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三寶有哪些
❶ 新加坡有哪些風情
新加坡的人文地理和風土人情
人文
盡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卻是其成功的支柱。這個國家缺乏自然資源,但她勤勞、樂觀、開朗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榮。
新加坡有400萬人口,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尋覓更好的生活,許多人從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來到這里。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語言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使用最為廣泛。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民族風情
華 族
中華文化最能表現在倫理道德觀念上,這種觀念在新加坡的華人社會中繼續保存。家祖宗舍的創立,可以維持鄉黨友愛的互助精神。 華人結婚要選黃道吉日,時髦的華裔新娘在婚禮中端出一隻小小的瓷製茶杯給她的父母,當公婆從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時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納到這個家庭。
馬來族
馬來文化表現在宗教思想上,他們的風俗習慣與宗教息息相關。回教法律和蘇丹制度則維系著他們生活的安分與團結。 馬來人的婚禮幾乎邀請全村人前來參加,來賓們酒足飯飽離去時,手上都握著一個煮熟的蛋,表示多子多孫的意思。
印度族
印度的文化與他們的宗教思想關系密切,無論文學、藝術、舞蹈,都含有極濃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儉朴,但對於廟宇的建築則非常講究,各種的雕塑都精緻無比。
印度人的婚禮在廟里伴著宗教的聖歌和禱告舉行,顯得十分肅穆。新娘身上包裹著一件掛滿珠寶的絲綢,丈夫則跪在她面前悄悄地在她的腳趾上套一枚戒指。婚禮的高潮是新娘戴上用茉莉花和蘭花編成的沉重的花環時,賓客們向新人身上拋灑花瓣,在芬芳的花香中,完成了隆重的結婚儀式。宗教概況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一佛、法(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興都廟成為許多印度節日與慶典的焦點。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響;而他們的生活中的不同階段,也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約有24間主要的興都廟,其中在橋南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實龍崗路的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於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會,專門負責馬里安曼、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西凡和維拉米瑪達拉曼等興都廟的行政與管理工作。這些興都廟都屬於基金會的。基金會也主辦一些大節日慶祝活動,如大寶森節、蹈火節和九夜祈禱節。
印度族也設有印度人咨詢委員會,對有關印度宗教和習俗,以及影響印度族社區的一般福利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
天主教會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歷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萊佛士發現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過境的傳教士通過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數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穩健成長並開辦了數間學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會就開辦了第一間男校,這間學校後來成為著名的聖約瑟書院。聖約瑟書院建於1852年,由拉薩爾修士主理。兩年後,修女會在維多利亞街開辦了一所女子小學——聖嬰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祿六世頒令新加坡成為另一個主教區,不再隸屬以前的馬六甲一柔佛主教區。在1977年7月26日簽署的協議下,澳門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會管轄權移交給新加坡主教。這項協議於1981年5月27日獲得羅馬教廷的批准。當這道教令於1981年6月26日頒布後,就在7月1日生效,此後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就直接由羅馬教廷管轄。
新加坡共有30間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會管理20所小學、17所中學、一所大學先修班和一所初級學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也開辦安微尼亞山醫院、雅西西慈懷病院、5間老人院和一間兒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會
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4個月,他把一塊土地贈送給倫敦宣教會。5個月後,第一位傳教士抵達新加坡。在最初的數十年裡,一些不同的團體,對新加坡的基督教教會的發展作出獨特貢獻;它們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馬六甲的海峽華人族群、海外傳教士,以及印度與中國的基督徒移民。神學院與聖經學院也隨著成立。
