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西班牙建造的航母有哪些
A. 世界上哪些國家擁有航母
目前2017年,目前世界上有9個國家(聯合國五常+印度、巴西、義大利、泰國)擁有航母(含在建)共計25艘。
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最多的就是美國,有11艘航母,10艘尼米茲級,1艘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全是10萬噸級的核動力航母。是世界上航母數量的一半多。
此外:
法國有1艘核動力航母,戴高樂號。
俄羅斯有1艘常規動力航母,庫茲涅佐夫號。
中國有1艘訓練用常規動力航母,遼寧號,是原蘇聯未建成的瓦良格號改建的,與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是同級航母。
印度有1艘常規動力航母,維克拉馬蒂亞號,是原俄羅斯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母退役後賣給印度的。
其餘泰國的1艘(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西班牙建造)、巴西的1艘(聖保羅號,原法國退役航母),義大利2艘(加富爾號、加里波第號)屬於輕型航母。
西班牙、阿根廷曾經有過航母,目前已經退役,日本的直升機航母屬於兩棲驅逐艦,一般不被視為航母。
此外,中國(001A級,未命名)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各有1艘航母已經下水,但尚沒有服役;中國、美國(肯尼迪號)、英國(威爾士親王號)、印度(維克蘭特號)各有1艘在建但沒有下水的航母。
故,不含日本的直升機航母,各國共計有有19艘現役航母,6艘在建航母。
——————————
直升機航母一般被視為兩棲登陸艦,不被視為航空母艦。
美國服役8艘,在建4艘;
日本服役4艘:出雲號、加賀號、日向號、伊勢號。
法國服役3艘,均為西北風級;
俄羅斯服役2艘;
澳大利亞2艘;
英國1艘;
韓國1艘:獨島號。在建1艘,馬羅島號;
埃及2艘;
西班牙1艘。
共計約24艘。
B. 世界上有哪些國傢具備建造航母能力
能造航母國家如下:
1、巨型航母(10萬噸)——美國
2、大型航母(6萬噸)——中國、英國
3、中型航母(4萬噸)——法國、印度
4、輕型航母(2萬噸)——日本、西班牙、義大利
5、不確定有沒有航母製造能力的——俄羅斯
C. 哪些國家能自行研製航母
亞洲國家中印度和泰國各有一艘航空母艦在役,都是購買的別國航母(印度買的是二手英國競技神號,現稱維拉特號;泰國購買的是基於西班牙的艾斯圖里亞親王號建造的HTMS Chakri Naruebet)。另外印度還在翻新建造俄羅斯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以及自行建造的Vikrant級輕型航母。
目前世界范圍內有能力建造(以及裝備)航母的國家,除了美俄,還有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以及亞洲的印度、中國,另外日本也是有能力建造的,不過因為歷史的原因日本不被允許擁有航母這樣的進攻性武器。此外韓國也有能力建造大型軍用艦只,相信也可以建造輕型航母。日本和韓國都有類似直升機航母的艦只,對外宣稱是支援、登陸艦,而且這兩國並沒有裝備垂直起降戰斗機,所以這些艦只暫時只能起降直升機,所以不能算是真正的航母,不過顯示了兩國擁有建造航母的能力或者潛力。
D. 西班牙有航母製造能力嗎
有,西班牙的現役航母就是自己建造的,泰國的航母也是西班牙建造的,而且西班牙一直在推銷自己的新航母設計。
E.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有艘航空母艦各是多少艘
目前世界上實際擁有航母的國家
1. 美國
美國海軍現有2型3級12艘大型航空母艦,其中包括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3艘、企業級核動力航母1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8艘。其中,除「小鷹」號母港設在海外的日本橫須賀海軍基地外,其餘11艘的母港均在美國本土的五大航空母艦基地。
美海軍規定,和平時期,每艘航母一個標準的訓練、執勤和休整周期為18個月,並各佔1/3時間。因此,正常情況下,美海軍現役12艘航空母艦,有1/3在海灣地區、西太平洋、地中海等海外前沿地區執勤或擔負作戰任務,1/3進行海上訓練,另有1/3在港內休整或進廠維修保養。當然,戰時其訓練、休整和維修周期會縮短,能執行作戰任務的航空母艦將比平時增加50%至1倍左右,可能會集結6-8艘航空母艦投入作戰。目前部署如下:
