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是如何選王儲的
① 西方爵位的來源
在英國5級貴族中,伯爵出現最早。個別學者認為伯爵爵位來自歐洲大陸,至遲在公元900年的法國,伯爵已成為公爵的封臣。但更多的學者認為英國伯爵(Earl)與法國伯爵(Count)並無繼承或連帶關系;而且英國伯爵稱號是5種貴族稱號中惟一的英文詞,是由古英語eorl轉化而來;大約在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後期,因王權不夠強大,英格蘭廣大地區曾劃為幾個較大的伯爵管轄區(great earldom)。而伯爵爵位卻是在 11世紀初由丹麥國王克努特引進英格蘭的。11—12世紀中葉之前的伯爵多是鎮守一方的諸侯。他們大多是一人治理數郡,所以又被稱為「方伯」。諾曼大公威廉侵人英國後,擔心他們權勢過重,危及王權和國家統一,遂將方伯權力加以分割,移交給他的親信,每個伯爵的轄區僅限一郡,與國王有著極其明確的封君封臣關系,伯爵倘敢興兵作亂便會被王軍鎮壓,或受其他貴族制裁。伯爵職權名號可由後代繼承,但會因為有的伯爵缺少繼承人而使總數有減無增。斯蒂芬在位時,破格加封格奧弗雷。德。曼維爾為艾塞克斯伯爵。14世紀以來,伯爵數目攀升。1307年計有9名。1327年愛德華三世即位時僅餘6名,10年後增至12名;愛德華在位晚期增至14名。14世紀20年代之前,伯爵作為高級貴族,是男爵的「天然領導人」,在地方上負有對男爵、騎士的管理責任。但在1327年政治危機[指愛德華三世廢黜其母法國伊沙貝拉公主的攝政,登極親政時,伯爵曾作為一個具有「自我意識」的政治群體獨立行動,與男爵們的「距離感」突然產生。1328年由亨利三世增封瑪奇伯爵領地之後,伯爵不必行使地方管理的職責。
在重大正式場合,伯爵穿著鑲有白色毛皮邊的深紅色絲絨外套,軟帽上縫鑲著三條貂皮以表明爵位級別,冠冕上有一鍍金銀圈,上沿飾有8個銀球;而國王則稱伯爵為其「真正可信可愛的夥伴。」
盎格魯一撒克遜時代已有男爵一詞(Baron),但無男爵爵位,而且詞義不夠確定。似有「自由者」或「國王的臣僕」之意,但無尊貴的含義。英國男爵出現於11世紀。到12世紀初國王大部分高級世俗貴族都被封為男爵。其中少數與王室關系密切、封地較多者又被稱做「大男爵」,其地位在伯爵和男爵之間。很快,大男爵發生分化,顯赫者升為伯爵,其餘與普通男爵不分伯仲。正因當時男爵在世俗貴族中佔了很高比例,以至於「男爵」一詞長期作為貴族的集合名詞使用。11-14世紀,男爵的封號和封地可通過血緣和婚姻關系傳遞,但不得隨意出售和轉讓,歷代國王也不隨意增加或褫奪貴族封號。1387年,理查德二世首次增補男爵爵位,比奧查姆波。德。豪爾特被封為基德敏斯特男爵。以後數百年至今,居於5級貴族之末的男爵始終人數最多。
在正式場合,男爵穿著與伯爵同樣的外套,帽子上鑲有兩條貂皮,冠冕上有一淺色銀圈,飾有6個銀球。
依次出現的是公爵(Duke)。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歐洲大陸的公爵稱號通常授予守疆拓土、軍功卓著的高級指揮官,以後因重大政治變化而中斷。幾百年後,公爵爵位又見於德國。大約在公元970年,德國皇帝奧托一世初設公爵爵位。不久法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地區也建立了公國(chy;大公國,Archchy)。在英國,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與作為一國之主的歐洲大陸的「大公爵」(即大公,Archke)有所不同。英國公爵爵位出現很晚。1337年,愛德華三世把康沃爾郡升為公國,將公爵爵號授予年方7歲的「黑太子」愛德華。該王儲16歲參加百年戰爭,鋒芒顯露;1355年前往法國指揮作戰,軍功卓著。父王對他賞賜有加,使太子身兼多種稱號,如 1343年封為威爾士親王,1362年加封為阿基坦公爵。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後多年裡除女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親均不許稱王,最高可獲公爵爵位。隨後,愛德華三世及其繼承人又先後建立了蘭開斯特公國(1351年)、克拉倫斯公國(1362年)、約克公國和格洛斯特公國(1385)、赫里福德公國(1397)、貝特福德公國(1413)和薩默塞特公國(1443)等。這些公國的領有人都是王室宗親,他們得到高級爵位後,在貴族中鶴立雞群,威勢不凡,為以後爭奪王權、擾亂朝綱、製造戰亂埋下了隱患。自從1483年建立諾福克公國以後,公爵爵位開始授予王親以外者,但很少建立公國。而且能獲此最高爵位者多是軍功顯赫的統帥。行政界政務家即使任職多年,政績昭著,也難獲此殊榮。在正規場合公爵也穿深紅色的絲絨外套,帽子上鑲四條貂皮。其冠冕上有一個金環,上飾8枚紅色金葉片。國王則稱公爵為「我們真正可信和最為敬愛的夥伴。」
再看侯爵(Marquess,也做Marquis)。就詞源而言,它是由德文Markgraf[堡侯;邊疆殖民地總督;伯爵]演變而來。侯爵原意與「方伯」詞義相近,系指統轄一處的封疆大吏。在英格蘭,拉丁語「侯爵」一詞最初指威爾士邊疆的領主。那時只說明他們領地的位置靠近邊界,並不說明其地位高於伯爵。1385年涵義變化,第9代牛津伯爵羅伯特。德。維爾被封為都柏林侯爵。1397年,薩默塞特伯爵約翰被封為多西特侯爵和薩默塞特侯爵。侯爵的地位和尊榮程度不甚明確,大約在公爵和伯爵之間,一段時期內不被看重。亨利六世在位期間,約翰。德。比奧福特被國王免去侯爵爵位,下院為此向國王請願,要求恢復比奧福特的爵位。但他本人卻反對乞求國王,並說:「侯爵乃是一個新的榮譽稱號,完全不為先人所知。所以,應對此冷漠視之,並不認為接受它是明智之舉。」到了15世紀,這級爵號穩定地保持了它在貴族爵位中的第二級地位以後,才被貴族們所看重。與其他4個等級的貴族相比,侯爵的數目一向最少。
在重大場合,侯爵也穿紅色絲絨外套,帽子上鑲有三行半貂皮,冠冕上裝一銀環,帶有四片金葉和四個銀球。國王對他的稱呼一如對待公爵。
