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紅酒為什麼貴
Ⅰ 不同的葡萄酒為什麼價格差別如此巨大
這是由品牌和質量決定,通用於所有商品,另外還涉及到收藏的一些東西,有的葡萄酒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也許今天賣100,,1年以後就10000了,但是根本原因還是品質!也許是工藝影響了,也許是葡萄種類影響了,也許是名牌影響了,也許是其它因素,種種原因綜合到一起就把葡萄酒分了個369等。具體到葡萄酒的話,主要是種類和工藝的原因,我黏貼一些有關葡萄酒工藝的資料,你大體看下,估計就會明白了:
1、葡萄酒法律不同
世 界上各知名葡萄酒生產國早已有嚴格而詳盡的有關葡萄酒的法律條文,從葡萄品種的選擇、種植的方式、採摘到釀造方式以及陳釀方式等過程中都有嚴格法律約束。 只有在嚴格合理且完善行業法律的監管之下,一個國家的一個行業才能夠健康發展。例如法國在1935年通過了大量關於葡萄酒質量控制的法律。這些法律建立了 一個原產地控制命名系統,並由一專門的監督委員會(原產地命名國家學會)來管理。因此法國擁有了一個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命名系統,以及最嚴格的關於葡萄酒 製作和生產的法律。
我們國家現在在葡萄酒管理機制上還十分的不足。在2008年1月1日起才開始實施的強制性葡萄酒新國家標准,意在於加強我國 葡萄酒生產的規范性以提高整體的葡萄酒質量。 新國標的良好實施,還需要技術支持、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和消費者認識的提高等綜合因素的相互配合。只有新國標得到很好的執行,才會使國產葡萄酒的質量得到 期望的提高。另外,這個新國標本身還存在著很多不足,與國際通行標准還有較大的差距。我國葡萄酒行業的國際化之路依然漫長。
2、葡萄原料不同
釀制葡萄酒的葡萄原料決定著葡萄酒的質量,好的葡萄是釀造好的葡萄酒的基本前提。國產葡萄酒與進口葡萄酒在原料上的差異,是導致其內在品質差距的直接原因,其中的根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葡萄園不同
我 們國家的葡萄種植起步晚,而且在葡萄種植地區的選擇上沒有其它國家那麼講究。葡萄的種植除了我們平時注意的光照時間和降水量,還有一個對葡萄酒質量起決定 性因素的是地質環境。沒有豐富的礦物質,或者說在地下2-3 米以後沒有充足的鈣,及一些其它的對葡萄樹有益的礦物質來滋養葡萄樹,即使國內葡萄樹的年齡逐漸起來了,但是質量還是難得提高。國外的老葡萄樹之所以釀出 來的酒好,因為老的葡萄樹樹根扎的深,而且有豐富的礦物質的地區產出的酒往往等級很高,質量很好。國內這方面的管理和檢測基本是空白。
(2)葡萄園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 我國,由於土地國有政策,土地大都分散在農民手中,釀制葡萄酒所需的大量葡萄原料只能夠由果農分散種植,在收獲的季節由各釀酒公司負責收購。由於果農的分 散種植,難以實現真正的統一管理,果農們總會按照各自的方式管理。這必然導致葡萄原料的質量參差不齊,而且絕大多數果農的栽培管理經驗都很有限,部分人還 有抗拒西方釀酒葡萄的栽培方式的心理,這樣葡萄的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在進口葡萄酒的生產國家中,雖然新舊世界的管理方式會有較大的差異,但是他 們的大片葡萄園都能夠統一管理,幾十公頃或幾百公頃的葡萄園可以又釀酒師確定何時採收。釀酒葡萄的種植在歐洲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在新世界國家也有數百年的 歷史,而且新世界國家最初的葡萄栽培種植均是從舊世界的歐洲引進的,所以進口葡萄酒葡萄原料的生產者們至少都有基本的釀酒葡萄的栽培觀念。
