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什麼時候開工啊

西班牙什麼時候開工啊

發布時間: 2022-10-07 12:49:50

『壹』 西班牙海軍的「迦納里亞斯」級重巡洋艦的基本信息

西班牙海軍的「無敵艦隊」曾經遍布各大洋稱霸世界。但是自「無敵艦隊」1588年潰敗於英國皇家海軍之後,西班牙國力逐漸衰落,南美洲各殖民地後來也紛紛獨立,國內政局也始終動搖不定。1833年~1840年及1872年~1876年間兩度禍害西班牙的王位繼承戰爭之後,在阿爾方索十二世恢復君主統治的同時,西班牙開始重新整頓海軍。
但此時,西班牙已經失去了相當多的海外殖民地,佔領下的殖民地只剩下以古巴、波多黎哥為首的西印度群島以及遠東的菲律賓。這一時期裝備西班牙海軍的作戰艦艇主要是用於殖民地附近海域的海上警備以及保護通往西班牙本土的海上通商航線。美國「緬因」號軍艦於1898年2月15日在古巴哈瓦那灣內突然爆炸沉沒,「記住緬因號」(Remember the Maine!)成為當時在美國廣泛流傳的口號。在公眾瘋狂推動下,美國政府也順水推舟積極備戰。美西戰爭終於以此為契機而爆發。西班牙海軍的艦隊在馬尼拉灣以及聖地亞哥灣慘敗於美國海軍,不僅損失了所擁有的大多數艦艇,而且將西印度群島和菲律賓的殖民統治權拱手相讓於美國。
西班牙在進入二十世紀後重建海軍,終於在1908年開始建造包括「無畏」級戰列艦在內的各型水面艦只。在建立近代化海軍的同時,必須擁有近代化的技術力量和海軍造船廠。當時的西班牙國內工業水平遠遠落後於以英、法為首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西班牙海軍工廠原本就和英國造船公司有著淵源的關系,在此之後西班牙海軍便長期依賴於英國海軍的技術力量。
1926年至1931年間制定的造艦計劃里已經開始起工建造的水面艦艇中包括本文的主角——「迦納利亞斯」號和「巴利阿里」號(Baleares)重巡洋艦。西班牙雖然不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約國,但是其造船技術和英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這一型號的重巡洋艦便是參照英國「肯特」級條約型重巡的設計在西班牙國內建造的。西班牙最初的重巡洋艦造艦計劃是建造3艘同級的重巡洋艦,但海軍方面在1931年因財政原因將其中1艘重巡洋艦更換成了5艘大型驅逐艦。
當時的西班牙內閣在1930年因財政問題而瓦解,共產主義勢力以此為契機而抬頭。1931年西班牙爆發了革命,米格爾·普里莫·德·里韋拉的獨裁政權被推翻,西班牙國王阿爾方索十三世被迫退位並逃亡。革命的結果是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的建立,國內政局不穩而使得海軍預算一減再減,建造中的2艘重巡洋艦的工期被數次延後。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黨組織的「人民戰線」在大選中獲勝,共和國政府推進了一系列改革以此打擊國內的法西斯主義勢力。1936年夏,佛朗哥發動軍事政變,西班牙內戰由此開始。西班牙內戰原來其實是國內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沖突,但是自德國和義大利出兵武裝干涉之後,內戰演變為一場反法西斯戰爭。西班牙海軍的作戰艦艇也被一分為二,分別參加了殘酷的內戰。而內戰期間這兩艘重巡洋艦則是隸屬於佛朗哥政權下的海軍,2號艦「巴利阿里」號在卡塔赫納灣(Cartagena)內被魚雷擊沉。佛朗哥軍在1939年贏得了內戰,西班牙國內政局總算是暫時穩定了下來。佛朗哥政權在二戰中貫徹保持了中立的立場,所以沒有損失什麼水面戰斗艦艇,而且西班牙海軍還能夠在二戰後維持了一定的戰鬥力。
「迦納里亞斯」級(Canarias Class)重巡洋艦
美英日法意五國締結《華盛頓海軍條約》是在1922年,當時西班牙海軍正開始建造2艘「阿爾方索」級(Alphonso Class)輕巡洋艦。這兩艘輕巡洋艦於1922年開工建造,分別在1925年和1927年下水竣工。第3艘「阿爾方索」級輕巡洋艦在1926年開工,1931年竣工下水,標准排水量為7457噸,3座152毫米雙聯裝火炮,另有同口徑單聯裝火炮2座,參照了英國皇家海軍的E級輕巡洋艦。「阿爾方索」級輕巡洋艦和「迦納利亞斯」級重巡洋艦都是在英國的菲利普·沃茨爵士(Sir Philip Watts)的指導下進行設計的,這3艘輕巡洋艦一直服役至二戰結束後,到60年代為止依然是西班牙海軍的中堅力量。
裝備203毫米(8英寸)艦炮、標准排水量10000噸以下的重巡洋艦實際上是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產物。嚴格來說,條約型重巡洋艦這一稱呼只適合簽訂《限制海軍軍備條約》五國所建造的艦只。西班牙雖然不是簽約國,但其同時面對大西洋和地中海。因為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西班牙海軍不得不密切關注簽約國海軍,特別是法國、義大利兩國海軍的動向。為了能與法、意海軍的條約型重巡洋艦對抗,西班牙開始計劃建造符合條約型重巡標準的重巡洋艦。1926年建造3艘10000噸級的重巡洋艦的計劃正式出爐(如前文所述,原3艘的建造計劃在1931年改成了2艘),這就是「迦納利亞斯」級重巡洋艦。但是憑借當時西班牙國內的工業和技術力量是無法建造如此高技術含量的重型巡洋艦的。和「阿爾方索」級輕巡洋艦一樣,西班牙海軍只能將設計工程委託給英國海軍。
最初的設計方案是搭載3座三聯裝203毫米艦炮,艦身形狀與「阿爾方索」級輕巡洋艦相似。最初的設計方案剛出爐的時候,英國已經開始建造「肯特」級(Kent Class)條約型重巡洋艦。但最初方案由於財政預算的問題拖延了好久才最後拍板定案,結果只能以業已定型的「肯特」級重巡為原型做若干修改而重新設計。「迦納利亞斯」級的艦船設計雖然基本上都委託給英國海軍,而建造則是在西班牙國內的造船廠進行,然而包括以203毫米主炮為首的大部分武器裝備都是要依靠英國方面直接提供。
「迦納利亞斯」級重巡洋艦於1928年8月正式開工建造,由於當時國內政局不穩,撥給海軍的造艦預算連年減少直接導致了工期延後。1號艦「迦納利亞斯」號於1931年5月下水,竣工是在1936年9月,從起工建造到竣工服役足足花了約8年的時間。西班牙內戰爆發之時,兩艦都在費路爾(Ferrol)海軍工廠剛剛完成試運行。其間費路爾海軍工廠是由佛朗哥政權的海軍所佔領並控制的,所以兩艘巨艦都是在佛朗哥政權的指揮下展開行動。
「迦納利亞斯」級和其原型的「肯特」級一樣採用了平直甲板船型,直線形艏。艦上所搭載武器裝備的配置基本上沿襲了「肯特」級的設計。特殊形狀的艦橋構造,以及由2根煙囪合並而成1根的巨大煙囪使得「迦納利亞斯」級在外觀上有別於其他條約型重巡。
艦的動力是採用雙軸推進,這樣的設計作為條約型重巡洋艦相當罕見。動力為8台鍋爐和2台蒸汽輪機,每個鍋爐室各裝備2台鍋爐。額定輸出功率90000軸馬力,最高航速33節,15節時續航力8000海里。裝甲防護是「迦納利亞斯」級的最大弱點,其舷側甲板帶厚51毫米,甲板裝甲厚不過38毫米,炮塔裝甲厚25毫米,彈葯庫裝甲厚114毫米。這樣的裝甲能力和同時期建造的各國條約級重巡洋艦有一定差距。
「迦納利亞斯」級重巡洋艦的標准排水量為10113噸,滿載排水量是13070噸,艦身全長193.9米,寬19.5米,吃水深5.3米,人員編制1042名。「迦納利亞斯」級的艦身全長比「肯特」級長約4米左右,而艦身寬要比「肯特」級短1.3米,這是為了提高航速而採用的細長船型。艦主炮是4座雙聯裝203毫米艦炮,這和「肯特」級相同,並且可以以70度仰角對空射擊。其他還有8座120毫米單聯裝高射炮以及40毫米、20毫米高射機槍。艦上還裝備了4座固定的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分別配置在後桅樓附近的中部甲板上。
「迦納利亞斯」號重巡洋艦在二戰後的1952年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原先是特徵的巨大煙囪被改裝成兩根平行的煙囪,因此「迦納利亞斯」號重巡洋艦在外觀上有了巨大的變化,然而其它大部分裝備和新造時相比卻沒有什麼大的變化。「迦納利亞斯」號在1975年12月17日正式退出現役,成為服役至最後的條約型重巡。條約型重巡洋艦的歷史最終卻是由條約簽約國之外國家海軍的重巡洋艦拉上帷幕,這不能不說是上天開的小小玩笑。