上院貴族中數子爵資格最淺。子爵稱號(Viscount)源於法國,原為郡守,地位在伯爵之下,但有時可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在英國,1440年比奧芒特的約翰被封為子爵,位居所有男爵之上。子爵帽子上有兩行半貂皮,冠冕上加一銀環,飾有6個銀球。
直到此時,英國5級大貴族方完備成形,成為相對固定的貴族等級制。
在學界,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英國5級貴族是上院的當然成員。史實卻非如此簡單。在13-15世紀,盡管所有大貴族都擁有出席上院的資格,但每屆議會召開前還必須得到蓋有國里的國王詔令,否則不可前往開會。自14世紀起,伯爵、子爵、男爵以及公爵之子又稱為「勛爵」(lord),後來勛爵也可泛指公爵以下的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涵義與「顯貴」(nobility)一詞相近。另外,在英國「貴族」一詞始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貴族(aristocracy)源於希臘文和拉丁文。在希臘文中原有「傑出」、「優秀」之意,可以用來指大貴族。但在含義較廣泛的拉丁文中,該詞除了用指大貴族外,還包括地位較低的自由人,並含有「愚蠢」、「平庸」的貶義,爾後同形異義地轉化為英文源,意為服兵役的自由農民。從諾曼征服到近現代,aristocracy用來稱呼包括騎士在內的大小貴族。5級貴族形成後,為示區別,又用Peers以及集合名詞nobility和Peerage專稱上院大貴族。以後,Nobility除用指上院貴族外,有時還泛指政界要員。
與歐洲大陸的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法蘭西等國貴族相比較,英國貴族集團的特點之一,是人數較少。長期以來,貴族稱號以及相應的財產權和政治特權只是由爵位領有者本人所擁有,其家屬雖為貴族家庭成員,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自由民,不得列席上院。貴族爵號和封地按照相當嚴格的長子繼承製傳遞;若長子早歿,依次由長孫、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員依序遞補。若某貴族沒有繼承人,可根據其遺囑或生前安排,並經國王和高級法庭批准認可後,由其近親繼承其封號封地。但在多數情況下是被國王收回爵位。通常,英國貴族爵位和封號不可隨意轉讓、出售。歷代國王為保持貴族的群體規模和出於其他方面的考慮,大多會適量增補貴族。
某要人一旦獲得一種爵位,並非固定不變。若新獲顯赫軍功、政績卓著或受到國王格外寵愛,可以晉升更高級的爵位,或兼領新爵位。除此之外,貴族聯姻也是獲取、增添或提高爵位的良好機會和方式。因爵位封地耀眼可人,為社會上不少人所仰慕,所以擁有貴族身份和家產者以及其長系繼承人總能輕易得到愛慕者和求婚者。例如蘭開斯特王朝的興建者亨利四世,即位前所擁有的公爵爵位就是由他的母親布里奇從娘家帶來。布里奇是亨利三世的曾外孫女,她除擁有蘭開斯特公國外,還擁有德比、林肯和萊斯特的伯爵領地。
英國5級貴族大致定型於13—15世紀。它與中國周初的5級貴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時刻一次建立起來的,而是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最終成為定製的。
14世紀初,在5級貴族之上的王室貴族中,還出現了一個頗為獨特的、專為王儲所佔有的稱號——「威爾士親王」。該稱呼最早為一度統一過全國的威爾士王子利維倫製造出的名號。1282年,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率領大軍與艦隊攻打威爾士,利維倫死於非命。兩年後,威爾士合並於英格蘭,愛德華在1301年把威爾士親王之頭銜加給不列顛王位的繼承者。
在政局動盪、戰事連綿的中世紀後期,歐洲各封建君主為了使各級貴族在騎士精神的感召下建功立業、效忠國王,除了利用貴族爵位科賜臣下之外,還別出心裁地設立了劃分為不同等級名分的勛章勛位,獎賞他們的戰功政績。
在英格蘭,最著名的勛位是創立於4世紀中葉的嘉德勛位(the Order of Garter)。據傳,愛德華三世設立這個勛位是為了紀念一次似乎風馬牛不相及的偶然事件。在一次慶祝攻陷加萊城的舞會上,姿態秀美的索爾茲伯里女伯爵落下一隻藍色襪帶,被愛德華三世撿起,纏在自己的腿上,旁觀者見了鬨堂大笑,愛德華斥責他們說:「凡是認為這是壞事的人可恥」。以後這句話成為國王在1449年建立襪帶騎士團和頒發勛位的格言,它同藍色襪帶和聖喬治十字架圖形一起出現在勛章上,激勵武士們在戰爭——當時主要是百年戰爭——中蔑視死亡,奮勇廝殺。愛德華本人也是襪帶騎士團的成員。他與寵愛的武士圍繞圓桌議事,共同進餐,多次主持武士們的比武演技,使已經衰落的騎士精神有所振作。並使嘉德勛位成為以後英國最誘人的貴族勛章。
歐洲大陸貴族來歷大致如下:最初有的只是公爵、伯爵和男爵。其中公爵應該是來自戴克里先改革羅馬行省以後的省行政或者軍事長官,後來被蠻族用來稱呼大領主。伯爵則是克洛維王朝的軍隊指揮官。但因為往往隨著軍役而授予領地也成了領主。男爵則是對宮廷顯貴的尊稱。子爵和侯爵是分別作為副伯爵和副公爵而設立的。這些官銜在加洛林時代吞並采邑的過程中也被當成了采邑而繼承下來,才慢慢變成爵號的(就像萊茵—巴拉定選侯自己是行宮伯爵但還是皇帝的驥廄總管。勃蘭登堡侯爵還是皇帝的御前大臣一樣,他們的官銜也成了采邑只是擁有的人太少而沒能成為爵號而已)。所以很多擁有領地但沒有官銜的貴族,就以領地為頭銜。中間加中綴詞。翻譯過來就是某某地方的某某先生。很多名門包括日後君臨半個歐洲的波旁家最初也都是這些沒封號的家族裡的。
按照英國傳統,女王(或國王)可以根據內閣首相的提議,將某種貴族爵位授予某人,但受封的人數是有限的,每年大約在20名以內。
