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語中的自由是什麼

西班牙語中的自由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06 08:34:50

⑴ 寫EN UNION Y LIBERTAD的是什麼硬幣

樓主提供的信息太少了,LIBERTAD(自由)西班牙語、LIBERTY(自由)英語、LIBERTE(自由)法語,你的這枚很有可能是南美洲國家的硬幣,因為這些國家好多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⑵ 什麼是「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學,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 從廣泛意義上來講,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以保障少數人的權利。

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權利參與政務。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世襲制和國教制度。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為生命的權利、自由的權利、財產的權利。

在許多國家,「現代」的自由主義者從原本的古典自由主義里脫離出來,主張政府應該藉由抽取稅賦以提供人們最小數量的物質福利。自由主義在啟蒙時代生根,到了現在自由主義一詞已經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政治思想,從左派至右派,支持者的政治光譜分布相當廣泛。

(2)西班牙語中的自由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現代自由主義

在戰後的自由主義中,現代自由主義開始占據支配地位。現代自由主義連結了現代主義和進步主義的概念,主張確保民眾擁有足夠的經濟和教育財產是對抗極權主義威脅的最好方法。

這個時期的自由主義者主張,藉由自由制度的啟發,將能最大化個人的自由並達成自我實現。這個時期的自由主義作家包括經濟學家約翰·加爾布雷斯、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和社會學家拉爾夫·達倫道夫(Ralf Dahrendorf)。

也是在這個時期,一個堅持政府不該干預經濟、否則便是背叛自由原則的流派也產生了,自稱為自由意志主義,這個運動以奧地利經濟學派的思想為中心。

另一個自由主義內的重要爭論,在於身為社會共同體的人們是否有著積極自由、以及是否有權利要求共同體的保護以免於他人錯誤行為的傷害。對許多自由主義者而言答案是肯定的:身為一個國家、地區、和政治上的成員,個人有著積極自由,並且有權期待來自這些共同體的利益和保護。共同體的成員有權利要求他們的共同體對經濟制定某些程度的管制,以免經濟的增長和下跌操縱於某些個人手中。

而如果個人有參與公職的權利,那他們也有權利要求受教育以及來自社會的保護—亦即免於遭受他人歧視的權利。其他自由主義者的答案則是否定的:個人並沒有所謂身為共同體成員的權利,因為這樣的權利將會與其他社區成員根本的「消極」權利產生沖突。

在1970年代後,自由的回擺(liberal penlum)開始遠離強調政府角色的一邊,轉而回到強調自由市場和自由放任的原則。在本質上,許多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自由主義觀念又開始恢復了。

這種轉變的一部分原因是來自當時對於自由主義形式必勝的信心,但也是源於自由主義哲學的根基,尤其是對國家抱持著懷疑態度的傳統—無論是經濟上或政治上的角色。即使是自由主義的制度也有可能被濫用為限制自由而不是提升自由。

對自由市場的強調隨著美國的米爾頓·佛利民以及歐洲的奧地利經濟學派逐漸提升。他們主張政府對經濟的管制干預是相當不穩定的斜坡,任何情況下都會導致越來越多的干預,而越來越多的干預則更加難以移除。

二、自由主義對世界的影響

自由主義對現代世界的影響相當深切。個人自由、個人尊嚴、言論自由、信仰寬容、個人財產、普遍人權、政府透明度、限制政府權力、人民主權、國家民族自決、隱私、開明而理性的政策、法規、基本的平等、自由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等都是250年來自由主義的基本概念。

自由民主制是典型的多政黨多元政治形式。今天某些國家都接受了這些自由主義的概念作為政策的目標,盡管它們常常會在陳述和現實上有著極大差異。這些概念不只是自由主義的目標,也是社會民主主義、保守主義、和基督教民主主義的目標。





