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中新加坡建交多少周年

中新加坡建交多少周年

發布時間: 2022-05-16 02:06:36

㈠ 中國和新加坡正式建交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兩國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兩國關系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中國和新加坡兩國建交是兩國人民多年來的共同願望。中新兩國政府和領導人為中新建交作出了積極的努力。近幾年來,新加坡政府和前總理李光耀多次表示,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恢復外交關系後,新加坡將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90年8月8日,中國和印尼恢復了外交關系。李鵬總理在訪問印尼後隨即對新加坡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同李光耀總理和新加坡其他領導人就兩國建交問題交換了意見,並取得一致看法。雙方同意盡快完成關於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談判。根據這一原則精神,兩國政府代表團9月15日在北京就兩國建交問題達成了協議。

新加坡自1971年在聯合國大會投票贊成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以來,一直堅持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對此,中國政府表示贊賞。現在,新加坡共和國政府正式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立了外交關系,展望未來,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兩國關系必將向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

㈡ 中國與世界各國的建交時間表

與中國建交的國家(178個)(更新於2018年8月21日)

一、亞洲國家(46個)

阿富汗(Afghanistan):1955年1月20日—今

亞美尼亞(Armenia):1992年4月6日—今

亞塞拜然(Azerjan):1992年4月2日—今

巴林(Bahrain):1989年4月18日—今

孟加拉國(Bangladesh)1975年10月4日—今

汶萊(Brunei):1991年9月30日—今

柬埔寨(Cambodia):1958年7月19日—今

塞普勒斯(Cyprus):1971年12月14日—今

東帝汶(East Timor):2002年5月20日—今

喬治亞(Georgia):1992年6月9日—今

印度(India):1950年4月1日—今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1950年4月13日—1967年10月30日;1990年8月8日—今

伊朗(Iran):1971年8月16日—今

伊拉克(Iraq):1958年8月25日—今

以色列(Israel):1992年1月24日—今

日本(Japan):1972年9月29日—今

約旦(Jordan):1977年4月7日—今

哈薩克(Kazakhstan):1992年1月3日—今

科威特(Kuwait):1971年3月22日—今

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1992年1月5日—今

寮國(Laos):1961年4月25日—今

黎巴嫩(Lebanon):1971年11月9日—今

馬來西亞(Malaysia):1974年5月31日—今

馬爾地夫(Maldives):1972年10月14日—今

蒙古(Mongolia):1949年10月16日—今

緬甸(Myanmar):1950年6月8日—今

尼泊爾(Nepal):1955年8月1日—今

朝鮮(North Korea):1949年10月6日—今

阿曼(Oman):1978年5月25日—今

巴基斯坦(Pakistan):1951年5月21日—今

巴勒斯坦(Palestine):1988年11月20日—今

菲律賓(Philippines):1975年6月9日—今

卡達(Qatar):1988年7月9日—今

韓國(South Korea):1992年8月24日—今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1990年7月21日—今

新加坡(Singapore):1990年10月3日—今

斯里蘭卡(Sri Lanka):1957年2月7日—今

敘利亞(Syria):1956年8月1日—今

塔吉克(Tajikistan):1992年1月4日—今

泰國(Thailand):1975年7月1日—今

土耳其(Turkey):1971年8月4日—今

土庫曼(Turkmenistan):1992年1月6日—今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1984年11月1日—今

烏茲別克(Uzbekistan):1992年1月2日—今

越南(Vietnam):1950年1月18日—今

葉門(Yemen):1956年9月24日—今

二、歐洲國家(43個)

阿爾巴尼亞(Albania):1949年11月23日—今

安道爾(Andorra):1994年6月29日—今

奧地利(Austria):1971年5月28日—今

白俄羅斯(Belarus):1992年1月20日—今

比利時(Belgium)1971年10月25日—今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1995年4月3日—今

保加利亞(Bulgaria):1949年10月4日—今

克羅埃西亞(Croatia):1992年5月13日—今

捷克(Czech Republic):1949年10月6日—今

丹麥(Denmark):1950年5月11日—今

愛沙尼亞(Estonia):1991年9月11日—今

芬蘭(Finland):1950年10月28日—今

法國(France):1964年1月27日—今

德國(Germany):1972年10月11日—今

希臘(Greece):1972年6月5日—今

匈牙利(Hungary):1949年10月6日—今

冰島(Iceland):1971年12月8日—今

愛爾蘭(Ireland):1979年6月22日—今

義大利(Italy):1970年11月6日—今

拉脫維亞(Latvia):1991年9月12日—今

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1950年9月14日—今

立陶宛(Lithuania):1991年9月14日—今

盧森堡(Luxembourg):1972年11月16日—今

馬其頓(Macedonia):1993年10月12日—1999年2月9日;2001年6月18日—今

馬爾他(Malta):1972年1月31日—今

摩爾多瓦(Moldova):1992年1月30日—今

摩納哥(Monaco):1995年1月16日—今

黑山(Montenegro):2006年7月6日—今

荷蘭(Netherlands):1972年5月18日—今

挪威(Norway):1954年10月5日—今

波蘭(Poland):1949年10月7日—今

葡萄牙(Portugal):1979年2月8日—今

羅馬尼亞(Romania):1949年10月5日—今

俄羅斯(Russia):1949年10月2日—今

聖馬利諾(San Marino):1971年5月6日—今

塞爾維亞(Serbia):1955年1月2日—今

斯洛伐克(Slovakia):1949年10月6日—今

斯洛維尼亞(Slovenia):1992年5月12日—今

西班牙(Spain):1973年3月9日—今

瑞典(Sweden):1950年5月9日—今

瑞士(Switzerland):1950年9月14日—今

烏克蘭(Ukraine):1992年1月4日—今

英國(United Kingdom):1972年3月13日—今

三、非洲國家(53個)

