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將天竺少女
⑴ 幫我介紹一下西班牙與葡萄牙
記者:從國土面積和人口方面來看,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小國,當時其他歐洲國家都比他們強大得多,為什麼他們能夠率先成為稱霸世界的國家?
屈從文:最根本的原因是這兩個國家最先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歷史上長期被異族統治,飽受入侵之苦的兩國人民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反抗,在反抗中實現統一,並建立了現代民族國家,這一新國家形式的動員能力遠在其他國家之上。
在幾乎整個16世紀,兩國壟斷了歐洲的海外貿易和殖民地。海外貿易的豐厚利潤和新大陸的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兩國,從而使這兩個小國率先稱霸世界。
記者:文藝復興對這兩國的崛起有沒有影響?
屈從文:文藝復興對兩國的崛起產生了直接影響。文藝復興的人文精神使人們從中世紀對上帝的絕對崇拜中解脫出來,確立了人在世界的至高地位,大大提升了人們挑戰自然,勇於探索的勇氣和信心。那時候一些古希臘羅馬時代科學成果的發現和科技的新發展,也同樣起到了開拓處於蒙昧狀態的歐洲人視野的作用。例如,1406年,古希臘地理學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學指南》的發現,就對刺激兩國航海發現產生了直接作用。
正是文藝復興的興起,刺激了葡萄牙、西班牙的統治者,以及歐洲的探險家敢於嘗試海外探索,最終推動歐洲擺脫中世紀的蒙昧狀態。
記者:葡萄牙和西班牙都存在擴張過度的問題,他們有沒有採取什麼措施補救?
屈從文: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國土狹小,人口不多,但兩國都在亞洲、非洲和美洲擁有廣袤的殖民地,國力和人口的不足使得他們只能控制一些點,而不能全面對殖民地進行有效統治。而且,葡萄牙和西班牙不能像後來的英國、法國等國一樣給殖民地帶來新的生產方式和技術,他們只是對殖民地實行掠奪式財富榨取。
當歐洲其他國家結束征戰,紛紛建立現代民族國家以後,兩國的大國地位就不可避免衰落了。在當時的條件下,兩國沒有、也不可能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補救。
拓展閱讀 雖然率先成為世界性大國,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國之路卻並不平坦。
社會劇變、國運衰微導致葡萄牙一度被西班牙兼並,與新興國家的不斷戰爭以及僵化的經濟也讓西班牙日益衰落。
16世紀時,伊比利亞半島兩國在歐洲海外事業中遙遙領先,從東方的香料貿易和美洲的銀礦中獲得了巨大財富。
但是,到這一世紀末,它們卻從各自的領先地位急速倒退。英國、法國和荷蘭開始侵犯葡屬東方帝國和西屬美洲殖民地的權益。
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曾經牢牢控制了東方貿易的殖民大帝國,就這樣將海上領導權輕易地讓與了荷蘭和英國。
葡萄牙的衰落
早在158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兼並前就顯出端倪,首先是讓他們富足起來的香料貿易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葡萄牙自己並不出產用來交易的原料,也不想生產那些工藝品。香料貿易的終點也不在里斯本,而在安特衛普。香料貿易的經營成本也在逐步加大,葡萄牙為了東方的戰爭需要花錢,為了維持與當地部落的聯盟需要花錢,更重要的是,航行到印度仍然充滿風險,海上的死亡率極高。
葡萄牙人在東方的擴張可以說有點「過度」,分散到了許多地方。葡萄牙並沒有相應的人口來承受如此多的「領地」。英國歷史學家查爾斯·博克薩說,葡萄牙人是「肚飽眼飢」,什麼都想「吃」,可是又「消化」不了。葡萄牙也曾做過努力,讓國家適度從貿易中分離出來,交給一些公司去經營。但是並沒有成功。
在葡萄牙的工業生產能力沒有提高的情況下,葡萄牙的東方貿易卻帶動了歐洲其他國家如英國、荷蘭工業品的生產。一旦他們意識到葡萄牙人只是轉手販賣他們製造的東西,他們就用自己的艦隊一步步剝奪了葡萄牙人在遠東的據點,自己取而代之。
西班牙的衰落
一方面是由於對手實力的增強而相對處於劣勢;另一方面,西班牙僵化的經濟從一開始就為這種衰落埋下了隱患。