⑶ 自由用西班牙語怎麼說

形容詞:libre
名詞:libertad

⑷ 自由主義的起源涵義

蒂托·李維在他的巨著《羅馬史》里描述了羅馬共和國平民階級向貴族階級爭取自由的斗爭行動。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在他的《沉思錄》一書里對此寫道:「一種主張在政治上應該有著同等權利和同等言論自由的思想,以及一種尊重大多數自由政治的政府...」,這種進展在漫長的中世紀里都暫時停止了,直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爭取自由的斗爭才再度開始,自由城市國家的支持者和教宗的支持者產生了沖突。尼可羅·馬基雅維利在他的《論李維》一書中闡述了共和制政府的原則。英國的約翰·洛克和法國的啟蒙運動思想家的巨著中敘述了這種爭取自由權利的斗爭。
《牛津英語詞典》指出「自由」(liberal)一詞在英語中存在已久,意思是「得體、高尚而慷慨的自由人」,以及文科(Liberal arts)一詞代表了「免於受壓抑的言論和行動自由」。這一詞本來作為一種貶義詞,但到了1776-1788年在吉本和其他人的使用下開始轉變為較正面的詞彙「容忍、免於歧視的自由」。
穆勒在《功利主義》中提到:「政治權力能夠合法地違背文明社會中一個成員的意志的唯一條件是阻止他去損害他人的利益。」
在法國大革命中較溫和的資產階級者也試圖建立一個根基於自由概念上的政府。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1776年一書中則闡述了自由貿易原則。自由主義的西班牙語「Liberales」最早出現在1812年的西班牙,當時西班牙自由黨用這個詞來標榜他們促進立憲政府的決心。1816年英國的托利黨人則首先用帶有蔑視的口吻使用「自由主義」一詞來貶低對手。1822年,英國文學家和詩人拜倫和雪萊等創辦了名為《自由主義》的雜志,但影響甚微。直到19世紀後期,「自由主義」才被應用。
1.2 自由主義的分歧
在以上述及的架構下,自由主義者間開始產生許多深切甚至激烈的爭議和沖突。在這些爭議中,許多流派開始從古典自由主義里分歧出來。在許多爭論中,各方以不同的用詞來敘述同一種概念、或者以相同的用詞來敘述不同的概念。
一些自由主義者大都同意的原則為:
社會自由主義也被稱為改良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new liberalism),注意勿與中文同譯名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混淆。在19世紀晚期於許多發達國家浮現,受到傑里米·邊沁和約翰·斯圖爾特·密爾的功利主義影響。一些自由主義者接受了一部分、或全部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剝削理論以及對於「利益動機」的批評,並認為政府應該利用其權力以改善這些問題。依據約翰·杜威和莫迪默·阿德勒(Mortimer Adler)對這種形式的自由主義的解釋,由於個人是社會的基礎,因此所有個人都應該擁有實現目標所需的基本要件,例如教育、經濟機會、遇到無法解決的災害時的保護。對社會自由主義而言,這些要件也被認為是權利的一部分。這些被稱為積極自由的要件,由於必定需要由其他人生產提供,而與古典的消極自由產生差異—消極自由只要求人與人之間不互相侵犯。社會自由主義者認為,確保這些積極自由是保障自由權的必要過程。學校、圖書館、博物館以及美術館必須由稅賦加以支撐,社會自由主義也支持對經濟間的競爭進行一些限制,例如反托拉斯法和最低工資限制,他們也主張政府應該提供基礎的社會福利,並徵收稅賦以支撐這些福利制度,以此來發揮人們的最佳天賦,並能避免革命的產生。
政治自由主義主張個人為社會和法律的基礎,社會和制度的存在便是為了推進個人的目標,而不會偏袒擁有較高社會地位者。大憲章便是一份宣告了個人權利的地位甚至高於君主特權的政治文件。在政治上自由主義強調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間的社會契約,在契約下公民制定法律並同意加以遵守。這是根基於相信個人會採取對他們自身最有利的行動上。政治自由主義給予所有成人公民選舉權,無論性別、種族或經濟狀況。政治自由主義強調法治並支持自由民主制。
