京市 網路---新加坡
Ⅱ 世界十大著名博物館的世界十大著名博物館
鏈接: https://pan..com/s/18gbR-wBT8iCoReH6OB1l-Q
10天帶孩子玩轉世界TOP10博物館
Ⅲ 世界各國著名建築物名稱
1、長城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Ⅳ 請問世界各宮的具體名稱:如美國白宮,俄羅斯的克林姆林宮,法國盧浮宮等等 謝謝
中國--北京,中南海
美國--華盛頓,白宮
德國--柏林,德國總理府
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英國首相官邸)
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
法國--巴黎,愛麗舍宮
韓國--首爾,青瓦台
新加坡--新加坡,新加坡總統府Istana (Istana,馬來語『宮殿』之意)
日本--東京,日本新首相府(東京千代田區)
Ⅳ 介紹世界名城資料
1、北京
北京市,簡稱「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都、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
2、倫敦
倫敦(London),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首都,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與紐約和香港並稱為「紐倫港」。
倫敦是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是全世界博物館和圖書館數量最多的城市。有19家世界500強總部和7座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位於倫敦。2018年倫敦地區生產總值已達到6532億美元。
3、維也納
維也納(Vienna),位於多瑙河畔,是奧地利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全國9個聯邦州之一,也是歐洲主要的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音樂之都」。
維也納是奧地利人口最多的城市,在2017年的人口普查中,維也納已擁有超過187萬的人口。維也納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德語城市,僅次於柏林。
4、巴黎
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
5、東京
東京(とうきょう、Tōkyō),是日本的都,位於日本關東平原中部,是面向東京灣的國際大都市,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東京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東京」狹義上指東京都、舊東京府或東京都區部(舊東京市),亦可泛指東京都市圈。東京是江戶幕府的所在地,江戶在慶應4年7月(1868年9月)改名為東京。
Ⅵ 為什麼巴黎稱為霧都,北京稱為對稱的古都
對稱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地安門、鍾樓直到鼓樓為止,形成了一條中軸線。因為北京的宮殿對稱地建在地理中軸線的兩側,其他建築物都沿襲了中國古代的對稱的建築設計理念。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殿建築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部,不僅殿堂建築互相對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給人以穩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譽,這個「花」並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美不勝收的園林,「花都」這個稱謂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當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巴黎以浪漫著稱,每個巴黎人都愛養花,房前屋後隨處可見鮮花,所以稱巴黎為「花都」。
「霧都」倫敦——因為英國是工業最早發展的國家,而倫敦集中了英國的大批工業。 工業的污染造成了霧都的形成。又因為倫敦自身的氣候原因導致廢氣散不出去就像蒙著一群霧一樣,所以叫它為「霧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為泰國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悠悠,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所以叫它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開羅——開羅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乾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區分布在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於11-16世紀的老城和許多著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其中老城區房屋比較低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
「綠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稱為「綠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擁有綠地3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佔全市面積的40%,有11個自然森林,98座公園,佔地約2000公頃。市區還有700多座街心花園,佔地約1256公頃,加上靛藍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輝煌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古跡及錯落有致的現代建築,使莫斯科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個建在離陸地4公里左右的群島上,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與177條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條水巷。城市建築之間靠100多條水道和400餘座橋梁連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鑽出似的,因為它整個都在水裡,那裡的路就是水,小艇成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為「水城」。
「獅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同時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狀很像一隻獅子,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得名.
「音樂之都」維也納——因為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那裡的人們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其中「世界歌劇中心」和「金色大廳」都具有世界影響。所以稱它為「音樂之都」。
Ⅶ 有介紹世界名城的資料嗎
對稱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地安門、鍾樓直到鼓樓為止,形成了一條中軸線。因為北京的宮殿對稱地建在地理中軸線的兩側,其他建築物都沿襲了中國古代的對稱的建築設計理念。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殿建築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部,不僅殿堂建築互相對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給人以穩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譽,這個「花」並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美不勝收的園林,「花都」這個稱謂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當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巴黎以浪漫著稱,每個巴黎人都愛養花,房前屋後隨處可見鮮花,所以稱巴黎為「花都」。
「霧都」倫敦——因為英國是工業最早發展的國家,而倫敦集中了英國的大批工業。 工業的污染造成了霧都的形成。又因為倫敦自身的氣候原因導致廢氣散不出去就像蒙著一群霧一樣,所以叫它為「霧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為泰國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悠悠,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所以叫它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開羅——開羅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乾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區分布在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於11-16世紀的老城和許多著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其中老城區房屋比較低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
「綠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稱為「綠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擁有綠地3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佔全市面積的40%,有11個自然森林,98座公園,佔地約2000公頃。市區還有700多座街心花園,佔地約1256公頃,加上靛藍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輝煌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古跡及錯落有致的現代建築,使莫斯科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個建在離陸地4公里左右的群島上,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與177條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條水巷。城市建築之間靠100多條水道和400餘座橋梁連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鑽出似的,因為它整個都在水裡,那裡的路就是水,小艇成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為「水城」。
「獅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同時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狀很像一隻獅子,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得名.
