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主要有哪些藝術

新加坡主要有哪些藝術

發布時間: 2022-04-18 22:01:54

① 新加坡藝術院校有哪些

1、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是一所全面的藝術學府,目前旗下共有視覺藝術學院、表演藝術學院、服裝藝術學院及少兒藝術學院四個學院,在視覺藝術、國際服裝、表演藝術、室內設計、商業設計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教學特色。新加坡留學藝術設計類院校在新加坡創建時尚中心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成立於1938年的南洋藝術學院是新加坡兩所政府資助的藝術院校,擁有一流的教學設施與師資。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除了開設各種純美術專業和藝術設計專業外,還開設舞蹈、戲劇和音樂等專業。
2、新加坡萊佛士學院:新加坡萊佛士高等教育學院的產品設計專業課程為本地和海外學生與工業提供頂尖的設計資源。此課程專注於設計過程,包括構想與研究過程,計劃發展,及設計結果的製作與評價。新加坡萊佛士高等教育學院是新加坡素質級私立教育機構,以其創新的設計教育在亞太地區享有盛譽。如今萊佛士設計學院已成為培養優秀設計及商業管理人才的搖籃,並在設計、時裝及商業領域里扮演著重要角色。
3、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 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是被新加坡政府批准給予公立理工學院同等地位的兩所私立學院之一,得到新加坡教育部的財政資助。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設有美術、設計、媒體藝術、藝術管理、表演藝術五個學系,在專業課程上開設比較齊全。

② 藝術生留學新加坡有四大優勢,你心動了嗎

1、置身一個充滿創意的國度
新加坡是個年輕的國家,但注重植根於傳統,華文、印度文和馬來文的傳統都讓年輕的藝術家得到啟迪。今天的新加坡無法拿出太多從歷史里累積出來的文化經典,但它不缺少風土民情,也不缺少文化根源,它還有著經濟快速發展之下的現代化氣息。在過去的十年,新加坡的藝術市場發展很快,而新加坡文化藝術正在進入一個新時代。
2、新加坡政府為藝術投資
新加坡的文化產業豐富,主要涉及三個領域,演出展覽業、媒體業及藝術培訓。目前,新加坡每年承接的國際演出展覽會規模及次數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五。
新加坡留學專家指出,新加坡政府在藝術上的投資也是令人咂舌的。在新加坡的街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作品。大師們精湛的技藝把新加坡的街景和藝術融為一體,中西方文化在此處碰撞出了絢爛的火花。日本的著名女藝術家草間彌生就曾經成功地把她鍾愛的「大波點」「移植到」了烏節路兩旁的樹上。
3、藝術人才移民計劃
近幾年,孫燕姿、林俊傑、蔡健雅、蔡淳佳等著名歌手在著名詞曲創作人李偲菘、李偉菘兄弟倆的帶領下,為新加坡的音樂事業蓬勃發展增添了亮眼的成績。政府為了吸引這一領域的海外人才,出台了藝術人才移民計劃。同時,新加坡以較低的語言門檻,低廉的學費,高水準的教育,安全的環境成為中國音樂學生人才的首選留學國家,為海外藝術人才新加坡移民計劃提供血液。
4、院校推動
2010年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時裝設計專業的四名畢業生應邀參加英國倫敦時裝周展,是首個受邀參加這重要國際展的亞洲學院。
2012年以傳媒類課程而聞名全球的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與新加坡拉薩爾學院共同開發新的本科課程。包含了:表演藝術、純美術、媒體美術、設計與藝術管理等課程,這也是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在歐洲以外首個合作項目。每年拉薩爾的畢業生展示會,也是新加坡全國的一項重要的藝術展示會。

新加坡的藝術院校主要是私立院校,相對來說入學門檻較低,高中、中專、職高都可以報名,對英語的要求也不像其他大學的本科生。雖然英語要求不高,但一般學校授課也是英文。另外,新加坡對整體學生的教育比較嚴格,遵循「寬進嚴出」的宗旨。

③ 新加坡都有哪些藝術學校

新加坡南洋藝術學校
新加坡巴什卡藝術學校
新加坡藝術學校
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

④ 新加坡的藝術

新加坡的藝術
我的理解就是那綠化,和風景
這邊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天輪{雖然不咋樣}
綠化的蠻好的,四季如春,氣候很好,但是經常下雨
最具有特色的就是魚尾獅
是新加坡的標志
之後聖淘沙,東海岸等娛樂的地方
基本就這些了

