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殖民地國家怎麼看西班牙
⑴ 曾經美洲大陸的主宰西班牙,是怎樣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作為世界上最早進行殖民的國家之一,與葡萄牙一樣,西班牙在殖民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政治資本以及財富。1519年,查理五世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之後,在查理五世的努力下,將原西班牙和哈布斯堡王朝的領地合二為一,
此時的西班牙成了一個規模空前的國家,到1526年,其勢力已經擴充到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亞,領土面積達1024萬平方公里,成了一個“日不落強國”。一時之間,無人能望其項背,一躍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強國,其通過殖民掠奪所積累的財富同樣數不勝數。
但正所謂“月圓則虧”,西班牙帝國的衰落也正是從查理五世開始的。1588年,在與英國的戰斗中,無敵艦隊覆滅,西班牙則開始走向了衰落。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導致西班牙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因此,綜上所述,雖然西班牙在前期積累了大量財富。然而,盡管積累了如此多的財富,西班牙卻未能將其有效地利用起來。
最後,這些龐大的財富反而成了負擔,最終導致了西班牙的衰落。
⑵ 曾經的世界霸主西班牙殖民地位是如何被英國一步一步取代的
當時的西班牙可以說是上世紀初期得英國,繁榮的西班牙,全世界金銀的開發西班牙佔到了絕大部分,但是這么豪的物資,並沒有來造福人民,或者是發展本國的軍事實力,而是供王室各種奢侈的消費。
西班牙的繁榮,對英國,法國等國來說也是一種巨大的財富,因為西班牙王室會把大部分的物資,用來購置英國等國家的奢侈品,側面的促進了英國等國家的發展,英國注重軍工業的發展,進而取代了西班牙,稱為日不落帝國。
⑶ 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殖民政策是怎樣的
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也是 歷史 上著名的殖民帝國,你知道他們的殖民政策是怎樣的嗎?下面是我分享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殖民政策是怎樣的,一起來看看吧。
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殖民政策介紹
葡萄牙東方殖民帝國的建立葡萄牙人從15世紀起就在非洲西海岸的幾內亞、剛果、安哥拉等地設立許多據點。16世紀初,又佔領了東非海岸的莫三比克、索法拉、基爾瓦等地,並把這些據點作為從西歐到達東方航線的補給站。為了控制繞非洲到印度的航路,葡萄牙奪取了作為紅海和波斯灣鎖鑰的索科特拉島和霍爾木茲島。1510年攻佔果阿,建立自己在東方的殖民總部。接著入侵了錫蘭(今斯里蘭卡)。1511年奪取馬六甲。後陸續侵佔了印度西海岸的第烏、達曼及孟買。還在蘇門答臘、爪哇、加里曼丹及摩鹿加群島(今馬魯古群島)建立商站。在中國奪取澳門,作為經營東亞貿易的中心。
為什麼小小的葡萄牙人能夠入侵有高度文明的人力物力並不匱乏的亞洲諸國?原因如下:第一,有強大的海軍,其艦炮及 射擊 技術舉世無雙,這就使得葡萄牙能打敗阿拉伯商人的勢力,從而控制印度洋。第二,利用了印度內部的弱點。
葡萄牙有其局限性:不擅陸戰,人力有限,因而未能征服印度次大陸,只能控制沿海據點。
葡萄牙人也插手美洲新大陸。它1500年入侵美洲。這一年葡萄牙國王派卡布拉爾率遠征隊去印度,但在海流的沖擊下飄流到南美洲巴西登陸,於是巴西就成為葡萄牙的領地。
西班牙對中南美洲的殖民征服西班牙在海外建立的殖民地,要比葡萄牙的殖民地大得多,其主體部分在美洲新大陸。新大陸盛產金銀,與東方香料有同等或更大的價值,因此西班牙便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這里。1564年—1571年對菲律賓群島的入侵和征服,是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勢力向太平洋西南角的延伸。