文化自由主義注重個人在道德觀和生活方式上的權利,包括如性自由、信仰自由、認知自由等議題,並保護個人免受政府侵犯其私人生活。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在他的論文中對文化自由主義巧妙的寫道「只有在自我保護的目的下,個人或群體才能對其他人類的自由行為做出干涉。只有在阻止一個人傷害其他人的目的下,才能正當的阻止其他文明社會成員的自由意圖。而那個人自己的利益,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都不是構成此原則的充分理由」。文化自由主義通常反對政府限制文學、藝術、學術、賭博、性、賣淫、合法婚姻年齡、墮胎、生育控制、酒、大麻及其他毒品。大多數自由主義者反對政府幹涉這些領域。荷蘭在這方面可以被視為全世界最自由的國家。
不過,在自由主義里也出現了一些有明顯差異的主張:
經濟自由主義是一種支持個人財產和契約自由權利的意識形態。這種自由主義的標語是「自由企業」。支持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意味著移除法律上的障礙,如貿易的障礙以及政府施加的壟斷和補貼特權。經濟自由主義希望政府對經濟的管制越少越好、或者乾脆沒有管制,一些經濟自由主義者會接受政府限制壟斷和寡佔,不過當中也有一些人認為壟斷和寡佔正是由政府幹預所造成的。經濟自由主義者主張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應該由個人自由的選擇,也就是市場的力量。一些人則同意政府可以在一些領域扮演壟斷的角色,如維持治安和法庭的服務。經濟自由主義接受由於不平等談判地位的交易而引起的經濟不均等是自然競爭下的結果—只要當中沒有牽涉到強迫的運用。這種形式的自由主義尤其受到19世紀英國自由主義的影響。小政府主義和無政府資本主義都是經濟自由主義的形式。(參見自由貿易、自由化)
在經濟自由和社會平等間的爭論就如同自由本身長期來的爭論一樣歷史悠久。普魯塔克在有關古希臘立法者梭倫的著作里寫道「梭倫有著免除他人負債的特權;這是他用以確認公民自由的工具;以法律給予所有人同樣的權利是沒有用的,假如窮人必須犧牲這些權利來換取債務的免除,那麼,他們無論是在司法的法庭上、國家的政務人員上、公眾事務的討論上,只不過是到處對著富人請求和點頭罷了。」 早期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將自由主義作為與法國大革命前的舊政治制度、封建制度、重商主義以及天主教會的對照面。後來,更多激進的哲學家將他們的思想連結了法國大革命和19世紀的路線,自由主義定義自身為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對照面,不過現代的歐洲自由主義政黨也時常與社會民主政黨結盟。在20世紀自由主義定義自身為極權主義和集產主義的反面。一些自由主義者還反對注重中立和自由貿易的古典正義戰爭理論(just war theory),偏向於多國間的干涉主義和集體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概念。
自由主義主張限制政府的權力。最極端的反中央集權自由主義者如赫伯特·斯賓塞、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和古斯塔夫·德·莫利納里,有時候被認為是無政府主義或是自由意志主義的形式。大多數的自由主義者主張,為了保護個人的權利,政府的存在是必要的。自由主義則開始與那些追求由信仰價值的社會的人產生沖突:如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便排斥自由主義。

