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裕廊港有哪些基本設施設備
⑴ 新加坡港的港口簡介
該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已發展成為國際著名的轉口港。新加坡港由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PSA International Pte Ltd )簡稱PSA,是世界第二大的港口經營管理公司管理。
新加坡港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的中心。主要工業以電子電器,煉油及船舶修造為三大支柱部門。該港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它已是世界上電腦磁碟和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國,還有煉油業,它是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工業除三大支柱部門外,還有紡織、食品、交通設備、建築等也較發達。新加坡還是歐、亞及大洋洲的航空中心。旅遊業也是主要外匯來源之一。新加坡境內自然資源缺乏,糧食的全部和蔬菜的半數均依靠進口。該港屬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4~34攝氏度。每年10月至次年3月為雨季。全年平均降雨量2400mm。屬全日潮港,平均潮差為2.2米。
⑵ 獅城——新加坡的資料
新加坡於1990年全面開放
地理:新加坡是一個熱帶島國,由一個本島和63個小島組成。新加坡所處的地理位置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商業、通訊和旅遊中心。它位於赤道以北 136.8公里,東經 103° 38′至東經 104°6′,北緯 1°09′至 1°29′。
新加坡本島由東到西約42公里,由南到北約23公里,包括所有大小島嶼在內,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本島以外的其餘島嶼,較大的有德光島(24.4平方公里),烏敏島(10.2平方公里)和聖淘沙島(3.5平方公里)。
新加坡通過一條長堤及一座大橋與馬來西亞相連,和印度尼西亞的廖內(Riau)群島的主島也僅有一水之隔。從泰國或菲律賓只須經過短途飛行即可抵達新加坡。
人口:新加坡有400萬人口,其中77%是華人,14%是馬來人,8%是印度人,1%是歐亞混血人種和其他民族。馬來漁民是當地的土著居民,但自從史丹福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爵士來到並建立英國貿易中轉站後,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塊吸鐵石,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移民和商人。為了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尋覓更好的生活,許多人從中國南方省份、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錫蘭和中東來到這里。盡管異族通婚早就開始了,但各個種族在融入新加坡這個整體的同時保持了自己的文化。
民族: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新加坡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
宗教:新加坡的多民族決定了其宗教也多元化。新加坡的宗教建築各式各樣,在這里你可以看到回教堂圓頂、哥特式教堂尖頂、帶有神秘神像的興都教寺廟以及中國寺廟。新加坡的主要宗教有回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猶太教以及拜火教。
譽稱:獅城、購物天堂、花園城市
⑶ 新加坡港的港口條件
本港自然條件優越,水域寬敞,很少風暴影響,治區面積達538萬平方米,水深適宜,吃水在13m左右的船舶可順利進港靠泊,港口設備先進完善,並採用計算機化的情報系統,同時謀求用戶手續的簡化和方便。
裝卸設備有各種岸吊、門吊、集袋箱吊、汽車吊、鏟車、叉車、卸貨機、吸揚機、牽引車、拖船及滾裝設施等,其浮吊最大起重能力達203噸,拖船功率最大為1400kW,還有直徑為150~600mm的輸油管供裝卸石油使用。另有海上泊位多個,最大可泊35萬載重噸的超級油船,丹戎巴葛碼頭為集裝箱專用碼頭,有9個干線泊位和3個支線泊位,其中有6個泊位可靠6艘第三代集裝箱船舶同時作業,集裝箱堆場可存放3.1萬TEU,有最新式的用於堆垛集裝箱的橡膠輪胎式裝卸機。
