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15世紀航船向哪個方向行
❶ 給高分:請教15至16世紀的西班牙遠洋探險船的相關問題
西班牙大帆船
西班牙大帆船Galleon:(15-16世紀用做軍艦或商船的)西班牙大帆船;《美國傳統辭典》:大型橫帆船15世紀至17世紀所用的一種大型三桅帆船,通常有兩層或更多的甲板,尤其被西班牙用作商船或戰艦。
16世紀初,戰船上開始設置「舷窗」。這是開在船側的窗口,上面有用絞鏈開啟的窗蓋,這樣,不必從船邊吊裝而通過窗口就可以很方便地給船裝卸貨物。英國造船家運用這個思路,設法使加農炮從船的下甲板進行射擊。這樣,舷側炮便告問世。它的重量正好安全地分布在它的重心下面。西班牙立即步英國的後塵,建造了一種長約100英尺、寬30英尺的戰船,稱為西班牙大桅帆戰船。它跟古希臘羅馬戰船一樣,是專門為海軍作戰而設計的。它的船身趨於狹長,在吃水線上方有個較低的撞角,用來沖撞敵船。這種戰船有三個桅桿,上面裝有橫帆。船頭船尾建有船樓,水線以上的船體裝有許多門輕型加農炮。在主船體上有一排大型加農炮,這樣,海戰的初始階段就大大延長。但如果不能對敵船作猛烈的沖撞,並象早期海戰那樣士兵登上敵船,進行一場短兵相接的搏鬥,那麼戰斗就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西班牙大桅帆戰船,跟古希臘羅馬戰船不同,它具有遠距離海上航行的適航能力。其主要缺點是它的行駛主要受風力的支配。由於新式戰船比老式圓弧形戰船機動性更大,索具也有了改進,因而它可以「逆」風駛行,這樣,上述缺陷部分地得到了彌補。
不久,英國人認識到舷側炮的應用有可能改變海軍戰術,因此越來越重視發展適合裝備遠射程炮的戰船而不再注重攻佔敵船這種作戰方法了,結果,位於戰船頭尾的船樓變得越來越矮,船頭上的撞角也很快取消了,重型炮的比例也有穩步增長。不過,西班牙的戰船還依然保留著船頭上的撞角,殺傷人員和摧毀敵船的兩種火炮的數量繼續保持平衡。他們仿照英國,降低了船頭上船樓的高度,但船尾的船樓仍然造得很高,並在上面設置了敵人難以對付的輕型炮組。
西班牙人仍然把他們的戰船看作是主要用來攜帶陸軍的海上浮動堡壘。與此相反,英國人則不願浪費船上的艙位和人力來裝載不懂海戰的陸地部隊,他們將水手訓練成能夠離開炮位或者攀下帆纜,操起長矛或短劍,強行登上敵船或者竭力把自己艦上的敵人趕走。
這些就是各國海軍戰術理論的區別,他們導致了英吉利海峽的一場具有決定意義的海戰,在這次海戰中,英國海軍擊敗了西班牙無畏艦隊,開創了海軍作戰史上桅帆舷側炮戰船的新紀元,並標志著英國謀求制海權的開始。
❷ 麥哲倫船隊從位於什麼半球,什麼半球的西班牙出發,由什麼向什麼方向開始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麥哲倫船隊從位於東半球,北半球的西班牙出發,由東向西開始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❸ 15-16世紀,歐洲航海家開辟的新航路是
迪亞士發現好望角,指出這是開辟新航路的一次突破,因為好望角是南部非洲的拐角,通往印度洋已為途不遠。(2)達·伽馬在迪亞士發現好望角,首先開辟成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達·伽馬的航行帶回厚利,這已初步反映開辟新航路的目的。 (3)哥倫布和麥哲倫的航行。要讓學生明確前兩次航行是葡萄牙王室所資助,這兩次是西班牙王室所資助。航行方向前者向南向東,後者向西。 (4)哥倫布的第一次航行,也是他最關鍵的一次,極為艱苦。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1.他相信地圓說。2.遠航計劃由他本人提出,體現了開創精神。(5)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需要說明:1.這是人類的第一次環球航行。2.航程遠,歷時長,困難大。
❹ 15-17世紀開辟了哪些新航路
主要是西葡兩國王室支持,葡萄牙往東,西班牙往西。
葡萄牙支持了迪亞士到了好望角,達伽馬到了印度。
西班牙支持了哥倫布到了中美洲,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中途被土著殺了)
❺ 新航路開辟時西班牙人向西探索,葡萄牙人向東探索,這是必然還是偶然
新航路的目的地是東方,無論向哪個方向「探索」都是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葡萄牙人的行為可以說是必然,他們是直奔東方,只不過避開了奧斯曼帝國控制區;西班牙人的行為帶有偶然性,這是由於哥倫布堅信「地圓說」,認為「西行」比「東行」路程更短,而他的觀點雖然廣受懷疑和反對,卻得到了國王的支持,因此才得以成行,其結果是意外地「發現」了美洲。
❻ 15、16世紀開辟新航路的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線
迪亞士
葡萄牙--好望角
哥倫布
西班牙--加勒比海
達·伽馬