阿爾及利亞(Algeria):1958年12月20日—今

安哥拉(Angola):1983年1月12日—今

貝南(Benin):1964年11月12日—1966年1月9日;1972年12月29日—今

波札那(Botswana):1975年1月6日—今

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 ):1973年9月15日—1994年2月4日;2018年5月26日—今[1]

蒲隆地(Burundi):1963年12月21日—1965年1月29日;1971年10月13日—今

喀麥隆(Cameroon):1971年3月26日—今

維德角(Cape Verde):1976年4月25日—今

中非(Central African Republic):1964年9月29日—1966年1月1日;1976年8月20日—1991年7月8日;1998年1月29日—今

查德(Chad):1972年11月28日—1997年8月12日;2006年8月6日—今

葛摩(Comoros):1975年11月13日—今

剛果(布)(the Congo):1961年2月20日—今

剛果(金)(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1964年2月22日—今

象牙海岸(Côte d'Ivoire):1983年3月2日—今

吉布地(Djibouti):1979年1月8日—今

埃及(Egypt):1956年5月30日—今

赤道幾內亞(Equatorial Guinea):1970年10月15日—今

厄利垂亞(Eritrea):1993年5月24日—今

衣索比亞(Ethiopia):1970年11月24日—今

加彭(Gabon):1974年4月20日—今

甘比亞(Gambia):1972年12月14日—1995年7月25日;2016年3月17日—今

迦納(Ghana):1960年7月5日—1966年10月20日;1972年2月25日—今

幾內亞(Guinea):1959年10月4日—今

幾內亞比索(Guinea-Bissau):1974年3月15日—1990年5月31日;1998年4月23日—今

肯亞(Kenya):1963年12月14日—今

賴索托(Lesotho):1983年4月30日—1990年4月7日;1994年1月12日—今

賴比瑞亞(Liberia):1977年2月17日—1989年10月10日;1993年8月10日—1997年9月9日;2003年10月12日—今

利比亞(Libya):1978年8月9日—今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1972年11月6日—今

馬拉維(Malawi):2007年12月28日—今

馬里(Mali):1960年10月25日—今

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1965年7月19日—今

模里西斯(Mauritius):1972年4月15日—今

摩洛哥(Morocco):1958年11月1日—今

莫三比克(Mozambique):1975年6月25日—今

納米比亞(Namibia):1990年3月22日—今

尼日(Niger):1974年7月20日—1992年7月30日;1996年8月19日—今

奈及利亞(Nigeria):1971年2月10日—今

盧安達(Rwanda):1971年11月12日—今

塞內加爾(Senegal):1971年12月7日—1996年1月9日;2005年10月25日—今

塞席爾(Seychelles):1976年6月30日—今

獅子山(Sierra Leone)1971年7月29日—今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São Tomé and Príncipe):1975年7月12日—1997年7月11日;2016年12月26日—今

索馬里(Somalia):1960年12月14日—今

南非(South Africa):1998年1月1日—今

南蘇丹(South Sudan):2011年7月9日—今

蘇丹(Sudan):1959年2月4日—今

坦尚尼亞(Tanzania):1964年4月26日—今

多哥(Togo):1972年9月19日—今

突尼西亞(Tunisia):1964年1月10日—1967年9月26日;1971年10月8日—今

烏干達(Uganda):1962年10月18日—今

尚比亞(Zambia):1964年10月29日—今

辛巴威(Zimbabwe):1980年4月18日—今

四、北美洲國家(15個)

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1983年1月1日—今

巴哈馬(Bahamas):1997年5月23日—今

巴貝多(Barbados):1977年5月30日—今

加拿大(Canada):1970年10月13日—今

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2007年6月1日—今

古巴(Cuba):1960年9月28日—今

多米尼加(The Dominican Republic):2018年5月1日—今[2]

多米尼克(Dominica):2004年3月23日—今

薩爾瓦多(El Salvador)[3]2018年8月21—今

格瑞那達(Grenada):1985年10月1日—1989年8月7日;2005年1月20日—今

牙買加(Jamaica):1972年11月21日—今

墨西哥(Mexico):1972年2月14日—今

巴拿馬(Panama):2017年6月13日—今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1974年6月20日—今

美國(United States):1979年1月1日—今

五、南美洲國家(11個)

阿根廷(Argentina):1972年2月19日—今

玻利維亞(Bolivia):1985年7月9日—今

巴西(Brazil):1974年8月15日—今

智利(Chile):1970年12月15日—今

哥倫比亞(Colombia):1980年2月7日—今

厄瓜多(Ecuador):1980年1月2日—今

蓋亞那(Guyana):1972年6月27日—今

秘魯(Peru):1971年11月2日—今

蘇利南(Suriname):1976年5月28日—今

烏拉圭(Uruguay):1988年2月3日—今

委內瑞拉(Venezuela):1974年6月28日—今

六、大洋洲國家(10個)