⑤ 新加坡的文化產業有哪些

新加坡主要文化產業概況

(一)演出展覽業

在過去的 10 年裡,新加坡的藝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2000 年政府《文藝復興城市報告》提出將新加坡建設成世界級文化城市,決定在未來 5 年內增撥 5000 萬新幣,使藝術團體和公司有更多的資源發展藝術精品,提高藝術專業水平。 1993 年與表演藝術有關的演出總數為 1915 場, 2003 年增加到 4654 場,增長 143 %。售票演出由 1993 年的 1609 場增加到 2003 年的 2437 場,增長 52 %。視覺藝術展覽由 1993 年的 150 起增加到 2003 年的 537 起,增長 258 %,累計展覽天數由 1441 天增加到 11380 天。據 2003 年統計,新加坡共有 247 個藝術團體、 302 個藝術公司。

(二)媒體業

新加坡政府希望把新加坡發展成為亞太地區主要媒體中心之一,在媒體發展方面形成自己的優勢。近幾年,新加坡在媒體發展方面採取了幾個重大的措施,進一步推動媒體業的發展。 1995 年引進付費電視。 2000 年,政府通過政策允許兩大媒體集團———新加坡報業控股和新傳媒集團互相進入對方的業務領域,同時進軍互聯網業務,新加坡媒體開始進入全面競爭階段。在此之前,新加坡報業和廣播電視業分別由新加坡報業控股和新傳媒集團控制。 2002 年,新加坡政府推出「媒體 21 」計劃,進入全面打造世界媒體城階段。 2003 年 7 月,新加坡政府在「媒體 21 」論壇上宣布將在未來 5 年內投資 1 億新元,致力於出口新加坡製造的媒體產品,培養高素質媒體人才,發展數字媒體及擴展海外市場。 2004 年 7 月,新加坡爭取到美國盧卡斯電影公司 (LUCASFILM) 在新加坡成立數碼動畫工作室。這將推動新加坡媒體業的發展,為新加坡創意人才走向國際舞台提供新的平台,有助於新加坡從信息經濟轉型為創新經濟。

從 1990 年至 2000 年,新加坡媒體業年增長率為 7.7 %。新加坡政府計劃媒體業產值到 2012 年能夠佔到 GDP 的 3 %,從業人員增加到 5 萬人。

電視廣播方面:新加坡擁有 2 家免費電視公司,提供 7 個電視頻道; 5 個免費廣播電台,提供 18 個電台頻道。免費廣播機構包括:新傳媒電視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報業控股報業傳訊、新傳媒廣播、新加坡聯盟傳訊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武裝部隊電台、國家藝術理事會、英國廣播公司世界服務 (BBC WORLD) 。在新加坡經營的國際衛星廣播公司有 AXN 、 BBC 、 CNBC 亞洲、亞洲探索頻道、 ESPN 體育台、 HBO 亞洲電影、亞洲 MTV 和迪斯尼國際電視。付費電視由新加坡星和電視電纜公司獨家經營。截止到 2003 年,新加坡付費電視用戶為 38 萬戶。

報紙方面:新加坡有 10 份日報,其中英文報紙 5 份,華文報 3 份及馬來文報紙《每日新聞》和淡米爾文報紙《淡米爾日報》。 10 份報紙中除《今日報》是由新傳媒報業出版,其他報紙都屬於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 2002 年日報發行量 153 萬份,英文報發行量最大約 103 萬份,華文報約 43 萬份,馬來文報約 6 萬份、淡米爾文報約 1 萬份。

電影方面: 1998 年新加坡電影委員會成立,以種子基金扶持新加坡電影業發展,培養新加坡在電影製作、生產方面的人才。新加坡的電影主要靠進口。 2000 年至 2002 年,新加坡每年進口的影片數量分別為 950 部、 832 部和 928 部。新加坡本地製作的電影數量極少, 1995 年新加坡本地僅生產出 l 部影片, 2002 年生產 5 部電影,根本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本地影片製作成本不高,最高達 250 萬美元,最低的一部只有 3 萬美元。本地最賣座的影片是新加坡導演梁志強執導的《小孩不笨》。該片製作成本只有 100 萬新元,票房達 380 萬新元。目前新加坡共有 5 個主要院線,共 147 家電影院,可容納 3.8 萬人。 2003 年電影觀眾上座率達 1460 萬人次。