在強大的王權和狂熱的宗教信仰的支撐下,伊比利亞半島征服了海洋、獲得了世界。但是,像潮水一樣湧入的財富,幾乎都用來支撐為宗教信仰、為殖民擴張而進行的戰爭,而沒有用來發展真正能夠讓國家富強起來的工商業。
這些王朝戰爭、宗教戰爭耗費了西班牙人的鮮血和西班牙的財富。西班牙統治者的過分擴張,顯然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他們試圖不僅在海上,也在陸上扮演主要角色。這與英國後來實行的頗為成功的戰略形成鮮明對照。英國的戰略是,置身於大陸事務的外圍,只有在勢力均衡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才進行干涉。這種戰略使英國人能全力以赴地保護、發展自己的殖民地。而西班牙則和法國一樣,集中注意力於歐洲大陸,並不斷地捲入歐洲戰爭。最終結果是,英國人能建立起一個世界范圍的龐大帝國,而西班牙人卻先後失去了對自己帝國的經濟控制權和政治控制權。
與此同時,在與歐洲新興國家英國、法國、荷蘭的不斷戰爭中,西班牙作為歐洲最強盛的軍事大國也在不斷衰落。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17世紀上半葉的30年戰爭進一步拖垮了西班牙。
到1648年各國為結束這場戰爭簽訂《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時候,西班牙面對財政的崩潰、國內的叛亂、普遍的貧困無可奈何。緊接著和法國簽訂的《比利牛斯和約》最終使西班牙在歐洲格局中處於一個相對來說走向衰落的國家的地位。
深層原因
致使伊比利亞半島衰落的更實質的原因是,經濟上一向長期依賴西北歐。它們在開始海外擴張以前是這樣,在那以後依然如此。
葡萄牙和西班牙能率先從事海外擴張。但是,這一擴張沒有經濟實力和經濟動力作後盾,它們缺乏從事貿易所必需的航運業以及能向西屬美洲殖民地提供其所需的製成品的工業。誠然,有數十年西班牙的工業由於海外製造品市場的突然發展而受到促進,然而,約1560年前後,工業的發展停止了,隨即開始了長期的衰落。一個原因在於大批金銀財寶源源流入國內,引起了急速的通貨膨脹,這使西班牙工業處於嚴重不利地位。
富有諷刺意味的是,西班牙海外事業的最後結果是進一步刺激西北歐迅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而在伊比利亞半島,它僅僅提供了足夠的財富,卻並沒有實行基本的制度改革。勢力強大的王公貴族不願意看到工商業的發展導致新興勢力的崛起,他們甚至荒唐地把從事工商業的外國人趕走。這就是西班牙繁榮數十年後隨即突然地、無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
⑵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不同之處是什麼
小的時候一直很好奇,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顆“牙”有什麼不同?
葡萄牙 和西班牙 地圖位置
長大後去過這兩個國家,對這兩個國家的生活還是能感覺到一些差異,雖然這兩個國家領土是緊挨著的,但是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
葡萄牙 里斯本 電車
我總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幾點不同之處,如下。
午休時間的差異
他們兩個國家人民的午休時間不同。西班牙午休時間較長,而葡萄牙午休時間短,通常是吃完午飯就回去工作了。 西班牙人比葡萄牙人更會享受些。
西班牙 巴塞羅那
人口數量的不同
會說英語的葡萄牙人數量要比會說英語的西班牙人數量要多許多。在他們生活當中,葡萄牙會將進口的英語電影進行英語播放,並在電影上面放上葡萄牙文字幕。
然而西班牙會直接把進口的英語電影進行配音改成西班牙語。這感覺就像有時我們看到的英文電影,裡面的演員在說中文一樣!
王室的不同
西班牙是君主立憲制國家。至今仍保留王室。然而,葡萄牙君主制早在1910年便沒有了。從那以後,葡萄牙成為了一個共和國。
西班牙國王的政治權力較小,他只是可以對西班牙首相提出的議案進行否決,其他方面沒有實權。但是西班牙國王,擁有軍隊的絕對指揮權。
葡萄牙人較“佛系”
葡萄牙人相對西班牙人較平和一些,葡萄牙人在公共場合不會做一些過激的事情。
這種平靜的性格使得,葡萄牙國家內部的騷亂是比較少見的,即使葡萄牙人在示威遊行時也是和平的進行。 西班牙在這方面要遜色許多!
