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服務業前景如何

新加坡服務業前景如何

發布時間: 2022-05-28 05:45:14

⑴ 新加坡只有幾百萬的人口,靠什麼主要行業成為發達國家

靠國家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和以國家認同取代種族認同成為的發達國家。

在新加坡保留了很多民主的重要節日,新加坡是一個自由的國家,很多人都喜歡移民到新加坡,也是因為這一點。新加坡規定所有的兒童都必須接受正規的教育,以確保新加坡的人能夠在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同時新加坡大力發展英文教育。 新加坡把英文當作第一語言,所有的人都必須學習英語,以確保人們的溝通。

⑵ 新加坡服務業的發展與地理條件有什麼關系

地理位置好,馬來半島的尖端,馬六甲海峽的太平洋出口,來往船隻密集。港口服務非常強大。帶動的經濟發展。
自然環境好,全年溫差小,沒有海嘯地震台風等自然災害,自然環境安全,穩定。
外來人口多,對於各種服務業的需求量龐大。

⑶ 新加坡服務業的發展與地理條件有什麼關系

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東埠,是東亞各國與南亞、非洲、歐洲交往的重要航海通道,這為其發展航運業、轉口貿易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條件。
新加坡位於赤道附近,是海島國家,有陽光、沙灘、棕櫚樹,是一個有著熱帶風情的美麗國家,為其發展旅遊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⑷ 亞洲小國新加坡怎麼發展起來的

1965年新加坡的獨立新加坡不大,國土面積僅618平方公里,人口卻有217萬(1992年數據)。既無礦山又無農田;幾條小河最長的也不過15公里,而且無魚可捕,利用價值極小;飲水要靠馬來西亞提供。所以,當新加坡在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聯邦時,許多政治家和經濟學家都預言,沒有資源、沒有市場的新加坡將很難生存下去。然而,擔任總理的李光耀卻不氣餒。一上台便和他的同僚們分析新加坡的地理環境和當時的世界形勢。他們在仔細地研究了瑞士和以色列這兩個在人口和面積上與新加坡相似的小國經驗後,得出的結論卻相當樂觀:新加坡地理位置極為優越,又是天然的良港,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完全可以實現繁榮和強大。

當然,李光耀政府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加坡工業落後,僅限於對轉口產品的初級加工工業和為港口服務的機械、車船修理等小型工業,經過二次大戰日本侵略者的破壞,整個新加坡滿目瘡痍。

新加坡面臨幾乎沒有工業又缺乏發展條件而且人口密度高的困境,新成立的政府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快解決就業問題。只有解決了就業,人民的收入才有保障,人民的生計才有著落;只有解決了人民生計,社會才能得以穩定,經濟發展才有保證。而要求得經濟的長足發展,則必須改變殖民的、畸形的經濟結構。由單一型經濟發展成多元化經濟結構。在這種認識下,李光耀政府推行以迅速實行工業化為主要內容,以多元化經濟為目標的經濟發展戰略。

1959~1967年為第一階段,經濟處於恢復階段。新加坡政府以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進口替代」工業為重點,以此來改變單純依賴於轉口貿易的畸形經濟結構,發展多元化的國民經濟,並藉以解決就業問題。

1968~1979年為第二階段,經濟處於擴張階段。新加坡由「進口替代」轉向發展出口工業化時期,也是新加坡經濟的起飛時期。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聯邦,迫使新加坡政府在經濟發展戰略方向上作出新的選擇,實行「出口導向」方針,即利用外部經濟力量大力發展出口加工業,以此帶動外貿、交通、通訊、金融等行業,實現經濟高速增長。

到1979年,李光耀執政已是第20個年頭。在工業化迅速發展的推動下,新加坡的國民經濟結構起了根本性變化。新加坡城市也從一個落後的殖民地都市變成了一個人均國民收入達8291新元,僅次於日本的聞名遐邇的新興工業國家。

1979~1986年是第三階段,經濟處於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時期。70年代以來,西方經濟處於滯脹狀態,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也競相走上工業化道路,新加坡經濟發展的原有優勢逐漸喪失。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下,如果繼續以大量勞動密集型工業存在下去,勢必處於不利地位。審時度勢,新加坡必須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1979年7月,新加坡政府提出了為期10年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鼓勵發展技術集約型工業,採用先進技術以提高工業企業的技術層次,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對此,李光耀充滿信心,他認定:「新加坡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一定會成功。」