(3)葡萄樹不同
葡萄酒樹一生中最優質的葡萄果實產自其30—50年的樹齡段,而在我國的土地制度和經濟發展條件下,如果過去有果農堅持在自己賴以活命的土地上載種30年的釀酒葡萄樹的話,那簡直是個奇跡(只有幾十或數百棵樹的小小園子不算在內,也不影響到果農的活命)。
葡萄的樹齡是影響葡萄酒品質的重要條件,而這一條正是我國釀酒葡萄的「軟肋」。我國葡萄酒業的大發展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可見我國的釀酒葡萄大部分是新生代,少有三十年以上樹齡的。這與新世界葡萄園也無法相比。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或有改觀,但現在差距明顯。
3、釀造技術不同
我們國家的釀酒技術最初都是從先進的葡萄酒生產國引進的,特別是近十年來才開始進入葡萄酒生產的企業,但是硬體設備引進比較容易,自己釀酒人員的軟實力卻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的。
大多數的進口葡萄酒生產者,由於受他們所處的葡萄酒文化環境的影響,在釀酒理念以及釀酒人才的實力方面要比國產葡萄酒生產者先進很多。尤其是在舊世界的庄園,或是新世界中比較尊重傳統的酒園,
國產酒大都是用同樣的工業化方式生產,很少的一部分高端酒會模仿舊世界國家的較傳統的釀造方式,99%的酒不經橡木桶陳釀,更無窖藏,裝瓶後立即上市。
4、葡萄酒文化底蘊不同
比 較知名的生產葡萄酒的國家,都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可以記載史冊,特別是舊世界國家。例如法國有連續一千多年的釀酒歷史,義大利則更長一些。經過歷史沉澱所形 成的葡萄酒文化已近深入了每個種植者、釀造者以及飲用者的思想底層。很多釀酒者把釀出的美酒得到人們的肯定作為他最大的榮耀,賺錢是其次。國產葡萄酒差距 的根源就在於此,釀酒的態度和敬業精神。這種精神的樹立需要以葡萄酒文化廣泛推廣作為基礎。
我國在歷史上雖然也有葡萄酒的記載,且最早可以追溯 到2000年前,但是沒有能夠傳承至今,更沒有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我國近代的葡萄酒生產起於1892年張裕的創立,但普通人民大眾開始對葡萄酒有所了 解是改革開放以後的近20多年。到現在,雖然葡萄酒的身影到處可見,但絕大多數的人們對葡萄酒的認識還很膚淺。
二、葡萄酒多樣性
進口葡萄酒的釀酒葡萄不僅有我們常見的品種,還包括美國的Zinfandel、西班牙的Tempranillo、阿根廷的Malbec等別具特色的品種,釀出的葡萄酒也地北天南風格各異。而國產葡萄酒絕大多數都是以赤霞珠和梅洛為主要原料,葡萄酒的味道自然也就單一。
如 果說品種的差異可以通過品種的引進來彌補,那麼葡萄原產地的差異就是國產酒與進口酒無法相比的。以法國紅酒為例。法國有十大產區,每個產區里又有若干個小 產區,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澳大利亞等葡萄酒生產國也有自己各有特點的產區,如果再加上葡萄品種,年份、酒庄,甚至釀酒師上的差別,葡萄酒的多樣性程度 由此可見。
三、價格不同
國產葡萄酒的低端價位是50元或60元以下,低端葡萄酒市場一直是國產葡萄酒賴以生存的根基。200元到 500元是國產葡萄酒和進口葡萄酒產品都密集的價區,進口葡萄酒的價位從幾十元到幾千甚至幾萬元,跨度非常大。進口葡萄酒的中檔產品,大抵相當國產葡萄酒 的高端產品。所以在百元以內,更確切地說是在50元以下的中,而進口葡萄酒的高端幾乎是國產葡萄酒無法高攀的。再有,因為關稅、長途運費以及保存等費用, 進口葡萄酒價格普遍偏高是不可避免的。