澳大利亞(Australia):1972年12月21日—今

庫克群島(Cook Islands):1997年7月25日—今

斐濟(Fiji):1975年11月5日—今

密克羅尼西亞(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1989年9月11日—今

紐西蘭(New Zeland):1972年12月22日—今

紐埃(Niue):2007年12月12日—今

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1976年10月12日—今

薩摩亞(Samoa):1975年11月6日—今

湯加(Tonga):1998年11月2日—今

萬那杜(Vanuatu):1982年3月26日—今

註:以上國家排序按英文字母順序。

(2)中新加坡建交多少周年擴展閱讀:

一、亞洲區

1990年南北葉門合並後,同中國建交時間被確定為1956年9月24日。該時間是中國同北葉門(時稱葉門穆塔瓦基利亞王國)建立公使級外交關系的時間。

中越建交於1950年,當時越南正在進行抗法戰爭。二戰結束後胡志明在河內巴亭廣場五十萬人慶祝大會上宣告了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誕生。然次年妄圖重塑殖民輝煌的法國卻公然撕毀和平協議而大舉入侵,在南方佔領區「綏靖」,在北方厲行「蠶食」、「掃盪」和「封鎖」。中越建交後,中方做出了全面援越的決定。

二、歐洲區

1964年的中法建交被西方媒體稱為「外交核爆炸」。當時戴高樂政府奉行獨立自主政策,寄希望用緩和、諒解與合作替代對抗,以在美蘇爭霸的夾縫中尋求適應性和靈活性。

中國同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的建交時間分別是1949年和1972年。1990年10月兩德以東德並入西德方式實現統一,如此中德建交以1972年為准,今年則是兩國建交45周年。

而捷克斯洛伐克在1993年1月分為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後,均同中國商定繼續沿用1949年10月6日為雙方建交日期,且中方同捷斯聯邦簽署的條約及協定繼續有效。

三、非洲區

非洲可謂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洲,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1956年中國埃及的建交揭開了新時期中非關系發展的新篇章。非洲些許國家同中國建交的變遷較「頻繁」,如與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建交時間即為1975年-1997年和2016年末至今;與賴比瑞亞建交時間則為1977年-1989年、1993年-1997年和2003年至今……

四、大洋洲區

其中紐埃和庫克群島屬准主權國家。所謂准主權國家,是指已高度自治,並被部分國家承認為主權國家的地區。除以上兩者外另包括科索沃和馬爾他騎士團。

㈢ 中國和新加坡建交是什麼時候

1990年10月3日新加坡同我國正式建交!

㈣ 與中國建交的國家有多少個

建交的國家達到了181個。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與世界各國進行友好往來。

亞洲國家(46個)

阿富汗(Afghanistan):1955年1月20日—今

亞美尼亞(Armenia):1992年4月6日—今

亞塞拜然(Azerjan):1992年4月2日—今

巴林(Bahrain):1989年4月18日—今

孟加拉國(Bangladesh):1975年10月4日—今

汶萊(Brunei):1991年9月30日—今

柬埔寨(Cambodia):1958年7月19日—今

塞普勒斯(Cyprus):1971年12月14日—今

東帝汶(East Timor):2002年5月20日—今

喬治亞(Georgia):1992年6月9日—今

印度(India):1950年4月1日—今

印度尼西亞(Indonesia):1950年4月13日—1967年10月30日;1990年8月8日—今

伊朗(Iran):1971年8月16日—今

伊拉克(Iraq):1958年8月25日—今

以色列(Israel):1992年1月24日—今

日本(Japan):1972年9月29日—今

約旦(Jordan):1977年4月7日—今

哈薩克(Kazakhstan):1992年1月3日—今

科威特(Kuwait):1971年3月22日—今

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1992年1月5日—今

寮國(Laos):1961年4月25日—今

黎巴嫩(Lebanon):1971年11月9日—今

馬來西亞(Malaysia):1974年5月31日—今

馬爾地夫(Maldives):1972年10月14日—今

蒙古(Mongolia):1949年10月16日—今

緬甸(Myanmar):1950年6月8日—今

尼泊爾(Nepal):1955年8月1日—今

朝鮮(North Korea):1949年10月6日—今

阿曼(Oman):1978年5月25日—今

巴基斯坦(Pakistan):1951年5月21日—今

巴勒斯坦(Palestine):1988年11月20日—今

菲律賓(Philippines):1975年6月9日—今

卡達(Qatar):1988年7月9日—今

韓國(South Korea):1992年8月24日—今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1990年7月21日—今

新加坡(Singapore):1990年10月3日—今

斯里蘭卡(Sri Lanka):1957年2月7日—今

敘利亞(Syria):1956年8月1日—今

塔吉克(Tajikistan):1992年1月4日—今

泰國(Thailand):1975年7月1日—今

土耳其(Turkey):1971年8月4日—今

土庫曼(Turkmenistan):1992年1月6日—今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United Arab Emirates):1984年11月1日—今

烏茲別克(Uzbekistan):1992年1月2日—今

越南(Vietnam):1950年1月18日—今

葉門(Yemen):1956年9月24日—今

歐洲國家(43個)

阿爾巴尼亞(Albania):1949年11月23日—今

安道爾(Andorra):1994年6月29日—今

奧地利(Austria):1971年5月28日—今

白俄羅斯(Belarus):1992年1月20日—今

比利時(Belgium):1971年10月25日—今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Bosnia and Herzegovina):1995年4月3日—今

