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西班牙文怎麼寫
1. 森林衛士穿山甲短文說明順序
森林衛士穿山甲短文說明順序是名字由來、長相外表、生活習慣、保護作用、遭到捕殺。
原文:
穿山甲屬食蟻動物,別名「鱗鯉」。因其善打洞,每小時挖洞速度可達2〜3米,「穿山之術」超過人類和其他動物,而且它身披鱗甲,全身約有600多塊覆瓦狀的角質鱗,故而得名「穿山甲」。
穿山甲的長相有點奇特。它身長不足1米,尾長約0.3米,體圓腹大,四肢粗短,尾扁而粗,頭尖嘴細,舌長柔軟,喜伸縮,可伸出口外約20厘米。
穿山甲的生活習慣也很奇特。它喜歡溫暖的山麓、丘陵,挖洞穴居。白天以土堵洞休息,入夜爬出洞外,殺敵衛林。它的胃頗像鳥類略有砂囊的胃,能呑下小石塊,石塊在胃裡起研磨害蟲的作用,因而食蟲量很大。遇敵時,則蜷縮成球狀,堅硬的外売令猛獸難以咬碎或下咽。
最有趣的是穿山甲的捕食方法。它跑到蟻多之處,裝死伸出又長又臭的舌頭,待螞蟻聞腥爬滿舌頭吮吸涎液時,它即輕縮舌頭,把螞蟻送進喉嚨,然後又伸出來。
有時,它發現蟻穴,也會將身體鱗片張開,散發出特殊氣味,引誘螞蟻爬滿鱗片,迅速合攏,然後到江河湖溪張開鱗片,等那落水的螞蟻浮上水面,再用舌頭橫掃食之。
據觀測,一隻成年穿山甲一天可吃數萬只白蟻。照此計算,一隻穿山甲能保護二百畝以上的山林不受白蟻侵害,所以人們稱其為「森林衛士」。
許多人誤以為用穿山甲有葯用功效,因此穿山甲遭到大量捕殺。據統計,過去10年至少有100萬只野生穿山甲被捕獲。大量的非法獵捕使穿山甲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
2. 這是什麼動物,水裡抓的,沒有四肢
這是綠鬣蜥 。
具體如下:
1、簡介
綠鬣蜥是美國比較受歡迎的爬蟲寵物之一。美國每年都從中、南美洲的鬣蜥養殖場進口大量的綠鬣蜥。在美國的每個寵物店裡幾乎都能找到綠鬣蜥。物種首次由瑞典植物學家卡爾·林奈在1758年正式命名,兩世紀以來大量亞種已被認證,但後續只被認為是不同區域同一物種的變種。原產自中南美洲及其周圍島嶼。美洲綠鬣蜥 (Iguana iguana) 就是通常人們所稱的IG,它們原產於墨西哥和南美洲各地。成年IG的體長一般在2.0米左右,體重可達8公斤。
2、生長環境
生長迅速,長成後 純素食性,喜濕高溫,溫度:白天曬點32~35攝氏度,32度比較適宜,最高不超過35度,箱內其它位置溫度在28度左右,夜間25-28攝氏度,最高不超過30度;濕度:60%~80%以上。
3、購買要點
有些是其它飼養者出讓的。所以它們或者是經過長途運輸才到達、或者是被不正確的飼養了一段時間,這些因素都使鬣蜥得病和受傷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挑選一條健康的綠鬣蜥很重要。可以從以下幾點考慮:
3. 穿山甲的文言文是怎麼說的
穿山甲古稱也是穿山甲。一直流傳至今。本草綱目里就有記載,也是叫穿山甲。歸類則是蝟。一般指刺蝟。不過在聯繫上下文的時候,行文的時候如果用「蝟」,或許可以代指一下。
4.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的介紹】
《本草綱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明朝醫學家李時珍30餘年心血的結晶。全書共有190多萬字,記載了1892種葯物,分成60類。其中374種是李時珍新增加的葯物。繪圖1100多幅,並附有11000多個葯方。它是幾千年來祖國葯物學的總結。這本葯典,不論從它嚴密的科學分類,或是從它包含葯物的數目之多和流暢生動的文筆來看,都遠遠超過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這部書中,李時珍指出了許多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瘧疾,延胡索能夠止痛。他還舉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用錫做盛酒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會使飲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寫作中遇到難題時還跑到實地進行觀察。如看到舊本草中所說,穿山甲吞食螞蟻是通過鱗甲來誘捕。他覺得奇怪,認為百聞不如一見,他搞到一隻活的穿山甲,仔細觀察了它的生活規律後,發現它是用舌頭吃螞蟻。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發現裡面競有螞蟻一升之多,於是寫下了這段記載。