貴族爵位(peerages)分為公爵(Duke)、侯爵(Marquis或Marques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5個等級。原來貴族爵位都是世襲的,而且只能有一個繼承人。長子是法定繼承人。只有在貴族沒有兒子的情況下,其爵位才能由首先達到繼承年齡的直系後代來繼承。自1958年以後,才允許將非繼承性的「終身貴族爵位」(Life peerages)授予某一個人。
對公爵、公爵夫人(Duchess)尊稱為「Grace」。直接稱呼時用「Your Grace」(大人、夫人),間接提及時用「His(Her)Grace」。用在信封或信的開頭可尊稱為「His Grace the Duck of...」(公爵大人……)或「Her Grace the Duchess of...」(公爵夫人……)。
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都可以稱為「Lord」(勛爵)。直接稱呼時,都可稱「Your Lordship」。間接提及時可用「Lord +姓」或「Lord +地名」。信封上或信的開頭分別稱「My Lord Marquis」或「My Lord」(主要用於伯、子、男爵)。
公爵、侯爵、伯爵的長子在他們的父親沒死之前,即沒有繼承其父親爵位之前,也可稱之為「Lord」(勛爵),但不是貴族。公爵、侯爵的次子以下的兒子,可以終身稱之為「Lord」(勛爵);對伯、子、男爵的次子以下的兒子可稱「Honorable」(尊敬的)。他們也都不是貴族。
侯爵夫人(Marchioness)、伯爵夫人(Countess)、子爵夫人(Viscountess)、男爵夫
人(Baroness)均可稱之為:「Lady」(夫人),即用「Lady +丈夫的姓或丈夫勛稱中的地名」。
公爵、侯爵、伯爵的每一個女兒也都可稱為「Lady」,即可用「Lady +授予名+姓」。
如果她結了婚,就用丈夫的姓代替自己的姓,但仍稱為「Lady」(夫人),即使丈夫無爵位,是個普通的「先生」,也可稱為「Lady」。如果丈夫有了爵位,那她就要選用相應的譽稱。
除了貴族爵位以外,還有別的一些譽稱,對爵士則尊稱為「Sir」(爵士)。具體做法是「Sir +授予名+姓」或「Sir+授予名」,但作為爵士頭銜,Sir絕不可只用於姓前。
如「Sir James Manson」也可稱「Sir James」,但絕不能稱「Sir Manson」。爵士的夫人也可稱「Lady」。
爵士的頭銜不能繼承,除頭銜外爵士沒有什麼特權。其兒子也和平民的姓一樣用「Mr.」相稱。
② 為什麼1870年西班牙的政府想請普魯士國王的堂兄去當國王西班牙自己的王儲呢怎麼國王給外國人做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你介紹一下歐洲各國王室之間的血緣關系。不一定是1870年的,比如說維多利亞女王,女王的子孫後代曾坐在10個歐洲國家的王位上,至今依然有5個國家的君主是她的後裔。大約90%的歐洲王室都和女王有血緣關系,其中包括西班牙、丹麥、挪威、希臘、義大利、奧地利和德國的王族。當代伊麗莎白的丈夫菲利普親王就是西班牙王國的繼承人之一。你說說,都處在王室繼承人名單上,還分什麼分國家差別?反正都是同枝相連,今天你來我的國家結婚,明天我到你的國家當國王。
③ 顏值最高的王儲!15歲成西班牙唯一王位繼承人,這個公主怎樣
迪士尼的《冰雪奇緣》風靡全球,艾莎女王和安娜公主這對姐妹花的形象也深入人心,姐姐如高山雪蓮般完美出眾,妹妹像小太陽一樣活潑動人,本以為這配置只出現在童話世界裡,沒想到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一對完美契合「冰雪奇緣」的王室姐妹。
這位堪比艾莎女王的存在,就是西班牙整個王室的掌上明珠——未來的女王、如今15歲的萊昂諾爾長公主。
俗話說「魚找魚,蝦配蝦,天龍配舞鳳,蛤蟆找青蛙」,能列出這樣的條件,首先是萊昂諾爾的身份尊貴,其次,自然是因為她的優秀。
鑒於這個小公主如今不過15歲,上述問題當然對她構不成什麼參考意義,只是民間的戲說罷了。
無論如何,萊昂諾爾用自己15歲的年紀,做出了不同於世界上這個年齡大部分孩子的成績,她的耀眼,是清晰可見的。
④ 西班牙王儲的介紹
西班牙王儲即是西班牙王國的王位繼承人,阿斯圖里亞斯王子、波旁和希臘王朝王儲費利佩是國王胡安·卡洛斯和皇後索菲亞第三個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是王室里唯一的男丁。1968年1月30日出生於馬德里。
⑤ 誰能提供西班牙王儲和王妃的資料
記得青年參考曾有過一篇專題報道,上網一找,居然還找到了,嘿嘿
當今君主制國家掃描
從1910年葡萄牙宣布共和到1979年短命的中非帝國倒台,大部分君主國在時間的長河中成為歷史。迄今為止,國際社會中還保留著幾十個君主政體,榮耀與光環依然籠罩在皇室頭上,但權力卻不可同日而語。而隨著皇宮神秘性的消退,各國皇室的難處也被披諸報端,有的王朝甚至很難找出王位繼承人,因此有人稱他們看上去更像是「政治恐龍」——那種正在消亡的典型。
本期專題對全球君主制國家進行了一次梳理。
——編者
男孫難誕 日本皇室真發愁
本報特約撰稿田夫
國際三八婦女節的前一天,1萬多名日本民眾在東京的日本武道館內舉行示威,在這場由議員和學者籌辦的集會上,主要組織者、前高等法院法官三善澈說:「那些建議修訂皇室典範的人無視日本傳統,企圖另外建立一個新的國度。」而接下來的一句「我心中默默期望,皇儲也能加把勁兒」,則讓在場群眾忍不住會心一笑,並鼓掌表示贊同。
這一切都緣於日本皇室的香火不繼。現任明仁天皇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德仁皇太子與太子妃雅子結婚8年才育有1個女兒愛子,小兒子文仁親王也生了兩個公主。雖然日本歷史上也曾出現過8位女天皇,最近的一位在1763年即位,但此後便一直由男性繼承王位,1947年制訂的憲法更是規定只准男性出任天皇。這樣在理論上說,公主若無男嗣,日本皇室將因沒有嫡嗣而滅亡。
