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哪裡有武術館

新加坡哪裡有武術館

發布時間: 2022-05-02 14:53:56

⑴ 我住在虹口區,想學武術,哪裡有報名

上海嘉定武術學校坐落在嘉定區徐行經濟城,由上海嘉豐房產公司投巨資按明清建築風格設計建造,教學樓、公寓樓、演武樓、散打館、體育館等一應俱全;校內亭台樓閣、曲徑通幽,進校園猶如進入華麗的皇家園林,堪稱全國一流的花園式學校。
一、文化課
學校堅持「以文化為主,以武術為特色」的辦學宗旨,開設幼兒班、小學、初中、高中、中專等各年級文化課,採取白天學文,早晚學武,周末智娛的學習方式。教師素質過硬,中高級職稱達80%,並與上海嘉定普通中小學實行同步教學,同步考試發證。全新的教育理念,獨特的學習形式,使到校學生無論基礎如何都有奇跡般的進步。
二、武術課
武術課旨在選拔優秀武術人才,磨練學生意志,通過早晚鍛煉,學生從柔弱變得堅強,減少了學生對
學習的畏難情緒,從而可提高文化成績。主要開設套路、散打、跆拳道、硬氣功、拳擊、擒拿格鬥等。
三、管理
寄宿制、封閉式准軍事化管理,可提高學生獨立生活能力,使學生遠離網吧、游戲廳等社會不良環境,減少了學生走入歧途的因素。
四、出路
1、學生在校可從幼兒班一直到高中、中專畢業、畢業後可參加普通高考、成人高考並可直接在上海
報考全國各大體育院校,200多分的上線率,使學生進入大學變得輕松自如。
2、學校可為每位畢業生推薦工作,或輸送到上海專業隊、警察學校等。
3、進入本校下屬的上海好漢演藝公司,簽約成為專業表演隊員,月薪可達1000-3000元。
五、報名
常年招收4-25歲學員,性別、戶籍不限,每年3月1日和9月1日為常規開學日,特殊情況也可插班入學。

治校方略:從嚴治校、以德治校、依法治校
培養目標:品德好、學習優、身體健、武功高、意志堅
學習形式:白天學文、早晚習武、周末智娛
管理模式:全寄宿制、准軍事化、24小時負責制
培養模式:一愛:師生互愛,培養學生的愛心;
二長:文化優秀,武功精湛;
三嚴:嚴格教育教學,嚴格武術訓練,嚴格行為規范;
四化:衣食住行軍事化,文化教學現代化,武術訓練科學化,家校教育一體化

開車路線:外環線至滬嘉高速或由豐翔路至瀏翔路或滬太路至曹新路均可達新建一路
乘車路線:嘉定客運中心乘嘉店線到武術學校下車即到

地 址:上海市嘉定徐行鎮新建一路258號
郵 編:201808
招生熱線:021-59553529 59553450(節假日不休)
網 址:http://www.shwuxiao.com
郵 箱:[email protected]