『貳』 世界擁有航空母艦的有國家有多少具體有多少架叫什麼

美國:

小鷹級航空母艦
在50年代,美國建造的「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被稱為「超級航空母艦」,但在服役過程中仍發現了一些不足,於是在1956年建造第5艘時,美國海軍對其進行了大幅度改進並連續建造了3艘,稱之為「小鷹」級,它是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級常規動力航母,這3艘航母的具體情況是:
第1艘「小鷹」號,CV-63,紐約造船廠建造,1956年12月27日開工,1960年5月21日下水,1961年4月49日服役;
第2艘「星座」號,CV-64,紐約海軍船廠建造,1957年9月14日開工,1960年10月8日下水,1961年10月27日服役;
第3艘「美國」號,CV-66,紐波特紐斯船廠建造,1961年1月9日開工,1964年2月1日下水,1965年1月23日服役,1998年10月30日退役。
「小鷹」級全長323.6米,寬39.6米,吃水11.4米,標准排水量61174噸,滿載排水量分別為81780噸、82583噸、83573噸,艦上載航空燃油5882噸。主機為西屋公司的4台蒸汽鍋爐,總功率280000馬力,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為12000海里/20節。其飛行甲板長318.8米,寬76.8米,從底層到艦橋大約有18層樓高。飛行甲板以下分為10層,1-4層為燃料艙、淡水艙、彈葯艙和輪機艙;5、6層為水兵住艙、食品庫、餐廳和行政辦公室;7、8層為艦載機維修間、維修人員和雷達員的住艙;9、10層為機庫、戰斗值班室和飛行員餐廳。甲板以上的島式上層建築分為8層,自下向上依次為:消防、醫務、導彈人員住艙;工具、通信及電氣材料庫;軍官室;艦長及司令部人員、新聞人員工作室和休息室等。
「小鷹」級的防空武器為3座八聯裝「海麻雀」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3座「密集陣」近防系統。對空雷達為SPS-49和SPS-48C/E),對海雷達為SPS-10F,導航雷達為LN-66和SPS-649,火控為6部MK-95。電子對抗為4座MK-36干擾箔條發射器和1部SLQ-36拖曳式魚雷誘餌。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它是目前世界上噸位最大、在役數量最多的一級核動力航空母艦,其首制艦於1975年服役,迄今共服役7艘,第8、第9艘正處於建造中。該級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在91000噸以上,從第5艘起由於加裝了幾千噸重的裝甲防護板,使其滿載排水量增至102000噸,成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艦船。
艦長:332.9米 艦寬:40.8米 艦高76米,飛行甲板最寬76.8米 吃水:11.3米
動力裝置:核動力,2座壓水堆,4台蒸汽輪機,4台應急柴油機,4軸推進 功率:194兆瓦航速:30節以上 續航力:80萬~100萬海里 。
主要武器裝備:3座「海麻雀」防空導彈系統,4座「密集陣」近戰武器系統3座324毫米3聯裝魚雷發射系統
搭載飛機:固定翼飛機約80架,直升機6架。
人員:艦員3184人,航空人員2800人。
尼米茲號是美國海軍中最大的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一座浮動的機場和海上城市。它的艦上的甲板面積相當於3個足球場,艦身高達30層樓。它攜帶的核燃料可用13年。艦上還有廣播站、電影廳和郵電所、百貨商店、服裝店、理發店、冷飲店,僅照明燈就有29184盞。參觀過這艘軍艦的人,都用「海上巨獸」來形容它。尼米茲級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載機最多、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母艦,也是繼「企業」號核動力航母之後,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母。
首艦「尼米茲」號於1975年服役。「尼米茲」的生存能力極強,該級艦的艦體和甲板採用高彈性鋼,可抵禦半穿甲彈的攻擊,倆舷設有隔艙系統,彈葯庫和機艙裝有63.5毫米厚的「凱夫拉」裝甲,該艦除設有若幹道縱向隔艙外,艦內設有23道水密橫艙壁和10道防火隔壁,艦上設有30個損管隊,設有泡沫消防裝置。泵設備能在20分鍾內調整艦體15度傾斜。能夠承受3倍於埃塞克斯級航母受到的打擊。它能夠進行遠洋作戰奪取制空和制海權,攻擊敵海上或陸上目標,支援登陸作戰及反潛等。
該級艦現有10艘在役,是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的中堅。
10艘艦分別是:「尼米茲」號、「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號、「卡爾·文森」號、「西奧多·羅斯福」號、「亞伯拉罕·林肯」號、「喬治·華盛頓」號「約翰·C·斯坦尼斯」號、「哈里斯·S·杜魯門」號、「羅納德·里根」號)、「布希」號。
載機:標准航空聯隊20架F-14"雄貓」戰斗機,20架F/A-18攻擊機,4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16架A-6E"入侵者」攻擊機4架E-2C"鷹眼" 空中早期預警機,6架S—3A/B「北歐海盜」反潛飛機直升機,8架SH—3G/H「海王或HH-60"海鷹";

