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如何看待新加坡模式

如何看待新加坡模式

發布時間: 2022-05-29 07:23:52

A. 深圳住房將學習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模式有什麼優點

中國的房價最近幾年不斷在上升,很多大城市的年輕人需要花費三代人的積蓄,才能付得起首付,而且每個月要背上幾千元的房貸,很多年輕人感到壓力非常巨大,為了降低房價,各個城市的政府都採取了一系列的調控政策,希望能將房產價格控制下來,但是近幾年房價一直居高不下,很多人由於沒有足夠的積蓄在大城市買房,只能灰溜溜的回家種田,而這其中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尤為嚴重,深圳為了穩定當地的房價,深圳住房將學習新加坡的模式。

能更好的控制房產的價格。房價的上漲下跌非常難控制,如果受到強烈的經濟危機,很有可能導致房價出現塌方式的下跌,經濟將會一蹶不振,而新加坡的住房模式,能有效的控制當地的房地產價格,堅持房住不炒,所有的市民都能安居樂業,將更多的支出用於提高生活質量,我相信中國學習新加坡的模式,也能有效的改善國內目前的狀況。

B. 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這種模式會給人們帶來變化嗎

我認為深圳學習新加坡的住房模式不可以給人們帶來變化。因為新加坡的住房模式不太符合深圳的實際情況,是不可以大規模推的,所以政府目前也沒有出台實行。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新加坡的住房模式,新加坡根據其當地的實際情況,出台了新的住房模式,簡單來說,這種模式就是政府提供大量的資金補貼,當地居民以租房為主。這樣的做法可以減輕當地人的生活壓力,同時也有利於吸引外來人員,增加居民的個人儲蓄。單從這點上來看,他所帶來的積極影響肯定是很大的。

但是這樣的住房模式也有特定的限定條件,首先就是人口規模必須適中,且基本上處於穩定。我們單看這一條就與深圳的情況不符合,因為深圳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吸引了大量的外資投入,而近些年來也是吸引了不少的人才,所以住房問題成為了外遷入人員的第一難題,在大城市奮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工資增長的速度總是趕不上房價增長的速度,所以在大城市的話,生存壓力是比較大的。但是對於深圳來說,人口流動比較大,每年的人口遷入量也是很多的,所以從根本上不符合。

C. 新加坡政治模式適用於中國嗎

盡管我認為新加坡不是民主國家也不是法治國家,但並不否認高素質政治精英治理下的新加坡所具備的獨特氣質:官員清廉、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而這也成為學界支持將新加坡政治模式引入中國的主要根據。
我同意學者蕭功秦的觀點,即這種模式不適和中國。關於不適和的原因,蕭功秦有著很具體深入的分析,在這里我只是就我比較看重的原因做一簡要分析,同時提一些我對政治制度改革前景的看法。
我認為中國的執政黨很難有把握在引入多黨競爭後仍然維持一黨獨大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很難在政改過程中確保政局和社會的穩定。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新加坡所沒有的矛盾。
新加坡執政黨的治理既保證了社會穩定,又帶來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雖然中國經濟增長很快,但腐敗、貧富不均、農村等問題都已嚴重到了尖銳化的程度。只是因為政府對社會的嚴密控制,使這些矛盾還沒有機會爆發並發生連鎖反應。而一旦引入新加坡式的政治模式,這看似是在走一種漸進式民主道路,卻很可能點燃積蓄以久的矛盾。雖然不能否定中國民主化的漸進道路,但至少可以說新加坡的模式在中國不可能取得新加坡式的繁榮。而新加坡呢,這些矛盾要麼沒有要麼很小,比如農村問題新加坡根本不存在,因為新加坡只有城市沒有農村。

D. 新加坡模式的房地產主要特點

新加坡有三種形式的「以房養老」:

一是通過出租部分或者全部居室來換取養老收入,

二是通過「以大換小」獲得養老收入,

三是平常所說的倒按揭,也就是反向。

每種形式都與政府密切相關。前兩種主要針對新加坡政府出資建造的組屋,第三種則主要針對私人建造的商品房。

(4)如何看待新加坡模式擴展閱讀

20世紀90年代末,新加坡推出「樂齡公寓」計劃,即專門為獨居或只和老伴居住的老年人提供一種樂齡公寓,這類公寓通常面積在40平方米左右,價格低廉,一般只需五六萬新元即可購買。

