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進球少是什麼原因
Ⅰ 每場足球比賽進的球那麼少,是什麼原因
相對於籃球和橄欖球來說,足球比賽進球確實很少,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足球比賽有守門員,二是足球比賽只能用腳踢,三是足球規則更細致。
搶斷規則也更有利於防守方,足球場上並不是把對方放倒就一定是犯規的。在防守不住的情況下通常會用鏟球解決,在鏟球的時候只要先觸到足球又把對方球員絆倒了這就不是犯規,而是合理鏟球搶斷。如果真的沒辦法了可以運用「戰術」犯規,比如把對方撞飛來中斷對方的快攻,只要不是太是太惡劣不會吃黃牌,這些規則讓進球變得更難了。
其實足球的魅力不在於進球多,恰恰是因為進球少,因為進球少所以在進球之後才會慶祝的更熱烈,久違的進球能不點燃激情嗎?
Ⅱ 西班牙足球失利原因是什麼
那場比賽我從頭看到尾(那場輸光了我的騰訊競猜積分)
畢竟是開賽最大冷門,我也是很長時間想不通,後來我冷靜的分析下了原因,總結如下:
心態上,輕敵,尤其開場打的比較散漫,節奏很慢,這種狀態跟下半場的失球不無關系
主要的原因是在進攻的戰術上吧,進攻套路過於繁瑣冗雜,主攻左路,通過一系列的倒腳下底,再傳給前鋒,即期於前鋒的個人能力完成破門,但是身高馬大的瑞士後衛根本不給你機會
老想打出精妙配合,但大家想法卻不統一,比如說比利亞有一球禁區內完全可以射門,他卻選擇高球傳中,但沒人跟上
變陣失敗,前鋒沒狀態,落後一球的西班牙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將托雷斯換上場,久疏戰陣的托雷斯似乎更沒狀態,哈維有一腳精妙的直塞球傳給他,他竟然帶球時一腳趟大了,直接趟給門將,這樣的表現不是一個頂級前鋒應有的素質
最後說下,西班牙算然首場失敗,但是對他的出線沒什麼影響,這場失利也給西班牙敲響了警鍾,會認真對待下面幾場都,畢竟這個小組其他球隊的實力都偏弱
Ⅲ 為什麼足球每場比賽的進球那麼少
足球比賽每場的進球是非常少的,有時候一場比賽可能一個球都進不了,而且有的球隊崇尚防守,那麼比賽的進球也會比較少,其實這是因為足球的場地比較大,皮球需要在各個球員傳遞,有時候就會有失誤,而且還要面對對方的防守和搶斷,就算到了對方禁區前,也還有守門員的存在,所以在足球運動中,進球是比較困難的,另外足球之所以有魅力,並不光只是看進球,球隊的陣型,防守,過人都是足球比賽的看點。
再然後就是各種定位球,角球任意球,還有成功率最高的點球,這些進球的手段都是要通過場上所有人的配合才能實在的,一個球員實力再強,也要靠隊友的支持才能取得進球,所以在足球的比賽里,雙方實力如果差不多,進球是非常少的。
Ⅳ 巔峰期小羅為什麼進球那麼少
我的看法:小羅的位置和作用來說,他的進球不算少。
你覺得小羅進球那麼少,那是因為你拿梅西C羅這兩把「刷子」跟小羅相比,而忽略了不同年代球員位置分工習慣的區別。
實際上,在羅納爾迪尼奧那個年代,球員們的場上位置分工更為明確。
除非你像羅納爾多、亨利、維埃里或巴蒂斯圖塔那樣踢中鋒。
否則的話,像邊鋒或前腰球員們,進球數普遍都不會多——也只有里瓦爾多是個例外。
所以,咱們不但要橫向對比,也要縱向對比,羅納爾迪尼奧平常是踢左邊鋒或者前腰,在那個年代如果你要給小羅定位置的話,通常會被「籠統」統稱為「中場球員」。
小羅那個年代的其他中場球員,難道進球數就比小羅更多嗎?