保加利亞(Bulgaria):1949年10月4日—今

克羅埃西亞(Croatia):1992年5月13日—今

捷克(Czech Republic):1949年10月6日—今

丹麥(Denmark):1950年5月11日—今

愛沙尼亞(Estonia):1991年9月11日—今

芬蘭(Finland):1950年10月28日—今

法國(France):1964年1月27日—今

德國(Germany):1972年10月11日—今

希臘(Greece):1972年6月5日—今

匈牙利(Hungary):1949年10月6日—今

冰島(Iceland):1971年12月8日—今

愛爾蘭(Ireland):1979年6月22日—今

義大利(Italy):1970年11月6日—今

拉脫維亞(Latvia):1991年9月12日—今

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1950年9月14日—今

立陶宛(Lithuania):1991年9月14日—今

盧森堡(Luxembourg):1972年11月16日—今

北馬其頓(North Macedonia):1993年10月12日—1999年2月8日;2001年6月18日—今

馬爾他(Malta):1972年1月31日—今

摩爾多瓦(Moldova):1992年1月30日—今

摩納哥(Monaco):1995年1月16日—今

黑山(Montenegro):2006年7月6日—今

荷蘭(Netherlands):1972年5月18日—今

挪威(Norway):1954年10月5日—今

波蘭(Poland):1949年10月7日—今

葡萄牙(Portugal):1979年2月8日—今

羅馬尼亞(Romania):1949年10月5日—今

俄羅斯(Russia):1949年10月2日—今

聖馬利諾(San Marino):1971年5月6日—今

塞爾維亞(Serbia):1955年1月2日—今

斯洛伐克(Slovakia):1949年10月6日—今

斯洛維尼亞(Slovenia):1992年5月12日—今

西班牙(Spain):1973年3月9日—今

瑞典(Sweden):1950年5月9日—今

瑞士(Switzerland):1950年9月14日—今

烏克蘭(Ukraine):1992年1月4日—今

英國(United Kingdom):1972年3月13日—今

非洲國家(53個)

阿爾及利亞(Algeria):1958年12月20日—今

安哥拉(Angola):1983年1月12日—今

貝南(Benin):1964年11月12日—1966年1月9日;1972年12月29日—今

波札那(Botswana):1975年1月6日—今

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1973年9月15日—1994年2月4日;2018年5月26日—今

蒲隆地(Burundi):1963年12月21日—1965年1月29日;1971年10月13日—今

喀麥隆(Cameroon):1971年3月26日—今

維德角(Cape Verde):1976年4月25日—今

中非(Central African Republic):1964年9月29日—1966年1月1日;1976年8月20日—1991年7月8日;1998年1月29日—今

查德(Chad):1972年11月28日—1997年8月12日;2006年8月6日—今

葛摩(Comoros):1975年11月13日—今

剛果(布)(the Congo):1961年2月20日—今

剛果(金)(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1964年2月22日—今

象牙海岸(Côte d'Ivoire):1983年3月2日—今

吉布地(Djibouti):1979年1月8日—今

埃及(Egypt):1956年5月30日—今

赤道幾內亞(Equatorial Guinea):1970年10月15日—今

厄利垂亞(Eritrea):1993年5月24日—今

衣索比亞(Ethiopia):1970年11月24日—今

加彭(Gabon):1974年4月20日—今

甘比亞(Gambia):1974年12月14日—1995年7月25日;2016年3月17日—今

迦納(Ghana):1960年7月5日—1966年10月20日;1972年2月25日—今[11]

幾內亞(Guinea):1959年10月4日—今

幾內亞比索(Guinea-Bissau):1974年3月15日—1990年5月31日;1998年4月23日—今

肯亞(Kenya):1963年12月14日—今

賴索托(Lesotho):1983年4月30日—1990年4月7日;1994年1月12日—今

賴比瑞亞(Liberia):1977年2月17日—1989年10月10日;1993年8月10日—1997年9月9日;2003年10月12日—今

利比亞(Libya):1978年8月9日—今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1972年11月6日—今

馬拉維(Malawi):2007年12月28日—今

馬里(Mali):1960年10月25日—今

茅利塔尼亞(Mauritania):1965年7月19日—今

模里西斯(Mauritius):1972年4月15日—今

摩洛哥(Morocco):1958年11月1日—今

莫三比克(Mozambique):1975年6月25日—今

納米比亞(Namibia):1990年3月22日—今

尼日(Niger):1974年7月20日—1992年7月30日;1996年8月19日—今

奈及利亞(Nigeria):1971年2月10日—今

盧安達(Rwanda):1971年11月12日—今

塞內加爾(Senegal):1971年12月7日—1996年1月9日;2005年10月25日—今

塞席爾(Seychelles):1976年6月30日—今

獅子山(Sierra Leone):1971年7月29日—今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Sao Tome and Principe):1975年7月12日—1997年7月11日;2016年12月26日—今

索馬里(Somalia):1960年12月14日—今

南非(South Africa):1998年1月1日—今

南蘇丹(South Sudan):2011年7月9日—今

蘇丹(Sudan):1959年2月4日—今

坦尚尼亞(Tanzania):1964年4月26日—今

多哥(Togo):1972年9月19日—今

突尼西亞(Tunisia):1964年1月10日—1967年9月26日;1971年10月8日—今

烏干達(Uganda):1962年10月18日—今

尚比亞(Zambia):1964年10月29日—今

辛巴威(Zimbabwe):1980年4月18日—今

北美洲國家(16個)