上海精武體育總會(以下簡稱精武)是1910年在同盟會的陳其美、農竹、陳鐵生等先生倡導下,由霍元甲先生創辦,是我國清末建立最早的體育社團。
精武「以國術為根本,以武術為皈依」,歷史上雲集黃河、長江、珠江流域眾多武林高手,如趙連和、陳子正、羅光玉、吳鑒泉等。摒除歷史上技擊家門戶之見,冶各派於一爐,在我國近代武術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精武以體、智、德三星會旗和三星會徽為標記,代表精武以體、智、德三育為宗旨,倡導和發揚「愛國、修身、正義、助人」的精武精神,還訂有包括人格、風度、言行、服務、友誼等行為規范。
精武的愛國精神為世人所傳頌,孫中山先生1915年出席精武舉辦的第三屆運動會,在會上發表演說時肯定了精武所取得的成績。1920年參加精武建會十周年,同時還為精武紀念特刊《精武本紀》撰寫序文,並題寫了「尚武精神」的橫匾給予鼓勵。1949年上海解放,精武積極參加勞軍活動,陳毅元帥為精武題詞「勞軍模範」予以表彰。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德勝、伍紹祖、汪道函、何振梁、徐才、石祝三、金永昌等都為精武題過詞。
精武是最早有組織向社會推廣中國傳統武術的社團,1916年開始就提倡教練員和優秀運動員走出體育館,到社會去。將精武的教練員、優秀運動員選送到學校、軍隊、工廠傳授技擊,為孫中山先生提出的「強國、強種」作出了貢獻,精武可以說是全民健身的先行者和倡導者。
精武是最早將西方體育觀念和訓練方法引入中國,借鑒西方的手段來改造傳統體育的體育社團。本著「以體育居先,體育復以武術為主,參以時代各種運動」的精神,提出武術同源,不分門派,融南拳北腿為一體,編排精武基本十套拳為武術基本功訓練。同時開展了足球、籃球、檯球、絨球、乒乓、體操、舉重、拳擊、田徑等項目。使精武不僅武術項目人材輩出,成績輝煌,躍居全國之首,體育項目也名將雲集,戰績顯赫,許多項目在全市比賽中都名列前茅,有的已躋身於國內名將行列,使精武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融合中西體育精神的先驅。
精武是最早在體育界提出「無文不能行遠」,提倡乃文乃武的社團,將中國傳統文化臨池(書法)、繪畫、戲劇和現代文化攝影、醫學、旅遊、雄辯,精武出版書目有44種,其中書籍31種,期刊雜志7種。特刊6種,均有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出版發行,精武全面開展教學活動,發展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
精武是最早有組織、有目的的向海外傳授中華傳統武術的體育社團, 1920年精武設有中央精武、上海精武和上海地區三個分會,中央大會堂在橫浜橋即現今的精武會址,當時世界各國精武會的教練員均由中央精武會直接任命,發展至今在世界上已有包括美國、英國、瑞士、荷蘭、俄羅斯、捷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五十多個國家、地區建立了精武體育會。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體制的改變,精武向全國和上海輸送了大量的人才,1950年初上海成立國術聯誼會,精武徐致一任主席,陳緒良任副主席,還有三人分別到舉重委員會、技巧委員會、摔跤聯誼會任要職。1951年10月上海成立專業足球隊,精武的陳成達、方紉秋、鄭德耀三人入選,1954年1月成立「八一」隊,精武陳復賚和汪國光兩人選為主力,不久陳復賚、陳成達、方紉秋又人選國家隊,精武的鄭德耀調廣東省足球隊任教練。王鳳崗到江蘇省武術隊任總教練,胡維予、周士彬到上海體育學院任教等,精武將一大批優秀運動員、教練員輸送到全國各地的專業隊和體育學院,精武的活動逐步趨向以場館為主向社會開放的模式,項目主要有武術、摔跤、乒乓、棋類四項特色。
精武為推動上海乒乓球活動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精武延安東路57號二樓大型乒乓房(共12張乒乓桌)是徐寅生、李富榮、張燮林、孫梅英、楊瑞華等經常練球的地方,50~60年代還多次舉辦市級「精武杯」乒乓聯賽。
1966年虹口區人民政府批經費對精武原中央大會堂進行大修,使其面貌煥然一新,文化大革命期間,精武的歷史材料檔案、刊物、攝影、武術器械等被銷毀,延安東路分會房屋調作它用,精武先後被任意更名為「要武體育館」和「精武體育館」。
1978年精武開始恢復活動,為宣傳武術,擴大影響和重塑精武形象,精武廣泛聯系原精武教練、會員和武術界、拳擊界人士共商推動發展之方法,1979年舉行一次大型群眾武術套路、散打表演,參加演出的有傅鍾文、蔡鴻祥、鄒興祖、呂繼堂、黃壽亭、陳新富等老拳師和新秀。1980年起,恢復了武術、拳擊、柔道、散打、氣功和棋類、橋牌等傳統訓練項目。1974年在上海市第五屆運動會上獲武術男子團體第一名,女子團體第三名。1978年上海市第六屆運動會上獲男子團體第二名,女子團體第一名,據統計1979年至1989年十年內精武的武術、散打、拳擊、棋類等運動隊,參加市級比賽,獲得221枚金牌。有55名學員被選進上海市代表隊,參加全國比賽,其中有5人奪得金牌。1995年參加上海第三屆「木蘭杯」武術社團觀摩大會,獲得團體一等獎和三項單項一等獎。代表上海參加全國武術演武大會,6名會員參加,全部獲獎,其中5枚金牌,1枚銀牌。1999年上海第五屆武術社團觀摩評獎大會獲集體一等獎,三個單項項目也均獲一等獎。1999年5月在台州市舉行的國際傳統武術暨絕技大賽,參賽童子功、大關刀、牧羊鞭三個項目全部獲得最高獎特別優秀獎,同時參加比賽的童子功和牧羊鞭還獲得浙江電視台的「中國電視吉尼斯證書」。
1992年、1995年、2001年精武被評為上海市體育社團先進集體,1996年又被評為全國首批先進武術館校,並到北京中南海介紹「武術進學校」的經驗。
精武1990年舉辦了第一屆精武國際武術比賽,1992年、1994年又連續舉辦了二屆,上海精武共舉辦了三屆國際比賽並決定每兩年舉辦一屆,今年七月將在波蘭華沙舉辦第八屆世界精武武術文化交流大會;精武在1998年開始至2002年連續舉辦了六屆「上海市中小學生武術比賽」,今年十一月將舉辦第七屆中小學武術比賽;精武2002年開始舉辦上海精武太極拳、劍比賽,今年十月舉辦第三屆上海精武太極拳、劍比賽。
精武1997年接受了市政府下達的任務,組織了600名小學生在八運會開幕式上表演《精武少年》的大型武術操; 2002年受上海市體育局委託,組織了一千名中老年,在上海市第十二屆運動會的開幕式上表演大型「太極操」。
精武從1996年開始成立了培訓部,培訓部的教練員堅持在全市30多所中小學及幼兒園開展武術教學活動,幫助學校創辦了武術特色學校;1997年開始籌備建立精武輔導站,目前輔導站在上海近佰個公園、社區設立了輔導點,傳授武術,為社區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作出了貢獻;精武訓練中心還為白領階層開展服務,精武體育館不但向社會開放,開辦了健身班和各種武術、體育輔導班,同時還根據海外武術愛好者的需要,給予各種傳統武術培訓的服務。
精武在體育產業化方面逐步進行了探索,目前精武已注冊了和體育相關項目的商標。精武武術隊曾與中百七店結緣,成立了精武七百武術隊。精武還同義大利服飾Zegnas服裝公司合作,用武術形式進行時裝表演,使武術走向T型舞台。精武還編排了整套藝術武術,准備隨時為各企事業服務,今年精武在德國漢斯閣雅和TCL的贊助下在梅龍鎮廣場舉辦了15天的「2004年梅龍鎮廣場春節猴年猴票情」活動。精武的教練員還走進企業為白領階層輔導太極拳以及進駐學校協助創辦武術特色學校等,摸索出了一套將體育、武術藝術化的模式,來為市場經濟服務。
精武建立了上海精武紀念館,向學校各社會團體和旅行社開放,接待參觀交流活動。編輯出版了《精武會史》,同時定期出版《精武會訊》和以上海精武網(www.chinwoo.org.cn),向社會、向世界傳遞信息,為推動中華武術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⑵ 黃飛鴻的資料

黃飛鴻
黃飛鴻(1847-1924)

黃飛鴻原名黃錫祥、字達雲,原籍南海西樵祿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於佛山。他是嶺南武術界的一代宗師,也是一位濟世為懷、救死扶傷的名醫。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飛鴻五歲從父習武,12歲隨父鬻技街衢,盡得家傳功夫。後遇鐵橋三(廣東十虎之一)之愛徒林福成授其鐵線拳、飛砣絕技,並在宋輝鏜處學得無影腳,武藝日臻精進,稍後,飛鴻隨父於廣州樂善山房設館授徒。麒英謝世,飛鴻子承父業成為一代宗師,是當時南派武林中最年輕的武術教練。一生中,曾先後被提督吳全美、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等聘為軍中技擊教練。相傳其平生絕技有雙飛砣、子母刀、羅漢袍、無影腳、鐵線拳、單雙虎爪、工字伏虎拳、羅漢金錢鏢、四象標龍棍和瑤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諸勢,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號。 此外,黃飛鴻亦善於舞獅,有廣州獅王之稱。