制憲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皇室會出現「男荒」,一旦出現就有點兒束手無策。現在日本政府有意修改憲法,讓女性皇室成員繼承王位,這得到廣大日本民眾的支持,卻遭到執政黨保守派人士的抗議。他們擔心,萬一女性王位繼承人嫁給外國人,日本今後的皇室就不再是純正的日本人了。
兩妃展開「懷孕戰」
為避免可能發生的王位繼承危機,日本皇室一直沒有放棄「添丁」的念頭。2月底出版的日本《周刊新潮》爆出內幕 ——明仁天皇的二兒媳、39歲的紀子懷上了第3胎。日本宮內廳證實,紀子的預產期在今年9月,她若誕下男孩,其王位繼承權將排在太子德仁、二子文仁之後,這樣,日本正面對的皇室繼承、修改憲法問題也可迎刃而解。日天皇明仁和皇後美智子非常高興,日本全體國民熱切期待著皇室40年來首次添男丁。日本國會一個正與首相小泉純一郎開會的委員會成員獲悉紀子懷孕後,當即鼓掌歡呼。反對黨民主黨黨魁岡田克則稱:「我們希望與全體國民一起慶祝這個消息。」
令人驚訝的是,42歲的大兒媳雅子為了扳回皇室繼承的優勢,竟不顧高齡也准備再次懷孕。雅子不久前缺席了一場宮內廳活動,而是改去騎馬,進行懷孕所需的體力鍛煉,希望能夠一舉生男。
據說,2001年雅子生下愛子前,也曾勤練騎馬,鍛煉體力;最近雅子再度勤練騎馬,跡象和當年懷愛子前一模一樣。雅子最近也減少了服用抗抑鬱葯的劑量,目的也是為懷孕做准備。
日本政府做兩手准備
話雖如此,但面對日本皇室40年沒有男性子嗣的難題,日本政府也不得不做好兩手准備。
早在去年1月,首相小泉就下令成立由10人組成的特別委員會,討論是否修改現行《皇室典範》、承認女性的皇位繼承權。這樣德仁皇太子3歲的獨生女愛子公主將成為未來女天皇。
為避免可能發生的王位繼承危機,日本政府還考慮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喪失皇家銜頭的前皇室成員中挑選嫡男孫。
有熟悉皇室歷史的日本學者指出,紀子妃懷孕可以令日本國民冷靜下來,在無壓力的情況下討論皇室繼承的傳統。這話現在已經得到應驗。
參考資料
君主制——最後的「政治恐龍」
從1910年葡萄牙宣布共和到1979年短命的中非帝國倒台,大部分君主國都被兩次世界大戰的旋風所掃盪,另外一些則被不斷高漲的、今天仍在繼續的反殖民主義浪潮所淹沒。至今保留有君主政體的,亞洲有科威特、約旦、阿曼、卡達、巴林、沙烏地阿拉伯、柬埔寨、不丹、尼泊爾、日本、泰國、汶萊等;歐洲有英國、盧森堡、挪威、瑞典、西班牙、丹麥、荷蘭、比利時、摩納哥、列支敦斯登等;非洲有摩洛哥、賴索托、史瓦濟蘭;大洋洲和美洲還有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十幾個英聯邦成員國也實行君主制。
在這些君主國中,有一些是社會和技術很進步的國家,如歐洲的一些君主國;另外一些是「石油皇帝」的君主國。下台的國王大部分住在英國、瑞士、西班牙和埃及。其中有些人很富有,有些人卻不怎麼走運;有些人在幹活,有些人卻忙於奔波。希臘的孔斯塔蒂諾·德格雷西亞是較富裕的流亡國王之一。由於希臘政府所付給的大筆賠償金,他有一套豪華的生活設施,在倫敦的鬧市區買下了一所價值70萬美元的住宅。
2006年剛過,英國皇室即宣布准備在4月慶祝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八十大壽。近日英王室網站還上載了一大批伊麗莎白二世由1952年登基至今所參與過的重大事件圖片。作 為世界碩果僅存最受注意的「立憲君主」之一,英女王到底何時會傳位,和她如何安排傳位,再一次掀起君主制存廢的討論。
英國王位傳承無憂
英國的王位最早建於9世紀,在後來的1000多年裡共出現過12個王朝。其中丹麥王朝和諾曼底王朝是由於異族入主英格蘭而造成的。王位在同族男性成員中相傳時,朝代的名稱沿襲不變;王位如果傳給女王的兒子,朝代的名稱就會改變。新的朝代通常是根據執政王的家族姓氏或封地來命名的。
英國的王位繼承法規定,王位是世襲的,由國王長子繼承。如果國王長子已死,則由其後嗣繼承;如果長子死亡而又無後代,就由次子或其後嗣繼承;國王無男性後裔,便由長女或其後嗣繼承;國王子女全無,則由其弟繼承。此外,除了執政王的子孫,王室的其他近親成員也享有王位繼承權。
這樣,當今英國王室成員中享有王位繼承權、排名前十的依次是:長子查爾斯王子、孫子威廉王子、次子安德魯王子、三子愛德華王子、女兒安妮公主、外孫彼得·菲利普斯、外孫女扎拉·菲利普斯、妹妹瑪格麗特公主、林利子爵(瑪格麗特之子)和莎拉·阿姆斯特朗一瓊(瑪格麗特之女)。
不過,在這十名「候補國王」中,只有查爾斯王子和威廉小王子的名次是固定的,其他人的名次只是暫時的。名列前茅的繼承人如果死亡或宣布自己棄權,後面人的名次依次遞升;反之,前面的人如果家中添丁進口,後面人的位置就要統統往後挪。如果沒有非常事件發生,繼承王位對於第二名以後的人員,只不過是一場夢想而已。
英聯邦對查爾斯王子不滿
雖然英國不存在王位傳承問題,但新國王要想登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切皆因為英國人對查爾斯王子——英女王法定繼任人的評價一直不佳。在2005年,查爾斯王子決定與卡米拉,一位自小認識的貴族之女再婚時,一項民意調查已顯示,英國人中有近23%認為女王駕崩後,英國應該徹底考慮是否廢止君主制。有近28%英國人更認為,一旦英女王離世,英國應馬上廢止君主制度。
對英國王室存亡有更大直接威脅的是,大部分「出身」於英國殖民地或屬地的英聯邦成員國,都威脅不再承認以英女王為象徵。加拿大早在1982年已實行西方版的、一如日本明治年間,將軍把所有權力移交天皇般的「大政奉還」——正式訂立加拿大憲法,英國國會與加拿大再沒有直接關系。
同樣地,有消息說紐西蘭正「積極考慮」採納類似加拿大的方針。在12個自英國獨立的加勒比海國家中,據說牙買加和巴貝多也有意通過修憲,廢止以英女王為國家元首的「准屬土」身份。
查爾斯的再婚,再一次使澳大利亞的共和運動組織揚言要放棄君主制。據今年1月的一項民調顯示,46%的人希望澳成為共和國,只有34%的人希望英國君主繼續作為澳國家元首。但是,如果查爾斯王儲繼承王位,支持共和制的比例就上升為52%,而希望維持澳英傳統關系的比例就下滑到29%。