李時珍就這樣認真刻苦,一絲不苟地寫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綱目》。由於他在書中批判了水銀「無毒」,久服「成仙」「長生」等說法,當時皇帝大臣都信道士們的水銀煉丹,所以這部著作大書商們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後於公元1596年才與讀者見面。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到處傳播它,並進行翻刻,成為醫生們的必備書籍。從17世紀起,《本草綱目》陸續被譯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國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共收集531種現代葯物和制劑;其中採取《本草綱目》中的葯物和制劑就有100種以上。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葯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葯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圖,是我國醫葯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它的成就,首先在葯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葯物分礦物葯、植物葯、動物葯。又將礦物葯分為金部、玉部、石部、鹵部四部。植物葯一類,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革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蟲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還有服器部。《本草綱目》共分為16部62類。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綱目》不僅在葯物學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學、地質、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中應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本草綱目》不僅是我國一部葯物學巨著,也不愧是我國古代的網路全書。正如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
《本草綱目》編寫後,李時珍希望早日出版,為了解決《本草綱目》的出版問題,70多歲的李時珍,從武昌跑到當時出版業中心南京,希望通過私商來解決。由於長年的辛苦勞累,李時珍終於病例在床,病中囑咐他的孩子們,將來把《本草綱目》獻給朝廷,藉助朝廷的力量傳布於世。可惜李時珍還沒有見到《本草綱目》的出版,就與世長辭了。這年(1593年),他剛滿76歲。
不久,明朝皇帝朱詡鈞,為了充實國家書庫,下令全國各地向朝廷獻書,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將《本草綱目》獻給朝廷。朝廷批了「書留覽、禮部知道」七個字,就把《本草綱目》擱置一邊。後來仍在南京的私人刻書家胡承龍的刻印下,在李時珍死後的第3年(1596年),《本草綱目》出版。公元1603年,《本草綱目》又在江西翻刻。從此,在國內得到廣泛的傳播。據不完全統計,《本草綱目》在國內至今有三十多種刻本。
公元1606年《本草綱目》首先傳入日本,1647年波蘭人彌格來中國,將《本草綱目》譯成拉丁文流傳歐洲,後來又先後譯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一)】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1518年生於湖北蘄州東門外的瓦硝壩(現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明以前,這個地方是雨湖和蓮市湖的交界處,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漲的災難。從明代起,為了阻攔湖水的上漲,在這里築起了堤壩,後來稱它瓦硝壩。臨近瓦硝壩有周長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蘄州風景區之一。東出瓦硝壩,有大泉山、龍盤山、平頂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樹木、竹林之外,還生長著各種野生葯材,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好地方。
