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看新加坡 » 新加坡華語課堂怎麼樣

新加坡華語課堂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5-31 01:24:29

1. 新加坡的教育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新加坡的社會背景、人口結構、語言環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獨特性。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從開創華僑私塾崇文閣算起,至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但從20世紀80年代起,政府逐步統一了語文源流學校,所有學生不分種族都以英語為第一語文,英語也是主要的教學媒介語。

2003年後,新加坡六年小學教育對國民是強制性的。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是基礎教育階段,所有課程為必修課,有4門主課,包括英文、華文、數學和科學,其他課程還包括音樂、美術、公民教育、社會以及體育。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科學。六年級生必須參加小學離校考試,根據考試成績進入不同的中學,選修不同的課程。

小學(6年制):6年級學生需要參加小學離校考試(PSLE),考試科目為:英文、華文、數學和科學。華文和英文各佔100分,數學和科學各佔50分,總積分為300分。

新加坡中學教育備有特別和快捷課程,還有普通學術或工藝班,當中一半以上的中學生被分派到快捷課程,小部分學生修讀特別課程,還有大約30%修讀普通(學術或工藝)課程。中學生們修讀的科目,包括了:英語、華語(特別課程的學生可以選擇高級母語和英語兩者之一可以為第一語文)、數學、科學(包括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人文(包括歷史和地理)、英國文學、美術、技術、家政、公民教育、體育和音樂。在中學畢業後,半數以上的學生將進入中學以後的教育中心,如理工學院和工藝教育學院,而其中只有一部分能夠最終進入大學。其餘大約15%的畢業生則進入初級學院和高中,其中大多數將進入大學。

中學(4年制):(特別和快捷班),第四年必須參加全國統一新加坡劍橋O水準考試,成績將決定升高中、初級學院和理工學院。

中學(5年制):(學術及工藝),學術班的學生在中四必須參加『N』水準考試,通過後才能升上中五參加劍橋O水準考試。工藝班的學生有兩門主課,英文和數學,第四年必須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大多數學生在N水準考試後不再修讀第五年課程,而直接進入技術學院。

工藝教育學院(2年制):考取技術文憑(ITE證書課程)。

高中(3年制)/初級學院(2年制):考取劍橋『A』水準文憑,成績將決定大學的去向。

理工學院:3年制的大專課程(文憑課程),包括理論和實習。成績優秀的畢業生將豁免大學第一年課程。

大學:除了醫學、法學等專科外,一般需要3年時間來考獲普通學位,榮譽學位需4年。

私立學院:新加坡的私立學院提供兩種課程:預科的課程文憑以及學位的課程。其中學位課程都是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所頒發的國外大學文憑。新加坡教育部在2010年開始實施一個全新私立院校認證資格叫Etrust「教育信託保障計劃」。整個計劃會探討以下領域:私立教育機構的財務管理和健康;強調學術性流程,例如課程設計和發展、學生跟進和發展、學生評估及教師的篩選和本地學生的學費保護。該計劃為較好的私立教育機構提供了一個途徑,以突顯其在管理和提供教育服務之關鍵領域具備良好的水平。

2. 新加坡有華語學校,英語不怎麼學的嗎

網友誤解新加坡教育體制,新加坡並沒有華文教育學校,新加坡教育體制是雙語制度,以英語為主要教育媒介語言,所有課程都是英語教導,母語為第二語言,以學生族裔語文教導。

3. 新加坡華語學校只學華語嗎英語不怎麼學新加坡年輕人有可能英文不好嗎

首先,新加坡並沒有華語學校。就連過去那些傳統的華校現在也都是英文教學了
其次,英文在新加坡的學校里不只是學的,也是用的。
學校里的所有科目(除了華文課)全都是英文教學,例如用英文教數學課,用英文教歷史課,用英文教物理化學...甚至有些中文老師在華文課上都不得不用英文來輔助講解(就像國內的英文老師用中文來講英語課一樣奇怪)
所以新加坡的學生很難英文不好。因為如果英文不好的話,其他哪個科目都學不好了