CV63「小鷹」號常現動力航母該艦為小鷹級首艦,1961年4月服役,常駐西太平洋執勤;標准排水量60100噸,艦長323.6米;飛行甲板長318.8米、寬76.8米;動力裝置為8座鍋爐,4台蒸汽輪機,28萬馬力;航速32節;續航力為12000海里/20節;可搭載各型飛機80-90架;編制5480人;當時造價為2.652億美元,設計使用壽命30年。該艦原是作為重型攻擊航空母艦設計建造的,1973年改裝為多用途航母,1987年至1991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裝,服役期延長15年,滿載排水量增至83960噸。「小鷹」號服役後一直在太平洋艦隊,長期以聖迭戈海軍基地為母港,參加過越戰,多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海灣執勤,1998年7月接替退役的「獨立」號航母部署至日本橫須賀、常駐西太平洋。目前,該艦由美海軍第7艦隊第5航母大隊司令指揮,搭載第5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76架,包括F-14戰斗機14架、F/A-18戰斗/攻擊機36架、EA-6B電子戰機和E-2C預警機各4架、S-3B反潛機8架、SH-60F反潛直升機6架、HH-60H救援直升機和ES-3電子偵察機各2架,計劃於2008年退役。
CV64「星座」號為小鷹級航母的第2艘,1961年10月27日加入太平洋艦隊服役,性能與「小鷹」號一樣。該艦服役後一直以加利福尼亞州的聖迭戈海軍基地為母港。1964年8月4日美軍挑起「北部灣」事件後,「星座」號航母便於次日出動艦載機轟炸北越,是美軍發動全面侵越戰爭後第一艘參戰的攻擊航母。此後,「星座」號於1975年改裝為多用途航母,1990年至1993年完成了延長服役期的改裝,並計劃於2003年退役。該艦目前隸屬於太平洋艦隊,艦上搭載第2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76架,通常由2艘導彈巡洋艦、3艘驅逐艦、1艘導彈護衛艦。2艘核潛艇和1艘快速戰斗補給艦擔負護航。
CV67「肯尼迪」號這是小鷹級航母的第4艘,也是美國建造的最後一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以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F·肯尼迪命名,母港設在美國東海岸佛羅里達州的海波特海軍基地。該艦於1964年至1967年建造,1968年9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與前3艘同級艦相比,「肯尼迪」號的機庫和飛行甲板布置有改進,斜角飛行甲板由傾斜11度20分改為11度,機庫由長225米、寬30米改為長210米、寬32米,結構更趨合理,滿載排水量減至80940噸。該艦曾參加了對古巴的海上封鎖,並於1990年9月14日至199年3月12日連續6個月部署在波斯灣,是參加海灣戰爭時間最長的美國航母。1993年至1995年9月進行了延長服役期改裝,之後轉入海軍後備隊,擔任訓練航母,2000年又回到大西洋艦隊轉為現役航母,現在是美國海軍唯一一艘訓練航母,主要用於訓練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同時電可以進行現役部署,執行作戰任務,計劃2018年退役,屆時將有50年的服役史。
CVN65「企業」號為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1958年至1960年建造,當時造價為4.5億美元,1961年11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65年至1990年部署在太平洋艦隊,1990年至1994年進行為期4年的更換核燃料和現代化改裝,之後加入大西洋艦隊,目前母港設在弗吉尼亞州美國最大的海軍基地諾福克。該艦標准排水量73570噸,滿載排水量93970噸,全艦長342.5術,飛行甲板寬76.88米,載機約90架,由8台A2w型核反應堆為4台齒輪傳動式汽輪機提供蒸汽,航速33節,更換一次核燃料可連續航行20萬海至。1964年8至10月,「企業」號航母在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長灘」號和「班市裡奇」號的護航下,組成世界上第一支全核動力特混艦隊,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途中沒有加油和再補治,歷時64天,總航程32600海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力,開創了航空母艦發展的新紀元。該艦曾參加對古巴的海上封鎖以及越南戰爭和科索沃戰爭,先後四次更換核燃料。現隸屬於大西洋艦隊,執行任務時搭載第3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78架。