近日,就在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即將前往澳大利亞出席英聯邦運動會開幕式之際,新南威爾士州議會卻作出一項意味深長的決定:更改議員就職誓言,廢棄「效忠女王」的詞句。據英國《泰晤士報》9日報道,新南威爾士州議會通過決議,議員在就職時的誓詞由「效忠女王」改為「效忠澳大利亞和新南威爾士人民」。
曾推動澳大利亞停止奉英國女王為元首卻失敗的「澳大利亞共和運動」組織表示,查爾斯再婚的消息,會促使澳大利亞人重新思考尋求共和。該組織主席沃荷斯特說:「如果我們不在查爾斯王儲繼任英王之前成為共和國,那麼查爾斯和他的新任妻子卡米拉將變成澳大利亞人生活中的重要憲政人物,我們認為不應該發生這種情況。」
瑞典國王要交稅
誰是世界上權力最小的國王?據說是瑞典的卡爾·古斯塔夫。1975年憲法改革後,這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國王已不再主持部長會議,不能組閣,也不再擔任武裝力量的首腦
。承擔的只是一系列官方使命:從接受大使的國書到頒發諾貝爾獎金。古斯塔夫是斯堪的納維亞平民國王中最平民的一個,因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個需要交納稅捐的國王。
目前在歐洲,從荷蘭、瑞典、挪威到摩納哥,都保有著一個王室或一個貴族家族作為國家元首。這些國家的君主家族所作出的讓步,也許遠遠超出世人的想像。瑞典的王室早已放棄了傳統的儀仗和行列,王室成員所用的車子只比平民車輛貴一點而已;在荷蘭,王室早已放棄了大部分田產和土地,整個家族只是住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單一的那座王宮中。
不過在歐洲最大王室所在地的英國,仍有部分人對這種「人民王室」的作風不夠滿意。1991年,下議院議員托尼 ·本恩曾公開提出英國聯邦法案,首度有系統地提出把英國轉為共和國的步驟。在君主立憲制已經鞏固的今天,保存一個王室就真這樣有傷大雅嗎?
尼泊爾國王有絕對權力
在歐洲,君主們擁有的權力更多是形式上的。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理論上有解散議會的權力,和按議會的多數決定任命首相,簽署法律;但如果沒有部長聯署,法律便不能生效。如果我們將歐洲王室和部分亞洲存在的王室相比,會發覺亞洲地區的王室仍傾向保留傳統的一套,有時甚至想扮演所謂「積極君主」角色。
在很多亞洲國家人民心目中,王室所代表的是國家尊嚴與傳統。如在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裕仁天皇還是一個「活神」。當天皇離開皇宮時,沿途房屋的窗戶都要關閉,行人不得窺視。日本人第一次聽到天皇的聲音,還是1945年通過無線電向他的戰士戲劇性宣布投降的時候。這些,在歐洲國家是不可想像的。
在尼泊爾,王權仍然很大。尼泊爾現國王賈南德拉,是在2001年一場針對王室成員的屠殺發生後上台的。有不少傳言指控,是賈南德拉指揮發動了流血政變。但無論如何,賈南德拉的確是要大權獨攬。2月初,賈南德拉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實施宵禁,而反對黨也流亡印度,在新德里達成協議,組織了一個反對派聯盟,准備和賈南德拉直接對抗。
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雖然是君主國,但國王並不獨斷專行,王室秉承游牧部落的長老議事傳統,王室委員會相當於議會,委員會關於繼位等重大決策,還要徵求宗教領袖同意。這種不乏民主的君主制,雖然決策保守遲緩,卻也使政策平和中立。不過,由於王室擁有250億歐元財產而成為世界最富的家族之一,加上上千親屬生活奢侈,早就招致反對聲四起。
英女王必須遵守法律
人們今天抨擊君主制,客觀上也和王室式微有些關系。在英國,女王現在只是象徵。英國政府雖被稱為「女王政府」 ,技術上是由女王負責任命大臣,但事實上女王不能任命或罷免大臣、官員。而且英國政府也不向女王負責,它必須向下議院負責,即間接地向英國選民負責。
在英國法律中,女王也變成了一個自然人,必須像其他所有人一樣遵守法律,但是,女王是否能夠在觸犯法律時被控告卻是未定的。在17世紀的英國革命期間,議會曾經控告查理一世叛國,但在查理二世上台後整個過程被宣告非法。
越來越多的英國人覺得王室已經成了供人觀賞的擺設,,更多的人抱怨王室陳腐保守、脫離現實、令現代人難以理解。有人還斷言,君主制在21世紀不可能倖存下來。2005年,北愛爾蘭新聞網SluggerO『Toole甚至如此評論:「查爾斯和卡米拉的結婚,可能會是未來一連串變化的開端。反王室和反對17世紀聯合王國法案的人串連起來,為英國王室體制帶來自1700年以來所未曾見過的急劇變化。」
泰國總理拜見國王要下跪
而在泰王國,幾經輪回後王室的風光也已不再。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相比,政府已經不再那麼器重普密蓬國王了,對他的宣傳鼓動也少很多,至少不再有雙方共生共榮的狀態,現在都各自為政。
從1946年上台至今,普密蓬已經在位60年,當之無愧地成為目前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可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國王露面和活動的頻率越來越低,影響力自然不比從前,雖然普通民眾對他仍非常敬重。但不管現在國王的權力比以往有多大程度的削弱,在等級制盛行的泰國,國王以及王室成員的地位仍是至高無上的,因為連總理在拜見國王時都要跪著。
中東君主制國家沒有政變
那麼,君主制就真地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某些國家,無論君主政體有多少過錯,就其繼承性這一點來說,卻常常成為緩和權力斗爭的最穩定因素。
