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武漢哪個發達
㈠ 武漢和新加坡,哪個要強一些
武漢和新加坡從整體的世界知名度方面來說,還是新加坡,但是武漢的發展潛力,個人認為應該是要更大一些
㈡ 中國最發達的10大城市是哪裡啊
中國最發達的10大城市排名由前到後分別是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南京、杭州、成都、武漢、重慶。
1、上海,簡稱「滬」或「申」,中國第一大城市,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之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是中國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所在地。上海是中國最著名的工商業城市和國際大都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亦為中國的經濟、交通、科技、工業、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GDP總量居中國城市之首。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上海正致力於在2020年建成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
2、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中國第二大城市。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在地。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擁有6項世界遺產,是世界上擁有文化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是一座有三千餘年建城歷史、八百六十餘年建都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3、廣州,簡稱穗,地處廣東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中國的南大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大都市,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國家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會展中心,中國南方的政治、軍事、文化、科教中心,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社會經濟文化輻射力直指東南亞。廣州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稱。廣州是嶺南文化的代表、廣府文化的興盛之地。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窗口,廣州外國人士眾多,被稱為「第三世界首都」,是全國華僑最多的大城市,與北京、上海並稱「北上廣」。
4、深圳,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省級城市之一,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全國文明城市,國際花園城市,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國際重要的空海樞紐和外貿口岸。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已發展為有相當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是中國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深圳是中國南部美麗的濱海城市,有遼闊的海域連接南海和太平洋。 深圳毗鄰香港,市域邊界設有全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深圳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2012年經濟總量居中國大陸第四位。
5、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中國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和生態城市、國際航運融資中心、中國中醫葯研發中心、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
6、南京,簡稱寧,華東第二大城市,中國科教第三城,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政治、軍事、科教、文化、航運和金融中心,國家交通樞紐、通信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 南京是國家重要門戶城市,華東地區中心城市和重要產業城市,長江航運物流中心,濱江生態宜居城市,聯合國人居署特別榮譽獎獲得城市。2014年,舉辦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7、杭州,簡稱杭,是中國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華東地區特大城市,浙江省第一大城市及華東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是長三角副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長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傳媒、通信和金融中心,華東地區重要的經濟、科教、文化、金融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運河南端。
8、成都,簡稱「蓉」,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遊城市,西南地區的政治、文化、科教、商貿、金融、軍事和國際交往中心,交通、通信樞紐及最大航空港,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城市之一。