企業號航空母艦
是美國海軍歷史上的第六艘航空母艦,也是約克城級航空母艦的第二艘。該艦於1933.8.3批准建造,次年7.16在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市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開工,1936年10月3日下水,1938年5月12日服役。建成時標准排水兩19800噸,滿載排水量25500噸。艦長246.7米,飛行甲板寬33.4米,滿載排水時水線長232米,水線寬25.4米,吃水7.9米。9台鍋爐,4座帕森斯蒸汽輪機,4軸,主機輸出功率12萬馬力。最高航速32.5節,續航力12500海里/15節。武備8座單管127毫米炮,4座4聯裝28毫米機關炮,24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艦載機90架左右。1941年編制人員2217名。企業號是在1958年2月4日開工,1960年時下水,1961年11月25日正式完工服役。1964年,「企業」號進行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航行,途中無需加油和再補給,歷時64天,總航程3萬多海里,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力。1979年到1982年3月進行了燃料補給和現代化改裝。島式上層建築進行了重新布置,加裝了海麻雀艦空導彈。 迄21世紀初仍是美國海軍的主力之一。
CVN-65企業號是同級船艦(企業級航空母艦)中唯一的一艘。
配備導彈是3座雷聲Mk298聯裝發射裝置;「北約海麻雀"(NATOSeaSparrow)對空導彈,2.5馬赫時,射程14.6公里;戰斗部39公斤火炮:3座通用電氣/通用動力Mk156管20毫米「火神密集陣」炮,發射率30000發/分,射程1500米,一般配備20架F-14「雄貓」6架F/A-18「大黃蜂」,4架EA-6B「徘徊者」(,4架E-2C「鷹眼」,8架S-3A/B「北歐海盜」,4架SH-60F和2架HH「海鷹」

英國:
無敵級航空母艦
滿載排水量:20600t。艦總長:209.1m。水線長:192.6m。艦總寬:36m。水線寬:27.5m。吃水:8m。飛行甲板:長167.8m,寬13.5m。航速:28kn。續航力:7000nmile/19kn。
人員編制:685人(其中60名軍官)+航空人員366人(其中80名軍官)+600名海軍陸戰隊員。動力裝置:COGAG。4台羅-羅公司的「奧林普斯」TM3B燃氣輪機,持續功率72.5MW(97200馬力),雙軸。導彈:1座雙聯裝英國宇航公司的「海標槍」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雷達/半主動雷達尋的,射程40km,飛行速度2Ma,對空射程100~18300m,備彈36枚。 艦炮:3座美國20mm6管MK15「密集陣」速射炮(R07號艦),射速3000發/min,組合射程1.5km。3座荷蘭電信/通用電氣公司的7管30mm「守門員」速射炮(R05和R06艦),射速4200發/min,射程1.5km。2門厄利孔/布馬克公司的20mmGAM-B01速射炮,仰角55-,射速1000發/min,射程2km。
雷達:對空搜索——馬可尼/電信公司的1022型雷達,D波段,搜索距離265km。
火控——2部馬可尼公司的909型或909(1)型(R06艦)雷達,I/J波段。
聲吶:普萊西公司的2016型艦殼聲吶,主動搜索與攻擊,中頻。固定翼飛機:9架FA2「海鷂」垂直/短距起降戰斗機和6架「鷂」GR7型戰斗機。直升機:9「海王」HAS6反潛直升機或EH101「默林」直升機。3架「海王」空中早期預警機。
989年1月R05艦完成了為期27個月的現代化改裝,改裝了滑跳跑道,使升角達到12-,增加了飛機停放空間和支援設施,使載機量至少達到21架。加裝了3座「守門員」近程防禦系統、2016型艦殼聲吶、「海蚊」誘餌、996型雷達和指揮控制設置,還增加了120名航空和編隊司令部人員的鋪位。
滿載排水量(t)20600標准排水量(t)16000 總長(m)209.1 水線長(m)192.6 總寬(m)36 水線寬(m)27.5 吃水(m)8 飛行甲板(m)長167.8,寬13 持續功率72.5MW(97200hp),雙軸。
航速(kn)28。續航力(nmile/kn)7000/19。
人員編制(名)685(60名軍官)+航空人員366(80名軍官)。
導彈1座雙聯裝「海標槍」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半主動雷
達制導,射程40km,速度2Ma,射高100~18300m,艦炮3座6管MKl520mm「密集陣」速射炮(R07號艦)。3座7管30mm「守門員」速射炮(R05和R06號艦),射速4200發/min,射程1.5km。2門20mmGAM-B01速射炮,射速1000發/min,射程2km。
對抗措施8座「海蚊」130mm干擾火箭發射裝置。UAT電子偵
察設備,675(2)型電子干擾機。
作戰數據系統ADAWSl0作戰數據自動化武器系統,設10、11、14號數據鏈和JTIDS聯合戰術信息分配系統,JMCIS聯合海上指揮信息系統,SCOT-2C或2D衛星通信系統。火控系統GWS30-2導彈指揮儀。聲吶普萊西公司2016型艦殼聲吶
固定翼飛機9架「海鷂」STOVL飛機。直升機9架「海王」反潛直升機和3架「海5E」早期預警機