CVN68「尼米茲」寫這是繼「企業」號之後的第二艘核動力超級航空母艦,以二戰時期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命名,1968年動工,1972年下水,1975年5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87年轉入太平洋艦隊,母港設在布雷默頓,1998年3月進入位於諾福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歷時3年的大修,計劃2002年完成。該艦標准排水量74042噸,滿載排水量91487噸,總長333米,飛行甲板,寬76.8米,由2座A4W型壓水式核反應堆提供動力,28萬馬力,航速30節以上,更換一次核燃料可連續運行13年,續航力達80-100萬海里,可載各型艦載機90-100架,編制艦員5930人。「尼米茲」導採用了功率更大、結構更完善、壽命更長的A4W型核反應堆,並裝備了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和「海麻雀」艦空導彈,服役時間可長達50年。1997年9月5日至1998年2月28日,該艦隸屬太平洋艦隊,搭載第9艦載航空聯隊,從美國西海岸的聖迭戈出發。橫跨太平洋和印度洋,在炎熱的波斯灣執勤3個月,參加了對伊拉克的空襲作戰,然後又穿越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和大西洋,抵達美國東海岸的梅波特海軍基地,在175天內環球航行一周。
CVN69「艾森豪威爾」號為尼米茲級的第2艘,以美國第34任總統命名,性能與「尼米茲」號一致,1977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曾參加波黑戰爭空襲波黑塞族武裝,多次前往地中海和海灣執勤。該艦目前隸屬太平洋艦隊,搭載第7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飛機80架。
CVN70「文森」號該艦以二戰前海軍的堅定支得者美國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主席「卡爾·文森」命名,性能與尼米茲級前二艘一樣,1982年3月加入大西洋艦隊服役,1983年部署至太平洋艦隊,母港為布雷默頓海軍基地。該艦曾多次在海灣執勤,參加過對伊拉克的空襲作戰,目前由第3航母大隊司令指揮,搭載第11艦載航空聯隊,裝奮各型飛機78架。
CVN71「羅斯福」號是尼米茲級的第1艘,以美國第26任總統命名,性能略有改進,滿載排水量增至97574噸,1986年10月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該艦曾參加海灣戰爭,1999年又參加了科索沃戰爭,在同級艦中實戰經驗最為豐富。目前搭載第8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艦載機80架.並由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2艘核潛艇和1艘快速戰斗支援艦擔負護航。
CVN72「林肯」號以美國最受擁戴的林肯總統命名。性能進一步改進,裝載2900噸航空彈葯和350萬加侖航空汽油後,滿載排水量達102000噸,是世界上第一艘超過10萬噸的航空母艦。該艦1989年服役,先部署在大西洋艦隊,1990年轉入太平洋艦隊,母港由諾福克移至華盛頓州的埃弗雷特。目前由,搭載第14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飛機78架,配屬2艘導彈巡洋艦、6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核潛艇和3艘後勤艦,正在波斯灣執勤,每天出動艦載機對伊拉克進行空中監觀和封鎖。
CVN73「華盛頓」號以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命名,性能與「林肯」號一樣,1992年服役,部署在大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目前隸屬於第2巡洋艦驅逐艦大隊,搭載第17艦載航空聯隊,裝備各型飛機78架,正在地中海執勤,由導彈巡洋艦「諾曼底」號、驅逐艦「布里斯科」號和「加農」號、護衛艦「辛普森」號、核潛艇「安納波利斯」號和「阿爾巴尼」號、快速戰斗支援艦「供應」號擔負護航。
CVN74「斯坦尼斯」號,這是尼米茲級的第7艘,1995年12月服役,是美海軍第一艘裝備IT-21「21世紀信息技術」系統,實現網路化的現代航空母艦,核動力裝置也得到進一步改進,一次加註核燃料可連續運行23年,因此在45-50年的服役期內只需要換一次核燃料。該艦加入現役後先部署在大西洋艦隊,1998年8月轉入太平洋艦隊,母港也由梅波特移至聖迭戈海至基地。2000年上半年,該艦搭載第9艦載航空聯隊各型飛機74架,首次前往西太平洋和波斯灣進行為期6個月的海外執勤。
CVN75「杜魯門」號為美海軍20世紀最後服役的航母,造價高達45億美元。該艦以美國第33任總統命名,1993年至1996年建造,1998年7月服役,部署在了西洋艦隊,母港為諾福克海軍基地。目前,該艦正在中大西洋進行作戰部署前的最後一次海上訓練,由第2航母大隊司令指揮,搭載第3艦載航空聯隊的飛機74架。
保持12艘大型航母編隊,是美國國防部為「打贏兩場幾乎同時發生的戰區戰爭」而確定的最低標准。在21世紀初,美海軍將繼續維持這一計劃,到2008年,等10艘尼米茲級航母CVN77將接替「小鷹」號;而在研的CVNX級將於2006年開始建造,2013年接替「企業」號;第2艘CVNX級航母將於5年後取代「肯尼迪」號,屆時,美海軍航母將全部核動力化。