⑸ 西班牙語中的自由怎麼寫

樓上的有點錯誤啊。。。
libre是形容詞,表示自由的,空閑的。
libertad是它的陰性名詞形式,表示自由。

⑹ 西班牙語的自由萬歲怎麼說

Viva la Libertad!

⑺ 什麼是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一詞源出西班牙語「Li- berales」,19世紀初被首次用作西班牙自由黨的名稱,表示該黨在政治上既不激進也不保守的折衷態度,後在歐洲、北美廣泛流行使用,成為一種資產階級思想流派的代名詞。盡管自由主義者對社會問題往往採用實用主義的態度,使自由主義的內容經常改變,但它強調以理性為基礎的個人自由,主張維護個性發展,始終是自由主義的核心。自由主義者主張,國家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都應以維護個人自由為目的,反對任何形式的專制,無論是國家的、教會的,還是社會習俗的、輿論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是公民不可剝奪的基本權利,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公民享有廣泛的自由權,國家應實行代議制民主,國家權力必須受到限制,國家為保護公民權應實行法治與分權。自由主義者期望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既主張改革、反對保守主義,也反對激進的民主主義和K.馬克思的社會主義。
自由主義政治思潮的發展經歷了傳統自由主義和現代自由主義兩個歷史時期。傳統自由主義時期從17世紀起延續到19世紀末,現代自由主義時期則從19世紀末一直到當代。與傳統自由主義的名稱相對,現代自由主義也被稱為新自由主義。
傳統自由主義 英國是自由主義的發源地。J.洛克是「自由思想的始祖」,最早提出了自由王義原則。他系統闡述了天賦權利思想,提出自由權的涵義是政治自由、財產自由和思想自由,並提出政府的建立是基於人民的同意等主張。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中誕生的《獨立宣言》以及1787年制定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和1791年生效的《權利法案》,先後以政治綱領形式和法律形式確立並闡述了自由主義原則。T.潘恩和T.傑斐遜對此作出了重大貢獻。1789年法國的《人權與公民權宣言》成為18世紀最典型的自由主義宣言,它與孟德斯鳩闡述的自由與分權的思想一起,把自由主義的影響擴展到整個西方。這一時期,自由主義成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
18世紀末至19世紀,適應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需要,英國的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J.密爾等自由主義思想家,圍繞國家經濟問題,對個人自由和國家作用進行了論述。他們竭力倡導經濟自由、契約自由和競爭自由,提出國家應奉行放任主義政策,不幹涉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賦予個人以更大的自由活動餘地。J.邊沁提出的功利主義為自由主義奠定了新的理論基礎,他指出國家的目的是保證「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J.S.密爾則把對自由的探討擴展到更為廣闊的社會領域,他提出了個人自由與社會控制的界限,主張維護個人在社會中的自由。與當時主張減少政府職能、國家實行全面放任的H.斯賓塞相反,密爾明確主張有限度的放任主義,實行一定程度的國家干涉。密爾使傳統自由主義思想發生重大轉折,開始向現代自由主義過度。
現代自由主義 該政治思潮的先導是T.H.格林、L.T.霍布豪斯、J.A.霍布森和E.巴克為代表的英國新自由主義政治派別和W.韋爾、H.克羅利和J.杜威為代表的美國現代自由主義者。他們以道德理論為基礎,主張個人自由與公共利益、社會發展相一致。國家應為個人自由創造條件,掃除障礙,提供保證。國家的作用是積極的,干涉是必要的。國家要救濟貧者,扶助弱者,規定最低收入標准和生活標准,推行各類社會保險,擴大公共教育。他們主張實行更多的社會合作,提倡改良主義。他們既批判帝國主義,也反對科學社會主義,主張走第三條道路。
兩次世界大戰阻礙了現代自由主義在歐洲的傳播,F.D.羅斯福推行的新政推進了美國現代自由主義的發展。經濟保障是自由權利的重要基礎,社會平等是自由的主要表現,國家干涉是自由的必要保障——成為美國現代自由主義者篤信不疑的原則。強有力的國家干預帶來的資本主義繁榮,使現代自由主義聲名大震,成為席捲整個西方的政治思潮。50~60年代是現代自由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為了實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復興,英、法、聯邦德國等紛紛強化國家的作用,建設「福利國家」。然而,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各種矛盾並未得到根治, 70年代西方出現了各種社會和經濟問題,自由主義受到了嚴重的挑戰。J.B.羅爾斯以正義原則為基礎,重申自由主義基本理論,為現代自由主義進行了迄今最為詳盡的論證。他發展了傳統的契約論,提出「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闡述了平等自由、公正機會、公平分配、義務職責等一系列問題,引起了政治、法律、哲學、倫理思想領域的震動。
70年代以後現代自由主義隊伍急劇分化。一些自由主義者轉向保守主義立場,否定積極自由,反對國家干預,主張恢復傳統自由的原則,推行放任主義。這些現代自由主義中的保守派轉變為自由的保守主義者,成為新保守主義的重要成員。