明飾禮儀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著上有自己的特點。馬來人男子頭戴一頂叫"宋谷"的無邊帽,上身穿一種無領,袖子寬大的衣服,下身穿長及足踝的紗籠;女子上衣寬大如袍,下穿紗籠。華人婦女多愛穿旗袍。政府部門對其職員的穿著要求較嚴格,在工作時間不準穿奇裝異服。
儀態禮儀
新加坡人舉止文明,處處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他們坐著時,端正規矩,不將雙腳分開,如果交叉雙腳,只是把一隻腿的膝蓋直接疊在另一隻腿的膝蓋上。他們站立時,體態端正,而不把雙手放在臀部,因為那是發怒的表現。
相見禮儀
在社交場合,新加坡人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施握手禮。男女之間可以握手,但對男子來說,比較恰當的方式是等婦女先伸出手來,再行握手。馬來人則是先用雙手互相接觸,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餐飲禮儀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飯,有時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饅頭。 馬來人用餐一般用手抓取食物,他們在用餐前有洗手的習慣,進餐時必須使用右手。飲茶是當地人的普遍愛好,客人來時,他們常以茶水招待,華人喜歡飲元寶茶,意為財運亨通。
喜喪禮儀
在新加坡人眼中,男婚女嫁是件大事,不論華人還是馬來人都很重視。馬來人的婚事要經過求親,送訂婚禮物,訂立婚約等程序。新加坡的華人講求孝道,如有老人行將去世,其子孫必須回家中守在床前。喪禮一般都很隆重。
旅遊禮儀
新加坡公共交通事業較為發達,在旅遊期間坐公車十分方便,每個車站都標有明顯記號。新加坡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商店的分布也有民族特點。如東部地區有個"馬來市場",主要出售馬來服裝食品。 新加坡政府極力阻止付小費,即便是對服務員的額外服務付小費,對方也有可能拒收。
商務禮儀
到新加坡從事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月到10月,以避開聖誕節及華人的新年。當地工商界人士多講英語,見面時要交換名片,名片可以用英文印刷。在會談中盡可能不要吸煙。 新加坡人不喜歡揮霍浪費,宴請對方不要過於講排場,尤其是在商務活動中,答謝宴會不宜超過主人宴請的水平,以免對方產生其它想法。
主要禁忌
新加坡各族人民的信仰分別為:華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馬來人基本信仰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也大都信伊斯蘭教;西方人一般信基督教。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歡烏龜。嚴禁放煙花鞭炮。
❷ 1、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有一些地名、廟宇是以「三寶」命名的,如泰國有「
三寶,意思就是佛法僧三寶,佛教寺廟因此命名,也是恭敬和奉事三寶。
❸ 介紹新加坡
很久以前,新加坡原地名為淡馬錫,也就是水鎮的意思。後來,有一個來自印尼蘇門答臘的王子航海經過淡馬錫,誤認一隻老虎為獅子,就將淡馬錫改名為新加坡,在印度語(當時,東南亞一帶信號奉印度教)中,新加坡的意思是獅城。
英國為了抗衡荷蘭在東南亞的勢力,派萊福士找尋一個港口基地。在1819年,萊福士與隨從登入新加坡,從此改變了新加坡的歷史。
十九世紀,英國發展新加坡為一個港口與 貿易城市,新加坡處在中國與印度(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之間,也因為港口與貿易帶來了各地移民,其中以中國人最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以新加坡為基地試與日軍抗衡,結果英軍大敗,日本以少勝多,佔領了新加坡三年八個月。新加坡人終於意識到只有獨立才可生存。在1965年,經過許多風風雨雨,新加坡在李光 耀的帶領下終於成立了新加坡共和國。之後,新加坡也從一個貿易港口國改造成為一個以工業為主要經濟支柱,服務業和貿易為副的經濟強國。
歷史上最早有關新加坡的記載是在公元3世紀。當時中國人把新加坡稱為蒲羅中(意為「半島尾端的島嶼」)。當時,人們對新加坡知之甚少。這一事實卻掩蓋了新加坡多姿多彩的過去。到了14世紀。新加坡已成為強大的Sri Vijayan帝國的一部分,人們稱之為淡馬錫 (Temasek)(意即「海城」)。
這一名稱與第3世紀的稱謂同樣貼切。長期以來,不斷有中國帆船、印度船、 阿拉伯獨桅帆船、葡萄牙戰艦和武吉士人的縱帆船造訪座落在馬來半島南端、作為航海必經之地的新加坡。
在14世紀,這個具有重要戰略位置的小島獲得了一個新名字--新加坡拉 (「Singa Pura」)或獅子城(「Lion City」)。根據傳說,一位來訪的 Sri Vijayan王子在這里看見了一頭野獸,把它誤認為一頭獅子,由此產生了今天的新加坡名稱。此後,英國人為這個新加坡故事又增添了重要的一筆。 18世紀,他們急需一個戰略性的「中轉站」以便為日益強大的帝國艦隊提供維修、補給和保護,從而遏止荷蘭人在這一地區的擴張。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就是以這政治背景塑造新加坡為一個貿易站。新加坡的自由貿易政策吸引了亞洲各地,甚至美國和中東的商人。到 1824年,即現代新加坡成立 5年之後,當地人口已從 150人猛增至 10,000人。
1832年,新加坡成為檳城、馬六甲以及新加坡海峽植民地的行政中心。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以及電報和蒸汽船的發明加強了新加坡作為東西方貿易中心的重要性。
14世紀,新加坡捲入了暹邏(現泰國)和爪哇的Majapahit帝國爭奪馬來半島的斗爭中,因此其領土成為了戰場的一部分。
5個世紀後,新加坡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盡管它曾被認為是固若金湯的堡壘,但還是於 1942年被日本人佔領。戰後,新加坡成為英國直屬殖民地。
隨著民族主義情緒的不斷增長,自治政府在 1959年成立。 1965年 8月9日,新加坡獲得獨立。
地理位置·