法國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
它不僅是法國海軍自行建造的第一級航空母艦,也是目前世界唯一能起飛固定翼飛機的中型航空母艦。該級艦共建造2艘,首制艦即「克萊蒙梭」號,於1955年l1月開工,1961年l1月入役。第二艘艦「福照」號建於 1957年2月,1963年7月服役。
排 水 量:准排水量27307噸,滿載排水量32780噸。
規 格:全長869英尺(265米),全寬(包含飛行甲板)168英尺(51.2米),吃水28.2英尺(8.6米)
艦 載 機:16架超級軍旗式攻擊機、10架F-8E(FN)十字軍式戰斗機、3架軍旗式IVP攻擊機、7架信風式反潛機、2架以上雲雀式或皇太子式直升機
武器裝備:海向尾蛇EDIR防空導彈系統2組、3.9英寸(100毫米)Model 1953G兩用炮4門
「克萊蒙梭」級具有與美國大型航母相同的斜角甲板和相應設備。其飛行甲板長259米,寬51.2米,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艦前部的軸向甲板,長90米,設有一部BS5蒸汽彈射器,可供飛機起飛;另一部分是斜角甲板,長163米,寬30米,甲板斜角為8度,設有一部BS5蒸汽彈射器和4道攔阻索,既可供飛機起飛,又可供飛機降落。在右舷上層建築前後各有一部16×12米的升降機。它的機庫長180米,寬24米,高7米,總面積4320平方米,分隔成3個庫區。
「克萊蒙梭」級艦建成時的艦載武器為8座100mm自動炮,後來改裝時用2座八聯裝「響尾蛇」艦空導彈取代了其中4座。它的電子設備主要有:1部DRBV-23B對空雷達,2部DRBI-10和1部DRBV-15對海雷達,1部1226導航雷達,1部NRBA-51助降雷達,2部DRBC-32B/C火控雷達等。艦載機40餘架,分別是8架F8E「十字軍戰士」戰斗機,15架「超級軍旗」攻擊機,4架「軍旗IVP」偵察機,8架「貿易風」固定翼反潛機,2架「超黃蜂」直升機和2架「海豚」直升機。這是理論數字,作戰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有所調整。「克萊蒙梭」級航母也可執行兩棲作戰任務,這時它裝載30-40架大型直升機和1個齊裝滿員的陸戰營,也可以混合裝載18架大型直升機和18架攻擊機。
隨著法國海軍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首艦--「戴高樂」號於2000年9月正式服役,「克萊蒙梭」級航母也完成了歷史使命,「克萊蒙梭」號已於1997年7月退役,「福煦」號也於2000年退役並出售給巴西海軍。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法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除了是法國目前正在操作中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艦外,也是法國海軍的旗艦。正式成軍於2001年5月18日,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戴高樂號不只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事實上,它是有史以來第一也是唯一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
為了取代1960年代時建造的傳統動力航空母艦福熙號與其姊妹艦克里蒙梭號,法國早在1970年代中期時就已開始規劃下一代航空母艦的建造計畫,但戴高樂號的龍骨實際上卻是在1989年4月才在法國船舶建造局)位於布雷斯特的海軍造船廠中安放起建。然而,在一開始規劃時該艦原本是被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依照法國海軍旗艦命名的傳統,命名為黎塞留號以承繼二次大戰時的戰艦黎塞留號。但在1989年實際起造時又被當時的總理、戴高樂主義派的席哈克命名為戴高樂號。
由於冷戰時代的結束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導致的國家財政困難,原訂1996年服役的戴高樂號工期一再延誤,直到1994年5月時才完工下水,以致連就役日程也往後延至1999年。但之後由於又陸續發現核反應堆強度不足進行補強,與斜向飛行甲板長度不足無法安全起降美製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Hawkeye)而在2000年時又進行了甲板延長改造工程,將斜向甲板的長度增加了4公尺,也使得正式啟用的日程一延再延。戴高樂號是史上第一艘在設計時加入了隱身性能考慮的航空母艦。然而由於噸位只有美國的同類艦只一半,因此戴高樂號只配備了兩具艦首彈射器,而艦載機的上限也只有一半約為40架上下,主要包括海基版本的陣風式戰斗機與超級軍旗攻擊機兩款法制戰機,以及美製的E-2C鷹眼式空中預警機。戴高樂號配備有非常先進的電子設備與法國最新銳的紫苑15型防空飛彈與薩德拉爾輕型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使得整體的攻擊能力遠遠超過過去法國擁有過的幾艘航艦。

俄羅斯
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
1983年2月22日,前蘇聯在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工建造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艦,該艦又被稱為1143.5級,1985年12月5日下水,1991年1月21日正式服役。有意思的是,該艦在建造中先後有過幾個名字,「蘇聯」號、「克里姆林宮」號、「勃列日涅夫」號和「第比利斯」號,由於政治風雲的變幻,該艦最後被定名為「庫茲涅佐夫」號。
「庫茲涅佐夫」號全長306.3米,水線長279.9米,寬37米,吃水9.87米,標准排水量53000噸,滿載排水量65000噸,最大排水量66000噸。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總功率200000萬馬力,最大航速29節。其飛行甲板長304.4米,寬72米,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米。其人員編制為1960,其中600餘名航空人員。
「庫」艦裝載了強大的防空火力。主力為4座SA-N-9垂直發射防空導彈,每座有6個發射單元,每個單元備彈8枚,總共備彈192枚,射程15千米;另有8座CADS-N-1「嘎什坦」彈炮合一近防系統,系統配置為2座30mm6管炮和8枚SA-N-11近程導彈,火炮射程2500米,導彈射程8000米;此外還有AK-630型6管30mm炮4座,射程2500米,發射率3000發/分。
作為反潛武器,該艦在艦尾兩舷處各布置了1座RBU-12000十聯裝火箭深彈發射器,射程12000千米。其電子設備有:1部「天空哨兵」相控陣雷達,1部MR-710「頂板」三座標對空/對海雷達;2部MR-320M「雙支撐」對海雷達;4部MR-360「十字劍」火控雷達,用於SA-N-9;8部3P37「熱閃」火控雷達,用於SA-N-11;1部「蛋糕台」戰術空中導航雷達。電子對抗設備為「酒桶」和「鍾」系列,另有2部PK-2和10部PK-10干擾箔條發射器。
庫」艦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它是一個奇妙的「混合物」:它既有艦隊型航母特有的斜直兩段甲板,又有輕型航母通用的12度上翹角滑躍式起飛甲板;沒有裝備彈射器,卻可以起降重型固定翼戰斗機。這之中的奧妙就在於它將英國首創的「滑躍式」起飛方式與自己氣動性能優異的蘇-27戰斗機相結合,在犧牲飛機作戰性能的情況下,終於擁有了自己的「大型航空母艦」,但仍自稱為「載機巡洋艦」。「庫」艦的服役使世界海軍中首次出現了滑躍起飛、攔阻降落這一新穎的航母起降方式。通常情況下,其載機方案為:20架蘇-33戰斗機,15架卡-27反潛直升機,4架蘇-25UGT教練機和2架卡-29RLD預警直升機。

