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新加坡有多少人
⑴ 被稱為不落堡壘,東方第一堅城的新加坡,二戰時為何一周就落敗了
大英帝國的恥辱之戰,號稱大英帝國堅不可摧的遠東之盾,被日本的遠東之矛輕易撕碎!
這是英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投降,而這一天也被丘吉爾視為「黑道日」
他說:
「英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規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
⑵ 新加坡有多少日本裔
新加坡有1500萬左右日本裔
⑶ 請問二戰時期為什麼亞洲東南亞國家參戰兵力那麼少
二戰以前,東南亞只有一個獨立國家:泰國。
越南,寮國,柬埔寨是法國的殖民地,當時稱法屬印度支那,日本稱為法印;緬甸,馬來亞(注意,不是今天的馬來西亞),北婆羅洲(沙撈越,沙巴,汶萊),新加坡(當時和柔佛,檳榔嶼合稱英屬海峽殖民地)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菲律賓是美國的保護國,印尼是荷蘭的殖民地(當時稱荷屬東印度群島,日本稱為蘭印)。
當時在這些地區全是英法荷的殖民地部隊,比如法印真正的法國軍隊很少,除了越南人就是法屬北非的摩洛哥人和法屬西非的黑人。英國的軍隊絕大部分是印度人,在新加坡被日軍俘虜的英軍中有9萬阿三。荷蘭本土已經被德國佔領,蘭印名義上效忠於流亡倫敦的荷蘭女王的流亡政府,而實際上流亡政府只直接統治蘇利南等美洲殖民地,出於防禦日本的需要,早就把蘭印委託給英國了。美菲聯軍也是大部分是菲律賓人。
所以美英法荷東南亞部隊簡直就是烏合之眾,從訓練,裝備,戰鬥力,意志等各方面都無法和日軍相比。
澳大利亞二戰時,陸軍師番號編到9,但是其中有空番號。實際總兵力不足9個師。戰鬥力最強的幾個師還被英國調到北非戰場和德意軍隊作戰去了。諾大的澳大利亞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只有1個師了。最後在澳大利亞總理馬克唐納的激烈要求和澳大利亞國會投票決議的壓力下,丘吉爾才被迫放回一個澳軍師。還沒到,新加坡已經失守了。所以後來澳大利亞都准備放棄澳洲北部,退守大沙漠以南,防守南澳洲了。
⑷ 二戰時新加坡有軍隊嗎軍事實力這么樣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期,日軍三下奉文兵臨新加坡對岸時,防守新加坡的有剛抵達新加坡的英國第18師,澳大利亞第8師,印度第11步兵師,印度第15獨立步兵旅,印度第12獨立步兵旅,馬來亞第1步兵旅和海峽殖民地義勇軍,總共有超過4個師,7萬餘人的軍力。
日軍方面,三下奉文屬下有第5師團,第18師團和近衛師團。
⑸ 二戰時期日軍是如何攻佔新加坡的
1941年下半年,德軍轉向東線進攻蘇聯,大英帝國本土所受的壓力已逐漸減少,同時日本南下太平洋的意圖日趨明顯。丘吉爾決定派遣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反擊號戰列巡洋艦和護航艦只組成新太平洋艦隊(Z艦隊)奔赴遠東。 12月4日,Z艦隊達到新加坡。 Z艦隊也就是防守新加坡的海軍全部主力。這時馬來半島和新加坡陸軍部隊共有約8.8萬,由英國、澳大利亞、印度和馬來軍組成,帕西瓦爾中將負責指揮陸軍。空軍有約150架老式飛機,如美國淘汰的F2水牛式戰斗機。
日軍的實際戰略目標是盛產石油的荷屬東印度群島(現印尼),襲擊珍珠港也只是戰略支援任務。為取得荷屬東印度,必需要經過英屬的馬來半島。日軍對馬來半島的進攻兵分兩路:一是陸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已經進佔印支南部的近衛師團,從陸上進入泰國,佔領曼谷後,沿馬來半島南下;另一路是山下奉文中將率領的第5和第18師團,分批從海上登陸。新加坡的防禦是針對海上進攻的,岸炮只有極少數可以作大角度旋轉,所以對付後面的登陸毫無用處。此時新加坡還有英、澳、印聯軍約8萬人,糧食彈葯雖較為充足,士兵士氣低落,無制空、制海權。