1519年,西班牙貴族出身的赫南多·科泰斯離開十年前已被征服的古巴,去遠征北美大陸上的印第安人阿茲特克帝國,開始了大陸殖民地征服時期。
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的首領是弗蘭西斯科·皮薩羅,他從西班牙國王取得了侵佔巴拿馬以南太平洋沿岸的權利,並且事先就被封為秘魯的統治者。1531年,他和他的四個兄弟一道率領遠征軍入侵印加帝國。1532年11月15日他的隊伍到達卡賈馬卡城。第二天印加的統治者阿塔華爾巴應皮薩羅的邀請前來赴會,後者卻乘機抓住了這位手無寸鐵的“皇帝”,屠殺了“皇帝”的許多隨從。這位“皇帝”被迫拿出大量金銀財寶作為贖金。皮薩羅背信棄義殺死“皇帝”。在打敗印第安人的抵抗後,皮薩羅進入“帝國”首都庫斯科城大肆搶劫。印加帝國也被西班牙征服了。1535年建立利馬城,作為秘魯首府。
到1550年為止,西班牙已征服葡屬巴西以外的整個南美、整個中美及北美一部分土地。1565年西班牙又征服了佛羅里達,在北美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
土著印第安人是帝國的基本居民。在如何對待印第安人的問題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 意見 。征服者及其後代主張實行以強迫印第安人勞動為基礎的地方領主統治。但強大的天主教會反對,著名的多明我會的修道土拉斯·卡薩斯宣稱印第安人也是國王的臣民,應享有西班牙臣民的權利,歐洲人應該自食其力。結果建立了一種折中的制度:地方殖民當局有權向印第安人的村莊定期抽取貢稅,並可在付給相應工資的條件下強迫印第安人服徭役。1500—1650年間從美洲流到西班牙的金銀多得令人咋舌:16000噸白銀,180噸黃金。
在西屬殖民地,畜牧業和農業發展起來。大牧場使用印第安人勞動,他們實際淪為農奴。大 種植 園生產單一農作物,使用的是從非洲販運來的黑人奴隸。
西班牙一開始就對美洲實行殺雞取卵的短視政策,貪婪搜刮美洲的金銀財富。
西班牙國內工業落後,加上航運業落後,結果導致荷、英國兩國經濟勢力向西屬美洲殖民地的滲透。荷英這兩個工業及航運業都日趨發達的國家,不但用自己的船隻把自己的工業品向西屬美洲殖民地輸出,而且幾乎壟斷西屬美洲工業品的進口。
西班牙和葡萄牙早期殖民政策的差異?
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走上殖民主義道路。經過殖民掠奪,西班牙幾乎獨佔美洲,建立新大陸殖民帝國;葡萄牙的勢力范圍包括非洲和亞洲的大部分地區,建立東方殖民帝國。他們在殘酷屠殺殖民地人民、掠奪殖民地財富等方面是共同的。但其殖民政策也存有不同之處:
1、葡萄牙在非洲掠奪殖民地的重要手段是搞欺騙性貿易。他們從歐洲運來能大量生產的工業品高價賣給當地居民,然後強制用低價購買當地的貴重 物品 運回歐洲,從中獲得數倍至數十倍的高額利潤。此外,葡萄牙把掠奪和販賣奴隸作為牟取暴利的重要手段。在亞洲,葡萄牙人實行“炮艦政策”,攻佔一個地方後作為掠奪殖民地的橋頭堡,採用控制海運點的 辦法 壟斷印度洋貿易,從此壟斷了東方的貿易。
2、西班牙對美洲的政策則是著眼於維護殖民統治。 政治 上,它在本土和殖民地建立一整套機構,加強對殖民地的控制;還設立天主教會加強對殖民地人民的精神奴役。經濟上,他們建立大地產和種植園或開辦礦山,強制印第安人和黑人耕種土地和開采礦石,對他們進行殘酷的剝削。
猜你感 興趣 :
1. 葡萄牙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2. 葡萄牙帝國是怎樣發展的
3. 歷史上的西班牙帝國是怎樣的
4. 英國的殖民擴張是怎麼樣進行的
5. 英國的殖民擴張是如何進行的
6. 英國為什麼老是殖民擴張
⑷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各大國的殖民地具體都是哪些國家以及後來德國要求重新劃分的殖民地有哪些最好有地圖
當時的幾大殖民帝國分別是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
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包括緬甸,寮國,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澳洲,北美洲,南非,以及巴勒斯坦,以色列還有非洲的另外一些國家。