海鮮食用量不同
葡萄牙的海岸線全是大西洋,而西班牙的海岸線則由地中海和大西洋兩部分組成。
海岸線的分布對海鮮的需求量產生了影響,葡萄牙人的人均海鮮消費量遠遠超過西班牙。
國籍法不同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國籍法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
葡萄牙允許雙重國籍,西班牙則不允許雙重國籍,除非你來自西班牙裔的美洲國家,才能在西班牙擁有雙重國籍。
兩個國家都需要連續居住5年後,才能申請獲得永久居留權。但在葡萄牙你可以在居住5年後申請公民身份入籍。而在西班牙你必須連續居住10年後才能申請公民身份。
語言的不同
一開始你會發現,葡萄牙語聽起來和西班牙語相似,書面語也非常相似。但實際上兩者的音韻卻相差甚遠。
西班牙語包括標準的西班牙語和西班牙方言,這兩者之間的發音有區別。然而葡萄牙方言和標準的葡萄牙語差別很小。
總的來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區別還是有的。最好是能到當地去體驗一下。
單純比較風景的話,我個人覺得葡萄牙比西班牙更勝一籌。你怎麼認為?
⑶ 誰提出十六世紀世界分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
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提出的。
亞歷山大六世(拉丁語:Alexander VI;1431年1月1日-1503年8月18日),本名羅德里哥·迪波吉亞(加泰羅尼亞語:Roderic Llançol i de Borja),羅馬教皇(1492年8月11日—1503年8月18日在位)。生於西班牙瓦倫西亞,是波吉亞家族的一員,教皇卡利克斯特三世的外甥。
亞歷山大六世被認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教廷腐敗墮落的象徵,行為最為放盪和不擇手段的教宗,他在政治上也擁有超出尋常的野心,並以大肆斂財和為兒子所進行的處心積慮的謀奪而臭名昭著,但他卻並非這些劣跡的首創者,他的前任們諸如西克斯圖斯四世、英諾森八世之流為他樹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
1493年5月在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線,即教皇子午線。
規定在亞速爾群島和佛德角群島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線為分界線,並把該線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劃歸西班牙,以東的一切土地歸葡萄牙。
1494年,西葡兩國又締結托德西拉斯條約,把這條線向西移動270里格。當時西班牙人認為自己在這個條約中佔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實際上這條分界限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繞道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據點。
(3)什麼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將天竺少女擴展閱讀:
教皇子午線的歷史背景:
1492年C.哥倫布到達美洲後,西、葡兩國為爭奪殖民地、市場和掠奪財富,長期進行戰爭。為緩和兩國日益尖銳的矛盾,由教皇亞歷山大六世(1492~1503在位)出面調解
並於1493年5月4日作出仲裁:在大西洋中部亞速爾群島和維德角群島以西100里格(league,1里格合3海里,約為5.5千米)的地方,從北極到南極劃一條分界線,史稱教皇子午線。
線西屬於西班牙人的勢力范圍;線東則屬於葡萄牙人的勢力范圍。根據這條分界線,大體上美洲及太平洋各島屬西半部,歸西班牙;而亞洲、非洲則屬東半部 ,歸葡萄牙。
葡萄牙國王若昂二世(1481~1495在位)對此表示不滿,要求重劃。1494年6月7日西、葡兩國簽訂了《托德西拉斯條約》,將分界線再向西移270里格,巴西即根據這個條約被劃入葡萄牙的勢力范圍。
這條由教皇作保規定的西、葡兩國同意的分界線,開近代殖民列強瓜分世界、劃分勢力范圍之先河。
⑷ 15-17航海時代葡萄牙西班牙兩國的關系
情況是那樣的
大航海時代的開始:
首先的原因,葡萄牙由於人口和面積明顯處於劣勢,但是作為一個統一主權國家的時間相對比較早,在15世紀中期之前,卡斯蒂尼亞和阿拉貢,還是2個相互獨立的王國,西班牙沒有形成,而此時,葡萄牙已經作為一個中央專制的單一制國家多年,在15世紀中前期的恩里克王子,若奧二世的大力支持下,迪亞士和達迦馬,已經逐步建立了沿著非洲西海岸進入印度洋,並控制印度和非洲沿岸一些貿易點進行早期殖民活動,此時葡萄牙的航海事業已經有一定基礎了。
在航海事業上,西班牙地區是相對後起的,在南部的安達盧西亞15世紀中前期還有一些殘余的穆斯林據點,卡斯蒂尼亞和阿拉貢必須花不少精力和物力清除它們。
後來卡斯蒂尼亞和阿拉貢通過聯姻方式,實現了合並,形成了一個比葡萄牙綜合上要強大不少的西南歐大國,同時,西班牙方面,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他當時認為是印度)。這一點,若望二世主動找西班牙王室進行談判,並找在當時的歐洲最有影響力的羅馬教廷進行仲裁,1494年簽訂的《托德西利亞斯條約》,1529年簽署的《薩拉戈薩條約》,基本上對西葡兩國發現的海外殖民地和貿易據點,是比較均衡的劃分,(俗稱教皇子午線)這對於國力相對弱小的葡萄牙來說,是非常成功的,這不能不說若望二世是一個出色的君主。
葡萄牙繁榮後的危機:
殖民事業為小國葡萄牙帶來了滾滾貿易利益,也推進了葡萄牙文化和技術的發展。然而危機則接踵而來。
原因:
1.美洲,非洲南部,印度那些地方的貿易事業變大後,就不再是原來那個主要是依靠南歐-西北非小區域貿易得利的葡萄牙了,之前,葡萄牙船隊活動的經費,主要是某一個王子或大商人承擔的,然而,新興的跨大洲貿易所需的成本,難以靠某個個人承擔得起的。
2.在葡萄牙,由於不同於當時的歐洲西北部地區和義大利的情況,葡萄牙缺乏較為獨立的具有相對繁榮製造業的自由城市,也不同法國或波蘭那樣有充足的農耕土地,海外殖民事業並沒有對葡萄牙本土的工農業實際生產方面帶來進步,反而是過於充足的貴金屬貨幣,讓葡萄牙當時國民生活變得奢侈,同時也讓該國成為一個絕大部分生產-生活產品都依靠進口的國家。
3.在16世紀中期,西班牙,羅馬教廷和義大利諸城市聯合海軍擊敗土耳其帝國海軍的勒班陀海戰後,土耳其人自海路的侵略停止了,近東地區重歸穩定,地中海貿易重新開始興盛,西班牙可以通過地中海路線(當時西班牙在康布雷同盟戰爭後控制了義大利南部),就近獲得了香料通道,對葡萄牙依靠遠洋運輸(要繞道南非好望角)葡萄牙香料轉口事業,由於前者的低成本,葡萄牙香料貿易遭受了沉重打擊。
4.1554年上任的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奧,年少沖動,思想上還是中世紀歐洲騎士進行聖戰的軍事英雄主義,加上得到了葡萄牙舊貴族的支持,在北非戰場上對摩爾人進行了以小搏大,以弱搏強的陸戰,慘敗身亡。是後,引起了葡萄牙國內君主繼承權的混亂,給了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之後兼並葡萄牙可乘之機。
被西班牙兼並的60年:
年輕而且無子女的國王塞巴斯蒂奧一去不回之後,紅衣主教、塞巴斯蒂奧的叔爺爺恩里克(史稱「純潔恩里克」)繼承了王位,由於是主教,純潔恩里克同樣無子。此時,西班牙王菲利普二世憑借和葡萄牙王室的姻親關系,借機宣稱他的葡萄牙王位繼承權是無可爭議的。這樣,由於西班牙軍事上的強大,菲利普二世根本不理睬葡國平民代表在議會中的反對,重兵囤積在西葡邊境。
紅衣主教恩里克去世後,另一個王位繼承資格者----克拉托修道院院長安東尼奧,盡管得到了葡萄牙平民的支持,但這些烏合之眾根本不是訓練有素的西班牙軍隊的對手,在加上菲利普二世重金收買了葡萄牙主要城鎮的上層人士,最終一介書生安東尼奧被迫流亡西班牙的主要宿敵----英國和法國。這樣,葡萄牙開始了被西班牙事實上兼並的60年。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菲利普二世在位期間,出現了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的事情,(此役,參戰的葡萄牙海軍最後也所剩無幾),但他總體上是一個偉大的君主。他對葡萄牙進行了懷柔政策,期間,葡萄牙原有的法律制度,傳統風俗,貴族和富商既有的特權都不變,萄牙人可以受命在西班牙擔任公職;東方貿易仍由葡萄牙人直接經營,同時西葡兩國之間取消妨礙商品流通的種種限制和賦稅,必要時西班牙將派艦隊為葡萄牙商船護航。期間,葡萄牙地區經濟還是發展不錯的,在1589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後,修道院長安東尼奧曾經派遣了一支英國僱傭軍潛回國,里斯本市民都選擇了關閉城門的「抵抗」。