整修一周後,馬來虎山下奉文向獅城發出了致命的吼聲。42年2月8日晨,日軍炮兵和航空兵對新加坡島上的火炮陣地、機場等設施進行了猛烈轟炸。隨後,近衛師團在新加坡東北角的開闊地帶佯裝登陸,使守衛在東北部的英軍主力第18師不能向其他處調動。2月8日夜,日軍主力第5和第18師團乘沖鋒舟在長堤以西灌木和沼澤地登陸,守在這里的是疲憊不堪且疏於防範的澳大利亞軍。日軍登陸後,著手建立並鞏固登陸場,隨後近衛師團也向西轉移並在登陸場登陸。日軍3個精銳師團並肩向南推進。至2月14日,日軍先後佔領了武吉知馬高地、因保丁水庫和加冷機場等要地,並對城區造成三麵包圍之勢,同時加緊空襲。2月15日,在日軍登陸一周後,帕西瓦爾簽定了無條件投降書,這座「東方第一堅城」落入日軍之手。
帕西瓦爾用了9周的時間最終將大英帝國苦心經營的獅城交給了日本帝國,其中戰略處於被動當然是主要原因,但防禦戰術的失誤也不可忽視的。
⑹ 二戰,為什麼英國守新加坡10萬人打不過3萬日本
因為英軍在新加坡戰略備戰上出現重大失誤,只注重面海防禦,過大的估計了背後叢林對日軍的阻滯作用,嚴重低估了日軍叢林作戰的任務。所以當日軍出現在新加坡要塞後方後,英軍實際上面臨無險可守,水源被切斷的絕境,加之英軍增援艦隊被日軍擊潰,英軍實際上只能作困獸之鬥了。另外在西方近代軍事文化中,將領面對人道主義投降還是戰死的選擇中一般都會選擇前者,所以英軍才會最大的集體投降。
⑺ 為什麼二戰時期駐守在新加坡的10萬英軍會被日軍俘虜
1,戰略上的失誤,英軍對日軍很歧視,覺得這群矮小的亞洲人根本無法和大英帝國對抗,等到日軍全面進攻把盟軍打的滿地找牙的時候,就發現已經無法抵擋日軍的進攻,只能全部龜縮在新加坡。然後日軍很快就包圍了新加坡,並且一舉殲滅前來救援的英國艦隊,新加坡已經完全變成了故城,即使能固守下來陷落也不過是時間問題。等到日軍攻破城市的防線以後,英軍其實已經潰不成軍根本無法抵抗,只有投降了事。
2,雙方戰鬥力上的差距,大英帝國作為曾經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他的軍隊曾經是戰鬥力最強的軍隊,但是在二戰時期,英軍陸軍的戰鬥力已經給很多國家超過了,在歐洲他們給德軍打得滿地找牙,在亞洲他的步兵遠遠不是日軍的對手,而且東南亞都是叢林地帶居多,英軍唯一有優勢的重裝部隊用處很小,這種地形又是日軍最擅長喜愛的地形。英軍嚴重缺少日軍所擁有的那種毅力和忍耐力,在日軍叢林閃電戰面前一潰千里,面對擁有絕對質量和數量上優勢的日軍,英軍根本沒有勝算。在歐洲英國本身還面對德軍強大的壓力,又捨不得放棄新加坡,只得不斷從各處增兵,然後希望能利用新加坡這個堡壘能抵擋住日軍,結果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打又打不過,跑又跑步了最後只能投降。
3,守在新加坡的10萬英軍中真正的英軍數量不多好像只有一萬左右,其餘主要是印度人和澳洲人,印度人的戰鬥力么,整個2戰中除了紐西蘭第一軍的那支部隊以外其他都沒什麼好的印象,而且戰斗意識也很差,基本上就是混的角色。而澳洲人的戰鬥力雖然很強,但是軍紀很差,如果打得好能打得很頑強,打得不好就會一潰千里。2支軍隊本來就不是本土作戰,本來就略有怨言,而且英軍部署失誤,主動放棄外圍陣地固守市區,10萬大軍龜縮起來不敢動,而且又是給包圍孤立無援,海軍艦隊的覆沒,再加上開戰當初宣傳的日軍都是矮小無能智商低下如今給打成這樣對士氣打擊很大,又是這樣一些不太可靠的士兵,在這種情況肯定無心戀戰。所以日軍一突破城區防線,大規模逃兵出現,甚至連英軍的主帥也沒心思打下去了,趕緊投降了事。
4,當時英軍對日軍的殘暴還沒有什麼認知,日軍在中國的暴行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一定會信,西方國家的士兵和將領還是很傳統的覺得既然打不過那就體面地投降吧,至少可以保住性命,等戰爭結束了自然就可以回家了,根本預料不到日軍如此殘忍。
⑻ 新加坡獨立時有多少人口
新加坡獨立的主要分歧是種族問題。原本馬來亞的馬來人佔大多數,並享有特權。馬來人主宰了聯邦的政治生態,而華人則主宰了馬來亞的經濟命脈。然而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加入聯邦後,華人也更有機會參與馬來西亞的政治運作。巫統開始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以及經濟環境。新加坡最終不得不於1965年8月9日退出聯邦,宣布獨立。獨立的新加坡於1965年9月和10月分別成為聯合國及英聯邦的會員國。
