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二戰西班牙為什麼選擇中立

二戰西班牙為什麼選擇中立

發布時間: 2022-10-01 05:04:29

Ⅰ 關於二戰時期的西班牙

``````````樓上有毛病,墨索里尼是義大利的。
當時西班牙是民族主義者、獨裁者佛朗哥的法西斯政黨長槍黨統治的!
一直到1975年佛朗哥去世為止。
西班牙在二戰中給德國提供軍需物資,並且為德國組建出征蘇聯的志願軍,還作為德國獲取英美的情報基地。

西班牙與日本除卻《馬德里備忘》還有在經貿方面有一定聯系,但是規模不大,畢竟兩國遙遠且商路不暢。倒是在意識形態上有些認同。

Ⅱ 西班牙二戰時期是不是只是名義上中立

因為在當時的佛朗哥當政的西班牙,明智的選擇了中立,不過以西班牙弱小的戰力,隨便站在哪一方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就選擇中立了。

西班牙在二戰期間更傾向於納粹德國,因為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納粹德國對其進行了大力的武裝支援,而佛朗哥政權也是一個法西斯政權,從情感上更傾向於納粹。同時,西班牙和英國在直布羅陀上存在主權爭議,使得西班牙與英國的關系並不和睦。
西班牙在二戰中並沒有加入戰爭,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1、在於其在二戰開始前一直處於內戰狀態(內戰於1939年4月結束二戰於同年9月爆發),剛結束內戰的西班牙無力發動對外戰爭。
2、當德國閃擊法國並讓法國投降之後,使得西班牙在陸地上也沒有加入戰爭夾擊法國的借口。
3、西班牙作為老牌的殖民國家,在海外有巨大的殖民利益,而當時的海洋仍被英國海軍統治,使得西班牙不敢冒損失殖民利益的風險加入德國一方來對抗英國。

Ⅲ 二戰中歐洲因戰火一片焦土,為什麼西班牙能中立、置身事外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由帝國主義反動勢力所策劃的、旨在爭奪世界霸權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全世界共有61個國家、80%以上的人口捲入了這場戰爭。德國軍隊1939年9月1日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同年的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這樣全面爆發了。

二戰是在40個國家的領土和海戰區及大洋戰區進行的,歐洲是戰爭初期的主要戰場,在空前嚴酷慘烈的戰斗中,歐洲大地受盡了戰火的蹂躪變成了一片焦土,可就在這片焦土中,就有這樣的一塊"快樂的綠洲",在整個戰爭期間獨處於戰爭之外,享受著安定、富足的和平生活,這塊"綠洲"就是西班牙。

當時的西班牙統治者是弗蘭西斯.佛朗哥,他曾經是西班牙長槍黨首領,靠著武裝叛亂奪取政權而上位的獨裁統治者,怎麼能夠在戰火席捲整個歐洲的局勢下,任它狂風暴雨我自巋然不動呢?戰後的許多學者,對這個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一種觀點,認為當時的西班牙之所以不參戰,是因為當時西班牙國內的政治經濟條件不允許所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西班牙內戰剛剛結束。經濟上,生產、生活資料極端匱乏,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百廢待興;政治上,國內的共和派、君主派和其他左翼集,都還保存著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他們隨時有可能推翻佛朗哥的獨裁統治。因此想要站穩自己的腳跟,佛朗哥就不敢再窮兵黷武了,而是要想辦法穩定局勢,在政治上堅決地排除異己,在經濟上大力發展國民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點觀點,認為是西班牙特殊的地理位置,為其帶來的政治優勢所決定的。西班牙國家的版圖,地扼直布羅陀海峽,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在二戰開始後,無論是盟國還是德意兩國,都積極地拉攏西班牙,爭取西班牙加入自己的陣營。1930年3月英國為解西班牙的燃眉之急,特地從阿根廷運送了一批食品賑濟他們,並同意向西班牙提供200萬英鎊的貸款,允許它從盟國進某些禁運的工業原料。1941年年初,美國也以紅十字會的名義給予西班牙價值150萬美元的食品和葯物援助。隨後,美國國會還在羅斯福總統的授意下通過法案,同意放鬆美國商人對西班牙進行石油輸出的控制。而德、意兩國則早在佛朗哥剛開始建立政權的時候就曾給予過大力支持。