你去看看1972年四大天王,除了里瓦爾多進球如麻,像齊達內、內德維德和菲戈等足球巨星,進球數比小羅還少。
羅納爾迪尼奧效力過法甲大巴黎,西甲巴薩和意甲AC米蘭等足球豪門,也曾在巴西隊獲得過世界盃美洲杯和聯合會杯冠軍。
但那是「中鋒時代」,射門得分的任務,是交給中鋒們來完成,在巴西國家隊,9號是「外星人」羅納爾多,在西甲巴薩,9號是「獵豹」埃托奧。
一直到了2006世界盃以後,球員位置之間的界限,才逐漸變模糊。
所以,咱們就能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巔峰期的羅納爾迪尼奧,在進球效率方面,反而不如走下坡路時期!
沒錯,小羅在巴薩前兩年西甲聯賽進球數分別是15球和9球,但阻礙不了羅納爾迪尼奧成為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得主。
到了2006世界盃之後,小羅在巴薩打出了西甲聯賽32場21球的個人單賽季最高數據,然而並沒卵用,外界反而普遍覺得羅納爾迪尼奧的狀態下滑了。
2010世界盃屆杯之前那個賽季,小羅在AC米蘭的進球數和助攻數也比巔峰期更高,然而依舊無法入選世界盃的巴西隊陣容。
這說明什麼?說明小羅那個年代評價球員狀態的指標,並非只看數據,更多是看你在自己位置但所起的作用,還有你個人在關鍵比賽中的發揮。
而在位置分工明確的年代下,射門得分是9號中鋒的任務,而不是10號小羅。
但就算這樣,小羅的進球數,已經比同時代大部分中場球星更多,只是梅西C羅的「大刷子」式的進球如麻,把球迷們的「大數據胃口」給養刁了。
小羅巔峰時期從2003-07賽季階段,這段時間小羅進球也不算少,更主要的是小羅不是純前鋒,小羅主要踢中場,熟悉的位置有前腰,影鋒,左右邊鋒。
2003年7月,小羅以2500萬歐元的身價從巴黎聖日耳曼轉會至西甲豪門,雙方簽下五年合同,巴塞羅那開啟了夢二時代,小羅也在巴塞羅那達到巔峰,個人獲得了世界足球先生,金球獎等榮譽。
從03/04賽季開始,小羅向世界展示了他魔幻般的腳法,和租借的戴維斯等一起幫助搖搖欲墜的巴塞羅那穩居聯賽第二。羅納爾迪尼奧共為球隊出場39次,攻入19個進球,成為隊內的射手王。
04/05賽季,小羅在西甲賽場上出場35次,打進9球,助攻10次,幫助球隊在時隔六年後重新奪回了西甲聯賽冠軍。
2005-06賽季,羅納爾迪尼奧在各項賽事中共出場45次,貢獻了26個進球和21次助攻,這是小羅巔峰中的巔峰,也被評為了當賽季歐洲俱樂部最佳球員和西甲賽季最佳球員。
2006-07賽季,羅納爾迪尼奧在聯賽中出場32次,攻入21粒進球並有9次助攻。
自此以後,小羅就從巔峰滑落,不復當年之勇了。
在巴塞羅那幾個賽季,小羅基本上都可以貢獻倆雙數據。而這些數據在那時候歐洲足壇都是屬於最頂尖層次數據,對於非純前鋒的球員來說,是一個爆棚數據,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還不能直接反應出小羅場上的作用。
巴薩前教練里傑卡爾德,2003年和小羅同時期加盟巴塞羅那,里傑卡爾德退役以前本身也是一名赫赫有名的球員,荷蘭三劍客之一。他在當球員的時候就深諳荷蘭全攻全守足球理念,特別在此理念創始人米歇爾斯麾下熏陶多時,對於全攻全守理念的理解非常深刻。