這批裝卸機最大起重能力達40噸,跨距22.7m,提升高度19m,軸距8m,運行速度在提升時為17m/min,在橫移時為70m/min,在行走時為134m/min,最高能堆垛7層,而普通裝卸機只能堆垛5層,並能自動將吊鉤放到集裝箱上方所需的位置上。另外在兩個大門口還沒有16個車道的電子地磅。裕廊碼頭的周圍是新加坡最大的裕廊工業區,它對該碼頭干、液、散貨的輸出入起了一定作用,該碼頭有9個深水泊位,最大可停靠30萬載重噸的船舶,有倉庫8.5萬平方米,堆場23.4萬平方米,谷倉容量達4.8萬噸,有鏈帶式干散貨卸貨機,可直接把貨物運往倉庫,散貨的裝卸能力每天達1.4萬噸。該港煉油廠的貯藏容量達80萬立方米,精煉能力每天為120萬桶(約16萬噸),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鹿特丹和休斯頓。本港早在1891年就開始轉口貿易,自由貿易區分布在港區內,面積達4.05平方千米,碼頭岸線長這4.83km。過境貨物倉庫為12萬平方米,露天堆場為8.4萬平方米。
⑷ 新加坡主要的港口有哪些
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位於新加坡是亞太地區第二大的港口,世界沿海港口行業比較知名 ,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該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紀開始便是國際貿易港口,已發展成為國際著名的轉口港。
新加坡港也是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的中心。主要工業以電子電器,煉油及船舶修造為三大支柱部門。該港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它已是世界上電腦磁碟和集成電路的主要生產國,還有煉油業,它是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
新加坡港的重要地位
新加坡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有全球最大的集裝箱中轉碼頭。由小型貨輪從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運來的商品,在新加坡港口被重新包裝組合後,再由大型集裝箱貨輪運往中東和歐洲各地。
同樣,從非洲、中東等地運來的貨物也在這里打包,然後分銷到亞洲各地。在全球物流中,新加坡港口無疑扮演了一個重要樞紐的角色。
雖然新加坡港作為全球第一大集裝箱港口的地位在2010年被上海港取代,但這並不意味著新加坡作為全球物流中心的地位有所下降。從上海港發往歐洲以及東南亞各地的主要集裝箱仍然會到新加坡港口進行處理。因此,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對於新加坡港口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帶動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探訪新加坡港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加坡港
⑸ 新加坡港口有何地理優勢
1、交通:
地處馬來半島南端,擁有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它是著名的國際大洋航線的樞紐,是東南亞的航運中心,還連接著太平洋和印度洋,起著溝通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交通的作用,交通便利。
2、物產
位於熱帶地區,熱帶水果等物產豐富。
3、產業
溝通三大洲,連接兩大洋,港口資源豐富,有利於引進科技,發展知識(電子)產業、旅遊產業、深加工產業。
(5)新加坡裕廊港有哪些基本設施設備擴展閱讀
1、鹿特丹港(荷蘭)
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市,世界最大的港口,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
港區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務管理由鹿特丹港務局負責,各類公司承租港區基礎設施發展業務。
2、新加坡港位於新加坡
新加坡島南部沿海,西臨馬六甲(MALACCA)海峽的東南側,南臨新加坡海峽的北側,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
3、市區的珊頓道