在泰國,王室很多時候仍可以做到 「一言九鼎」。已在位數十年的泰王普密蓬,不時仍在泰國社會發生政治動盪時起關鍵作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不服從文人政府而經常發動政變的軍人,惟一隻會服從泰王的命令。正是借著泰國王室的特殊地位,泰國才可以避免像印度尼西亞或菲律賓那樣,滑進經常政變的惡性循環中。
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德博爾馮是路易斯十四和維多利亞女王的後代。1975年11月22日,在佛朗哥去世兩天後,被宣布為國王。作為國家的舵手,他很快脫穎而出:清除了佛朗哥主義;使西班牙的勝利者和失敗者和好;在一個相當困難的轉變時期維護了團結、紀律和武裝力量的領導階層……1978年12月6日,經過公民投票,通過了西班牙憲法。這部憲法規定:「國家權力屬於西班牙人民,國家權力來自人民」,「西班牙國家的政體是議會君主制」。
阿拉伯君主們的最大難題是,如何才能適應被西方思想和技術所統治的當今世界,同時又不喪失本民族的文化精華,不向結束君主制的政治進程邁步。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東的君主國家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穩定。在20世紀,中東地區曾發生了60多次軍事政變,有幾個國家還陷入生靈塗炭的內戰。不過,二十幾個中東國家有17個發生過軍事政變。沒有發生政變的全是君主國家,連成規模的叛亂都沒有。
而英國君主製得以延續的部分原因也是,君主已經成了國家和民族的象徵,君主是中立的、超黨派的,因此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起到政治協調作用。從另一角度說,君主對國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證作用,因為君主在位時間較政黨執政時間要長得多,老百姓對女王的信任度要遠遠高於對其他政要。
近年來,歐洲王室熱熱鬧鬧地迎娶著一位又一位平民王妃,歐洲王室數百年精心捍衛的高貴血統一步步銷蝕殆盡。平民王妃的出現讓歐洲王室固有的傳統逐步走向消亡,她們
的存在甚至是在質疑王室存在的必要。挪威一位學者指出,王室畢竟和一般家庭不同
,他說:「你既要高高在上,又要成為普通人的一分子。」王室自此面對的將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西班牙王儲:愛上電視台女記者
36歲的西班牙王儲費利佩兩度愛上平民女子。第一個為他所鍾愛的女子是來自挪威的內衣模特愛娃·山納姆,雙方保持了長達4年的戀情。但愛娃過去為職業「獻身」的裸照經媒體曝光後,令許多國內保守派人士為之側目。
在結束這段戀情的後一年,費利佩又邂逅了另一位平民女子——32歲的西班牙電視台女記者兼主持人奧爾蒂斯·羅卡索拉諾,一名離過婚的女子——1998年,她曾與一名大學教師維系了一年的婚姻。2003年11月,西班牙王室宣布費利佩與奧爾蒂斯訂婚,兩人的婚姻於2004年5月22日舉行。
荷蘭王儲:牽手銀行女職員
34歲的王子威廉·亞歷山大與來自阿根廷的馬克西瑪,克服了來自王室的阻力訂了婚。亞歷山大王子與馬克西瑪是在一次博覽會上相識的。此後,他們便墜入愛河,確定了戀愛關系。為了和王儲在一起,馬克西瑪辭去了銀行的工作,搬到布魯塞爾,專心學習荷蘭語。
有關消息傳到荷蘭後,該國議會的一些議員立即對這樁婚事表示強烈反對。馬克西瑪的父親在阿根廷軍政府中曾任農業部長,由於阿根廷軍政府統治期間無端殺害了許多反獨裁人士,荷蘭國內對其譴責聲一直沒有平息。而當地的一些報紙則建議,王子如要娶馬克西瑪為妻,就應宣布放棄王位繼承權。直至2000年11月,荷蘭女王夫婦在王宮內宴請未來的親家,公開表明對這樁婚事的支持,威廉王儲的婚姻爭議才暫告一段落。
挪威王儲:迎娶餐廳女招待
2001年8月25日,挪威王儲哈康與梅特·馬里特霍爾比舉行了婚禮,人們將這次婚姻稱作是一個奇跡,因為除了婚禮盛況空前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新娘梅特的出身。
在結識王儲之前,她曾經是個餐館女招待,還是一名未婚媽媽,其4歲孩子的父親更是一名「癮君子」,並已因販毒而被判入獄。梅特的這些「污點」曾經令挪威人擔心她會玷污挪威王妃高貴典雅的形象,但梅特用自己的真誠和行動獲得了人們的諒解與尊重。
丹麥王儲:與廣告女經理結連理
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成就了一段歐洲王室的佳話:來自澳大利亞的廣告經理瑪麗·唐納德森在悉尼一家夜總會結識了丹麥王儲弗利德里克王子。隨後,兩個人在丹麥喜結連理,據稱好萊塢影片《王子和我》就是以他們的戀情為藍本拍攝而成。
弗利德里克3歲時,他的祖父去世,母親登基成為丹麥女王,他也因此成為這個歐洲最古老王朝的王儲。唐納德森出身澳大利亞中產階級家庭,她的行為舉止也被廣泛認為莊重得體,但是未來的丹麥國王與這位平民女性的結合也是頗費了一番周折。最後,在獲得母親瑪格麗特女王的同意後,弗利德里克王子正式向唐納德森求婚,丹麥國會也最終同意唐納德森成為丹麥王妃。
參考資料:http://news.sina.com.cn/w/2006-03-17/16409375883.shtml
⑥ 現在西班牙的萊昂諾爾王儲是准女王,可是沒什麼實權,我說你還有教育的那麼好,到十八歲還要去軍事學校
現在西班牙的萊昂諾爾王儲是准女王,可是沒什麼實權,我說你還有教育的那麼好,到十八歲還要去軍事學校現在西班牙的萊昂諾爾王儲是准女王,可是沒什麼實權,我說你還有教育的那麼好,到十八歲還要去軍事學校現在西班牙的萊昂諾爾王儲是准女王,可是沒什麼實權,我說你還有教育的那麼好,到十八歲還要去軍事學校,阿牛學以致用墨綠色QQ圖騰訊新聞,傷心落淚咯喔一物降一物兔兔機器人。
⑦ 西班牙王儲的個人婚姻
西班牙王儲情定離異女主播 國內媒體又驚又喜