9、武漢,簡稱漢,湖北省省會,因武昌、漢口、漢陽三地合稱而得名,是一座現代化濱江國際性港口城市。武漢位於中國腹地中心、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江交匯處,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地區最大都市及國家區域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巨大型城市。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國家重要的科技、工業、信息、產業、通信中心,內陸地區的金融、商業、貿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開啟中國內陸市場的「金鑰匙」,經濟發展的「立交橋」,具有承東啟西、接南轉北、吸引四面、輻射八方的區位優勢。
10、重慶,簡稱巴、渝,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大中央直轄市,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溫泉之都;國務院定位的四大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及政治、航運、文化、科技、教育、通信等中心,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西部最大水、陸、空交通樞紐。
㈢ 新加坡和武漢哪個大啊
新加坡的全國國面積為626.4平方千米,武漢市的面積為8467.11平方千米,一目瞭然。
㈣ 中國最發達的城市是哪個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在2005 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務出口地。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跨國公司的業務基地
約3 900 家國際企業選擇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或辦事處,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和進口與出口貿易、其他商用服務(例如會計、廣告和法律服務)、銀行和金融、製造業、運輸及相關服務。
自由貿易與自由市場
香港提倡兼奉行自由貿易 - 香港設有自由開放的投資制度;不設貿易屏障;對海外投資者一視同仁;資金自由流動;法治體制歷史悠久;規章條文透明度高;以及稅率低而明確。
以精簡架構為本的小政府
香港擁有一個架構精簡而效率高超的政府。公司及個人課稅率低,而且易於計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素以效率出眾、透明度高兼處事公正見稱。
在工商業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奉行確立已久的「盡量扶助、減少干預」政策,樂於支持工商業發展。
貨幣制度
香港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維持港元穩定。鑒於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系,這個目標的具體涵義就是維持港元對外價值的穩定,即維持1 美元兌7.80 港元的固定匯率。這個目標是通過聯系匯率制度來實現。聯匯制度自1983 年10 月開始實行。
法治
香港的法律制度深可信賴。這個制度以普通法為根基,歷史悠久。香港市民和居港人士得享的權利與自由,建基於大公無私的法治體制、獨立的司法制度、完善的法援制度,以及自由開放和發展蓬勃的新聞傳播媒介。 [ 司法機構 ]
機場
香港是主要的國際和區域航空中心。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有航班飛往香港。現時,每周有大約4 900 班定期客運航班及700 班貨運航班從香港飛往全球139 個城市。機場全面擴展後,每年將可處理旅客8 700 萬人次和貨物900萬公噸。2001年至2005年間,香港國際機場連續五年獲英國航空業意見調查機構SKYTRAX RESEARCH選為全球最佳機場。
港口
2005 年,香港港口合共處理了2 260 萬個20 長的標准貨櫃單位,是全球第二大貨櫃港。座落於葵涌和青衣的九個貨櫃碼頭,分別由五家營運商負責管理,總面積達270 公頃,共設有24 個泊位,臨海地界總長8 530米。葵涌 - 青衣港池水深達15.5米,九個貨櫃碼頭每年可合共處理逾1 800 萬個20 長的標准貨櫃單位。在2005 年抵港的遠洋輪船及內河商船分別約有39 140艘次和192 680 艘次,共處理貨物2.301 億公噸和運載旅客2 150 萬人次
㈤ 想要一個全國大城市繁華程度的排名
1.上海
這座21世紀中國最受寵愛的城市,其釋放的巨大經濟活力令人吃驚。上海被喻為中國再次經濟起飛的龍頭,或者是箭尖,人們寄希望於它能引領起整個長江流域的經濟航船。
上海有中國城市裡管理和服務水平最好的地方政府,有最便利的區位和運輸優勢,也聚集著中國素質最高的一批白領階層。上海是經理人的絕佳誕生地,一個標準的上海產的經理人,應該是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或者哈佛,在跨國公司美國總部呆過,在麥肯錫等咨詢公司做過,然後回國任跨國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或者首代。
盡管上海的人才培養能力、人才吸納能力與北京相比稍遜一籌,但其整體商業和人文環境方面的優勢,使其在爭奪優秀人才方面魅力獨具。而由此所表現出來的人才的價值創造能力和對城市經濟的貢獻也是顯而易見的。這里成為跨國公司中國區和亞太區總部的新的選擇地,上海是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浦江東岸的張江高科技園區,如今已經成為中國知識最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而其崛起的速度同樣令人驚駭。
總人口:1341.8萬人
高校數量:57所
科研人才數:3.5萬人
科研成果情況:全年共取得科技成果1508項
高新企業數:1916家
技術交易:全年共簽訂各類技術交易合同2.73萬項;合同金額142.78億元。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22374件
全市GDP:6160億元
GDP增速:11.8%
著名高校有:復旦大學、上海交大、上海大學、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23億
2.北京