李時珍出身三代相傳的醫戶人家,祖父是一個醫生,父親李言聞,又名李月池,也是當地有名的醫生,曾做過「太醫吏目」。他不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在醫學理論上也有相當的修養,後來李時珍稱贊自己的父親在診斷疾病方面的知識是「精詣奧旨,淺學未能窺造」。據記載李言聞著有《四診發明》、《艾葉傳》、《人參傳》、《痘疹證治》等。李時珍從小就在這種環境中薰陶著。
在封建社會里,醫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與「算命」、「賣卦」的人相提並論,有時還遭到官僚、地主和豪紳們的欺壓。這股勢力在明代更甚,當時還規定「醫戶」人家不能改行,這種輕視醫生的社會風氣,促使李言聞產生了改換醫戶地位的想法,決定讓李時珍走科舉道路,這樣可以取得一官半職,榮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時珍每天背誦《四書》、《五經》,准備迎接科舉考試。
李時珍從小愛好讀書,在14歲那年考中秀才,後來參加鄉試考舉人,三次都失敗了。有一年,蘄州一帶,河水上漲,淹沒了田地,又淹沒了市巷,農田荒蕪,疫情嚴重,腸胃病到處流行。蘄州官府舉辦的「葯局」,不替窮人看病,窮人有病,都來找李時珍的父親醫治,臨走時,個個都道謝不絕。這一切都被李時珍看在眼裡。李時珍20歲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結核),連續不斷地咳嗽和發燒,幾乎把命送掉,幸得父親的精心診治,用一味黃芩湯把病治好了。李時珍愈想愈不願走科舉道路,向父親表示,立志學醫,做一個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醫生,父親看他態度堅決,也只好答應了。
李時珍24歲開始學醫,白天跟父親到「玄妙觀」去看病,晚上,在油燈下熟讀《內經》、《本草經》、《傷寒雜病論》、《脈經》等古典醫學著作。李時珍的讀書精神是令人欽佩的,「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腳」。由於他刻苦學習,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癒了荊穆王妃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殺蟲葯治癒了富順王之孫的嗜食燈花病,後來又以附子和氣湯治癒富顧王適於的病症而被聘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臨床實踐,使李時珍懂得,做一個醫生,不僅要懂醫理,也要懂葯理。如把葯物的形態和性能摘錯了,就會鬧出人命來。他在閱讀《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再仔細地閱讀了南朝齊梁時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經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開寶本草》《嘉佑本草》《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本草衍義》等。李時珍發現古代的本草書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在葯物分類上是「草木不分,蟲魚互混」。比如「生薑」和「薯蕷」應列菜部,古代的本草書列入草部;「萎蕤」與「女萎」本是兩種葯材,而有的本草書說成是一種;「蘭花」只能供觀賞,不能入葯用,而有的本草書將「蘭花」當作葯用的「蘭草」;更嚴重的是竟將有毒的「鉤藤」當作補益的「黃精」。李時珍認為古代本草書上那麼多的錯誤,主要是對葯物缺乏實地調查的結果。
宋代以來,我國的葯物學有很大發展,尤其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頻繁,外來葯物不斷地增加,但均未載入本草書。李時珍認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書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和補充。這時,李時珍已經35歲了。
過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詔書,要在全國選拔一批有經驗的醫生,填補太醫院的缺額,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薦了李時珍。李時珍認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裡不僅聚集了全國重要的醫葯書籍,還可看到更多的葯材,這對修改本草書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李時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薦,4l歲進入北京太醫院,並擔任了太醫院院判的職務。