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陸地能承受多少人口
『壹』 西班牙面積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相當於四川省。
西班牙全國總面積達50592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99542平方公里,水面面積5240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五位。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腹地,地處長江上游,轄區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居中國第五位。
『貳』 西班牙面積人口是多少呢
西班牙面積為506000km²、人口數4735萬。
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歐洲和非洲交界處,西部與葡萄牙接壤,北部與比斯開灣接壤。東北與法國和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
截至2019年1月,西班牙總人口為4673萬。截至2021年7月, 4735萬人,主要是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加里西亞人和巴斯克人。
地形地貌:
西班牙地勢以高原為主,間以山脈。海拔3718米的泰德峰為全國最高點,本土最高點為海拔3478米的穆拉森山。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個山脈環繞的閉塞性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3/5,平均海拔600米~800米。北有東西綿亘的坎塔布里亞山脈和比利牛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是西班牙與法國的界山,長430多公里,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
『叄』 西班牙面積和人口
西班牙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99542平方公里,水面面積5240平方公里);
西班牙人口4650.78萬人(2014年8月)
西班牙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50個省、8000多個市鎮,在摩洛哥境內另有休達和梅利利亞兩塊飛地。
自治區: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里亞斯、巴利阿里群島、巴斯克、加那利群島、坎塔布利亞、卡斯蒂利亞-萊昂、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馬德里、穆爾西亞、納瓦拉、拉里奧哈和巴倫西亞。
首都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是歐洲著名的歷史名城,市區面積為607平方公里,市區人口323.3萬人,有4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的政治、文化、經濟和金融中心。馬德里是西班牙中央經濟區的綜合性經濟中心,運輸、物流、研發、消費和高新技術產業的中心。市內通訊、交通發達,市區13條地鐵線總長226公里;市內有規模名列歐洲榜首的馬德里自治大學,36個古代藝術博物館、100多個博物館、18家圖書館和100多個雕塑群。
主要城市
巴塞羅那,位於西班牙東北部地中海沿岸,是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首府。是伊比利亞半島的門戶,全市面積91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51萬,連同外圍地區人口為400萬,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
巴倫西亞,西班牙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人口79.7萬,面積135平方公里。是西班牙最大、歐洲第五大集裝箱港口,2009年總吞吐量5779萬噸,集裝箱吞吐量365萬標准箱。
塞維利亞,安達盧西亞自治區首府,人口70.2萬,是全國第四大城市,南部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西班牙唯一游內河港口的城市,西班牙南部經濟、貿易、旅遊和文化重鎮。
科爾多瓦,人口32.88萬,是馬布德拉曼一世建立的科爾多瓦王國首都,迄11世紀初為止是伊斯蘭教主要都市之一。
『肆』 西班牙現在人口多少
西班牙王國面積505925平方公里,人口4726萬人,主要是卡斯蒂利亞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加里西亞人和巴斯克人,卡斯蒂利亞語是官方語言
『伍』 西班牙有多大面積
西班牙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
