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陳六使為新加坡做什麼

陳六使為新加坡做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5-23 01:50:23

❶ 新加坡福建會館的歷史

該館成立後經歷了以下各歷史時期:(一)1929年前,薛中華、陳精仙任總理和協理時期。該館為少數人所控制,並不代表全體福建人的利益,也沒有為閩僑舉辦公益事業。(二)1929年至1949年,陳嘉庚任主席時期。在興辦教育、完善組織、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改革劣俗與喪儀、推動文化事業等方面,都取得較大進展,30年代的會務活動大都具有啟發性、社會性和改良性,特別是在對故鄉故國各種天災與反日本侵略的籌賑運動中,使會館從一個渙散的組織逐漸脫離幫派的局限性和狹隘性,團結新加坡全體閩僑,又進一步團結馬來聯邦各閩僑會館以至全南洋各地的華僑、華人。該運動使陳嘉庚成為閩僑和整個華僑社會的領袖,也培養和帶出眾多的骨幹分子。(三)1950年至1972年,陳六使領導時期。經歷新加坡從自治到獨立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變革,並做出應有的貢獻。1953年獻出產業雲南園,作為創辦南洋大學的校址(後改為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大學)。(四)1972年後,黃祖耀領導時期。為繼承和發揚先賢熱心文化教育事業的優良傳統,於1988年成立雲南園實業私營有限公司,利用南洋理工大學未使用完的雲南園土地,進行雲南園土地發展計劃,將其盈利用來資助福建會館屬下的南僑中學及道南、光華、愛同和崇福四間小學,以及為家境貧寒的學生提供資助學金,為國家培養人才。1991年3月決定設立文化藝術獎學金,贊助有才華的青年攻讀藝術課程;並加強該會館的文化藝術團屬下的合唱團、舞蹈組、兒童演藝班等的工作,使之成為推動華族文化活動的主力。該文化藝術團於同年9月21至22日舉行中秋節會員聯歡會,發動會館屬下的五校中小學生及會員參加燈籠製作比賽、作文比賽等。

❷ 新加坡華族對中國的情感是什麼

新加坡華人分傳統華人和海峽華人2種,前者一般說中文,談到中國很親切,甚至自稱中國人,以陳嘉庚為代表。後者一般說英文,看海峽時報(英文),親西方,甚至以自己的華人面孔為恥,以李光耀為代表。南洋華人這半個世紀以來的心理變遷,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兩種華人的變遷史.
說到傳統華人和海峽華人的分別,不能不提到一個名詞:南洋大學。這所大學的興衰史,也就是南洋傳統華人的興衰史。了解這所大學歷史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對這所大學,這所大學的創辦人,還有這所大學的精神肅然起敬。

南洋大學的創辦人叫陳六使,1950年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及福建會館主席,他是陳嘉庚的族侄,1916年在福建小學還沒畢業就來到新加坡。1953年,陳六使捐助五百萬元,倡辦南洋大學。並以福建會館主席身份捐獻了五百二十三英畝在新加坡的雲南園作為南洋大學的校園。此後,連瀛洲宣布獻捐廿五萬元。萬金油大王胡文虎以他本人及故弟胡文豹名義捐建雙連學生宿舍一座。馬來西亞的李光前贊助1953-1957五年總捐助十份之一(此數超過一千萬元),鼓勵社會人士參加獻捐運動。檳城林連登捐出五十萬元,建築南洋大學圖書館(行政樓)。陸運濤獻捐南大理學院全部建築費(約卅萬元) 。

此外,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商界,學界,出租汽車司機,三輪車夫,小販,吧女和理發師,都先後參加樂捐,義駛,義踏,義賣,義演等活動,響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呼聲。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他們自己沒有機會讀書,但都希望能進點微薄之力,讓自己的後代有機會進一所華人自己的大學,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在他們的心裡,只有中國才是自己的國家。
很顯然,這種想法和海峽華人以及殖民當局是格格不入的。所謂海峽華人,就是自己已經放棄了關於中國的概念,他們心目中的祖國,在當時是英國。這種區別的來源也是很簡單的:傳統華人,大都是靠自己奮斗,創業,或富甲一方,或安居樂業。而海峽華人,則是靠給西方人做買辦,或者打工,靠西方人吃飯。所以英文比中文說的好,甚至不會說中文,比李光耀。在他們心目中,中國是一個陌生的國家,和他們沒有關系。一個英國議員曾經說,李光耀是蘇伊士運河以東他見過的最英國的人。而李光耀本人,幾年前被英國政府頒發了一個終身成就獎,他很感慨地說那是他這輩子得到的最高肯定,他說在他的年代,是以做英國人為榮,雖然到他兒子的年代要開始接受美國教育,以美國為榮。

