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女主持人有哪些
Ⅰ 怎麼看待西班牙名廚自曝曾是勞爾師弟,女友貌美動人還是敵球迷!
我覺得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喜好,自己的女友非常漂亮卻是球迪的。忠實粉絲,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看得出來,外國人的思想觀念比較開放,不那麼守舊,不坐地為牢。
Ⅱ 中央電視台西班牙語國際頻道的主播列表
以下所有主播和主持人均以西班牙語為准: Wu Shuoyu(吳碩宇) Jia Jiabin Huang Lili Xu Xin Luo Meng Pan Jinjing Zhu Yanyan Ai Kuiyu(艾奎宇) Lourdes Fernández Esquivel(盧爾德·費爾南德斯·埃斯基韋爾) Harold Santana(哈羅德·桑塔納) Dailo Allí Rocío Garciacano Meritxell Díaz
Ⅲ 西班牙國王juan carlos II
胡安·卡洛斯一世,現任西班牙國王(1975年登基至今),在佛朗哥死後繼任王位,幫助恢復君主立憲制.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CarlosI)1938年1月5日生於羅馬,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國王阿方索第十三世的孫子,其父為巴塞羅那伯爵。胡安·卡洛斯幼時隨其父旅居義大利、瑞士和葡萄牙等國。常有媒體報導誤稱他為「胡安.卡洛斯二世」,不知何因。
「胡安.卡洛斯二世」:費雷羅—網球的西班牙國王。1980年2月12日出生。費雷羅常常被人們冠以胡安.卡洛斯二世國王的稱號。由於胡安卡洛斯的名字與西班牙國王相同,費雷羅也因此成為西班牙球迷心目中的另一個"國王"。費雷羅是西班牙歷史上年輕的優秀網球運動員之一,他和休伊特等一起被看作是未來男子網壇的領軍人物。2003年費雷羅被評為年度最佳運動員,並在馬德里受到國王胡安卡洛斯的頒獎,這也是西班牙政府所授予的在體育方面的最高榮譽。
歷史上的卡洛斯二世
卡洛斯二世(1661年11月6日-1700年11月1日),哈布斯堡王朝的最後一位西班牙國王(1665年-1700年在位)。卡洛斯二世為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之子,母親為奧地利公主,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瑪利亞·安娜。他出生時,他的四位長兄都已去世,於是成為西班牙王位唯一的繼承人。他的出生也成為全西班牙的一大喜事。由於近親結婚的緣故,卡洛斯二世身患多種遺傳病以及智障和癲癇,體制虛弱得隨時可能死亡,無法承受一位君主應該受到的教育。幾代的王室近親聯姻使卡洛斯二世在心理和生理都極不正常,甚至就相貌而言,他根本不能被稱為人類。他唯一顯示出他男子氣概是他對打獵的興趣,他偶爾沉迷於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的獸苑中。
歷史上的胡安二世
胡安二世(1398-1479),納瓦拉國王(1425-1479)和阿拉貢國王(1458-1479),是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一世的次子,寬宏的阿方索五世之弟。他與納瓦拉卡洛斯三世(法語納瓦拉高貴的查理三世)的女兒布蘭卡一世結婚,所以於1425年得以繼承納瓦拉王位。1458年,繼兄長阿方索五世為阿拉貢、西西里、撒丁國王。
胡安二世(1406-1454)卡斯提爾王國國王,恩里克三世和蘭開斯特公爵岡特的約翰之女凱瑟琳的兒子。即位時不足2歲。
阿拉貢王國和卡斯提爾王國,地處伊比利亞半島。
Ⅳ 誰能提供西班牙王儲和王妃的資料
記得青年參考曾有過一篇專題報道,上網一找,居然還找到了,嘿嘿
當今君主制國家掃描
從1910年葡萄牙宣布共和到1979年短命的中非帝國倒台,大部分君主國在時間的長河中成為歷史。迄今為止,國際社會中還保留著幾十個君主政體,榮耀與光環依然籠罩在皇室頭上,但權力卻不可同日而語。而隨著皇宮神秘性的消退,各國皇室的難處也被披諸報端,有的王朝甚至很難找出王位繼承人,因此有人稱他們看上去更像是「政治恐龍」——那種正在消亡的典型。
本期專題對全球君主制國家進行了一次梳理。
——編者
男孫難誕 日本皇室真發愁
本報特約撰稿田夫
