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總督的權力包括哪些

西班牙總督的權力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1-30 19:24:41

1. 西班牙總督三部曲裡面兩棵草FIND在哪裡

應該就在附近,你最好把瞭望塔升級到3級,就可以輕易找到了~~很簡單的已經通關。。。

2.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范圍各有哪些

1、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1535年起,西班牙為了統治西屬美洲,先後建立四個總督區:

新西班牙總督區:首府墨西哥城,1535年設立,管轄新西班牙(今墨西哥)、中美洲及加勒比海諸島等地。

秘魯總督區:首府利馬,1542年設立,管轄整個西屬南美,18世紀西班牙在南美又設立兩個新總督區後,轄地相應縮小。

新格拉納達總督區:首府波哥大,1718年設立,管轄今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地區。

拉普拉塔總督區: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1776年設立,管轄今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地。

2、葡萄牙殖民地:巴西

——紅色為西班牙殖民地,藍色為葡萄牙殖民地

3. 新西班牙總督轄區的介紹

新格拉納達(西班牙語:Virreinato de la Nueva Granada)是西班牙在南美洲北部殖民地從1717年開始的名稱,它的領域相當於今天的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委內瑞拉。19世紀南美洲的獨立運動結束了這個殖民地政府。除南美洲大陸地區外這個殖民地政府還對厄瓜多、蓋亞那、巴拿馬、千里達及托巴哥和委內瑞拉的地方政府有管理權。除此之外今天的巴西和秘魯的部分地區屬於新格拉納達的管理。繼承自新格拉納達王國繼承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中文名稱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 外文名稱西班牙語:Virreinato de la Nueva Granada 行政區類別西班牙美洲殖民地 所屬地區拉丁美洲 下轄地區巴拿馬、哥倫比亞、厄瓜多、委內瑞拉等 政府駐地波哥大 地理位置拉丁美洲中部地區(今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西北部) 人 口434.5萬人(1819年) 西班牙語Virreinato de la Nueva Granada 目錄16世紀在波哥大設立了一個審判庭和新格拉納達王國,當時這個王國的總督僅鬆鬆地服從位於秘魯利馬的總督。由於這兩個首府之間的通訊非常慢,因此1717年設立了不服從利馬的新格拉納達殖民地(其中短暫中斷,後於1739年重建)。本來屬於其它殖民政府管理的厄瓜多、委內瑞拉和巴拿馬後來也歸屬這個殖民政府管理。這使得波哥大成為西班牙在新大陸的三個主要管理中心(另外兩個為利馬和墨西哥城)。雖然西班牙偶爾試圖加強對波哥大的統治,但是實際上其統治不十分有效。 由於南美洲北部地形復雜多變,而道路又非常缺乏,這使得在殖民地內交通非常糟糕。為了適當地統治邊緣地區在加拉加斯和基多設立了服從波哥大的地方政府。一些分析家認為它們反應了當地的傳統區別,最後它們也加固了這些地方傳統的不同。最後西蒙·玻利瓦爾的統一企圖也未能克服這些區別。 估計1819年新格拉納達的人口為434.5萬人 在1819年至1822年間經過一系列軍事和政治斗爭新格拉納達實際上從西班牙獨立,成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後來厄瓜多和委內瑞拉獨立後在首都波哥大附近成立了一個新格拉納達共和國。這個共和國從1831年至1856年存在。後來的保守派人士喜歡自稱為「新格拉納達」。 今天哥倫比亞周圍國家的一些人依然稱哥倫比亞人為「新格拉納達人」(neogranadinos)。 重要城市按照人口排列 1 - 波哥大2 - 加拉加斯3 - 基多4 - 卡塔赫納 5 - 巴拿馬城6 - 昆卡7 - 波帕揚8 - 通哈

