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國等國先後發生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其傳染源主要為病豬和攜帶病毒的豬,感染甲型H
(1)傳染病是指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互相傳染的一種疾病,傳染病一般有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而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如患有甲型H1N1流感的豬或人;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易感人群是指對某些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戰斗在對抗甲型H1N1流感的戰爭前線的工作人員隨時都有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就屬於易感人群.
(2)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發熱病人有患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中國各關口進行嚴格檢查,並對發熱病人進行隔離,這屬於控制傳染源.
故答案為:(1)傳染源;易感人群(2)控制傳染源
B. 美國哈薩里市,甲型流感爆發,已有58名感染者死亡。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也是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一些H1N1的種類可以在人類間傳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爆發,另一些可在雀鳥和豬只間傳播。
這種病毒的遺傳組成存在爭議。根據它的血凝素蛋白和神經氨酸酶的類型,科學家同意這是一種H1N1病毒。它是由人、豬和禽流感的遺傳物質組成,而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它主要是由豬流感的基因組成的。
H1N1新型流感原是一種於豬只中感染的疾病,屬於甲型流感病毒。美國疾管局資料顯示,美國以前即曾有人類感染豬流感之病例。目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對此種結合豬流感、人類流感的新病毒的流行病學了解很少。
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發H1N1疫潮,導致過百人感染。疫情其後傳播到全世界。2009年4月30日凌晨,世界衛生組織把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高到第5級。2009年6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級別提升至最高等級第6級。
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可能有發高燒(高於攝氏37.8度)、頭痛、全身性肌肉酸痛、關節疼痛、明顯疲勞、咳嗽、喉嚨痛、鼻塞等病徵。25%的患者有腹瀉、嘔吐和像痢疾的症狀。
可能對達菲耐葯的首個跡象已經在丹麥出現。一位甲型H1N1流感患者看上去表現出了對這種抗病毒葯物的耐葯性,該葯已經被用於防止該病毒的社區傳播。但是證實了這個病例的羅氏公司說,還沒有耐達菲的甲型H1N1流感毒株在社區傳播的跡象。

C. 2009年4月,在墨西哥、美國等地出現甲型H1N1流感疫情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我國也陸續發現了幾十例輸入
①莽草酸和「達菲「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屬於有機物,故選項說法正確.
②莽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7+1×10+16×5=174,故選項說法正確.
③莽草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7):(1×10):(16×5)=42:5:40,故選項說法正確.
④達菲是由碳、氫、氧、氮、磷五種元素組成的,一個「達菲「分子是由16個碳原子、31個氫原子、2個氮原子、1個磷原子、8個氧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①②③④說法均正確.
故選D.
D. 2009年4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已確認,美國和墨西哥發生了人感染豬流感(甲型H1N1)疫情. 世界各國紛紛采
傳染病能夠流行必須具備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所以,控制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傳染源指的是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是動物;傳播途徑指的是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指的是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因此,對來自疫區,體溫異常者要進行隔離是控制傳染源. 故選B. |
E. 2009年3月,始發於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迅速在世界許多國家的人群中蔓延,世界衛生組織已宣布
(1)細胞(2)C(3)遺傳物質、能(4)特異性
F. 2009年3月,甲型H4N4新型流感在墨西哥爆發,目前全球已造成一萬多人死亡.9月7日,她國首先簽發可免疫接
(我)把該疫苗注射到實驗家兔體內,口段時間後,對實驗家兔注射甲型w我N我流感病毒,發現注射了疫苗的家兔不會感染甲型w我N我流感.實驗結論:疫苗使實驗家兔獲得了免疫力.實驗過程不足以嚴密論證以n結論,理由是缺少對照組實驗. (2)設計對照實驗:①取材編號:將若干只生長狀況相似、健康的實驗家兔,隨機等分成甲乙兩組. ②分別作不同的處理:甲組接種疫苗,乙組接種等量的生理鹽水,口段時間後分別注射等量甲型w我N我流感病毒. ③觀察實驗結果: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觀察口段時間後,統計甲乙兩組家兔的發病率. 預測實驗結果:由於甲組家兔注射疫苗,產生記憶細胞,則甲組家兔甲型w我N我流感的發病率遠低於乙組家兔,. 故答案為: (我)甲型w我N我流感病毒缺少對照組實驗 (2)①若干只生長狀況相似、健康的實驗家兔 ②注射等量甲型w我N我流感病毒 ③統計甲乙兩組家兔的發病率低於
G. 2009年3月墨西哥暴發甲型H1N1流感,造成人員死亡.2009年4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其大流行警告級別提高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這在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上屬於切斷傳播途徑. (2)對甲流患者及疑似甲流患者進行隔離或治療,這在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上屬於控制傳染源. (3)對發生疫情的受威脅區要採取強制注射甲流疫苗,這在傳染病的預防措施上屬於保護易感人群. 故答案為;(1)切斷傳播途徑 (2)控制傳染源 (3)保護易感人群