1924年8月,廣州商團總長陳廉伯在英帝國主義支持下,乘孫中山北伐,在廣州發動武裝暴亂,縱火劫掠。黃飛鴻與其繼室莫桂蘭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寶芝林連同劉永福寫給他的牌匾和他唯一的照片亦毀於戰火。黃飛鴻經不起沉重打擊,因而憂郁成疾,是年冬天不治去世,終年77歲。黃飛鴻身後蕭條,貧無以殮,幸弟子鄧秀瓊為他料理後事,葬於白雲山麓。莫桂蘭在林世榮、鄧秀瓊的幫助下,偕黃的兩名兒子移居香港設館授徒,傳授黃飛鴻遺技。1983年在香港去世。

黃飛鴻一生以弘揚國粹,振興嶺南武術為已任,經其門人林世榮等整理的鐵線拳、工字伏虎拳、虎鶴雙形拳結構新穎,動作輕快,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復之弊病。虎鶴雙形,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吒,有推山倒海,龍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敏捷,動作迅速,有靜如處女,動如脫兔,氣靜神閑之妙。剛柔並用,長短兼施,偏正配合進退中規,成為飛鴻一脈之代表拳法,為武術界獨樹一幟。一時風行全省,並遠傳至港澳、南洋甚至北美等地,迄今歷久不衰。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列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教材內容之一。

黃飛鴻不僅武功超群,醫術亦相當精湛,其駁骨療傷之技,時稱一絕。光緒年中,在廣州仁安里設「寶芝林」醫葯館,懸壺濟世,治病救人,上至將軍,下至百姓,功效顯著。福軍首領劉永福親為寶芝林題寫「技藝皆精」的匾額,並聘飛鴻為福軍技擊總教練,後隨劉到台灣英勇殺倭。

黃飛鴻縱橫江湖數十年,憑著過人的勇敢、智慧和絕技,身經百戰,顯赫輝煌。成為中外聞名的武術大師。他武藝高強且崇尚武德,推尚「習武德為先」,從不恃強凌弱,堅持以德服人。他歷主摒除門派之閡,能者為師,更是力排重男輕女之見,最先收授女弟子和組織女子獅隊的武師之一。其眾多弟子中,以男弟子梁寬和林世榮,女徒弟莫桂蘭、鄧秀瓊等最負盛名。其餘的門人,亦頗有聲譽,遍布粵港澳台、東南亞各地。他生前弘揚國粹、匡扶正義、見義勇為、扶弱助貧、濟世為懷的風范,在武術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軼事,被世人廣為傳誦。

林世榮的徒子徒孫中,不少人日後成為電影業中人,其中較為人熟悉的有武術指導劉家良,其父劉湛便是林世榮之弟子。五、六十年代香港便已拍攝了接近八十套以黃飛鴻為題材的電影。當中黃飛鴻一角,除了兩套為白玉堂,俱由關德興擔當;而奸角幾乎全部由石堅演出。故港人常稱關德興為「黃師傅」;形容大奸大惡亦有「奸過石堅」一詞。之後成龍、劉家輝亦有演過少年時期的黃飛鴻。近年徐克拍攝黃飛鴻電影更非常成功,黃飛鴻一角多由李連傑擔任。

黃飛鴻結過四次婚,除元配外皆為續娶。最後一名妻子莫桂蘭於1983年於香港逝世。黃飛鴻有四子,當中黃漢森最得真傳,惜年少時被暗算慘死,之後黃飛鴻不傳兒子武術。

以黃飛鴻為主題拍攝的電影已經超過百部,形成黃飛鴻系列影視,黃飛鴻廣為人知主要來源這些影視劇。

黃飛鴻詳細事件表

1847年農歷七月初九 出生於廣東佛山鎮。
1853年 從其父黃麒英習武。
1859年 隨父在佛山、廣州、順德一帶賣武,其間以四象標龍棍勝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 在佛山豆豉巷賣武時遇鐵橋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隨林福成學藝近兩年,學成 「鐵線拳」和 「飛鉈」等絕技。
1863年 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為其設武館於第七甫水腳,飛鴻結束賣武生涯。
1865年 廣州三欄行(果欄、菜欄、魚欄)中人聘為行中武術教練。
1866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當鋪夜宿時遇賊人打劫,飛鴻一人擊退數十人,在當地一時傳為佳話,隨後應邀到在石龍鄉授徒。
1867年 一洋人攜如牛犢大的狼狗在香港設擂向華人邀斗,飛鴻不甘華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腳」擊斃惡犬,自此揚名香江。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販彭玉攤擋被一惡棍強占打傷,飛鴻路見不平相助,被對方同夥數十人持械圍攻,被飛鴻擊敗。
約1868年 另設館於廣州西關廻瀾橋附近教徒授藝兼醫刀傷跌打,三欄教席由梁寬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橋斗蟀場為盧九叔任"護草"(現場保鏢)時,飛鴻嚴懲歹徒,在佛山名噪一時。
1871年 娶妻羅氏,婚後三月羅氏病卒。
1873年 受聘廣州水師武術教練,並考取廣州將軍衙門「靖汛大旗手」一職。
1882年 記名提督吳全美聘飛鴻為軍中技擊教練,停辦廻瀾橋所設武館。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後,吳全美去世,飛鴻辭去軍中技擊教練職務,在廣州仁安街設跌打醫館「寶芝林」。
1888年 黑旗軍首領劉永福賞識黃飛鴻武藝高強、醫術精通,聘為軍醫官和福字軍技擊總教練,向其贈"醫藝精通"木匾。
1894年 劉永福率領軍隊赴台灣抗擊日本侵略軍,飛鴻隨劉率九營福字軍抵台,駐守台南。
1895年6月 劉永福護台失利,飛鴻離台返粵,自此僅行醫不授武,「寶芝林」前榜:「武藝功夫,難以傳授;千金不傳,求師莫問。」
約1896年 續娶馬氏為妻,生二女、二子(漢林、漢森),不久馬氏病卒
約1902年 續納岑氏為妻,生二子(漢樞、漢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1年8月 應劉永福邀聘,任廣東民團總教練
1912年 魚欄伙記馬如燦(賣魚燦)遭歹徒勒索被毆,飛鴻見義勇為嚴懲歹徒,「義救賣魚燦」一事在羊城廣為傳頌。
1915年 續莫桂蘭為妾。
1918年 在廣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獵場任守
1919年 精通武術的次子黃漢森遭妒,往廣西梧州渡任「護勇」時被「鬼眼梁」暗算慘死。受此打擊,飛鴻不再向其他兒子傳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廣州海珠戲院廣東省精武會成立大會上表演飛鉈。
1924年10月 廣州國民鎮壓商團暴亂,西關一帶房屋被毀,仁安街「寶芝林」受累被焚,資財付於一炬,其長子漢林又告失業,因而憂郁疾成。
1925年農歷三月廿五日 病逝於廣州城西方便醫院
黃飛鴻紀念館
提起佛山,你可能不知道這里是康有為、李小龍的故鄉,但你一定知道這里出了個洪拳的一代宗師——黃飛鴻。來到佛山,怎麼能不領略一下大師的風范,體會一下傳說中的武俠豪情呢?今天,網路媒體廣東行西線采訪團來到佛山的黃飛鴻紀念館,記者恍恍然似乎見到了那個長衫長辮、身手矯健的「黃師傅」。
黃飛鴻可以說是佛山的一個代表人物了,他所帶給全中國乃至全華人的不僅僅是幾套拳法腳法,更多的恐怕還是那種俠義精神文化以及憂國憂民的情懷,這種影響通過影視劇等各方面的渲染,將其塑造成一個神化的人物,其文化上的意義影響極為深邃。
如果說關德興的演出奠定了黃飛鴻的完美形象和深遠影響力,那麼90年代末徐克、李連傑合作的黃飛鴻三部曲更加深刻的對其進行了現代化的改寫,使其處於變革時期的文化沖突以及思想掙扎的形象更為突,黃飛鴻,似乎成了當時中國文化的一個代表,也從一個高度上對其進行了人性化。所以,黃飛鴻這個人物能具備成為中華武俠人物的氣質。
除了武學,黃師傅對舞獅文化的影響也是極為深遠的,使其真正成為了一種極具地域特色的傳統文化。在紀念館,記者有幸看到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舞獅表演。三獅爭鋒、雙獅采青、單獅過橋,一系列的醒獅高樁絕活下來,記者們已經看的是目瞪口呆。而接下來的武術表演更是集中了長拳、洪拳、棍術、劍術、九節鞭,看得人眼花繚亂,真正讓人感到「武術之鄉」奪人的氣勢。
在紀念館,記者還瀏覽了關於黃飛鴻生平歷史的介紹,對真實的黃飛鴻有了更深的了解。文化,的確是需要傳播的,但傳播的方式以及載體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
「傲氣傲笑萬重浪,熱血熱勝紅日光」當一曲激昂人心的「男兒當自強」想起的時候,讓我們一起懷念那個傳奇中的武俠歲月。
飛鴻的再傳弟子趙教、邵英夫婦,將黃飛鴻武技傳給兒子趙志凌。趙志凌在義大利羅馬授徒,傳授中國南派武藝。而後他創建國際洪拳趙志凌國術會,先後在瑞士、德國設立趙志凌國術會分會。他還在美國、新加坡等國開設武館,傳授黃飛鴻的功夫,讓中國武術在世界各國發揚光大。