義大利:
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
「加里波第」號全長180米。寬23.8米,吃水6.7米,標准排水量10100噸,滿載排水量13370噸。動力裝置為4台LM-2500燃汽輪機,總功率80000馬力,雙軸雙槳推進,最高航速30節,續航力為7000海里/20節。它的飛行甲板為直通式,長173.8米,寬30.4米,甲板前端有6.5度的上翹,可停放6架AV-8B「鷂Ⅱ」式垂直起降飛機或6架SH-3D「海王」直升機。機庫設在飛行甲板下面,長110米,寬15米,高6米,總面積1650平方米,可停放12架AV-8B或12架「海王」。在右舷上層建築前後各有1部升降機,長18米,寬10米,載重15噸。全艦編制825人,其中550名艦上人員,230名航空人員,其它為司令部人員。它的標准載機方式是8架AV-8B和8架「海王」,在特殊情況下,也可只載16架AV-8B或18架「海王」。
「加里波第」號雖然屬於輕型航母,但卻裝備了比較強大的艦載武器,這與西方國家不太一致,卻與俄羅斯的思路不謀而合。反艦武器是4座「奧托馬特MK-2」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射程180千米。防空武器是2座「蝮蛇」八聯裝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3座「布萊達」40mm雙管速射炮,前者射程13千米,備彈48枚;後者射程4千米,發射率300發/分。艦上還裝有2座三聯裝324mm反潛魚雷發射管,使用射程11千米、航深450米的MK-46魚雷,也可發射更先進的MU-90魚雷。對空雷達為SPS-52C(三座標)和SPS-768、SPN-728;對海雷達為SPS-774、SPS-702;導航雷達為SPN-749(V)2;火控雷達為SPG-75、SPG-74。電子對抗設備為SLQ-732,另有DE-1160LF型變深聲吶和1部SLQ-25「水精」拖曳式誘餌系統。

加富爾伯爵號航空母艦
到2007年,義大利「加里波第」號輕型航空母艦將22歲,並即將退出服役期,義大利剛下水的新型航母將替代「加里波第」號成為義大利新的主戰力量。
當2001年開工建造、2004年07月在熱那亞下水的編號為C552的新型航母 「加富爾」號於2007年開始服役,它將成為義大利海軍的第二代可用於實戰的主力戰艦。第一代是1985年開始服役的「朱塞佩 加里波第」號航母(C551),該艦全長只有180米,載員550名,排水量只有無敵級的三分之二,號稱世界上噸位最小的航空母艦。 其續航力為7000海里/20節。它的飛行甲板為直通式,長173.8米,寬30.4米,甲板前端有6.5度的上翹,可停放6架AV-8B「鷂Ⅱ」式垂直起降飛機或6架SH-3D「海王」直升機。機庫設在飛行甲板下面,長110米,寬15米,高6米,總面積1650平方米,可停放12架AV-8B或12架「海王」。
義大利海軍「加里波第」號航母「加富爾伯爵號」航母排水量是「加里波第」級航母的兩倍還多(「加富爾伯爵號」航母排水量是26,000噸,而「加里波第」級航母的排水量是13,000噸),新航母開發於2001年6月立項,並期望能夠使用聯合戰斗攻擊機,以及正在服役的AV-8B「鷂 II」戰斗機和EH-101D直升機。新航母還被期待能用於支援部隊,以及用於維護和平和人道主義的作業的監督調節工作。該艦還裝備了兩個Oto Melara 76毫米超高速炮和三個25毫米空防炮。該艦備有兩個適用於105mm或118mm多用途火箭的20炮管的Oto Melara/Selex SCLAR-H誘餌火箭發射裝置。SCLAR-H配備全自動軟殺死防護用來防衛導彈發射前由敵方探測設備干擾造成的導彈威脅;以及抵抗導彈飛行和目標照明期間導彈尋的系統的誘餌。
加富爾號航母性能表
製造商 熱那亞的泛安科納造船公司
艦載飛機 8架AV-8B /F-35聯合戰斗攻擊機、12架EH-101直升機
陸基搭載 100輛輕型車輛或50輛通訊車輛或24輛重型車輛。
建造時間 ,2001年 下水時間 2004年 服役時間 2008年 長度 244米
寬度 39米 飛行甲板 186米 滿載排水量 27100噸 動力 88,000 馬力
航速 28節 自持力 7000英里 20節
船員 1210人,包括451名船員,203名空軍後勤,140名兩棲士兵和325名聖馬可陸戰營成員,以及91名替補人員。

凱沃爾號航空母艦
「凱沃爾」號航母於2001年動工興建。經過3年多時間的精心打造,這艘新型航空母艦如今終於下水了,接下來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舾裝、試航,預計將於20 07年交付,2008年正式加入意海軍現役。
如果僅從目前下水的「凱沃爾」號航母的戰技術性能數據來看,似乎看不出它有什麼太突出的優點。它長為244米,比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長度(330餘米)要短近百米;寬39米,也遠遠小於「尼米茲」級76米寬的甲板;它的滿載排水量只有2.7萬噸,不僅比不上美國約10萬噸左右的大型航空母艦,而且比法國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排水量近4萬噸)也相去甚遠。
但是,「凱沃爾」號航空母艦的性能卻不可小覷。首先,「凱沃爾」號航空母艦能擔負多種對地、對空作戰任務。它可起飛與降落12架直升機和8架「鷂」式短距/垂直起降戰機,甚至可搭載和起降美國洛-馬公司生產的JSF「聯合攻擊戰斗機」。其次,它可實施兩棲作戰任務,這是其長項。「凱沃爾」號航母的機庫能夠容納100輛輕型車輛或者24輛主戰坦克,並通過兩個60噸的跳板進行車輛和坦克的裝卸,一個跳板位於右舷靠近船艏的部分,另一個跳板設在艦艉,有著非同一般的兩棲作戰能力。再次,「凱沃爾」號能擔當旗艦和海上編隊的指揮控制中心,稱得上是意海軍揚威地中海的新「驃騎」。

西班牙: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航空母艦
根據美國制海艦的設計改進而成。可搭載垂直/短距起降飛機和直升機,成為西方又一型現代輕型航空母艦。990年,該艦進行部分改裝,對島式上層建築作了改進,使主要艙室布置更加合理,為停機坪上的直升機設置了保護裝置;另外對居住條件進行了改進,使艦上可增住6名軍官和50名技術人員。該艦在開工的第一年,美國曾為其提供1.5億美元的貸款,它的造價估計約2.75億美元。
滿載排水量:17188噸 艦長:195.9米 艦寬:24.3米 吃水:9.4米 動力裝置:常規動力,2座燃氣輪機,單軸推進。 功率:34.1兆瓦(4.64萬馬力) 航速:26節 續航力:6500海里/20節。
主要武器裝備:4座20毫米近戰武器系統。 搭載飛機:垂直/短距起降飛機12架,直升機16架。 人員:艦員555人,司令部和航空人員208人
載機:6-12架AV-8B「鬥牛士」垂直/短跑起降戰斗機,6-10架SH-3「海王」直升機,2-4架AB212反潛/預警直升機,2架SH-60B「海鷹」(Sea Hawk)直升機