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個昏庸透頂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長生不老的仙丹葯,還想做神仙。太醫院中的醫官們,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僅向全國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時又翻遍了歷代本草書,企圖從中獲得長生不老之葯。有的醫官說「久服水銀,可以長生不死」,有的醫官說「煉食硫黃,可以長肌膚益氣力」;有的說「靈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聽到這些無稽之談,更下定決心准備修改本草書。
李時珍利用太醫院良好的學習環境,不但閱讀了大量醫書,而且對經史百家、方誌類書、稗官野史,也都廣泛參考。同時仔細觀察了國外進口的以及國內貴重葯材,對它們的形態、特性、產地都一一加以記錄。過了一年左右,為了修改本草書,他再也不願耽下去了,借故辭職。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時珍投宿在一個驛站,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夫,圍著一個小鍋,煮著連根帶葉的野草,李時珍上前詢問,馬夫告訴說:「我們趕車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將這葯草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這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時珍將馬夫介紹的經驗記錄了下來。寫道:旋花有「益氣續筋」之用。此事使李時珍意識到修改本草書要到實踐中去,才能有所發現。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二)】
李時珍為了修改本草書,對各種醫書上的不同記載進行調查研究,為了搞清形態相似的蘋、水萍和萍逢草,曾到家門口的雨湖,還到較遠的馬口湖、沿市湖、赤東湖進行採集,耐心觀察比較,終於糾正了本草書上的長期混亂。
為了搞清白花蛇的形態,驗證書本記載,李時珍來到了蘄州城北的龍蜂山捕蛇(白花蛇為蘄州特產),只聽得有人唱道:「白花蛇,誰叫爾能辟風邪,上司索爾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時不得皮肉破」。隨著歌謠而來的是幾個肩背竹簍的捕蛇人,他們正朝著幾棵石楠藤走去,據說白花蛇愛吃石楠藤的葉,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盤纏在石楠藤上。捕蛇人發現白花蛇後,立即從地上撈起一把沙土,對准白花蛇撒去,說來也奇,白花蛇遇到沙土,真象麵粉遇水一樣,縮成了一團,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往白花蛇的頸部叉去,另一手抓住蛇體的後部,這時白花蛇再也施不出威力來了。李時珍定前去仔細觀察了白花蛇的形態,只見蛇頭大似三角形,嘴裡長著4隻長牙,背上有24塊斜方格,腹部還有斑紋,與一般的蛇,確實不一樣。接著,捕蛇人格蛇掛在路旁的小樹上,用刀剖其腹,去其內臟,盤曲後裝進了竹簍筐,據說,將蛇烘乾後,才能當葯用。李時珍記錄了捕蛇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活動,不僅補充了本草書,也為後來編寫《白花蛇傳》,提供了重要材料。幾年後,李時珍又根據白花蛇的祛風特性,製成了專治半身不遂和中風的「白花蛇酒」。據現代葯理分析,證明白花蛇的提取物,具有鎮靜、鎮痛,擴張血管和降壓作用。
穿山甲又叫鯪鯉,根據陶弘景著《本草經集注》的記載,穿山甲是一種食蟻動物,它「能陸能水,日中出岸,張開鱗甲如死狀,誘蟻入甲,即閉而入水,開甲蟻皆浮出,圍接而食之。」穿山甲的生活習性果真是這樣嗎?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李時珍跟隨獵人進入深山老林,進行穿山甲解剖,發現該動物的胃裡確實裝滿了未消化的螞蟻,證明了本草書的記載是正確的。但李時珍發現穿山甲不是由鱗片誘蟻的,而是「常吐舌誘蟻食之」。他修訂了本草書上關於這一點的錯誤記載。同時他又在民間收集了穿山甲的葯用價值,記載了一段「穿山甲、王不留,婦人食了乳長流」的順口溜。
有人說,北方有一種葯物,名叫蔓陀羅花,吃了以後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李時珍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鄉,來到北方。終於發現了獨莖直上高有四、五尺,葉象茄子葉,花象牽牛花,早開夜合的蔓陀羅花,他又為了掌握蔓陀羅花的性能,親自嘗試「乃驗也。」並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據現代葯理分析,蔓陀羅花含有東莨菪鹼,對中樞神經有興奮大腦和延髓作用,對末梢都有對抗或麻痹副交感神經作用。