2. 俄羅斯。目前,隸屬於北方艦隊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俄海軍唯一一艘在役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艦長306.3米,艦寬37米,吃水9.87米,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總功率20萬馬力,最大航速29節,標准排水量53000噸,滿載排水量67500噸,這個數字也使它成為了俄羅斯海軍現役艦艇中噸位最大的艦只。庫茲涅佐夫號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既有艦隊型航母所特有的斜直兩段甲板,又有輕型航母通用的上翹角滑躍式起飛甲板,庫茲涅佐夫號的服役使世界海軍中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這一新穎的航母起降方式,其飛行甲板長304.4米,寬72米,庫茲涅佐夫號上可裝載飛機40架(戰時可擴張至60架),包括有蘇-33戰斗機、蘇-25攻擊機、卡-27反潛直升機和卡-29RLD預警直升機等。
3. 法國。「克萊蒙梭」級的首艦「克萊蒙梭」號於1955年11月在布勒斯特船廠開工,1957年12月下水,1961年11月建成服役,於1997年7月退役。第2艘R99「福煦」號於1960年7月下水,1963年7月服役,2000年退役後出售給巴西海軍。 「戴高樂」號是法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中型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目前唯一一艘現役航空母艦,於1983年5月開工建造,1994年下水,2000年9月正式服役。「戴高樂」號航母艦長261.5米,艦寬31.5米,吃水8.5米,標准排水量35500噸,滿載排水量為39680噸,「戴高樂」號的動力裝置為2座K-15一體化循環壓水堆,總功率為76200馬力,核反應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戴高樂」號航母實際重量竟然比設計初的標准整整超重了10%,由此產生的直接後果就是其航速達不到設計標准,其僅僅27節的航速使其「摘取」世界航速最低的航空母艦的桂冠。飛行甲板長261.5米,寬64.4米,可搭載「陣風」M型戰斗機、E-2C鷹眼預警機和NH-90直升機等各種艦載機40餘架。它的作戰能力僅次於美國的大型核航母,在世界海軍中排在第二個檔次。法國原來的計劃是建造2艘該級航母來代替即將退役的2艘「克萊蒙梭」級常規動力航母,但迄今只有「戴高樂」號1艘入役。
4. 英國。英國無敵級航空母艦系列,現共有3艘,即「無敵」號、「卓越」號和「皇家方舟」號,無敵級航母艦長210米,寬36米,吃水6.5米,排水量20600噸,動力裝置為4台TM-3B型燃汽渦輪機,總功率11.2萬馬力,航速28節。無敵級航母飛行甲板長167.8米,寬13.4米,可搭載9架「鷂式」戰斗機、3架「海王」式MK2A空中預警直升機和9架「海王」式HAS-MK6反潛直升機。「無敵」級最大的特點是應用了「滑躍」跑道,所謂滑躍起飛,就是將飛行跑道前端約27米長的一段做成平緩曲面,向艦首上翹,「無敵」號和「卓越」號的上翹角度為7度,「皇家方舟」號為12度,「海鷂」艦載機通過滑躍甲板起飛,在滑跑距離不變的情況下可使飛機載重增加20%;載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可使滑跑距離減少60%。 2005年8月3日,英國皇家海軍旗艦——「無敵」號航空母艦在這里黯然提前退役。退役後的「無敵」號將被封存,可在50天內重新作好戰斗准備。到2010年,它將被出售。為重新打造「全球艦隊」,英法兩國正共同研製新型航母,新航母排水量6萬噸,最多可搭載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50架。建成後,它將成為歐洲各國海軍中最大的航母。英軍的兩艘新航母將分別於2012年和2015年服役,
5. 巴西。「聖保羅」號航空母艦是2000年巴西從法國購買的「福煦」號,是目前巴西海軍唯一一艘航空母艦。該艦原是1963年進入法國海軍服役的「福熙」號,排水量為3.278萬噸,艦長265米,寬31.7米,可搭載固定翼戰斗機37架、直升機2架。該艦可載水兵1300名。 「米納斯吉拉斯」號。原屬英國「巨人」級,原名「復仇者」號,1942年 建造,1945年在英國海軍服役,1956年巴西購買後進行了改裝。1960年12月編入巴西海軍服役。
6. 印度:3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維拉特」號和「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蘇聯建)。1957年,印度從英國購買了「維克蘭特」號航母(巨人級),1997年1月「維克蘭特(Vikrant)」號退役。2004年,印度購買了俄羅斯退役的「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母。