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東經 103° 38′至東經 104°6′,北緯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機場為69家航空公司提供服務,是進出東南亞的門戶。
人文·
盡管地理位置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之一,但人民卻是其成功的支柱。這個國家缺乏自然資源,但她勤勞、樂觀、開朗的人民造就了她今天的繁榮。
新加坡有400萬人口,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尋覓更好的生活,許多人從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來到這里。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語言·
新加坡有四種官方語言:馬來語、華語、淡米爾語和英語。英語是商務和官方語言,使用最為廣泛。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講母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氣候·
新加坡地處熱帶,相對來說,常年氣溫變化不大,雨量充足,空氣濕度高,氣候溫暖而潮濕,年平均溫度在 23和 31攝氏度之間,溫差很小。因此,對於那些喜愛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運動的人來說,新加坡可稱得上是天堂。那些討厭炎熱陽光的人也不會因此受罪,因為新加坡幾乎所有的商店、旅館、辦公樓以及飯館都裝有空調設備。
新加坡一年到頭都有雨水,不過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對來說,比較乾燥是在6月到8月。
每日平均氣溫:攝氏26.7度;
最高每日平均氣溫:攝氏30.8度;
最低每日平均氣溫:攝氏23.9度;
最冷月份:12月到1月;
最熱月份:5月到7月份;
年降雨量:2,353毫米;
每日平均相對濕度:84.3%;
每日平均濕度:60%到90%。
新加坡有兩個不同的季候風季節,從12月到翌年3月吹東北季候風,相當潮濕;6月到9月則吹西南季候風,最為乾燥。這兩個季風期,間隔著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1月到12月。在季候風交替月里,地面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形成下午至傍晚時分,全島經常會有陣雨及雷雨。
宗教·
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一佛、法(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興都廟成為許多印度節日與慶典的焦點。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響;而他們的生活中的不同階段,也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約有24間主要的興都廟,其中在橋南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實龍崗路的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於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會,專門負責馬里安曼、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西凡和維拉米瑪達拉曼等興都廟的行政與管理工作。這些興都廟都屬於基金會的。基金會也主辦一些大節日慶祝活動,如大寶森節、蹈火節和九夜祈禱節。
印度族也設有印度人咨詢委員會,對有關印度宗教和習俗,以及影響印度族社區的一般福利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
基督教
天主教會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歷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萊佛士發現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過境的傳教士通過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數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穩健成長並開辦了數間學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會就開辦了第一間男校,這間學校後來成為著名的聖約瑟書院。聖約瑟書院建於1852年,由拉薩爾修士主理。兩年後,修女會在維多利亞街開辦了一所女子小學——聖嬰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祿六世頒令新加坡成為另一個主教區,不再隸屬以前的馬六甲一柔佛主教區。在1977年7月26日簽署的協議下,澳門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會管轄權移交給新加坡主教。這項協議於1981年5月27日獲得羅馬教廷的批准。當這道教令於1981年6月26日頒布後,就在7月1日生效,此後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就直接由羅馬教廷管轄。
新加坡共有3O間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會管理20所小學、17所中學、一所大學先修班和一所初級學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也開辦安微尼亞山醫院、雅西西慈懷病院、5間老人院和一間兒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會
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4個月,他把一塊土地贈送給倫敦宣教會。5個月後,第一位傳教士抵達新加坡。在最初的數十年裡,一些不同的團體,對新加坡的基督教教會的發展作出獨特貢獻;它們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馬六甲的海峽華人族群、海外傳教士,以及印度與中國的基督徒移民。神學院與聖經學院也隨著成立。