國際三八婦女節的前一天,1萬多名日本民眾在東京的日本武道館內舉行示威,在這場由議員和學者籌辦的集會上,主要組織者、前高等法院法官三善澈說:「那些建議修訂皇室典範的人無視日本傳統,企圖另外建立一個新的國度。」而接下來的一句「我心中默默期望,皇儲也能加把勁兒」,則讓在場群眾忍不住會心一笑,並鼓掌表示贊同。
這一切都緣於日本皇室的香火不繼。現任明仁天皇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德仁皇太子與太子妃雅子結婚8年才育有1個女兒愛子,小兒子文仁親王也生了兩個公主。雖然日本歷史上也曾出現過8位女天皇,最近的一位在1763年即位,但此後便一直由男性繼承王位,1947年制訂的憲法更是規定只准男性出任天皇。這樣在理論上說,公主若無男嗣,日本皇室將因沒有嫡嗣而滅亡。
制憲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皇室會出現「男荒」,一旦出現就有點兒束手無策。現在日本政府有意修改憲法,讓女性皇室成員繼承王位,這得到廣大日本民眾的支持,卻遭到執政黨保守派人士的抗議。他們擔心,萬一女性王位繼承人嫁給外國人,日本今後的皇室就不再是純正的日本人了。
兩妃展開「懷孕戰」
為避免可能發生的王位繼承危機,日本皇室一直沒有放棄「添丁」的念頭。2月底出版的日本《周刊新潮》爆出內幕 ——明仁天皇的二兒媳、39歲的紀子懷上了第3胎。日本宮內廳證實,紀子的預產期在今年9月,她若誕下男孩,其王位繼承權將排在太子德仁、二子文仁之後,這樣,日本正面對的皇室繼承、修改憲法問題也可迎刃而解。日天皇明仁和皇後美智子非常高興,日本全體國民熱切期待著皇室40年來首次添男丁。日本國會一個正與首相小泉純一郎開會的委員會成員獲悉紀子懷孕後,當即鼓掌歡呼。反對黨民主黨黨魁岡田克則稱:「我們希望與全體國民一起慶祝這個消息。」
令人驚訝的是,42歲的大兒媳雅子為了扳回皇室繼承的優勢,竟不顧高齡也准備再次懷孕。雅子不久前缺席了一場宮內廳活動,而是改去騎馬,進行懷孕所需的體力鍛煉,希望能夠一舉生男。
據說,2001年雅子生下愛子前,也曾勤練騎馬,鍛煉體力;最近雅子再度勤練騎馬,跡象和當年懷愛子前一模一樣。雅子最近也減少了服用抗抑鬱葯的劑量,目的也是為懷孕做准備。
日本政府做兩手准備
話雖如此,但面對日本皇室40年沒有男性子嗣的難題,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做好兩手准備。
早在去年1月,首相小泉就下令成立由10人組成的特別委員會,討論是否修改現行《皇室典範》、承認女性的皇位繼承權。這樣德仁皇太子3歲的獨生女愛子公主將成為未來女天皇。
為避免可能發生的王位繼承危機,日本政府還考慮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喪失皇家銜頭的前皇室成員中挑選嫡男孫。
有熟悉皇室歷史的日本學者指出,紀子妃懷孕可以令日本國民冷靜下來,在無壓力的情況下討論皇室繼承的傳統。這話現在已經得到應驗。
參考資料
君主制——最後的「政治恐龍」
從1910年葡萄牙宣布共和到1979年短命的中非帝國倒台,大部分君主國都被兩次世界大戰的旋風所掃盪,另外一些則被不斷高漲的、今天仍在繼續的反殖民主義浪潮所淹沒。至今保留有君主政體的,亞洲有科威特、約旦、阿曼、卡達、巴林、沙烏地阿拉伯、柬埔寨、不丹、尼泊爾、日本、泰國、汶萊等;歐洲有英國、盧森堡、挪威、瑞典、西班牙、丹麥、荷蘭、比利時、摩納哥、列支敦斯登等;非洲有摩洛哥、賴索托、史瓦濟蘭;大洋洲和美洲還有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十幾個英聯邦成員國也實行君主制。
在這些君主國中,有一些是社會和技術很進步的國家,如歐洲的一些君主國;另外一些是「石油皇帝」的君主國。下台的國王大部分住在英國、瑞士、西班牙和埃及。其中有些人很富有,有些人卻不怎麼走運;有些人在幹活,有些人卻忙於奔波。希臘的孔斯塔蒂諾·德格雷西亞是較富裕的流亡國王之一。由於希臘政府所付給的大筆賠償金,他有一套豪華的生活設施,在倫敦的鬧市區買下了一所價值70萬美元的住宅。
2006年剛過,英國皇室即宣布准備在4月慶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八十大壽。近日英王室網站還上載了一大批伊麗莎白二世由1952年登基至今所參與過的重大事件圖片。作 為世界碩果僅存最受注意的「立憲君主」之一,英女王到底何時會傳位,和她如何安排傳位,再一次掀起君主制存廢的討論。
英國王位傳承無憂