小羅到來以後,確立了小羅為核心進行打造陣型,里傑卡爾德十分欣賞小羅在球隊組織掌控能力,也給了小羅很大的自由度,小羅的天賦和發揮也達到極致,盡管里傑卡爾德常用陣型為433, 鋒線上組合為久利,埃托奧,小羅,實際上鋒線上以久利,埃托奧為主,兩人位置突前,而小羅拖後,用作影鋒和左右邊鋒,銜接前中場和突破,這也是非常符合他們三個特點的 ,進一步將他們長處發揮出來。
久利和埃托奧屬於速度敏捷型前鋒,速度奇快,射術精湛,往往瞬間將對手防線撕開。
而小羅而是攻擊力補充,更多時候小羅在組織和突破對手,攻城拔寨優先給久利和埃托奧。
小羅夢幻般的腳法和突破能力,隨時為鋒線獻上致命一擊,同時可以組織梳理前後場。
所以在那時候巴薩,巔峰時期小羅更多的是作為服務鋒線,盡管如此,小羅還是每個賽季奉獻了很多進球,甚至獲得歐足聯俱樂部最佳前鋒榮譽。
人們對小羅的肯定也不是單純看進球數據,更多的是拜服於小羅魔術師般的腳法和在場上恣意縱橫的灑脫。
小羅在場上的主要任務不是進球,數據上沒有那麼好看,也屬正常。
小羅不是主攻射門,數據不太亮眼並不奇怪:小羅有著出彩的腳上功夫,他主要是利用自己超強的傳導技術和超乎常人的意識來推動球隊的進攻,他更多扮演的是球隊的組織者。至於他的進球,在那個年代球員里也不算少了,但畢竟不是小羅的主要任務,數據上不如梅西C羅也就不足為奇了。
說起小羅,我們會稱贊他的技能,只有他看中的最實際的行動,他是迄今為止唯一動作玩家觀賞性與實用性相結合的即可。
咱們來看看小羅的足球履歷,這傢伙年數微微的,就幾乎拿到了所有的榮譽,2002年的世界盃上,那時候的巴西隊還有大羅,還有里瓦爾多,小羅的光環卻絲毫不遜色。華麗的進攻和盤帶,極具藝術觀賞性的射門,那一年,他吸引了所有這些豪門的注意力,其中我們就有巴塞羅那。
在巴塞羅那的那一天,小羅獲得了所有的榮譽,2004年贏得了足球先生,2005年幫助巴塞羅那贏得了西班牙人,再次贏得了世界足球先生,也獲得了歐洲金球獎。
年輕許多榮譽加身,可以為任何一個人就會失去動力和目標,這是人性的改變。
雖然小羅長得不帥,但全世界都喜歡他那標志性的笑臉,他也把自己的快樂學習足球傳遞給我們無數中國球迷帶來歡樂。即使是對手的球迷,有時不禁站起來為他鼓掌。
對於巴薩球迷,更要謝謝小羅攙扶了往常的諾坎普之王,當初青澀的梅西並不敢和巴薩其他隊員說話,可是小羅一進入更衣室,梅西就喜歡上了這個笑容親切的大哥哥。而且梅西在巴薩的處子進球,便是小羅無私的獻出的助攻,更在梅西進球後,將他駝在背上。
小羅墮落的另一個國家重大問題原因,就是紙醉金迷。在巴薩的那段生活日子別說凌晨進行一點,估計企業大部分學生時候我們凌晨3點巴塞羅那的樣子「497」也看的一清二楚。熬夜賽前還美麗的泡沫是常見的。
開始這並沒形成有影響,因為沒有天賦在幫忙,但是我們累積發展下來學生就可怕了,他更容易受傷了,肚子也出來了,漸漸就會失去學習速度和爆發力,以至於被巴薩拋棄。
玩家所能達到的高度主要是由他們的才能確定,但高峰期的長短主要是由生活方式決定的,至少是小羅發揮了他的天賦,只有很短的高峰期。
羅納爾迪尼奧,江湖人稱小羅。雖然巔峰期短暫幾年,但是進球可不少,職業生涯進球超過300球,尤其是他的任意球獨門絕技。