李時珍在做蔓陀羅花毒性試驗時,聯想到本草書上關於大豆有解百葯毒的記載,也進行了多次試驗,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並說:「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李時珍不僅對植物葯、動物葯進行仔細的調查、觀察,對礦物葯也做了不少調查工作。他曾到過銅礦、鉛礦、石灰窯等地進行調查研究。根據本草書的記載,鉛是無毒的物質。李時珍為了了解鉛的性能,深入礦區,見到礦工們的艱苦工作條件,寫道:「鉛生山穴石間,人挾油燈入至數里,隨礦脈上下曲折砍取之」通過對礦工們的健康調查,認識到鉛是有毒物質,「性帶陰毒,不可多服」。同時又掌握了鉛中毒會引起中毒性肝炎而出現黃疸症狀。「若連月不出,則皮膚萎黃,腹脹不能食,多致疾而死」。
「水銀」據以前本草書記載,言無其毒;言其久服神仙;言為長生不老之葯。確有其事嗎?李時珍通過調查,認識到水銀是由丹砂加熱後分解出來的(「汞出於丹砂」);水銀和硫磺一起加熱,可以變成銀朱(硫化汞);水銀加鹽等,又可以變成另一種物質,名叫輕粉(氯化汞)。由此,他記述水銀是一種「溫燥有毒」的物質。「若服之過劑」「則毒被蒸竄入經絡筋骨」,「變為筋攣骨痛,發為癰腫疳漏,或手足破裂,蟲癬頑痹,經年累月,遂成疾癌,其害無窮。"李時珍又根據六朝以來久服水銀而造成終身殘廢的歷史事實,駁斥了久服水銀可以長生不老的無稽之談,並寫道:"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
李時珍是一個富有求實精神的醫葯家;為了完成修改本草書的艱巨任務,他幾乎走遍了湖北省、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的名川大山,行程不下萬里。同時,他又參閱了800多家書籍,經過3次修改稿,終於在6l歲(公元1578年)的那年,編成了《本草綱目》。後來又在他的學生、兒子、孫子的幫助下,使《本草綱目》更加完整,更加精美。《本草綱目》包含著李時珍將近30年的心血,記錄著李時珍飽嘗苦辛的艱難歷程。
李時珍對人類的貢獻是偉大的,因此深受後世人的尊敬,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醫葯學家,《明史》、《白茅堂集》都為他寫下了傳記。清光緒年間在李時珍墓立碑紀念。解放後,李時珍基地,又得到再次修整。 1956年科學家郭沫若以題詞作紀念,寫道:「醫中之聖,集中國葯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葯物說明,廣羅博採,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本草綱目》共52卷,載葯1892種(其中李時珍新增葯物374種),書中附有葯物圖1109幅,方劑11096首(其中8000餘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每種葯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製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葯方)等項。全書收錄植物葯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共計1095種,佔全部葯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濕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
5. 穿山甲到底說了什麼是什麼梗
其中有一個片段是講兩個死刑犯在進行最後的對話。其中一個給對方講了一個故事,在故事最後,他說:「穿山甲說……」這時候,他被槍決了。另一個死刑犯哭著問道:「穿山甲到底說了什麼?」
穿山甲說:幾年前,我跟一個寡婦穿山甲結了婚,她有一個已成年的女兒,後來嫁給了我父親。我繼女就成了我的繼母,而我父親也就成了我的女婿。兩年後我妻子為我生了一個兒子,他是我繼母的同母異父的弟弟,我兒子管我叫爸爸,我管我兒子叫舅舅。
我的繼女又為我父親生了一個兒子,他是我的弟弟,但他又必須叫我外公。我是我妻子的丈夫,我妻子卻是我繼母的母親,所以我是我自己的外公。而你就是那個我繼母的同母異父的弟弟!兔子思考了一下自殺了!所以穿山甲到底說了什麼。
目前流行的一些網路詞彙有:
1、瘋狂打call,出自日本演唱會Live應援文化,用來表示對台上偶像歌手的肯定,粉絲跟著節奏揮舞熒光棒,營造熱烈的氣氛。
2、大吉大利 晚上吃雞:《絕地求生:大逃殺》游戲玩家相互廝打後,最終能活到game over的勝利者,屏幕上方就會顯示這句「大吉大利,今晚吃雞」!