法國殖民地包括東南亞的法屬印度支那。北非的突尼西亞、利比亞。中非的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幾內亞、馬里、象牙海岸、貝南、尼日、查德、中非共和國及剛果共和國以及吉布地一帶東非的狹長海岸。還有南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一帶的群島以及新海布里地群島。
德國殖民地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德屬西非(包括多哥、喀麥隆等地)、德屬東非(包括坦噶尼喀、盧安達和蒲隆地等地)、德屬新幾內亞、西薩摩亞、馬里亞納群島等地
其中西班牙、葡萄牙由於大航海時代的遠航方向原因,主要殖民地分布於拉丁美洲,但十九世紀時,拉美國家已紛紛進行獨立革命,西、葡殖民體系其實已告沒落,
一戰時德國主要要求的殖民地在非洲、遠東,特別是非洲。
(4)前殖民地國家怎麼看西班牙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的前提下。
以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⑸ 西班牙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有什麼
西班牙的殖民目標是在西半球,他們通過屠殺當地的居民和開採金礦等手段,在殖民地建立殖民國家,通過政治控制的手段,為自己服務。西班牙的血腥統治,為後來歐洲各國的殖民統治提供了模板。之後的法國日本等國,都是通過建立殖民政府,對殖民地進行殘酷統治。
⑹ 南美洲前西班牙殖民地為什麼沒有像巴西那樣統一成一個國家
因為當時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面積非常大,地域跨度廣,在當時劃分為好幾個總督區,在行政上各有不同。如果劃歸一個國家不切實際,就按照當時各區的大致邊界劃分為幾個國家。現在拉美的許多國家就是以當時為基礎形成的。
⑺ 歷史地球達人說說,西班牙曾經殖民過哪些國家
西班牙的殖民地:中南美洲智利、哥倫比亞、阿根廷、巴拉圭、秘魯、墨西哥、古巴和牙買加,加勒比海地區等,在亞洲,他們也開始在菲律賓建立據點,逐步佔領群島,到16世紀末除南部的巴拉旺島、棉蘭老島和蘇祿群島等地以外,都被殖民者征服。西北非加那利群島、休達、梅利利亞。但是不如英國的多
滿意請採納
⑻ 如何看待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活動
殖民擴張運動給殖民國家帶來了豐富的財富,為其生產提供所必需的原料及大量勞動力,使其迅速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進一步加速殖民國家工業化進程。
使世界地區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大,日益成為一個聯系的整體。
但是資本主義的殖民擴張及統治給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帶來了苦難和貧困;同時資本主義殖民擴張客觀上又沖擊了這些地區落後的社會、經濟體制,傳播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破壞了殖民地原有的自然經濟,引起了經濟的深刻變化,起了建設性的作用。
⑼ 西班牙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有什麼
近代以來的殖民主義,大體上經歷了產生、發展、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四個時期。殖民主義的產生時期大致從15世紀初至19世紀初,這一時期的殖民列強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俄國等。其中走在最前列的是葡萄牙、西班牙,本文試對葡、西兩國早期殖民活動的有關方面作一歸納對比,歡迎指正。
一、關於相同方面
葡萄牙、西班牙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封建國家,由於這一共同因素,再加上他們殖民活動的歷史背景和目的大致相同,因此,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有許多相同之處。
1、時間上,在近代所有殖民國家中,葡、西兩國最早走上海上探險和殖民擴張的道路。