生齒新加坡每平方公里達7000多人,是天下上生齒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二。
4、裕廊港
1965年啟用,1971年擴建。該港口位於新加坡島西部、裕廊工業區南岸,是亞洲最大的散裝貨運港。
⑹ 新加坡有什麼港口
1、鹿特丹港(荷蘭)鹿特丹是荷蘭第二大城市,世界最大的港口,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碼頭總長42公里,吃水最深處達22米,可停泊54.5萬噸的特大油輪。
港區基礎設施歸鹿特丹市政府所有,日常港務管理由鹿特丹港務局負責,各類公司承租港區基礎設施發展業務。二戰後,隨著歐洲經濟復興和共同市場的建立,鹿特丹港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到迅速發展:1961年,吞吐量首次超過紐約港(1.8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港。目前。維多利亞港水面寬闊,貨運量佔全國的78%,總產值達120億荷盾,共配有18台集裝箱裝卸橋、休斯頓港(美國)
美國南方第一大城.5%。該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安特衛普港以港區工業高度集中而著稱。
2、新加坡港位於新加坡(全稱:新加坡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的新加坡島南部沿海,西臨馬六甲(MALACCA)海峽的東南側,南臨新加坡海峽的北側,是亞太地區最大的轉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之一。
又稱獅城、星洲或星島。該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紀開始使是國際貿易港口,已發展成為國際著名的轉口港。新加坡港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及交通的中心。
3、市區的珊頓道是此中二個緊張的世界金融中間而吉寶港口(keppel harbour)是天下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二。 生齒 新加坡每平方公里達7000多人,是天下上生齒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二。
4、裕廊港 (Jurong Port) 是新加坡港區之一。1965年啟用,1971年擴建。該港口位於新加坡島西部、裕廊工業區南岸,是亞洲最大的散裝貨運港。今天,裕廊港每年有超過7,000艘的載重達150,000噸位的船舶進出,並擁有23個碼頭可供吃水線達16m的船舶停泊。配備有超巴拿馬港岸起重機和龍門起重機來吊裝集裝箱貨物。
⑺ 新加坡有哪些港口
港口名:新加坡(singapore)
國家:新加坡
航線:東南亞線
海運費:新加坡海運費
2.港口名:裕廊(jurong)
國家:新加坡
航線:東南亞線
海運費:裕廊海運費
3.港口名:普勞布科姆(pulau bukom)
國家:新加坡
航線:東南亞線
海運費:普勞布科姆海運費
4.港口名:森巴旺(sembawang)
國家:新加坡
航線:東南亞線
海運費: 森巴旺海運費
5.港口名:丹章彭魯(tanjong penjuru)
國家: 新加坡
航線:東南亞線
海運費: 丹章彭魯海運費
⑻ 裕廊工業區的園區介紹
裕廊港位於新加坡島西部、裕廊工業區南岸,是亞洲最大的散裝貨運港,是典型的產業港。裕廊港是依託裕廊工業園的產業發展壯大起來的,同時也帶動了園區產業的發展,港口與產業相互協同、互相促進。園區內沿裕廊河兩岸規劃住宅區和各種生活設施,和園區內的港口、產業同步發展,興建了學校、科學館、商場、體育館、銀行、娛樂設施等,為園區內港區和產業提供綜合服務業支撐,使裕廊工業園成為生產和生活的綜合體。
裕廊工業區以石化、修造船、工程機械、一般製造業、物流等為主導產業。該園區產業的發展走了一條循序漸進的路子。以1961年開始開闢土地14.5平方公里作為綜合啟動區,而後逐步擴大開發面積,到70年代中期,裕廊工業區的發展面積已達50平方公里。目前園區內企業數量已超過8000家,各主導產業也由最初的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產品領域延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使臨港經濟漸趨成熟。
⑼ 新加坡港的港口功能
從1960年開始,集裝箱運輸在世界上逐漸興起。新加坡抓住機遇,開始大力興建集裝箱專用泊位,首個泊位於1972年投入運營。通過逐步改建和新建集裝箱專用碼頭,配合積極的集裝箱中轉政策,並與政府當局和相關行業緊密協作,新加坡港迅速發展,轉變成為地處東南亞的集裝箱國際中轉中心。