所以,1956年南洋大學開課後,新加坡當局一直不承認南洋大學的學位,1959年李光耀上台後也不承認南洋大學,認為南洋大學的中文教學環境不能被認可。 1963年,李光耀政府宣布吊銷陳六使的公民權。一直到1968年,新加坡政府才承認南洋大學的學位,但一直對南洋大學的中國化教育如鯁在喉,到了 1980年,南洋大學被政府宣布停辦,從此,南洋大學成為了歷史名詞。南洋大學建校25年,培養了一萬多名畢業生。這些人都是傳統中國文化的精英,他們和中國人在一起,可能沒有人能看出差別。如今他們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人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1981 年,新加坡政府在原南洋大學校址上建立了一個技術學校,叫南洋理工學院,1991年更名為現在的南洋理工大學。幾年前,該校的新校長想借用南洋大學的名望和現在在世界各地已經身居高位的南洋校友的資源,提出恢復南洋大學的名字。結果遭到了絕大多數南洋校友的反對,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南洋精神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這和南洋理工大學現在的英文環境風馬流不相及。的確,現在的所謂南洋理工大學只是一所普通的政府辦的英文大學,和當年純粹由民間華人從億萬富翁到小販舞女們齊心合辦的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的南洋大學是根本不能比的。

南洋大學的停辦,也意味著在新加坡傳統華人的失敗。李光耀上台後,很多有影響力的傳統華人被趕出了新加坡,他們大多到了馬來西亞,有的回到了中國,有的到了美國。從1980年開始,海峽華人的思想開始在新加坡佔了上風,到了今天,傳統華人的思想在新加坡基本滅絕了。1980年前,新加坡80%以上的家庭平時的家庭語言是中文,而現在,70%以上的家庭使用英文。 80年以後,新加坡的學校就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華文教育,中文,只是被當作一門外語來學。很顯然,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新加坡人,很多國人試圖想和他們找到中華文化的相通之處的話,結果顯然就是自討沒趣。在現在新加坡的年輕人心目中,Chinese只是他們提到自己的膚色或種族的一個名詞而已,和中國,漢族什麼的沒有任何關系。

之所以會有這種變遷,這和新加坡政府推行的英文教育有直接關系。80年以後,新加坡就沒有用華文授課的學校,這樣過了一代人,李光耀終於成功了。如今在新加坡,能流利說中文,喜歡中國的,大都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這些人,大都因為英文不好,無法找到很好的工作,只有開出租或自己做小生意,現在已經是快被遺忘的角色了。當然也有不少事業成功的人士,但他們基本上已經不談政治,而專注自己的事業了。

李光耀推行英文教育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去中國化,二是推行英文環境,吸引西方投資。這兩點他做的非常成功。在南洋大學的年代,南洋的學生給了李光耀很大的麻煩,他們基本上以北京為自己的方向,對政府跟著西方走的行為很不恥,並且南洋大學有非常獨立的學術精神(當然是以自己是中國人為出發點),加上他們在新馬華人中的號召力,所以,被以鐵腕著稱的李光耀關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李光耀成功吸引到的西方投資,也客觀上形成了英文的強勢環境,那些華校生由於中文沒有英校生好,所以很難找到好工作,也進一步加速了新加坡傳統華人的勢衰。

但是,英文環境的強勢,也有長遠的負面影響。李光耀自己也承認,英校畢業的學生,沒有華校生有人情味,講團結,和自信。因為,英文授課的老師,對學生只能限於語言的交流而已,而沒有任何文化的傳承,甚至連語言中那種很微妙意思的表達也很難學會。要知道,各種語言的精華,除了詞語里的歷史文化含量,還在於各種言外之意的表達。而這些,是新加坡的學校里現在無法學到的。而在華校里,老師用中文講述的同時,也傳承下來五千年的歷史,而這些,才是世界各地傳統華人的自信根源。雖然英文教育出來的新加坡人,缺乏李光耀希望的那種自信和團結精神,但目前這似乎還沒有大的負面影響,因為他們畢業後工作的環境,不是西方公司,就是新加坡政府或政府控制的公司,在這些地方,不需要他們有多少創造力和適應能力,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只要李光耀在,一切都沒有問題,因為,新加坡人要走的路,他都安排好了。但問題是,他已經八十多歲了。
客觀的說,李光耀是個非常厲害的人,尼克松曾說李光耀是他見過的最有能力的領袖之一。這句話絕非虛言。他不單一手創立了新加坡,還創立了東南亞華人,也許是全世界華人最大的經濟體。這一點,也許國人沒有幾個能了解。