樂齡公寓一般都建在成熟社區內,各種設施齊全完善,公共交通便利。此類公寓使用權一般為30年,可延長使用期但不能轉讓和繼承。

E. 什麼是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模式,又稱為新加坡經驗,是指新加坡建國後幾十年裡建立起了一個政治民主、政府清廉、社會文明、經濟繁榮、人民幸福和諧、環境優美國度的治國方略和模式。是讓新加坡社會發展取得巨大的成功,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學習的樣板和追求的模式。

新加坡於1959年成立自治政府,1963年並入馬來西亞,1965年被迫獨立建國,經過短短40年的發展,從貧窮落後發展到和諧繁榮,這一切都與其所走過的發展道路、採用的經濟模式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密切相關。

(5)如何看待新加坡模式擴展閱讀:

新加坡模式的好處

1、從純粹經濟方面來看,新加坡的發展依賴的是開放的市場和有力的人力資源戰略,秉承開放的原則建立資本市場的。一方面利用外部資金的流動彌補本國資金的短缺;另一方面其稅收為公共財政提供了稅源,也為製造業建立了融資平台。

2、在人力資源方面,新加坡採取兩條腿走路的方針,一方面在國內實行義務教育為主導和職業技術教育為輔助的普通勞動者的培養體制;另一方面大量引進最優秀的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甚至不惜代價幫助年輕人進入新加坡接受教育。

3、建立了普惠的社會保障體制,使每一個公民享有盡可能高的社會保障。政治上的專制、家天下的管理模式與開放的經濟環境相結合,加上以儒家文化的價值理念為基礎,以吸引精英治理為手段,也許就構成了新加坡經濟增長之謎的謎底。

F. 新加坡的住房模式是什麼這種住房模式好在哪裡

新加坡在建國之初,全國大概有40%的人還居住在貧民窟或者是搭建的窩棚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成立了建屋發展局,開始實行居者有其屋的政策,新加坡公民可以用非常低廉的價格向政府購買組屋,再通過賣掉就組屋換新房。

新加坡對居民財產的掌控性強,居民財產是獲得購房資格的重要因素,財產高的家庭不能購買組屋房,嚴格按照限定戶均一套,有房家庭要想組屋,需要賣掉現有房屋,避免有房有錢家庭資產而買安排更多房的情況。這有效控制了新加坡房屋市場,避免了一家幾戶房子的情況