小羅最大的優勢在於,他踢任意球的大腿力量非常驚人,因此不僅可以拉出非常恐怖的弧線,同樣也可以用側擊球來平抽,曾經不止一次在30米以外的距離用平抽球破門。不僅如此,他還有諸如貼地任意球推射這些一般人極少採用的招數(小羅職業生涯里至少4個這樣的球),以及02對英格蘭這種非常反常規的傑作。
帶球步伐確實是小羅的相對弱項,這點上他沒法和老馬大羅梅西相比,也不如卡卡,不過說他身體素質下滑之後就失去過人能力也不盡然,09年在伯納烏米蘭對皇馬那場球里,他照樣把拉莫斯這位他的專屬背景板過得死去活來,後來歐冠淘汰賽里對曼聯同樣展現出非常不俗的過人能力,甚至更後來他32,33歲在巴西國內依舊有不俗的擺脫過人表現,只不過縱向突擊是大幅度退化了。
其實小羅的實力還是十分強大的,我可以說他絕對能排上聯盟的 歷史 前5,其實有很多人認為這個數據是誇大話,但是確確實實都是存在的,有很多人都覺得他不厲害,那就是因為他比賽完整的視頻很少留下,基本上留下的都是他出錯的視頻或者是其他的事情,這就導致了很多人潛意識里就認為他球踢得不是特別好但是這種潛意識大多數都是錯誤的,如果你真正的仔細分析他的生涯以及各種各樣的 歷史 數據的話,你就會發現他絕對是一個不弱的球員。我覺得小羅跟C羅梅西等等這些巨大的球星比都是毫不遜色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還要比他們還稍強一點。
小羅在場上的位置是前腰
前腰位置,是一個組織進攻的位置。是後場和前場中間連接的橋梁。對於球隊進攻戰術的發起和組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小羅在場上的作用主要不是進球,而是組織進攻,當時前腰的位置非常重要,很多著名的球星都擔任前腰,例如齊達內、里克爾梅等。他們進球數量不是很多,但是在球隊進攻戰術中是最重要的一環。
小羅的巔峰期持續時間有點短
小羅巔峰時期在巴薩開創的王朝,但是很快就隕落了,由於自律性和私生活問題,被巴薩交易。再加上傷病影響。31歲就回到南美了。巔峰期在巴薩也就03-07年。
進球數量被梅西和C羅兩尊大神刷新,覺得進球很容易
現在足壇因為有梅羅這兩個進球狂魔,覺得進球似乎很容易,而且他們兩個巔峰期有持久不衰。其實正常的球員沒有這么強,一般一個賽季進球20多個就可能登上聯賽射手王。這兩位不斷進球,讓球迷覺得進球似乎很容易。
首先,巔峰期的小羅屬於巴薩。
小羅在巴薩時期的進球數
2003年7月,小羅以2500萬歐元從巴黎聖日爾曼加盟巴薩。
加盟巴薩的首個賽季,即03/04賽季,共出場39次,打入19球,成為隊內的最佳射手。
04/05賽季,西甲35次出場,攻入9球,並有10個助攻。2004年小羅獲得人生第一個世界足球先生榮譽。
05/06賽季小羅共代表巴薩出場45次,留下26個進球,21次助攻的大號兩雙數據。2005年蟬聯世界足球先生獎項。可謂是職業生涯的頂峰!
06/07賽季,聯賽32次出場,依然收獲21個進球,9次助攻數據。
自加盟巴薩以來,基本上小羅都能貢獻20+10的數據……
要知道,小羅的位置並不是正印前鋒,而是邊鋒或者影子前鋒,主要起到全隊組織和串聯的作用。
在小羅效力巴薩期間,巴薩的正印前鋒有:克魯伊維特、薩維奧拉、埃托奧、伊布。每一個都是赫赫有名的頂級前鋒,在他們身邊,小羅依然每個賽季能取得如此且穩定的進球,不可謂不出彩!