可以這么說,傳統華人在新加坡目前已經老齡話,他們喜歡中國文化,甚至有的人想在中國定居,(經常和Taxi司機聊到這個話題,他們中文也很好)很親華
而海峽華人多數是年輕人,他們接受英文教育,崇洋,不原意學或說中文,甚至有的人排華.

❸ 新加坡有哪些名人

新加坡名人有:李光耀、李顯龍、曾秋坤、韓勞達、水銘漳、曾淵滄、邱德拔、李光前、李成偉、黃祖耀、黃志祥、林文慶、陳六使、蔡健雅、孫燕姿、許美靜、陳潔儀、林俊傑、阿杜、、蔡淳佳、泳兒、、林湘萍、範文芳、立威廉、吳岱融、蔡瀾、蔡和平等。李連傑和鞏俐等國際紅星也加入新加坡籍。下面簡單介紹三位:
李光耀是新加坡重要的一位人物,他在政壇為新加坡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首先他對新加坡的獨立起到了很大作用,並在新加坡建國初期的民生、經濟方面推行了正確的政策,也使得新加坡能有一個較為穩定的發展速度,其次,在卸任新加坡總理一職後,對新加坡的政治發展也有自己的觀點,認為新加坡不能完全依賴於西方國家,不能看別人的臉色行事,應當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進行發展。
孫燕姿,1978年7月23日出生於新加坡,華語流行女歌手 。2015年1月9日,孫燕姿在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中獲得全國最佳女歌手獎,也是她第六次獲得該獎項。
林俊傑,1981年3月27日出生於新加坡,華語流行歌手、詞曲創作者、音樂製作人。主要成就:新加坡傑出青年 、第25屆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 、第15屆台灣金曲獎最佳新人 、25項中國原創音樂流行榜大獎 、22項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大獎 、22項中國TOP排行榜大獎 、19項台灣Hito流行音樂大獎 、17項新加坡詞曲版權協會大獎。

❹ 申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生

申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生過程如下:
1、大三在校生,或者已經畢業正在工作的人,如果是211大學畢業,gpa在80分以上,或者非211大學,成績在85分以上,雅思6.5分以上,都可以提出申請。
2、去南洋理工研究生院的網站,選擇你喜歡的專業,並且仔細閱讀他的申請要求,然後根據要求去准備申請資料。
3、根據不同學院的要求,郵寄紙質的申請資料或者通過網路提交電子版申請資料。
4、等待大學的網路面試或者電話面試。
5、等待offer。

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簡稱南大(NTU),為國際科技大學聯盟(Global Alliance of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簡稱G7聯盟)發起成員、AACSB認證成員、國際事務專業學院協會(APSIA)成員,是新加坡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學,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許多領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為工科和商科並重的綜合性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前身為1955年由民間發動籌款運動而創辦的南洋大學,南洋大學的倡辦人是新馬膠業鉅子陳六使先生,雲南園校址由新加坡福建會館捐贈;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學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學院,為新加坡經濟培育工程專才;1991年,南洋理工學院進行重組,將國立教育學院納入旗下,更名為南洋理工大學,與快速發展的教育事業齊驅並進;2006年4月,南洋理工大學正式企業化。