4. 南美洲曾經大部分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被分為幾個總督區

自公元3世紀開始,柏柏爾人逐漸南遷,居住於沙漠平原和多沙丘地區,同蘇丹黑人逐漸發生混合。13世紀後,阿拉伯人哈桑部落到達西非,征服柏柏爾人建立王國,成為當地統治者,也與當地人發生混合。摩爾人實際上是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的後裔。摩爾人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對從北非來的外來民的貶稱。摩爾人的自稱是柏柏爾人。
711年,摩爾人入侵基督教的伊比利亞半島(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個非洲柏柏爾人將軍塔里克·伊本·齊亞德(Tariq ibn-Ziyad)率領六千五百名北非柏柏爾人和五百名阿拉伯人北渡直布羅陀海峽在伊比利亞半島登陸。登陸後他立刻焚燒戰船,以示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經過八年的征戰,摩爾人征服了南部大半個西班牙。他們試圖向東北進軍,跨越比利牛斯山,但732年被法蘭克人的宮相查理·馬特在圖爾戰役(Battle of Tours)中擊敗。政治影響是伊斯蘭勢力沒有能夠深入歐洲大陸的腹地。
摩爾人統治半島按年代算是711-1492年,1492年摩爾人被逐出半島,余者逐漸融入當地居民。現在的西班牙人的人種特徵明顯異於德國這樣的日耳曼人。
在新生國家的蓬勃朝氣中,出於對財富的渴望,也出於要挽回跟葡萄牙在非洲領土爭奪中失敗的心理,當時還是中央專制集權的西班牙王室在同一年支持了哥倫布新航路開辟計劃。
哥倫布的航行與發現,向歐洲殖民者與探險家們吹響了第一聲號角,促使他們掀起一個紛紛走向新大陸的發現,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德國、英國以及荷蘭等國探險家的足跡很快踏遍整個新大陸。
西班牙人發現美洲最初是從加勒比海的群島開始的,他們最初的探險活動從中美洲的古巴、尤卡坦開始的,最初瑪雅王國和阿茲台克帝國像磁鐵一樣地吸引他們,那裡豐富的黃金激發了他們狂熱的征服慾望。此時的北美相對較為貧瘠,他們的主要精力放在德克薩斯往南的中美洲和南美洲,從1492年哥倫布登陸美洲開始的三個世紀里,西班牙先後佔領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島嶼(西印度群島)、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區、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達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內陸。葡萄牙人佔有了巴西。
1535年起,西班牙為了統治西屬美洲,先後建立四個總督區:
新西班牙總督區:首府墨西哥城,1535年設立,管轄新西班牙(今墨西哥)、中美洲及加勒比海諸島等地。
秘魯總督區:首府利馬,1542年設立,管轄整個西屬南美,18世紀西班牙在南美又設立兩個新總督區後,轄地相應縮小。
新格拉納達總督區:首府波哥大,1718年設立,管轄今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地區。
拉普拉塔總督區: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1776年設立,管轄今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地。
此外,有的總督區下設置有都督區。西屬美洲共設五個都督區:瓜地馬拉(1527年)、古巴(1777年)、委內瑞拉(1773年)、波多黎各和智利(1778年)。
在19世紀初期,西屬美洲陸續爆發了獨立運動,西班牙因此丟失了在美洲大陸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的失利,更使其丟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並最終結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統治。
其中,佐羅的故事就發生在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加利福尼亞。