安地卡及巴布達(Antigua and Barbuda):1983年1月1日—今

巴哈馬(Bahamas):1997年5月23日—今

巴貝多(Barbados):1977年5月30日—今

加拿大(Canada):1970年10月13日—今

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2007年6月1日—今

古巴(Cuba):1960年9月28日—今

多米尼加(The Dominican Republic):2018年5月1日—今

多米尼克(Dominica):2004年3月23日—今

薩爾瓦多(El Salvador)[5]:2018年8月21日—今

格瑞那達(Grenada):1985年10月1日—1989年8月7日;2005年1月20日—今

牙買加(Jamaica):1972年11月21日—今

墨西哥(Mexico):1972年2月14日—今

尼加拉瓜(Nicaragua)1985年12月7日—1990年11月9日[9];2021年12月10日—今[8]

巴拿馬(Panama):2017年6月13日—今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1974年6月20日—今

美國(United States):1979年1月1日—今

南美洲國家(11個)

阿根廷(Argentina):1972年2月19日—今

玻利維亞(Bolivia):1985年7月9日—今

巴西(Brazil):1974年8月15日—今

智利(Chile):1970年12月15日—今

哥倫比亞(Colombia):1980年2月7日—今

厄瓜多(Ecuador):1980年1月2日—今

蓋亞那(Guyana):1972年6月27日—今

秘魯(Peru):1971年11月2日—今

蘇利南(Suriname):1976年5月28日—今

烏拉圭(Uruguay):1988年2月3日—今

委內瑞拉(Venezuela):1974年6月28日—今

大洋洲國家(12個)

澳大利亞(Australia):1972年12月21日—今

庫克群島(Cook Islands):1997年7月25日—今

斐濟(Fiji):1975年11月5日—今

密克羅尼西亞(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1989年9月11日—今

吉里巴斯(Kiribati):1980年6月25日—2003年11月29日;2019年9月27日—今

紐西蘭(New Zealand):1972年12月22日—今

紐埃(Niue):2007年12月12日—今

巴布亞紐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1976年10月12日—今

薩摩亞(Samoa):1975年11月6日—今

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2019年9月21日—今

湯加(Tonga):1998年11月2日—今

萬那杜(Vanuatu):1982年3月26日—今

㈤ 地理知識

新加坡共和國(Tlie Ren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
它位於東南亞馬來半島的南端,是個集國家、首都、城市、島嶼為一體的城市型島國,是中國境外唯一的華人執政的獨立國家。它地處歐亞大陸的連接地帶,特殊地理位置及東西方文化在這里水乳交融,形成了新加坡自己的文化氛圍。新加坡是世界上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綠意盎然的市容、寬敞舒適的休閑場所、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良的公共服務,使新加坡在一項「全球最宜人城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享有「花園城市國家」之美譽。新加坡又有獅城、星州、星島和叻埠等稱謂。

簡史:新加坡古稱單馬錫。8世紀建國,屬印尼室利佛逝王朝。18世紀-19世紀是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新加坡建立貿易站。1824年新加坡被柔佛蘇丹完全割讓給該公司,並於1826年同馬六甲、檳榔嶼合並組成海峽殖民地,一直是英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次年劃為直轄殖民地。1959年實行內部自治,成為自治邦,英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頒布「緊急法令」等權力。1963年9月16日同馬來亞、沙撈越和沙巴組成新的馬來亞聯邦。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該聯邦,成立共和國。1965年9月新加坡加入聯合國,同年10月成為英聯邦成員國。40年來,該國都是由前總理李光耀統治。1990年11月28日,李光耀將統治權力移交前第一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吳作棟。隨著歲月的流逝、時代的變遷,這個小島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小漁港,今日的大都會。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在此得以完美地融合。

自然地理: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面。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新加坡全境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0多個小島組成。新加坡島呈菱形,面積56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91.6%。島上地勢較平坦,最高武吉知馬山海拔170米。島上有格蘭芝、裕廊等一些河流,但最長也不過6公里多。

面積:626.4平方公里。城市面積占絕大部分,因此人稱「城市國家」。

自然資源:新加坡植物資源豐富,已發現的多達2000多種,其中橡膠、椰子是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著名的胡姬花(蘭花)種植很普遍。

人口:約400萬。新加坡人口稠密,是東南亞地區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

首都:新加坡市是新加坡共和國的首都,是一個街景非常美麗,宛若大花園的城市。

民族: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約有200多個民族,馬來人是本土人。現在以華人、馬來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為主,其中第一大族群是華人,占總人口的77%。第二大族群是馬來人,佔14%。第三是印度族佔7.6%。其他族1.4%。

語言:馬來語為國語,機關用英語。官方語言有: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和英語4種。作為國語的馬來語未在全國通行,新加坡現正在全國推行華語。華族社群的通用語言則是漢語,華人族群中,福建、潮洲、廣東和客家四大方言也比較通用。

宗教:新加坡實行多種族和諧共處政策,宗教信仰很自由。按照傳統習慣,中國血統的人大都信奉佛教或道教,少數信天主教或基督教;馬來血統和巴基斯坦血統的人基本上信奉伊斯蘭教,印度血統的人信奉印度教。幾乎世界上所有主要的宗教都可以在新加坡找到。

電話代碼:0065。

氣候:新加坡屬熱帶雨林氣候。氣溫濕熱,日溫差和年溫差極小,月平均氣溫24-27℃,年降雨量2400毫米,沒有台風的襲擾。通常從上午10時到下午3時這段時間內比較悶熱,氣溫在35℃左右;夜晚和清晨在海風的吹拂下,氣溫降至20℃上下,十分涼爽。每年4-9月是少雨季,10月至翌年3月為多雨季。