Ⅱ 在新加坡機場買的紅酒,是不是拉菲酒如果是,是什麼檔次的
應該不是,拉菲古堡 Chateau Lafite-Rothschild,副牌拉菲(Carrudes dc Chateau Lafite)
在1855年波爾多梅鐸區的評級中拉菲古堡成為了一級特等酒庄,拉菲古堡的葡萄園是列級酒庄中最大的,佔地92公頃,每年大約生產3萬5千箱葡萄酒,其中一半甚至三分二會作為正牌酒,其餘的則作為副牌卡綠阿德的拉菲(Carrudes dc Chateau Lafite)或再次一等的菩勒(Pauillac)。拉菲古堡的酒是梅鐸列級酒中最有魅力的,它典雅柔和、精緻細膩、均衡協調、香氣層次復雜而持久,回味極長,是最耐藏的葡萄酒之一。但請注意,拉菲古堡在62年至74年間,酒庄的出品水準不夠穩定,幸自75年起已漸漸恢復,尤其是79年後,拉菲古堡已不負其一級酒庄的聲譽,幾乎每年都是最佳酒庄之一。
小拉菲是採用與拉菲相同的技術與設備釀造的,只是選料上採用釀造拉菲剩下的和葡萄樹年齡較低的葡萄釀造出來的酒,對於買不起大拉菲的人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Ⅲ 葡萄酒為什麼那麼貴
因為整個釀酒的工序以及金錢的投入,在成本上已經有了顯著的差別,將本求利是市場法則。以新酒和陳酒作比較,新酒從葡萄栽培、採收、釀造、裝瓶,然後販賣,基本需要一整年的時間,就可以收回辛勤的代價,如果在過程中沒有收到什麼天災人禍,酒廠的投資可以很快的收回。
從葡萄收後,葡萄的果實被送至釀酒廠開始,需要陳年的酒釀制的工序與普通的事宜新鮮飲用的酒有明顯的差異。
以最需要新鮮飲用的博若萊新酒為例,發酵期大約3~7天,其他的葡萄酒一般是兩到三個星期,為了從果皮中獲得更多的萃取物(顏色、單寧酸、香味),發酵與浸泡的時間會在往後順延。
其次,陳年型的酒,在釀造的時候會加入壓榨汁,以增加單寧酸成分,如此才具有陳年的潛質,但此刻的酒質會相當的色口,溶蝕具有強烈的攻擊性,所以不適合淺齡時飲用。
接著是桶內成熟,傳統貯酒成熟用的橡木桶為225升,每個造價大概是500~700歐元(實際上在國內都得上萬一個)。這是一筆巨資。葡萄酒在窖藏的漫長歲月裡面,會有許多不可預知的變數,如溫度和濕度甚至地震之類的,不留神有可能就讓所有的葡萄酒一夕泡湯,全部心血和投資化為烏有。
最後所有的貸款滋生的利息也會被概括的計算進去,兩相比較之下,陳年酒自然會比新酒貴。
Ⅳ 為什麼葡萄酒比較貴
影響葡萄酒的質量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幾項:1、葡萄品種。就如同有各式各樣的蘋果一樣,釀酒葡萄也有紅葡萄、白葡萄之分。2、釀酒葡萄的風土條件。包括氣候和土壤,氣候又有光照、溫度和降水,土壤也有優劣,盡量使用上下層為砂礫土中層夾雜黏土的土壤結構。3、養分。比如在生長期氮肥需求量比較大,而在果實成熟轉色期鉀、硼、鎂、磷等微量元素需求旺盛。4、產量管理。想得到高質量(糖度、酸度、風味物質)的葡萄,必須要控制產量,可通過疏花疏果來實現。5、釀造工藝。原料篩選、壓榨、發酵、原酒澄清、橡木桶儲存、下膠澄清、過濾等等,葡萄酒釀造的路上處處是陷阱,需要釀酒師精心去呵護。
價格影響主要是成本支出了。葡萄園、生產車間、酒窖里的物資、原輔料、設備、人工,都需要錢啊;還有稅收,萬惡的資本主義國家葡萄酒居然按農業稅收,並且還有補貼,而我們按輕工業稅收;然後就是市場因素了,你的營銷做的好不好,經銷商零售商的利潤預期高低,品牌有沒有做大做強等等,這些都會影響一瓶葡萄酒的價格。
補充一點,人心不足蛇吞象。成本幾塊,十幾塊的給你要四五十都是少的。還好,現在國際市場更加開放,很多國家之間貿易加強,葡萄酒零關稅已經出現。可以說,紅酒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現在電商那麼流行,你可以上網搜下,想找一款自己喜歡的性價比又高的,相信不是一件難事!