「音樂之都」維也納——因為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那裡的人們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其中「世界歌劇中心」和「金色大廳」都具有世界 回答者: k9evin | 二級 | 2011-4-28 20:53
巴黎--享有世界「花都」之譽的名城
巴黎是法國的首都,它是這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工業、商業和交通運輸的中心。由於這個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琳琅滿目的商品和美不勝收的園林,因此在各國名城之中,它享有世界「花都」之譽。
巴黎也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重要舉辦地。1900年第二屆和1924年第八屆奧運會都在這個城市舉行。
巴黎市區面積為105平方公里,人口231萬(1975年),若加上它周圍的七個省在內而構成的大巴黎,面積則為12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約為1000萬,這是西歐的大都會。巍峨的埃菲爾鐵塔,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庄嚴肅穆的凱旋門,聞名世界的巴黎聖母院等等,每年吸引著慕名而來的世界各地的旅遊者。
巴黎得名於公元四世紀。這個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中央的城市,地形象一隻大碟子,周圍是坡陡的山地,向著盆地緩緩地傾斜,盆地中部以石灰岩為主,它的上面覆蓋著一層肥沃的土壤,這使它成為法國最富饒的農業地區。巴黎是在塞納河中的一個小島上逐漸向兩岸發展起來的,它正好位於一條重要的南北大道和另一條東西向沿河道路的交叉路口邊,這兩條大道相當於現在巴黎南北的聖米歇爾--斯特拉斯堡大街和東西向的里沃利街與它的延伸部分。由於這個交通樞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所以它的發展十分迅速。菲立·奧古斯蒂島政時,這個島嶼的人吧經膨脹,擴大到南北兩岸,到了十七世紀末,這里的人口已增加了一倍,因而不得不建立新的城牆,1840年,城牆又向外移建。直到今天,在這些城牆之外仍在大面積地進行擴建,建造了許多工廠和工人住宅,還在原址上建了一條環城的道路。
法國五大河流之一的塞納河,橫穿了半個巴黎,這條風景秀麗的塞納河水經法國北部流入英吉利海峽。在距海口370公里的河心,有個船形小島--西岱島,目前,人們稱它為市島或嶼島。如今巴黎市徽上的銀色帆船就是巴黎起源的見證。塞納河流量一年四季比較穩定,終年可以通航。一般的汽艇和拖船可以從河口上溯直達到巴黎,而從巴黎通過塞納河的支流和運河,又可以與萊茵河、羅納河、盧瓦爾河相互通航,這就使得巴黎成為全國內河航運的中心。
巴黎地處溫帶,由於它離海洋較近,因而具有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氣候溫和,每年一月份的平均氣溫約為3.5攝氏度,河水不凍,而且降雪期也短。夏季的氣溫稍高,不過七八月份的平均氣溫也只不過有19.3攝氏度。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巴黎的每年平均降水量是619毫米,並且降落也比較均勻,這樣不致於造成乾旱或者洪水泛濫成災,上述自然條件為巴黎又增添了新的優越感。
巴黎聖母院是巴黎的一座雄偉的建築物,它屹於市島的中心。這座建築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馳名於世,更因為它是巴黎最為古老,最為高大的天主教堂,這在歐洲建築歷史上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這座世界聞名的哥特式巨石建築物,從1163年開始興建,法國勞動人民歷盡艱辛,經過182年的努力才告落成,雨果說:「偉大的建築,就象高山一樣,是幾個世紀的產物」。過去,歐洲的教堂厚牆重拱,笨重粗糙,空間又窄小,內部也陰暗。而巴黎聖母院卻與之形成了鮮明對照。它的屋頂、塔樓、扶臂等等,所有的頂端都是尖塔,爭先騰空往天伸,生氣勃勃。其內部的大廳有6500平方米,高35米。它的祭壇、迴廊、牆壁、門窗都是由繪畫雕刻裝飾,可以容納9000人進行宗教活動。巴黎聖母院內,光線明亮,空曠而高昂,令人肅然生敬。它的底層有三座大門,其中最有名的是左門,即聖母門,大廳正中有用玉石雕塑的聖母像,聖嬰橫卧在她的膝蓋上。在106米高的塔內懸掛著13噸重的巨鍾,雇請大力士撞擊,它發出的聲音可聲震全城,這是巴黎人進行宗教活動的信號。後來,歐美所建造的哥特式建築,都帶有巴黎聖母院的痕跡。
人們說巴黎聖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徵,而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則是現代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坐落在塞納河左岸馬爾斯廣場,精確高度為320.775米,可稱之現代鐵塔之祖。這個鐵塔建成於1889年,在本世紀20年代以前,它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建築的紀錄,所以,這座建築是法國人的一大驕傲。近百年前,人們為紀念法國成立共和國100周年,法國工程師、世界鋼鐵混凝土建築的奠基人埃菲爾提出建設世界上最高鐵塔的大膽設想,全塔由總重9000噸的18000件預制鋼結構件裝配而成,呈四方形,下粗上細,有1710級階梯通往塔頂,人們也可以乘電梯上去,三層平台上設有餐廳、游藝場等,最高一層有休息室,望台,並設有郵政信箱。這座鐵塔每隔七年油漆一次,加之日益增多的各種設施,塔身越來越重。據有關方面測定,現在重量已達11000多噸。過去,巴黎當局為保持傳統市容,曾經規定市中心的建築高度不能超過31米,其他地區不得超過31米。鐵塔落成後,一些人認為「俗不可耐,面目可憎」,鼓動拆毀。但是由於它的高度在當時成了仙間樓閣,因而吸引著海內外的遊客來此參觀,有時人往往要排隊兩個小時才能買到登塔門票。這座鐵塔建成的第一年就接待了近200萬人,門票收入相當於建築投資的四分之三。以後每年都不少於2000萬人,而且,鐵塔也成了廣播、電視發射的中心,氣象和污染監測中心。拆塔論也就無市場了。但這座在風雨中屹立了近一百個春秋的埃菲爾鐵塔現已銹跡斑斑,一項將耗資1.9億法郎的維修和改造塔上設施的工程不得不著手進行。