7. 泰國:1艘「加克里·納呂貝特」號常規動力航空母艦。該艦由西班牙Izar造船公司建造,1992年7月簽訂建造合同,在西班牙Izar造船公司的El Ferrol 造船廠建造,1994年7月開工,1996年1月下水,1997年3月服役。該艦與西班牙的「Principe de Asturias」航母相似。排水量:11486噸滿載,最大航速:26海里/時(僅用柴油動力時為16海里/時),巡航時速:16海里/時,最大航程:10000海里(航速12海里/時),全艦長度:182.6米,飛行甲板:174.6 ×27.5米,艦載機:固定翼飛機- 6架AV-8S 「鷂式」;直升機-6架S-70B「海鷹」。
8. 西班牙:1艘「亞斯圖里阿斯王子」號常規動力航母。1967年,西海軍向美國租借了二戰老航母「迷宮」號,後於1973年正式買入,但「迷宮」號已經是老態龍鍾了。1979年10月,西班牙巴贊造船公司開工建造R11「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 1988年5月3日正式進入海軍服役。全長195.5米,寬24.3米,吃水9.4米,滿載排水量16900噸,全通式飛行甲板長175.3米,寬29米,滑躍起飛跑道前部的躍升角為12度。其動力裝置為2台LM-2500燃汽輪機,總功率46400馬力,最大航速27節,續航力為6500海里/20節。它平時載機22架,包括10架AV-8B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6架「海王」直升機和2架「海王AEW」預警直升機以及4架AB-212直升機;但在緊急情況下可載機37架,其中17架放在機庫中,20架放在甲板上。該艦編制艦員600人,另有230名航空人員。
9. 阿根廷。二戰結束後,英國將四艘「巨人級」航母出售給荷蘭,澳大利亞,巴西,印度。荷蘭買入 「尊敬」後,1968年鍋爐艙起火,造成重大損害,因此准備將其退役。阿根廷購買,1969年 2月在阿海軍中服役,取名:「五月二十五日」。
馬島戰爭開始後,准備使用該航母,但由於年久失修,動力嚴重不足,航速太低(遠達不到宣稱的22.5節速度),航母迎風力太小,導致攻擊機無法起飛,在其「貝爾格拉諾」巡洋艦被英國核潛艇擊沉後,考慮到「巨人級」航母基本不具有抗沉設計與結構,因此退出戰場。排水量 19896噸(滿載)。長211.3米,寬24.4米。主機2台蒸汽輪機,航速:24節。艦載機:12架「超軍旗」戰斗機、6架S-2E「追蹤者」反潛機、 4架SH-3D「海王」反潛直升機、l架A-103「雲雀」—Ⅲ直升機。
10. 義大利。輕型航母C551「加里波第」號,1987年8月正式服役。「加里波第」號曾是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艦,標准排 水量10100噸,滿載排水量13370噸,可停放6架AV-88鷂II式垂直起降飛機或6架SH-3D海王直升機,全艦編制825人。2004年7月底,義大利新航母「凱沃爾」號下水,「凱沃爾」號能供12架直升機和8架「鷂」式短距垂直起降戰機起落,也可搭載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聯合攻擊戰斗機」。
2001年7月17日,泛安科納造船公司開始為義大利新航母切割鋼板,該航母按計劃將於2007年服役。將命名為"安德烈婭·多里亞"號。
該航母排水量約22500噸,長235米,大小約為"朱塞佩·加里波第"號航母的兩倍。該航母可容納1290人,包括450名兩棲作戰隊員。艦載機初定AV-8B"鷂"Ⅱ式飛機和已經在"加里波第"號航母上使用過的垂直短距起降(STOVL)飛機,以及EH工業公司的EH-101直升機。懸而未決的是關於未來採用固定翼飛機的決定,一種解決方案是採用聯合攻擊機的垂直起降型。
有消息說韓國的輕型航母已於7月12日下水,但從資料看,一是才1萬多噸,二是目前尚沒有確定艦載機,三是編隊艦艇不明,因此,更象是一艘兩棲作戰艦,而是航母。而日本的所謂航母,目前只能叫大型運輸艦,而不能叫航母,雖然其是按航母的標准建造的。
另外阿根廷的航母現已退役,所以已經不是航母國家了。現在擁有航母的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印度、義大利、西班牙、巴西、泰國共9個國家!
F. 世界上擁有航母且有能力自己建造航母的國家有哪些
世界上能自行製造航母的國家9個:
美國:尼米茲級(10萬噸)
中國:001A級(約6.5萬噸)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6.1萬噸)
印度:(藍天衛士——維克蘭特號 3.75萬噸)
日本(16DDH日向級,1.7萬噸,22DDH出雲級, 2.7萬噸)
法國:(戴高樂級4萬噸)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 6.5萬噸)
義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 2.7萬噸)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 2.7萬噸)