G. 新加坡模式的質疑解析

新加坡不講意識形態,只講共享價值。它把自己的文化,與憲政制度結合,是亞洲第二個把東西方文明結合得最好的國家。我認為,日本是第一個把自己的傳統文化和西方政治民主結合得最好的國家。日本並非是完全的西式民主。日本結合了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和西方的民主憲政。自民黨內部的派系能夠達成共識和傳統文化分不開。日本政治人物也勇於承擔責任,這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份。新加坡領導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條政治道路。制度移植在新加坡沒有發生,所發生的是制度創新。
美國的制度已經經歷了兩百多年了,已經生根了,誰也毀滅不了。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很多民主政體的運作很有問題,成了社會不穩定的根源。本來民主的精神就是相互妥協的,但這些國家往往相互攻擊。在亞洲,很多國家實行民主已經有很多年,但政局還是那麼亂,社會經濟也不發達。新加坡避免了很多發展中民主國家所走過的彎路。制度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了很大的作用。然而新加坡也提出了「後李光耀時代」的問題。我自己的判斷是,在「後李光耀時代」,李光耀時代所確立的制度正是確保這個制度延續性的制度保障,同時這個制度里也包含著巨大的制度創新精神。 新加坡在很多中國知識分子眼中,是個異數。因為常識告訴我們,一個國家不民主,不讓人民充分享有監督政府的權利,政府就必然墮落為人民的老爺,就不可能使政府廉潔勤政,建立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新加坡卻讓我們無話可說:它相信權威主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沒有充分的新聞自由,建國40年來,一直由人民行動黨一黨執政,父親可以傳位給兒子;但它同樣很文明,沒有人隨地吐痰,擁有潔凈的空氣、優美的環境,人民享有很好的福利,老百姓至少看上去生活得很幸福。
曾經,我們很想把中國搞成一個「大新加坡」。比如中國老百姓對官員腐敗非常痛恨,而新加坡政府的廉潔程度比較高,為什麼呢?原因是新加坡公務員的工資水平高,就用不著搞腐敗了。這條經驗非常容易學,要想讓我們國家的公務員廉潔,只要給他們加工資、加福利就可以了。
中國公務員確實常常加薪,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出公務員加薪和他們的廉潔程度有直接關系。是因為我們加薪加得還不夠多,還是這條新加坡經驗不適合「中國國情」?遺憾的是很多人沒有搞清楚。
新加坡確實是一個奇跡,尤其是華人社會的一個奇跡。 國內對於新加坡經驗的報道,問題出在哪裡?
這些直接或者間接的報道,大都是斷章取義的,多年來,只讓人知道一面,而沒有讓大家了解另一面。公眾所接受的信息經過了不負責的過濾。
如果一位部長在大選中落選,那他什麼也沒有了。部長薪金看起來很多,但這是全部收入,再沒有其他收入,也沒有其他任何特殊待遇,連住房都得和普通市民一樣,到市場上購買。
另外,新加坡的政府中公私分得很清楚。有一件事對我震撼很大。一位新加坡部長應邀來北京辦公務,有點空閑時間,想看看北京有特色的景點,我介紹了一處。部長一行4人要打車過來,我說,還是我開車去接吧。我跟部長開玩笑說,能給部長開車,對我是不可想像的事。
相對於新加坡的整體富裕程度來說,如果以中國作為參照系,新加坡的官員從自己崗位上獲得的利益並不算高。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新加坡的官員並不是藉助政府權力和關系網才變得身價倍增。通常,他們在進入政府之前就已經是富人,能夠獲得很高的薪酬。比如,一個原來能在企業得到300萬元年薪的人,進入政府獲得100萬元年薪,對他而言,這只能算是一個比較體面的收人,而不能算是高收人。這些人該有的都有了,本來就是社會公認的精英,進入政府的初衷,往往就是為了回報社會。 新加坡確實是權威主義,但他們的權威主義和我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新加坡的新聞界不敢隨便批評政府,但他們的政府並不會直接干預新聞運作,而是通過事後法律起訴,比如告人家誹謗罪,以公開答辯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另外,當媒體公開批評政府官員時,政府往往不採取封殺措施,而是主動曝光,向社會全面披露,有問題就主動檢討、嚴肅處理,沒問題也向社會作詳細解釋。 對於新加坡的成就,有兩種觀點,一種歸功於儒家傳統和「東亞價值觀」,一種則認為是因為「經濟透明和法制嚴明」。
新加坡的政府官員往往都受過西方高等教育,他們的領導人多出身資產階級,並且大多是受過劍橋教育的大學生。在新加坡,下層人一般說中國話,比如你坐計程車,或者在小攤上吃餛飩,你和老闆用華語交流完全沒有問題;但你到政府辦事,大家說的都是英語,好像一下子切換到另一個系統,你似乎在和一幫黃皮膚的歐洲人打交道。
儒家傳統和價值觀當然也發揮了部分作用。「選賢與能」可以算是儒家的。人民行動黨標榜自己是一個由精英分子組成的政黨,包括李光耀在內的領導人,也確實是一批受過西方系統教育和熏陶的精英,所以,能夠成為人民行動黨黨員,在新加坡代表一定的社會地位。 要有效集中權力,維持權力和使用權力,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權力要有載體,需要有組織結構。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是個精英黨。黨員分幹部黨員和普通黨員兩部分。普通黨員不多,幹部黨員更少。社會上大家感覺不到黨的存在。黨是隱性的,是政治領域的「看不見的手」。就是說,政黨是融於社會的。實際上,政黨必須是社會的一部分,是社會的精英部分。這是列寧主義政黨的要點。政治人物來自民間。如果政黨變成了脫離社會的自成一體的既得利益集團,那麼這個政黨就會處於危機之中。