同北京時差:與北京同一時區;比格林尼治時間早8小時。

使用貨幣:新加坡元。1元新加坡幣約相當於4.7元人民幣,1.73新加坡元相當於1美元。

電壓:電壓為230伏特,50赫茲。

報警電話號碼:999。

節日及日期:華人新年:1月1日;春節:2月10-11日;開齋日:3月14日;耶穌受難日:4月1日;勞動節:5月1日;宰牲節:5月21日;衛舍迦節:5月25日;國慶日:8月9日;印度正月:11月2日;聖誕節:12月25日。

國慶日:8月9日是新加坡的國慶日,這是為了紀念1965年新加坡獲得國家獨立的日子。這一天全國人民會聚在一起,用聲勢浩大壯觀的遊行、集體舞蹈和大型煙花表演來慶祝這一日子。

國旗:由上紅下白兩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為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和五顆白色五角星。紅色代表人類的平等,白色象徵純潔和美德。新月和五顆星的組合緊密而有序,新月象徵國家和人民永遠年輕,五顆星則代表新加坡創立的五大理想:民主、和平、進步、公正、平等。

國徽:由盾徽、獅子、老虎等圖案組成。紅色的盾面上鑲有白色的新月和五角星,其寓意與國旗相同。紅盾左側是一頭獅子,這是新加坡的象徵,新加坡在馬來語中是「獅子城」的意思;右側是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歷史上的聯系。圖案下部是金色的棕櫚枝和一條藍色的飾帶,上寫著「前進吧!新加坡」。

國歌:《前進吧!新加坡》。歌詞為馬來文。

國花:蘭花。以一種名為卓錦·萬代蘭的蘭花為國花。東南亞通稱蘭花為胡姬花。卓錦·萬代蘭是由卓錦女士培植而成,花朵清麗端莊、生命力特強,它象徵新加坡人的氣質和刻苦耐勞、果敢奮斗的精神。

與中國關系:1980年6月14日,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關於互設商務代表處協議在北京簽字,次年9月兩國商務代表處正式開館。1990年10月3日,中新兩國建交。
新加坡從一百多年前的小魚村,英國殖民地,多年的戰亂和政治變遷,演變成現在世界公認的發達國家之一絕不是理所當然的,這里勤奮的人民和廉潔的政府肯定是重要因素之一。這個擁有400萬人口的多元種族社會,不分言語和宗教,和睦共處。1965年12月新加坡立法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法令和新加坡獨立法令,憲法規定總統為國家元首,由議會選舉,任期4年;總統委任議會中多數黨的領袖任總理;總統和議會共同行使立法權。1992年,國會通過民選總統選舉法案,規定從1993年起總統由全民選舉產生,總統職權進一步擴大。國會實行一院制。議員由公民投票選舉產生,任期5年。

作為新興的工業化國家,新加坡是近年來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和富裕程度最高的國家,在短短的30年裡,成為亞洲的四小龍之一。最近幾年,更在轉口貿易、貨運業、製造業、金融服務等等原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資訊科技產業,以作為今後經濟發展和科技競爭的動力。

新加坡在通信、海港、空港上擁有世界一流的基礎建設,是世界最繁忙的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到8億噸以上。近年來新加坡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在電子通訊,生物醫學等尖端科技上,積極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新加坡目前是繼紐約、倫敦和東京之後國際上第四大外匯市場交易中心。新加坡擁有超過200家銀行,以及71家銀行辦事處,提供了一整套的金融服務。

由於新加坡經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為青年人的就業提供大量的機會。新加坡當地的企業對專業人材的需求一直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估計到2010年,單在資訊科技方面,就需要大約250,000名工作人員。

新加坡是一個法制嚴明的國家,各種法律條規比較完備。違反的處罰也是相當嚴厲的。前幾年,一個美國青年在新加坡觸犯法律被處以鞭刑,在美國總統求情的情況下,新加坡仍然頂住壓力,堅持行刑。此外,在新加坡必須嚴格遵守當地的法規。例如,在公共場合吸煙會被罰款500新元;在地鐵吃任何食物和飲料,會被罰款500新元,吸煙更是罪加一等,罰款1000新元。行人闖紅燈,罰20新元;隨地亂吐痰,罰款70新元。

在文化方面,新加坡可以說是一個多元文化融合的比較好的國家。因為除了77%的華人,還有14%的馬來人和7.6%的印度人,在歷史上又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在新加坡就呈現出這樣一種格局:一方面,國人很注重中國傳統節日如農歷新年,不但公休兩天,而且其隆重程度比起中國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另一方面,新加坡又是東南亞最西化的國家。

新加坡文化事業發達,主要有8種報紙:英文報有《海峽時報》、《商業時報》、《新報》;華文報有《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馬來文報有《每日新聞》;發行總量超過100萬分。新加坡廣播機構擁有並經營10個國內電台和3個國際電台。1995年有線電視網開通,用戶可接收30多個頻道、10余個國家的電視節目。

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只有633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但新加坡有著碩大的包容心。其多元種族、多元文化共存,尤其是以英語為主流的語言、文字的多元化,使新加坡的東方文化傳統與西方的科學技術很好的結合在一起。

在新加坡,風俗習慣、節日種族及宗教信仰各異,但因為華人居多,基本上保持中國的傳統習俗。春節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元宵節、中秋節也相當熱鬧,除此以外,馬來人和伊斯蘭教徒的齋月節、開齋節,印度教的屠妖節等都是新加坡的法定節日。在新加坡,進清真寺要脫鞋。在一些人家裡,進屋也要脫鞋。由於過去受英國的影響,新加坡已經西方化。但當地人仍然保留了許多民族的傳統習慣,所以,打招呼的方式都各有不同,最通常的是人們見面時握手,對於東方人可以輕輕鞠一躬。