問題主要是出現在1598年菲利普二世去世以後,其子菲利普二世(西班牙稱三世)繼位。他在歷史上的綽號是「虔誠者」(o Pio),但是正是在他的任內西班牙—葡萄牙帝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其實錯也不在他本人,有道是盛極必衰,西班牙的劫數到了。首先是美洲的銀礦出現了枯竭的跡象;其次在1605年,由於宗教上的原因,國王策動了一場驅逐摩爾人的運動,將格拉納達地區的阿拉伯人後裔逼走,結果是讓西班牙失去了一大批技術高超的手工藝匠人。英國和荷蘭也在此時崛起,不斷騷擾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連年的戰爭開支使帝國的國庫日漸吃緊,西班牙漸漸無力顧及葡萄牙的海外屬地了。於是曾經是葡萄牙人天下的印度洋成為了英國人和荷蘭人的舞台。1609年荷蘭人佔領斯里蘭卡;1617年開始葡萄牙人又在日本受到荷蘭人的刁難和排擠;1622年在英國人的支持下,伊朗將霍爾木茲海峽奪了回去;1637年荷蘭甚至占據了幾內亞灣的一部分地區。最令葡萄牙人忍無可忍的是1623年至1630年巴西的幾個重要港口竟也落到了荷蘭人手中,其中包括作為巴西首府的聖薩爾瓦多和最富饒的伯南布哥地區!
1621年,西班牙王菲利普三世去世,菲利普四世繼任,為了填補軍費造成的漏洞,政府加重了稅收。這樣,葡萄牙人起義了,西班牙統治者看到葡萄牙國內不穩定的形勢,決定結束其半獨立的狀態,但這很明顯的,菲利普二世的對葡萄牙貴族的懷柔政策也成為廢紙了,原本最認同西班牙國王的貴族們,進而作為了追求葡萄牙復國的急先鋒。1640年5月,巴塞羅那爆發了起義;為了鎮壓這次起義,葡萄牙的貴族們都收到了動員令,讓他們去加泰羅尼亞參戰。這項動員令讓忍耐已久的上層階級也坐不住了。大家開始聚集在當年的王位繼承人女公爵卡塔琳娜的孫子、如今的布拉甘薩公爵若奧的周圍,策劃著一次乾脆徹底的行動。
1640年12月1日上午九點左右,40名王公貴族突然沖進里貝拉王宮,控制了宮廷衛隊,隨後抓出來代表菲利普行使權力的他的表妹曼圖阿女公爵和她的國務大臣。在將後者處死之後,這些人逼迫女公爵命令聖若熱城堡和特茹河各要塞的西班牙守軍立即繳械投降、不得抵抗。一切辦妥之後,他們才走出王宮,號召人民起來歡呼葡萄牙的光復。15天之後,布拉甘薩公爵正式加冕成為葡萄牙國王,稱若奧四世。布拉甘薩王朝就此建立。
葡萄牙復國了,但再也不是那個在大航海時代初期強盛的葡萄牙,由於西班牙軍隊的反攻,弱小的葡萄牙不得不尋找強國的支持,主要包括英國,荷蘭等歐洲北半部主要新教國家,還有西班牙人更淵遠的宿敵----法國人。但是,這光復外交所需要的支持,代價太大了。
的確英葡同盟源遠流長,但這次不同的就是英國當時國王倒台,克倫威爾在位,葡萄牙人,在現實面前,不得不放棄了流亡於里斯本的英國保王黨殘余,接受了克倫威爾提出的苛刻的條件,這是一個新的同盟條約,但很顯然,對於葡萄牙經濟長遠發展很不利;荷蘭方面,新的擁有大業的「小國」只是接受了葡萄牙人善意的歐洲范圍內,在海外,荷蘭繼續進攻葡萄牙的殖民地,直到後來的1661年,葡萄牙在無奈之下做出了讓步,放棄當時荷蘭佔領下的海外屬地,並且給予荷蘭商人類似於英國商人在葡萄牙屬地上的貿易特權。至於法國人,法國根本都不理睬葡萄牙的希望。
⑸ 葡萄牙與西班牙
就實力而言,個人更看好西班牙。
葡萄牙現在就依靠C羅一個人,而此人太獨,不知配合,難以成事。
而西班牙雙前鋒比利亞、托雷斯,中場哈維、伊涅斯塔、法布雷加斯等等,都是技術型球星,能力並不遜於C羅,配合進攻,威力強悍。如果西班牙在淘汰賽里能回復正常的狀態,戒驕戒躁,我相信,一個葡萄牙不算什麼。。。。。。
⑹ 歷史上,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一個國家嗎
歷史上葡萄牙和西班牙曾經是一個國家。公元861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布葡萄牙脫離獨立,但西班牙卻不予承認,為此兩個國家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戰爭。直到公元1143年,西班牙才承認葡萄牙是一個獨立國家。
西班牙王國,簡稱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處,西鄰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
(6)什麼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將天竺少女擴展閱讀:
西班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盟和北約成員國,還是歐元區第五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GDP)居歐洲國家第6名,世界第13名。