(三)藝術培訓

新加坡政府認為創意產業將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使新加坡在未來經濟中更具競爭力,新加坡政府認為有必要培養具有技術技能和創新思維的人才。 2002 年,初級學院 ( 相當於我國的高中 ) 和初中教育審查委員會建議政府有必要建立體育、數學、科學和藝術專科學校。隨後,「再造新加坡委員會」也建議政府設立中等教育水平的藝術學校。

目前,新加坡高等教育中設有藝術及與藝術有關的課程。新加坡國立大學設有楊秀桃音樂學院並設置戲劇、建築和工業設計等學位課程;南洋理工大學設有大眾傳媒學位課程。此外,一些理工學院和藝術學院也設有與藝術、設計和媒體有關的文憑課程。私立的南洋藝術學院和拉薩爾——新航藝術學院也設有與藝術有關的課程。對比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似乎並沒有為那些早期對藝術感興趣或顯露藝術天分的孩子提供進一步發展的途徑。對藝術感興趣的孩子可以在初中和高中階段選擇學習藝術課程並作為會考科目,但大多數學校在藝術教育方面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藝術與音樂精選課程」也僅限於特選中學和幾所初級學院。因此,一些有天分的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發展受到影響。

⑥ 新加坡都有哪些傳統藝術

——新加坡是一個移民國家,匯粹了東西方民族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因此新
加坡的節日慶典也是滲透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風俗習慣,異彩紛呈。新加坡目前大約有 400 萬人口,其中 77% 是華人, 14% 是馬來人, 8% 是印度人, 1% 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也保持了自己的文化,其傳統藝術也即這三大民族的傳統藝術。

中國文化精髓深深地影響著新加坡獨特的生活形態。其中最富饒的遺傳莫過於傳統藝術,如精緻細膩的景泰藍磁器和高雅脫俗的書法。這些民族特色也反映在各種不同的節日慶典上,如歡欣多彩的農歷新年,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

馬來人受到早期阿拉伯商旅的影響,改信伊斯蘭教,最為人稱道的民族特性是堅強的團結族性、樂於助人的心胸和對宗教信仰與傳統的堅定不移。

印度人在新加坡草創初期時扮演著契約勞工的角色,參與各項建設工程,更參與許多新加坡著名的公共建築物的興建,印度族裔也在飲食、藝術、宗教方面保留其特色,更突顯新加坡文化的多元性特質。

魚尾獅是新加坡的代表物之一;
胡姬花 ( 蘭花 ) 是新加坡的國花,以她的外貌製成的各種首飾,非常受歡迎。另外新鮮的胡姬花也可在花瓶里保持鮮艷達兩個星期左右。

新加坡節日里與藝術相關的事物:
1、牛車水農歷新春亮燈(Lunar New Year):農歷新年來臨之際,牛車水(Chinatown
)沿街彩燈高懸,一派繁榮景象,新加坡河畔則舉行春到河畔迎新年 (Singapore
river Hong Bao)。

2、時大寶森節(Thaipusam):是新加坡興都教教徒答謝神恩的日子。每年的遊行都有
多名男女信徒自願以苦行僧的方式抬杠針座(Kavadi)、頭頂奶壺,赤腳完成四公里
的艱苦路程。

3、妝藝大遊行(Chingay Singapore):每逢農歷新年,新加坡的多所學校和民間團體
聯合呈獻街頭遊行活動,如大頭娃娃、踩高蹺等,本地三大族也會呈獻傳統藝術表演。

4、新加坡美食節(Singapore Food Festival):每年四月舉辦的美食節(FoodFestival)並不僅僅吸引新加坡人,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遊人都會乘此機會品嘗風味獨特的新加坡美食。您既能享受到國際風味的烹飪,也能享受到當地的佳餚。特別推銷活動、展覽會和提供精美菜餚的旅遊機會是這個活動的最大特色。匯聚東西方一流烹飪技術的這個節日,將持續一個月左右。

5、九宵節(Navarathiri Festival):這是興都教教徒對三位一體的女神表示敬意的日子。一連九個晚上7:30至10:00,興都廟都有禱告會與印度古典歌舞表演。到了第十夜,登路(Tank Road)的丹達烏他帕尼興都廟,將九宵節的慶祝活動帶至高潮,還可看到銀馬神像領導信徒進行遊行活動。