1940年5月,義大利宣布將西班牙所欠的債務從70萬里拉減免到50萬里拉。德國則源源不斷地將軍火機械和精密武器輸送給西班牙。希特勒甚至還答應佛朗哥,戰後把他渴望已久的直布羅陀海峽割讓給他。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西班牙語:Francisco Franco;1892年12月4日—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內戰期間推翻民主共和國的民族主義軍隊領袖,西班牙國家元首,大元帥,西班牙首相,西班牙長槍黨黨魁。1936年發動西班牙內戰,自1939年開始到1975年獨裁統治西班牙長達30多年。

正是交戰雙方的種種利益引誘,使得佛朗哥無法決定倒向哪一方。而交戰雙方也不能以武力相逼,以免事與願違把佛朗哥推向對方。佛朗哥自己也在與交戰雙方的周旋中,意識到如果西班牙倒向其中任何一方、加入戰斗的後果都將不堪設想:那將會使西班牙直接淪為戰爭的前沿地帶,遭受戰火的無情摧殘。對於西班牙來說,最好的策略,就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瓏,誰都不加入、誰都不得罪,保持中立的立場是最好的選擇。

第三種觀點認為,是佛朗哥個人的政治主張所致,他只主張反對蘇聯,並無意與任何西方國家為敵,正是這種思想,促使他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的立場。西班牙內戰時,蘇聯曾給予佛朗哥的反對派以大力的支持。佛朗哥上台後,蘇聯仍然與它所支持的這些黨派保持聯系。因此佛朗哥認為如果西方國家相互敵對,只能是兩敗俱傷,反而使蘇聯坐收漁利。西方國家的敵人應該是蘇聯,而不是其他的國家,所以佛朗哥只把蘇聯當做自己的敵人。1941年6月德國大舉入侵蘇聯時,佛朗哥甚至還專門組織了一支約2萬人的"藍色軍團"跟隨希特勒作戰。對西班牙的這一舉動,佛朗哥特別強調"藍色軍團"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蘇聯的一貫立場,並不表示西班牙是參加軸心國作戰。

從以上的觀點,我們基本上可以了解到西班牙保持中立的依據所在,但細細琢磨會發現有一個問題很難解釋,那就是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居然能夠容忍佛朗哥在他的鼻子底下扮演變色龍的角色。西班牙國力不強,德軍完全可以一舉攻佔而多得一個戰略要地。希特勒沒有這么干,這可與他的性格不符,這又是為什麼呢?

Ⅳ 西班牙也是二戰中的法西斯國家,為什麼他會是中立國

1939年3月,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佛朗哥建立了獨裁政權。4月7日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二戰爆發後佛朗哥政治上親近德、意,但拒絕對德國承擔軍事和外交義務。
佛朗哥為什麼拒絕參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經濟無力也不願捲入一場新的戰爭
長期的戰爭,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貧困使這座荒涼的半島毫無生氣。擺在西班牙政府面前的是怎樣使精血已枯的人民擺脫另一場戰爭,恢復發展經濟。
二、沒有把握勝利因此不敢參戰
佛朗哥認為美英這兩個帝國有可能聯合作戰,並將英倫三島作為反攻歐洲的跳板,從而打贏這場戰爭。1940年8月,隨著不列顛之戰的持續,他已看清,英國將堅持戰斗,而這場戰爭很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德國能否獲勝,毫無把握。在沒有絕對把握勝利的情況下,佛朗哥是不敢參戰的。
三、希特勒沒有拉攏
當希特勒在西線發動突然襲擊,法國迅速淪陷,英國也可能崩潰或毀滅的時候,佛朗哥曾在6月間表示,他准備加入戰勝者的行列,分享戰利品。但是,希特勒覺得沒有爭取同盟者的必要。他估計幾個星期、甚至幾天之後,便可結束大的敵對行動,而英國即將求和。因此,他對於馬德里的這副積極靠攏的姿態並不感興趣,沒有把佛朗哥拉入自己的陣營。
四、政治經濟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佛朗哥向德國提出了許多苛刻的參戰條件,如:保證將直布羅陀、法屬摩洛哥以及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包括奧蘭在內,劃歸西班牙,並且要擴張西屬非洲殖民地的某些領土。此外,還需要適當的軍事援助特別是西班牙面對直布羅陀的炮台所需的15英寸口徑榴彈炮。強調西班牙需要現代武器、糧食、石油和經濟援助,而且還必須等到德國人在英國登陸後,西班牙才能參戰。希特勒因為西班牙的要求過高而感到棘手,而且有些要求將使他同維希重新發生糾紛。從法國奪去奧蘭,那一定會導致法國在北非成立敵對的政府,因而希特勒拒絕了佛朗哥的要求。後來,希特勒在佛羅倫薩對墨索里尼說:「我寧可被拔掉三四顆牙齒,也不願再搞這樣的談判。」