英國的王位最早建於9世紀,在後來的1000多年裡共出現過12個王朝。其中丹麥王朝和諾曼底王朝是由於異族入主英格蘭而造成的。王位在同族男性成員中相傳時,朝代的名稱沿襲不變;王位如果傳給女王的兒子,朝代的名稱就會改變。新的朝代通常是根據執政王的家族姓氏或封地來命名的。
英國的王位繼承法規定,王位是世襲的,由國王長子繼承。如果國王長子已死,則由其後嗣繼承;如果長子死亡而又無後代,就由次子或其後嗣繼承;國王無男性後裔,便由長女或其後嗣繼承;國王子女全無,則由其弟繼承。此外,除了執政王的子孫,王室的其他近親成員也享有王位繼承權。
這樣,當今英國王室成員中享有王位繼承權、排名前十的依次是:長子查爾斯王子、孫子威廉王子、次子安德魯王子、三子愛德華王子、女兒安妮公主、外孫彼得·菲利普斯、外孫女扎拉·菲利普斯、妹妹瑪格麗特公主、林利子爵(瑪格麗特之子)和莎拉·阿姆斯特朗一瓊(瑪格麗特之女)。
不過,在這十名「候補國王」中,只有查爾斯王子和威廉小王子的名次是固定的,其他人的名次只是暫時的。名列前茅的繼承人如果死亡或宣布自己棄權,後面人的名次依次遞升;反之,前面的人如果家中添丁進口,後面人的位置就要統統往後挪。如果沒有非常事件發生,繼承王位對於第二名以後的人員,只不過是一場夢想而已。
英聯邦對查爾斯王子不滿
雖然英國不存在王位傳承問題,但新國王要想登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切皆因為英國人對查爾斯王子——英女王法定繼任人的評價一直不佳。在2005年,查爾斯王子決定與卡米拉,一位自小認識的貴族之女再婚時,一項民意調查已顯示,英國人中有近23%認為女王駕崩後,英國應該徹底考慮是否廢止君主制。有近28%英國人更認為,一旦英女王離世,英國應馬上廢止君主制度。
對英國王室存亡有更大直接威脅的是,大部分「出身」於英國殖民地或屬地的英聯邦成員國,都威脅不再承認以英女王為象徵。加拿大早在1982年已實行西方版的、一如日本明治年間,將軍把所有權力移交天皇般的「大政奉還」——正式訂立加拿大憲法,英國國會與加拿大再沒有直接關系。
同樣地,有消息說紐西蘭正「積極考慮」採納類似加拿大的方針。在12個自英國獨立的加勒比海國家中,據說牙買加和巴貝多也有意通過修憲,廢止以英女王為國家元首的「准屬土」身份。
查爾斯的再婚,再一次使澳大利亞的共和運動組織揚言要放棄君主制。據今年1月的一項民調顯示,46%的人希望澳成為共和國,只有34%的人希望英國君主繼續作為澳國家元首。但是,如果查爾斯王儲繼承王位,支持共和制的比例就上升為52%,而希望維持澳英傳統關系的比例就下滑到29%。
近日,就在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即將前往澳大利亞出席英聯邦運動會開幕式之際,新南威爾士州議會卻作出一項意味深長的決定:更改議員就職誓言,廢棄「效忠女王」的詞句。據英國《泰晤士報》9日報道,新南威爾士州議會通過決議,議員在就職時的誓詞由「效忠女王」改為「效忠澳大利亞和新南威爾士人民」。
曾推動澳大利亞停止奉英國女王為元首卻失敗的「澳大利亞共和運動」組織表示,查爾斯再婚的消息,會促使澳大利亞人重新思考尋求共和。該組織主席沃荷斯特說:「如果我們不在查爾斯王儲繼任英王之前成為共和國,那麼查爾斯和他的新任妻子卡米拉將變成澳大利亞人生活中的重要憲政人物,我們認為不應該發生這種情況。」
瑞典國王要交稅
誰是世界上權力最小的國王?據說是瑞典的卡爾·古斯塔夫。1975年憲法改革後,這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國王已不再主持部長會議,不能組閣,也不再擔任武裝力量的首腦
。承擔的只是一系列官方使命:從接受大使的國書到頒發諾貝爾獎金。古斯塔夫是斯堪的納維亞平民國王中最平民的一個,因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個需要交納稅捐的國王。
目前在歐洲,從荷蘭、瑞典、挪威到摩納哥,都保有著一個王室或一個貴族家族作為國家元首。這些國家的君主家族所作出的讓步,也許遠遠超出世人的想像。瑞典的王室早已放棄了傳統的儀仗和行列,王室成員所用的車子只比平民車輛貴一點而已;在荷蘭,王室早已放棄了大部分田產和土地,整個家族只是住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單一的那座王宮中。
不過在歐洲最大王室所在地的英國,仍有部分人對這種「人民王室」的作風不夠滿意。1991年,下議院議員托尼 ·本恩曾公開提出英國聯邦法案,首度有系統地提出把英國轉為共和國的步驟。在君主立憲制已經鞏固的今天,保存一個王室就真這樣有傷大雅嗎?