⑻ 自由主義是什麼

自由主義者自由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哲學,以自由作為主要政治價值的一系列思想流派的集合。更廣泛的,自由主義追求保護個人思想自由的社會、以法律限制政府對權力的運用、保障自由貿易的觀念、支持私人企業的市場經濟、透明的政治體制以保障少數人的權利。在現代社會,自由主義者支持以共和制或君主立憲制為架構的自由民主制,有著開放而公平的選舉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有相等的權利擔任政務。自由主義反對許多早期的主流政治架構,例如君權神授、世襲制和國教制度。自由主義的基本人權主張為生命的權利、自由的權利、財產的權利。
英語
libertarianism
[編輯本段]1自由主義的起源和原本涵義
1.1 名稱起源和用法
「自由」一詞最早起源於拉丁文liber。蒂托·李維在他的巨著《羅馬史》里描述了羅馬共和國平民階級向貴族階級爭取自由的斗爭行動。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在他的《沉思錄》一書里對此寫道:「一種主張在政治上應該有著同等權利和同等言論自由的思想,以及一種尊重大多數自由政治的政府...」這種進展在漫長的中世紀里都暫時停止了,直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爭取自由的斗爭才再度開始,自由城市國家的支持者和教宗的支持者產生了沖突。尼可羅·馬基雅維利在他的《論李維》一書中闡述了共和制政府的原則。英國的約翰·洛克和法國的啟蒙運動思想家的巨著中敘述了這種爭取自由權利的斗爭。
《牛津英語詞典》指出「自由」(liberal)一詞在英語中存在已久,意思是「得體、高尚而慷慨的自由人」,以及文科(Liberal arts)一詞代表了「免於受壓抑的言論和行動自由」。這一詞本來作為一種貶抑詞,但到了1776-1788年在吉本和其他人的使用下開始轉變為較正面的詞彙「容忍、免於歧視的自由」。
在法國大革命中較溫和的資產階級者也試圖建立一個根基於自由概念上的政府。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在他的《國富論》1776年一書中則闡述了自由貿易原則。自由主義的西班牙語「Liberales」最早出現在1812年的西班牙,當時西班牙自由黨用這個詞來標榜他們促進立憲政府的決心。1816年英國的托利黨人則首先用帶有蔑視的口吻使用「自由主義」一詞來貶低對手。1822年,英國文學家和詩人拜倫和雪萊等創辦了名為《自由主義》的雜志,但影響甚微。直到19世紀後期,「自由主義」才被應用。 自由主義對我國的影響 在我國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出現的鼓吹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的社會政治思潮。1980年12月,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以後又反復強調這一問題,指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核心就是反對共產黨的領導,而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就不會有中國的復興、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斗爭,關繫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鄧小平還指出:「在實現四個現代化的整個過程中,至少在本世紀剩下的十幾年,再加上下個世紀的頭五十年,都存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既然這是個長期的任務,我們就不能搞運動,方法以教育、引導為主。」(《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11頁) 我國改革開放這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已經30年了,這30年也大致與西方新自由主義由極盛到徹底暴露其弊端,釀成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歷程同步。 30年的改革歷史和西方國家的歷次經濟危機證明,小平同志、13大以及以後歷次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關於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告誡是非常正確的。
我國改革開放的時期,雖然國際形勢有對我有利的一面,然而另一方面,也正值西方資產階級的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處於顛峰時期。我國社會上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思想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又存在崇洋媚外思想的影響,一些人是由於認識原因,也有一些人帶著投機心裡盲目跟風,更有一些人到西方尤其是美國「取經」,雖然也學了一些市場經濟的基礎知識,可這時恰逢西方大力推銷新自由主義,他們更多地熱衷於販來了這種時髦貨,正好乘著國內排山倒海宣傳解放思想、批判「左」的僵化思想大氣候,一個傾向掩蓋另一個傾向,憑著他們撈到的「改革派」桂冠,以學者或媒體「名人」身份,相當長時期壟斷了話語權,把糾「左」變為「糾正」社會主義和馬列主義,以自由化的觀點主要是新自由主義的觀點詮釋改革開放,大量地在各種學術會議、大學殿堂宣揚、播種新自由主義,鼓吹市場經濟和私有制萬能,籠統反對政府幹預,有的甚至提出取消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的定語社會主義,有些公然攻擊馬克思主義過時了、甚至是錯誤的,說將來到共產主義仍然是市場經濟,把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尤其是國有經濟說得一無是處。