錫克教徒
新加坡共有16個注冊的錫克教和錫克社團組織;以及7間錫克廟。錫克人成立的錫克人咨詢委員會;專門向政府提供有關錫克教與習俗,以及錫克社區一般福利的意見。
錫克人的重要節日,主要是紀念幾個錫克古魯的誕辰,以及慶祝卡爾沙教團的紀念日。
其他宗教
新加坡推行宗教自由與寬容,各種宗教信仰追隨者都可在這里立足。猶太教在新加坡有兩個會堂,還有少數的襖教徒及耆那教徒,但沒有廟宇。
❹ 新加坡三寶是什麼
綠蛋糕、燕窩、白咖啡。
1、綠蛋糕,口感清新、濕潤的綠色戚風,因為主材料是東南亞地區特有的一種植物——斑斕葉,吃起來自帶一股植物香氣,蘸一點充滿椰香的奶油一起吃,清甜不膩。
2、燕窩,燕窩主要產地東起菲律賓西至緬甸沿海附近荒島的山洞裡,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山打根、新加坡和泰國等東南亞一帶海域及我國南海諸島居多。
3、白咖啡,將咖啡的苦酸味、咖啡因含量降到最低,甘醇芳香,保留咖啡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口感爽滑,純正,顏色比普通奶咖更清淡柔和,淡淡的奶金黃色,故得名為白咖啡。
(4)新加坡三寶有哪些擴展閱讀:
燕窩是一種叫「金絲燕」的雀鳥,利用苔鮮、海藻和柔軟植物織維混合他們的羽毛和唾液膠結而成的燕窩,作為藏身之所。人們把這種燕窩取下來,經過提煉、選揀就成為名貴的燕窩。
「金絲燕」每年結巢三次,第一次結之巢厚而潔白,由於金絲燕經過漫長的冬季,有較長時間休養生息,體內儲存了足夠的養份,唾液質素較優,所以築起來的巢較優較厚,形狀特佳,而成盞形,故名為燕盞,是燕窩中之極品。
燕窩中有一種名為「血燕」的,是一種名為「棕尾金絲燕」所築成,這種燕子可能飲用的水質不同,又或因所食的飼料可能含有礦物質等因素,引至其唾液呈現紅色,故築出「血燕」巢。另一種名為「白燕」,多產於印尼,還有一種叫「毛燕」的多產於汶萊及波羅洲。
❺ 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是哪個
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道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佛、法(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道教有「三清」-- 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為最高天神,二是以上清靈寶天尊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為最高天神。道教天師道從創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將其中「道」和「德」作為基本的信仰。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興都廟成為許多印度節日與慶典的焦點。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響;而他們的生活中的不同階段,也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約有24間主要的興都廟,其中在橋南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實龍崗路的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於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會,專門負責馬里安曼、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西凡和維拉米瑪達拉曼等興都廟的行政與管理工作。這些興都廟都屬於基金會的。基金會也主辦一些大節日慶祝活動,如大寶森節、蹈火節和九夜祈禱節。 印度族也設有印度人咨詢委員會,對有關印度宗教和習俗,以及影響印度族社區的一般福利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
天主教會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歷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萊佛士發現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過境的傳教士通過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數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穩健成長並開辦了數間學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會就開辦了第一間男校,這間學校後來成為著名的聖約瑟書院。聖約瑟書院建於1852年,由拉薩爾修士主理。兩年後,修女會在維多利亞街開辦了一所女子小學——聖嬰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祿六世頒令新加坡成為另一個主教區,不再隸屬以前的馬六甲一柔佛主教區。在1977年7月26日簽署的協議下,澳門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會管轄權移交給新加坡主教。這項協議於1981年5月27日獲得羅馬教廷的批准。當這道教令於1981年6月26日頒布後,就在7月1日生效,此後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就直接由羅馬教廷管轄。 新加坡共有30間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會管理20所小學、17所中學、一所大學先修班和一所初級學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也開辦安微尼亞山醫院、雅西西慈懷病院、5間老人院和一間兒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會