巴黎的「愛麗舍田園」有「神話中的仙景」之稱,這又是巴黎的一大驕傲。這條全長1800米,寬120米,中間可並行10輛汽車的馬路,兩側人行道邊種著參天的栗樹,外道附近是停車場,橫道以地道與地鐵走廊代之。在街道旁有巴黎最豪華的百貨商店、夜總會、影劇院、大銀行、航空公司等。大街東與面積為4萬多平方米的協和廣場連接,廣場的中部豎立著一座盧克索神廟的方尖碑,碑的周圍是一片草地和花園,人工噴泉噴射著晶瑩的水柱與之相映。大街西與星形廣場相連,從這個廣場放射出12條林蔭大道,再由一條圍繞廣場的環形大街把它們貫通起來。凱旋門屹立在廣場中心,其高48.8米,長44.5米,厚22米。它設有三個拱形門洞,中門寬14.6米,高36.6米,在這個門下是無名烈士墓,長明燈終年不熄。法國人民為了紀念這些烈士,每逢節日就有一面長達10多米的國旗從拱頂垂直而下,悼念長眠者。門內還刻著曾隨拿破崙征戰的386位將軍的名字,門外刻有歷代名家的傑作,如《馬賽曲》組雕,自由女神等。你如果想從凱旋門頂鳥瞰巴黎市景色,可以捷足攀登,也可以乘電梯而上。
這個著名的愛麗舍田園大街可謂是巴黎的主動脈,它不但是巴黎市民集會的場所,並且每年吸引著大約1000多萬外地及外國人到此一游。整個巴黎全城總長1300公里,有4500多條街道,其中包括長達4.36公里的福吉拉爾大街,但它同愛麗舍田園大街是無法媲美的。
聞名於世的凡爾賽宮又是巴黎最美麗的一處林園。它在市區西南約18公里處。這是法國帝王的行宮,始建於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人們把它擴建成了長達400米的建築物,一面為大花園,而另一面有幹道通向市區。據說路易十六當政時期,奢侈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他聚集廷臣18000名,終日在此舞宴作樂。1789年人民群眾起義,他逃入城內,自此,凡爾賽宮不再作為王宮而漸漸冷落下來。1870年這里被普魯士軍隊佔領,同年,梯也爾資產階級政府也把這里作為自己的巢穴,血腥鎮壓了巴黎公社。後來,法國政府把這里開放為公共園林,每年到此的遊客達200多萬之多,總統也常在這里舉行國宴。
巴黎凡爾賽宮的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總佔地面積為111萬平方米。整個園林有100萬平方米,園林里有1400個噴水池和噴泉都以精巧的人獸雕刻裝飾。為了美化這個大園林,還專開了一條大運河連接塞納河,引來噴水之源,宮廷內500多間大廳小室,處處金碧輝煌。人們漫步於園林之中,猶如置身於中世紀時代,又沉迷在現實園林之中,真是妙不可言。
巴黎又是一座博物之城,這個城市有60所博物館、藝術館,珍藏著世界稀有的珍寶。在巴黎街頭鑲嵌紀念碑保護標志的建築物已達1132處,其中包括周恩來住過的旅館,都是巴黎人引以自豪的歷史文物。全世界處處可見的維納斯雕像,原作就收藏在巴黎國立博物館內,這是古代神話中愛和美的化身。巴黎博堡大街上的蓬皮杜藝術與文化中心,是世界上最大、最現代化的藝術館,也有人稱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文化工廠」。其外表象一座石油化工廠,鋼架林立、管道縱橫,水、電、空調管道全部暴露在牆外,就連電梯也是用透明殼罩著在室外升降。藝術館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這里也是遊客最多的觀光點。
巴黎交通也是非常發達的。它有歐洲最大的戴高樂機場,連接著77個國家和地區的161個城市,每年的吞吐量達1000萬遊客。它有一個十一層的候機大樓,頂部三層能停放3900輛汽車,中三層為旅客出境入境的地方,下五層擁有十多家餐廳、酒吧和39家免費商店,以及其它服務機構。整個大樓由23部電梯貫通。巴黎的交通是立體型結構,它除了270多萬輛私人汽車外,城市的公共交通還由短程鐵路,地下鐵路構成,整個巴黎有七個火車站連接十多條長途干線,通向國內和歐洲各國。巴黎有地下鐵路276公里,設有400多個車站,每天運送300多萬旅客。最上層是地面交通樞紐站,中間為火車站,最下為地鐵車站,形成了一個多層綜合體,旅客可以在同一地點自由換乘所需的線路。無論從哪裡上車,只要換一兩次車便可到達巴黎任何地方。為了不使或減少交通阻塞,巴黎市當局在50年代就規定了1000條單位向道,在市區13公里的塞納河道上架橋達35座,每隔370米就有一座橋,兩岸交通方便。整個巴黎的6600個交叉路口,全都在指揮中心的電視監視之下,若出現堵塞,即顯示在熒光屏上,中心即發出命令,由附近警察前往疏導。 時裝和花卉也是巴黎的一大特點。在大街上,人們很難碰到服飾一樣的婦女,全市有2280家時裝店,每年要拋出3500種新裝。許多外國富翁都要到巴黎專制衣服。西方女郎則以追求巴黎時裝爭奇斗艷,許多妙齡少女甚至把自己的青春都拋擲在這里。種花和栽草是巴黎人最感興趣的業余活動,每年到了三月法定綠化月和3月31日植樹節,巴黎人便大顯身手,種下又一代新苗。在餐廳,每個餐桌上必有一支瓶插鮮花,每個窗檯必有灌木盆景,在如此擁擠的巴黎土地上,每個市民還擁有平均24.7平方米的綠地面積,實在難能可貴。
在巴黎這個花花世界裡,在佔全國2%的土地上,集中了全國20%的人口、25%的工業產值、33%的商業營業額、27%的服務業、96%的銀行服務量、70%的保險公司、38%的企業總部、22%的就業人口、50%的科技人員、40%的自由職業者。英雄的巴黎人民有著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1871年3月18日舉行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為世界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的斗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回答者: a13007884186 | 一級 | 2011-4-28 22:20