印度:
維拉特號航空母艦
原為英國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1986年 4月,印度海軍以 2500萬英鎊較低的價格從英國購買進此艦。 排水量: 27800噸(滿載)。長:226.9米 寬:27.4米 吃水:8.7米。主機:2台燃氣輪機,最大功率 7.6萬馬力航速:28節。
武備:2座「海貓」艦空導彈發射裝置;2 x 40毫米博福斯艦炮;2 x 30毫米AK-230加特林艦炮等
艦載機:12架海鷂戰斗機和 7架 MK—42型反潛直升機
雷達:對空搜索:馬可尼Type 966型,A波段並有IFF 1010型敵我識別對海搜索:Type 944, E/F波段導航:2座Racal Decca 1006型, I波火控:2座Type 904, I/J波段等作戰數據系統:CAAIS型戰斗數據自動控制系統, 10號數據鏈. Has衛星通訊. 印度維拉特號輕型航母飛行控制:Type 984 3-D (Hermes)
聲納:格萊斯比Type 184M 殼體聲納主動搜索/攻擊,6-9 khz。
編制:455人,航空聯對146人

泰國:
加克里·納呂貝特號航空母艦
泰國皇家海軍於1992年3月,與西班牙國營巴贊造船公司簽約,訂購了一艘能載直升機和鷂式垂直/短距起降機的輕型航空母艦,由該公司的法羅船廠建造。經過不到4年的設計和施工,至1996年1月就已完成70%的建造工程量,於是擇吉在1月20日下水。泰國王後詩麗吉親赴西班牙,在西班牙王後索菲婭的陪同下主持了下水儀式,兩國海軍司令也一起參加了這一隆重典禮。
排水量:11450噸(滿載) 7000噸(標准)長:182.6米 寬:27.5米 吃水:6.2米 飛行甲板:長174.7米,寬27.5米 航速:27節 續航力:10000海里/12節
武備:8管MK4l型垂直發射系統發射「海麻雀」艦空導彈及2座30毫米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艦載機:通常配備9架,最多12架海鷂戰斗機和15架SH-3H「海王」式直升機或6架「支奴干」直升機 編制:455人,其中軍官62人,航空聯隊146人,4名皇室成員

韓國:
獨島號航空母艦
獨島號航空母艦,韓國第一艘航空母艦,2005年7月12日下水,將於2007年開始服役,直通式甲板設計,可起降直升飛機或短距垂直起降戰斗機,但沒有裝置協助飛機起飛的滑躍式甲板。預計駐泊在濟州島南濟州郡的和順港機動艦隊基地。
額定載員700人,標准排水量13000噸,滿載排水量19000噸,最大航速23節,可搭載兵器:10餘架CH-60和「山貓」直升機,7輛兩棲步兵戰車,10餘輛戰車和2艘高速氣墊登陸艇。

巴西:
聖保羅號航空母艦
聖保羅號航空母艦是2000年巴西從法國購買的「福煦」號,是目前巴西海軍唯一一艘航空母艦。該艦原是1963年進入法國海軍服役的「福熙」號,排水量為3.278萬噸,艦長265米,寬31.7米,可搭載固定翼戰斗機37架、直升機2架。該艦可載水兵1300名。 「米納斯吉拉斯」號。原屬英國「巨人」級,原名「復仇者」號,1942年 建造,1945年在英國海軍服役,1956年巴西購買後進行了改裝。1960年12月編入巴西海軍服役。

阿根廷:
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
「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是阿根廷海軍最大的戰艦,也是阿唯一一艘航空母艦。該航空母艦原為英國皇家海軍「巨人」級航空母 艦,1969年 2月開始在阿海軍中服役。
排水量: 19896噸(滿載)。
長:211.3米
寬:24.4米
吃水:7.6米。
主機:2台蒸汽輪機
航速:24節。
武備:9門L90型40毫米單管炮
艦載機:12架「超軍旗」戰斗機、6架S-2E「追蹤者」反潛機、 4架SH-3D「海王」反潛直升機、l架A-103「雲雀」—Ⅲ直升機

『叄』 已經修建了136年,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爛尾樓在哪裡

世界上最大的爛尾樓在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聖家族大教堂,這個爛尾樓已經修建了136年,看樣子還要繼續修建很多年。而它最奇葩的地方就是每次因為資金不足沒有辦法完工的時候又會獲得一些支持然後繼續開工,而現在開放教堂已經完工的地方讓人們參觀來收取門票,為此來賺錢繼續修建。

聖家族大教堂看著非常的壯觀,所以有很多人都在等著它完工的那一天。相信等到完工的時候將給我們帶來的是大大的驚喜。

『肆』 西班牙甲級聯賽各隊的球場名稱及建造時間

皇馬 伯納烏球場 1944年10月27日開工,47年12月14日投入使用
巴薩 諾坎普 1957年建成
馬競 卡爾德隆球場 1966年落成
巴倫西亞 梅斯塔利亞球場 1923年5月20落成
馬拉加 玫瑰園球場 直到2006年才完全完工
皇家貝蒂斯 洛佩拉球場 這個真不知道什麼年代了,但它承辦過82年世界盃西德和法國的比賽
萊萬特 瓦倫西亞城市球場 始建於1969 年
巴列卡諾 巴列卡斯球場 於1976年開始啟用
皇家社會 阿諾埃塔球場 1993年
赫塔菲 阿方索·佩雷斯球場 1983年啟用
巴拉多利德 索里利亞球場 1893年
塞維利亞 皮斯胡安球場
薩拉戈薩 拉羅馬雷達球場 2011年新建
畢爾巴鄂 聖馬梅斯球場 1898年建成
塞爾塔 巴萊托斯球場 1923
馬洛卡 聖莫伊斯球場 1999
格拉納達 卡梅內斯球場 1995
西班牙人 Cornellà-El Prat 最新建成
奧薩蘇納 艾爾·薩達爾球場 1967年
拉科 利亞索球場 1944年

『伍』 巴拿馬運河什麼時候開鑿又什麼時候竣工

最後定於1883年2月,正式動工開鑿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於1914年竣工,1915年通航,1920年起運河成為國際通航水道。