新加坡盡管是一黨執政,但政治體系是向社會開放的。從建國開始,新加坡的領導人就意識到,在一個沒有任何資源的國家,政治人才是國家生存、發展和提升的關鍵。在西方發達國家,最優秀的人都去經商。新加坡要把這些最優秀的人來從政。因此,執政黨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扮演「伯樂相馬」中的「伯樂」,在全社會、全世界尋找優秀人才。
在新加坡,政府的官僚系統公務員是內部選拔的,但其政治精英,很多是社會為執政黨培養的。或者說,很多政治領袖都不是執政黨自身培養的,而是從社會吸收進執政黨的。在上世紀70年代,人民行動黨吸收了後來成為總理的吳作棟和副總理的陳慶炎。在80年代和90年代,又吸收了已經在職的總理李顯龍和副總理黃根成等精英人才。這些領袖人物在成為執政黨領導人之前,都是社會各方面的精英人才。他們在哪個領域成功了,執政黨才邀請他們入黨,為國民服務。所以,在新加坡很少有「黨齡」一說。今天不是黨員,明天黨需要你了,你就可以成為黨員。這就解決了很多列寧主義政黨黨內論資排輩的問題。列寧主義政黨的本質就是要吸收社會的精英,但在列寧主義政黨成為組織之後,往往會演變成為既得利益集團。新加坡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解決方法就是維持政黨的開放性,向社會開放。 新加坡本身是一個很小的城市國家。人民行動黨議員都要定期和選民直接見面,討論他們所關心的問題,這就把執政黨內和社會結合起來。如果代表、委員們沒有和社會連接的有機機制,都不跟老百姓發生直接的關系。如果這些代表和社會、人民是沒有直接的聯系的,那麼他們如何能代表人民的利益呢?
新加坡把民主和一黨執政制度很好地結合起來。西方人說新加坡是非自由的民主,但名稱並不重要,關鍵是民主要能夠產生一個好和有效的政府。在西方國家,民主政治能夠有效運作獲益於民主化之前的基本國家制度建設,也獲益於比較高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在能夠確立基本國家制度和取得社會經濟發展之前,受各種因素影響而民主化。民主政治因此經常出現問題。尤其是,民主政治具有不可逆轉的性質。一旦民主化,很多基本國家制度就很難建立起來。這就有可能使得這些國家長期處於弱勢地位。
應當強調的是,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可能出現一個好政府。中國古代也出過好皇帝和好政府,但那是靠一個領導人的個人素質。領導人好,政府就好,個人的因素扮演了主要作用,缺乏制度性的保障。新加坡是用民主制度來保證這個好政府的。執政黨必須通過五年一次的「大考」,即大選。因為有很多反對黨存在,盡管他們很小,但也構成良好的競爭壓力。反對黨本身對執政黨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制約,在國會里只有少數幾個名額。但如果人民不滿意執政黨,在原則上在大選時是可以支持反對黨的。因此,執政黨始終有壓力。執政黨的執政行為必須讓多數民眾滿意。
同時,要保障真正的人才被錄用。新加坡的一些官員,他們在進入政治之前,都是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但是執政黨很開放。政府需要的是具有建設性批評的人。只要批評得有理,執政黨就會使用他們。執政黨最不喜歡光會講好話的庸人。你有能力,有業績,有建設性意見,黨都可以把你吸納進來。如何保持政權的開放性,代表社會利益,這是執政黨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執政黨本身就會演變成既得利益。
執政黨要代表人民的利益,這很重要。在這一點上,新加坡政府做到了很多發達的民主國家做不到的事情。新加坡政府的立國精神是民本主義,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精神。在很多地方,人們對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對資本和人民的作用爭論不休。但新加坡很好地處理了這些方面的平衡。新加坡政府在「親商」和「親民」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親商」也就是親商人,重視資本的作用。 政治可以集中,權力可以集中,但必須保證這些掌握權力的人,必須是社會上最優秀的人。這是新加坡領袖的重要考量。在民主政治中,反對黨的作用是能夠制約執政黨,但也存在著其他更加有效的制約措施。上面說過,對新加坡執政黨最有效的制約並不是反對黨,而是社會,也就是人民。
應當指出的是,選拔不是指定,選拔就是黨內民主、黨內競爭。對新加坡的領袖人物,人民行動黨的黨內認同很重要。李光耀曾講過,在吳作棟和陳慶炎之間,前者並不是他的首選。但黨內支持吳作棟,最後是黨內精英認同而不是個人認同起了作用。
保證候選人的品質、才能,老百姓投票才有意義。這點新加坡做得很好。議員要選舉產生。比如,把一個在某個領域做得很好的人注冊到一個特定的選區,讓老百姓選舉你。他是先有社會認同,再有政黨認同的。黨外做得好的,會被黨直接吸收進來,所以他很容易當選。
新加坡也在作政治改革,主要是為了更多的民主,增加反對黨在國會內的比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這個改革是為了維護政治穩定及保持民眾對政府強而有力的授權。新加坡決定修改選舉條例,將反對黨在國會的保障席位,即非選區議員的席位,由最少3個增至9個。不論反對黨候選人的得票多少,在國會都有最少9個席位,令反對黨在國會的比例增至兩成。新加坡政府強調指出,比例代表制不會是政治改革的選項,否則會出現弱勢政府。就是說,發展更多的民主並不一定要學習西方。西方的很多做法在理論上比較公正,但在實際上並非如此。西方的很多做法並不符合亞洲國家。新加坡所作的精神就是在體制內提供給不同的利益和聲音以更大的空間,在體制內消化和協調不同利益。