❺ 想拿全額獎學金去南洋理工大學大學留學嗎

國內高二理科在讀學生可以通過參加新加坡SM2全額獎學金項目考試,進入南洋理工大學深造,以下是新加坡SM2項目考試的詳細簡介。
一、新加坡SM2項目介紹:
新加坡SM2是一個新加坡教育部的獎學金的計劃,特別針對於中國高二理科優秀學生。SM2就是Senior Middle 2 的縮寫。
SM2的招生考試也與SM1類似,分為筆試和面試。其中筆試包括英文,數學,物理及IQ。全部考試在一天內完成。與SM1不同的是,SM2招生的筆試通常在面試前兩個月進行,而且根據筆試成績會在面試前刷掉一部分考生。
從2012年開始,被錄取的SM2學生都將在當年的7月左右入讀新加坡,來年8月即可進入大學學習,預科中被選入NTU和NUS的學生進行的是英語和理科還有部分的計算機學習,被選入SUTD的學生還要學習設計,最後按照預科中的考試成績選擇大學里所學專業。其中SM2的獎學金得主將到當地的初級學院體驗生活(從2007年開始SM2的學生在初級學院體驗生活的時間縮短為兩周了,2011年起縮為1周)。NTU和NUS的預科理念不太一樣,NTU學期比較短,整個學期都會很忙,但也會越來越輕松;NUS學期則比較長,一開始比較閑,可以抓住機會,學一些感興趣的東西自我增值,但會越來越忙。另外MOE也會鼓勵scholar預科時課外參加一些CC(社區)舉辦的課程(例如:舞蹈,羽毛球,樂器...),這些課程一般在周末上課,如果費用不超過100新幣,且CC的地點和課程內容合理(即不會對學習造成很大影響),MOE會負擔一半的費用。其實這些課程大多都挺便宜的,還可以多認識些local Singaporeans,很多新加坡人都很友善的。
SM2學生的生活費為每年6000新幣,同樣不包括學費、住宿費及伙食費。SM2學生在大學畢業後要為新加坡服務六年,即在新加坡的注冊公司工作,工作地點不一定是新加坡。有很多SM2學生想畢業後出國讀研或讀博,但無奈有合約限制。合約期滿前解除合約,學生家裡需對獎學金提供方進行賠償,最高為100萬人民幣左右,賠償數額隨合約還剩下的時限遞減。
獎學金一般需通過筆試和面試二個環節.筆試分為數學,物理,英語和綜合(即智商測試)四個部分,由南洋理工大學(NTU),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教授和新加坡教育部官員對考生進行面試.只有部分省重點高中成績優異的學生才有資格參加這個計劃,有的學校為了選拔,還在校內進行筆試和面試.也有極少數學生可以直接從所在省份教育廳申請名額。筆試的時間一般在3月至4月初,面試的時間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初。一般流程為:報名參加項目——填寫申請書(包括個人信息,家庭信息,高中成績,學術獎項,非學術及活動獎項,500字ESSAY【2012年新加入內容,要求中提到此ESSAY很重要;從2015年開始取消】)——進行筆試(一般從上午8:30考至晚上18:30左右,中途有休息,中午一般有一個半小時午餐時間)——通過筆試後填寫志願表(僅在面試中回答問題使用,真正選專業是在預科結束時)——參加面試——通過面試後次日參加獎學金頒發儀式。
此獎學金將支付,所有在新加坡的學習和生活費用.上完12個月的預科後(SUTD為8個月預科),可以進入南洋理工大學(NTU)或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在不同的國際大學排行榜上,這兩所大學都有不俗的成績), 並且有每年6000新幣的生活費(即每月500新幣,其中預科時每月要扣250塊作為住宿與伙食費;獎學金可以滿足大部人的生活需求,若不夠用則需自己支付超出部分,只要不經常逛街,買名牌,那麼簽個移動網卡,買張機票還是勉強可以的),在15thB組及以前,能力強的同學在駐新的第一個月內可參加AP考試(Accelerated Programme)以獲得提前13個月進入大學的資格,即只有7個月的預科(16th起全國都只有12月預科)。順便說一句,到目前為止選拔考試,分配學校以及選拔AP考試的標准都不得而知。
進入大學後,SM2學生只能從規定的理工類專業中選擇,但可以雙修或副修其它專業。畢業後必須在新加坡注冊公司工作6年,才可以為其它國家的公司工作. 當然,如果你所尋找到的新加坡注冊的公司在其它國家有分公司,你也可以有權去其它國家的分公司工作。其中當然也包括中國。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此獎學金是企業獎學金,所以如果為你提供獎學金的那個公司點名讓你去的話,那你就要優先去那間公司。不過因為給咱們贊助的7個公司都非常好(相當於國企,其實是很難進的),所以也是很好的啦~
目前有大約18個省參加了這個和新加坡的合作計劃,包括江蘇,江西,湖南,安徽,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陝西,河南,湖北,四川,廣東,重慶,浙江,山東,天津,福建,但每年名額分配有所不同.。海南省沒有參加16thSM2選拔,現在未知以後是否繼續參與。
二、新加坡SM2項目答疑:
1、學生通過新加坡SM2四年本科後,能否讀研、讀博?
如果想留在新加坡本地讀研讀博,只需要在新加坡銀行提供大概兩萬新幣,約合十萬人民幣左右的存款證明即可。如果想到其他國家讀研,則需要在新加坡銀行提供十至十五萬新幣存款證明。該存款在研究生/博士畢業前不得動用。提供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而且在新加坡的大學拿到本科學位後去申請海外(如美帝)大學的研究生/博士學位,比國內大學的本科學位要有力的多。
