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海峽的石斑魚是什麼種類的
① 石斑魚是屬於淡水魚還是海魚
石斑魚是石斑魚亞科魚類的總稱,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峽以及南海海域!
由於石斑魚具有富含營養、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點,在港澳地區被認為是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上等食用魚。其價格昂貴,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養殖魚類之一,並其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得到了廣泛養殖!
② 石斑魚種類具體有多少
石斑魚的種類有海紅斑,東星斑,西星斑,泰星斑,豹星斑,老鼠斑,老虎斑,青斑,麻斑,金錢斑,杉斑,蘇鼠斑、紅瓜子斑13種。
市面上常見的有:
1、駝背鱸。
別名:老鼠斑、尖嘴鱠仔、觀音鱠。
分布: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日本、台灣、南中國海、菲律賓、印尼、澳洲、關島等地區。台灣主要產於澎湖及南部海域,數量已甚少。
特徵:體呈淡色至綠褐色,頭部、體側及各鰭上具許多隔開的大小不一的圓形黑斑;體側的一些斑點和奇鰭基部被一個較大的暗斑覆蓋。幼魚上的黑色斑點比成魚少,其大小與眼睛相同甚至更大。最大體型71 cm。
③ 石斑魚是什麼魚,有無其他名稱
石斑魚
--------------------------------------------------------------------------------
石斑魚,系鱸形目,鰭科,因其魚身上有花色條紋和異色斑點,故名。石斑魚主要產地在象山漁山島周圍海域,是寧波著名特產,也是馳名中外的名貴魚種。
石斑魚,俗稱岩頭魚,品種很多,有赤點石斑魚、青石斑魚、寶石石斑魚、六帶石斑魚、雲紋石斑魚、縱帶石斑魚等等,漁山島一帶所產以赤點石斑魚居多。
石斑魚生活習性很怪。從不跟其他魚類混游在一起,喜歡單獨地生活在數十米深、水質清澈的海底暗礁叢中,難以用網捕撈,只能用鉤釣。生性兇猛,喜吞食魚類和蝦類。捕撈期為4-11月,以端午至中秋這段期間為旺季。
石斑魚因常年生活在深海中,釣上以後,由於海面和海底氣壓相差極大,魚鰾內外氣壓一旦失去平衡,輕則白肚朝天,重則五臟六肺全都擠出魚嘴,不久即死,降低了經濟價值。漁民經過摸索,待上鉤的石斑魚一離開海面,立即用細針從肛門刺入魚鏢放出氣體、放入活水艙中,待返岸後放養於水池或網箱內,以供活魚出口。由於產量有限,年產量高時有5噸,少時僅2噸左右,主要出口日本和港澳地區。1987年,象山縣採用人工試養石斑魚並獲得成功,石斑魚的產量有所提高。
石斑魚營養豐富,肉質細嫩潔白,類似雞肉,素有「海雞肉」之稱。石斑魚又是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上等食用魚,被港澳地區推為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佳餚。
④ 石斑魚有多少種類帶圖片,名字。
截止2020年1月,石斑魚有12種。
1、老鼠斑/青斑
(4)新加坡海峽的石斑魚是什麼種類的擴展閱讀
1、老鼠斑
鮨科駝背鱸屬的一種魚類,也叫青鰵魚、駝背鱸。身體為奶油色,黑色斑點布滿全身,讓人感覺很喜慶。主要分布於印度洋的礁石地區,能長到50厘米。帶有斑點的身體能迷惑敵人,保護自己。