H. 什麼叫新加坡式辯論賽

新加坡模式的辯論就是這樣,它是一種遵守游戲規則的高層次的智力游戲。
新加坡模式的辯論首先是一種游戲。因為辯論雙方的觀點都是由抽簽決定的,它與參賽的辯手的觀點也許一致,也許不一致。而且這種辯論是限時的,四個人要講多長時間規定得清清楚楚,多一秒鍾也不行,這就是一種游戲規則。在這個方面,新加坡模式的辯論與傳統意義上的辯論有著本質的區別。其一,傳統意義上的辯論是與真理的探究相連的,辯出真理來是傳統意義上辯論的根本目的;而新加坡模式的辯論目的是維護自己抽簽得來的觀點,說服對方辯友,說服觀眾。其二,傳統意義上辯論的觀點是辯手們用自己心目中的真理尺度衡量出來的,有的甚至是辯手們的信仰或信奉的道德理念,而新加坡模式辯論所涉及的論題是專家擬定的,與辯手的信仰無甚大關系。其三、傳統意義上的辯論沒有時間的限制,為一個問題可以幾年、幾十年甚至幾代人辯論下去;而新加坡模式的辯論最多也只有45分鍾,事實上也是這樣,新加坡模式的辯論題目都具有極強的可辯性: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知易行難還是知難行易。有的是生活中比較有趣味的問題:男人女人誰更需要關懷?溫飽是不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試想一下光靠8個辯手,能夠在短短的45分鍾時間里,把千古之謎一下子變成正理嗎?即使自己說是真理了,恐怕也會引起世人的懷疑吧?當然說新加坡模式的辯論與真理沒有一點兒關系也上不現實的,為了說服對方辯友,說服聽眾,辯手必定要為抽簽得來的觀點進行理論和事實的分析與解釋,這一方面也許會給人一些啟示,但這完全不是新加坡模式的辯論要帶給人們的主要方面。
但是新加坡模式的辯論是一種高品味的游戲。它的高品味體現在:一、要辯論道德需要邏輯和理論來立起框架,這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底蘊的,於是每個辯論隊必須有一個知識扎實的教練,一群學有專長的專家學者指導;二、除事先准備的材料之外,在辯論賽場上需要辯手的智慧和靈敏的反應,這是很多游戲,尤其是體力游戲所不能比擬的;三、辯手在賽場上的形象和風度是知識和文化內涵的一種表現形式,它反應了辯手們的知識底蘊,厚積薄發的成長環境,同時也弘揚了文化。於是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學生、知識分子熱衷於參加和觀看新加坡模式的辯論賽了。
聊了具有游戲的特性之外,新加坡模式的辯論無疑還具有一定的表演性。這也是它不同於真理之辯的重要因素。由於這種限時的辯論是直觀的,所以雙方辯手的口才、反應、風度等等都是觀眾最容易感受到的,這使得新加坡模式的辯論也成了一種表演。參加國際(華語)大專辯論會的中國隊員,在參賽時都會有一種使命感,十分講究儒雅的風度和靈活的語言運用。因為他們認為,中國大陸是華語的發源地,在中國學生身上應該最能體現出華語的優美和君子之風。由於新加坡模式的辯論具有表演性,因此辯論訓練、辯論技巧也都有為表演打下基礎的部分了。
如果這樣來認識新加坡模式的辯論,對於如何欣賞辯論這個問題也就不難回答了。這里,我們可以例舉國際(華語)大專辯論賽的評判准則中的「評分標准」它也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欣賞辯論。
1、個人分數:40分+30分+15分+15分①辯論技巧:辯論員語言的流暢分析、反駁和應變能力以及論點的說明力和邏輯性。
②內容、資料:論辯內容是否充實、引述資料是否恰當。
③風度及幽默感:辯論員的表情動作是否恰當,是否有風度及幽默感。
④自由辯論:個人在自由辯論的表現。
2、整體合作:全隊論點結構的完整性,隊員之間的默契和配合40分。
根據新加坡模式的辯論評判准則和對辯論的理解,欣賞辯論的要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