北京是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傳統居住地,在這個城市裡,有中國最密集的大學群和科研院所。僅僅一所北大、一所清華已經證明了這個城市不凡的人才培養能力和傳統。在外省人眼中,北京代表著一座城市所能擁有的寬廣胸懷和容納度,盡管北京的戶籍制度改革落後於上海和廣州,但這並不妨礙307.6萬外省人在2003年仍然選擇在這里生活、創業。
所有繁華的大城市都有不適合居住的一些特徵,比如擁擠、嘈雜、污染和交通不便;而北京尤其在這些方面令人心懷不滿。但是,重視政府關系和商業環境的跨國公司在過去的20年裡,仍堅持把中國區總部設立於此,因此,北京在人才競奪能力方面仍顯現出令其它城市膽寒的特質。
總人口:1456.4萬
高校情況:73所
科研人才數:27.4萬人
技術交易:技術合同登記32173項,成交總金額265.4億元,技術交易額226.6億元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量17003件
全市GDP:3611.9億元
GDP增速:10.5%
著名高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457.5億元
3.廣州
廣州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毗鄰香港的特殊地位,在吸引港資和三來一補中,廣州及其周邊地區迅速流動起大量資本。近年來,珠三角地區活躍的私營經濟又使得廣州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最先受惠的地區。但是,商業貿易的發達和低層次製造業的繁榮未能支撐廣州進一步的發展,在對高級人才的競奪能力方面,廣州明顯不如上海和北京,甚至不如深圳。
總人口:994.30萬
高校數量:44所
科研人才數:1.79萬人
高新企業數:270家
技術交易:廣州地區共認定技術合同4324項,合同金額31.644億元。
全市GDP:3466.63億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40億元
4.深圳
深圳曾被譽為中國最有希望的現代化城市,它從一開始就是按照一座現代化的城市模式進行建設的。一張小小的邊防證,讓所有進出該城市的人都對其「特區」身份印象深刻。這座移民城市,曾經在很短時間內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靈活的政策,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使其成為新興企業的創業首選地。
但是今天,深圳面臨著找不到新一輪增長周期的定位困惑,城市整體商業環境的先發優勢已被趕超,而金融之城的地位又受到了上海的威脅,深圳的人才競爭力已被大大削弱。
總人口:557.41萬
高校數量:42家(含高校駐深分校)
科研人才數:全年共引進戶籍人才3萬餘人,海外留學生1200多人
高新企業數:673家
專利:全年受理專利申請12361件
全市GDP:2860.51億元
GDP增速:17.3%
著名高校有:深圳大學等
科技活動經費支出:3.18億元
5.蘇州
閑適、優美的園林城市蘇州,因中國與新加坡共建的蘇州工業園而成為中國新的高科技製造業聚集地,蘇州工業園的成功,被認為是中國最成功的開發區建設的範例。這里有著中國素質最高的產業工人,並成為蘇南地區最引人注目的城市明星。
總人口:590.97萬人
高校數量:17所
科研成果情況:全市組織實施科技項目437項,147項科技成果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
高新企業數:555家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860億元
全市GDP:2802億元
GDP增速:18.0%
著名高校有:蘇州大學等
6.杭州
杭州首先是中國最佳人居城市的範例。江南才俊的經濟創造能力在這個城市得以集中表現,自南宋以來,浙江就是國家最穩定的財稅之源,這里富饒而優美。浙江私營經濟的發達,又使得杭州理所當然地成為該地區經濟活動的重鎮,雖近鄰上海,仍無掩其光彩。
總人口:642.78萬
高校數量:35所
科研成果情況:省級科技進步獎25項
高新企業數:506家
技術交易:簽訂各類技術合同32286項,成交額42.75億元
專利:申請專利3400件
全市GDP:2090億元
GDP增速:15%
著名高校有:浙江大學等
7.天津
天津為跨國公司提供了比北京低廉得多的勞動力,而且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較早形成了集聚優勢。一個摩托羅拉成就了天津此前10多年的輝煌,而現在,是三星電子。但是天津的光芒多少還是被北京所遮蔽,毫無疑問,一個地區最多隻能有一個「區域中心」,尷尬的天津,因與北京比鄰而在人才競奪能力方面,甚至輸於深圳、蘇州、東莞等二線城市。
總人口:1011.30萬人
高校數量:37所
科研人才數:48.1萬
科研成果情況:全年取得市級科技成果1203項、屬於國際領先水平59項
高新企業數:4000家
技術交易:簽訂技術合同7278項,合同成交額42億元
全市GDP:2386.94億元
GDP增速:14.5%
著名高校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
8.成都
成都盛開在四川盆地上。從李冰造都江堰起,這里就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的歷史名城。川中多才俊,成都傲然於重慶、昆明、貴陽等城市之外。它成為跨國公司在考慮西部據點時的首選之城。但是,現代化的斷裂感也在成都表現得更為明顯,與長江流域的龍頭上海相比,成都與之彷彿還相錯一個年代。
總人口:1044.3萬人
高校數量:60所
科研成果情況:年內新上科技項目565項,其中國家級146項,省級95項
高新企業數:165家
專利:申請專利4169件
全市GDP:1870.8億元
GDP增速:13.0%
著名高校有:四川大學等
科技投資情況:117億元
9.武漢
武漢的區位優勢相比鄭州、長沙這幾個中部城市來說,更為明顯。而且近代工商業的發展也起步較早,並且高校集中,經濟活動也相對發達。但是,武漢整體商業環境與中國一線城市的差距,使得這座人才充裕的城市卻未能在人才吸納能力、競奪能力和人才創造能力方面表現優異。
總人口:781.19萬
高校數量:48所
科研成果情況:260項
高新企業數:1751家
技術交易:全年技術市場成交技術合同2963項,合同成交額30.31億元
全市GDP:1680億元
GDP增速:12.1%
著名高校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南財經大學等
科技投資情況:2.43億元
10.東莞
東莞令人奇怪的地方是,這座與香港形成「前店後廠」關系的城市,一直保持著旺盛的製造能力,並未因中國出現多經濟中心而衰落。與人們想像中的「血汗工廠」不同,東莞的城市綜合薪酬競爭力位居前列,在所調研城市中排第5.難能可貴。
但是,要想成為中國的「潛力之都」,東莞還必須考慮自身的產業升級和培育本地名牌企業之途。
總人口:158.96萬人