3、戲精:原意指的是表演能力很突出的人。現在專門形容人戲多,很會給自己加戲,愛博眼球出位,甚至有醜人多作怪的用法。
6. 山字的拼音怎麼寫
山
拼 音
shān
部 首山
筆 畫3
五 行土
繁 體山
五 筆MMMM
1.地面上由土石構成的高聳的部分:高~。~頂。
2.像山的東西:冰~。
3.蠶蔟:蠶上~了。
4.山牆:房~。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相關組詞
山水畫
[shān shuǐ huà]
描寫山川景物為主體的中國畫。最初作為人物畫背景,魏、晉、南北朝逐漸發展,至隋唐始有獨立的山水畫製作,五代、北宋益趨成熟,名家輩出,遂成為國畫中的一大畫科。
火山
[huǒ shān]
(名)因地球表層壓力降低,地球深處的岩漿等高溫物質從裂縫中噴出地面而形成的錐形高地。
穿山甲
[chuān shān jiǎ]
穿山甲(學名:Manispentadactyla):頭體長42-92厘米,尾長28-35厘米,體重2-7千克;鱗片與體軸平行,共15-18列。尾上另有縱向鱗片9-10片。鱗片棕褐色,老年獸的鱗片邊緣橙褐或灰褐色...
7. 鱗甲目的種類
穿山甲科(Manidae):又稱鯪鯉科,現存1屬7種,其中非洲4種,亞洲南部3種,也有人將非洲的單列為一屬,有些新的分類法甚至認為而非洲和亞洲的穿山甲可以分置於不同的亞科。穿山甲身披覆瓦狀排列的鱗甲,遇敵害可全身蜷縮成球狀。穿山甲可分為樹棲和地棲兩個類型,但地棲者也可爬樹,樹棲者如非洲中西部的長尾穿山甲Manis tetractyla有很長的尾,尾部有纏繞性。各種穿山甲外形上大體相似,只是大小和尾部的長度有較大的區別。其中小型種類體重1~2公斤,而非洲的大穿山甲體重可達25~35公斤。我國可見中華穿山甲和印度穿山甲兩種。
學術界曾經為穿山甲類的分類地位大傷腦筋,從前有人根據它有銳利的爪,善於挖掘洞穴和以蟻類為食等與土豚相似的特點,把它列入管齒目,或者叫做「掘穴目」中,但穿山甲類沒有土豚所具有的頰齒。後來又將它同食蟻獸、犰狳、樹懶等貧齒目動物劃歸在一起,因為穿山甲類是一種地地道道的「貧齒」類,嘴裡連一枚牙齒都沒有。但是,穿山甲類身體表面的硬甲為角質,沒有犰狳那樣的骨板;活動細長舌頭的肌肉,在食蟻獸是附著在胸骨上,而穿山甲類則附著在更後面的下腹部上,也就是說,它最後面的一對肋軟骨的上端由背骨分離,成為胸骨的延長,並通過腹面後方到達腹部的後端附近,其後端還附著有活動舌頭的肌肉,所以它的舌頭的外觀雖然與食蟻獸相同,但是其附著的方式完全不同。特別是穿山甲類的身體外表披著鱗甲,是其獨一無二的特徵,與貧齒目或土豚目的動物完全不同。它是很早就從原始食蟲類祖先那裡分化出來,在動物進化過程中成為獨立的一支,所以最終將其單立為一個獨立的目,即鱗甲目,拉丁學名的原意為「有鱗的食蟻獸」,其與貧齒目或土豚目類似的特徵和習性,完全是由於在進化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趨同現象。
鱗甲目動物棲息於森林、濃密德灌叢、開闊地帶或大草原等地。陸棲或樹棲。以白蟻、螞蟻等為食。分布於亞洲、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在歐洲德國南部和西班牙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和亞洲更新世地層中發現有鱗甲目動物的化石。
僅包含穿山甲科穿山甲屬。無牙齒,曾被列入貧齒目。但與食蟻獸等貧齒動物並無真正的親緣關系,只是形態相似而已。食蟻獸等的後胸椎和腰椎具特殊的關節突,而本目動物則無,因此另立為鱗甲目。本目化石在歐洲見於第三紀。
8. 穿山甲給建築師的鱗片里請從不同角度提出兩個問題怎麼寫
一、寫作思路:
1,可以從穿山甲鱗片的本身角度來提出問題;
2,可以從火車站和穿山甲的大角度之間的聯系來提出問題。
二、提出問題
1、問題一
穿山甲的鱗片有什麼作用?