西班牙主要工業有紡織、鋼鐵、水泥、造船、汽車製造、電力等。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橄欖油產量和葡萄種植面積均居世界第一。西班牙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以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數量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
西班牙地勢以高原為主,間以山脈。海拔3718米的泰德峰為全國最高點,本土最高點為海拔3478米的穆拉森山。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個山脈環繞的閉塞性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3/5,平均海拔600米~800米。
水文
西班牙主要河流有埃布羅河、杜羅河、塔霍河、瓜迪亞納河和瓜達爾基維爾河。最長的是塔霍河,長1007公里,下游在葡萄牙境內。埃布羅河長910公里,全程在境內,有時被看作西班牙第一大河。這些河流由於跌宕曲折,只有瓜達爾基維爾河下游可以通航,其他河流均無法航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班牙
『陸』 西班牙面積和人口
西班牙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全國總人口為4650.78萬人。
『柒』 美洲大陸最終能承受多少人口
美洲位於西半球,自然地理分為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南緯60°~北緯80°,西經30°~西經160°,面積達4206.8萬平方公里,佔地球地表面積的8.3%、陸地面積的28.4%,美洲地區擁有大約9.5億居民,佔到了人類總數的13.5%。是唯一一個整體在西半球的大洲。
『捌』 西班牙總人口多少億人
西班牙總人口截至2021年,西班牙的總人口4700多萬。
西班牙屬於歐洲國家,雖然國力不如英、法、德等歐洲三大「話事人。」但西班牙和義大利,也都是歐洲大國,各方面都不可小覷。西班牙總人口4740多萬人,在人口方面幾乎相當。2020年,西班牙的GDP總量為1.28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14位。
西班牙的歷史非常有意思,在西方世界,《馬可波羅游記》堪稱一本奇書,因為在書中描述,東亞的印度、日本等地非常富裕,幾乎到處都是黃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16世紀中期,西方各國陸續進入了大航海時代。但大航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歷經了一系列的波折以後,歐洲列強們陸續發現了南美洲、北美洲、亞洲等地,並且開始建立自己的殖民地。
『玖』 地球能承受多少人
現在人口就己經達到極限了,人類不能只享受人口增長帶來的紅利,而不去承擔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惡果,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巨大消費需求,己經給地球造成了巨大傷害,怎樣才能彌補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傷害,人類不僅對此束手無策.無動於衷,而且還在變本加利的繼續獲取大量的自然資源,人類做為地球環境破壞的罪魁禍首,當然也逃不掉天災的懲罰,隨著天災人禍的一年比一年的猛烈,人類也必將為此付出代價,大面積的人口消失已為期不遠。
我們人類生存的地球表面積為5.1億平方公里,海洋面積為3.61億平方公里,陸地面積為1.49億平方公里。2019 年世界人口數量已達到7,713,468,100人,也就是說52人/平方公里,當然許多地方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感覺還能承受的樣子,對吧。
那麼,作為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我們美麗的家園,地球到底可以承受多少人口呢?
據國外科學家研究報道說:地球上最多能達到125億人口,這數字將是地球最大承受能力極限,但是如果達到這個數字後,人口比現在多出48億人口,也就是多33人/平方公里,人口增長了三分之二,人們生活的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而這個數字到來的時間並不算太長,聯合國發布了一份報告,以現在人類生育速度,自然凈增長的話,全球人口將於2050年達到93億,並於2100年達到101億,預計2200年左右人類將達到125億。可怕么?恐慌嗎?看到這片文章的您就不用擔心了,因為我們是沒有機會看到那一時刻了,好了,開個玩笑啦!