尼泊爾國王有絕對權力
在歐洲,君主們擁有的權力更多是形式上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理論上有解散議會的權力,和按議會的多數決定任命首相,簽署法律;但如果沒有部長聯署,法律便不能生效。如果我們將歐洲王室和部分亞洲存在的王室相比,會發覺亞洲地區的王室仍傾向保留傳統的一套,有時甚至想扮演所謂「積極君主」角色。
在很多亞洲國家人民心目中,王室所代表的是國家尊嚴與傳統。如在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裕仁天皇還是一個「活神」。當天皇離開皇宮時,沿途房屋的窗戶都要關閉,行人不得窺視。日本人第一次聽到天皇的聲音,還是1945年通過無線電向他的戰士戲劇性宣布投降的時候。這些,在歐洲國家是不可想像的。
在尼泊爾,王權仍然很大。尼泊爾現國王賈南德拉,是在2001年一場針對王室成員的屠殺發生後上台的。有不少傳言指控,是賈南德拉指揮發動了流血政變。但無論如何,賈南德拉的確是要大權獨攬。2月初,賈南德拉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實施宵禁,而反對黨也流亡印度,在新德里達成協議,組織了一個反對派聯盟,准備和賈南德拉直接對抗。
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雖然是君主國,但國王並不獨斷專行,王室秉承游牧部落的長老議事傳統,王室委員會相當於議會,委員會關於繼位等重大決策,還要徵求宗教領袖同意。這種不乏民主的君主制,雖然決策保守遲緩,卻也使政策平和中立。不過,由於王室擁有250億歐元財產而成為世界最富的家族之一,加上上千親屬生活奢侈,早就招致反對聲四起。
英女王必須遵守法律
人們今天抨擊君主制,客觀上也和王室式微有些關系。在英國,女王現在只是象徵。英國政府雖被稱為「女王政府」 ,技術上是由女王負責任命大臣,但事實上女王不能任命或罷免大臣、官員。而且英國政府也不向女王負責,它必須向下議院負責,即間接地向英國選民負責。
在英國法律中,女王也變成了一個自然人,必須像其他所有人一樣遵守法律,但是,女王是否能夠在觸犯法律時被控告卻是未定的。在17世紀的英國革命期間,議會曾經控告查理一世叛國,但在查理二世上台後整個過程被宣告非法。
越來越多的英國人覺得王室已經成了供人觀賞的擺設,,更多的人抱怨王室陳腐保守、脫離現實、令現代人難以理解。有人還斷言,君主制在21世紀不可能倖存下來。2005年,北愛爾蘭新聞網SluggerO『Toole甚至如此評論:「查爾斯和卡米拉的結婚,可能會是未來一連串變化的開端。反王室和反對17世紀聯合王國法案的人串連起來,為英國王室體制帶來自1700年以來所未曾見過的急劇變化。」
泰國總理拜見國王要下跪
而在泰王國,幾經輪回後王室的風光也已不再。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相比,政府已經不再那麼器重普密蓬國王了,對他的宣傳鼓動也少很多,至少不再有雙方共生共榮的狀態,現在都各自為政。
從1946年上台至今,普密蓬已經在位60年,當之無愧地成為目前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可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國王露面和活動的頻率越來越低,影響力自然不比從前,雖然普通民眾對他仍非常敬重。但不管現在國王的權力比以往有多大程度的削弱,在等級制盛行的泰國,國王以及王室成員的地位仍是至高無上的,因為連總理在拜見國王時都要跪著。
中東君主制國家沒有政變
那麼,君主制就真地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某些國家,無論君主政體有多少過錯,就其繼承性這一點來說,卻常常成為緩和權力斗爭的最穩定因素。
在泰國,王室很多時候仍可以做到 「一言九鼎」。已在位數十年的泰王普密蓬,不時仍在泰國社會發生政治動盪時起關鍵作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不服從文人政府而經常發動政變的軍人,惟一隻會服從泰王的命令。正是借著泰國王室的特殊地位,泰國才可以避免像印度尼西亞或菲律賓那樣,滑進經常政變的惡性循環中。
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德博爾馮是路易斯十四和維多利亞女王的後代。1975年11月22日,在佛朗哥去世兩天後,被宣布為國王。作為國家的舵手,他很快脫穎而出:清除了佛朗哥主義;使西班牙的勝利者和失敗者和好;在一個相當困難的轉變時期維護了團結、紀律和武裝力量的領導階層……1978年12月6日,經過公民投票,通過了西班牙憲法。這部憲法規定:「國家權力屬於西班牙人民,國家權力來自人民」,「西班牙國家的政體是議會君主制」。
阿拉伯君主們的最大難題是,如何才能適應被西方思想和技術所統治的當今世界,同時又不喪失本民族的文化精華,不向結束君主制的政治進程邁步。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東的君主國家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穩定。在20世紀,中東地區曾發生了60多次軍事政變,有幾個國家還陷入生靈塗炭的內戰。不過,二十幾個中東國家有17個發生過軍事政變。沒有發生政變的全是君主國家,連成規模的叛亂都沒有。