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4個月,他把一塊土地贈送給倫敦宣教會。5個月後,第一位傳教士抵達新加坡。在最初的數十年裡,一些不同的團體,對新加坡的基督教教會的發展作出獨特貢獻;它們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馬六甲的海峽華人族群、海外傳教士,以及印度與中國的基督徒移民。神學院與聖經學院也隨著成立。
❻ 東南亞有哪三寶
東南亞的三寶: 東革阿里,泰國蛇葯,千里追風油。
1、 東革阿里:
東革阿里全株均可入葯, 但葯用部分主要來源於根部, 在東南亞民間作為傳統葯材和滋補品已有數百年歷史, 既可作單味葯、也可作葯方中的重要配葯。
2、泰國蛇葯:
全世界有兩家研究超劇毒毒蛇----金剛王眼鏡蛇的研究所,一個在巴西.另一個是在泰國,之所以把研究所設立在泰國,因為泰國有全世界最劇毒的毒蛇——「金剛王眼鏡蛇」。
3、 千里追風油:
追風油及千里追風油,行銷馬來西亞,遠近馳名,有口皆碑,葯料珍貴、成分准確、功效快捷、氣味清純芬芳、不污衣服,滲透人體細胞組織,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驅除疾病痛苦、迅速恢復健康,治療內科外科各症均無刺激不良之弊。
(6)新加坡三寶有哪些擴展閱讀:
東革阿里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東革阿里對生長環境要求特殊,喜酸性濕潤且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僅分布於熱帶叢林高達500 m海拔的山坡中的山坳林冠。東革阿里繁殖方式主要為種子繁殖,但介於其自然結實率低,種子發芽率低。
❼ 介紹新加坡100分
國家簡介
新加坡共和國舊稱為星嘉坡或星加坡(俗稱星洲或星國),是東南亞的一個城市島國,位於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海峽南口。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隔海相望,北與馬來西亞相隔柔佛海峽,以長堤相連。新加坡的國土除了本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
新加坡是一個亞洲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它的氣溫變化不大,降雨量充足,動植物繁衍,體現了熱帶島嶼的特徵。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運輸、通訊、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136.8公里,東經103°36′至東經104°25′,北緯1°09′至1°29′之間。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7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國名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馬來語:Republik Singapura
國名來由
新加坡的標志與象徵——魚尾獅塑像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盤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新加坡是梵語「獅城」之諧音,由於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徵,故以此作為地名是很自然的事。過去華僑多稱其為「息辣」,即馬來語「海峽」的意思,也有因其小而將之稱為星洲、星島的。
別稱 星洲、星島、獅城
國旗新加坡共和國國旗
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人類的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象徵國家,五顆星代表國家建立民主、和平、進步、正義和平等的思想。新月和五顆星的組合緊密而有序,象徵著新加坡人民的團結和互助的精神。
國徽
由盾徽、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的盾面上鑲有白色的新新加坡共和國國徽月和五角星,其寓意與國旗相同。紅盾左側是一頭獅子,這是新加坡的象徵,新加坡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城」的意思;右側是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系。紅盾下方為金色的棕櫚枝葉,底部的藍色飾帶上用馬來文寫著「前進吧,新加坡!」
國歌 《前進吧,新加坡》 majulah singapura(英文:Come on, Singapore)
國花
以一種名為卓錦·萬代蘭的胡姬花為國花。東南亞通稱蘭花為胡姬花。卓錦·萬代蘭是由卓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麗端莊、生命力特強,它象徵新加坡人的氣質和刻苦耐勞、果敢奮斗的精神。
首都 新加坡(Singapore)
面積 699.4平方公里(新加坡統計局2005年統計)
時區 東八區(UTC+8)
國際長途接入代碼 +65
獨立日 8月9日(1965年)
語言
國語:馬來語
官方語言:英語、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
行政用語:英語 漢語(2006年起漢語也可作為政府行政語言)
國定假日
日期 名稱 來由
01月01日 元旦 新年
02月07日 農歷新年 春節
03月21日 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
05月01日 勞動節(Labour Day)
05月19日 衛塞節(Vesak Day)
08月09日 新加坡國慶日 獨立日
10月01日 開齋節(Hari Raya Puasa)
10月28日 屠妖節(Deepavali) 印度燈節
12月08日 哈芝節(Hari Raya Haji)
12月25日 聖誕節(Christmas Day)
政要
內閣資政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長期擔任總理,1990年11月辭去總理的職務,改任內閣資政。
國務資政吳作棟(Goh Chok Tong),1990年11月至2004年8月任新加坡第二任總理。