對稱的古都」北京——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地安門、鍾樓直到鼓樓為止,形成了一條中軸線。因為北京的宮殿對稱地建在地理中軸線的兩側,其他建築物都沿襲了中國古代的對稱的建築設計理念。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殿建築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部,不僅殿堂建築互相對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給人以穩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花都」巴黎——巴黎素有「花都」之譽,這個「花」並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美不勝收的園林,「花都」這個稱謂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當然,巴黎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巴黎以浪漫著稱,每個巴黎人都愛養花,房前屋後隨處可見鮮花,所以稱巴黎為「花都」。
「霧都」倫敦——因為英國是工業最早發展的國家,而倫敦集中了英國的大批工業。 工業的污染造成了霧都的形成。又因為倫敦自身的氣候原因導致廢氣散不出去就像蒙著一群霧一樣,所以叫它為「霧都」。
「佛教之都」曼谷——因為泰國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情調。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悠悠,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所以叫它為 「佛教之都」。
「沙漠古都」開羅——開羅位於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乾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市區分布在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於11-16世紀的老城和許多著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其中老城區房屋比較低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
「綠色首都」莫斯科——莫斯科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被稱為「綠色的城市」,每人平均擁有綠地30多平方米,綠化面積佔全市面積的40%,有11個自然森林,98座公園,佔地約2000公頃。市區還有700多座街心花園,佔地約1256公頃,加上靛藍的莫斯科河水、上千座金碧輝煌的教堂,為數眾多的古跡及錯落有致的現代建築,使莫斯科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水城」威尼斯——威尼斯是一個建在離陸地4公里左右的群島上,全城由118個小島組成,與177條支流相通,城市共有2300多條水巷。城市建築之間靠100多條水道和400餘座橋梁連接。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獨特,地基都淹沒在水中,像從水中鑽出似的,因為它整個都在水裡,那裡的路就是水,小艇成為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故成為「水城」。
「獅城」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同時又因新加坡的地理形狀很像一隻獅子,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得名.
「音樂之都」維也納——因為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是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那裡的人們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在維也納,歌劇院、音樂廳星羅棋布,其中「世界歌劇中心」和「金色大廳」都具有世界影響。所以稱它為「音樂之都」。
Ⅷ 故宮的介紹
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鍾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築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築,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庄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里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後面有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庄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富有生活氣的內廷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後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同於前半部.前半部建築形象是嚴肅、庄嚴、壯麗、雄偉,以象徵皇帝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在坤寧宮北面的是御花園.御花園里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名為萬春亭和千秋亭的兩座亭子,可以說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華麗的了.