在這些國家中,能自行製造中型(4萬噸)以上噸位航母的國家6個(中國、俄羅斯、印度、美國、法國、英國)
能自行製造大型航母(6萬噸以上)的國家有4個(美、俄、英、中)
能自行製造核動力航母的國家2個(美、法)
能自行製造巨型航母(超級航母)的(10萬噸)國家只有1個(美國)
G. 目前全世界都有哪些國家有能力造航母
目前全世界,有能力製造航母的,沒有幾個國家,除了中美俄英法國家以外,日本也能夠製造航母,印度也有可能製造。
H. 如今全球都有哪些正在建造的航母
目前除了中國,美國、英國、印度都正在建造新航母。美國正在建造兩艘迄今為止全球最先進的航母——“福特”級航母,分別是它的二號艦和三號艦。在2019年7月11日,“福特”級航母的二號艦“肯尼迪”號(CVN79)完成了吊裝船首部件的建造工作,目前“肯尼迪”號航母的結構工程已經完工99%,於去年10月29日下水,足足比原計劃提前了三個月。
按照印度方面給出的最新計劃表,“維克蘭特”號航母要在2020年開始海試,服役時間定在2025年。即使服役時間推遲了6年,外界對於印度在2025年成功服役這艘航母仍然是保有懷疑態度的,即使該艦真的能夠在2025年“按時”服役,它也已經創造下一個記錄——一艘建造海試時間長達16年的小型航母。
I. 現在世界上都有哪些國家擁有航母
美國:11艘
CVN-65 企業號 USS Enterprise
CVN-68 尼米茲號 USS Nimitz
CVN-69 艾森豪威爾 USS Eisenhower
CVN-70 卡爾·文森號 USS Carl Winson
CVN-71 西奧多·羅斯福 USS Theredore Roosevelt
CVN-72 亞卜拉罕·林肯 USS Lincoln
CVN-73 喬治·華盛頓號 USS George Washington
CVN-74 約翰·斯坦尼斯 USS John C Stennis
CVN-75 亨利·杜魯門號 USS Henry S Truman
CVN-76 羅納德·里根號 USS Ronald Reagan
CVN-77 喬治·布希號 USS GEORGE H. W. BUSH (NGNN)
【CVN-78 福特級(傑拉爾德·R·福特號)在建。。
俄國:1艘「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
法國:1艘,「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
英國:2艘「無敵」級常規動力航母,好像也已經退了。伊麗莎白女王級在建。。
義大利:1艘「加里波第」號常規動力航母。
巴西:1艘「聖保羅」號常規動力航母。
印度:1艘「維拉特」號常規動力航母。11年12月29,國產「維克蘭特」號在科欽船廠下水尚未服役、另「戈爾什科夫」號未交付。
泰國:1艘「加克里?納呂貝特」號常規動力航母。
西班牙:1艘「亞斯圖里阿斯王子」號常規動力航母。
==日本:大禹級【大禹、國東、下北】3艘兩棲艦、日向級18DDH【日向、伊勢】2艘直升機母艦
、22DDH在建。。
==韓國:獨島級兩棲艦。
J. 西班牙什麼時候擁有航母的
西班牙航空母艦「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根據美國制海艦的設計改進而成。可搭載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和直升機,成為西方又一型現代輕型航空母艦。
1990年,該艦進行部分改裝,對島式上層建築作了改進,使主要艙室布置更加合理,為停機坪上的直升機設置了保護裝置;另外對居住條件進行了改進,使艦上可增住6名軍官和50名技術人員。
該艦在開工的第一年,美國曾為其提供1.5億美元的貸款,它的造價估計約2.75億美元。
滿載排水量:17188噸
艦長:195.9米
艦寬:24.3米
吃水:9.4米
動力裝置:常規動力,2座燃氣輪機,單軸推進。
功率:34.1兆瓦(4.64萬馬力)
航速:26節
續航力:6500海里/20節。
主要武器裝備:4座20毫米近戰武器系統。
搭載飛機:垂直/短距起降飛機12架,直升機16架。
人員:艦員555人,司令部和航空人員208人
中部飛行甲板和島式上層建築
火炮:4座巴贊(Bazán)「梅羅卡」(Meroka)2A 12管20毫米近防炮,仰角85o,發射率3600發/分,射程2公里 2座萊茵麥托(Rheinmetall)37毫米禮炮
對抗措施:假目標:4座洛拉爾·海柯爾(Loral Hycor)SRBOC Mk36 6管發射器,可發射紅外曳光彈和箔條彈,射程2.2海里;SLQ25「水精」,拖明魚雷誘餌;艦體和槳葉降噪
電子支援/對抗:(Elettronica Nettunel),截獲和干擾
作戰數據系統:NTDS指揮系統,11、14號數據鏈,馬可尼-馬特拉SCOT 3衛星通信系統
武器控制:4部塞萊尼亞(Selenia)指揮儀,用於「梅羅卡」炮;拉德麥克(Radamec)2000系列
雷達:對空搜索:休斯(Hughes)SPS52C/D,3座標,E/F波段,240海里
對海搜索:ISC卡迪恩(Cardion)SPS55,I/J波段
飛機控制:ITT SPN35A,J波段
火控:4部斯佩里(Sperry)VPS 2,I波段,用於「梅羅卡」炮;RTN 11L/X,I/J波段,導彈警告;塞萊尼亞RAN 12L,I/J波段,目標指示