還有問題的話歡迎追問

4. 新加坡華文課教什麼中三的。新加坡其他課程如數理化等學科與國內初中的區別是什麼呢

這個絕對要看是哪個學校了。新加坡好的政府中學(自主中學)的彈性很大,可以自己選使用的教材和教學提綱,而且好學校的考試題目和鄰里中學的差距也很大。我不知道其他的學校怎樣,我們學校是新加坡top的幾個學校之一,高華真么沒有樓下幾位說的那麼簡單,我上次ct才拿了A2,而且據說南洋有中國人居然fail了s3華文的olevel所以中四就不能再選高華了,所以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的,不過對中國人來說應該不費力。數學分Elementary math和Additional math,個人認為em並不比am簡單,風格不太一樣而已,有些部分國內沒有學過一定要認真學,我一開始沒放在眼裡結果考的不大好,難度比美國大很多很多,當然沒有中國那麼變態,要是你數學在國內很好絕對沒問題。我中考數學差兩分滿分,但我沒什麼數學天賦所以也沒覺的新加坡數學多容易。物理我覺得不難,和國內差不多,學會用英文答explain的題你就能拿高分。化學有機化學部分國內沒學,多注意一下就好。人文我take的是social study,full geography 和history elective,這個絕對要認真練習,而且即使你把課本背的滾瓜爛熟也沒有,背過只是能讓你不交白卷的基礎,要分析材料啊寫作文啊等等,總之是看你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背過最多最多隻是L3。個人覺得國內學的沒大用,至少地理是這樣。多買點參考書看看吧,不過有的參考書寫的寫的爛到不行。但是要拿高分也不是不可能,我一朋友ss班裡第一,不過她學校200多名以後了so……我不知道她水平怎樣。總之拿出在國內學習的勁兒來考好不成問題~加油!

5. 新加坡教育怎麼樣

語言

新加坡屬於英聯邦國家,以英語為教學語言。

在教學、行政領域通用英文之外,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了總人口的74%左右,日常交流使用普通話也沒有問題,飲食上也以中餐為主,公共設施的各種標識也基本都有中文,這使得中國學生初來乍到,不會有明顯的文化沖突,日常生活也完全能適應得來。

而且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和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家是相通的,新加坡學生可以在各個階段轉入上述國家讀書,完全是無縫對接

課程設置

與國內全天課不同,新加坡採取半日制。下午一點半左右就會結束英語,華文,數學,科學的學科知識學習。下午更多時間在課外活動CCA上。

近年新加坡實施了「智慧國」計劃。新加坡所有的小學生被納入「編碼樂」的課程范圍,會用平板電腦來指導學習。讓他們通過有趣的方式接觸程序設計和計算,以此培養和發展科技專才。

分流升學制度

由於小朋友在課業上學習能力,有快有慢,新加坡採取了針對性教育:滾動分班,激勵學生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小學四年級:選擇科目組合,學生將參加校內分班考試學校將依照成績,建議學生修的科目組合。家長將填寫一份表格,選擇孩子所要選修的科目組合。

升學階段在小學六年級:學生依照校方決定的科目組合修讀課程,在小六結束時參加小六會考,根據成績決定中學去向。考試4門主課,根據考試成績進入不同的學校,選修不同的課程。考試時間在9月或10月,12月公布結果,通過的學生由教育部統一就近分配名額進入政府中學。

相對於我國的高中(中專)、大學才為職業道路做規劃。新加坡在小學課程結束後就開始對每一位不能考入初中學生進行職業教育了。

課外活動

在中國,課外活動是屬於興趣活動,不強制;但在新加坡,CCA (Co-Curricular Activities )課外輔助課程類似於選修課與升學相掛鉤,基本每個孩子都要參加。