而英國君主製得以延續的部分原因也是,君主已經成了國家和民族的象徵,君主是中立的、超黨派的,因此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起到政治協調作用。從另一角度說,君主對國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證作用,因為君主在位時間較政黨執政時間要長得多,老百姓對女王的信任度要遠遠高於對其他政要。
近年來,歐洲王室熱熱鬧鬧地迎娶著一位又一位平民王妃,歐洲王室數百年精心捍衛的高貴血統一步步銷蝕殆盡。平民王妃的出現讓歐洲王室固有的傳統逐步走向消亡,她們
的存在甚至是在質疑王室存在的必要。挪威一位學者指出,王室畢竟和一般家庭不同
,他說:「你既要高高在上,又要成為普通人的一分子。」王室自此面對的將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西班牙王儲:愛上電視台女記者
36歲的西班牙王儲費利佩兩度愛上平民女子。第一個為他所鍾愛的女子是來自挪威的內衣模特愛娃·山納姆,雙方保持了長達4年的戀情。但愛娃過去為職業「獻身」的裸照經媒體曝光後,令許多國內保守派人士為之側目。
在結束這段戀情的後一年,費利佩又邂逅了另一位平民女子——32歲的西班牙電視台女記者兼主持人奧爾蒂斯·羅卡索拉諾,一名離過婚的女子——1998年,她曾與一名大學教師維系了一年的婚姻。2003年11月,西班牙王室宣布費利佩與奧爾蒂斯訂婚,兩人的婚姻於2004年5月22日舉行。
荷蘭王儲:牽手銀行女職員
34歲的王子威廉·亞歷山大與來自阿根廷的馬克西瑪,克服了來自王室的阻力訂了婚。亞歷山大王子與馬克西瑪是在一次博覽會上相識的。此後,他們便墜入愛河,確定了戀愛關系。為了和王儲在一起,馬克西瑪辭去了銀行的工作,搬到布魯塞爾,專心學習荷蘭語。
有關消息傳到荷蘭後,該國議會的一些議員立即對這樁婚事表示強烈反對。馬克西瑪的父親在阿根廷軍政府中曾任農業部長,由於阿根廷軍政府統治期間無端殺害了許多反獨裁人士,荷蘭國內對其譴責聲一直沒有平息。而當地的一些報紙則建議,王子如要娶馬克西瑪為妻,就應宣布放棄王位繼承權。直至2000年11月,荷蘭女王夫婦在王宮內宴請未來的親家,公開表明對這樁婚事的支持,威廉王儲的婚姻爭議才暫告一段落。
挪威王儲:迎娶餐廳女招待
2001年8月25日,挪威王儲哈康與梅特·馬里特霍爾比舉行了婚禮,人們將這次婚姻稱作是一個奇跡,因為除了婚禮盛況空前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新娘梅特的出身。
在結識王儲之前,她曾經是個餐館女招待,還是一名未婚媽媽,其4歲孩子的父親更是一名「癮君子」,並已因販毒而被判入獄。梅特的這些「污點」曾經令挪威人擔心她會玷污挪威王妃高貴典雅的形象,但梅特用自己的真誠和行動獲得了人們的諒解與尊重。
丹麥王儲:與廣告女經理結連理
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成就了一段歐洲王室的佳話:來自澳大利亞的廣告經理瑪麗·唐納德森在悉尼一家夜總會結識了丹麥王儲弗利德里克王子。隨後,兩個人在丹麥喜結連理,據稱好萊塢影片《王子和我》就是以他們的戀情為藍本拍攝而成。
弗利德里克3歲時,他的祖父去世,母親登基成為丹麥女王,他也因此成為這個歐洲最古老王朝的王儲。唐納德森出身澳大利亞中產階級家庭,她的行為舉止也被廣泛認為莊重得體,但是未來的丹麥國王與這位平民女性的結合也是頗費了一番周折。最後,在獲得母親瑪格麗特女王的同意後,弗利德里克王子正式向唐納德森求婚,丹麥國會也最終同意唐納德森成為丹麥王妃。
參考資料:http://news.sina.com.cn/w/2006-03-17/16409375883.shtml
Ⅳ 巴塞羅那大學的留學與訪問
同時歐洲各著名大學提供稱為eroam的校際免費無線網路,巴塞羅那地區的市民圖書館為持有護照的普通人提供借閱。
網路圖書館提供多種資料庫,這對學生及教研人員收集信息至關重要,但是大多數網路引索為加泰羅尼亞語,雖然與西語較相似,但是影響學習和使用速度。建議如果讀碩士及以下的學位,西語實際水平達到B2優秀以上,或有一定加語水平後報考巴塞羅那大學。使用網路要申請密碼,在家裡使用資料庫需要進行瀏覽器認證,相關信息可咨詢秘書處及研究生辦公室,在學校網站也有相關信息。
學校提供虛擬校園服務,可以下載相關的課件和進行討論。 胡里奧·安吉塔 岡薩雷斯(Julio Anguita González):西班牙政治家,曾任西班牙左派政黨總書記和發言人。
安娜·瑪麗亞·畢如雷斯·倍特蘭(Anna María Birulés Bertrán):西班牙科研部部長。
何塞普 路易斯 卡羅德 (Josep Lluís Carod):西班牙政治家,曾任西班牙加泰羅尼亞省副主席。
霍安·克洛斯(Joan Clos):西班牙巴塞羅那市市長。
何塞 郭馬斯 索拉(José Comas y Solá):西班牙著名天文學家,1911年創建了西班牙天文學會。
路易斯 空班尼 歐恩(Luis Companys Jover):西班牙海洋部部長,加泰羅尼亞地區議會主席,加泰羅尼亞省主席。
弗朗西斯科 康博 巴特列(Francesc Cambó i Batlle):阿方索十三時期西班牙財政部長和發展部長,經濟學家,政治家,律師,西班牙第二共和國主席。
喬治 濤特 (Jordi Dauder): 西班牙著名演員,詩人,作家。 2008年獲西班牙著名的電影獎項哥雅獎(Premios Goya),2011年獲西班牙著名電影獎項高迪獎(Premios Gaudí)。
詹姆斯 費迪南德 刻路阿(Jaume Ferran i Clua):西班牙著名醫學家。主要成就:發現了霍亂疫苗,傷寒疫苗,肺結核疫苗。曾獲法國科學院頒發的Bréant獎項。