『第3樓』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其位於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門,後倚景山,東近王府井街市,西臨中南海.1961年,經國務院批准,故宮被定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故宮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80,000㎡.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門和北面的神武門現專供參觀者游覽出入.城內宮殿建築布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在封建帝制時代,普通的人民群眾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辛亥革命後,這座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但按照那時擬定的《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卻被允許「暫居宮禁」,即「後寢」部分.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承德)行宮和盛京(沈陽)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的「前朝」部分,於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溥儀居宮內,一直與亡清殘余勢力勾結,圖謀復辟,且以賞賜、典當、修補等名目,從宮中盜竊大量文物,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嚴重關注.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了故宮,對宮內文物進行清點.又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於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並通電全國,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開放的第一天,人們以爭先一睹這座神秘的皇宮及其寶藏為快,北京市內萬人空巷,交通為之堵塞,此亦成為當天各大報紙的重大新聞.
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余件,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法書名畫、宋元陶瓷、琺琅、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後妃嬪服飾、衣料和傢具等等.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並就宮內開辟展室,舉辦各種陳列,還編輯出版多種刊物,公開資料,進行宣傳.各項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人文薈萃,極一時之盛.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日本帝國主義鯨吞了中國東北領土,步步進逼華北,形勢危急.為了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採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遂於南京建立文物庫房,並成立了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全面展開.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別存於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復集中於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渡江之際,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台灣,後於台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余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委託南京博物院代為保管.在這場長達十餘年的慘烈的戰爭期間,由於故宮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不畏艱難險阻,盡職盡責,南遷文物數量雖巨,卻沒有一件丟失和損傷,故宮人員的精神、事跡,可歌可泣.可又是因為這場戰爭,致使故宮的文物分處異地.這份祖國傳統文化之珍藏應是一個整體,而尤與紫禁城建築不可分離,人們相信,終有一日,其終將得以完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故宮博物院的職工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雜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從宮內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達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煥然一新.故宮博物院制定了「著重保護、重點修繕、全面規劃、逐步實施」的古建維修方針,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許多殘破、滲漏、瀕臨倒塌的大小殿堂樓閣得到了修復和油飾,愈顯金碧輝煌.院內各處高大宮殿都安裝了避雷設施,又以巨額投資建設了防火防盜監控系統和高壓消防給水管網,使這座古老的宮殿建築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護.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徹底整治了環繞故宮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現了昔日皇城的風貌.