在這些輿論影響下,相當時期許多地方和領域曾廣泛發生背離社會主義的現象,例如以改革名義颳起私有化風,把一些社會主義制度的社會保障說成是「包袱」,瓦解了農村合作醫療體制,取消了義務教育,搞醫療「市場化」,教育「產業化」;推行以資為本,縱容資本壓榨勞動,有的揚言不惜犧牲三千萬工人,不顧社會公正和資源環境,只要GDP掛帥,把發展歪曲為單純賺錢,腐蝕人們的靈魂,食品安全和礦難事故頻繁發生,導致嚴重社會不公和社會問題,形成人們稱呼的「新三座大山」,階層、城鄉和地區差別急劇擴大,大量的工農淪入社會底層。
正如13大報告所說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觀同資產階級自由化改革開放觀的斗爭一直都在進行。堅持以資產階級自由化歪曲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一些所謂的「主流」經濟學家和媒體人,一個突出而迷人的手法,是歪曲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說他講改革不要問姓社姓資。雖然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實際批判了這股思潮,但有些人直到現在還憑其壟斷的話語權堅持這樣說,並且有些霸氣地把反對自由化、主張改革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人打成是反對改革。
認識來源於實踐,要在實踐中接受檢驗,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反復逐漸接近真理。中國有句俗話,三十而立。從認識規律講,大概二、三十年,是人們通過實踐認識真理的一個循環。我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歷史上發生的兩次嚴重曲折都是經歷二十多年。我國改革開放這場史無前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已經30年了,這30年也大致與西方新自由主義由極盛到徹底暴露其弊端,釀成世界性金融危機的歷程同步。帶領美國度過歷史上最長經濟增長期,堅信自由市場經濟、反對政府幹預市場運作,被認為是絕對可靠的「大師」,一言九鼎,掌管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8年的格林斯潘,在美國眾議院追溯金融海嘯源頭的聽證會作證時,承認其世界觀不正確、任職時的理念不對,說他曾錯誤地認為無拘無束的自由市場是優秀經濟的根基。資產階級國家的官員和學者也能檢討其錯誤。我國的改革開放,由於改革過去過分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正確地選擇市場經濟體制,和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共同發展,因而取得了輝煌成就,為今年抵禦自然災害和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奠定了物質基礎;這也包含了學者和媒體人的貢獻。但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也受到了阻撓和干擾。除了「左」的僵化思想和權力腐敗以外,正如上面所說,以新自由主義為主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歪曲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經濟體制改革方向造成的後果也很嚴重。
新自由主義的錯誤和危害,在世界的其它地方例如亞洲(如泰國)、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國家早有充分暴露,最典型的是前蘇聯推行世界銀行的新自由主義葯方,全盤私有化,導致的亡黨亡國、聯盟解體,經濟大倒退、人民生活非常困難、人民收入水平大下降和國力大降低,至今恢復緩慢。
1.2 自由主義的分歧
在以上述及的架構下,自由主義者間開始產生許多深切甚至激烈的爭議和沖突。在這些爭議中,許多流派開始從古典自由主義里分歧出來。在許多爭論中,各方以不同的用詞來敘述同一種概念、或者以相同的用詞來敘述不同的概念。
一些自由主義者大都同意的原則為:
社會自由主義也被稱為改良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new liberalism),注意勿與中文同譯名的「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混淆。在19世紀晚期於許多發達國家浮現,受到傑里米·邊沁和約翰·斯圖爾特·密爾的功利主義影響。一些自由主義者接受了一部分、或全部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剝削理論以及對於「利益動機」的批評,並認為政府應該利用其權力以改善這些問題。依據約翰·杜威和莫迪默·阿德勒(Mortimer Adler)對這種形式的自由主義的解釋,由於個人是社會的基礎,因此所有個人都應該擁有實現目標所需的基本要件,例如教育、經濟機會、遇到無法解決的災害時的保護。對社會自由主義而言,這些要件也被認為是權利的一部分。這些被稱為積極自由的要件,由於必定需要由其他人生產提供,而與古典的消極自由產生差異—消極自由只要求人與人之間不互相侵犯。社會自由主義者認為,確保這些積極自由是保障自由權的必要過程。學校、圖書館、博物館以及美術館必須由稅賦加以支撐,社會自由主義也支持對經濟間的競爭進行一些限制,例如反托辣斯法和最低工資限制,他們也主張政府應該提供基礎的社會福利,並徵收稅賦以支撐這些福利制度,以此來發揮人們的最佳天賦,並能避免革命的產生。
政治自由主義主張個人為社會和法律的基礎,社會和制度的存在便是為了推進個人的目標,而不會偏袒擁有較高社會地位者。大憲章便是一份宣告了個人權利的地位甚至高於君主特權的政治文件。在政治上自由主義強調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間的社會契約,在契約下公民制定法律並同意加以遵守。這是根基於相信個人會採取對他們自身最有利的行動上。政治自由主義給予所有成人公民選舉權,無論性別、種族獲經濟狀況。政治自由主義強調法治並支持自由民主制。
文化自由主義注重個人在道德觀和生活方式上的權利,包括如性自由、信仰自由、認知自由等議題,並保護個人免受政府侵犯其私人生活。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在他的論文中對文化自由主義巧妙的寫道「只有在自我保護的目的下,個人或群體才能對其他人類的自由行為做出干涉。只有在阻止一個人傷害其他人的目的下,才能正當的阻止其他文明社會成員的自由意圖。而那個人自己的利益,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都不是構成此原則的充分理由」。文化自由主義通常反對政府限制文學、藝術、學術、賭博、性、賣淫、合法婚姻年齡、墮胎、生育控制、酒、大麻及其他毒品。大多數自由主義者反對政府幹涉這些領域。荷蘭在這方面可以被視為全世界最自由的國家。
不過,在自由主義里也出現了一些有明顯差異的主張:
經濟自由主義是一種支持個人財產和契約自由權利的意識形態。這種自由主義的標語是「自由企業」。支持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制,意味著移除法律上的障礙,如貿易的障礙以及政府施加的壟斷和補貼特權。經濟自由主義希望政府對經濟的管制越少越好、或者乾脆沒有管制,一些經濟自由主義者會接受政府限制壟斷和寡佔,不過當中也有一些人認為壟斷和寡佔正是由政府幹預所造成的。經濟自由主義者主張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應該由個人自由的選擇,也就是市場的力量。一些人則同意政府可以在一些領域扮演壟斷的角色,如維持治安和法庭的服務。經濟自由主義接受由於不平等談判地位的交易而引起的經濟不均等是自然競爭下的結果—只要當中沒有牽涉到強迫的運用。這種形式的自由主義尤其受到19世紀英國自由主義的影響。小政府主義和無政府資本主義都是經濟自由主義的形式。(參見自由貿易、自由化)
在經濟自由和社會平等間的爭論就如同自由本身長期來的爭論一樣歷史悠久。普魯塔克在有關古希臘立法者梭倫的著作里寫道「梭倫有著免除他人負債的特權;這是他用以確認公民自由的工具;以法律給予所有人同樣的權利是沒有用的,假如窮人必須犧牲這些權利來換取債務的免除,那麼,他們無論是在司法的法庭上、國家的政務人員上、公眾事務的討論上,只不過是到處對著富人請求和點頭罷了。」
1.3 影響的比較
早期啟蒙時代的思想家將自由主義作為與法國大革命前的舊政治制度、封建制度、重商主義以及天主赫伯特·斯賓塞教會的對照面。後來,更多激進的哲學家將他們的思想連結了法國大革命和19世紀的路線,自由主義定義自身為與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對照面,不過現代的歐洲自由主義政黨也時常與社會民主政黨結盟。在20世紀自由主義定義自身為極權主義和集產主義的反面。一些自由主義者還反對注重中立和自由貿易的古典正義戰爭理論(just war theory),偏向於多國間的干涉主義和集體安全(Collective security)概念。
自由主義主張限制政府的權力。最極端的反中央集權自由主義者如赫伯特·斯賓塞、弗雷德里克·巴斯夏和古斯塔夫·德·莫利納里,有時候被認為是無政府主義或是自由意志主義的形式。大多數的自由主義者主張,為了保護個人的權利,政府的存在是必要的。最近自由主義則開始與那些追求由信仰價值穩定社會的人產生沖突:如伊斯蘭教基本教義派便全盤排斥自由主義。
[編輯本段]2自由主義思想的發展
2.1 自由主義思想的起源
約翰·洛克強調「自由」為人類之必要權利的政治在歷史上不斷重復。如以上所述及的古羅馬庶民和貴族間的沖突、以及義大利城市與教廷國間的斗爭。在整個15世紀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的共和政體組成了選舉制度、法規和對自由企業的追求,直到於16世紀被其他外部勢力支配為止。荷蘭人抵抗(西班牙)天主教的鎮壓也經常發生—盡管他們也拒絕給予天主教徒自由。
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自由主義最早可以追溯至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對於國教權威的對抗。以及英國光榮革命中的輝格黨人聲稱人們擁有選擇君王的權力,可以視為宣揚人民主權的先驅。不過,一般到了啟蒙時代這些運動才開始被認定為真的「自由主義」,特別是英國的輝格黨人、法國的哲學家、以及邁向自治的北美洲殖民地。這些運動反對君主專制、重商主義以及其他各種宗教的正統和政教勢力。他們也是第一個將個人權利的觀念以法規加以闡述,以及同樣重要的以選舉的議會制來達成自治。