早在15世紀,葡、西兩國就開始了殖民探險活動,到16世紀中葉,這兩國已建立起各自殖民帝國的基本輪廓,第一次世界瓜分是在葡、西兩國之間進行的。而荷、英、法的殖民擴張則要到16世紀晚期17世紀初才開始。那麼葡、西兩國為什麼能夠最早走上殖民征服的道路?原因大致有三。第一,當時兩國已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是他們能夠首先進行殖民征服的政治前提。15世紀後半葉,歐洲其他國家剛剛結束百年戰爭,又陷入玫瑰戰爭、義大利戰爭或大封建主反抗的漩渦里而難以自拔,他們雖有探索新航路的強烈願望,卻不得不落在葡、西兩國之後來實現。第二,葡、西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於進行海上探險。第三,他們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和先進的航海技術。
2、組織方式上和手段上,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主要是國家出面組織的,武力征服是他們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
當時葡、西兩國還處在封建統治之下,國內工商業基礎薄弱。由於商人力量弱小,尚未有能力單獨組織對外擴張,因此兩國的殖民探險活動主要是國家出面組織的。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領導的人類歷史上三次最重要的航行都是政府組織的。可以說,封建政府是當時殖民活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和資助者。又由於兩國國內商品少,無法用更多的商品與殖民地進行貿易,所以武力征服是他們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貿易只不過是個副產品。掠奪黃金、屠殺土著、搶占土地,成為哥倫布及其後繼者們的三部曲。而後起的殖民國家荷、英、法諸國,由於商業資本的發達,他們對外殖民不是政府包辦,而是在國家政權的支持下,由商業公司(如英國組建了倫敦公司、東印度公司等)單獨組織進行;主要手段也不是武力征服,而是商業殖民。
3、性質上,葡、西兩國殖民活動屬於封建殖民征服,算不上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擴張。
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第一,兩國的殖民征服是歐洲中世紀後期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當時,歐洲社會商品的性質基本上仍是封建性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只表現為一些零星的幼芽,根基是不牢固的。第二,兩國的殖民征服都是在封建王室直接策劃與控制下由貴族為主體進行的。第三,兩國王室組織和支持殖民征服的目的,是擴大封建統治范圍。第四,兩國都建立了封建性的龐大的帝國,在殖民土地上,著重掠奪金銀、土地,極少從事資本主義經營,且所得財富沒有在本國化為資本,而是花在封建主的奢侈享樂上。
因此,無論是從兩國殖民征服的原因、組織、目的,還是結果上看,兩國殖民活動均是封建性的。
二、不同方面
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盡管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兩國國情不盡相同,他們的殖民活動又各有特點。
1、時間上,葡萄牙的殖民活動早於西班牙。
葡萄牙人最早殖民活動是1415年佔領了摩洛哥的休達地區,此後一直致力於開辟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新航路。而西班牙的殖民活動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才開始的,1493年佔領愛斯班諾爾(今海地),這是西班牙第一塊殖民地。為什麼葡萄牙比西班牙率先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首先,葡萄牙較早形成統一國家和建立中央集權。7世紀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後,當地居民就開始了收復失地運動,建立自己的國家。其中,葡萄牙王國形成於12世紀中期,而西班牙王國則形成於15世紀晚期。其次,葡萄牙疆域不大,三面為西班牙領土所包圍,從國王阿方索三世(1248-1279年)和迪尼什(1279-1325年)的時代起,歷代國王都致力於海上勢力的發展,無意介於歐洲大陸的紛爭。最後,葡萄牙掌握了更多的航海知識,地理知識方面比西班牙人更先進。例如,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請求資助時,遭到拒絕。因葡萄牙人確信地球比哥倫布所認為的還大,海洋更寬,前往東方的最近便之路是繞過非洲而不是橫越大西洋,結果哥倫布是在西班牙王室贊助下成行的。