對食客來說,新加坡實在是個樂園。由於國家有多個民族聚居,所以在食品款式方面也林林總總,集各地精華於一身。無論是中國餐、馬來餐及印度餐都別具風味。各式餐館星羅棋布,但最為大眾化的、普及的是食物中心--大排檔。

一般情況下,花3-5新元就可以吃頓飯。 很多新加坡中等收入的家庭周末也經常在外面吃飯。新加坡的海鮮便宜,配合熱帶地區的烹調,十分可口。除了亞洲佳餚外,歐美食品也比較普遍,法式、美式、義大利式餐廳在新加坡隨處可見。新加坡人接待客人一般是請客人吃午飯或晚飯。和新加坡的印度人或馬來人吃飯時,注意不要用左手。

新加坡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精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其中值得選購的紀念品有古玩、蠟染花布及各種民族手工藝品等。新加坡最著名的購物區位於島節路,薈萃世界各地精品。大型百貨公司如詩家董與美羅,物品齊全,由一流皮革製品至化妝品、服裝等,應有盡有。新加坡的百貨公司一般是每周七天營業,時間由早上十時到晚上九時半。

新加坡街道整齊,綠樹成蔭,鮮花遍地,環境潔凈,十分優美,全市就猶如一座瑰麗無比的大花園。新加坡享有「花園城市國家」之美譽,是國際會議及國際展覽中心。抵新國際遊客每年約600萬人次。每年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或亞洲區域展覽會多達數十個。

新加坡旅遊業發達,為外匯主要來源之一。主要旅遊點有:魚尾獅公園、紅燈碼頭、翡翠山莊、裕華園、星和園、裕廊飛禽公園、裕廊鱷魚樂園、新加坡動物園、夜間野生動物園、唐城、小印度、阿拉街、聖陶沙島等等。還可以觀光唐人街、世界貿易中心大廈,瞻仰新加坡戰爭紀念塔,等。

新加坡的交通非常發達,樟宜國際機場和勝安航空公司曾獲得全球最佳機場獎和最佳區域航空公司獎。新加坡的地鐵網路也四通八達,貫通全島。

㈥ 為什麼中國跟新加坡才建交25周年

新加坡在1965年獨立後,基於所處地理環境,敏感的政治因素,臨近國家思維,為顧忌現實所處特殊地位,獨立後並沒有直接宣布和中國建交,採取緩沖途徑,有待所有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建交後,當時在印尼和中國建交後,新加坡最後和中國建立外交的關系,當時獲得中國政府的諒解。

㈦ 中國和新加坡建交時間

1990年10月3日,中國與新加坡共和國建交。新加坡位於亞洲馬來半島南面,扼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首都新加坡。

㈧ 求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順序

1949年10月2日,新中國和蘇聯建交。蘇聯是第一個承認並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圖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蘇聯與新中國建交紀念郵票。

1949年10月4日新中國與保加利亞建交。保加利亞,全稱保加利亞共和國。因民族名而得名,意為「叛逆者」,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

1949年10月4日,匈牙利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6日,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建交後,兩國友好關系全面發展。在2014年10月,中匈兩國領導人及外長就兩國建交65周年互致賀電。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周恩來1953年12月31日同印度政府代表團談話時的部分內容,話指出,新中國成立後就確立了處理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處。

該協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定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一個整體首次在國際條約上成為國際關系的指導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法原則,集中體現了主權、正義、民主、法治的價值觀。

㈨ 中國與東南亞各國什麼時候建交的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與中國建交時間為:

越南:1950年1月18日

寮國:1961年4月25日

柬埔寨:1958年7月19日

泰國:1975年7月1日

緬甸:1950年6月8日

馬來西亞:1974年5月31日

新加坡:1990年10月3日

印度尼西亞:1950年4月13日—1967年10月30日;1990年8月8日

汶萊:1991年9月30日

菲律賓:1975年6月9日

東帝汶:2002年5月20日

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因位於中國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細長部分叫馬來半島。

馬來群島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廣闊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共有兩萬多個島嶼,面積約243萬平方千米,分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汶萊和菲律賓等國。

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面積約457萬平方千米。

其中寮國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越南、寮國、緬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陸上接壤,僅東帝汶不是東盟成員。

(9)中新加坡建交多少周年擴展閱讀:

未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至今,仍有18個國家未與中國建交;

1、亞洲(1個):不丹;

2、歐洲(1個):梵蒂岡;

3、非洲(1個):史瓦濟蘭;

4、大洋洲(6個):索羅門群島、吐瓦魯、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帛琉、諾魯;

5、北美洲(8個):瓜地馬拉、貝里斯、宏都拉斯、尼加拉瓜、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6、南美洲(1個):巴拉圭;