1980年是新加坡經濟發展關鍵的一年,這一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05億美元,人均收入達4600美元,這時新加坡經濟已被世界確認為戰後亞洲經濟奇跡之一。1981年,新加坡政府根據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十年經濟發展計劃」,新加坡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雖然有石油危機的沖擊,新加坡經濟仍取得一定的進展。並且在發展中國家普遍出現經濟衰退時,新加坡的發展是首屈一指的。

從1959年李光耀執政到1992年退出政界的幾十年中,新加坡的經濟取得了迅速發展與令人矚目的成績,它的國內生產總值從1959年的19.68億新元增長到1992年的644.2億新元,增長了32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1959年的404.5美元增加到1992年的14714美元,增加了35倍。以建立多元化經濟結構為中心的經濟戰略得到了較好的實現:從一個以轉口貿易為基礎的、殖民地的、畸形的經濟結構轉變成了一個以製造工業為中心,商業貿易、交通運輸、金融、旅遊與國際服務業全面發展的多元化經濟結構;製造工業內部結構也從一個以初級產品初步加工與為港口海事服務的造船修船、機械工業為主的結構轉變為一個以電子電氣工業、煉油工業、工業用化學材料工業為中心的門類比較齊全、生產技術比較先進的製造工業體系;貿易結構從以轉口貿易為主轉變成為以出口本國工業產品為主;在原有的轉口貿易與自由港的基礎上,目前新加坡已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航運等國際服務中心。縱觀幾十年經濟的發展,新加坡成功地由「蝦」變成了「龍」。

「如果諾貝爾獎設最佳國家領導人獎的話,李光耀一定是得主,而且可能不只得獎一次。」這是香港《亞洲周刊》羅伯特?烏德盧在1984年11月對李光耀的贊語。

⑸ 新加坡服務業的發展與地理條件有什麼關系

有關系屬於馬六甲海峽十字路口中央歷來以轉口貿易和交通樞紐為主 花園城市新加坡現以成為人文環境較為舒適的地方 還是東南亞的經濟交流中心和空海中心港

⑹ 新加坡的經濟為什麼發展的那麼好

新加坡以及亞洲四小龍的發展都是特定時期造成的,有一定的歷史偶然性 如果一定要說他有什麼優勢的話 那就是交通
對於新加坡這種國家 工業發展前途是很有限的 能源資源越來越值錢 對外的依賴性也會越來越大 經濟學上一般認為 這種國家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 應該主要發展服務貿易等其他產業 也不是工業
這也是創造利益空間的唯一辦法

新加坡這國家也挺可憐的 連淡水都要進口 哪天要是和馬來弄別扭了 馬來給她斷水了 可憐的新加坡人就只能用飛機去長江拉水去了

⑺ 新加坡經濟狀況

1.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匱乏。

2.經濟簡史

新國坡國土小, 人口少, 資源缺乏, 國內市場有限。但是其地處馬來半島南端, 馬六 甲海峽南口, 地理位置優越。因此, 從英屬殖民地時代起, 新加坡就成為一個國際都市, 起著中轉貿易和鄰近地區商業中心的作用, 並從此不斷繁榮發展,1965年新加坡 脫離馬來西亞聯邦, 在李光耀總理強有力的統治下, 開始推行一系列針對本國現狀的經濟發展戰略,新加坡從實際出發, 實行全方位開放, 努力把本國經濟融合在世界經 濟之中, 積極參加國際分工, 充分利用外國資源、市場、技術和資金以發展本國經濟。

新加坡政府從1961年起根據不同時期國內國際情況,制定了各階段的五年發展目標,從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各階段情況如下:

第一階段(1961-1965):為了改變過去單一依賴轉口貿易的狀況, 並解決殖民統治留下 的嚴重失業問題, 著手發展進口替代和勞動密集型工業,當時新加坡人口為180萬人, 失業的就有20萬人,經過5年的努力, 創造了1.7萬個就業機會。