2、通過新加坡SM2的學生畢業後是否需要工作6年?
沒錯,這是合同(bond)上規定的。「給新加坡工作」意思是任何在新加坡注冊的公司都可以,跨國公司的子公司也算,而且部分公司有外派到國內工作的名額。有人覺得約束很大,可是你想啊,即使你在國內的大城市大學畢業後,難道不在本地直接工作么?熟悉了本地的環境,企業,甚至是人際網路,沒有理由直接畢業後離開,而且SM2的大部分學生都會在畢業前半年到三個月就找到工作,平均月薪3000~3500新加坡幣,約合14000~17000人民幣。事實真的是這樣,那些害怕六年bond所以自費來新加坡讀書的孩子,畢業後絕大多數也是留在本地工作的,最後悔得腸子都青了。同樣在本地工作,SM2的學生享受免費的大學生活,自費生每年要花至少十七八萬人民幣。當然了,這個六年的bond是可以繳納違約金(LD)來取消。LD數額和bond剩餘年限成正比。LD總數就是在新加坡的一年預科+四年本科,政府提供的所有獎學金數額。舉個栗子,如果你在新加坡工作了三年後打算離開,那麼只需要償還50%。而且很良心的一點是,你在假期里做的全職實習(intern)也算在工作年限以內。
3、通過新加坡SM2去新加坡讀公立大學和在國內讀清華、北大等名校的優勢有哪些?
A、2015年QS亞洲大學排名,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1,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排名第4,中國的北京大學排名第8,清華大學排名第11。2015年英國times世界大學排名,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25,南洋理工大學排名61,北大排名48,清華排名49。
B、大學課程沒有馬哲,沒有思修,沒有毛概,沒有軍理。
C、所有的課程全部以講座的形式提供,理論上你可以選擇上任何專業的任何自己喜歡的課程。以國大為例,除了專業課和基礎課,你還要至少上五門在整個大學內任意挑選的課程(unrestricted elective mole),無論什麼,甚至音樂系法律系的專業課都可以,以及除此之外四門非自己學院提供的任意四門課程(breadth mole),外加一門與新加坡有關的課程(Singaporestudy)。別忘了整個本科學期總共只有160學分約合40門課。當然,這些課程可以選擇去用實習來替代,三個月假期全職實習替代6學分,一個學期的全職實習替代12學分。
D、和你一起上課的同學,來自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拿我上學期的一個project group舉例吧,一起做一個project的四個人的group,我一個PRC,一個新加坡人,一個越南人,一個英國人,豈不是很好玩!上學期還和馬來人,緬甸的土豪,印尼人,美帝的肌肉男,挪威的小哥,台灣的萌妹子一起合作過project,等等。
E、SM2獎學金生大學入學將會直接住進大學的hall里。hall是一種宿舍,但它不僅僅是宿舍。舉個例子,國大有六個hall,每個hall大概在500~700人左右,但是每個hall至少有十幾只不同球類的球隊,以及超過二十種不同的社團。Hall是一個極其團結的小社區,在整個校園里,或許最重要的identity就是這個。每一個hall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和特徵,比如一提到Temasek Hall,大家第一印象一定是體育很牛逼,但是提到以drama、music之類的文化活動著稱的King Edward VII Hall,大家會驚嘆:原來你來自那個塞滿了文藝青年的hall!如果第二年你還想留在hall里住,就必須參加這些社團/球隊去攢hall points。一般參加三到四個才會攢夠留hall的分。順便,宿舍只有雙人間和單人間。
F、你會學會謙虛。你永遠不會完全了解在和你說話的人的過去。吃飯的時候,坐在對面的可能是新加坡國家籃球隊的主力;和隊友一起做project,殊不知隊友曾經拿過國際環境項目的最高獎項;lecture上和鄰座聊天,哪裡能想到他居然是世界數學奧賽金牌第一名得主,等等。
G、假期:新加坡政府公立大學與理工學院都是分成兩個學期。
第一學期:第一階段7月9日(星期三) -8月31日(星期五) ,第二階段9月10日(星期三)-11月16日(星期日)。第二學期:第三階段1月2日(星期四)- 2月22日(星期六),第四階段3月4日(星期二)- 4月26日(星期六) 。
學校假期:第一階段後9月1日(星期一)- 9月9日(星期二),第二階段後11月17日(星期一)-12月31日(星期三),第三階段後2月23日(星期日)- 3月3日(星期一),第四階段後4月27日(星期日)- 7月7日(星期一) 。部分私人學校、商業學校則根據學校具體情況來決定開課日期及假期的期限。
學校特有節日:青年節7月9日(星期天)*(見注1);國慶節第二天8月10日(星期四);教師節9月1日(星期五);兒童節(小學及全齡學校的小學部)10月1日(星期天)*(見注1)。公共假期:元旦1月1日(星期六);開齋節1月8日(星期六);農歷新年2月5日(星期六)和2月6日(星期六)*(見注1);哈芝節3月16日(星期四);耶酥受難節4月21日(星期五);勞動節5月1日(星期一);衛塞節5月18日(星期四);國慶節8月9日(星期三);屠妖節10月26日(星期四);聖誕節12月25日(星期一);開齋節12月27日(星期三)。 *注1:如節假日逢星期天,緊接著的星期一則為補假日。