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小羅所處的年代,對各個位置的要求相對單一一些。小羅的場上位置是前腰,主要責任是做好中場到鋒線的串聯,為鋒線輸送炮彈,主要承擔進球職責的還是前鋒線。不像現在,各個位置都要求你盡可能綜合能力強,中場最好是B2B,邊後衛最好能攻善守,邊鋒要求你不僅能助攻,同樣還要進球。進攻責任不一樣,他就不需要更多的去考慮進球的問題,那個年代能進很多球的中場球員基本是鳳毛麟角。
小羅的技術特點是超強的球感和創造力,射門,門前的無球跑動這些其實並不是他的強項,這就決定了他更適合的還是做傳球手而不是終結者,其實現在小羅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其實並沒有多少具體的進球,更多的還是他的各種靈動的盤帶,傳球,接球技巧秀吧。
最後想問一句問題中進球少是參照誰來說的?如果你是參照梅羅來說的,那確實是少,畢竟這兩位的進球效率加持續性整個足球史上都沒幾個人能做到。但是平心而論,小羅加盟巴薩後,進球率其實是非常高的:
03-04賽季,出場39次,進19球;
04-05賽季,出場35次,進9球,助攻10球;
05-06賽季,出場45次,進26球,助攻21球;
06-07賽季,出場32次,進21球,助攻9球......
這些數據能說明他進球少么,都是天神下凡的數據啊,只是他的巔峰期確實短罷了。
說到小羅,我們會大贊他的球技,只有他的花哨動作最實用,他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能把動作的觀賞性和實用性結合的球員。
雖然小羅長得不帥,但全世界都喜歡他那標志性的笑臉,他也把自己的快樂足球傳遞給無數球迷歡樂。甚至是敵對方的球迷,有時候都會忍不住站起來給他鼓掌叫好。
關於巴薩球迷,更要感謝小羅扶持了如今的諾坎普之王,當初青澀的梅西並不敢和巴薩其他隊員說話,可是小羅一進入更衣室,梅西就喜歡上了這個笑容親切的大哥哥。並且梅西在巴薩的處子進球,就是小羅無私的獻出的助攻,更在梅西進球後,將他駝在背上。
在梅西眼裡,小羅不僅是大哥哥更是偶像,梅西自己也說過小羅的天賦自己完全比不上。
全世界都給了羅納爾迪尼奧喜愛的目光,小羅也確實在巔峰期佔有了所有的榮譽,可是,他為什麼也墮落得那麼快?以至於後來的我們,每次談及小羅的標簽,總還會再貼上個墮落的速度快。
我們來看看小羅的足球經歷,這傢伙年紀輕輕的,就幾乎拿到了所有的榮譽,2002年的世界盃上,那時候的巴西隊還有大羅,還有里瓦爾多,小羅的光環卻絲毫不遜色。華麗的進攻和盤帶,極具觀賞性的射門,那一年,他吸引了所有豪門的注意力,其中就有巴塞羅那。
在巴薩的日子,小羅得到了一切的榮譽,2004年獲得足球先生,2005年幫巴薩奪冠西甲後,再度蟬聯世界足球先生,也獲得了歐洲金球獎。
年紀輕輕諸多榮譽加身,可能換作任何一個人都會失去動力和目標,這也是人之常情了。
小羅墮落的另一個重大原因,就是紙醉金迷。在巴薩的那段日子別說凌晨一點,估計大部分時候凌晨3點巴塞羅那的樣子小羅也看的一清二楚。比賽前還熬夜通宵泡美女那常有的事。
開始這並沒有影響,因為天賦在幫忙,但是累積下來就可怕了,他更容易受傷了,肚子也出來了,漸漸失去速度和爆發力,以至於被巴薩拋棄。
一個球員能達到的高度主要是由自己的天賦決定的,但是巔峰期的長度主要是由自己的生活方式決定的,至少小羅已經發揮過自己的天賦,只是巔峰期短而已。
小羅在2018年退役了,我們再難看到他華麗的腳法,不過就算是如今的小羅來踢中超應該還是現象級的存在。因為他是創造型球員,所以衡量他獲得成就的標准不是進球。
厚古薄今和厚今薄古都沒啥意思,咱綠茵守望者就有一說一,我覺得羅納爾迪尼奧在巔峰期的時候,進球數並不算少!