除了趙志凌在美國開有武館,飛鴻的再傳弟子中還有餘志偉等人在美、加等地傳授中華武術。美國的《功夫》雜志,曾對鄧芳、阮凌、余志偉等人作過詳細介紹。
在新加坡,飛鴻的第四代傳人宋超元,創辦了「新加坡嶺南國術健身學院」。宋超元的弟子、現任「嶺南國術健身學院」院長的江演洪,則在新加坡創辦了「佛山黃飛鴻武術館」。
飛鴻生前為中國武術走向世界進行了不懈努力,他的傳人和再傳弟子在繼續他未竟的事業。據統計,他的傳人已經分布在五洲四海,除了我國的廣東、香港、澳門、台灣以外,美國、加拿大、澳洲、以色列、南非、義大利、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墨西哥、德國、英國、瑞士、波蘭、比利時、捷克等地,都有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
牆內開花牆外香,這種奇特的「黃飛鴻現象」,引起了黃飛鴻故鄉的高度重視。改革開放後,廣東經濟迅速發展,黃飛鴻故鄉佛山的發展勢頭,在廣東更是名列前茅。為發展旅遊經濟,把佛山推向世界,該市打起了「武傑之鄉」這張王牌,重點推出黃飛鴻、李小龍。
1996年,「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在飛鴻的家鄉佛山南海市西樵山下的祿舟村建成。該館以西樵山風景名勝區為依託,並由黃飛鴻故里西樵祿舟村的黃氏宗祠改建而成。武術館佔地面積5.23畝,建築別致,具有清末古建築的風格。館內設有黃飛鴻故居、黃飛鴻史跡陳列影視室、寶芝林堂、骨傷科堂、百草堂、關德興紀念堂等,配套設施則有武林的「廣東十虎」名師像亭、黃飛鴻公園,此外,還有功夫、舞獅、舞龍等傳統項目表演。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左靠國畫大師黃君璧紀念館,背倚西樵山白雲洞,可謂將山水之美與人文精神融為一體。引人矚目的「一代宗師」黃飛鴻的銅像當階而立,銅像中的飛鴻神氣若定,長袍束帶間,錚錚鐵骨傲然風中,令人肅然起敬。
黃飛鴻獅藝武術館醒獅團曾獲諸多殊榮,1998年獲香港世界功夫群英大賽六枚金獎;1999年獲「香港世界醒獅大賽」亞軍及世界獅王稱號和「黃飛鴻杯」南粵獅王爭霸賽兩項金獎;2000年獲全國農運會龍獅大賽冠軍等等,這些榮譽為一代宗師黃飛鴻增光不少。為了進一步發展旅遊業,充分利用名人效應,黃飛鴻的故鄉還建了黃飛鴻影視城、黃飛鴻武術學校、黃飛鴻武術村等。
前來佛山旅遊的人,特別是海外遊客,總忘不了到黃飛鴻獅藝武術館一游。武術館在第一期開發取得較好效果後,著手二期開發。據了解,西樵現已進行第二期黃飛鴻水寨的規劃,二期開發在土地的使用、獅隊等方面都有較大發展空間。
為了紀念黃飛鴻這位傑出的武林宗師,佛山市文化部門於2000年開始籌建黃飛鴻紀念館。這年5月紀念館奠基,經過九個月的努力,紀念館落成。
黃飛鴻紀念館坐落在佛山市區中心、著名旅遊名勝地祖廟的北側,總佔地面積五千多平方米,整個紀念館為兩層兩進深三開間仿清代鑊耳式建築,內設陳列館、影視廳、演武廳、演武天井等。陳列部除了介紹黃飛鴻的生平事跡,還全面展示了近70年來圍繞黃飛鴻而產生的各種文藝作品以及上千件珍貴文物。籌建黃飛鴻紀念館期間,得到海內外有關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他們為紀念館提供、捐贈了千餘件有關黃飛鴻的歷史圖片和珍貴實物。
2001年1月14日,黃飛鴻紀念館落成典禮在佛山隆重舉行。此前主管單位曾以各種形式向國內外發布消息,希望黃飛鴻的後代能作為嘉賓回來參加典禮。黃飛鴻的眾多門人做出了回應,黃飛鴻的孫子黃源德應邀前來,其餘的親人沒有回應。據報載,有記者從祿舟村了解到,黃飛鴻共有3個孫子、6個孫女,如今分布在東南亞、澳洲和拉美地區,從事的職業均與武術無關。即便是前來參加典禮的黃源德,也聲明不接受媒體采訪,不留照片給資料館,他對紀念館負責人說,他目前在香港生活平靜,所從事的工作與祖父的職業毫無關系。