法皮安 俄司塔陪(Fabián Estapé):西班牙著名經濟學家,榮獲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勛章,海梅一世國王獎,法國榮譽軍團勛章,聖喬治十字勛章獎。
何塞 費拉特爾 莫拉(José Ferrater Mora):西班牙著名哲學家,散文家,作家。榮獲南美各國10所著名大學榮譽教授稱號,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聖喬治十字勛章獎,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勛章。
菲德雷克 海梅思 羅桑托(Federico Jiménez Losantos):西班牙著名記者,作家,企業家。榮獲金話筒獎。
唉內斯特 由斥 (Ernest Lluch):西班牙衛生部部長。
拉蒙 馬加立夫(Ramón Margalef):西班牙海洋學家,生態學家。榮獲巴黎海洋學研究所頒發的 Prince Albert 1er勛章,加泰羅尼亞科學技術部頒發的Narcís Monturiol獎,西班牙教育部頒發的Santiago Ramón y Cajal獎,義大利頒發的Italgas獎,德國亞歷山大·馮·洪堡基金會頒發的Humboldt獎,榮獲美國和海洋湖沼學會頒發的remis pour les accomplissements remarquables獎,榮獲國家研究理事會金獎。
尤迪特 馬斯柯(Judit Mascó):模特,電視節目主持人。
胡安 馬莎琪 索萊(Joan Massagué Solé):西班牙腫瘤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和西班牙皇家科學院醫葯學會成員。 榮獲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的科技研究獎,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國家研究獎,霍華德·泰勒托桑特獎。
朱莉婭 奧特羅(Julia Otero):西班牙著名記者。
歐亨尼奧(Eugenio d'Ors):作家,散文家,記者,哲學家和西班牙藝術評論家,Novecentismo運動發起人。
約翰 賴文托斯 卡勒南(Joan Reventós i Carner):西班牙政治家,加泰羅尼亞社會黨的創始人。
安海 羅德里格斯 魯伊斯(Ángel Rodríguez Ruiz):皇家西班牙人體育俱樂部創始人。
安海 羅斯(Àngel Ros):西班牙萊里達市市長。
何塞普·皮克(Josep Piqué):西班牙工業和外交部部長。
喬治 普約爾(Jordi Pujol):西班牙政治家,曾任加泰羅尼亞地區主席。
納西 塞拉(Narcís Serra):西班牙巴塞羅那市市長,經濟師,西班牙國防部長和加泰羅尼亞儲蓄銀行董事長。
安東尼 西拉納(Antoni Siurana):西班牙政治家,曾任西班牙萊里達市市長。
何塞普 特如塔 (Josep Trueta):西班牙著名科學家,醫學家。曾任英國牛津大學醫學院骨科教授,英國牛津納菲爾德骨科中心教授。榮獲詹姆斯一世榮譽獎。
何塞普 帕卡友(Josep Bargalló):西班牙政治家,曾任加泰羅尼亞政府部長。
胡安 拉波塔爾(Joan Laporta):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名譽主席,加泰羅尼亞議會議員。
馬塞拉·埃爾南多(Marcela Hernando):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市市長。
卡勒梅 皮克拉斯 (Carme Piqueras):西班牙政治家,曾任西班牙國防部部長。
安東尼 佩里(Antoni Peyrí):西班牙著名皮膚科專家。
卡勒玫 恰可(Carmen Chacon):西班牙歷史上第一人女性國防部長,在2008年至2011年任ZAPATERO薩巴特羅首相內閣國防部長,上任時正值懷孕期間,還曾代孕親自視察西班牙駐在北約駐阿富汗軍隊。
伊莎貝爾 蔻謝特 (Isabel Coixet):西班牙著名導演,編劇,作家和翻譯家。榮獲西班牙政府頒發的聖喬治十字勛章獎,並於2003,2005和2013年榮獲西班牙著名的電影獎項哥雅獎 (Premios Goya)。於2007年榮獲墨西哥著名的電影獎項阿里爾獎(Premio Ariel)。
哈維 提亞斯 (Xavier Trias);西班牙政治家,醫生。加泰羅尼亞衛生部部長,加泰羅尼亞主席顧問,巴塞羅那市市長。
阿圖爾 馬斯 (Atur Mas):西班牙政治家,經濟學家。加泰羅尼亞省主席和加泰羅尼亞民主聯盟主席。
保羅 加索爾(Pau Gasol): 著名NBA籃球明星。2015年率領西班牙國家隊勇奪歐洲籃球杯冠軍。
曼努埃爾 卡斯特(Manuel Castells): 西班牙著名社會學家,作家,大學教授。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法國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榮獲古根海姆獎(Beca Guggenheim),巴爾扎恩獎 (Balzan Premio),霍爾堡國際紀念獎(Premio Holberg),並且榮獲西班牙政府頒發的聖喬治十字勛章。