⑦ 新加坡有哪些好的美術學院

全世界最好的美術學院有哪些呢?想申請留學的美術藝術生應該有都想知道答案吧!所以,美行思遠小編今天就帶來了幾所全世界最好的美術學院,供所有美術生參考。

⑧ 新加坡舞蹈是從哪些方面發展的

舞蹈和戲劇、音樂一樣,在穩固與宣揚有關新加坡多民族的象徵性構想上起了重要作用。20世紀50年代提出了「創造馬來亞新文化」的口號,新文化包括三種成分:華族文化、馬來族文化和印族文化。新加坡的舞蹈家們所編排的包含各民族舞蹈元素的節目廣受歡迎。融合各民族舞蹈的表演形式讓所有的參與者彼此產生了友好感,和睦的社會關系令人印象深刻,有助於建立不同民族之間的友情。從觀眾的角度來看,這種象徵關系也非常重要,因為它鮮活地表明了由多種族群構成的新加坡文化的多樣性。新加坡式的多民族舞蹈,是指華族、馬來族、印度族舞蹈在一個節目里同時出現,通過表演,表達民族和諧共處的主題。新加坡舞蹈中的多元文化主義有三個層面:一是多民族舞蹈。二是舞蹈編導與舞蹈員學習他民族的舞蹈,如馬來人學習華族舞蹈,華人學習印度舞,印度人學習馬來舞。三是舞蹈家們採用其他民族的題材進行創作。

新加坡步入現代化的建設進程後,舞蹈成為文化表達的重要部分,是凝聚多民族共同體的一大媒介。舞蹈就像語言一樣,是交流的重要方式,文化的融合和互滲時常是自然形成的。在每一次的表演中,不同民族編舞家將自己的傳統文化精神、審美觀念、舞蹈動作和技巧加以展示,在與其他舞蹈家的交流中,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會為他們的舞蹈創作打開一片新天地。例如,馬來族舞蹈家就受到華族舞的影響,也在他們的舞蹈里使用紅綢或膠州秧歌的扇花。編舞家將從其他文化資源中吸收的編舞觀念整合起來,加以利用,這種博採眾長的創作手法,體現於諸多編舞家的舞蹈創作中。先驅舞蹈家顏明理便是其中一位,她學了印度舞、馬來舞和芭蕾舞,堅信學習與編排多民族舞蹈的重要性,她提出:「學習馬來舞或印度舞的表演知識,有助於我們領會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價值。」新加坡政府為了促進多元主義文化社會的發展,成立了官方的多元文化舞蹈團體。新加坡文化部在1970年成立了國家舞蹈團,1971年人民協會成立了表演華族舞、馬來舞、印度舞的專業文工團。國家舞蹈團的首任編舞家李淑芬女士來自台灣,在日本接受過舞蹈教育的她,熱情地投入多民族舞蹈的創作中。國家舞蹈團成立後,她為該團創作了大量作品,在主題和風格上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例如在新加坡150周年紀念活動中,她為人民協會編排的《祖國頌歌》,展現了新加坡從一個漁村發展成現代化海港的歷史進程。在國家舞蹈團期間,她和同事們創作了幾個同類風格的作品,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團結的節奏》、《胡姬花》、《漁民舞曲》,表現不同民族風雨同舟、同甘共苦的團結精神。這些多民族舞蹈作品都呈現出了多民族舞蹈的新面貌,凝聚了華族、馬來族和印度族編舞家的集體智慧和心血。1987年,新加坡成立了專業芭蕾舞蹈團,在創辦人及藝術總監吳素琴和鄧添福的領導下,力求創新,努力探索具有新加坡多元文化色彩的芭蕾舞藝術,積累了許多不同形式的古典及現代芭蕾舞保留劇目。為了更好地發展新加坡的舞蹈,新加坡國家劇場舞蹈協會從國外邀請了一批有卓越成就的教師前來指導和主持工作。這些特邀前來的編舞家包括了西爪哇面具舞專家阿拜蘇巴加(AbaySubardja)、蘇門答臘舞蹈家碟迪魯當(DeddyLuthan)、馬來舞蹈家納斯倫達魯薩蘭(NasrunDarussalam)、巴東舞蹈專家湯依努(TomIbnun)、爪哇日惹學派的米羅多(M.Miroto)以及來自馬來半島東北部的馬來舞蹈家阿曼奧(AhmadOmarHiIbrahim)。這些來自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編舞家為新加坡的馬來舞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如巽他(Sundanese)舞、米南加(Minangkabau)舞、爪哇舞、巴厘舞、馬來民間舞和吉蘭丹宮廷舞。在外國舞蹈家的鼓勵下,新加坡的馬來舞蹈家在傳統馬來舞蹈上加以創新,廣泛地吸取了其他種族文化藝術中的精髓,在創作中獲得了更多的自由。除了官方舞蹈團在各種場合中呈獻多元民族舞蹈之外,還有許多民間團體也自發地演出多民族舞蹈。如新加坡鳳凰舞蹈團、晉江會館舞蹈團、華族舞蹈團、聚舞坊、麟記舞蹈團、福建會館舞蹈團、舞躍舞鄉、武吉巴督舞蹈團等,都在多民族舞蹈的創作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這些舞蹈家的不懈努力,推動了新加坡舞蹈事業穩步向前發展。在新加坡,不僅專業的表演團體支持多元舞蹈相融合的活動,許多學校也鼓勵來自不同族群的學生一起演出多民族舞蹈。從1966年開始,教育部舉辦了「青年節」,為學校的孩子們提供了欣賞其他民族舞蹈以及學習多種民族舞蹈的機會。新加坡的學校每年都會在7月21日這一天慶祝種族和諧,在這一天,學生們會欣賞到華族舞、印度舞和馬來舞,以及主要由以上三大民族學生聯合出演的「多民族舞蹈」。此外,新加坡國內還會舉辦舞蹈節,涵蓋芭蕾舞、現代舞、弗朗明哥、另類實驗作品、傳統舞等舞蹈類型,相比於戲劇或音樂等其他早就在新加坡培養了穩固觀眾群的表演藝術形式,舞蹈雖仍顯「小眾」,但已有一部分人通過舞蹈節的演出和活動,逐漸萌發了對舞蹈的熱情。