因容易飼養,所以會長得很快,在確保有足夠的生長空間的前提下會很長命,如1500升以上的水族箱或有良好的過濾系統的純魚缸。會把任何它能吞掉的任何魚吃掉,所以要注意分類飼養。在水族箱中,可以飼喂大部分不同的食物,像乾的或鮮魚、魷魚、對蝦、銀魚等等,為十分珍貴品種。
2、東星斑
鮨科鰓棘鱸屬的一種魚類。東星斑顏色鮮艷,很適合飼養在兇猛魚的混養缸。石斑是很兇猛的掠食者,會吞掉任何它能吞掉的魚。也會吃掉觀賞用的蝦及其他甲殼類動物。不像炮彈魚,石斑魚會整個吞下獵物而不是咬食。
不會騷擾它們吞不下去的魚,可以和其他品種的石斑魚混養,但會和其他星斑打架。食物包括各種海魚、魷魚、貝類及蝦。
⑤ 石斑魚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哪些品種呢
石斑魚體型相當大,體長超過1米,體重超過100公斤是它們的通病。2004年3月,一名商人在廣東湛江澎湖灣捕獲一條長2.35米、重313公斤的野生石斑魚,打破了此前中國巨型石斑魚的體重紀錄。這條魚也被製成標本,陳列在上海科技館的展廳里。當地漁民在南沙群島捕獲了一條長2.65米、重342公斤的巨型石斑魚,再次打破了此前的紀錄。這條魚最終被一家以石斑魚為特色的主題餐廳買下。已知這種石斑魚舌長30cm,腹重15kg,故稱「王牌石斑魚」。海中石斑魚有160餘種,中國東南沿海、北部灣和南沙群島有67種。不同種類的石斑魚,個體大小和性情差異很大:有的性情溫和,有的兇猛殘忍。但大部分石斑魚喜歡單獨進食,通常棲息在岩石或珊瑚礁底部的海域。
蜻蜓是海洋中罕見的美食。野生種的體重一般在30-40公斤以上,人工養殖的石斑魚一般只有1-5公斤。野生蜥腳類動物大多隱藏在珊瑚礁中,不易出現,生長緩慢。60多厘米大小,蜥腳類動物在海里生活了20多年,充滿靈性,非常難抓。其葯理作用良好,可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龍墩肉質上乘,營養豐富,口感比石斑魚好,能烹制多種海鮮菜餚。貨源稀缺,價格昂貴。在廣州市場,每公斤批發價高達190元,餐廳賣200多元,但依然受到人們的青睞。
⑥ 石斑魚是什麼
石斑魚是海魚的一個種類,它有好多品種,我特意找了一些圖片給你看看,有東星斑,老虎斑,老鼠斑,龍膽石斑等等……
⑦ 石斑魚是海水魚還是淡水魚
石斑魚是海水魚。
石斑魚是石斑魚亞科魚類的總稱,隸屬於硬骨魚綱、輻鰭亞綱、棘鰭總目、鱸形目、鱸亞目、鮨科,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峽以及南海海域 。
由於石斑魚具有富含營養、肉質鮮美、低脂肪、高蛋白等特點,在港澳地區被認為是我國四大名魚之一,是高檔筵席必備之上等食用魚。
其價格昂貴,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是我國沿海地區重要的養殖魚類之一,並其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得到了廣泛養殖 。
(7)新加坡海峽的石斑魚是什麼種類的擴展閱讀:
石斑魚類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海域。中國沿海分布的石斑魚類有11個屬65種,包括光齶鱸屬、下美屬、駝背鱸屬、石斑魚屬、鳶屬、煙鱸屬、纖齒鱸屬、九棘鱸屬、側牙鱸屬、鰓棘鱸屬和貧鱸屬。
主要分布於東海、台灣海峽和南海,其中常見種類有斜帶石斑魚、豹紋鰓棘鱸、駝背鱸、青石斑魚等。
台灣海峽尤其是澎湖列島海域,不僅有黑潮支流的加溫效應,且多有淺灘、峽谷、海島、礁石,珊瑚礁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石斑魚類棲息,其石斑魚種類較東海、南海更為豐富。
⑧ 石斑魚石什麼魚
石斑魚
學名:Epinephelus drummondhayi.