目前,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非洲、拉丁美洲及東南亞等這些不發達地區。值得一提得是,歐洲諸國、俄羅斯、日本等發達國家居然出現了負增長跡象。而以印度現在人口增長的速度,在不久的將來,印度將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阿三」應該覺得非常驕傲。隨著時間推移,我國達得一個峰值後,人口將出現負增長,預計這個人口數量為14.5至15億之間,由於人口老齡化嚴重,出生率小於死亡率,環境污染,氣候局部導致。
現如今,世界上人口過億的國家包括:
第一:中國,14.14億, 占人口18.82%;
第二:印度,13.27億,占人口17.86%;
第三:美國,3.24億,占人口4.42%;
第四:印度尼西亞,2.61億,占人口3.53%;
第五:巴西,2.10億,占人口2.81%;
第六:巴基斯坦,1.93億,占人口2.64%;
第七:奈及利亞,1.87億,占人口2.50%;
第八:孟加拉國,1.63億,占人口2.25%;
第九:俄羅斯,1.43億,占人口2%;
第十:墨西哥,1.29億,占人口1.73%;
第十一:日本,1.26億,占人口1.71%;
第十二:菲律賓,1.04億,占人口1.42%;
第十三:衣索比亞1.02億,占人口1.40%。
而且還有像,越南,人口9265萬;埃及,人口9015萬,逼近人口過億的國家。這十五個國家占據了世界77億人口比重的65%。
環境承載力才是人口數量衡量的標准。時至今日,地球用僅有的少的可憐的耕地養活了77億人口。但是在非洲等地有相當一部分人處於忍飢挨餓的狀態,沒有糧食吃,溫飽難以解決;而在沙漠地區許多人的飲水問題困難重重,像印度和孟加拉國許多地區人飲用著被污染的水源,嬰兒出生畸形性相當高;在拉丁美洲,人類為了生存,肆意砍伐破壞熱帶雨林,使得「地球之肺」傷痕累累,影響其該發揮的功能;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存的最大「殺手」,非洲出生率最高,但是非洲是病毒感染最快的地區,由於衛生條件差,生活條件有限,導致人口大量死亡;戰爭,其實就是資源掠奪的一種強有力的表現,一些國家為了自己利益,去破壞其它國家百姓的生活;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自然環境遭到破壞,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導致全球溫度升高,溫室效應加劇,城市效應、厄爾尼諾現象、拉尼娜現象、台風等自然災害頻發,使得地球局部氣候極高或極低,同時伴有強降水、泥石流、火山、地震、海嘯、洪水等災害。
目前地球上77億人口,已經製造了大量的環境氣候問題,難以想像。如果人口達到125億,會是什麼樣的結果,人口增加48億,人口老齡化,食物需求增加一倍,飲用水也需要增加一倍,人類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大,其它生物生存的空間被擠壓的越來越小,導致大量物種滅絕。地球氣溫升高,氧氣量的含量減少,環境惡化、資源枯竭,糧食危急, 社會 問題,戰爭爆發掠奪僅有的生存資源等,最終不僅僅是影響人類生活質量,可能還會危及到人類自己種族的生存,可能出現地球上第六次物種滅絕的現象。
個人觀點,謝謝閱讀。
地球的人口極限可能是不超過一百億人吧,因為要養活這么多人首先是人類生存糧食的問題,和其它蔬菜食物供應,食品供應,這都需要開發新的土地資源,才能保證供應,這將是地球生態環境的災難。
在有就是人口過多,不可再生能源的物資消耗,會加速地球的資源耗盡,對地球來說也將一個災難,
地方的人口控制在50億左右朂好,大家人人才有飯吃,人人才有工作,人人才能安居樂業。
對於目前的全球人口增長,可以形容為「人口爆炸」,目前全球人口增長的速度大約為每10至11年,全球人口數量就增加10億人。當然,就地區而言,全球各國人口增長的速度差異是極大的,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從大洲來看,非洲是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隨著人口爆炸式的增長,我們必然會問,地球到底能夠養活多少人口呢?
實際上地球能夠養活最多的人口數量,就是「人口容量」,是由環境承載力和 社會 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產物。每一個人的存活都需要消耗資源,包括食物、水、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等等,一般來說糧食的產量是影響人口容量的基本因素,顯然地球人口不可能無限制增長,因為地球總的耕地資源是有限的。當然,同一塊土地放在不同的 科技 條件下,其生產潛力是不同的,所以將來決定地球人口容量的決定性因素應該就是「 科技 水平」的發展了。
因此,以目前的地球 科技 水平,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如果許多發展中國家,也能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那麼糧食產量就會大幅度增加。比如,以色列就是利用 科技 在沙漠中創造了農業奇跡,農產品不僅供給本國食用,還可以大量出口。當然,關於地球的人口容量,目前並沒有一個准確的數字,以目前地球總人口77億人來推算,如果 科技 能夠全球推廣,那麼地球養活150億人是沒有問題的,隨著將來 科技 的發展,地球的人口容量還會增大。不過,不同的地區之間總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有的地區有吃不光的糧食,而有的地區卻有人吃不飽飯。