新加坡港與世界上123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建立了業務聯系,每周有430艘班輪發往世界各地,為貨主提供多種航線選擇。有了如此高密度、全方位的班輪航線作保證,需要中轉的集裝箱到了新加坡很快就會轉到下一個航班運往目的地。新加坡港的大部分集裝箱在港堆存時間為3-5天,其中20%的堆存時間僅為1天。新加坡作為國際集裝箱的中轉中心,極大地提高了全球集裝箱運輸系統的整體效能,成為國際航運網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是新加坡國際航運中心的最大特色。 除了海運,新加坡還在空運、煉油、船舶修造等方面具備產業優勢,同時又是重要的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利用這些優勢條件,圍繞集裝箱國際中轉,衍生出了許多附加功能和業務,豐富和提高了新加坡作為現代意義上國際航運中心的綜合服務功能。國際集裝箱管理和租賃中心。發達的集裝箱國際中轉業務,吸引了許多船公司把新加坡作為集裝箱管理和調配基地,形成了一個國際性的集裝箱管理與租賃服務市場。
在許多港口經常會出現因為沒有足夠空箱可以提供,只能眼看生意轉到其他船公司的情況。但在新加坡由於集裝箱管理與租賃形成了市場,這種因為缺少空箱而丟失生意的情況卻很少發生。
空港聯運。空港聯運是新加坡海港與新加坡空港合作開展的一項增值業務。它是指通過海運和空運的配合與銜接,有交往地利用兩種運輸方式的優點,滿足用戶的特殊需求。空港聯運本身並沒有給新加坡帶來可觀的箱量和收入,但它確實滿足了客戶的應急之需,極大地提升了客戶對新加坡港的信任度和新加坡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知名度,在廣泛和長遠意義上為新加坡港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新加坡港擁有一個40萬噸級的巨型旱船塢和兩個30萬噸級的旱船塢,能夠同時修理的船舶總噸位超過200萬噸,是亞洲最大的修船基地之一。在為船舶提供維修服務的同時,新加坡港還提供國際船舶換裝與修造一體化的服務。需要檢修的船舶往往滿載貨物從其他港口駛往新加坡,將貨物在新加坡港換到其他船舶後,就近在新加坡進行維修,節省了成本,方便了船主,也為新加坡的修船業帶來了更多的生意。
國際船舶燃料供應中心。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排名前列的Shell、Exon Mobil、BP等石油公司均把新加坡作為石油提煉和倉儲基地。產業的規模效應使得船用成品油的價格相對較低,加上位於國際航線的要沖,新加坡已發展成為國際船舶燃料供應中心,往返歐亞航線的船舶大部分只選擇在新加坡或鹿特丹兩地加油。 新加坡港有天然優越的自然地理位置,港口物流一直被列為國家重點產業之一加以大力發展。政府一貫重視發揮港口的優勢,將港口視為新的重要生財之道,因此能從長遠的戰略發展角度來規劃港口的發展,在擴充、改善、提升港口相關設施水平和能力方面,既有資金(包括政府投資、民間企業投資和國外投資),又有技術和人力保障,使新加坡港的基礎設施水平始終保持世界先進水平。
⑽ 港口的設施設備有哪些
港口設施:
1、谷倉
貯存散裝穀物的建築物。穀物在倉內一般可以進行凈化、乾燥、灌包、計量和裝車等工作。谷倉結構形式主要有兩種:樓層式和圓筒式。港口多在在發展圓筒式。
2、冷藏庫
具有冷藏設備的倉庫。一般由預冷間、急凍間、冷藏間和機器間等組成。
3、油庫
儲存原油及成品油的設備。是油港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儲存各種油品的儲油罐、泵房、輸油管道、加熱設備、消防設備及計量系統等組成。
港口設備主要分為如下幾類:
1、裝卸類:岸吊、起重機、龍門吊、抓鬥、輸送帶、傳送管、卷揚機、牽引機。
2、輔助設備:拖輪、快艇、疏浚船、挖泥船、交通船、引航船等。
3、通訊類:港口控制中心、工班服務處理中心、裝卸安排中心。
港口設備維護方式
港口設施維護應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按照「科學管理、合理使用、定期檢測、適時維修」的原則,加強對港口設施的檢查、檢測、評估和維修,保持港口設施處於良好技術狀態,努力提高港口設施的安全性、適用性和耐久性。
根據「事權一致、責任清晰」的原則,確定各級交通運輸(港口)行政管理部門的維護管理職責。交通運輸部負責指導全國港口設施維護管理工作,縣級及以上各級人民政府交通運輸(港口)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轄區內的港口設施維護管理工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港口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