⑶ 霍元甲的迷宗拳是否失傳了

沒有失傳,目前還有。

迷宗拳又稱燕青拳、迷蹤拳、猊宗拳、迷宗藝。一種漢族傳統拳術。有關此拳起源的傳說頗多。或稱創自宋代燕青。故名「燕青拳」;或說燕青雪夜逃往梁山,一邊前行,一邊以樹枝掃去足跡。後世取此意遂以「迷宗」名其拳;或說燕青之拳學自耍猴人「半夜仙」。其拳是取猊宗猴靈敏善躍的特點編成,故名猊宗拳;或說此拳是取各家招法編成,難明其宗,故名迷宗拳。這些傳說多無史料憑據。拳械套路有三十六路,有「迷蹤三十六,藝成天下行」的說法。

迷蹤拳第八世傳人:

王樹田,現任滄州市武術協會委員、青縣迷蹤拳研究會秘書長。1956年生於青縣陶官營村,8歲隨父王長榮習武,寒暑易節,從不間斷,12歲就出場表演。1992年應聘到青縣實驗小學任武術總教練。在校組建400人武術方隊,演練迷蹤拳,多次為市縣各級表演,氣勢宏偉,極為壯觀。其間撰寫的《錯招的妙用》一文1994年6月15日在國家級刊物《體育之聲》上發表。


⑷ 誰有釋小龍武術學校的詳細地址

釋小龍 法名:釋小龍 俗名:陳小龍 出生日期:1988年12月25日 家庭成員:父、母、姐 最愛吃的食物:西瓜 最喜愛的消遣:打電動游戲機、逛游樂場 最討厭的東西:蛇、老鼠 最大的愛好:練功 最大的志願:做明星 出生地點:河南鄭州 兩歲時拜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接法傳人釋永信為師,賜法名:釋小龍。 小龍自幼乖巧伶俐,善舞槍弄棒。他剛學會走路,就常隨其父(陳同山,現任中國嵩山少林寺武術學校校長)進少林寺參禪拜佛。特別是武僧們那宏大的練功場面,深深吸引了他,常使他流連忘返。自小龍步入武壇以來,在父親言傳身教下,進步神速,並掌握了少林拳法、腿法、步法等少林基本功,學會了少林同臂拳、醉劍、醉拳、少林棍、五行拳等傳統套路和規定套路。在1992年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表演中,獲得少林同臂拳、羅漢棍兩項優秀獎,一舉成名,並受到影視界的關注。 年幼的釋小龍,聰明好學,在父親及師兄的啟導下,勤學苦練,不論是刮風下雨、烈日曝曬,還是三九嚴寒,他都堅持練功,終於以驚人的毅力、高超的技藝,贏得了世人的贊嘆。1999年6月,小小年紀的釋小龍,隨嵩山少林寺佛學文化訪問團訪問台灣地區,被台灣地區報紙、雜志譽為來自大陸的「和平使者」、「神奇的少林龍子」。從此,小龍的名氣越來越大,影祝演藝界的客商紛紛與他簽訂合約。1993年7月台灣長宏影視公司與小龍簽定合約,8月與台灣著名歌星林志穎合拍了第一部影片(旋風小子)。1993參加了河南電視台少兒聯歡晚會。1994年4月與香港吳孟達、鄭少秋合拍了《新烏龍院》,8月與台灣影星金成武、葉全真在美國拍攝了影片《中國龍》,在中國拍攝了《武尊少林》、《少林雄風》等一系列電視片. 1995年,小龍在香港與吳孟達合拍了《無敵反斗星》,與葛民輝、邱淑貞合拍了《賭聖》,與台灣鍾鎮濤、香港張敏合拍了《十兄弟》,與香港影星元彪、羅家英合拍了《龍在少林》。這一年小龍還應香港電影協會的邀請,作為十四屆電影「金像獎」特邀佳賓,為世界著名影星成龍頒獎;在天津舉行的第四十三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開幕式上,表演「中國功夫」1996年小龍參加了中央電視台舉辦的「九六元宵節文藝晚會」4月又在香港與成惠安、方芳合拍了《黃金島歷險記》等影片。 隨著年齡的增長,釋小龍的武藝和演技也一天比一天高。如今小龍已成為海內外聞名的童星。目前,小龍又在忙著拍攝40集電視連續劇《烏龍院》,他在劇中擔任主角。 進入影視圈已經8年的釋小龍,今年才11歲,可他早就是大牌明星了。在《少年包青天》的拍攝現場,他左手拿部手機,右手提個筆記本電腦,左邊一個「侍衛」,右邊一個武術「保鏢」。乍一看,哇!真不愧是新時代的小巨星的行頭,但就這兩件東西兩個人物把小龍製得服服貼貼。 一個文化「侍衛」緊隨其後,稍一得空,就往小龍腦子里灌輸知識,使得小龍數學、語文、英語、計算機一樣不落在同班同學的後面。小龍戲間還創造了一個成語「寓教於戲」,這是怎麼回事呢,小龍笑嘻嘻地解釋:以前總拍武打戲,台詞又少又簡單,可這一次拍40集連續劇,文戲多於武戲,一些成語,什麼「天經地義」、「一言九鼎」之類,不明其意,背起台詞來自然煞是費力。這時候,文化老師就見縫插針地把遇到的成語台詞教給小龍。看來小龍挺會學以致用,也學會遣詞造句了。出了名,學武之人的規矩不能丟。隨行的武術教師每日會特意安排2~3小時督促小龍的習武。小龍的配合也非常默契。他說他的偶像是成龍大哥,他的願望是像成龍大哥一樣成為國際武術巨星。那部手機其實是小龍父母的傳聲筒,孩子在外,父母只能通過手機來實行「家教」了。 釋小龍至今已出訪過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日本、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他在拍片的同時,在師父的嚴格要求下,一邊苦練武功,一邊學習文化,為少林武術走向世界而努力奮斗著。由柳洪平創建。