葡萄牙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擁有相當完善的旅遊業,也是歐盟成員國之一,歐元和北約創始成員國之一。還是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⑺ 葡萄牙和西班牙有什麼歷史恩怨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處伊比利亞半島。公元861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布葡萄牙脫離獨立,但西班牙卻不予承認,為此兩個國家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戰爭。直到公元1143年,西班牙才承認葡萄牙是一個獨立國家。1494西班牙和葡萄牙簽訂《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條約規定,在西經41°到45°之間劃一分界線,凡在分界線以東新發現的土地屬葡萄牙勢力范圍,而以西新發現的土地則屬西班牙勢力范圍。這一分界線由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作保,稱「教皇子午線」。15和16世紀,雖然葡萄牙在海外擁有大量的殖民地,但他們卻於1580年再次被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率兵侵佔。葡萄牙直到1640年才擺脫了菲利普王朝的統治。因此,在葡萄牙人看來,他們的海上霸主地位之所以會墮落,也全是因為西班牙的緣故,是西班牙人將他們拖入戰爭,國家的財富也毀之殆盡。
但在矛盾的漩渦中,也存在著民族友好的閃亮之處。比如西班牙人認為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同種同根;兩個國家的人都喜歡鬥牛,唯一的區別是西班牙鬥牛士會把牛殺死在鬥牛場內,而葡萄牙鬥牛士卻僅將牛按倒在地即告勝利。
在經濟上,西班牙最近10年經濟飛速發展,而葡萄牙卻進展緩慢。目前,西班牙有數千個公司在葡萄牙境內開展業務,西班牙也是對葡萄牙投資最多的國家,而葡萄牙設立在西班牙境內的公司,卻不到對方的十分之一。葡萄牙原有「恐西症」
⑻ 葡萄牙和西班牙有什麼關系
西班牙和葡萄牙同處伊比利亞半島。公元861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布葡萄牙脫離獨立,但西班牙卻不予承認,為此兩個國家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戰爭。直到公元1143年,西班牙才承認葡萄牙是一個獨立國家。1494西班牙和葡萄牙簽訂《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條約規定,在西經41°到45°之間劃一分界線,凡在分界線以東新發現的土地屬葡萄牙勢力范圍,而以西新發現的土地則屬西班牙勢力范圍。這一分界線由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作保,稱「教皇子午線」。15和16世紀,雖然葡萄牙在海外擁有大量的殖民地,但他們卻於1580年再次被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率兵侵佔。葡萄牙直到1640年才擺脫了菲利普王朝的統治。因此,在葡萄牙人看來,他們的海上霸主地位之所以會墮落,也全是因為西班牙的緣故,是西班牙人將他們拖入戰爭,國家的財富也毀之殆盡。
但在矛盾的漩渦中,也存在著民族友好的閃亮之處。比如西班牙人認為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同種同根;兩個國家的人都喜歡鬥牛,唯一的區別是西班牙鬥牛士會把牛殺死在鬥牛場內,而葡萄牙鬥牛士卻僅將牛按倒在地即告勝利。
在經濟上,西班牙最近10年經濟飛速發展,而葡萄牙卻進展緩慢。目前,西班牙有數千個公司在葡萄牙境內開展業務,西班牙也是對葡萄牙投資最多的國家,而葡萄牙設立在西班牙境內的公司,卻不到對方的十分之一。葡萄牙原有「恐西症」
⑼ 「先發後至」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到底是因何落後於世界
在以「地理大發現」為主導的拓殖時代,西班牙、葡萄牙以「先發」的姿態空前出擊,但這兩個國家隨後為何陷入了停滯呢?