五、英美等國從中努力
二戰爆發後,英國和美國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如從西班牙購買物資以縮小其對納粹的供應量,減輕納粹對西班牙經濟的影響。1940年3月,英國與西班牙簽署了一個為期半年的貿易協定,英國向西班牙提供石油產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國供應礦石、橘子和檸檬。在整個戰爭期間,該貿易協定每隔半年續簽一次。他們向西班牙提供穀物和石油。
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後,專門撥出一筆資金用於收買一些對佛朗哥有影響力的西班牙高級指揮官,由英國國庫在一家瑞士銀行的紐約分行存入1000萬美元,指使英國駐馬德里大使館武官艾倫·希爾加思向一些西班牙軍人賬戶轉錢。這位英國軍官便同銀行家胡安·馬奇進行了接觸,向那些表明准備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聯合意願的西班牙軍官送錢。馬奇根據每個西班牙軍官的業績送錢,1940年底,幾乎所有的錢都進了西班牙軍官的腰包。比如,被認為是佛朗哥的繼承人之一的,當時西班牙軍事學院院長安東尼奧·阿蘭達將軍就得到了200萬美元。
六、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
在一份1939年簽訂的德西秘密協定書中,西班牙承諾從南美幫德國進口牛肉和穀物。1940年5月,西班牙與義大利簽訂了為期3年的食品合作計劃,承諾提供必要的糧食。到1942年,德西貿易的重點由食品轉向戰爭必需的礦產資源。西班牙擁有豐富的優質鐵礦石,德國還從西班牙進口鋅、鉛、水銀、螢石、天青石、雲母、軟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鎢砂。從1942年初開始,英美開始聯合買斷西班牙所有的鎢礦出產,價格也從原來每噸75美元飆升至16800美元。佛朗哥政府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獲利頗豐。

Ⅳ 歐洲大國都捲入了二戰,西班牙憑什麼能保持中立

西班牙內戰自顧不暇,已經無法在進行侵略,但因為地理原因左右逢源,不明確自己的立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幾乎讓整個歐洲遭遇了生靈塗炭之苦,英法德意蘇等歐洲大國幾乎都被捲入其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國內局勢不穩定。中立政策為西班牙爭取了全身而退的資本,讓西班牙免於戰火。

由於西班牙和蘇聯矛盾太深,面對蘇聯的威脅,所以西班牙才向美國靠攏,拚命的抱美國的大腿,向美國妥協,加入北約,做了美國的小弟。歐洲各國開放投資移民之後賺的讓人眼紅,在其中,西班牙的黃金簽證項目一直獨占鰲頭。有許許多多的移民客戶,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很多人獲得了在西班牙工作生活的權利。

Ⅵ →二戰中的西班牙為什麼是中立國←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與義大利要求佛朗哥回報,讓德軍取道西班牙攻打英屬直布羅陀,並逼迫西班牙加入軸心國的陣營。但佛朗哥鑒於國內飢荒問題,亟需美國及同盟國的穀物與石油援助,以及不看好軸心國會贏得最後勝利,於是擺盪於軸心國與同盟國之間,盡量不捲入沖突中,讓西班牙於二次大戰期間的傷害降至最低。

Ⅶ 二戰爆發後,法西斯統治下的西班牙為何選擇中立

這是因為西班牙自身還在內戰之中,無暇顧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局勢,而且和德國有密切的關系,在暗中觀察戰爭局勢。

Ⅷ 二戰中西班牙為什麼中立

簡單地說1.弗朗哥主要的敵人是西班牙國內外的共產主義勢力;2.他比較明智,不像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那麼發狂、自大和野心在世界;3.西班牙人實力不足更傾向中立,國內勢力要求漁翁得利

Ⅸ 二戰期間西班牙為什麼中立

我是在西班牙, 我問過我朋友這個問題.
面上, 弗朗哥說是 因為西班牙剛剛結束內戰, 消耗很大, 沒有能力再加入二戰.
而實際上是因為弗朗哥跟希特勒在討論"分地盤"的時候有分歧.
不過記不太清 弗朗哥想要哪一塊了, 貌似是 法國的一部分?
然後希特勒不樂意, 那 他倆也沒啥好談的了.
這是我西班牙朋友告訴我的.