其中,除不丹以外的以上國家都與台灣保持著所謂的「外交關系」,與大陸無外交關系。

㈩ 中國和各個國家建交的年月

亞 洲
阿富汗 1955年1月20日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984年11月1日
阿曼 1978年5月25日
亞塞拜然 1992年4月2日
巴基斯坦 1951年5月21日
巴勒斯坦 1988年11月20日
巴林 1989年4月18日
朝鮮 1949年10月6日
東帝汶 2002年5月20日
菲律賓 1975年6月9日
喬治亞 1992年6月9日
哈薩克 1992年1月3日
韓國 1992年8月24日
吉爾吉斯斯坦 1992年1月5日
柬埔寨 1958年7月19日
卡達 1988年7月9日
科威特 1971年3月22日
寮國 1961年4月25日
黎巴嫩 1971年11月9日
馬爾地夫 1972年10月14日
馬來西亞 1974年5月31日
蒙古 1949年10月16日
孟加拉國 1975年10月4日
緬甸 1950年6月8日
尼泊爾 1955年8月1日
日本 1972年9月29日
塞普勒斯 1971年12月14日
沙烏地阿拉伯 1990年7月21日
斯里蘭卡 1957年2月7日
塔吉克 1992年1月4日
泰國 1975年7月1日
土耳其 1971年8月4日
土庫曼 1992年1月6日
汶萊 1991年9月30日
烏茲別克 1992年1月3日
新加坡 1990年10月3日
敘利亞 1956年8月1日
亞美尼亞 1992年4月6日
葉門 1956年9月24日
伊拉克 1958年8月25日
伊朗 1971年8月16日
以色列 1992年1月24日
印度 1950年4月1日
印度尼西亞 1950年4月13日
約旦 1977年4月7日
越南 1950年1月18日
非 洲
阿爾及利亞 1958年12月20日
埃及 1956年5月30日
衣索比亞 1970年11月24日
安哥拉 1983年1月12日
貝南 1964年11月12日
波札那 1975年1月6日
蒲隆地 1963年12月21日
赤道幾內亞 1970年10月15日
多哥 1972年9月19日
厄利垂亞 1993年5月24日
維德角 1976年4月25日
剛果共和國 1964年2月22日
剛果民主共和國 1961年2月20日
吉布地 1979年1月8日
幾內亞 1959年10月4日
幾內亞比索 1974年3月15日
迦納 1960年7月5日
加彭 1974年 4月20日
辛巴威 1980年4月18日
喀麥隆 1971年3月26日
葛摩 1975年11月13日
象牙海岸 1983年3月2日
肯亞 1963年12月14日
賴索托 1983年4月30日
利比亞 1978年8月9日
盧安達 1971年11月12日
馬達加斯加 1972年11月6日
馬里 1960年10月25日
模里西斯 1972年4月15日
茅利塔尼亞 1965年7月19日
摩洛哥 1958年11月1日
莫三比克 1975年6月25日
納米比亞 1990年3月22日
南非 1998年1月1日
尼日 1974年7月20日
奈及利亞 1971年2月10日
獅子山 1971年7月29日
塞席爾 1976年6月30日
蘇丹 1959年2月4日
索馬里 1960年12月14
坦尚尼亞 1964年4月26日
突尼西亞 1964年1月10日
烏干達 1962年10月18日
尚比亞 1964年10月29日
中非 1964年9月29日
歐 洲
阿爾巴尼亞 1949年11月23日
愛爾蘭 1979年6月22日
愛沙尼亞 1991年9月11日
安道爾 1994年6月29日
奧地利 1971年5月28日
白俄羅斯 1992年1月20日
保加利亞 1949年10月4日
比利時 1971年10月25日
冰島 1971年12月8日
波蘭 1949年10月7日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 1995年4月3日
丹麥 1950年5月11日
德國 1972年10月11日
俄羅斯* 1949年10月3日
法國 1964年1月27日
芬蘭 1950年10月28日
荷蘭 1972年5月18日
捷克 1993年1月1日
克羅埃西亞 1992年5月13日
拉脫維亞 1991年9月12日
立陶宛 1991年9月14日
列支敦斯登 1950年9月14日
盧森堡 1972年11月16日
羅馬尼亞 1949年10月5日
馬爾他 1972年1月31日
馬其頓 1993年10月12日
摩爾多瓦 1992年1月30日
塞爾維亞和黑山**1955年1月2日
挪威 1954年10月5日
葡萄牙 1979年2月8日
瑞典 1950年5月9日
瑞士 1950年9月14日
聖馬利諾 1971年5月6日
斯洛伐克 1993年1月1日
斯洛維尼亞 1992年5月12日
烏克蘭 1992年1月4日
西班牙 1973年3月9日
希臘 1972年6月5日
匈牙利 1949年10月6日
義大利 1970年11月6日
英國 1972年3月13日
美 洲
阿根廷 1972年2月19日
安地卡及巴布達 1983年1月1日
巴貝多 1977年5月30日
巴哈馬 1997年5月23日
巴西 1974年8月15日
玻利維亞 1985年7月9日
厄瓜多 1980年1月2日
哥倫比亞 1980年2月7日
古巴 1960年9月28日
蓋亞那 1972年6月27日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美國 1979年1月1日
秘魯 1971年11月2日
墨西哥 1972年2月14日
聖露西亞 1997年9月1日
蘇利南 1976年5月28日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1974年6月20日
委內瑞拉 1974年6月28日
烏拉圭 1988年2月3日
牙買加 1972年11月21日
智利 1970年12月15日
大洋洲及太平洋島嶼
澳大利亞 1972年12月21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1976年10月12日
斐濟 1975年11月5日
吉里巴斯 1980年6月25日
庫克群島 1997年7月25日
諾魯2002年7月21日
密克羅尼西亞 1989年9月11日
薩摩亞 1975年11月6日
湯加 1998年11月2日
萬那杜 1982年3月26日
紐西蘭 1972年12月22日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5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