5. 在20世紀,西班牙到底還有哪些海外殖民地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西屬美洲)是指從15世紀末到19世紀,西班牙在美洲擁有的殖民地的統稱。從1492年哥倫布登陸美洲開始的三個世紀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陸和加勒比海地區就不斷地進行著征服和殖民,先後佔領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島嶼(西印度群島)、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區、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達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內陸。在19世紀初期,西屬美洲陸續爆發了獨立運動,西班牙因此丟失了在美洲大陸的殖民地。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的失利,更使其丟失了加勒比海上的古巴和波多黎各等地,並最終結束了在美洲的殖民統治。
1535年起,西班牙為了統治西屬美洲,先後建立四個總督區:
新西班牙總督區:首府墨西哥城,1535年設立,管轄新西班牙(今墨西哥)、中美洲及加勒比海諸島等地。
秘魯總督區:首府利馬,1542年設立,管轄整個西屬南美,18世紀西班牙在南美又設立兩個新總督區後,轄地相應縮小。
新格拉納達總督區:首府波哥大,1718年設立,管轄今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地區。
拉普拉塔總督區: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1776年設立,管轄今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地。
此外,有的總督區下設置有都督區。西屬美洲共設五個都督區:瓜地馬拉(1527年)、古巴(1777年)、委內瑞拉(1773年)、波多黎各和智利(1778年)。1764年,西班牙又在美洲殖民地推行郡制,分新西班牙為12個郡,拉普拉塔為8個郡等等。西屬美洲的獨立戰爭後,相應的總督區和其他行政區劃分不復存在,但卻深刻影響到了各新獨立國之間的邊界和行政區劃分。

6. 為什麼墨西哥聯邦以前在新西班牙總督轄區

這個問題其實問的方式還有些別扭,「墨西哥聯邦」大概指的就是現在的墨西哥合眾國,這個國家的確採用的是聯邦共和制這個國家組織形式。「新西班牙總督轄區」則是一個歷史概念了。歷史上現在的墨西哥曾經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至於為什麼要叫做「新西班牙」,這個也很好理解,殖民的模式往往在命名上將宗主國的許多地名或者稱呼都移植過來,而墨西哥地區,阿茲特克帝國的被征服以及極佳的地理位置,都是其成為西班牙殖民地最早的統治中心的原因。

7. 新西班牙總督轄區的面積是多少

雖然我還沒有查出總面積,但是新西班牙總督府轄區非常廣大,包括:包括墨西哥、中美、西印度群島及今美國西部和南部地區。面積之大可想而知。

8. 《西班牙總督3》第3關一共14個秘密,玩了好幾遍死活只找到13個,還有一個在哪啊

話說你們都好有毅力,我玩123代,都懶得找到所有秘密太麻煩了,不停的砍樹,有的秘密都藏在樹林深處啊

9.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殖民總督區

1535年起,西班牙為了統治西屬美洲,先後建立四個總督區:
新西班牙總督區:首府墨西哥城,1535年設立,管轄新西班牙(今墨西哥)、中美洲及加勒比海諸島等地。
秘魯總督區:首府利馬,1542年設立,管轄整個西屬南美,18世紀西班牙在南美又設立兩個新總督區後,轄地相應縮小。
新格拉納達總督區:首府波哥大,1718年設立,管轄今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地區。
拉普拉塔總督區: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1776年設立,管轄今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等地。
此外,有的總督區下設置有都督區。西屬美洲共設五個都督區:瓜地馬拉(1527年)、古巴(1777年)、委內瑞拉(1773年)、波多黎各和智利(1778年)。1764年,西班牙又在美洲殖民地推行郡制,分新西班牙為12個郡,拉普拉塔為8個郡等等。西屬美洲的獨立戰爭後,相應的總督區和其他行政區劃分不復存在,但卻深刻影響到了各新獨立國之間的邊界和行政區劃分。