1811年,一百位馬來人在其首領田緬剛的帶領下到此落地生根,8年之後,來自英國的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在新加坡河岸登陸,眼光獨到的萊佛士爵士認為雖然新加坡周圍海盜猖獗,不過卻不失為一個理想的英國海外貿易據點。 萊佛士於是逐步將新加坡建設成為一個自由港,萊佛士爵士登陸新加坡之前,這里的確是一個雜草叢生默默無聞的小漁村。萊佛士架船來到這里,發現這兒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極具發展的潛力,於是選擇在此設立大英帝國的海外貿易中心,並且採取自由貿易的措施,吸引了來自亞洲各國、中東甚至是美洲的商人,從事海上貿易。到了1824年,新加坡的人口從150人迅速增加到10000人,奠定了日後的發展實力,也證明這里的確是東西方交流的重要港口。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了美國的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僅幾個小時後,日本就將戰火燃到了東南亞,駐印度支那半島的日軍第25軍開始向馬來亞和新加坡進攻。新加坡是由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為了保護這一戰略要地,丘吉爾派出「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兩艘戰列艦趕赴新加坡。除此之外,英國還特別頗具象徵性地給當地的華人與印度人社區發了彈葯和武器,在此前幾乎從來沒有人把新加坡當作自己的家園,不過現在不同了。12月7日、8日,日軍在克拉地峽和哥達巴魯等地登陸,同時日空軍對新加坡進行了密集轟炸。在海空軍的配合下,日軍地面部隊沿鐵路向南進攻。駐馬來亞的北部的英國守軍,倉惶退往新加坡。12月9日,英國戰列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卻敵號」為了消滅在關丹登陸的日 軍從新加坡出航,10日晨,在接近關丹時遭到日本轟炸機和魚雷機的攻擊而沉沒。至此,英國在太平洋地區完全失去了 制空權和制海權。在馬來亞登陸的日軍繼續向南發展進攻,於1942年佔領吉隆坡。1月底,整個馬來亞半島淪陷。2月14日,新加坡被包圍,淡水被切斷。15日,英軍總司令白思華中於晚上8 時半宣布無條件投降,8萬守軍成為日軍的俘虜。就這樣,連結亞、非、歐、澳的海洋通道落到日本人手裡,而新加坡也開始了長達3年6個月屈辱的淪陷時期,日本取「昭和年間所得之南地」將其改稱「昭南特別市」。英軍投降一事的確帶給了大英帝國國民嚴重的心理沖擊。在淪陷時期初期,無數成年華人男性被作為犧牲品以曾參加反抗日本的活動為名被日軍抓捕並遇害。
543萬(2013年)
⑼ 二戰時期,13萬英軍在新加坡,為何會被3萬日軍俘虜
日軍為了一舉取得勝利,戰前准備相當充分。而英軍則是相反,由於英國在歐洲戰場上還在艱苦對抗德軍,而地球另一邊的馬來半島自然顧及不到了,這些駐守的英軍不僅缺少飛機坦克等重武器,還沒什麼實戰經驗。
當時日軍的兵力數量上還是遠少於英軍的,但日軍一個個都是戰場上嗜血怪獸。戰爭初期的英軍還輕視日軍,認為他們只能虐虐武器裝備落後的中國人,殊不知他們自己也在日軍的槍炮下一敗塗地,士氣降到了冰點。英軍只能從馬來半島退守到新加坡。
新加坡上最後的英軍部隊陷入了絕境,援軍基本上可以放棄了,制空權和制海權早已丟失,此時的英軍主帥白思華不敢再繼續作戰,便向日軍無條件投降了,13萬英軍成了3萬日軍的俘虜。
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悲痛的說道:英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規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日軍在英軍投降之後,還舉行了規模浩大的受降儀式:讓數萬名英軍戰俘站在道路的兩邊迎接高奏凱歌的日軍進城。
⑽ 請問二戰新加坡戰役和馬來西亞戰役為什麼日軍傷亡只有幾千人
一是日本的海軍運送的是甲級師團,是日本戰鬥力最猛師團種類,日本的海軍當時世界第三,還有英軍本土當時風雨飄搖,根本不能進行有力的支援,遠征軍就那麼點,士氣也不高,殖民地軍人就別指望了(袁騰飛笑談吧,菲律賓軍人只會站著開槍,美國人沒教過怎麼趴著開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守軍能把日本打死打傷幾千人,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