戰術空中導航:URN25
載機:6-12架AV-8B「鬥牛士」(Bravo)垂直/短跑起降戰斗機,6-10架SH-3「海王」(Sea King)直升機,2-4架AB212反潛/預警直升機,2架SH-60B「海鷹」(Sea Hawk)直升機
具有12o升角的躍飛甲板前部
阿斯圖里亞斯王子號(Principe de Asturias),西班牙海軍艦隊旗艦,1988年開始服役。
輕型航母,戰時最多載機37架(基本為「鷂」式垂直起降機和「海王」直升機)。
作為西班牙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母,國產化達70%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號」是西班牙人心中的驕傲。
-----------------
西班牙航空母艦「迷宮」號,原先是美國二次大戰期間建造的輕型航空母艦「卡伯特」
號,1967年,它被租借給西班牙海軍,更名為「迷宮」號,1973年賣給了西班牙。1988
年,「迷宮」號又被當作一件禮物贈送給美國。
1941年12月以前,美國政府預見到太平洋戰爭將會爆發,而在約克城級航母的第3艘
艦「大黃蜂」號(CV-8)服役(1941年10月)與埃塞克斯級航母的第二批艦服役(1943年
末至1944年初)之間在航母建造上存在著一個空白。為了加速航空母艦的建造,美國政府
決定把當時已經開工和即將開工建造的一批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立即改建為獨立級輕型航空
母艦。獨立級航母共建造9艘,「卡伯特」號是其中的第7艘艦。「卡伯特」號是在珍珠港
事件以前作為克利夫蘭級的「威爾明頓」號輕巡洋艦(CL-79)始建的。1942年1月7日,
紐約造船公司奉命將「威爾明頓」號等正在建造中的輕巡洋艦改建成航空母艦,艦號為CV-
28;6月23日,更名為「卡伯特」號;1943年4月4日下水,同年7月15日又改為輕型航
空母艦,艦號為CVL-28;7月24日服役。第一任艦長為M.F.休費爾海軍上校。
「卡伯特」號建造時的標准排水量為10662噸,滿載排水量14750噸;艦長為189。74
米(全長),飛行甲板長165。81米;艦寬21。79米,飛行甲板寬22。25米;吃水(平
均)6。4米。動力裝置:4部蒸汽輪機,4台鍋爐,4軸,10萬馬力;航速31節,續航力
1。3萬海里(15節時);搭載飛機30架。武備:2門127毫米炮,16門40毫米炮,10門
20毫米火炮。編制人數1569人。
「卡伯特」號在改建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技術性問題。由於艦體寬度小,其機庫和飛行甲
板和面積均受到極大限制。飛行甲板是無裝甲的木板結構。艦首處設有2部H2型彈射器,
艦尾設有8根阻攔索。艦載機航空大隊原先配備45架飛機;後來減為30架,組成3個航空
中隊,其中1個戰斗機中隊(裝備F6F惡婦式戰斗機),1個魚雷轟炸機中隊(裝備TBM復
仇式魚雷機)和1個轟炸機中隊(裝備A-24無畏式俯沖轟炸機)。在太平洋戰爭後期,
「卡伯特」號及其姐妹艦常被用作飛機運輸艦,每艘艦的機庫可容納40架飛機;此外,飛
行甲板上還可停放60~70架飛機,具體載機數量通常要視機種而定。「卡伯特」號建成後所
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沒有足夠有經驗的艦員來操縱它。艦上,60%以上的艦員是後備役
人員,而且其中很多人是第一次乘艦出海。
經過3個月緊張的訓練之後,「卡伯特」號於1943年11月8從羅得島匡塞特角駛出,
前往太平洋;12月2日,駛抵珍珠港。1944年1月15日,「卡伯特」號駛離珍珠港,前往
馬朱羅島,編入了第58航母特混編隊,開始參加太平洋上的戰斗。
1944年,「卡伯特」號參加了南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等
兩棲登陸作戰役中的每一次主要作戰行動。
「卡伯特」號第一次參戰是攻擊日軍在南太平洋的堡壘島嶼~特魯克島。「卡伯特」號
航母的艦載機轟擊了日本艦隊。然而,在一次反擊中,它所在的特混編隊中的一艘航母「勇
猛」號被魚雷擊中致傷,「卡伯特」號遂奉命將「勇猛」號護送回珍珠港。
「卡伯特」號第二次大的作戰行動是1944年6月19日參加歷史上最著名的海空戰斗
「馬里亞納火雞大捕殺」,這是菲律賓海戰最激烈的一天。這一天,在395架被擊落的日機
中,就有52架是被「卡伯特」號的艦載機擊落的。它的艦載戰斗機中隊因此而贏得了「肉
斧中隊」的綽號。「肉斧中隊」迄今一直保持了人均擊落10架敵機的美國海軍空戰的最高
記錄。
1944年,「卡伯特」號還參加了太平洋上一次最富有戲劇性的作戰活動。這年10月,
日本在南太平洋依然擁有一支力量強大的艦隊。當時的美國海軍第3艦隊司令哈爾西海軍上
將希望將日軍的這支南太平洋艦隊引誘出來,以期在一鎰決戰中將其全殲。為此,他決定進
行「釣魚」,並使用了太平洋戰爭中最大的一次「誘餌」:受傷致殘的巡洋艦「堪培拉」號
和「休斯頓」號、5艘驅逐艦以及「卡伯特」號航母。這2艘受傷的巡洋艦被拖著,由「卡
伯特」號和5艘驅逐艦進行護航。哈爾西認為,日本人非常渴望一次作戰勝利,以激勵日本
人的作戰情緒和增強日本天皇繼續「聖戰」的決心,而且美國人的上述「誘餌」也確實相當