曼努埃爾 卡勒多納 (Manuel Cardona): 西班牙著名固態物理學家,世界著名的超導體和半導體專家。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固態物理研究所負責人,德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固態物理學負責人,德國物理學會評審員,美國科學院評委,巴塞羅那科學研究所評委,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教授。榮獲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
阿爾伯特 否池(Albert Folch ):西班牙著名科學家,作家,藝術家。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是著名的微流控,微機電和科學藝術專家。
貝爾納多 阿恰卡(Bernardo Atxaga):西班牙著名作家。巴斯克語皇家學院院士。
羅德里戈 蒙特 (Rodrigo Montt): 智利著名法學家,政治家,律師。智利國家信貸總局CEO。
阿達 蔻拉(Ada Colau):西班牙政治家。巴塞羅那市市長。
華金 瑪麗亞 普耀(Joaquim Maria Puyal):西班牙著名主持人,記者。
薩爾瓦多 額思配裡屋(Salvador Esperiu): 西班牙著名作家,劇作家,詩人。巴塞羅那皇家文學學院院士。榮獲加泰羅尼亞文學榮譽獎。
嘉為 比三思 比維斯 (Jaume Vicens Vives): 西班牙著名歷史學家。加泰羅尼亞研究所成員。
曼努埃爾 厄思特勒 (Manuel Esteller):西班牙著名表觀遺傳學家。Bellvitge生物醫學研究所癌症與表觀遺傳學項目負責人。加泰羅尼亞高級研究所教授,巴塞羅那大學教授。
皮拉 臘歐拉 (Pilar Rahola): 西班牙著名記者,主持人,語言學家,政治家。曾任西班牙議會參議員。
安東尼 塔皮埃斯 (Antoni Tàpies): 西班牙著名畫家。與畢加索,達利和米羅齊名的藝術天才。柏林藝術學院院士,聖費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院士。榮獲沃爾夫藝術獎,加泰羅尼亞金獎,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畢加索勛章,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和委拉斯開茲視覺藝術獎。
梅賽德斯 米拉 (Mercedes Milá): 西班牙著名主持人和記者。
帕斯誇 馬拉卡爾 (Pasqual Maragall): 西班牙政治家。加泰羅尼亞省主席。
何塞普 布拉 (Josep Pla): 西班牙著名作家和記者。
何塞普 卡勒 (Josep Carner): 西班牙著名詩人,劇作家,記者和西班牙語翻譯家。
胡安 口羅米納斯 (Joan Corominas): 西班牙著名語言學家,詞源學家,哲學家。西班牙語詞源字典作者。榮獲古根海姆獎,加泰羅尼亞文學榮譽獎,加泰羅尼亞金獎,文學金獎,Crítica Serra文學隨筆金獎。
卡洛斯 里巴 (Carles Riba):西班牙著名人文學家,語言學家,作家,詩人。加泰羅尼亞研究所會員。榮獲Crítica Serra文學隨筆金獎。
豪爾赫 哈維 巴斯克斯 (Jorge Javier Vázquez): 西班牙著名主持人和演員。2009年榮獲西班牙最佳主持人獎。
安德魯 馬斯 寇樂爾 (Andreu Mas-Colell): 西班牙政治家,微觀經濟學家。加泰羅尼亞財政部部長。
馬塞利諾 梅嫩德斯 佩拉約 (Marcelino Menéndez Pelayo): 西班牙著名語言學家,文學評論家,歷史學家,哲學家,詩人。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西班牙皇家道德與政治科學院院士,西班牙皇家學院院士,西班牙皇家歷史學院院士,聖費爾南多皇家美術學院院士。
特雷薩 佛勒卡德思 (Teresa Forcades): 西班牙神學家和本篤會修女。
內吳思 穆特 (Neus Munté): 西班牙政治家。加泰羅尼亞政府發言人。
恩瑞克 普拉特 (Enric Prat): 西班牙政治家和作家。20世紀初期為加泰羅尼亞聯合政府主席,巴塞羅那省政府主席。
安東尼 巴迪亞 (Antoni Badia): 西班牙著名語言學家。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加泰羅尼亞語的研究和加泰羅尼亞的歷史學上。
大衛 努拉特 (David Nualart): 西班牙數學家,概率學家。統計數學研究所會員,物理與自然皇家科學院院士,科學與藝術皇家學院院士。榮獲西班牙皇家科學院頒發的研究獎和Ibertrola科學技術獎。
拉蒙 特雷默沙 (Ramon Tremosa): 西班牙經濟學家,大學教授。歐盟議會議員,巴塞羅那大學教授。
阿爾康迪 歐力布雷斯 (Arcadi Oliveres): 西班牙經濟學家,正義與和平活動家。加泰羅尼亞促進和平議會主席,巴塞羅那正義與和平協會主席,加泰羅尼亞非政府和平組織聯合會主席,加泰羅尼亞國際聯合會主席。榮獲Memorial Vidal i Llecha獎,la Fundació Lluís Companys (ERC)獎,L』entitat Flama del Canigó獎,Civisme de Radio Molins de Rei獎,la revista Alandar獎,Guardó CIEMEN 2006獎,Mn. Vidal i Aunós a una trayectoria personal獎。