❻ 新加坡的名人

李光耀、李顯龍、曾秋坤、韓勞達、水銘漳、曾淵滄、邱德拔、李光前、李成偉、黃祖耀、黃志祥、林文慶、陳六使、蔡健雅、孫燕姿、許美靜、陳潔儀、林俊傑、阿杜、Olivia Ong、蔡淳佳、泳兒、By2、林湘萍、範文芳、立威廉、吳岱融、蔡瀾、蔡和平等。近年李連傑和鞏俐等國際紅星也加入新加坡籍。

❼ 新加坡南洋大學

新加坡南洋大學是歷史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陳嘉庚先生回到中國大陸後,他在南洋華僑組織如福建會館中的一些職位由陳六使繼任。繼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後,陳六使在新加坡倡議辦南洋大學。在英國殖民者的打壓下,南洋大學甚至不能以學校的名義注冊,最後注冊了「南洋大學有限公司」。
學校文化
校徽
「南洋大學的校徽是一座星和黃、藍、紅三道光圈所組成的圖案」。校徽原創者潘受曾經記述:「黃星象徵南大,黃藍紅三光環依次象徵華巫印三大民族。圖案之形態,則兼寓多元民族和諧相處,及多元文化融洽交流之意」。雖然《校徽釋義》沒有說明清楚,三道光圈在圖案上都有固定的位置:黃圈在上,藍圈在右,紅圈在左。
學校校訓
「自強不息,力求上進」。