10. 總督的概述

總督之「督」可見,在名義上不是地方官,是中央差遣的「派出」性質,由此可見中央是將地方權力牢牢握在手上的。地方沒有名義上的大員,提督、知縣等也皆屬於中央官。 明代正統末至景泰初,除於謙、王驥先後以兵部尚書、南京兵部尚書總督京師、南京軍務外,地方亦多派總督。這些總督因事而設,事畢即撤。自成化五年(1469)兩廣再設總督後,其職始專,近於定製,但終非地方正式軍政長官。其中比較重要的總督有:
弘治十年(1497)置, 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一員,簡稱「三邊總督」
弘治十年(1497)置,總督四川、陝西、河南﹑湖廣等處軍務一員,
正德八年(1510)置: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兼理糧餉一員,簡稱「宣大總督」
嘉靖二十九年置: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一員,簡稱「薊遼總督」
嘉靖三十三年(1550)置:總督浙江、福建、江南兼制江西軍務一員,簡稱「浙直總督」,等等。
總督與巡撫皆為地方軍政大員,合稱督撫。但總督權力較巡撫大,巡撫位於總督之下。地方總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選,以尚書、侍郎任者,亦加都察院正官(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職銜。專務總督除部院正官外有寺卿至其位者,加官如尚書、侍郎制。
正德十四年,明武宗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公」,遂改總督為總制。嘉靖三十年,又以「制」字非臣子所用,復名總督,但習慣上仍尊總督為制台。在明朝政治中,總督舉足輕重,入則為朝廷顯官,出則為一方軍政之首,巡撫、總兵官俱聽節制,故時人稱「文帥第一重任」。
《明熹宗實錄》卷四十二:「天啟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蔭總督宣大王國楨子之仲、登萊巡撫袁可立子樞、通政使吳用先子 、河南巡撫馮嘉會子映鸞、太常寺卿桂有根子高攀各入監讀書。」 直隸總督——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順治十八年(1661年)初設直隸總督,後裁;雍正元年(1723)年升直隸巡撫為直隸總督,為定製;
雍正八年(1730)設直隸河道水利總督,簡稱北河總督;
乾隆十四年(1749年)裁北河總督,遂以兼直隸河道事務,加管理河道銜;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兼巡撫銜;
咸豐三年(1853年)兼管長蘆鹽政,太平天國之亂後,鹽運秩序被破壞,該職被自然停兼;
同治九年(1870)兼北洋通商大臣。 兩江總督——總督兩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操江、統轄南河事務。
康熙元年(1662)以江南總督兼操江事務;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合並江南、江西2總督為兩江總督,為定製,仍兼操江事務;
道光十一年(1831年)兼兩淮鹽政,太平天國之亂後,鹽運秩序被破壞,該職被自然停兼;
同治十二年(1873年)兼南洋通商大臣;
另,清初兩江總督就兼轄南河事務,協助總河,後逐步負責加重河道事務,最終全面統轄南河事務。 閩浙總督——總督閩浙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兼巡撫事。
乾隆三年(1738)合並福建、浙江2總督為閩浙總督,為定製;
光緒十一年(1885年)以福建巡撫改為台灣巡撫,遂兼福建巡撫事務。 湖廣總督——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兼巡撫事。
順治元年(1644年)初設湖廣總督,後裁;康熙十九年(1680)改川湖總督為湖廣總督,為定製;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更名為湖北湖南總督,但簡稱仍為為湖廣總督;
光緒三十年(1904年)裁湖北巡撫,遂兼湖北巡撫事務。 明代
明景泰三年,兩廣始設總督。
明代景泰三年(1452年)始設梧州。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遷肇慶。
清代
兩廣總督——總督兩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兼巡撫事。
清代兩廣總督的前身為順治元年所置的廣東總督,當時總督駐廣州,兼轄廣西。
順治十二年,總督府遷往梧州。
康熙二年,別置廣西總督,廣東總督移駐廉州。