⑸ 南少林到底在哪裡

有關南少林的疑議由來已久,本世紀三十年代,體育史學家唐豪曾為此做過大量的考證工作,後由於歷史原因,南少林的問題被擱置下來。現代,關於南少林的研究,在南少林的發源地福州,被一批有識之士重新提到桌面。古城泉州早在80年代初,藉助武術熱的興起,搞起了泉州南少林研究,並在東禪寺掛匾確認。1988年,歷史上被尊為南少林祖地的莆田,開始著手南少林的查證工作,並成立南少林研究會。1991年,莆田對外宣布林泉院南少林遺址,一時間倍受到武林界關注。 十年過去,由林泉院遺址引發的南少林熱至今仍眾說紛紜。而隨後93年出現的福清少林說,更使人有目不暇接的感受。 三種說法 1.泉州說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古城泉州,歷史悠久。泉州武術淵源流長。明史中就有:「溫陵棍棒手撲妙絕天下」的記載。 泉州南少林最早見於《萬年青》「白眉道人奉旨大破少林寺」。清末成書《少林拳術秘訣》稱:「斯時國內有兩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閩中」。唐豪考證認為:此「閩中」少林即泉州少林,從而奠定了泉州南少林的地位。然而,泉州南少林的具體地點在何處呢?早期看法認為:泉州東禪院即南少林。理由是:清咸豐丙辰(1856)年間,東禪寺主持幻空曾手書「少林古跡」山門匾額,稍後又出現過「欽賜東禪少林寺」供案。泉州歷史學會陳泗東據此認為:「東禪寺有兩個名稱,一是正式的,名為鎮國東禪寺,......另一個是俗稱,叫少林寺。」(見陳泗東《泉州少林史跡考》)東禪寺即南少林的說法在武術界產生了很大影響。 2.莆田說 最早見於蕭一山《近代秘密社會史料》,稱「少林寺在福州府福田縣九連山」。日本人平山周的《中國秘密社會史》則稱「少林寺在福州府浦田縣九連山」。後人認為「福田」「浦田」均為莆田的誤傳。而《洪門歷史》、《清稗類抄》則直指南少林在莆田縣九連山,從而形成「莆田南少林」之說。現代一些史學著作如範文瀾《中國通史》、李方晨《中國近代史》均沿用此說。 上述史料將南少林指向莆田「九連山」,唐豪從這點下手,確認莆田並無九連山地名,進而否定「莆田南少林」之說。1987年,莆田縣體委在武術挖掘和文物普查中,在西天尾鎮林山村發現一批與南少林有關的文物古跡,隨即組成南少林遺址調查組,經過兩年的工作,在省考古隊及有關專家的配合下,確認莆田市西天尾鎮林山村「林泉院」遺址為南少林寺。1989年,在福建省武協年會上正式披露,引起強烈反響。1991年9月14—16日,來自歷史、考古、宗教、武術各領域的專家學者五十餘人雲集莆田,召開歷時三天的「南少林遺址論證會」,會上聽取了省考古隊長林公務《莆田林泉院遺址的考古挖掘及其初步認識》和省武協顧問方金輝《論莆田林泉院即南少林遺址》的主題報告,專家經過聽取報告、實地勘察、調查訪問,本著求同存異的精神,形成了對莆田南少林的初步共識,即基本判定林泉院即武術界通稱的閩中少林,也就是南少林。1992年4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海內外報刊電訊紛紛報道,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以及台灣、香港等50多個海外代表團前往尋根拜祖。1997年春,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初先生親自為莆田「南少林寺」題字。 構成莆田南少林的主要成果主要成果是考古發現。林泉院建於唐貞觀年間,總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遺址中發現的兩個石槽,一口在槽沿上刻有「當院僧兵永其佳其共造石槽一口」字樣。另一口上有「諸羅漢浴煎茶散」字樣。「僧兵」一詞在歷史上為少林寺專有,而「諸羅漢浴煎茶散」是療傷用葯。這些均表明昔日寺院武風極盛。 3.福清說 1993年7月13日,《福建僑報》率先發表《福清也有少林寺》一文,由此引出福建省境內的第三座少林寺—福清少林寺。 福清少林寺坐落在福清市東張鎮新寧里肖林村。肖林村原名少林,《八閩通志》、《三山志》、《福州府志》等均有福清少林寺的記載。流傳於福清民間的《請神薄》上有「少林寺伽藍」之名。少林寺遺址位於新寧里彌勒山南坡,寺院依山而建,有八座層次分明的平坦地台,第二殿右側有馬廄、練功場、少林僧人墓葬等遺跡。寺前約400米的石板橋有刻著「少林院沙門謹募眾緣,共發心德,舍造下洋石橋一間」條石一塊,可作為福清少林寺的佐證。1993年,福建省武協派人對福清少林進行考察,並結合文獻記載,認定福清少林寺確實存在,其依據有五: 1.福清少林寺於清乾隆以後消失,與傳說中康熙年間毀少林之事吻合。 2.福州府無福田縣,仰為福清縣之謬。 3.福清地屬福州府,地理位置恰為閩中,與《少林拳術秘訣》中南少林在「閩中」相符。 4.福清古代亦有武僧,《後村大會集》中「得法於鐵鞭韶」的德誠和尚,便是福清高僧。 5.莆田無九連山,福清少林遺址坐落在與永泰、莆田交界處的九連山脈,極有可能是「真正」的「南少林」。 近年來,福清市組織文史工作者通過大量艱苦細致的調查考證,撰寫出詳盡的《福清也發現少林寺遺址》的調查報告,引起國內外武術界、學術界的極大興趣。 一個福建省,三座少林寺,使得國內外眾多關注南少林研究的人士無所適從。南少林究竟有幾個?是一個還是多個?這個嚴肅的學術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通過文物、史料作進一步的挖掘考證,通過努力,相信人們最終將揭開「南少林」的神秘面紗,恢復其歷史的本來面目。 後記: 1.福建省莆田縣西天尾鎮林山村「南少林遺址開發」,2000年被列為蒲田重點對外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規模與內容:重建南少林寺中的殿堂樓閣、亭等遺跡36處,新建武術館一座4500平方米;開發觀光農業果園2000畝;興建避暑山莊60幢。其一期工程由省古建築設計院設計,總投資近億元。為此修建了從福廈國道至南少林長3公里,寬30米的水泥主幹道和長11公里,寬7米的盤山水泥公路。其南林大牌樓、寺區小牌樓、大雄寶殿、天王殿、鍾鼓樓、長廊、休舍、放生池、山門、護寺河、護寺橋、停車場、管理房等近二十個主要項目於1998年12月8日竣工並正式對外開放。據悉二期建設目前正全面鋪開,擬議規劃建設擴大至13個景區25個景點,計劃總投入資金達3.6億元,預計2-3年建成。 2.1999年7月28日,福建省福清市《南少林風景區規劃》建設方案通過評審。建成後的風景區將由寺廟景觀區、靜心湖景觀區等五部分組成,其中寺廟景觀區包括少林寺舊址、寺廟及少林史館。少林寺舊址按原樣保留,寺廟建築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金閣和達摩殿等,史館內主要陳列少林寺的遺跡。據預測,建成後的南少林風景區日旅遊規模可達兩三千人。
參考資料:http://www.sport.org.cn/wushu/pingzong/2003-11-05/4046.html