❽ 新加坡人怎樣看待陳嘉庚和陳六使

早期新加坡的富人,熱心公益,慷慨解囊,尤其是對百年樹人的辦學理念堅持不懈。

❾ 誰知道方壯璧、李光耀與新加坡的近代史之間的關系

方壯璧是馬來西亞共產黨在新加坡的代理人,而李光耀在新加坡獨立後全面打擊左派共產黨,詳細看下文:
一九四八年英國人血腥鎮壓馬共時需要大量兵員,因此到處抓壯丁當兵,許多華人家庭為了避免孩子當兵,紛紛把孩子送到中國留學;此外,許多被英國人懷疑是馬共支持者的華人也被扣留並遣送到中國,這種情況直到五十年代中國拒絕接受被遣返的馬國人才停止,無論是逃避兵役或被遣送到中國者,他們都在新中國成立後無法再返回馬國,遠離家人,兩地相思。
在馬來亞出生的陳文祥在五十年代因父母擔心他被英國拉去當兵,被偷偷的送到中國留學,結果當馬國獨立後全面切斷人民訪問中國時,陳文祥變成有家歸不得的「亞細亞孤兒」,家人無法前往中國探訪他,他也無法與家人團聚。七十年代馬中建交後,馬國有限度的允許人民訪華,他的哥哥隨著旅遊團回鄉探親,兩兄弟才有機會見面。可是,他還是不能回返馬國,直到九十年代馬中關系正常化,他才能重新踏上他的出生地,不過這個時候已經相隔將近半個世紀。
現年七十一歲的李其木(方山)是新加坡人,他與許多第一及第二代新加坡人一樣出生在中國。年幼時因家庭貧困,父親被迫離鄉背井,到南洋謀生。一九四七年中國國共戰爭激烈,年僅九歲的他跟隨母親逃難到新加坡,隨後就在新加坡落地生根,故鄉變成很遙遠的地方。
上世紀六十年代,他進入東南亞唯一的中文大學南洋大學,與許多同學一樣深受左翼思想的影響,並因此投入革命運動。在李光耀政府對左派及馬共展開全面的鎮壓行動中,他與地下組織同志逃離新加坡,最後逃抵馬泰邊境的森林,成為游擊隊員,從此與家人失去聯系。一九八九年馬共與馬泰政府簽署和平協定後,他與新加坡籍的游擊隊員雖然想要回返新加坡與家人團聚,可是因新加坡政府提出的「苛刻」條件,他決定不回返新加坡,而是追隨馬來西亞籍的太太定居在馬國。馬國讓他以旅遊簽證在馬國定居,新加坡卻要他答應條件才能回返,李其木對此非常不是滋味。目前仍有逾三十名新加坡籍馬共游擊隊員滯留在馬泰邊境,包括曾任新加坡議員的黃信芳。
雖然新加坡目前與中國關系密切,可是這些受到新中國成立影響而擁抱左翼思想的新加坡人,他們還是有家歸不得,也沒有得到中國的協助,成為「亞細亞孤兒」。一些新加坡游擊隊員帶著遺憾離開人間,這包括被李光耀形容為馬共在新加坡的「全權代表」方壯璧,至於仍活著的人,他們快速衰退的軀體則在與時間競賽,等待奇跡的出現。
一九四九年中共擊敗國民黨成立新中國,對馬來半島產生極大沖擊,也加劇當地的親共左翼及親英國人的右翼的博弈。由於對赤化的憂慮,英國人在馬來半島對左翼加強鎮壓,同時也對半島人民與紅色中國的交往給予阻礙,而懷有濃厚中華情意結的左翼卻展開反擊行動,南洋大學就在這種國際大環境下誕生。
在新中國成立後,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後為了爭取海外華僑的支持,在美國的資助下,提供金錢援助鼓勵海外華人到台灣留學。由於政府的禁止,長期以來到中國大陸留學的半島華人在失去留學的基地後,被迫轉到台灣留學,而南洋大學則是取代中國讓左翼南洋華人留學的學府。
一九五三年,新加坡著名僑領陳六使號召半島華人社會設立一所華文大學,個人也捐出五百萬新元,他的行動即刻獲得華人社會的熱烈回應,小販、小商、三輪車夫、司機及勞動階級以各種形式支持,南洋大學很快就在一九五五年成立。南大不僅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中文大學,也成為左翼力量的重鎮,因此成為英國人及親英國的馬新政府的眼中釘。半島左右翼的博弈使南大成為雙方必爭的據點,華文教育也被新加坡政府視為是左翼的溫床,因此面對被鏟除的命運。南大成立後與政府的斗爭從不間斷,最終也導致陳六使被新加坡政府吊銷南大理事會主席及公民權。一九八零年新加坡政府把南大與新加坡大學合並,南大因而成為歷史。由於重英輕華及強烈的反共立場,被當局與共產主義劃上等號的華文也成為被打壓、被邊緣化的語文,英文成為新加坡的主導語文,受華文教育者被排除在主流外。
一九四九新中國的成立也使馬來半島失去了重要的華文教育資源。半島的華校師資、課本在此前皆來自中國,新中國成立後,師資幾乎中斷,課本也被本土化,半島的華文教育的中國影子逐漸淡化