次年,撤銷廣西總督,廣西政務復歸廣東總督管轄,廣東總督遷駐肇慶。
雍正元年,重設廣西總督,次年再次裁撤。
雍正七年,為統一西南軍事指揮權,鎮壓苗族起事,廣西政務暫歸雲貴總督兼轄。
雍正十二年,廣西政務仍隸廣東總督管轄,更號兩廣總督。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廣東總督為兩廣總督,為定製,駐肇慶府;
乾隆十一年(1746年)年移駐廣州府;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裁廣東巡撫,遂兼廣東巡撫事務。
直到清朝滅亡取消兩廣總督。 陝甘總督——總督陝甘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管理茶馬、兼巡撫事。
順治元年(1644年)初設甘肅巡撫,例兼管理茶馬事務;
康熙十四年(1675年)初設陝甘總督,後多次更名與移治;
乾隆十九年(1754年)裁甘肅巡撫,遂以陝甘總督兼甘肅巡撫、管理茶馬事務;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改甘肅總督為陝甘總督,為定製,仍兼甘肅巡撫、管理茶馬事務。 四川總督——總督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兼巡撫事。
順治元年(1644)初設四川巡撫;十四年(1657)初設四川總督,後更名裁撤;
乾隆十三年(1748年)恢復四川總督,同時裁撤四川巡撫,遂兼巡撫事務。 雲貴總督——總督雲貴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兼巡撫事。
順治十六年(1659年)初設雲貴總督,後分設;
雍正十二年(1734年)合並貴州、雲南2總督為雲貴總督,為定製;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裁雲南巡撫,遂兼雲南巡撫事務。 東三省總督——總督東三省等處地方、兼管三省將軍、奉天巡撫事。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盛京將軍為東三省總督,以原關外三將軍並為三省將軍事務由其兼管;
同時設奉天巡撫,以原盛京將軍本轄區域的旗兵改以副都統銜由其兼管;
宣統二年(1910年)裁奉天巡撫,遂兼奉天巡撫事務。 南河總督——總督江南河道、提督軍務,又簡稱江南河道總督。
雍正七年(1729年)改總河為南河總督;
咸豐八年(1803)裁撤,其事務並入漕運總督。 東河總督——總督河南、山東河道、提督軍務,又簡稱東河河道總督。
雍正七年(1729年)改副總河為東河總督;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裁撤,同年恢復;二十八年(1902)裁撤,其事務並入河南、山東二巡撫。 漕運總督——總督漕運、節制江北鎮道各官。
順治元年(1644)設漕運總督;
咸豐八年(1803)裁南河總督,兼管江南河道事務;
咸豐十年(1805)節制江北鎮、道各官;
光緒三十年(1904)以無漕可運,改設江淮巡撫;
光緒三十一年(1905)以與兩江總督事務重疊,裁撤,其事務並入兩江總督。 總督(Governor-General),英國國王在尊其為國家元首的英聯邦(除聯合王國以外的)各成員國的代表。在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總督是英王在中央或國家一級的代表;在加拿大各省還有省督,在澳大利亞各州,還有州總督。總督職位隨英聯邦國家的憲法地位的演變而變化。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總督最初,是國王和英國政府的雙重代表;1926年的帝國會議決定,總督在供職國家的作用和英王對聯合王國政府所起的作用完全一樣,這就意味著總督不再是聯合王國政府及其利益的象徵。總督任命的程式也發生了變化。最初,是根據聯合王國政府的建議(事先和當地政府進行過蹉商)而得到任命的;但1930年帝國會議通過協定,確認總督應經過同國王的非正式協商、根據英聯邦有關國家政府的建議而委任。
在某些英聯邦國家的現代憲法中,有專門條款對總督選舉作出規定。在早期,總督通常來自英國。現代習慣作法是任命一個「當地」人為總督。現代總督是實權總督,他們行使職能而無需將他代表的國王置於優先地位;不過,總督通常像英王在聯合王國一樣,行使其憲法及禮儀職能。
歷史上西班牙在本土各行省、那不勒斯地區和美洲的殖民地, 以及英國在印度殖民地的統治者稱viceroy,中文也多譯為「總督」。Viceroy是拉丁文「vice」(來自宮廷的)和法文「roi」(國王)的組合。從職權范圍上來說,這一類的總督更近似中國清朝的總督。一些文獻中也將viceroy翻譯為「副王」。