如今地球上大約生活著76億人(2018年初數據),但很顯然,這並非地球可承載的人口上限。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發愁自己國家的人口太少,比如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等國,正是由於人口太少,這些國家發展乏力, 社會 經濟難以達到更大規模,更有很多發達國家發愁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齡化嚴重導致 社會 發展壓力增大,我國雖然人口基數不少,還是發展中國家,但已經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那麼我們的地球的資源和能源最多可以給多少人類提供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呢?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首先要看地球上的糧食產出可以供多少人類生存?2018年全球糧食產量為25.87億噸,但是由於各國生活發展水平不同,所以這些糧食上能養活的人口數量也不同,假如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些糧食所養的人口肯定達不到世界總人口76億,因為他們人均耗掉的糧食比較多,但是如果在非洲等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這么多糧食所養的人口數量要翻上幾倍,養個二三百億人都沒問題。
如果以現階段地球所開採的天然氣、石油、煤炭等能源來看,那麼養活如今的人類人口規模就已經很難做到了,因為畢竟如今世界上還有相當大部分的人只能用到很少量的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等能源。
所以如果用比較低等級的條件來衡量的話,那麼如今地球上能產出的糧食和能源等資源,將可以養活比現在全人類數量更多的人口,而如果用較高的標准來衡量的話,那麼人口數量還需降低。然而世界是需要平衡的,失去了平衡的人類 社會 會陷入混亂之中,這樣人口數量就會下降,現有的人口規模是76億,那麼地球上如今所能養活的人口也就比這個數字多不了多少,應該不能超過100億,全球人類 社會 必將陷入動盪之中。
不過 科技 在發展,人類 社會 也在進步,人們生活的條件也在不斷改善,地球上的糧食和能源等資源的產出也將可以養活更多的人,而隨著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大量增加,以及發達國家在人口增長方面的努力,世界上的人口還會進一步增加。預估到不了本世紀中葉,大約20年之後,世界人口規模將會突破100億人。
地球所能承載的人口規模的極限也是可以不斷突破的。曾有人口學家做過地球最終人口極限這方面的計算,但是數據並不統一,前兩年有兩位美國人類學家認為二百年後地球將可以養活3000億人,而歐洲則有科學家聲稱地球上面最終至少可同時養活1萬億人。
也許這兩個數據聽起來都有點聳人聽聞,如今地球上雖然有76億人,但這個數值其實並不算多,把全世界所有的人口堆到一起,還沒有一立方公里大。然而我們的地球卻直徑達到了12,700多公里,它的表面積高達5.1億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71億平方公里,而如今人類主要集中在城市中生活,實際上生活的區域十分狹小,地球上還有大片的陸地區域可供開發居住和發展生產,而且人類已進入立體化居住時代,生產生活都可以在地表多層立體空間中,將來甚至可以在海洋上大面積居住生活,所以地球上所能承載的人口極限要比如今的人口規模大得多。
總之,雖然人口增長有壓力,但是人口不增長壓力更大,而人口增長與地球上的人口極限還相差著極為遙遠的距離,只要 科技 發展 社會 進步,人口數量就需要不斷地增長。
為了養活世界上不斷增加的人口,人類不得不加大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按目前消耗資源的速度,2050 年將消耗掉兩個地球的自然資源。我們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地球最多能養活多少人?
美國人口學家科恩於1996 年出版了專著《地球能養活多少人>> ,對近400 年來人們對地球承載力的研究進行了梳理。他發現,不同學者的看法存在極大的差異。有人認為人口已經超出了地球能夠承載的數量;還有人認為短期的極限值是存在的,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 社會 制度的完:善,會將極限值不斷推高。
上述不同觀點是依據不同的論和計算方法得到的,科恩得出結論:無法預言地球的承載能力,因為涉及的因素太復雜了。
在科恩之後,不少科學家認為還是能用科學方法計算地球的承載力的。有生態學家從生物圈能提供的食物量來計算,人類以吃植物為生,雖然也吃肉類,但被吃的動物也是靠吃植物生存的。一個人每天需從植物那裡獲得9.2千焦的能量才能較好地生存,這樣估算,地球能養活 8000 億人口 。但是地球上的植物不可能全部變為食物供人類利用,能為人類享用的那部分只佔植物總生產量的1%。因此,地球上最多養活的人口不是8000 億,而 僅僅是80 億 。