H. 2009年4月份,一場突如其來的流感疫情開始在墨西哥發生並迅速蔓延到全球許多國家,經專家研究確定這次流
(1)甲型H1N1流感由於通過空氣、飛沫等途徑進行傳播,所以屬於呼吸道傳染病.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的特點. (2)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它的結構特點是由蛋白質構成的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它只有寄生在寄主細胞里才能表現正常的生命活動. (3)當病原體(如病毒、病菌)進入人體後,刺激淋巴細胞,淋巴細胞就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叫做抗原.研製的該病毒的疫苗相當於抗原,能刺激人體產生抵抗H1N1病毒的抗體,從而使人體產生對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力. (4)被確診的墨西哥公民為傳染源,對其採取的隔離措施屬於預防傳染病中的控制傳染源. (5)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的機會.這句話是針對易感人群來說的,所以從預防傳染病的措施來看,這屬於保護易感人群. (6)干擾素(IFN)是一種廣譜抗病毒劑,並不直接殺傷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過細胞表面受體作用使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從而抑制病毒的復制;同時還可增強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巨噬細胞和T淋巴細胞的活力,從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並增強抗病毒能力.干擾素是一組具有多種功能的活性蛋白質(主要是糖蛋白),是一種由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它們在同種細胞上具有廣譜的抗病毒、影響細胞生長,以及分化、調節免疫功能等多種生物活性.干擾素對大多數病毒起抑製作用,並不是針對某一特定的病毒,所以屬於非特異性免疫. 故答案為:(1)呼吸道;傳染性和流行性 (2)無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3)抗體(4)控制傳染源(5)保護易感人群 (6)非特異性 |
I. 2009年3月底至4月中旬,墨西哥、美國等多國接連暴發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目前已全球蔓延,死亡人數已超過
(1)病原體是指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甲型H1N1流感病毒屬於病原體.按照傳播途徑的不同,可以將人類傳染病分為四類: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而甲型H1Nl型流感屬於呼吸道傳染病. (2)傳染病能夠流行必須具備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所以,控制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傳染源指的是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是動物;傳播途徑指的是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指的是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因此,一旦發現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者,要求其暫停上課,及時就醫,退燒後7天方能上課.這種做法屬於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控制傳染源.學校要求各班每天做到開窗通風,同學做到勤洗手,打噴嚏時要捂住口鼻,這種做法屬於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 (3)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會刺激人體免疫細胞產生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叫做抗體,抗體能夠協助吞噬細胞來消滅特定的病原體即甲型H1N1流感病毒,這種免疫類型只對特定病原體起作用,對其它病原體無效,因此屬於特異性免疫.注射疫苗屬於保護易感人群. 故答案為:(1)病原體;呼吸道傳染病;(2)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3)保護易感人群;特異性 |
J. 2009年3月,甲型H1N1新型流感在墨西哥爆發,目前全球已造成一萬多人死亡.9月7日,中國首先簽發可免疫接
A:將純化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特定的活細胞中培養、增殖,用滅活劑將其殺死,但不能破壞抗原決定簇,以便能被免疫細胞識別;這樣得到的滅活病毒即是疫苗. B:(1)根據實驗目的「用實驗動物檢測疫苗的有效性」,推出實驗假設為該疫苗可以刺激家兔產生相應的抗體. (2)設計對照實驗:①取材編號:將若干只生長狀況相似、健康的實驗家兔,隨機等分成甲乙兩組. ②分別作不同的處理:甲組接種疫苗,乙組接種等量的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後分別注射等量甲型H1N1流感病毒. ③觀察實驗結果: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觀察一段時間後,統計甲乙兩組家兔的發病率;由於甲組家兔注射疫苗,產生記憶細胞,則甲組家兔甲型H1N1流感的發病率遠低於乙組家兔,. (3)疫苗對實驗動物和人的有效性得到驗證,仍然不可以對人進行大范圍接種,因為對人安全性還有待研究. C:若要利用生物技術制備」甲流」抗體,其操作過程是:先從已痊癒的」甲流」患者血清中取得」甲流」抗體,測定它的氨基酸序列,據此推測相關的mRNA序列,最終以四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為原料人工合成」甲流」抗體基因,並製成重組質粒導入受體細胞中使其表達,獲得足夠的抗體用於治療」甲流」患者.利用PCR技術(聚合酶鏈式反應)擴增目的基因. 故答案為: A 特定的活細胞 抗原決定簇 B、(1)該疫苗可以刺激家兔產生相應的抗體 (2)將若干只生長狀況相似、健康的實驗家兔,隨機等分成甲乙兩組.甲組接種疫苗,乙組接種等量的生理鹽水,一段時間後分別注射等量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觀察一段時間後,統計甲乙兩組家兔的發病率.預測實驗結果:甲組家兔甲型H1N1流感的發病率遠低於乙組家兔. (3)疫苗對人安全性(疫苗的安全性,安全性) C:氨基酸 mRNA序列 四種游離的脫氧核苷酸 重組質粒 利用PCR技術(聚合酶鏈式反應)擴增目的基因.
熱點內容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