多民族舞蹈在新加坡的文化進程中走過了一段漫長的道路,它的象徵意義得到了參與者的理解與支持。多民族舞蹈是多民族團結互助的象徵,通過舞蹈表達對不同族群的友好。舞蹈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在新加坡被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廣為沿用,其意義則依舞蹈家自身的理解而有所不同。正如在舞蹈中看到的一樣,個體和總體的關系是和諧的。新加坡多民族舞蹈的象徵性在凝聚了個人舞蹈風格的同時保留了差異性,更多是包容的意義。如今,在文化符號「共同形式」的框架下,新加坡的舞蹈家努力創作出具有個性的舞蹈,不斷地將差異性轉換成藝術的統一性。文化符號將舞蹈演出的參與者,即表演者與觀眾聯合起來,他們以舞蹈作為表達方式,向觀眾展示著共同的價值觀和文化認同。毫無疑問,多民族舞蹈加深了新加坡不同種族和宗教之間的理解,增強了社會凝聚力。現今,新加坡種類紛繁的舞蹈已在世界的舞台上嶄露頭角,編導們通過舞蹈讓觀眾感受到作品所傳達的信息、能量和感動,並經由舞蹈對現實折射出鏡像,緊貼時代脈搏,觀覽世界動向。多元主義精神鼓舞了來自不同種族和文化背景的舞蹈家創新發展並構建成一種新加坡特色的多元文化主義舞台藝術。

現代舞

⑨ 新加坡有哪些風情

新加坡的人文地理和風土人情

人文
盡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卻是其成功的支柱。這個國家缺乏自然資源,但她勤勞、樂觀、開朗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榮。

新加坡有400萬人口,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尋覓更好的生活,許多人從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來到這里。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語言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使用最為廣泛。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民族風情
華 族

中華文化最能表現在倫理道德觀念上,這種觀念在新加坡的華人社會中繼續保存。家祖宗舍的創立,可以維持鄉黨友愛的互助精神。 華人結婚要選黃道吉日,時髦的華裔新娘在婚禮中端出一隻小小的瓷製茶杯給她的父母,當公婆從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時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納到這個家庭。

馬來族

馬來文化表現在宗教思想上,他們的風俗習慣與宗教息息相關。回教法律和蘇丹制度則維系著他們生活的安分與團結。 馬來人的婚禮幾乎邀請全村人前來參加,來賓們酒足飯飽離去時,手上都握著一個煮熟的蛋,表示多子多孫的意思。

印度族

印度的文化與他們的宗教思想關系密切,無論文學、藝術、舞蹈,都含有極濃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儉朴,但對於廟宇的建築則非常講究,各種的雕塑都精緻無比。