別名:石斑、鱠魚。
石斑魚屬鰭科、石斑魚屬,是暖水性近海底層名貴魚類。肉質肥美鮮嫩,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贊譽,活魚運銷港澳市場,被奉為上等佳餚,供不應求。其價格昂貴,經濟價值高。分布於福建沿海的石斑魚有12種,其中經濟價值較高且較為常見的種類有赤點石斑魚、鮭點石斑魚、雲紋石斑魚和網紋石斑魚等。赤點石斑魚和雲紋石斑魚。青石斑魚因體色為青褐色,故又稱青斑,是福建產量較多的一種。石斑魚體橢圓形,側扁,頭大,吻短而鈍圓,口大,有發達的鋪上骨,體披細小櫛鱗,背鰭強大,體色可隨環境變化而改變。成魚體長通常在20-30厘米。
石斑魚喜棲息在沿岸島嶼附近的岩礁、砂礫、珊瑚礁底質的海區,一般不成群。棲息水層隨水溫變化而升降。春夏季分布於水深10-30米處,盛夏季節也會在水深2-3米處出現;秋冬季當水溫下降時,則游向40-80米較深水域。適溫范圍為15-34℃,最適水溫為22-28℃。適鹽范圍廣,可在鹽度10‰以上海域生存。為肉食性兇猛魚類,以突襲方式捕食底棲甲殼類、各種小型魚類和頭足類
⑨ 石斑魚又名什麼魚
石斑魚又名鱠魚,系鱸形目,鰭科,俗稱岩頭魚 石斑魚為觸礁性魚類。具體細分有很多品種。
石斑魚是石斑魚亞科(Epinephelinae)魚類的總稱,隸屬於硬骨魚綱(Osteichthyes)、輻鰭亞綱(Neopterygii)、棘鰭總目(Acanthopterygii)、鱸形目(Perciformes)、鱸亞目(Percoidei)、鮨科(Serranidae),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產魚類,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峽以及南海海域 。
⑩ 石斑魚分為那幾種怎麼樣去認識
石斑魚可分為很多種類: 東星斑 西星斑 泰星斑 豹星斑 老鼠斑 老虎斑 青斑 麻斑 金錢斑 杉斑 蘇鼠斑 紅瓜子斑 龍躉(巨石斑魚) (1)點帶石斑魚吻短鈍,背鰭8-11根棘,基底無黑斑,體側有5條不明顯橫帶,體側及各鰭上分散著斑點。為熱帶中、下層魚類,喜棲息於岩礁底質海區,為南海名貴魚類。性兇猛,肉食為主,喜食魚、蝦、蟹,飢餓時自相殘殺。可生活在鹽度11-41‰水域,最適水溫22-28℃,18℃以下食慾減退,15℃以下魚體失去平衡。可進行網箱養殖。分布於我國東海、南海等海域。 (2)赤點石斑魚背鰭Ⅺ,16條,背鰭基底具一黑斑,體棕褐色,頭、體、奇鰭有許多橙黃色斑(浸制標本變白色)。暖溫性中、下層魚類。成魚攝食魚、蝦、蟹。雌雄同體,雌性先成熟,大部分3齡性成熟,體長231-295毫米時,從雌性轉變為雄性。大部分6齡魚(個別為5齡魚)體長340-400毫米,絕對生殖力為10萬—25萬粒,產卵期為5-9月,盛期為5-6月。肉鮮美,可供出口,是名貴魚類,現已進行人工繁殖,是網箱及淺海養殖對象。分布於我國台灣,東海、南海,以及印度和日本。 (3)青石斑魚體下部具若干橙紅色斑點,體側具6條深褐色垂直條紋,第3與第4帶間隔最寬;僅尾鰭具斑點。暖水性中、下層魚類。仔稚魚攝食浮游生物,成魚攝食魚、蝦、蟹。雌、雄同體,雌魚先性成熟,體長250-400毫米時性逆轉,雄魚6齡(個別5齡)全部性成熟。絕對生殖力為8萬—25萬粒,產卵期為5月下旬至7月,20℃開始產卵,22-24℃盛期,產浮性卵。水溫22-25℃,需23-30小時孵出仔魚。肉味鮮美,為名貴魚類,活魚大量銷往香港及澳門。為我國及東南亞淺海養殖對象,可以用網箱養殖。分布於我國台灣,東海、南海,以及日本。 (4)斜帶石斑魚身體延長,在頭和身體的背部呈棕褐色,腹部底紋呈白色;無數橙褐色或是紅褐色的小點分布於頭、身體和鰭條的中部;身體上有5大不規則的、間斷的、向腹部分叉的黑斑;第一個黑斑在前背鰭棘的下方,最後的黑斑在尾柄上;2個黑斑在中鰓蓋,而另外的1-2個在次鰓蓋和中鰓蓋的邊接處。當暴露於空氣中時橙色的點變為褐色,而在防腐劑中則變得模糊。 斜帶石斑魚常棲息於大陸沿岸和大島嶼,但在河口、離岸100米深的水域中也可發現。主要的繁殖期在3月至6月。雌魚全長25-30厘米時成熟(2或3年齡魚),而性轉化常發生於55-75厘米體長。生殖力在1尾35厘米的魚估計為85萬粒,而62厘米的魚約為290萬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