葡萄牙--好望角--印度洋--阿拉伯海--印度
麥哲倫
西班牙--巴西--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
❼ 十五世紀世界曾經歷了兩次偉大航行第一個是中國的什麼和歐洲的什麼
兩次,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15世紀西歐航海家開辟新航路中最重要的航海活動。義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生於熱那亞,公元1476年移居葡萄牙,曾向葡王建議向西航行以探索通往東方印度和中國的海上航路,未被採納。1485年移民西班牙。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謂「西洋」),故名。
(7)西班牙15世紀航船向哪個方向行擴展閱讀:
在天文航海技術方面,中國很早就可以通過觀測日月星辰測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鄭和船隊已經把航海天文定位與導航羅盤的應用結合起來,提高了測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確度,人們稱「牽星術」。用「牽星板」觀測定位的方法,通過測定天的高度,來判斷船舶位置、方向、確定航線.,這項技術代表了那個時代天文導航的世界先進水平。
❽ 葡萄牙和西班牙開辟新航路的過程是怎樣的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開辟新航路的急先鋒。15世紀初年,葡萄牙便開始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70年代抵迦納,80年代到達剛果和安哥拉。1486年,葡萄牙人巴托羅繆·迪亞士船長率3艘輕便帆船出航,於次年初抵達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因遇風暴折返里斯本。1497年7月8日,在葡萄牙新國王支持下,達·伽馬率領4艘帆船組成的船隊從里斯本起航,沿著迪亞士走過的航線向南航行,11月份抵達好望角,然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海岸北上,次年3月到達馬林狄港。在阿拉伯商人的領航下,達·伽馬的船隊循著阿拉伯和中國海員熟悉的航線方向,橫渡印度洋,於1498年5月20日抵達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庫城。至此,歐洲直達印度的航路開通。
與此同時,西班牙另闢途徑,向西探航。1492年8月3日,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領三艘百十餘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揚帆出大西洋,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其實,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哥倫布當時把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西向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
1519年9月,葡萄牙沒落貴族費爾南多·麥哲倫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率265名船員分乘5艘陳舊船隻從西班牙塞維利亞城的外港聖·盧卡爾港啟航,開始了西航繞過美洲駛向摩鹿加群島的計劃。11月底船隊到達巴西沿岸。次年初抵達拉普拉塔河口和阿根廷的聖馬台灣。1520年10月船隊駛入美洲南端海峽。從11月底到次年3月初,船隊在風平浪靜、一望無垠的太平洋上連續航行3個多月。1521年3月,船隊抵達馬里亞納群島和菲律賓島。11月份航抵摩鹿加群島中的帝多利島。殘存的船員裝了一船香料後,乘坐殘存的「維多利亞號」經印度洋啟程回航,次年9月抵西班牙的聖·盧卡爾港時生還者僅18人。這樣,經過為時近3年的航行,從歐洲橫渡大西洋、經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的環球航路終於開通。
❾ 麥哲倫船隊從位於什麼半球,什麼半球的西班牙出發,由什麼向什麼方向開始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
葡萄牙人麥哲倫受西班牙王室委託環球航行。他是從西班牙出發的,而西班牙位於20°w以東(20°w至160°e為東半球),因此是從東半球、北半球出發的。
❿ 據說15世紀歐洲就造出來多桅多帆的逆風行駛的帆船,請問帆船怎麼逆風行駛
只要不是正逆風就行.
可以調整帆的方向,使風力(即垂直帆的方向)指向要前進的方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