CCA的活動非常豐富,包括:體育活動、制服團體、視覺和表演藝術、學會和社團等。這些課外活動由學生自由選擇,但必須按時出席。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活動,並有一套完善的考評系統。
學校記錄有每個學生的個人成長檔案,包括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期間參加的任何一項活動。年底,學校會根據每個學生一年裡的出勤情況、活動表現等進行總體評估計分。在課外活動中,表現優異者,可以得到「升學優惠」。這種方式,從根源上,鼓勵了新加坡的孩子們不做高分低能的應試教育產物,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多方發展自己的能力素質。

6. 新加坡的教育和國內的教學哪個比較好

單論小學教育的話肯定是中國了,中國式早期就開始發力,國外的教育都是後期開始發力的。加坡的教育體制有利於每個學生循序漸進地發展自己獨特的天賦和興趣。新加坡的教育同時吸收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小學教育
小學頭四年一律課程統一,四年後實行分流,分流是以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分為三種不同課程。分流為的是讓學生能以自己的進度學習,使其潛質獲得充份發揮。
小一到小四是奠基階段,宗旨是給學童在英文,母語和數學三方面打好穩固的基礎。主要修讀科目有英文,母語和數學。平均來說,在四年裡有33%的時間用於英文的學習、27%用於學習母語、另20%用來學習數學,其餘是美術、手工、音樂和體育等科目。小五和小六是定向階段,學童將被分配入三種主要語文源流中的一種。每一種源流的課程將使學童能配合中學教育的課程,學童在修完小六後參加小六離校考試。
中學教育
學生通過小學離校會考者可以升上中一,中學又分特別班,快捷班和普通班三種課程。前兩種課程學生可在中學第四年參加普通教育文憑"普通"水準會考。普通班學生成績好的可在中學第五年參加這項考試。
特別班以第一語文水準教授英文和母語,只收小學離校會考成績優異者,每年約有百分之五的小學畢業生選讀特別班。
小學畢業生有一半以上(佔百分之五十六)升入快捷班,百分之三十八升上入普通班。兩班學生讀的母語只是第二語文水準而已,約有百分之七十五普通班的學生參加普通教育文憑"N"水準會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而升上中五。
中學課程分為四種:
特別課程:4年制課程,學生可以修讀高級母語,高級母語和英語兩者之一可以為第一語文。快捷課程:4年制課程,學生只能修讀快捷母語課程,其他課程與特別課程相同,英語為第一語文。普通學術課程:5年制課程,學生在第四年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通過後可以修讀第五年的課程,然後與特殊/快捷課程學生一起參加劍橋普通文憑考試。普通技術課程:4/5年制課程,學生有2門主課,英語和數學,第四年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大多數學生在N水準考試後不再修讀第五年課程,而直接進入技術學院。
新加坡中小學一般採用半天制,和中國教育制度相比,課堂課沒有那麼繁忙。初級學院、大專和理工學院則沿用開放全日制。
新加坡教育制度以嚴格著稱。新加坡的中小學至今允許校長或訓導主任在家長同意的情況下使用鞭刑處罰學生,有些時候鞭刑是公開實施的,雖然很少施行,但仍對其他學生起到威懾作用。
大學教育
合格中學畢業生憑成績及興趣選擇初級學院、高級中學及理工學院(大專學府)繼續升學,或進入社會工作。初級學院的大學先修課程為兩年制,高級中學則為期三年制。
新加坡有四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五所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淡瑪錫理工學院、義安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
新加坡也有許多私立學校,這些學校或學院也設有一些很受歡迎的課程,如語言、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公共關系、酒店旅遊業、美容及電腦等。這些課程很多與英美等國家的著名學府聯辦,當你完成了該校在新加坡的課程和通過了這些國家對其專業的考試可獲得文憑。之後,可以到英美等國的母校繼續深造。
新加坡政府對私立學校的收費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此各個學校的收費不完全一樣。語言學校的收費通常在每月300到800新元,而工商管理類則收費稍微高一點。通常一年左右即可拿到英制國家都承認的大專文憑。