Ⅹ 西班牙在二戰中為何能夠中立

一、自身力量弱小
西班牙是一個農業國,工業很不發達,經濟十分落後,又經過三年內戰,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必要的工業原料和設備極其缺乏,黃金、外匯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嚴重不足,且災荒頻繁。擺在西班牙政府面前的迫切任務是怎樣使精血已枯的人民擺脫另一場戰爭,恢復發展經濟。同時,國內的共和派、君主派和其它左翼集團還保存著大量的力量,佛朗哥特別需要穩定的國內環境來發展經濟,穩定政局,以維護其獨裁統治。
二、佛朗哥個人因素
首先,佛朗哥意識到,如果西班牙參戰,就會成為歐洲戰場的前沿陣地,必然使西班牙蒙受巨大災難,他無意與西方世界的任何國家為敵(只主張反對蘇聯,因為蘇聯在西班牙內戰前後給反對佛朗哥的派別大力支持)。因此,佛朗哥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大力發展經濟,以滿足國內百姓的需要。其次,佛朗哥拒絕德意要求而參戰,還有對德意的勝利充滿疑慮,佛朗哥認為美英這兩個帝國有可能聯合作戰,並將英倫三島作為反攻歐洲的跳板,從而打贏這場戰爭。1940年8月,隨著不列顛之戰的持續,他已看清,英國將堅持戰斗,而這場戰爭很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德國能否獲勝,毫無把握。在沒有絕對把握勝利的情況下,佛朗哥是不敢參戰的。同時他還擔心失敗後遭受英國的報復,因為西班牙有漫長的海岸線易受攻擊。再次是佛朗哥提出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因而,佛朗哥一再採用拖延戰術,避免捲入戰爭。
三、英美的拉攏
西班牙北依比利牛斯山,背靠法國,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望,扼大西洋、地中海航路的咽喉。掌握了西班牙和西屬摩洛哥,既可以形成對法國的戰略包圍,又能夠控制地中海,切斷英法與其海外殖民地的聯系,同時可獲得西班牙的鐵、煤等重要戰略物質。因此無論是英法美同盟國或德意法西斯國家都極力拉攏西班牙。二戰爆發後,英國和美國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如從西班牙購買物資以縮小其對納粹的供應量,減輕納粹對西班牙經濟的影響。1940年3 月,英國與西班牙簽署了一個為期半年的貿易協定,英國向西班牙提供石油產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國供應礦石、橘子和檸檬。在整個戰爭期間,該貿易協定每隔半年續簽一次。他們向西班牙提供穀物和石油。
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後,專門撥出一筆資金用於收買一些對佛朗哥有影響力的西班牙高級指揮官,向那些表明准備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聯合意願的西班牙軍官送錢。比如,被認為是佛朗哥的繼承人之一的,當時西班牙軍事學院院長安東尼奧?阿蘭達將軍就得到了200萬美元。
同時,佛朗哥向德國提出的參戰條件,如:保證將直布羅陀、法屬摩洛哥以及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包括奧蘭在內,劃歸西班牙,並且要擴張西屬非洲殖民地的某些領土。此外,還需要適當的軍事援助特別是西班牙面對直布羅陀的炮台所需的15英寸口徑榴彈炮。強調西班牙需要現代武器、糧食、石油和經濟援 助,而且還必須等到德國人在英國登陸後,西班牙才能參戰。遭到希特勒的拒絕。這也促使西班牙與法西斯德國之間的距離拉大,走向中立。
四、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
在一份1939年簽訂的德西秘密協定書中,西班牙承諾從南美幫德國進口牛肉和穀物。1940年5月,西班牙與義大利簽訂了為期3年的食品合作計劃,承諾提供必要的糧食。到1942年,德西貿易的重點由食品轉向戰爭必需的礦產資源。西班牙擁有豐富的優質鐵礦石,德國還從西班牙進口鋅、鉛、水銀、螢石、天青石、雲母、軟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鎢砂。從1942年初開始,英美開始聯合買斷西班牙所有的鎢礦出產,價格也從原來每噸75美元飆升至 16800美元。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葡萄牙一直向雙方出口鎢礦石,直到1944年6月,盟軍登陸法國,才停止對德國的物資出口。佛朗哥政府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獲利頗豐。
而法西斯方面出於防止將西班牙推向盟國的懷抱的考慮,沒有向西班牙發動軍事進攻。因此,在上述種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西班牙在二戰期間採取了中立的政治態度。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6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7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