一、西葡兩國早熟的民族國家之路眾所周知,葡萄牙和西班牙都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在宗教和文化上來看,伊比利亞人都熱衷於崇拜天主。8世紀初,信仰伊斯蘭教的摩爾人侵佔了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方。但他們沒有將當地的土著居民視為威脅,以至於伊比利亞人的反抗和復國運動一直沒有停歇。
這種為民族復興而不斷進行的戰斗,被當地人稱之為「光復運動」。而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國家,也正是在復國戰爭中不斷形成的。861 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布脫離西班牙獨立,兩個國家斷斷續續地進行了三百年之久的內戰。1143年,西班牙國王萊昂承認葡萄牙是一個獨立的國家。1179年,羅馬教皇正式認可葡萄牙的合法地位。
宗教裁判所的陰森恐怖
文史君說1578年,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安在討伐摩洛哥的戰役中陣亡。西班牙趁機以葡萄牙王位空懸為理由,提出西、葡兩國合並的事宜。兩國合並之後,國王的目光便開始從「海上」轉移到對「陸地霸權」的追求。
西、葡兩國的殖民地壟斷地位不斷受到新興國家的挑戰。17世紀以後,隨著荷蘭商人的崛起,西、葡兩國遂喪失了他們在海外貿易上的優勢地位。率先力主進行「地理大發現」的西、葡,因為一系列政策和經濟手段的失敗,喪失了在「現代化」競賽中的優勢,導致現代化事業中「後至」的悲慘結局。
⑽ 葡萄牙西班牙的關系歷史淵源是什麼
看分類應該是問足球的歷史淵源。
西班牙與葡萄牙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也是同種同根。另一方面,這兩個國家之間在各個層面的較量就沒有停歇過。不過,在這種對抗中,葡萄牙似乎總是處於弱者的位置。歷史上如此,經濟上也是如此,西班牙最近10年經濟飛速發展,葡萄牙卻進展緩慢。
當然,這種對抗會自然地延伸到足球上,但不幸的是,葡萄牙在這方面的較量也處於下風,盡管同時在十九世紀末從英國引入了現代足球,同樣於1890年代建立起自己的俱樂部球隊,兩個國家的足球卻劃過了不同的軌跡。
西班牙足球很早就在世界足壇占據了一席之地。他們的俱樂部皇家馬德里和巴塞羅那縱橫歐洲,罕逢敵手,至今仍是歐洲足球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他們的國家隊早在1950年就殺入世界盃四強,1964年就捧起歐洲冠軍的獎杯。現在,他們已經成為本屆世界盃的最大熱門之一。
葡萄牙足球卻長期處於「大哥」的陰影之中。當年,他們的國家隊首場國際比賽,就是面對西班牙隊,以1比3敗北。之後的十幾次對抗,平少負多,最多的時候,曾經輸了個0比9,比申花輸國安還要差。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他們乏善可陳,鮮有亮點。但是,長期與西班牙的對抗,也在促進葡萄牙的成長。可以說,他們的每一次突破,都是踩在了「大哥」的肩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