你覺得小羅進球那麼少,那是因為你拿梅西C羅這兩把「刷子」跟小羅相比,而忽略了不同年代球員位置分工習慣的區別。
實際上,在羅納爾迪尼奧那個年代,球員們的場上位置分工更為明確。
除非你像羅納爾多、亨利、維埃里或巴蒂斯圖塔那樣踢中鋒。
否則的話, 像邊鋒或前腰球員們,進球數普遍都不會多 ——也只有里瓦爾多是個例外。
所以,咱們不但要橫向對比,也要縱向對比,羅納爾迪尼奧平常是踢左邊鋒或者前腰, 在那個年代如果你要給小羅定位置的話,通常會被「籠統」統稱為「中場球員」。
小羅那個年代的其他中場球員,難道進球數就比小羅更多嗎?
你去看看1972年四大天王,除了里瓦爾多進球如麻,像齊達內、內德維德和菲戈等足球巨星,進球數比小羅還少。
羅納爾迪尼奧效力過法甲大巴黎,西甲巴薩和意甲AC米蘭等足球豪門,也曾在巴西隊獲得過世界盃美洲杯和聯合會杯冠軍。
但那是「中鋒時代」,射門得分的任務,是交給中鋒們來完成,在巴西國家隊,9號是「外星人」羅納爾多,在西甲巴薩,9號是「獵豹」埃托奧。
一直到了2006世界盃以後,球員位置之間的界限,才逐漸變模糊。
所以,咱們就能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巔峰期的羅納爾迪尼奧,在進球效率方面,反而不如走下坡路時期!
沒錯,小羅在巴薩前兩年西甲聯賽進球數分別是15球和9球,但阻礙不了羅納爾迪尼奧成為金球獎和世界足球先生得主。
到了2006世界盃之後, 小羅在巴薩打出了西甲聯賽32場21球的個人單賽季最高數據,然而並沒卵用,外界反而普遍覺得羅納爾迪尼奧的狀態下滑了。
2010世界盃屆杯之前那個賽季,小羅在AC米蘭的進球數和助攻數也比巔峰期更高,然而依舊無法入選世界盃的巴西隊陣容。
這說明什麼? 說明小羅那個年代評價球員狀態的指標,並非只看數據,更多是看你在自己位置但所起的作用,還有你個人在關鍵比賽中的發揮。
而在位置分工明確的年代下,射門得分是9號中鋒的任務,而不是10號小羅。
但就算這樣, 小羅的進球數,已經比同時代大部分中場球星更多, 只是梅西C羅的「大刷子」式的進球如麻,把球迷們的「大數據胃口」給養刁了。
不說個人成就,只看腳下技術,你覺得羅納爾迪尼奧和梅西,誰更強?這張圖片小羅的隊友們,你還能認出幾個?歡迎一起討論。
拿過世界盃,美洲杯,歐冠,聯賽,小羅的球迷都沒稱球王,而稱足球精靈,可想而知小羅在足壇地位。何必在乎小羅進球數少呢?小羅足球比賽場場觀看,齙牙的笑容,翩翩起舞的精靈,讓人看著陶醉。
Ⅳ 為啥西班牙進球如此少
西班牙本屆表現不如08年歐洲杯,因為托雷斯的狀態低迷,在鋒線上缺少一個沖擊力強的中鋒,比利亞雖然犀利但是屬於靈巧性前鋒,一般不適合單獨突前,沖擊力不如托雷斯,本屆世界盃西班牙雖然中場牢牢把球控制住,但是推進到對方禁區就毫無辦法,就是少了托雷斯這個強點。。。所以西班牙贏球都只贏一個,雖然場面上的優勢巨大
Ⅵ 足球每場比賽的進球那麼少,主要原因是什麼
足球比起其它大型的球類運動來說每場比賽的進球確實顯得少,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足球有門將的存在,另一方面是因為相比起手來說,光用腳很難出精細的控制。
總的來說,足球比賽中之所以進球少,門將的存在以及光用腳很難做出精細的控制是主要的兩個原因,可即便這樣,足球依然是一項非常激烈、競技性很強、觀賞性很高的運動。
Ⅶ 足球每場比賽的進球那麼少,是什麼原因呢