7. 為什麼李光耀禁止新加坡華語教育

新加坡華人分傳統華人和海峽華人2種,前者一般說中文,談到中國很親切,甚至自稱中國人,以陳嘉庚為代表。後者一般說英文,看海峽時報(英文),親西方,甚至以自己的華人面孔為恥,以李光耀為代表。南洋華人這半個世紀以來的心理變遷,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兩種華人的變遷史.
說到傳統華人和海峽華人的分別,不能不提到一個名詞:南洋大學。這所大學的興衰史,也就是南洋傳統華人的興衰史。了解這所大學歷史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對這所大學,這所大學的創辦人,還有這所大學的精神肅然起敬。

南洋大學的創辦人叫陳六使,1950年任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及福建會館主席,他是陳嘉庚的族侄,1916年在福建小學還沒畢業就來到新加坡。1953年,陳六使捐助五百萬元,倡辦南洋大學。並以福建會館主席身份捐獻了五百二十三英畝在新加坡的雲南園作為南洋大學的校園。此後,連瀛洲宣布獻捐廿五萬元。萬金油大王胡文虎以他本人及故弟胡文豹名義捐建雙連學生宿舍一座。馬來西亞的李光前贊助1953-1957五年總捐助十份之一(此數超過一千萬元),鼓勵社會人士參加獻捐運動。檳城林連登捐出五十萬元,建築南洋大學圖書館(行政樓)。陸運濤獻捐南大理學院全部建築費(約卅萬元) 。

此外,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商界,學界,出租汽車司機,三輪車夫,小販,吧女和理發師,都先後參加樂捐,義駛,義踏,義賣,義演等活動,響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呼聲。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他們自己沒有機會讀書,但都希望能進點微薄之力,讓自己的後代有機會進一所華人自己的大學,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在他們的心裡,只有中國才是自己的國家。
很顯然,這種想法和海峽華人以及殖民當局是格格不入的。所謂海峽華人,就是自己已經放棄了關於中國的概念,他們心目中的祖國,在當時是英國。這種區別的來源也是很簡單的:傳統華人,大都是靠自己奮斗,創業,或富甲一方,或安居樂業。而海峽華人,則是靠給西方人做買辦,或者打工,靠西方人吃飯。所以英文比中文說的好,甚至不會說中文,比李光耀。在他們心目中,中國是一個陌生的國家,和他們沒有關系。一個英國議員曾經說,李光耀是蘇伊士運河以東他見過的最英國的人。而李光耀本人,幾年前被英國政府頒發了一個終身成就獎,他很感慨地說那是他這輩子得到的最高肯定,他說在他的年代,是以做英國人為榮,雖然到他兒子的年代要開始接受美國教育,以美國為榮。

所以,1956年南洋大學開課後,新加坡當局一直不承認南洋大學的學位,1959年李光耀上台後也不承認南洋大學,認為南洋大學的中文教學環境不能被認可。 1963年,李光耀政府宣布吊銷陳六使的公民權。一直到1968年,新加坡政府才承認南洋大學的學位,但一直對南洋大學的中國化教育如鯁在喉,到了 1980年,南洋大學被政府宣布停辦,從此,南洋大學成為了歷史名詞。南洋大學建校25年,培養了一萬多名畢業生。這些人都是傳統中國文化的精英,他們和中國人在一起,可能沒有人能看出差別。如今他們分布在世界各地,很多人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1981 年,新加坡政府在原南洋大學校址上建立了一個技術學校,叫南洋理工學院,1991年更名為現在的南洋理工大學。幾年前,該校的新校長想借用南洋大學的名望和現在在世界各地已經身居高位的南洋校友的資源,提出恢復南洋大學的名字。結果遭到了絕大多數南洋校友的反對,因為在他們心目中,南洋精神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這和南洋理工大學現在的英文環境風馬流不相及。的確,現在的所謂南洋理工大學只是一所普通的政府辦的英文大學,和當年純粹由民間華人從億萬富翁到小販舞女們齊心合辦的為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的南洋大學是根本不能比的。