高校情況:5所
科研人才數:12.49萬人
高新企業數: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50家
高新技術產品產值:530億元
技術交易:全年簽訂各類技術貿易合同58項,技術合同金額700萬元,技術交易額680萬元
專利:2858件
全市GDP:947.53億元
GDP增速:19.5%
科技投資情況:科技活動經費使用總額3.73億元
㈥ 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武漢大學上哪個好些x x
新加坡管理大學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簡稱新大 (SMU),是新加坡三所公立大學之一,是亞洲頂級的財經類院校。與美國精英大學相同,新大採用了美國常春藤大學式研討會形式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為新大與美國兩所頂尖商學院,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的沃頓商學院 (Wharton School)及信息科技教育與研究聞名於全球的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新加坡管理大學已經成為一所世界一流的商業管理大學,在UTD世界知名商學院排名中,新加坡管理大學排名第54位。其李光前商學院和經濟學院在亞洲排名第三;會計專業在亞洲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10;金融專業在亞洲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25。Eniversal.com 將新大放在了國際知名頂級商學院之一。此外,李光前商學院和會計學院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都獲得了國際商學院聯合會(簡稱AACSB International)和歐洲質量發展認證體系(簡稱EQUIS)的認證。
看你要上什麼專業以及後續的發展了, 去新加坡管理大學肯定是與國際接軌的,而武漢大學最近兩年在國內排名突飛猛進也跟她的科研活動,校友捐贈以及影響力有關,比如雷軍,陳東升。我是在武漢大學就讀的,學校環境十分優美,氛圍自由,包容,是不錯的學校。但是我個人還是覺得有機會出國深造的話還是盡量出國,新加坡管理大學的確是是個不錯的選擇,謝謝!
㈦ 你好,武漢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哪個更好些新加坡居住潮濕的厲害嗎謝謝
不管從名望,師資還是畢業生以後的發展,都是新加坡管理大學比較好啊。一般的畢業生起薪還是很高的。
至於環境,看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了。我是南方人,我覺得跟國內沒什麼區別。但是的確要干凈清爽很多。
㈧ 新加坡相當於中國哪個城市大小
新加坡面積719.1平方公里,按我國「市區建成區面積」估算,約相當於上海市區781.04 平方公里。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最南端,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東南亞地區的中心,堪稱亞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全國國面積為626.4平方公里,城市面積占絕大部分,因而被稱為城市國家。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原意為獅城。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那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遂有獅城之稱。
新加坡國土面積和中國城市相比:
重慶的1/114,北京的1/23。
沈陽的1/18,成都的1/16。
天津的1/15,西安的1/13。
武漢的1/12,濟南的1/11。
廣州的1/10,南京的1/9。
上海的1/8,深圳的1/3。
香港的2/3,台北市的2.6倍。
澳門的22倍,吉林大學的120倍。
㈨ 新加坡有多大
新加坡國家總面積約682平方公里,由新加坡島和其它62個島嶼組成,其中新加坡島佔全國總面積約91%。
武漢全市總面積約8467平方公里,由13個區組成。
答案:武漢面積比較大
新加坡全國總人口約有400萬人,其中華人佔76.7%,馬來人佔13.9%,印度人佔7.9%, 其他種族佔1.5%.
武漢全市總人口約781萬,其中男性約有403萬人,女性約有378萬人。
答案:武漢人口比較多
㈩ 中國目前最發達的城市是哪個
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前十位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杭州、武漢、南京、成都和沈陽(實力中基本包括綜合素質)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亦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政治、文化、科研、教育中心。至於經濟方面,雖然有一大批人才,有自己獨立的趕超國際的獨立見解,但完全受制於中國上海,在短期內還不可能有很大的進展。但值得標榜的是,這里有中國的矽谷——「中關村」,這里有在亞洲比較知名的大學——清華、北大、人大、北航、北理工等。所以北京可以說在整個亞太地區乃至泛歐亞大陸都具有一定的國際知名度。這一點,在中國,是其它任何一個城市都不能比擬的。眾所周知北京將舉辦2008年奧運會,奧運效用將對北京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到那時,北京可以當之無愧地棲身於世界大城市行列。 上海:中國最具有國際氣息的都市,這里匯聚了眾多的外國人士,具有極高的國際知名度,甚至可以說在亞太地區完全能夠媲美東京、香港、新加坡等著名城市。它地處長江三角洲的中心位置,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地緣領導能力,擁有中國所有城市中最高的GDP總值和人均GDP值。並且強有力的輻射整個華東地區,使其成為自己的服務對象,可以說占盡了天時、地利。而且上海擁有全國最大的海港,運輸能力也已進入世界前十。經過將近十年的大幅建設,上海早已成為了中國的金融中心。這里吸引了眾多的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以及金融寡頭。上海將是中國最具發展潛力以及最先躋身世界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