2、問題二
倫敦新滑鐵盧火車站與穿山甲有什麼聯系?
(8)穿山甲西班牙文怎麼寫擴展閱讀:
《穿山甲的鱗片》原文欣賞:
刺蝟有它們的尖刺,穿山甲則有自己的鱗片。這種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哺乳動物從頭到腳都覆蓋了一層保護性外殼。同刺蝟一樣,穿山甲在遇到危險時會縮成球狀滾動,這種對稱的球狀:絕對會讓捕食者難以下口。另外,穿山甲的鱗片能保護自已不被它偏愛的食物——螞蟻叮咬。
穿山甲的鱗片曾經在某些地區作為葯物而聞名,而現在對它感興趣的卻是建築師們。這些鱗片的組成成分為角蛋白,那也是組成我們的指甲和頭發的成分;這些鱗片十分堅硬——足以保護動物的肉體。不過,這種堅硬並不阻礙動物變化形狀,包括變成球形。另外,這些鱗片都有著相同的形狀:它們的重疊組成了一個不斷重復的和諧圖案。
建於20世紀90年代早期的倫敦新滑鐵盧火車站,就從穿山甲的鱗片中獲得了啟發。它的設計師尼古拉斯●格雷姆肖必須設計出一個足夠大的結構,來迎接不斷到達的歐洲之星列車,同時這個結構還要適應有限的城市空間和原先已存在的車站空間。於是他為這座建築設計了長長的拱形外形,由一個鋼鐵框架做支撐,上覆玻璃板。正是在這里,穿山甲大派用場:為了減少成本,所有建造材料都必須以同樣的模型製造,包括在建築彎曲的位置,也就是像穿山甲的鱗片那樣隨著動物的動作而展開或層疊。
另一位建築師,丹尼斯●道倫斯認為,穿山甲是未來建築的象徵。它全然適應信息時代,因為它重復的鱗片圖案能在一台計算機上被編程;而且它柔軟、靈巧,足以啟發人們發明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建築形式。
9. 穿山甲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醋山甲通經下乳力較強,常用於婦女經閉不通,或者產後乳汁不下,是產後催乳的良葯。
而炮山甲擅於消腫排膿,搜風通絡,常用於癰毒腫痛,或者風濕痹痛。
甲片歸肝經,可以解瘡毒、下乳等功效。急性乳腺炎導致的乳腺不通發炎、身上長瘡癤腫等,用該葯有一定效果。
甲片通常不是主葯,而是作為配伍,輔助其他葯物一起達到解毒、活血通絡的效果。中醫認為穿山甲偏溫,有行走功效,補血養血的效果跟羊肉、牛肉差不多,與雞肉、鴨血功效也相近。
(9)穿山甲西班牙文怎麼寫擴展閱讀:
資料顯示,2008年起,我國停止了對穿山甲野外獵捕活動。針對穿山甲的入葯需求,建立了穿山甲甲片原材料庫存核查制度,明確限定原材料使用范圍,僅限用於定點醫院臨床使用和取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文號的中成葯生產。
此舉也意味著,各大中醫院的葯用穿山甲來源單一,不能從其他途徑購進。和穿山甲有類似境遇的野生動物不在少數。根據1985-1989年全國中葯資源普查結果,我國葯用動物1574種,其中不少來源於瀕危動物或珍稀動物,如犀角、虎骨、麝香、熊膽、羚羊角等。
以麝香為例這味名貴稀有的中葯材,在我國許多醫學古籍中有記載,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麝香「通諸竅、開經絡、透肌骨、解酒毒」。在《全國中葯成葯處方集》中,含麝香的處方佔了超過10%。但由於棲息地不斷被破壞以及猖獗的偷獵獲取,野生麝瀕危,所有麝類物種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