經過幾段風風雨雨的戀情,歐洲身價最高的鑽石王老五之一、西班牙王儲費利佩·德博爾馮-格雷西亞終於為感情找到歸宿。西班牙王室1日發表聲明說,費利佩王儲已經和離異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萊蒂齊亞·奧爾蒂斯·羅卡索拉諾訂婚,兩人已於2004年夏天在首都馬德里的阿爾穆德納大教堂舉行婚禮。
天主教會不反對婚事
西班牙王室在公告中說,費利佩王儲將於6日前往王宮,正式請求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夫婦批准這一婚事。如果一切順利,他已於2004年初夏步上紅毯,在首都馬德里的阿爾穆德納大教堂迎娶萊蒂齊亞·奧爾蒂斯。
雖然比不上未來夫君的名氣,但萊蒂齊亞·奧爾蒂斯在西班牙也算得上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主持人。
生於1974年的萊蒂齊亞·奧爾蒂斯出生在西班牙北部阿斯圖里亞斯的一個記者世家。曾在西班牙國家通訊社埃菲社和《阿貝賽報》供職,並曾經在美國有線新聞網(CNN)合家歡台任職。
萊蒂齊亞·奧爾蒂斯的事業有聲有色,相比而言,她的個人生活就顯得十分低調,私生活更是不為外界所知。人們只是通過《阿貝賽報》網站上公布的職員簡介中知道她曾經有過一段短暫婚史。1999年,萊蒂齊亞·奧爾蒂斯同早先教過她的一位老師結婚,但這場婚姻僅僅維系了一年,兩人就分道揚鑣。
對於萊蒂齊亞·奧爾蒂斯和王儲締結姻緣的前前後後,媒體說法不一。最常見的說法是,事業成就姻緣。據說,她是2002年12月在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報道油輪泄漏事件時同費利佩相遇,兩人此後開始頻繁約會。2003年年9月,費利佩又邀請萊蒂齊亞·奧爾蒂斯同自己的父母見面。同王室對於王儲之前幾段戀情的緘默態度大相徑庭,西班牙王室這次對王儲的婚事不僅認可,甚至還通過王室發言人公開對外表達了「滿意」的意思。
關於天主教會是否會因為女方有過離異背景而對婚事持反對態度,這一疑慮基本可以打消。西班牙媒體認為,鑒於萊蒂齊亞·奧爾蒂斯當初結婚時並未在教堂舉行過婚禮,天主教會因此不會反對她的第二次婚姻。
幾段戀情都不被認可
但在西班牙人眼裡,費利佩王儲還應該抽時間為自己的終身大事上點心。畢竟,歷代西班牙國王都是在25歲前就結婚了。
在西班牙人看來,王儲一直獨身的原因絕不在於缺少機遇。他和馬里科伯爵的女兒伊薩貝爾·薩托里烏斯的關系曾維持數年之久。一些熱衷於報道社會新聞的小報甚至已經把這位金發披肩的西班牙女郎視作未來的王妃。可惜伊薩貝爾的個性太強,不得索菲婭王後的歡心,最後只能和王儲依依分手。
當西班牙王室宣布王儲費利佩將於1999年1月前往布魯塞爾時,人們猜測他此行的目的可能不僅僅是要學習一些關於歐盟的知識。
大家很快發現了另外一個原因。時年31歲的王儲面臨結婚的壓力。他此行的另一個目的是和一位25歲的王妃候選人———索菲婭·烏倫斯接觸。烏倫斯小姐是瑞典前國王奧斯卡二世的後裔。
盡管烏倫斯可能是一位很有實力的人選,可惜費利佩王儲對這位貴族後裔一直產生不了熱情。他曾經這樣說過:「公主市場非常有限,我並不一定要從這里選擇。」
之後,費利佩先後和列支敦斯登的塔蒂亞娜、美國人吉吉·霍華德以及義大利人埃斯梅拉達·亞科貝拉·馬喬奇有過一段交往。在這幾段感情都不了了之後,他和來自挪威的「灰姑娘」埃娃·桑儂展開了一段長達4年的戀情。
愛上內衣模特惹非議
費利佩和埃娃的愛情是從1997年6月在挪威王室繼承人哈康王儲家裡開始的。受女友、也是哈康王儲前女友、同樣也是模特的凱瑟琳·克努森邀請,埃娃遇上了英俊的費利佩王儲,並為他的魅力所傾倒。而這位時年22歲的挪威姑娘完美的身材、大眼睛以及她的靦腆也很快就吸引了費利佩。在他們第一次相遇的三個月後,埃娃通過西班牙一家模特事務所聯系,找到了一個在西班牙工作的機會。
同年10月,西班牙人發現了這對情侶。人們很快就看見他們出現在王儲的密友阿爾瓦羅·富斯特父母的鄉間別墅里。在數月的時間里,這對情侶試圖過著幸福而不引人注目的日子。然而,西班牙那些喜歡追蹤名人的攝影師讓他們無法安靜。埃娃對此感到厭倦,於是返回挪威。
1998年夏天,王儲邀請埃娃到北部的馬略爾卡島度假。這位年輕的挪威姑娘在海灘上與王儲嬉戲時,不小心袒露出胸部,當時在場的攝影師抓拍下這一場面。盡管埃娃放棄T型台來到韋斯特達爾學院讀書,但此事產生的不良影響在隨後幾年裡總是伴隨著她。
1999年夏天,這對年輕的情侶與包括阿爾瓦羅·富斯特在內的一夥朋友前往印度和尼泊爾度假。一年半以後,一些照片被刊登在媒體上,人們從中可以看到費利佩王儲的手臂溫柔地搭在埃娃的肩上。數月過後,整個西班牙王國都親眼目睹了王儲和他的平民情侶的私生活。從2000年9月在加的斯,到2001年2月在聖莫里茨,再到馬德里,他們純朴溫柔的愛情都以照片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
不被接納戀情畫句號
然而在西班牙王室看來,所有這些似乎都是有失分寸的不當舉止。「費利佩王儲與埃娃之間的關系是純粹的友誼。」很快,從薩蘇埃拉宮傳來了這樣的說法。
在之後三個月的時間里,傳聞四起。有半數西班牙人認為,埃娃絲毫不具備將來成為王後所需要的種種優點。比如說,她沒有風度,出身於平民家庭,而且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更何況,她還來自一個離婚家庭。埃娃10歲的時候,父母離異,之後各自重新組織了家庭。
2001年12月14日,這段始終不能被國人接納的感情終於以一個無奈的句號做結。
當天,受委派前來記錄國王2002年日程安排的各路記者正在同胡安·卡洛斯國王的發言人進行討論時,費利佩王儲走了進來。他說:「我藉此機會告訴你們埃娃和我已作出的決定。」在場記者都顯得有些緊張。因為他們都知道重要的時刻來到了。難道是宣布結婚?因為這是王儲費利佩4年來首次當眾提及埃娃的名字,並公開承認他們之間的羅曼史。
王儲接著說:「埃娃和我經過協商,決定不對未來作出任何承諾。我們一致決定終止我們的關系。我們將繼續走各自的生活道路……」