現任總理李顯龍,2004年8月12日宣誓就職,成為新加坡第三任總理,12月當選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新一任秘書長,2006年5月再次當選新加坡總理,5月30日宣誓就職
總統納丹,於1999年8月18日當選為新加坡共和國總統,9月1日正式宣誓就職,2005年9月連任。
自然地理
位於東南亞,是馬來西亞半島最南端的一個熱帶城市島國。面積為699.4平方公里,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有長堤與馬來西亞的新山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50多個海島組成,新加坡島佔全國面積的91.6%。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海岸線長193公里。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常年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4~27℃。年平均降水量2345毫米,年平均濕度84.3%。
人口概況 截至2008年6月為止,新加坡人口總共有484萬名,比前一年增加了1.03%;其中,新加坡公民為316萬,永久居民為48萬,非居民為120萬。新加坡公民以主要種族區分:華族為272萬,佔74.7%;馬來族為49萬,佔13.6%;印度族為32萬,佔8.9%;余者為其他種族。每平方公里達4000多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
英語、華語(漢語:普通話、潮州話、福建話、)、馬來語、泰米爾語為官方語言。國語為馬來語。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會使用英語和華語。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印度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華人及斯里蘭卡人多信奉佛教;此外,還有人信奉基督教。
風土人情
節慶活動:新加坡日歷上印有公歷、中國農歷、印歷和馬來歷4種歷法,依各種歷法有許多節日。在保留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新加坡政府鼓勵人們向新加坡統一民族文化習俗演變。
主要節慶有新年、印度族豐收節、新加坡河木筏大賽、印度族大寶森節、伊斯蘭教齋月及開齋節、耶穌受難日、哈芝節、衛塞節、端午節、新加坡美食節、國慶節、中秋節、齊天大聖誕辰、中秋賞燈會、印度族屠妖節、印度族九宵節、九皇爺慶典、印度族盜火節、印度族萬燈節、聖誕節等。
重要節日:華人新年:同中國春節。開齋節:伊斯蘭教歷10月新月出現之時。泰米爾新年:4、5月間。衛塞節:5月的月圓日。國慶節:8月9日。聖誕節:12月25日。
新加坡法定公共節日共計11天。除上述外,還有元旦、復活節、哈芝節、勞動節等。
飲食:新加坡餐飲匯集了當地的風味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佳餚,有中國菜、馬來菜、泰國菜、印尼菜、印度菜、西餐、快餐等。由於歷史的原因,新加坡在飲食方式和習慣方面融合了馬來族和華人的烹調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是「娘惹食物」。娘惹是指過去居住在新加坡、馬六甲及檳榔嶼一帶的華人女性。就口味而言,娘惹食品是最特別,最精緻的傳統佳餚之一。
旅遊者在餐廳、酒店消費,須付10%的服務費與7%的政府稅及1%的觀光稅,郊區餐廳或小吃店不收服務費和小費,集市小吃攤也不須另付小費。為了大眾健康,所有有空調的餐廳一律禁止吸煙。
購物:新加坡商品豐富,來自世界各地的貨品琳琅滿目,從古典精緻的東方手工藝品、款式新穎的歐洲高檔時裝和皮革製品到先進的高新技術電子器材等無所不有。新加坡市場上有特色的商品主要有馬來蠟染花布、珠寶、古玩、陶瓷器、玉器、字畫等。新加坡的物價水平較高。
[編輯本段]旅遊勝地
1.聖淘沙
位於新加坡本島南部,離市中心半公里。這個田園式的度假島嶼,其馬來文名字是和平與寧靜的意思。它由一個漁村聖淘沙變為英國的軍事基地,後來又於1972年變成一個度假島嶼。
島上青蔥翠綠,有引人入勝的探險樂園、天然幽徑、博物館和歷史遺跡等等,讓人遠離城市城囂。愛海的人,可以沿著沙灘享受輕松的水上活動。而熱愛自然的人,聖淘沙也有天然人行道——龍道、海底世界、胡姬花園、蝴蝶園、世界昆蟲博物館。在歷史景點方面,則有西樂索炮台、海事博物館和新加坡萬象館。
在主題公園方面,計有夢幻島、火焰山和高爾夫樂園。而高37公尺的魚尾獅塔,可讓遊人從聖淘沙遠眺市區的高樓大廈及環繞四周小島的景色。入夜後的音樂噴泉,隨著交響樂的節奏而翩翩起舞。
聖淘沙是由聖淘沙發展機構負責管理和發展,它也管理10個較小的島嶼,包括龜嶼、聖約翰島、姐妹到及鬼島。這些島嶼是熱愛游泳、潛水和釣魚人士的樂園。
島上也有自設的交通設備。遊客可以免費乘搭單軌列車、巴士、沙灘小火車前往不同目的地。此外,島上也有腳踏車出租店。
2.新加坡動物園
於1973年開幕,園內以開放概念為設計,利用熱帶森林與湖泊為屏障,使遊客可以不受鐵籠和鐵柱的遮欄而看得一清二楚。動物園佔地28公頃,收羅了250種哺乳動物類、鳥類和爬蟲類動物,總數接近3000隻。所展示的許多瀕臨絕種的動物之中,包括科摩多龍、睡熊、金絲猴,以及世界最大的群居人猿。
遊客可以在動物園內一嘗和人猿共用早餐的難忘經驗,或者觀賞每天四場精彩的動物表演。參與表演得動物有靈長類、爬蟲、大象和海獅等。人們可以觀看矮小河馬在水底潛游,以及加勒比海海牛悠遊自在的游姿。在兒童天地里,孩子們可以從「動物之友表演」中獲得無比的快樂,參與演出的動物有德國牧羊犬、大牧羊犬、麝貓、鸚鵡,以及一群綿羊。
除此之外,園內也設有游園列車,帶您暢游動物園。
3.福康寧山
俗稱「皇家山」或「升旗山」。這個佔地19公頃,高約50公尺的山丘曾是當年萊佛士的住所。1819年,萊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陸後,便看上這座俯視新加坡河口的小山,並在山頂建總督府。1823年,他也選擇在此處興建住家。
其實,福康寧山的歷史可追溯到14世紀。據歷史記載,這里是14世紀島國蘇丹皇室的所在地。新加坡最後一位蘇丹依斯干達沙便安葬在靠近山頂的地方。
目前,山上還殘留著許多文物,並且不時有新發現。山上的福康寧文化中心便展示了被挖掘的14世紀至19世紀文物。