⑹ 在哪個國家開武術館比較好

每個國家都有喜歡武術的人,如果你很有知名度的話,別人會幕名而來,李小龍的振藩國術館在世界各地都有,武術是沒有國界的,少林寺傳承了一千年了,就像金庸小說里說的那樣許多門派當時很出名但只是一時,只有少林傳了一千多年了,還有武當,這些門派的長門人都和官人來往,如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張三豐幫燕王,所以少林自唐朝興盛,武當自明朝興盛,你要開武館最好創立自己的武術,但這很難,但人一生總要讓別人記得你,把自己的武學觀念傳承下去,像李小龍,雖然只是短暫的幾年但至今還被人記住,你可以參照少林、武當、李小龍的發展史,從中吸取經驗,讓自己的武學傳下去、如果只是為賺錢,找一些大的國家就行,但卻沒有什麼意義,只是玩一玩,或許老時會後悔。

⑺ 哪裡有比較好的武術館但收費低一點

武館,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曾經的「精武門」幾乎無人不知,全民習武也曾是一個時代的特徵。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四大國粹之一的武術,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漸漸消失。具有中國特色的武館在長春只有三四家,而來自韓國的跆拳道館卻有10多家(非正式的有30多處),發展勢頭良好。 在長春市武術界很有名氣的郭占林,大約5年前在東三道街附近開了一家傳授中國武術的武館,目前有10多名學員,每月學費70元,學員中不少人家境困難,郭占林便不收他們的學費。郭占林坦言,目前「占林武術館」入不敷出,很難維系。長春人朱女士半年前在長春市二零八醫院附近開了一家跆拳道館,此前她已經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開了一家分館。目前,她長春的館里有學員40多人,學費每月120元,效益很好。記者調查武館遭冷落 跆拳道受寵[費用差異]武館費用低學的人少目前,長春的武館收費一般在每月70元至120元之間,其中還不乏類似郭占林這樣免收部分學費的武館。在長春市各個公園中,也有一些武術教練,或是免費或是只收少量學費,傳授各種傳統武術,即使這樣,前來學習傳統武術的學員仍是鳳毛麟角。而跆拳道館的收費每月最低120元,平均收費則在150元左右。兩者學費最高相差一倍以上,但報名的人卻不少。郭占林介紹,他的武館已創辦5年了,學員最多時也就是三四十人,還是因為假期里有學生來學。「生源不夠,導致目前長春的武館大多處於賠錢狀態。」郭占林無奈地說。[環境差異]跆拳道館環境好容易被人接受記者走訪發現,幾家中國武術館都較陳舊、樸素,相比之下,跆拳道館的環境就顯得明亮、干凈。陪兒子練跆拳道的李女士對記者說:「讓孩子學跆拳道,是想讓孩子鍛煉身體、磨練意志,而跆拳道館的環境更讓人覺得舒服、正規,而且同齡的孩子也比較多。」當記者問為何當初沒選擇學習我國傳統武術時,李女士表示,自己並沒有想讓孩子走上武術的道路,而且中國武術對於孩子來說過於困難,那樣花費的時間也會更多,而跆拳道的活動量已經足夠。[認知差異]外國人更喜歡中國功夫在一家武館,記者采訪到剛剛從加拿大回來的劉先生,目前他在這里學陳氏二十四式渾元太極拳。27歲的劉先生說,在外國人眼裡,中國是個充滿神秘的國家,中國功夫片在海外很受歡迎。在國外,如果知道你是中國人,他們就會問你會不會一些中國功夫。所以他這次利用探親的4個月學學中國功夫,然後帶回加拿大,一來可以強身健體,二來也可以為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做些貢獻。劉先生說,他回國後發現,中國人更「鍾情」學習跆拳道,這說明國人在認知方面有差異。新華網太原11月28日電(記者譚博文)許多城市中現在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跆拳道館占據著城市的黃金地段,武術則被擠到鄉下、城邊等不起眼的地方。那麼,號稱國粹,在我國源源流傳的武術為何不敵跆拳道在城市中「熱銷」呢? 據有關業內統計,目前北京市的跆拳道館總數在200家以上,在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跆拳道的發展現狀基本雷同。山西在2002年以前還是跆拳道館的空白省,近幾年,山西各市縣內如雨後春筍地冒出了數十家跆拳道館,全省練習跆拳道的青少年也達到了數萬人。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才為中國普通人所接觸的跆拳道,現在已經在中國許多地方風靡。成為一種時尚標志。當各類規模不一的跆拳道館出現在都市各處時,擁有幾千年歷史的傳統武術正在年輕一代中國人心中喪失立足之地。 記者曾在太原很多單位的聚會上看到,白發蒼蒼的爺爺奶奶叫自己的孫子、外孫上台表演跆拳道,引以為豪。位於南京鼓樓的三道跆拳道館,每天都有許多人來往於此,從五六歲的小孩到30多歲的青年人。一些家長說,跆拳道講禮儀,有漂亮而統一的服裝。在這些學生及家長們看來,跆拳道的道服、綬帶儀式、禮儀等都很有特色和新鮮感,而且跆拳道的基本動作簡單易學,長期學習又能體會到升級升段的樂趣。而這些,都不是武術可以提供的。 跆拳道更是許多都市白領的時尚運動,太原一些跆拳道館位於城市的黃金地段,辦理會員卡每年要交2000多元。一些學生告訴記者,學不學跆拳道已經成為他們當中夠不夠酷的標志之一。北京東二環東直門到朝陽門沿線,是北京租金最昂貴的區域之一。全長不到兩公里,卻在林立的高檔寫字樓之間,聚集了超過4家跆拳道館,盡管這里跆拳道館的價格要比在高校里貴一倍以上,但無論道館的規模大小如何,每家都客源無憂。 反觀武術學校,大多