『陸』 西班牙什麼時候建國

西班牙擁有悠久的歷史。在公元前35,000年前後,西班牙就出現了智人。公元前九世紀左右腓尼基人、古希臘人、迦太基人以及凱爾特人開始進入伊比利亞半島。隨後到了公元前218年,羅馬人開始佔領伊比利亞半島。羅馬人的入侵對現代西班牙的語言、宗教和法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四世紀,日耳曼部落入侵。到五世紀,西班牙被西哥特人征服,隨後在公元711年,穆斯林的北非人摩爾人入侵西班牙,西班牙人開始了驅逐入侵者的戰爭(光復運動)。這場戰爭持續到1492年。在1512年,西班牙完成了統一。義大利的歷史,在地中海地區,不論從文化或社會發展角度都占據著最重要的地位。這一地區有著重要的史前時期人類活動的記錄。許多地方,如拉丁、托斯卡納、翁布里亞、巴西利卡塔,都有著重要的考古遺址。大希臘,埃特魯里亞文明,以及其後的羅馬帝國分別統治了這片土地許多個世紀。義大利的發展亦即是羅馬帝國的興衰。中世紀時,由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義大利地區隨著中世紀的封建制度,變成以城邦發展為主體,教廷在中世紀對義大利以至全歐洲有著長遠的影響。15世紀末,發源於義大利中部佛羅倫薩的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運動確定了近現代歐洲思想和藝術的根基。文藝復興令義大利地區雲集著各種有專能的學者,多個城邦的經濟蓬勃,每個富甲一方的義大利富商成為當地的大地主。義大利自然被分裂成多個小城邦國。作為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的義大利卻姍姍來遲。在法國的拿破崙的軍事行動,義大利各個城邦國都被其征服,由拿破崙劃成一個義大利王國,這是現代史上義大利的第一次統一。但這個王國維持了不久,當拿破崙在1815年戰敗投降後,歐洲列強召開維也納會議,重新劃分歐洲,義大利王國被瓦解,回復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的多個城邦國。當中中部劃分為教皇國,由教廷掌管羅馬。奧地利帝國的勢力也滲透至威尼斯和義大利東北部。此後40年,義大利地區和整個歐洲大陸都經歷多次大規模的民族革命浪潮,歐洲近代民族主義之父糾澤佩·馬志尼提出統一義大利的設想。與此同時,薩丁尼亞王國在1850年代迅速崛起,義大利統一運動的策劃者加富爾伯爵,就是維托里奧·伊曼紐爾二世在1850年成為薩丁尼亞王國國王時的首相。由革命家糾澤佩·加里波底於1860年開始發動統一運動。1861年3月17日義大利半島上的各個公國和兩西西里王國合並成為義大利王國。除了教皇國因為受法國保護下仍然在中部存在外,義大利半島已見統一。直到1870年9月20日,羅馬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這也標志著義大利統一的完成。教廷被迫在梵蒂岡成為義大利境內的一個獨立國家。

『柒』 駐馬店西班牙小鎮啥時候能開工上班

駐馬店,西班牙小鎮啥時候能開工上班?大約在3月16號以後

『捌』 西班牙工業革命時間

應該是19世紀吧,受英法的影響,但進展緩慢(比同時代的土耳其快)

『玖』 世界上第一艘投入戰斗的航母 是什麼

勤學秀才1910年,美國空軍完成了飛機首次在軍艦上的起飛(該艦是「伯明翰號」巡洋艦),這次奇跡般的飛行,引發了海軍史上破天荒的改革——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現在世界有9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美國有11艘現役航母,其中包括世界上第1艘核動力的航母——「企業」號,9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和一艘「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俄羅斯有「庫茲涅佐夫元帥號」 航母;英國3艘無敵輕型航母——「無敵」、「卓越」、「皇家方舟」;法國2艘,其中有1艘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型核動力航母「夏爾·戴高樂號」;泰國1艘;義大利1艘(正計劃再造1艘輕型航母);西班牙1艘;印度2艘,分別是「維克蘭特號」和「維拉特號」;巴西有1艘「聖保羅號」,阿根廷1艘,「五月二十」。

航空母艦分為輕型航母和重型航母。重型航母標准排水量超過6萬噸,載機60架以上,飛機重量在20—30噸;中型航母標准排水量在3—6萬噸,載機15—60架,飛機重量在10—20噸;輕型航母的標准排水量1.3—2.5萬噸,載機14—27架,飛機重量在5—12噸;有的航母排水量小於1.3萬噸,但也算輕型航母。還可以根據艦載機來分,輕型航母可搭載20架飛機(不包括直升飛機),中型航母可搭載20到60架,重型航母超過60架。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能造出最大排水量達50萬噸的輪船,但是能造出排水量達10萬噸的航母只有1家。航母不像普通的輪船,它所需要的動力是巨大的,因為它裝的東西很多,還得配有備用動力裝置等。航母須有極其巨大的機庫,用來停放飛機,它的設計也十分復雜,要考慮生活在航母上的許多士兵的生活。所以,航母不是很容易就能造出來的。

世界上第一艘專門按航母要求設計的是英國的「競技神號」,但世界最早投入使用的卻是日本的「鳳翔號」,它在1922年起在「競技神號」之前下水的。現在航母的原型是英國的「百眼巨人號」,它有「島式上層建築」和通直甲板,這被後來各國發展航母時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雖然有航空母艦的影子,但它並不是很具有影響力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航母才成為海軍各種艦艇中的大哥大。1941年底,日本以「赤城號」航母為旗艦的日本聯合機動部隊對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所在港口——珍珠港進行了偷襲。這次偷襲使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戰艦非沉即傷,但美軍的「大黃蜂」、「約克城」和「企業號」三艘航母卻逃過此劫,美軍只能以這三艘航母為主力的劣勢兵力對抗日本聯合艦隊。這次偷襲使美國政府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美國政府決定建造大量的航母。1940年6月,在羅斯福總統的大力支持下,美國國會批准了美國海軍史上著名的「兩洋海軍法案」,並決定撥款建造11艘新型航母,新型航母當時定為埃塞克斯級,兩周後,美國國會和政府立即作出了加速建造埃塞克斯級的決定,並將原來的11艘改為32艘。在這些航母被建造的過程中,「約克城號」與日本聯合艦隊的「翔鶴號」和「瑞鶴號」於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進行了世界上首次航母大戰,「約克城號」中了3枚炸彈,2枚魚雷,雙方航母都受了傷,回基地修理了。此時,美軍高效率的搶修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3天不間斷的修理,5月30日,「約克城號」再次駛離珍珠港,與「企業號」、「大黃蜂號」一起執行成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的中途島海戰的任務。1943年,埃塞克斯級正式投入戰斗,與「企業號」「薩拉托加號」以及獨立級9艘輕型航母開始向日本軍隊進行反擊。很快埃塞克斯級便以其優秀的性能和強大的作戰能力占據了對日作戰的上風。1944年美軍14艘航母與日軍幾乎所有的9艘航母在馬里亞納海大戰,由於美軍埃塞克斯級強大得難以撼動的防空能力,使日軍艦載航空兵遭到毀滅性打擊,並擊沉日軍1艘航母,擊傷多艘。埃塞克斯級的多項戰果中最令人難忘的還是擊沉日艦「大和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戰略艦,「大和號」不僅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更是日本海軍的象徵。1945年4月沖繩島戰役開始,埃塞克斯級上的386架各型戰機對「大和號」進行了進攻,「大和號」中數十枚炸彈和魚雷,很快沉沒。「大和號」的沉沒徹底宣告戰略艦時代的終結,而埃塞克斯級在戰略艦謝幕退場過程中則充當了「終結者」的角色。