盡管王儲竭力強調:「我始終感到高興的是,我父母相信我的判斷、尊重我的意願和決定。」然而媒介普遍認為,將這對情侶分開的是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有人甚至認為,正是國王本人准許在雜志上公開刊登他兒子和埃娃在印度的照片,以挑起一場全國性的辯論,並以此向王儲表明,他的婚姻牽涉整個國家。
在和埃娃分手後,費利佩王儲對有關未來西班牙王後問題的回答一概是:「對不起,我什麼都不知道。」惟一的一次破例,是他和埃娃分手兩個月後接受埃菲社的那次采訪。當時,他稱自己將要迎娶的未來王後必須是一位「了解、欣賞並且知道如何在西班牙社會中代錶王室形象的女子」。(新華社記者 岳玉苓)
⑧ 費利佩六世的加冕登基
2014年6月2日,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宣布讓位給費利佩王儲。
2014年6月17日,西班牙參議院舉行投票,以233票贊成,5票反對,20票棄權的結果贊成國王胡安·卡洛斯退位,為他的兒子費利佩繼位進一步鋪平了道路。此前眾議院也高票通過了該退位案。
2014年6月18日,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在西班牙馬德里簽署退位法令,正式宣告退位。國王退位法令簽署儀式在馬德里皇宮舉行。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王後索菲亞、王儲費利佩、王妃萊蒂西婭及其他150餘名來賓出席了儀式。
胡安·卡洛斯一世在退位法令上簽字,隨後西班牙首相拉霍伊也在文件上簽字。這份法令於2014年6月19日零時正式生效,同一時刻王儲費利佩將正式繼承王位成為新一代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費利佩六世的登基典禮於19日舉行。新國王於當天上午10時30分前往國會正式宣誓加冕並公開演講。演講結束後,費利佩六世在王後萊蒂西亞和兩位公主的陪同下進行閱兵。
新任國王、王後將在加冕後兩天正式開始公眾活動,將會對西班牙本國部分地區和其它幾個國家進行訪問。雖然行程尚未公布,但摩洛哥、葡萄牙、法國、義大利將最有可能成為他們首訪的對象。
⑨ 英國的皇室繼承人是如何選定的
日本文仁親王妃6日誕下麟兒,日本皇室增添一名男性繼承人。當今世界,「王位繼承」總與「王子誕生」息息相關。 世界仍保留君主的大多數國家,王位繼承規則多為傳男不傳女,只有少數例外,比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在長子繼承製前提下,女王通常是別無男性繼承人時的「無奈選擇」。 以下是世界上部分保留君主國家實行的繼承製度。 英國:採用長子繼承製。這表示,國王的長子是王位第一順位繼承人,僅在沒有男性繼承人的情況下,王位才傳給公主。假設伊麗莎白二世有一個弟弟,當初就會是他繼承王位。英國目前的王位繼承人排位中,前四位均為男性,以王儲查爾斯為首。 丹麥:採用長子繼承製。現任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繼承人是王儲腓烈特。 日本:盡管日本歷史上曾有8個女天皇,但都屬於特例。從19世紀晚期開始,日本皇室一直實行嚴格的長子繼承製。 約旦:王位只由男性繼承,但國王有權指派繼承人。現任國王阿卜杜拉二世2004年廢黜他同父異母弟弟哈姆扎的王儲職位,尚未選定新繼承人。 沙烏地阿拉伯:王位必須傳給王室家族男性成員,但國王可以選定王儲,不用按照嚴格的繼承製度確定王儲。現任王儲蘇丹·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是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的弟弟。 西班牙:採用長子繼承製。盡管政府已經討論更改繼承製度,但任何變動只對下一代繼承人產生影響。現任王儲為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兒子費利佩·德博爾馮-格雷西亞。 泰國:通常為長子繼承王位。但如果沒有男性繼承人,經過議會批准,可以由長女繼承王位。現任王儲是國王普密蓬·阿杜德與王後詩麗吉的獨子瑪哈·哇集拉隆功。 雖然大多數保留君主的國家偏愛男性繼承人,但也有一些國家逐漸把長子繼承製改為長嗣繼承製。這樣,國王的長子或長女享有同等繼承權,年齡取代性別成為繼承王位的先決條件。 瑞典:瑞典1980年廢除了沿用已久的嚴格長子繼承製度。新法規規定,國王長子或長女享有同等繼承權。現任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的第一順位繼承人是維多利亞公主。 比利時:從1991年起採用長嗣繼承製。現任王儲是菲利普,第二順位繼承人是他的女兒伊麗莎白公主。 荷蘭:採取長嗣繼承製,王位繼承由憲法確定,議會有權改變。王儲威廉-亞歷山大·克勞斯·喬治是現任女王貝婭特麗克絲的長子,他的長女凱瑟琳娜·阿馬利婭是第二順位繼承人。(新華)
⑩ 西班牙領導人是國王還是首相 怎麼產生的 屬於什麼階級
西班牙的國家最高元首是國王,政府領導人是首相
如何產生
現任西班牙國王的長子為國家王儲,在現任西班牙國王死後登基為新國王。西班牙國王為三軍總指揮,但宣戰權歸於議會。
政府最高領導人由議會多數黨派的黨首擔任。值得強調的是,跟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不同,大多數歐洲國家選舉政府最高領導人的方式並非由選舉人團根據民意選舉,而是由在國家議會席位中占據大多數的黨派的黨首擔任。
屬於什麼階級:從共產主義的角度來看,是資產階級。
從封建主義的角度來看,是貴族。
從政治學角度來看,是擁有合法性的統治集團。
從利益角度來看,是國家的即得利益者
從資本主義的角度來看,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領導人以及西班牙的國家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