印度人的婚禮在廟里伴著宗教的聖歌和禱告舉行,顯得十分肅穆。新娘身上包裹著一件掛滿珠寶的絲綢,丈夫則跪在她面前悄悄地在她的腳趾上套一枚戒指。婚禮的高潮是新娘戴上用茉莉花和蘭花編成的沉重的花環時,賓客們向新人身上拋灑花瓣,在芬芳的花香中,完成了隆重的結婚儀式。宗教概況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一佛、法(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興都廟成為許多印度節日與慶典的焦點。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響;而他們的生活中的不同階段,也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約有24間主要的興都廟,其中在橋南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實龍崗路的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於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會,專門負責馬里安曼、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西凡和維拉米瑪達拉曼等興都廟的行政與管理工作。這些興都廟都屬於基金會的。基金會也主辦一些大節日慶祝活動,如大寶森節、蹈火節和九夜祈禱節。

印度族也設有印度人咨詢委員會,對有關印度宗教和習俗,以及影響印度族社區的一般福利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

天主教會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歷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萊佛士發現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過境的傳教士通過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數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穩健成長並開辦了數間學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會就開辦了第一間男校,這間學校後來成為著名的聖約瑟書院。聖約瑟書院建於1852年,由拉薩爾修士主理。兩年後,修女會在維多利亞街開辦了一所女子小學——聖嬰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祿六世頒令新加坡成為另一個主教區,不再隸屬以前的馬六甲一柔佛主教區。在1977年7月26日簽署的協議下,澳門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會管轄權移交給新加坡主教。這項協議於1981年5月27日獲得羅馬教廷的批准。當這道教令於1981年6月26日頒布後,就在7月1日生效,此後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就直接由羅馬教廷管轄。

新加坡共有30間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會管理20所小學、17所中學、一所大學先修班和一所初級學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也開辦安微尼亞山醫院、雅西西慈懷病院、5間老人院和一間兒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會

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4個月,他把一塊土地贈送給倫敦宣教會。5個月後,第一位傳教士抵達新加坡。在最初的數十年裡,一些不同的團體,對新加坡的基督教教會的發展作出獨特貢獻;它們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馬六甲的海峽華人族群、海外傳教士,以及印度與中國的基督徒移民。神學院與聖經學院也隨著成立。

明飾禮儀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著上有自己的特點。馬來人男子頭戴一頂叫"宋谷"的無邊帽,上身穿一種無領,袖子寬大的衣服,下身穿長及足踝的紗籠;女子上衣寬大如袍,下穿紗籠。華人婦女多愛穿旗袍。政府部門對其職員的穿著要求較嚴格,在工作時間不準穿奇裝異服。

儀態禮儀

新加坡人舉止文明,處處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他們坐著時,端正規矩,不將雙腳分開,如果交叉雙腳,只是把一隻腿的膝蓋直接疊在另一隻腿的膝蓋上。他們站立時,體態端正,而不把雙手放在臀部,因為那是發怒的表現。

相見禮儀

在社交場合,新加坡人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施握手禮。男女之間可以握手,但對男子來說,比較恰當的方式是等婦女先伸出手來,再行握手。馬來人則是先用雙手互相接觸,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餐飲禮儀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飯,有時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饅頭。 馬來人用餐一般用手抓取食物,他們在用餐前有洗手的習慣,進餐時必須使用右手。飲茶是當地人的普遍愛好,客人來時,他們常以茶水招待,華人喜歡飲元寶茶,意為財運亨通。

喜喪禮儀

在新加坡人眼中,男婚女嫁是件大事,不論華人還是馬來人都很重視。馬來人的婚事要經過求親,送訂婚禮物,訂立婚約等程序。新加坡的華人講求孝道,如有老人行將去世,其子孫必須回家中守在床前。喪禮一般都很隆重。

旅遊禮儀

新加坡公共交通事業較為發達,在旅遊期間坐公車十分方便,每個車站都標有明顯記號。新加坡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商店的分布也有民族特點。如東部地區有個"馬來市場",主要出售馬來服裝食品。 新加坡政府極力阻止付小費,即便是對服務員的額外服務付小費,對方也有可能拒收。

商務禮儀

到新加坡從事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月到10月,以避開聖誕節及華人的新年。當地工商界人士多講英語,見面時要交換名片,名片可以用英文印刷。在會談中盡可能不要吸煙。 新加坡人不喜歡揮霍浪費,宴請對方不要過於講排場,尤其是在商務活動中,答謝宴會不宜超過主人宴請的水平,以免對方產生其它想法。

主要禁忌

新加坡各族人民的信仰分別為:華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馬來人基本信仰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也大都信伊斯蘭教;西方人一般信基督教。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歡烏龜。嚴禁放煙花鞭炮。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1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5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8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6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5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