對比同類型的運動,足球的進球率是最低的。足球比賽場均進球數在2~3之間,單只球隊場均進球數在1~2之間。因此,每一個進球都要花費很多的努力,任何一個進球都有可能改變比賽的結果,讓人為之瘋狂。
足球最大的魅力在於它具有爭議性。」一位有遠見的老人說了一句有遠見的話。這個老人是前國際足聯主席阿維蘭熱。沒錯,如果足球比賽都是判罰得很「死」,很機械的話,那足球就失去了它巨大的魅力。正因為裁判是人,可能錯判,可能受賄操縱比賽等等,才有了聲勢浩大的爭議和更多人的關注。
Ⅷ 西班牙是進球最少的世界盃冠軍嗎
是的,西班牙是世界盃歷史上進球最少的冠軍。
西班牙7場比賽進了8球 此前歷屆世界盃冠軍得主中進球數最少的是1938年的義大利(4場比賽)、1966年的英格蘭(6場比賽)和1994年的巴西(7場比賽),但他們都打進了11球,比西班牙多了3個
Ⅸ 西班牙是不是進球最少的冠軍
在南非掄元使得西班牙成為第八個世界冠軍。博斯克和他的23名「鬥牛士」在南非開啟了「西班牙王朝」,其狀態低開高走,小組賽首場0比1負於瑞士,隨後6連勝直至奪冠。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失球數(2個)平了1998年法國和2006年義大利奪冠時的世界盃冠軍最少失球紀錄,其進球數也創下世界盃奪冠球隊之最,只不過不是最多,而是最少。 本屆世界盃64場比賽總共進球145個,比2006年世界盃還少2個,平均每場進球數達到2.26個,僅比歷史上進球最少的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2.21個)稍多。奪冠的西班牙隊也受到了這種風氣的「傳染」。整屆賽事,西班牙只進了8個球,在19屆賽事的世界冠軍中,進球數是最少的,比之前進球最少的冠軍——1938年的義大利、1966年的英格蘭,1994年的義大利,他們都進了11個球,比西班牙多3個。 從數據上說,西班牙是靠防守拿到了第一個世界冠軍;但一向執掌攻勢足球大旗的西班牙所表現出來的攻擊能力,也受到了媒體的質疑。巴西的《環球體育》就說:「西班牙有著強悍的防守和差勁的進攻。」 西班牙隊不僅進球少,能進球的人也少,8個進球由三名球員打入,比利亞進5球,伊涅斯塔進2球,普約爾進1球。整屆賽事只有3名球員進球,也創下了世界冠軍史的最低——之前1938年的義大利,1966年的英格蘭,奪冠進球人數最少,但即使最少也有4個人。 自我標榜漂亮足球的西班牙不靠進球靠防守奪冠,是不是有點說不過去?這是大多數「反西班牙球迷」的論調。問題的焦點並不在於西班牙進球或者失球數的討論而在於他們忠於風格,忠於尊重皮球的態度。 德國《南德意志報》記者霍尼希施泰因在德國0比1被西班牙擊敗後說:「這是口味和美學的問題,一切對比賽好看與否的爭論在西班牙的傳球面前都變得不堪一擊。一些人更喜歡去看一場充滿身體接觸,熱熱鬧鬧的博爾頓3比2贏胡爾城的英超,也不願意去看冠軍杯充滿技戰術含量,國米1比0拿下中央陸軍的較量。當然,人們也有權利這么去做。」 「稱呼這支西班牙踢得沉悶是錯誤理解了足球的真正含義。西班牙踢得不沉悶,他們最大的罪過只是能力超出對手太多,做到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球隊所不能:擁有瘋狂而華麗傳球的同時,用節奏和壓迫式的打法取得場上的主動權。」霍尼希施泰因說。 西班牙人和拉丁國家裡管這種踢法叫「Tiki-Taka」,這種踢法的「毀滅性」在於:它不僅有助於進攻,更有助於防守;它甚至有點忽略了足球比賽里最重要的一步——攻防轉換,因為通常情況下,Tiki-Taka的主旨就是把球控制在腳下,克魯伊夫對此的理解徹底,「試問,對手拿不到皮球,怎麼組織進攻?」Tiki-Taka是對荷蘭全攻全守足球的全新演繹,或者說是進化版本。