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研究小組按我國的糧食產量、土地資源、淡水和動物蛋白供應情況進行研究,得到我國人口的生態理想負荷能力為7億~ 10 億人口。
其實,提出"地球上最多能養活多少人"這個問題, 其意義不在於在數量上給出精確的答案,而在於喚起人們的憂患意識 :世界人口按目前的增長速度發展下去,食物和其他資源短缺的壓力必將與日俱增,人類在地球上要有質量地生存,必須注意人口與資源、生態與環境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沒有極限,人有多大的膽,馬有多大的力,再增加幾百億人口,人類也能活,只是地球負擔重了,麻煩多了,活的難了。
地球能夠承載的人口數量目前還是很確定,這種極限數據也沒有定論。我們可以分析一些,目前地球人口數量為76億。這個數字對地球而言,還不算極限。
地球表面面積為5.1億平方公里,陸地面積為1.5億平方公里,人類活動的區域主要是城市,城市面積在陸地面積中只是很小部分。以日本東京為例,東京面積2188平方公里,人口1350萬人,按這個標准,確實地球還能承載至少1000億人口。
問題在於生存是否能夠維持下去,如此大量的人口需要食物,還有產生大量的廢棄物,環境問題才是最致命的。
因此環境承載力才是人口數量的衡量標准,目前地球76億人口中,已經製造了大量的環境問題,在生產力還不夠發達的今天,地球人口可能最多增加到200億。貧窮、環境惡化、海平面上升都與人類活動有關。
以100億人左右為宜,這是上限。合理以85億左右最佳。
人口學專家最有發言權。可以以可持續發展為人口容量標尺,看全球人口在滿足當代人幸褔生存指標下,能獲得發展,同時不妨礙後代人的幸福生存和發展。
資源學家盡可能從資源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去論證,地球村到底能容納人口的界值。
環境學者,還要從環境不受破壞的角度,大力論證懷境對人口的極限支撐力。
地球極限能承受多少人生活?關於這個問題,現在我們地球己經有七十多億人生活,人口會不增加,答案是肯定會增加的,現在科學技術發達,醫療技術也很先進,世界各國人的生命年齡都增加了,地球到底能承受多少人生活,這個問題只有天知道,只有讓科學家們算算才能大概知道能承受多少人生活。
『拾』 誰知道西班牙的土地面積是多少平方公里啊
西班牙七、八月份是度假期,一般工作人員有一個月的假,領雙薪。因此這二個月[特別是八月份]西班牙人幾乎傾城出動,萬人空巷,城內少了平時的熱鬧。此時的機票、旅館也都比平時價格提升。近年來西班牙的華人也幾乎利用孩子暑假的假期,帶孩子回中國度假,探親訪友。因此七、八月份西班牙—-中國的往返機票就十分熱銷,而且機票的價格也都比其他時間貴些。訂票稍有延遲,往往會出現訂不到票,或者大眾機票銷售一空,只好改買比較貴的票。今年七、八月正是中國奧運會召開之際,預計運動員,拉拉隊,看客,遊客,華人返國的人群都集中在這個時期。因此,今年這段時期機票肯定會特別緊張,價格提升是可想而知的。西班牙皇家醫學公署皇帝針灸科學學會,本來每年八月份要派學員去中國實習針灸的,考慮到今年時逢奧運,機票難訂,住宿難安排,因此,去年就決定取消今年夏天去北京實習的計劃。今年夏天要准備回中國的華人也怕臨時買不到便宜機票,早在三月份就開始預訂了七、八月份去中國的往返機票。但是即使是這樣,提早訂的機票價格比去年還是貴了許多,有的機票訂價甚至超過了1000歐元,這個價格接近高過去年夏天價格的一倍。我原來也打算於今年夏天帶孩子回中國的,但是在四月份訂票時,旅遊公司以「一下子要訂十張票,座位有困難」而謝絕。因而取消了今年的中國之行的打算。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六、七、八月份,正是機票銷售黃金時期,西班牙卻出現了前所未有過的怪事,今年旺季的機票出售的價格不升反降。往返中國的便宜機票竟只有495歐元一張,而且隨時都能買到,這個價格在西班牙可是近十年來所從未有過,難道真是百年奧運帶來的好夢?實在令人費解。其原因究竟何在?讓筆者對此發生了興趣,追索的結果,終有所獲,而且頗值得深思。 西班牙的人口約4000萬人,土地面積約50萬多一點平方公里。在西班牙的數學里,只有個、十、百、千,百萬等的數位,沒有萬,億之類的數位。朋友告訴我,常常有西班牙人問他中國到底有多大?人口有多少?,他回答起來感到十分困惑,因為西班牙人平時根本沒有用到過億這個數位,沒有這個概念,而我們回答時又需要把數字轉換成多少個百萬,然後才能說明這個問題,說的人很費勁,聽的人更感到漠然。我告訴朋友,可以這樣回答:「中國有近20個西班牙國土面積大,有33個西班牙的人口那麼多」,這樣回答起來生動,易懂。後來朋友告訴我,這個回答效果非常好。這次四川特大地震,消息傳到西班牙,西班牙人從媒體傳播的消息里知道了四川地震其受災的面積有44萬多平方公里,受災人口有4500多萬。西班牙人聽了的確非常震驚,在西班牙人的想像里這不就是把整個西班牙的土地和人口都賠上了嗎?由此他們得出結論,今年中國肯定是不得了了,這個期間中國去不得。再加上今年經濟不景氣,西班牙人的囊中羞澀,奧運期間機票、旅館消費比平時貴了許多,所以大多的西班牙人就決定不去湊奧運會這份熱鬧了。就這樣,夏季去中國旅遊的人數銳減,而航空公司原來准備加班加點的航班已經排定,座位空置,機票供過於求。不得已,只好降價拋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