Ⅳ 為什麼我們在國內喝的普通紅酒在國外賣得很便宜,在國內卻賣得很貴
前幾日,臨時偶遇的一個朋友說了一句話,深深的烙在我心裡,讓我不得不沉入深思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主題:地球人都知道國外的紅酒很便宜,為什麼國內的紅酒價格卻很高?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都是懵懵懂懂的,大概知道,但又說不明白,今天我就給大家來解答這個問題。
再者,歐洲諸多國、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智利、阿根廷等國家都屬於葡萄酒出名的產國,自產葡萄酒的數量非常多,競爭大,所以市場終端價格走的也是非常的低,加上有些國家的上架價格是不含稅的,因此,表面看起來國外的葡萄酒價格非常低。
Ⅵ 為什麼有些紅酒那麼貴
有些紅酒很貴的原因如下:
1、品牌
頂級葡萄酒如勃艮第的 羅曼尼 · 康帝(Domaine Romanee Conti),波爾多右岸的柏圖斯(Chateau Petrus),左岸的拉菲(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 許多葡萄酒酒商就是奢侈品公司旗下,例如LVMH中的MH就是 Moët Hennessy(酩悅軒尼詩),酩悅( Moet)在香檳區生產香檳,軒尼詩(Hennessy)在干邑區生產干邑白蘭地,再例如,奢侈品公司香奈兒旗下的魯臣世家(Chateau Rauzan-Segla) 。
2、品質
一些貴的葡萄酒品質也是過得去的,在國際上也奪得無數大獎
3、供需關系
名庄的產量是有限的,需求量卻是在增長,供需關系決定價格, 一般來說好酒都具有很好的陳年能力,比如按照簡西絲羅賓遜的酒評, 寶得根酒庄(Chateau Pontet Canet) 2009年份酒的適飲期是2020-2035,也就是該年份的酒可能在2025年才到達高峰期,2009年的酒在2012年春夏就裝瓶發貨,在十幾年內隨著人們的開瓶飲用(很多人沒有耐心等到適飲期),到了2025年,該酒的存量會很少。就跟現在購買1982年的拉菲,瑪歌價格很高一樣。
4、生產成本
例如葡萄產區的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比如澳洲酒比美國酒便宜,原因就在於土地成本便宜,智利酒性價比高就是在於智利屬於發展中國家,人力成本相對便宜。
有的葡萄酒釀造工藝也會產生更多的生產成本,例如香檳酒要比同等靜態葡萄酒的生產成本高。法國香檳產區出產的香檳酒要使用傳統工藝,瓶內二次發酵,要經過轉瓶,去渣,添液等工序。因此香檳酒的價格一般要高過同等檔次的白葡萄酒。
5、風險因素
晚收葡萄酒是在葡萄成熟後,推遲採摘時間。成熟的葡萄要在枝頭多掛2-3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酒農要面臨收成的潛在損失,成熟的葡萄可能自然脫落,可能因鳥類或其他動物啄食,或黴菌感染而損失大部分收成。因此晚收葡萄酒的價格要貴一些。
Ⅶ 紅酒的價格差距為什麼這么大 貴的和便宜的區別在哪裡
紅酒的價格高低不平其實是很正常的,因為一瓶紅酒的定價是要受到很多因素影響決定。
不過別以價格高低去判斷一款酒好不好喝,葡萄酒的價格是受很多方面影響的,價格貴可能是因為品質、釀造、人工等方面更加優秀,會帶給人們更加愉悅的口感和精神的享受。別以價格高低去判斷一款酒好不好喝,葡萄酒的價格是受很多方面影響的,價格貴可能是因為品質、釀造、原瓶等方面更加優秀,它帶給人們口感方面、精神方面的享受肯定更愉悅。
Ⅷ 紅酒為什麼14度以上比較貴
紅酒14度以上比較貴主要是因為在整個製作過程會比較精湛一些,需要用到很多不同的原材料和葡萄,這些東西加在一起價格都會特別的貴了,所以它的整個價格就會翻倍。
不同酒庄有自己的釀造工藝和釀酒風格,釀造工藝也會影響發酵過程中酒精含量。在葡萄酒發酵過程中,有些酒庄會加入酒精度高的葡萄酒,以此來提高葡萄酒的酒精度,在發酵過程中進行脫醇處理,釀造無醇葡萄酒,也會使葡萄酒酒精度降低。
紅酒是葡萄,藍莓等水果經過傳統及科學方法相結合進行發酵的果酒。紅酒比較典型的是葡萄紅酒和藍莓紅酒,葡萄酒有許多分類方式。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
其中紅葡萄酒又可細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則細分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粉紅葡萄酒也叫桃紅酒,玫瑰紅酒,楊梅釀制的叫作楊梅紅酒,還有一種藍莓釀制的藍莓紅酒。
Ⅸ 為什麼新加坡的煙酒那麼貴。
新加坡是亞洲是一個很早期的已開發國家..對於環保生態以及國人的健康概念非常的進步..所以對菸酒的態度采於不禁不推的態度..在於稅金方面課以重稅..其實在其他先進國家早已是這樣..這也是世界的通則..一個國家是否進步..人民素質是否能到已開發國家的境界..就看他們對這種重稅的反應度跟支持度就可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