全攻全守的433依靠於球員的無球跑動,是人圍繞球轉,Tiki-Taka則還原了人的主體地位,球在人的腳下傳遞,就像西班牙人在2008年歐洲杯和本屆世界盃上所做的一樣。 兩年來西班牙隊的控球踢法在世界范圍掀起了「恐怖狂潮」。面對技術比自己出色,傳球精度比自己強的西班牙,各支球隊只能被迫去選擇穆里尼奧式的防守足球,這也逼迫西班牙每場比賽都要面對對手的纏斗以及被壓縮的空間。在世界盃這種賽會制的比賽中,尤其如此。簡單說,西班牙進球少是被世界防守足球的潮流「害了」,也是被自己壓迫,控球的踢法「害了」。 當然,這並不會影響大多數人對這支技術出色的西班牙隊的崇拜。《泰晤士報》記者凱伊說:「對西班牙隊的少量批評主要來自球迷,而不是媒體。有人說,我已經被這支球隊成功地洗腦。西班牙隊的進球少?好吧,我承認。但在技術和球員質量的層次上,我不得不說,我喜歡這支西班牙。」
Ⅹ 為什麼這屆歐洲杯進球這么少
法國歐洲杯小組賽階段場均進球只有1.95個,在歷屆歐洲杯中場均進球數第二低。一場定勝負的淘汰賽階段各隊更為謹慎,打法更為保守,恐難拉升小組賽創下的超低場均進球數。已打的三場淘汰賽只進4球(若計90分鍾只有3球),場均進球數還被拉低了。
曾有過一段時期,保守思潮當道,「1:0主義」盛行,半天不進球的沉悶場面讓人昏昏欲睡。此後,在各方的批評聲中,攻勢足球的大旗又揮舞起來,進球數明顯增多。本屆歐洲杯在進球數上的「反潮流」,讓人們頗感詫異。此前看到過一些討論,又有人開罪擴軍,擴軍似乎成為歐洲杯所有負面影響之源了。他們說,擴軍讓許多弱旅加入,弱旅面對強隊都採取穩守反擊的打法,因此進球數就少了。
此說貌似有道理,進球數少,從場面上看或者是弱隊死守,而強隊圍攻卻難得其門而入;或者兩隊都屯重兵防守。但是,這種觀點只看到事情的表面現象,推理和結論都經不起推敲。按照這種觀點的邏輯,如果進一步擴軍,甚至把直布羅陀、安道爾、法羅群島這種隊都擴進來,豈不是會產生更多的死守場面。但不用大腦想都可以預料,把這些魚腩擴進來,會帶來大量的大比分場次,進球數會飆升。
進球少的根源不在擴軍,而在於擴進來的球隊,「正好」都具備一定的實力,他們的能力不足以與一流強隊打對攻,但採取防守反擊的打法,可以做到少輸球,或許能守住平局甚至「偷」來勝利。人說歐洲無弱旅,主要指的是「中產階級」二三流球隊的厚度,現在看來,這些球隊數量進一步增多。足球是易守難攻的運動,一支球隊的建設和提升,提高整體防守比較容易做到,而進攻實力的提升,更多得寄望天才球員的誕生。歐洲杯24強中有不少球隊剛剛步入「中產階級」,他們的整體實力還沒有那麼強大,大牌球星更是稀少,要想在歐洲杯這種大賽中有所作為取得突破,功利一點打防守反擊,可以理解。就算隊中有一兩名進攻天才,如貝爾、伊布、萊萬,也不足以帶動全隊打攻勢足球,圍繞個別進攻天才打防守反擊,反而是更合情理的選擇。
此次歐洲杯的「反潮流」,會不會引起保守足球的「復辟」?這倒不必擔憂,歐洲杯只是四年一屆的國家隊賽事,與職業俱樂部聯賽在打法上的相關性不大;就國家隊層面而言,本屆比賽不僅是首度擴軍的歐洲杯,也是新興實力欲改寫舊有秩序的歐洲杯,打法相對保守進球少也許是特殊時期的特例。不過,防守反擊打法近些年似乎又興起,能否成為主流?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