2、空間上,葡萄牙殖民活動的主要方向是由西向東,重點在亞非地區;西班牙則是自東往西,重點在美洲地區。
葡萄牙王室支持了由西向東殖民探險的迪亞士、達·伽馬遠航活動,殖民重點在亞非;西班牙王室支持了自東往西殖民探險的哥倫布、麥哲倫遠航活動,殖民重點在美洲。葡、西兩國殖民活動在空間上的差異,是兩國爭奪殖民霸權斗爭的結果。早在15世紀上半葉,葡萄牙剛剛在西非海岸進行殖民探險時,就以一副霸主的面孔出現。葡萄牙政府三令五申,宣告任何國家的任何船隻,未經葡萄牙下令許可,不準在西非沿岸航行。1455年羅馬教皇尼古拉五世也頒布了授予葡萄牙海上霸權的特權令,其大意是:葡萄牙殖民者已經侵佔的地方是它的勢力范圍,還未侵佔而准備侵佔的地方也是它的勢力范圍。根據教皇的諭令,葡萄牙統治者便以「海上霸主」自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葡萄牙的海上霸權受到了西班牙的挑戰,於是葡、西兩國互不相讓,走上了爭奪殖民霸權的道路。在教皇的調停下,兩國在1494年6月簽訂了《托德西里雅斯條約》,議定以維德角群島以西370里格(一里格約合6公里)處,自北極至南極劃一條線,即所謂教皇子午線,線東屬葡萄牙勢力范圍,線西屬西班牙勢力范圍。但這條「子午線」忽視了地球是圓的,世界上任何地方既處於線東,也處於線西。所以,麥哲倫船隊環航全球後,兩國在太平洋又發生了爭執,為此於1529年簽訂《薩拉戈薩條約》,規定摩鹿加群島以東17度處劃一條線,線西和線東分別屬於葡萄牙、西班牙的勢力范圍。根據上述兩條分界線,地球已一分為二,西班牙幾乎獨霸美洲,而葡萄牙則獨霸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的巴西。這兩個條約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葡、西兩國殖民活動的理論依據。
3、掠奪方式上,葡萄牙主要佔「點」據「線」,以欺詐性貿易掠奪財富為主;而西班牙則搶佔大片土地(即「面」),直接掠奪金銀。
到16世紀早期,葡萄牙人已佔領了非洲西岸、非洲東岸、印度洋西岸的一些據點,控制了歐洲繞非洲到印度的航路。接著,葡萄牙佔領了馬六甲,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進而壟斷歐洲到摩鹿加群島的香料貿易線。後來,又在印度和東南亞一些地方建立了商站。因此,葡萄牙在亞非以侵佔軍事據點為主,同時採取壟斷商路、建立商站,進行欺詐性貿易的辦法掠取大量財富。而西班牙則在中、南美洲侵佔大片土地。從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中、南美洲的廣大地區,除巴西外,都被劃入西班牙龐大殖民帝國的版圖之內。葡、西兩國掠奪方式的差異主要原因是:第一,兩國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不同。葡、西兩國由於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的差異,相對來說,葡萄牙的軍事力量弱小,西班牙的軍事力量強大。第二,兩國殖民對象不同,葡萄牙所侵略的對象大多是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封建國家。而西班牙的侵略對象是遠遠落後於歐洲、地廣人稀的美洲,且當時美洲的一些主要地區(如墨西哥、秘魯)的印第安人之間不團結、鬧分裂的程度,遠比當時某些非洲人的情況嚴重。所以,相對弱小的葡萄牙面對的是強大的封建國家,難以深入亞非內地、征服廣大的內陸地區,只能佔領一些比較偏僻的沿海港口和島嶼作據點,以欺詐性貿易進行間接掠奪。相對強大的西班牙面對的是地廣人稀、又不團結的美洲,能夠比較輕易地佔領大片土地,直接掠奪金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