而自由主義開始產生明確的定義,是在提出了自由的個人能夠組成穩定社會的根基的概念後。這個概約翰·洛克念首先在約翰·洛克的作品裡提出,在他的《政府契約論》(Two Treatises on Government )中他提出了2個基本的自由概念:經濟自由,意味著擁有和運用財產的權利,以及知識上的自由,包括道德觀的自由。不過,他並沒有將他在信仰自由上的觀點延伸至天主教徒。洛克助長了早期自然權利的觀念,將其定義為「生命、自由和財產」。他的自然權利觀念成為現代人權觀念的先驅。不過對於洛克而言,他認為財產權比參與政府和公眾決策的權利更為重要:他並沒有替民主背書,因為他擔心給予人民權力將會破壞財產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孟德斯鳩在歐洲大陸,以法律限制君王權力的原則最早由孟德斯鳩所闡述,他在《論法的精神》一書里主張「更好的說法是,與自然狀態最一致的政府,便是與人民的性情和性格最為吻合,在人民支持下建立的政府」而不僅是以統治的力量來作為政府的狀態。跟隨著孟德斯鳩的想法,政治經濟學家如扎伊爾·讓·巴蒂斯特(Jean-Baptiste Say)和德斯蒂·德·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熱烈的闡述市場的「和諧狀態」,或許也是因此而產生了自由放任一詞。這也牽涉到了重農主義以及盧梭的政治經濟學。
接下來法國的啟蒙運動也出現了兩名對自由主義思潮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伏爾泰主張法國應該採納君主立憲制,並廢止第二階級(Second Estate),以及主張人類擁有自然權利的盧梭。兩人都以不同的形式,主張社會有可能抑制一個人的自然權利,但卻不能抹滅他的自然狀態。伏爾泰的觀念較偏向智慧上的,而盧梭的觀念則與本質的自然權利有關,或許類似於狄德羅的觀念。
安德斯·屈德紐斯也主張一種在自由主義思潮的歷史上不斷出現的觀念,那就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間的社會契約。他將此立基於個人的自然狀態上,並聲稱每個人都知道要如何採取對他們最有利的行動。他聲稱每個人生下來都是自由的,但教育將能充分的將他限制在那個社會的規范里,這個說法震搖了當時的君主社會。他宣稱國民有著根本意志(organic will)的民意,主張應該讓人民自決,這也違反了當時的政治傳統。他的觀念成為了法國大革命中國民大會宣言的重要成分,也影響了美國的思想家如本傑明·富蘭克林和托馬斯·傑弗遜。他的觀點認為國家的統一是經由人們同意的協定行為產生的,或者是經由「國民的意志」產生的。這樣的統一行為能讓國家在不受既有社會秩序(如貴族政治)的捆綁下存在。
替自由主義思潮貢獻了相當大一部分作品的主要思想家團體是那些和蘇格蘭啟蒙運動有關的人物,包括大衛·休謨和亞當·斯密,以及德國的啟蒙運動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
亞當·斯密和大衛·休謨所貢獻的類別和數量都相當多,但最重要的是他於《人性論》(1739-人性論1740)一書里所主張的,人類行為的根本慣例將會戰勝那些試圖限制和管制他們的事物。當中的一個例子便是他對重商主義的輕蔑,以及輕蔑累積黃金和銀塊的行為。他主張價格與貨幣的數量有關,而累積黃金和紙幣的行為只會導致通貨膨脹產生。
雖然亞當·斯密是最知名的經濟自由主義思想家,他並非第一個提出類似概念的人。更早的法國重農主義便已提出有系統的政治經濟學研究,以及市場能夠自我組織的狀態。本傑明·富蘭克林在1750年的著作中支持美國產業的自由。1718年至1772年在瑞典-芬蘭的自由和議會政府則產生了芬蘭的國會議員安德斯·屈德紐斯(Anders Chydenius),他是最早提出自由貿易和產業不受管制的概念的人之一。他的概念對北歐國家特別有著長期的影響,但稍後也於別的地區產生巨大的影響。
蘇格蘭人亞當·斯密在他的學說中,闡述了個人能夠建立同時有著經濟和道德價值的生命,無須政府進行指引。而一個國家的公民若能擁有自由採取行動的權利,則那個國家將會變的更為強大。他主張終結封建制度、以及由國家壟斷獨占的重商主義管制,提倡「自由放任」的政府。在他的《道德情操論》(1759)一書中,他發展了一套以動機為主的理論,試圖調解人類私利和無管制的社會秩序。在《國富論》一書中,他主張市場在一些狀況下,將能自然的調節自身的問題,並且能產生比當時飽受管制的市場更為有效的狀態。他分配給政府的角色是一些無法交由利益動機託管的工作,例如能使個人免受暴力和詐騙行為終止競爭、貿易和生產的保護。他對於稅賦的觀點是,政府只能徵收不會傷害到經濟的稅賦數量,而「每個人繳納給國家的稅賦比率,應該取決於他在國家的保護下所賺取的收入多寡而定。」他同意大衛·休謨的看法,「資本」才是國家的財富來源—而不是黃金。
康德則受到大衛·休謨的實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強烈影響,他對自由主義思潮最大的貢獻是在倫理學的領域上,他提出了絕對命令(Categorical imperative)的概念。康德主張理性和道德的接收系統是低於自然法則的,也因此,試圖遏止自然法則必定會導致失敗。他的理想主義發揮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宣稱在認知系統的根基上還有著更重要的真相存在著。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