總督亦是英文中Governor及Governor-General的翻譯。Governor一詞可用作一些殖民地、部分國家的州或省的州長或省長,如香港總督、華盛頓州州長,但一般只有殖民地首長才會翻譯成總督。部分殖民地,及英國的自治領(Dominion)的英國國王或女王代表叫作Governor-General,如加拿大總督、澳大利亞總督。 加拿大首位華裔總督
加拿大創業協進會宣布,在2011年4月2日舉行的2011「加拿大傑出華裔創業家選舉」晚宴中,華裔伍冰枝將獲頒2011創業協進會「終身成就獎」。創業協進會會長鄺國雄表示:「該獎項是頒發對加拿大社會在商業、人道或慈善事業領域內做出優越貢獻的加籍華人。」
在加拿大,伍冰枝是家喻戶曉的政治明星。1999年,她成為加拿大首位華裔總督。加拿大總督代表國家元首,是英國女王在加拿大的代表。盡管當選時遭遇種族分子惡意中傷,但伍冰枝還是憑借真誠說服了大多數加拿大人。2005年卸任時,加拿大參議院議長贊揚她為加拿大史上最出色的總督之一。退任後,她和丈夫建立加拿大公民協會,幫助新移民融入並適應加拿大生活,積極宣揚包容、接納、歸屬感和公眾責任。
為何她能帶上光鮮的總督頭銜?也許我們能從她的人生軌跡中得出答案。1939年,她出生於香港一個普通家庭。3年後,由於日本侵佔香港,她不得不隨家人利用美日交換戰俘名額移民到加拿大,因此曾被歸為難民之列。但從此,在安寧的渥太華市,她開啟了傳奇人生。大學期間,從小愛好藝術的她選擇了主修文學專業。不僅學習成績一直很出色,伍冰枝還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社交活動。因為,她認為,要想在多族裔學生的校園里立足,不僅要有非凡才華,還要主動出擊,勇於表現。
1965年,從法國取得碩士學位歸來後,她進入加拿大國營電視台,並從此愛上了演播廳。之後,她憑借擔任《伍冰枝直播》等節目主持人,成為了加拿大最叫座的金牌主持。35年裡,伍冰枝堅信,無論多麼細小的工作,都是提高自身的機會,因此她從不拒絕任何分配給她的工作。
除了在媒體圈孜孜不倦地耕耘外,其文藝才華更令她聞名遐邇。從1968年開始,她出版了多部情感細膩的小說,備受好評。此外,她還涉足電影圈,1995年她拍攝的電影《他眼裡的誘惑》,被當年戛納藝術電影節選為開幕式播放的電影之一。對於伍冰枝而言,引以自豪的並非小說和電影,而是電視藝術片製作。至今,她有10多部電視藝術片獲得國際或國內大獎。
從難民蛻變為加拿大最有影響的文化人士,最後走上政壇。有人說,伍冰枝能夠雀屏中選,是因為她有卓越的才華、獨具親和力的公眾形象和超越於黨派之爭的背景。而伍冰枝如此總結自己的成功秘訣:「在這個世界上,要想站在別人前面,就要變成別人眼裡不可缺少的人。」
澳大利亞總督傑弗里
邁克爾·傑弗里(Michael Jeffery) 1937年生於澳大利亞西澳州,16歲入堪培拉皇家軍事學院學習,1958年入伍。1970年2月,33歲的傑弗里少校帶領一個步兵連在越南南部執行軍事偵察任務,在一年多的對越作戰中,傑弗里表現出卓越的軍事和領導才幹,被授予十字軍事勛章。除越南戰爭外,他還先後在馬來半島、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兵作戰。1976年,傑弗里受命擔任珀斯空軍特種部隊司令,後來又升任為陸軍上校,任陸軍特別行動部隊第一指揮官。1981年至1983年,傑弗里負責澳大利亞全國反恐統籌工作。之後,被派到倫敦皇家國防研究學院深造,後晉升為少將。自1986年以來,傑弗里統領陸軍第一師。後曾擔任澳國防軍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等職,少將軍銜。1993年退役後任西澳大利亞州州督至2000年。其間,他曾兩度擔任聯邦行政長官,以補總督職位的臨時空缺,熟知總督職責。2003年8月宣誓就任澳大利亞聯邦第24任總督。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6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0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95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6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2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9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5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76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8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