南洋大學的停辦,也意味著在新加坡傳統華人的失敗。李光耀上台後,很多有影響力的傳統華人被趕出了新加坡,他們大多到了馬來西亞,有的回到了中國,有的到了美國。從1980年開始,海峽華人的思想開始在新加坡佔了上風,到了今天,傳統華人的思想在新加坡基本滅絕了。1980年前,新加坡80%以上的家庭平時的家庭語言是中文,而現在,70%以上的家庭使用英文。 80年以後,新加坡的學校就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華文教育,中文,只是被當作一門外語來學。很顯然,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新加坡人,很多國人試圖想和他們找到中華文化的相通之處的話,結果顯然就是自討沒趣。在現在新加坡的年輕人心目中,Chinese只是他們提到自己的膚色或種族的一個名詞而已,和中國,漢族什麼的沒有任何關系。

之所以會有這種變遷,這和新加坡政府推行的英文教育有直接關系。80年以後,新加坡就沒有用華文授課的學校,這樣過了一代人,李光耀終於成功了。如今在新加坡,能流利說中文,喜歡中國的,大都是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而這些人,大都因為英文不好,無法找到很好的工作,只有開出租或自己做小生意,現在已經是快被遺忘的角色了。當然也有不少事業成功的人士,但他們基本上已經不談政治,而專注自己的事業了。

李光耀推行英文教育的原因很簡單:一是去中國化,二是推行英文環境,吸引西方投資。這兩點他做的非常成功。在南洋大學的年代,南洋的學生給了李光耀很大的麻煩,他們基本上以北京為自己的方向,對政府跟著西方走的行為很不恥,並且南洋大學有非常獨立的學術精神(當然是以自己是中國人為出發點),加上他們在新馬華人中的號召力,所以,被以鐵腕著稱的李光耀關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李光耀成功吸引到的西方投資,也客觀上形成了英文的強勢環境,那些華校生由於中文沒有英校生好,所以很難找到好工作,也進一步加速了新加坡傳統華人的勢衰。

但是,英文環境的強勢,也有長遠的負面影響。李光耀自己也承認,英校畢業的學生,沒有華校生有人情味,講團結,和自信。因為,英文授課的老師,對學生只能限於語言的交流而已,而沒有任何文化的傳承,甚至連語言中那種很微妙意思的表達也很難學會。要知道,各種語言的精華,除了詞語里的歷史文化含量,還在於各種言外之意的表達。而這些,是新加坡的學校里現在無法學到的。而在華校里,老師用中文講述的同時,也傳承下來五千年的歷史,而這些,才是世界各地傳統華人的自信根源。雖然英文教育出來的新加坡人,缺乏李光耀希望的那種自信和團結精神,但目前這似乎還沒有大的負面影響,因為他們畢業後工作的環境,不是西方公司,就是新加坡政府或政府控制的公司,在這些地方,不需要他們有多少創造力和適應能力,只需要按部就班就可以了。只要李光耀在,一切都沒有問題,因為,新加坡人要走的路,他都安排好了。但問題是,他已經八十多歲了。
客觀的說,李光耀是個非常厲害的人,尼克松曾說李光耀是他見過的最有能力的領袖之一。這句話絕非虛言。他不單一手創立了新加坡,還創立了東南亞華人,也許是全世界華人最大的經濟體。這一點,也許國人沒有幾個能了解。