在文物工作方面,五六十年代的重點是對故宮博物院舊藏的清宮文物重新清點核對,登記造冊,進行鑒別、分類和建檔,糾正了過去計件不確之處並增補了遺漏的文物,例如從雜物堆中發現了用草簾裹著的象牙席、修復漱芳齋戲台時發現在地板下存放的傳為唐代盧棱伽的《六尊者像》冊等.通過長達十餘年的工作,總計清理出清宮舊藏文物七十一萬余件.與此同時,還通過國家調撥、向社會徵集和接受私人捐贈等方式,新入藏文物達二十二萬余件之多,大幅度地填補了清宮舊藏文物時代、類別的空缺和不足,諸如石器時代的彩陶,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玉器,漢代的陶俑,南北朝時代的石造像,唐代的三彩等.而新入藏的古代法書名畫尤為大宗,為世所注目.如晉代陸機《平復帖》、王珣《伯遠帖》、顧愷之《洛神賦圖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卷》,唐代韓滉《五牛圖卷》、杜牧《張好好詩卷》,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卷》,宋代李公麟《臨韋偃牧放圖卷》、郭熙《窠石平遠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等,均是人間瑰寶.此項工作數十年堅持不懈,近年還從市場上以巨資購回宋代張先《十詠圖卷》,元代乃賢《城南詠古詩》,明代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清代石濤《高呼與可圖卷》等,尤其前兩件是溥儀以賞溥傑為名從宮中盜出而流散民間的,今日復歸寶藏.
為保護好這批數量巨大的古物瑰寶,從五六十年代起對原有庫房進行了大規模的修整,採取了防潮、防蟲的各種措施.九十年代後又建立了新的文物庫房,可入藏文物六十餘萬件.新庫房恆溫、恆濕,防火、防盜,並採用現代化技術自動控制,可保文物安全無虞.自1950年開始,組建了文物修復工廠,1980年擴建為文物保護科學技術部,繼承、利用傳統工藝技術和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數十年來為本院及兄弟單位累計修復文物達十一萬余件.
為了使院藏瑰寶和廣大觀眾見面,在陳列展覽方面,除了保存和復原三大殿、後三宮和西六宮等處的原狀陳列之外,又不定期開辟了青銅、陶瓷、工藝、書畫、珍寶、鍾表等專館,供參觀者欣賞.還開設有臨時展廳,舉辦各種主題性展覽,如近年來的《古書畫真偽對比展》、《古陶瓷真仿品對比及古窯址資料展》、《清代宮廷包裝藝術展》、《五十年入藏文物精品展》等,都是廣受社會各界歡迎的展覽.同時也引進國內各兄弟博物館和國外的收藏文物展.為滿足廣大群眾的要求,故宮博物院還組織小型文物展到各省市博物館展出,並應邀到國外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此類展覽愈見頻繁.曾赴展的國家有英國、美國、法國、前蘇聯、德國、奧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所到之處,無不引起當地觀眾的極大興趣,使異國的人民得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為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可見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長盛不衰.
除了直接面向觀眾之外,故宮博物院同時組織編輯出版各種圖書畫冊和定期刊物,向社會各界廣泛介紹故宮的宮殿建築和文物收藏.已出版的大型圖冊有《故宮博物院藏歷代名畫集》、《故宮藏瓷選》、《國寶》、《紫禁城宮殿》、《清代宮廷生活》、《國寶薈萃》、《故宮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全集》(共60卷,已出版18卷)等等,不勝其數.定期刊物有《故宮博物院院刊》、《紫禁城》兩種.
從1997年起,為了適應故宮博物院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院內組織機構又進行了重大的改革,將原先分置的保管、陳列和研究三個部門進行改組,成立了古器物部、古書畫部、宮廷部和展覽宣教部.新組建了資料信息中心,專司推進故宮博物院的信息化工作.陸續投入資金,引進現代科學技術,開通了故宮院內的計算機光纖網路系統和各類管理用資料庫,又利用聯通世界的國際互聯網建立了故宮博物院的網站.現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這個網站將使遠在異地的人們也可通過互聯網暢游這座神秘的宮殿,一窺故宮雄奇瑰麗的建築和琳琅滿目的文物收藏.
建立一個全新意義上的數字故宮已不再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