誘人;因而,日本人上鉤的可能性極大。不過,日本人不知道的是,美國的主力艦隊正殺氣
騰騰地位於水天線「恭候」日本艦隊的到來。
然而,哈爾西將軍沒有料到的是「卡伯特」號艦載機航空大隊高超的作戰技能。日軍派
出一個由70架飛機組成的機群對哈爾西海軍的「誘餌」編隊實施了攻擊,「卡伯特」號航
母的「肉斧中隊」的架戰斗隊立即起飛迎戰。在不到15分鍾的時間內,「肉斧中隊」擊落
日機27架,而自己無一架損失。就在這次戰斗中,「肉斧中隊」的3名飛行員成為空中英
雄。
日本艦隊遭到美國「誘餌」的痛擊之後,掉頭逃竄。盡管哈爾西全殲敵艦的如意算盤被
打亂,他依然欣喜地向「卡伯特」號的全體人員發出了「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的賀電。
1944年10月24日~25日的萊特灣海戰,被認為是海戰史上最大的海戰。在這次海戰
中,「卡伯特」號的艦載機參加了擊沉日本超級戰級戰列艦「武藏」號的攻擊行動。1944
年10月24日,「卡伯特」號的復仇者式魚雷機駕駛員霍華德。
斯基德莫爾海軍上尉,在他的飛機著火、一名機組人員負傷的情況下,駕機沖向已被打
得千瘡百孔的「武藏」號戰列艦,並最終將它擊沉。
1944年秋,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失利;為了扭轉其慘局,便發動了「神風隊」自
殺攻擊。11月25日,「卡伯特」號在3分鍾內就被2架日本自殺飛機撞中。在這次日軍的
自殺攻擊中,「卡伯特」號死35人,傷67人,整個艦體被打上96個洞,機庫和飛行甲板
均遭到嚴重破壞。盡管這樣,「卡伯特」號仍堅守在戰斗陣位上。當時,美國著名的戰地記
者歐尼。派爾恰好在該艦上隨艦采訪。他被「卡伯特」號的頑強戰斗意志和艦員的英勇犧牲
精神所感動,遂為「卡伯特」號起了一個「鐵女人」的綽號。
二次大戰中,「卡伯特」號最後一次主要戰斗是參加擊沉日本超級戰列艦「大和」號的
行動。1945年4月7日,「卡伯特」號的艦載機與第58特混編隊的其他艦載機一起在日本
九州西南海域對日本「大和」號超級戰列艦連續發動了五次攻擊。僅「卡伯斯」號的艦載機
所投擲的魚雷就有4枚擊中「大和」號。「大和」號中彈累累,發生了爆炸,最終沉入海
底。
「卡伯特」號在太平洋戰爭中,共擊落日機360架,炸沉和炸傷日艦265艘,摧毀了日
軍在太平洋上的大量海岸設施。
為此,它先後榮獲了9枚戰役銅星紀念章和一次總統傳令單位集體嘉獎。
1945年8月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卡伯特」號返回美國。1947年2月11日,「卡伯
斯」號在費城退出現役,編入海軍後備役;1948年10月27日,它又重新入役,擔負海軍
航空兵後備役訓練任務;1955年1月21日,它再次退出現役;1959年5月15日,改為輔
助飛機運輸艦(AVT-3)。
1965年至1967年,「卡伯特」號在費城造船廠進行了現代化改裝,並於1967年8月
30日租借給西班牙海軍(為期5年),改名為「迷宮」號;1973年12月5日,又賣給了西
班牙,成為西班牙海軍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艦。在西班牙海軍服役22年的歲月里,「迷宮」
號航母一直擔任艦隊的旗艦,為西班牙的海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在反潛巡邏方面出
色的服務得到了西班牙國王和北約組織的贊賞。1970年10月,西班牙政府在美國的協助下
開始新建一艘名為「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的航空母艦,用以取代老邁的「迷宮」號。
「卡伯特」號/「迷宮」號航空母艦在二次大戰以後和西班牙海軍服役期間,曾進行過
整個和改裝,其性能、設備和武備都有一些變化。現在,「迷宮」號的標准排水量為13000
噸,滿載排水量16416噸。武備:22門40毫米炮(1座四聯裝,9座雙聯裝);艦載飛
機:自1976年起,「迷宮」號除載有通常編制的20架「海王」反潛直升機外,還載有4~6
架AV-8A「鬥牛士」飛機。雷達設備:SPS-6和SPS-40對空搜索雷達,SPS-8測高雷達,以
及2部導航雷達。自70年代末,還裝備了三座標搜索雷達。編制人數:1112人。
1989年,西班牙新建航母「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正式交付海軍使用,「迷宮」號便
退出了現役。早在1987年,一位美國年輕學者丹佛。馬利坎在得知「迷宮」號將退役時,
便萌生了用「迷宮」號航母在美國新奧爾良建立戰艦博物館的念頭,並為此專門寫了一篇碩
士論文。馬利坎多次風塵僕僕地去西班牙進行交涉,與有關機構進行了無數次的電話聯系,
並與美國各級政府機關進行多次協商。在馬利均等人和「卡伯特」號/「迷宮」號航母基金
會的不懈努力下,新奧爾良人獲得「迷宮」號航母的夙願終於1989年8月5日得以實現。
當時,爭要「迷宮」號航母的,除新奧爾良外,還有美國其他8個城市,而新奧爾良則獨占
鰲頭。
「迷宮」號海~空博物館建在新奧爾良附近的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