第二階段(1966-1975):這是奠定基礎的十年。為了進一步使依靠轉口貿易為主的經濟結構向多元化經濟轉變, 著力發展製造業, 引進電子產品, 發展出口導向型工業,十年中使製造業的產值從4.3億新元增加到35億新元, 每年遞增26%;同時期, 基礎設施 建設展開,機場、港口、道路相繼建成或得到改善, 公共住宅開始大規模興建,此階段基本解決了失業問題, 同時基本具備吸引外資的條件, 外國投資設廠開始增加。

第三階段(1976-1980):此階段是經濟起飛階段。大力引進技術密集型產業, 以電子行 業為先導, 開始大量生產電腦,提倡科研與經濟結合, 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製造業繼續發展, 其就業人數由21萬增加到36萬,同時加快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使軟、硬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為大規模引進外資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四階段(1981-1985):著力引進高新技術, 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降低生產成本, 增強 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第五階段(1986-):擴大引進高新技術、鼓勵跨國公司與本地中小企業掛鉤。為了引進投資、技術和專業管理人員, 將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由原來的33%減為10%, 同時鼓勵外 國人在新加坡辦學校、醫院, 便於他們長期居住。

3.經濟概況

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政府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向是:以服務業為發展中心,加速經濟國際化、自由化高科技化。為進一步發展經濟,近年來,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園藝種植、家禽飼養、水產和蔬菜種植,農業擁有可耕地面積5900公頃, 占國土面積的9.5%。糧食全部靠進口, 80%的蔬菜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農業中保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種植一些傳統的熱帶經濟作物等。

(2).工業概況

自從1965年從馬來聯邦脫離後, 工業化推動了新加坡的經濟轉型。主要有製造業, 包 括煉油、石化、修造船、電子電器、紡織、交通設備等部門。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電子工業是增長最快的部門, 但面臨著其他亞洲國家的競爭。政府正致力於提高生產率, 以在低成本、高技術領域保持競爭優勢。

(3).服務業概況

新加坡服務業發達, 隨著東南亞經濟的發展, 還將進一步增長。金融業是最大的服務 業部門, 在過去幾年裡增長很快。旅遊業發達, 是外匯主要來源之一,1995年來新的旅遊者近714萬人。主要來自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台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6年):1326億新元(約合941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6年):7.0%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5835新加坡元

通貨膨脹率(1996年):1.4%

失業率(1996年):2%

當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2月31日晚發表新年獻詞說,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新加坡經濟目前已陷入衰退,2008年增長率僅為1.5%,低於政府預期的2.5%,而2009年新加坡經濟仍有可能進一步下滑。
李顯龍說,與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相比,此次金融危機是全球性的,因此在應對上將更加困難。作為一個小型的開放經濟體,新加坡此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出口、旅遊及更廣泛的經濟領域都受到了影響。

他指出,2009年的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很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事情不會在一夜之間就發生轉變。新加坡人必須為艱辛的2009年,特別是前半年做好准備。更多公司將被迫縮小規模,未來幾個月將可能出現更多裁員。

李顯龍說,經濟衰退並不意味著沒有機遇。在金融風暴中,新加坡必須繼續尋求新的增長機會,確保新加坡能在經濟衰退結束後更加強大。新加坡政府已對此次經濟風暴迅速作出了反應,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就業問題,要使人們保住自己的工作,並通過再培訓,幫助已失業的人重新找到工作。

他最後表示,僅有政府的幫助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呼籲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此次經濟危機。

此次來勢兇猛的金融風暴使新加坡2008年以來不得不連續4次調低了2008及200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其中200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被降至負增長1%至增長2%之間

⑻ 1、新加波服務業的發展與地理條件有什麼關系

城市島國,地狹人稠,高樓林立,沒有農用土地,經濟發達,勞動力價格高,加之熱帶雨林氣候,因而不利於發展農業;
扼馬六甲海峽要沖,是世界重要的轉口港及聯系亞、歐、非、大洋洲的航海和航空樞紐,旅遊業和金融業發達,本國人口少,國土狹小,資源貧乏,因而其大力向外投資。

⑼ 新加坡怎麼樣

很乾凈
也挺發達地
就是人口密度太小
我是四年前去的
那裡交通挺便利的
輕軌遍布全國
而且那裡的人都會說漢語和英語
總而言之還可以

⑽ 在新加坡做什麼生意最賺錢呢

還是餐飲好,最好是大酒店,新加坡發展最好的還是服務業。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