8. 新加坡的教育好嗎

新加坡的教育非常成功,自成一體。新加坡的教育體制有利於每個學生循序漸進地發展自己獨特的天賦和興趣。新加坡的教育同時吸收了東西方文化的精華,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培養和發展。
小學教育
小學頭四年一律課程統一,四年後實行分流,分流是以學生的語文能力而分為三種不同課程。分流為的是讓學生能以自己的進度學習,使其潛質獲得充份發揮。
小一到小四是奠基階段,宗旨是給學童在英文,母語和數學三方面打好穩固的基礎。主要修讀科目有英文,母語和數學。平均來說,在四年裡有33%的時間用於英文的學習、27%用於學習母語、另20%用來學習數學,其餘是美術、手工、音樂和體育等科目。小五和小六是定向階段,學童將被分配入三種主要語文源流中的一種。每一種源流的課程將使學童能配合中學教育的課程,學童在修完小六後參加小六離校考試。
中學教育
學生通過小學離校會考者可以升上中一,中學又分特別班,快捷班和普通班三種課程。前兩種課程學生可在中學第四年參加普通教育文憑"普通"水準會考。普通班學生成績好的可在中學第五年參加這項考試。
特別班以第一語文水準教授英文和母語,只收小學離校會考成績優異者,每年約有百分之五的小學畢業生選讀特別班。
小學畢業生有一半以上(佔百分之五十六)升入快捷班,百分之三十八升上入普通班。兩班學生讀的母語只是第二語文水準而已,約有百分之七十五普通班的學生參加普通教育文憑"N"水準會考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而升上中五。
中學課程分為四種:
特別課程:4年制課程,學生可以修讀高級母語,高級母語和英語兩者之一可以為第一語文。快捷課程:4年制課程,學生只能修讀快捷母語課程,其他課程與特別課程相同,英語為第一語文。普通學術課程:5年制課程,學生在第四年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通過後可以修讀第五年的課程,然後與特殊/快捷課程學生一起參加劍橋普通文憑考試。普通技術課程:4/5年制課程,學生有2門主課,英語和數學,第四年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大多數學生在N水準考試後不再修讀第五年課程,而直接進入技術學院。
新加坡中小學一般採用半天制,和中國教育制度相比,課堂課沒有那麼繁忙。初級學院、大專和理工學院則沿用開放全日制。
新加坡教育制度以嚴格著稱。新加坡的中小學至今允許校長或訓導主任在家長同意的情況下使用鞭刑處罰學生,有些時候鞭刑是公開實施的,雖然很少施行,但仍對其他學生起到威懾作用。
大學教育
合格中學畢業生憑成績及興趣選擇初級學院、高級中學及理工學院(大專學府)繼續升學,或進入社會工作。初級學院的大學先修課程為兩年制,高級中學則為期三年制。
新加坡有四所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五所理工學院:南洋理工學院、新加坡理工學院、淡瑪錫理工學院、義安理工學院、共和理工學院。
新加坡也有許多私立學校,這些學校或學院也設有一些很受歡迎的課程,如語言、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公共關系、酒店旅遊業、美容及電腦等。這些課程很多與英美等國家的著名學府聯辦,當你完成了該校在新加坡的課程和通過了這些國家對其專業的考試可獲得文憑。之後,可以到英美等國的母校繼續深造。
新加坡政府對私立學校的收費並沒有統一的規定,因此各個學校的收費不完全一樣。語言學校的收費通常在每月300到800新元,而工商管理類則收費稍微高一點。通常一年左右即可拿到英制國家都承認的大專文憑。

9. 新加坡人的漢語水平怎麼樣

新加坡為多元社會, 歷史環境, 教育體制和族群結構, 賦予傳統社會語言以英語為主體, 族群語言為副, 以華裔族群而言, 普遍精通英語, 聽寫流利, 華語僅是一般口語方言運用, 疏於書寫。且新加坡華語因融入本地語言, 自成一格南洋化, 程度難於和發源地的中國相比。

10. 李光耀為何要在新加坡大力禁止華語教育

說到新加坡,這是一個由華人在海外建立的國家,憑借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的發展速度,在當時也是被稱之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中有百分之七十多都是華人,也正是這樣,所以很多人都十分好奇,那麼他們平時都使用漢語嗎?

其實,其中有一點很重要,就是為了所謂的國際化,希望可以與西方建立合作,其次就是為了降低中國的影響。李光耀的做法,有網友稱,太現實了。至少可以說是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有些接受不了的,這也是他遭到非議的十分重要的原因。

不過現在隨著我國的日益強大,新加坡教育部門也開始漸漸的重新撿起了曾經丟掉的華語教育,一些中小學也開辦了非強制性的華語課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5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