❿ 請問陳文確是誰

陳文確先生傳略
陳文確先生1886年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集美社(今廈門市集美區集美鎮),兄弟七人中排行第三,念點私塾,1902年間父母雙亡,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兄弟們商量決定由他先出洋謀生。
1904年,先生南渡新加坡,幾經輾轉應征進入宗兄陳嘉庚初創的菠蘿罐頭廠,從做粗工、當財務、升為工廠總管。1918年被派往柔佛管理數千畝樹膠園。並先後將四位胞弟由故鄉接到南洋,都在宗兄《陳嘉庚公司》里服務。後來獨自經營。
1925年,先生與六弟陳六使投資益和樹膠公司,至1938年改組為益和樹膠私人有限公司,陳家占股權82.5%,先生與六使、永和是陳家三董事,業務蓬勃發展,分廠遍設各地,尤其是敢於突破洋行的控制,直銷歐美,並在紐約和倫敦設有代理機構,處理出口歐美貿易。同時,擁有大量樹膠園。還繼續籌資,向金融、保險業邁進。1940年注冊資本增至200萬叻幣。陳六使任總經理,全權負責處理樹膠貿易,先生分工負責樹膠園、樹膠廠和金融、保險業。
戰後,益和公司復業,先生與六使和新一代人共同努力,至1947年英政府取消統制後,才出現轉機。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樹膠價格猛漲,益和公司發售期貨近萬噸膠片。7月27日,益和樹膠廠在工潮中被人縱火焚毀,除保險賠償外,實損300餘萬元,但期貨無法應付,陳六使又不願宣布停業。由於先生善於運籌帷幄,終於度過難關,僅數個月就還清全部所欠期貨。
先生與六使又把握機遇,大規模增產,擴大營業范圍,獲得巨利。成為新馬最大樹膠貿易公司兼樹膠廠之一,與李光前的南益樹膠公司並駕齊驅。先生事業有成後,飲水思源,遺愛人間。
先生在南洋發展實業期間,熱心公益事業,服務僑界和桑梓。從1931年5月,新加坡同安會館成立後,就心系同僑情誼。自第一屆至1940年第四屆,歷任同安會館職員、常委等職。從抗戰勝利後第七屆至1964年第十四屆,歷任同安會館主席之職達19年之久,復興會務,團結會員,聯絡海外僑胞和國內鄉親,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5月兼任新加坡同安會館的「籌建家鄉醫院委員會」主席,集中僑邑力量,於1947年8月1日在同安城東創辦同安同民醫院,寓為同安民眾健康服務之意。8月,兼任新加坡同安會館「同美汽車路董事會」董事長,向政府收迴路權,增資修理路面、橋梁,加強領導和管理,自營通車,盈利提成為集美學校經費。是冬,還主持購寄大批奎寧丸、阿的平和金雞納霜葯片交集美學校陳村牧轉同安縣有關部門分發至保甲,民眾手中。先生家族長期從經濟上支持「同民」,而先生投資同美車路的股本和公債在1955年「同美」並歸國營後,也悉數捐給同民醫院為費用。
先生關心海內外教育事業。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起,陳嘉庚創辦的集美學校、廈門大學在各個階段的經濟困難、擴展規模時期和在新加坡創辦水產航海、南僑師范等學校時,先生與六使均以不同的方式方法,竭誠資助,支持維持、發展,為國育才,做出了卓越貢獻。因此,1941年重組集美學校校董會時,陳文確被聘為校董。在新加坡,先生被選任1951年創辦的中正中學董事長;1953年至1964年,全力支持胞弟陳六使首創海外第一所華文大學——南洋大學;1956年被聘為中華女子中學董事長等。
先生在海外發跡後,不忘故土親情,扶貧濟危,有口皆碑。1938年5月,日軍佔領廈門後,家鄉村民四處逃難,生產、生活困難重重,兒童輟學。先生為了救濟難民、難童,長期不斷匯回款項,置地安排部分村民生產自救,解決生活、治病醫葯和難童就學費用等。日本投降後,先生又匯回巨款,供村民醫治戰爭創傷,重建家園的生產、生活之急需。新中國成立初時,國民黨飛機濫炸集美學村,村民罹難、村宅被毀損失嚴重,先生除在新加坡同安會館召集緊急大會,通電蔣介石制止暴行,向南洋各埠邑僑通函外,並設法扶項救濟,派親人返里賑災等等。深受海內外鄉親頌揚。
1966年1月,先生壽終正寢,享壽80歲,生育子、女各六,均皆事業有成。(陳少斌)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8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1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8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4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2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3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0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