在英國殖民地時代的1859至1861年期間,山上也建有一座堡壘。1867年,堡壘上還設印度和歐洲兵士的營房,醫院和彈葯庫,是19世紀防禦新加坡的主要炮兵連。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因為局勢太平,這里的軍械就不派上用場了。
英軍也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這里建造佔地1306.10平方公尺,深約9公尺的地下指揮室。現在的文化中心後面便是隧道入口處。它是英國在馬來亞駐軍的指揮總部,英軍投降後,成為日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少將的指揮總部。
目前,這個指揮室已辟為展覽館。館內的許多物件,如無線電話、桌椅、電燈等都是原有的歷史遺物。展覽館共有22個房間,包括通訊室、兵士休息室、密碼室、統帥指揮室等。展覽館有意重造56年前的歷史,讓遊人有如身歷其境的感覺。
在山上的一處也辟有香料園,是當年19公頃植物園的縮影,種植著丁香、肉桂等香料。此外,殖民地時代遺留下來的墓園,也完好的保留在山的東側。
4.花柏山
位於新加坡南部,總面積達56.46公頃。山上的花柏山公園建於60年代,並在1994年開始重新整修。整修後的花柏山增設了更多的基礎設施,對周圍的園景也重新設計一番。
5.肯特崗公園
佔地47公頃,舊稱鴉片山,是新加坡自然保護區之一。它是一座次森林山丘,也是候鳥的集居地。園內有一條長達800公尺的山徑,是遊人探索自然生態的好地方。 此外,山丘的後側也有兩個一大一小的池塘。前面部分最高處設有瞭望台,可以眺望新加坡西海岸景色。左邊可看到煉油廠林立的島嶼,右邊又可看到箱運碼頭。
根據國家公園局的資料,肯特崗公園是擁有最多健身設施的國家公園,共有20種不同的健身站供使用者選擇。此外,它的不平地勢也常吸引了許多遠足及大自然愛好者前來考察,或舉辦「尋寶」游戲。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里曾經是馬來軍團和日軍抗戰的地點之一。1942年2月13日,日軍第18師攻打防守這座小山的第一馬來軍團、英國第二效忠軍團和第44印度旅,這場長達48小時的搏鬥有不少日軍與馬來軍人戰死。新加坡陸軍最近「認養」了肯特崗公園,成為「陸軍公園」(Army Green Park),園內永久擺放了兩架M114型榴彈炮和一架AMX-13輕型坦克,突顯公園的歷史和軍事意義。
6.魚尾獅公園( MERLION )
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像就坐落於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該塑像高 8 米,重 40 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於 1972 年共同雕塑的。
獅頭魚身坐立在水波上的魚尾獅,其設計概念是將事實和傳說合二為一:獅頭代表傳說中的「獅城」新加坡。魚尾象徵古城「淡馬錫」,代表新加坡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
2009年2月28日,魚尾獅在大雨中被雷電擊中,頭部和波浪狀底座受損。魚尾獅於2009年3月18日修復後再次對遊人開放。
據古書記載,古時新加坡叫做淡馬錫,在爪哇語中為海城之意。公園 14 世紀時,傳說有一個古印尼的王子發現了這座小島,他在這里看見一頭神奇的野獸,後來得知是頭獅子。就此,王子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 Singapura 」--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獅子 (Singa) 城 (pura) 。
如今,每年有一百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專程造訪魚尾獅公園,與世界著名的魚尾獅拍照留念。
公園周圍地帶,聚集了新加坡著名的地標性建築:濱海藝術中心、政府大廈、高等法院、維多利亞劇院、萊佛士銅像等等,為遊客必到之處。
[編輯本段]民族風情
華 族
中華文化最能表現在倫理道德觀念上,這種觀念在新加坡的華人社會中繼續保存。家祖宗舍的創立,可以維持鄉黨友愛的互助精神。 華人結婚要選黃道吉日,時髦的華裔新娘在婚禮中端出一隻小小的瓷製茶杯給她的父母,當公婆從新娘手中接下茶杯的時候,就表示新娘已被接納到這個家庭。
馬來族
馬來文化表現在宗教思想上,他們的風俗習慣與宗教息息相關。回教法律和蘇丹制度則維系著他們生活的安分與團結。 馬來人的婚禮幾乎邀請全村人前來參加,來賓們酒足飯飽離去時,手上都握著一個煮熟的蛋,表示多子多孫的意思。
印度族
印度的文化與他們的宗教思想關系密切,無論文學、藝術、舞蹈,都含有極濃厚的宗教色彩。印度人的生活很儉朴,但對於廟宇的建築則非常講究,各種的雕塑都精緻無比。 印度人的婚禮在廟里伴著宗教的聖歌和禱告舉行,顯得十分肅穆。新娘身上包裹著一件掛滿珠寶的絲綢,丈夫則跪在她面前悄悄地在她的腳趾上套一枚戒指。婚禮的高潮是新娘戴上用茉莉花和蘭花編成的沉重的花環時,賓客們向新人身上拋灑花瓣,在芬芳的花香中,完成了隆重的結婚儀式。宗教概況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佛教與道教
早期的華人移民,如同其他種族的移民一樣,帶來了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習俗。不同籍貫的華人,各自興建廟宇,讓善男信女參拜。其中有一些廟宇,已成為國家古跡,如天福官、雙林寺和鳳山寺等。
佛教有「三寶」——一佛、法(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以引導信徒奉行他們的禮儀。
在新加坡,絕大多數的佛教徒,是屬於大乘(Mahayana)學派,其次是小乘(Theravada)、金剛乘(Vajrayana)和其他學派。不同的學派,經由新加坡佛教總會、新加坡僧伽聯合會,和世界佛教聯誼會新加坡分會聯合主辦的宗教、文化、教育與社會福利計劃等活動,有更密切的接觸與合作。
興都教
前來新加坡的印度人,也把他們的宗教、文化和藝術帶來新加坡。他們早期的宗教事跡,是在新加坡不同地區興建興都廟,其中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風格為主。
興都廟成為許多印度節日與慶典的焦點。印度人的生活,深受宗教的影響;而他們的生活中的不同階段,也要進行各種宗教儀式,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設有祭壇或禱告室。