安東尼奧 路那 (Antonio Luna): 菲律賓將軍,作家,醫葯學家,科學家。菲律賓軍事學院創始人,菲律賓陸海空總司令。曾率領菲律賓革命軍參與美菲戰爭。
何塞普 普吉 (Josep Puig): 西班牙著名建築學家。榮獲20世紀初期世界5所頂尖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分別是美國哈佛大學榮譽博士,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榮譽博士,德國福萊堡大學榮譽博士,法國索邦神學院(巴黎第一大學,巴黎第三大學,巴黎第四大學,巴黎第五大學,法國國立古文書學校等大學的前身)榮譽博士,法國土魯斯大學(土魯斯第一大學、第二大學和第三大學,法國國立應用科學院(INSA de Toulouse),法國國立理工學院(INP)和高等航空航天學院(SUPAERO-ENSICA),土魯斯商學院等大學的前身)榮譽博士。
馬呂斯 托雷斯(Màrius Torres):西班牙著名詩人。在20世紀初的西班牙文壇有很大的影響力,當他去世時他出生的故鄉萊里達為他專門設立了紀念碑。
努里亞 德 基斯佩勒特(Núria de Gispert): 西班牙政治家,律師。加泰羅尼亞議會議長。
瑪麗亞 梅勒 (Maria Mercè): 西班牙作家,大學教授,翻譯家。榮獲Prudenci Bertrana獎。
何塞普豐塔納(Josep Fontana):西班牙著名歷史學家。榮獲西班牙政府頒發的聖喬治十字勛章。
胡里奧 馬勒托雷爾 (Oriol Martorell): 西班牙音樂指揮家,歷史學家,教育家。巴塞羅那大學教授,加泰羅尼亞國歌創作者。榮獲海梅一世榮譽獎,聖喬治十字勛章,巴塞羅那市政府頒發的藝術功勛榮譽章,Francesc Pujol i Pons音樂獎,西班牙文化部頒發的藝術勛章。
歐亨尼奧 德奧斯 (Eugenio d'Ors): 西班牙作家,散文家,哲學家,西班牙藝術評論家,記者。他也是Noucentisme流派的推動者。政府為了紀念他對西班牙的建築學和藝術的貢獻,特別設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Eugenio d'Ors勛章。
喬治 卡瑟蘭 (Jordi Galceran): 西班牙劇作家,編劇,翻譯家。榮獲Ignasi Iglesia獎,第十屆Born歌劇獎,Crítica Serra歌劇金獎,Butaca獎,第十一屆Ercilla最佳戲劇創作獎,第八屆Max最佳加泰羅尼亞劇作家,第三十四屆Mayte獎。
安德烈 卡西拉奇 (Andrea Casiraghi): 摩納哥王子,摩納哥皇室第四順位繼承人。
米格爾 安赫爾 曼瑟拉(Miguel Ángel Mancera): 墨西哥政治家,律師。墨西哥城政府首腦,墨西哥聯邦區檢察長。
米格爾 克魯薩佛特 (Miquel Crusafont):西班牙著名古生物學家。巴塞羅那大學教授。為了紀念他對古生物學的貢獻,1983年西班牙Sabadell古生物學研究所更名為Miquel Crusafont古生物研究所。
瓦倫丁 弗斯特(Valentín Fuster): 西班牙著名心臟學專家。世界心臟病聯合會主席,西班牙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總負責人,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美國最著名的Monte Sinaí醫院院長,美國明尼蘇達州馬約診所(Mayo Clinic)院長,美國心臟協會科學家和心血管內科負責人。
何塞 胡里奧 (José Oriol): 天主教聖徒,西班牙牧師。他一生致力於苦修,幫助窮人和照顧病人。鑒於他高尚的德行死後被羅馬教皇封為聖徒。
Ⅵ 劉雨熙是哪個
劉語熙,1986年出生,2006年到2007年公派韓國東亞大學留學。回國後於2007年到重慶衛視擔任節目主持人,2008年6月畢業於西南大學音樂學系。4年後轉戰旅遊衛視、吉林衛視,也被央視網羅 。
2012年4月,劉語熙參加了江蘇衛視《脫穎而出》,角逐星秀女主持,最終獲了《脫穎而出之星秀女主持》全國亞軍,並獲得「最具潛力娛樂女主持人」獎。
2013年,她在江蘇衛視擔任春晚主持人。
2014年,她成為為央視《NBA最前線》主播。6月6日,NBA總決賽拉開帷幕,劉語熙穿上了戰皇的6號戰袍,馬刺奪得了總冠軍。6月14日,巴西世界盃開賽第二天,身著紅色西班牙球衣的劉語熙出現在電視機鏡頭前,後西班牙戰敗。6月22日凌晨,阿根廷與伊朗的比賽打響前,劉語熙穿上阿根廷球衣,比賽在90分鍾後終於由梅西在補時階段進球,阿根廷獲勝。在義大利與哥斯大黎加的比賽前,劉語熙穿上了義大利隊球衣,義大利戰敗。6月25日,隨著義大利的悲情出局,身穿烏拉圭球衣的劉語熙在演播台上潸然淚下。
2015年10月16日,參與錄制的綜藝節目《跟著貝爾去冒險》播出,12月3日,劉語熙宣布退出主持了三年的節目《NBA最前線》。
Ⅶ 02年世界盃金球獎女主持人是誰
2002年世界盃金球獎是————卡恩,頒獎大會的男主持人是西班牙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普蒂亞斯,而女主持人則是漂亮的莫尼卡-馬丁內斯。
http://www.nortecastilla.es/prensa/fotos/200608/17/061D4VP1_1.jpg
http://cache..com/c?m=5848c62bd47611e0ee6ff6614c&p=8271de0accd512a059bd9b780e55&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