⑻ 元生堂詠春拳的喚醒詠春

《葉問》喚醒詠春
在這教學的大半年中,薛師傅從未做過任何宣傳和廣告,這一百多位學員都是通過朋友介紹和網路搜索找到薛師傅。其中的大部分學員是沖著親身體驗《葉問》中甑子丹演繹的詠春魅力而來。詠春因其簡單易懂的拳理和科學直白的拳法早已名揚海外,而更多的中國民眾還是因為《葉問》這部叫好又叫座的詠春電影而知道了這門起源於佛山的南方拳。
佛山人與上海人對武術的不同態度
在尚武成風的武術之鄉佛山,人人都尊敬武術大師。在佛山到處可見各種武館和紀念武術名家的寺廟,父母們也願意把孩子送到武館去學習,很多孩子的心願是成為武術大師。然而上海的快節奏生活,國際化的生活方式淡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上海的父母更多的是送孩子去各種補習班或去學英語和鋼琴,問及孩子們的理解也不外乎是醫生和工程師等。
中西方人學拳的不同態度
在英國和新加坡都有過教學經驗的薛師傅認為,大部分中國人在練習武術時心態都比較急躁,往往喜歡一節課學習很多的內容卻疏於練習。而老外一節課往往只學一個動作,而一個動作就要練習上百遍。談及原因,他認為主要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在國外社會福利和總體生活條件比較好,人們的心態也相對的平穩。
動漫推詠春 娛樂兼健身
談及詠春在上海的發展前景,薛師傅十分樂觀,他希望自己能把詠春當做一種運動來推廣,在如今年輕人都終日坐在電腦前而嚴重缺乏運動的背景下,練習詠春能讓年輕人在過把《葉問》癮的同時也讓強身健體。談及如何讓更多上海的孩子們學習詠春,薛師傅告訴記者他和他的學生們正著手推出首部以詠春為主題的動漫作品《詠春小子》,以期將詠春的受眾群年輕化。
博士詠春號:上海啟程發往廣州 理想不止腳步不歇
日期:2010-4-19 17:18:52 來源:易功夫-小白蔡
自去年7月易功夫獨家發表的《專訪綠地詠春拳薛師傅》,至年初的這篇《哲學博士教詠春 佛山正宗元生堂》,以及筆者最近在元生堂詠春啟昌紀念館對這位擁有英國阿爾斯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的詠春拳師傅薛元生進行的采訪,易功夫先後四位記者對這位在上海教授詠春拳的薛師傅進行采訪,這一切並非偶然,正是薛師傅對於詠春拳誠摯的弘揚之心、實在的開館授拳的方式以及令學生信服的師承技藝不僅吸引了上海南來北往的各方詠春拳愛好者,而且也讓易功夫與薛師傅的武館繼續著這場不解之緣。
薛元生在元生堂詠春啟昌紀念館接受星尚主持人采訪
筆者這次前往的是薛師傅的元生堂詠春啟昌紀念館,紀念館坐落於中山北路、西臧北路交匯的一處民宅中,交通非常方便,臨近地鐵8號線西臧北路站的2號出口,步行2分鍾便可以到達紀念館。說到這個館的由來,薛師傅告訴記者這個紀念堂是為了紀念其去年逝世的父親而如此命名的。走進紀念館可以看到記錄著薛師傅這2年在上海教習詠春拳的各種圖像照片,從中不難發現薛師傅這短短不到2年的時間里從最初只教授2,3個徒弟,到去年徒弟就已過百位正是對於薛師傅教授課程質量的實實在在證明。而正是因為隨著學生越來越多,薛師傅的教學點早不是過去在戶外橋墩旁的規模了,而是在上海的浦東浦西都有了分館,包括前不久與英武武術館的合作在內僅在上海地區就有了4個教學點的規模。
就筆者所知,薛師傅前不久還出巡廣州一來為與廣州同門切磋,另一方面也意外的得到了廣州詠春拳愛好者的追捧,在本月8日在廣州下塘西路已經開了自己的廣州館,並將在5月在佛山汾江南路設立第六個教學點,越來越多的詠春愛好者踏上了這輛博士詠春號開始了並繼續著詠春世界的征程。
高飛教練
薛師傅的詠春拳館在3月份大眾點評網進行的「最喜愛功夫館」網路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前十佳。前不久,星尚生活時尚頻道走訪了元生堂詠春啟昌紀念館,由薛師傅介紹自己的師承、學員的訓練方式並帶領學員向主持人展示詠春拳的魅力。沒多久,主持人也穿上了學員服現場拜師想要一試身手。在現場,筆者意外地發現竟有6,7歲模樣的孩子由父母陪伴著來學習詠春。這位可愛小男孩名叫梁戰宇,去年剛上小學,其父親是武術愛好者看著兒子活潑好動就帶著來練練。筆者還欣喜地看到現場不僅有國內詠春春愛好者,更有好幾個外國友人,有來自法國、喀麥隆的甚至還有從印度來的。
星尚記者在采訪梁戰宇練習木人樁
薛元生告訴記者詠春是是格鬥技,是求生術,是武術,殺招,但絕對不是體育運動,因為詠春的攻擊性、實用性以及其中的文化內涵。「沒有李小龍,就沒有現在的葉問(揚名海外),而沒有詠春拳更不會有李小龍的截拳道。」薛元生如是說。
本月27日,《葉問2》又將上映,相信又將掀起詠春拳的學習熱潮。

⑼ 龍崗哪裡有武術館

龍城廣場地鐵站旁萬匯大廈四樓有一家武館開了有五六年了,很不錯。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8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4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8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9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