今天,在新加坡約有24間主要的興都廟,其中在橋南路的馬里安曼興都廟(Sri Mariamman Temple)和在實龍崗路的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興都廟(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已被列為國家古跡。
在印度基金法令下,於1967年成立的印度基金會,專門負責馬里安曼、實里尼維沙伯魯瑪、西凡和維拉米瑪達拉曼等興都廟的行政與管理工作。這些興都廟都屬於基金會的。基金會也主辦一些大節日慶祝活動,如大寶森節、蹈火節和九夜祈禱節。
印度族也設有印度人咨詢委員會,對有關印度宗教和習俗,以及影響印度族社區的一般福利問題,向政府提供意見。
天主教會
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歷史,可以追溯到1819年萊佛士發現新加坡的日子。在1821年,一名過境的傳教士通過宣教吸收了12名天主教徒。到了1829年,天主教徒的人數增至200名。天主教社群穩健成長並開辦了數間學校。早在1832年,天主教會就開辦了第一間男校,這間學校後來成為著名的聖約瑟書院。聖約瑟書院建於1852年,由拉薩爾修士主理。兩年後,修女會在維多利亞街開辦了一所女子小學——聖嬰女校。
1972年12月22日,已故教宗保祿六世頒令新加坡成為另一個主教區,不再隸屬以前的馬六甲一柔佛主教區。在1977年7月26日簽署的協議下,澳門主教把他在新加坡的教會管轄權移交給新加坡主教。這項協議於1981年5月27日獲得羅馬教廷的批准。當這道教令於1981年6月26日頒布後,就在7月1日生效,此後在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就直接由羅馬教廷管轄。
新加坡共有3O間天主教教堂。天主教教會管理20所小學、17所中學、一所大學先修班和一所初級學院。
新加坡的天主教教會也開辦安微尼亞山醫院、雅西西慈懷病院、5間老人院和一間兒童收容所。
基督教教會
在萊佛士登陸新加坡後4個月,他把一塊土地贈送給倫敦宣教會。5個月後,第一位傳教士抵達新加坡。在最初的數十年裡,一些不同的團體,對新加坡的基督教教會的發展作出獨特貢獻;它們包括西方商人族群、馬六甲的海峽華人族群、海外傳教士,以及印度與中國的基督徒移民。神學院與聖經學院也隨著成立。
明飾禮儀
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在穿著上有自己的特點。馬來人男子頭戴一頂叫"宋谷"的無邊帽,上身穿一種無領,袖子寬大的衣服,下身穿長及足踝的紗籠;女子上衣寬大如袍,下穿紗籠。華人婦女多愛穿旗袍。政府部門對其職員的穿著要求較嚴格,在工作時間不準穿奇裝異服。
儀態禮儀
新加坡人舉止文明,處處體現著對他人的尊重。他們坐著時,端正規矩,不將雙腳分開,如果交叉雙腳,只是把一隻腿的膝蓋直接疊在另一隻腿的膝蓋上。他們站立時,體態端正,而不把雙手放在臀部,因為那是發怒的表現。
相見禮儀
在社交場合,新加坡人與客人相見時,一般都施握手禮。男女之間可以握手,但對男子來說,比較恰當的方式是等婦女先伸出手來,再行握手。馬來人則是先用雙手互相接觸,再把手收回放到自己胸部。
餐飲禮儀
新加坡人的主食多是米飯,有時也吃包子等,但不喜食饅頭。 馬來人用餐一般用手抓取食物,他們在用餐前有洗手的習慣,進餐時必須使用右手。飲茶是當地人的普遍愛好,客人來時,他們常以茶水招待,華人喜歡飲元寶茶,意為財運亨通。
喜喪禮儀
在新加坡人眼中,男婚女嫁是件大事,不論華人還是馬來人都很重視。馬來人的婚事要經過求親,送訂婚禮物,訂立婚約等程序。新加坡的華人講求孝道,如有老人行將去世,其子孫必須回家中守在床前。喪禮一般都很隆重。
旅遊禮儀
新加坡公共交通事業較為發達,在旅遊期間坐公車十分方便,每個車站都標有明顯記號。新加坡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商店的分布也有民族特點。如東部地區有個"馬來市場",主要出售馬來服裝食品。 新加坡政府極力阻止付小費,即便是對服務員的額外服務付小費,對方也有可能拒收。
商務禮儀
到新加坡從事商務活動的最佳月份是3月到10月,以避開聖誕節及華人的新年。當地工商界人士多講英語,見面時要交換名片,名片可以用英文印刷。在會談中盡可能不要吸煙。 新加坡人不喜歡揮霍浪費,宴請對方不要過於講排場,尤其是在商務活動中,答謝宴會不宜超過主人宴請的水平,以免對方產生其它想法。
主要禁忌
新加坡各族人民的信仰分別為:華人大都信仰佛教或道教;馬來人基本信仰伊斯蘭教;印度人信印度教;巴基斯坦人也大都信伊斯蘭教;西方人一般信基督教。 新加坡人忌7字,不喜歡烏龜。嚴禁放煙花鞭炮。
❽ 關於新加坡!
朋友,我也是去過新加坡待了很N久,這個國家東西不想多說,隨便搜搜有的是,而且相信你也知道的很多,說點實際的吧:
1.你去新加坡是讀書嗎?
2.聽你口氣說去面試,是不是申請了這邊的公立大專,還是那兩所本科?可以說清楚好幫你看看,呵呵。
3.不過,如果是公立的學校,不管大專還是本科那都還好,起碼是很正規的。
4.如果是私立,那文章可就多了,老子是吃過虧的人,現在一樣照混了過來。
5.真是去留學的話,可以詳細聊聊 ,實在有很多可以分享的,玩樂也是,呵呵
最後,那邊的官方語言雖然是英語,但是完全不用擔心,講國語是可以通行全國的,你所說的英語面試,告訴你,別嚇著自己,越是正規的學校,口語面試越是人性化的,人家都是很牛的外教,才不會刻意刁難我們這些英語的菜鳥,你只要把自己基本情況准備好,求學動機,大概的學習方向之類的英語弄熟點,到時千萬不要緊張,慢慢說,人家都是說的很簡單很清晰的,你不要太卡就好了。
反正我所知道的身邊的人去參加公立大專面試,都是很容易的,沒你想的那麼恐怖,只是那個入學考試和以後全英教學,做作業之類的,那個英語就比較難,而且比較難過,一學期掛三科那就完蛋了,但是這里公立學校的獎學金是想但誘人的,如果你成績好,前30名,那既可以免去70%的學費還可以每月領到一大筆的獎學金,是政府補貼給你生活用的,一般5000-7000人民幣左右,不過要簽合同,你畢業後要留在那裡工作3到5年,期間可以申請綠卡,但是想畢業就回來那就得補回學費.......
再給你一個必須記住的論壇網站吧《http://bbs.sgchinese.com/》,這里都是自己人,是早年中國都留學學子弄得,你在新加坡遇到所有問題,前人們都知道,在這里都可以找人咨詢,在外靠朋友啊!
PS:在那裡不要隨意簽合同,一定要自己弄明白再簽,不然很吃虧的。
❾ 南洋"三寶"是指那三樣
東革阿里,與燕窩、錫器一起並稱為馬來西亞三大國寶.應該就是這三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