二戰爆發後,美國海軍面臨兩洋作戰的難題。一方面,由於北美大陸至英國的海上航線受到德國U型潛艇的嚴重威脅,迫切需要大量的護航艦艇;另一方面,在太平洋上日本海軍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其護航航母力量已經明顯超過美國。由於建造標準的艦隊型航空母艦,從設計到完成、投入使用需要很長時間,為解燃眉之急,建造和改裝護航航母、輕型航母便成為當時勢在必行的應急措施。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便誕生了,它是在博格級護航航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排水量僅達1萬噸左右,但數量達50艘之多。1944年10月,美日雙方在萊特島進行大戰。日本孤注一擲,幾乎投入了全部作戰力量,包括6艘航母,7艘戰略艦,19艘巡洋艦,33艘驅逐艦和600餘架飛機。由於美軍強大的第三艦隊已被日本的4艘航母引開了,只有第七艦隊的6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和少數的驅逐艦與其作戰,但由於美軍的120餘架飛機英勇反擊,日本被迫撤退,並受到重創。

在地中海地區,英國皇家海軍與德、意海軍展開激烈的海戰。「皇家方舟號」這艘航母在北愛爾蘭附近海域擊沉了二戰中第1艘德軍潛艇——U39。它參加過獵殺標准排水量達49136噸的德軍戰略艦——「俾斯麥號」。1941年11月13號,「皇家方舟」在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被德軍U81潛艇打中4枚魚雷,14小時後沉沒。它是第二任「皇家方舟號」航母,英國共有4艘航母用過「皇家方舟」這一榮譽艦名。1588年,英國海軍擊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從而奪取並確立海上霸主地位,當時英國海軍旗艦就叫「皇家方舟」,現在的「皇家方舟」是無敵級三號艦。

二戰後,英國國和衰弱,無力繼續裝備大型航母,決定建造一型以防空導彈進行對空防禦、搭載反潛直升機進行反潛作戰、並能擔負編隊通信、指揮任務的新型反潛指揮戰艦。由於「鷂」式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研製成功。使反潛巡洋艦的設計思路開始向「輕型航空母艦」演變。1982年4月2日,英阿馬島戰爭爆發,以「無敵號」和「競技神號」為核心的航母特混編隊遠征馬島大敗阿軍。由於無敵級功不可沒(「無敵號」的勝利沒有讓撒切爾買澳大利亞海軍)。正在無敵級的影響下,西班牙於1999年10月8日開工建造「阿斯圖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1981年3月,義大利動工興建了「朱塞佩·加里波第號」;泰國也從西班牙訂購了「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成為東南亞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

歐洲的另一個海軍強國——法國,擁有除美國以外的唯一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法國的中型核動力航母——「夏爾·戴高樂號」是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創建者……夏爾·戴高樂將軍名字命名的。這艘航母從計劃到正式服役共花了20年時間,差一點就打算不造了,直到2001年5月才正式服役,它的服役標志著法國海軍已超過老牌海上對手——英國皇家海軍。

在冷戰時期,蘇美爭霸,蘇聯製造了古巴導彈危機,但最終失敗了。蘇聯的遠洋海軍注重近海防禦,作戰能力極差,因為當時蘇聯的領導人赫魯曉夫只看重導彈,認為航母是「浮動的海上停屍房」、「導彈的活靶子」,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蘇聯海軍成了最下等的軍隊,更別說造航母了。古巴導彈危機使蘇聯領導人深刻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在黑海尼古拉造船廠(蘇聯唯一的航母製造廠),又建造了蘇聯的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不久,蘇聯人決定建造一種強大的航母——基輔級。基輔級十分特別,普通航母都是以艦載機作為攻擊力量和防禦力量,自我防禦能力很差,但基輔級航母上導彈林立,比巡洋艦有過之而無不及。基輔級的建造是由於美國建造了「喬治·華盛頓」級攻擊性核潛艇,它可裝備射程達2200千米的「北極星」彈道導彈,嚴重威脅了蘇聯的安全。所以蘇聯建造了以反潛為主的基輔級「戰術航母巡洋艦」(翻譯中有政治因素),基輔級共造4艘,分別為:基輔、新羅西斯克、戈爾什科夫、明斯克。它們的反潛能力都超過了以反潛能力強大而著名的日本「八八艦隊」。但由於冷戰後期,蘇聯國力衰落,基輔級賣的賣,不用的不用,當無敵級問世後,蘇聯仿照英國12斜翹板建造了「庫茲涅佐夫元帥號」,最多可搭60架飛機,它的自我防禦能力也很強。

航母從第一艘到現在已有80多年歷史了,有達300多艘航母,航母正為一個國家海軍是否強大的標志。中國的航母在哪裡?我們試目以待。

『拾』 世博會會館介紹

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國館居中升起、層疊出挑,成為凝聚中國元素、象徵中國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體——東方之冠;地區館水平展開,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態映襯國館,成為開放、柔性、親民、層次豐富的城市廣場;二者互為對仗、互相補充,共同組成表達盛世大國主題的統一整體。國館、地區館功能上下分區、造型主從配合,形成獨一無二的標志性建築群體。
阿聯酋國館 展示亮點:圍繞能源利用進行展示,以獨特的方式告訴世人能源利用的故事 上海世博會阿聯酋展館佔地6000平方米,連綿起伏的橘色外殼好似一片變幻莫測、廣袤無垠的沙漠。這個在熱帶沙漠氣候籠罩下的炎熱國度——阿聯酋,將在上海世博會上用獨特的方式告訴世人有關能源利用方面的故事,學習先人如何將新鮮的水送到沙漠殖民區,提醒人們不要忘記先人們解決資源缺乏的經驗,或者如何不用電力或其他能源而讓房屋涼爽的方式。 阿聯酋館作為上海世博會最大的展覽場館之一,運用了許多最新的科技,展示一個由被動變主動的城市環境、展示一個富有人文精神的城市、展示阿聯酋致力於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城市未來的設想。整個展館設計都體現了傳統阿拉伯文化和現代都市的完美結合。
巴基斯坦國家館
主題:基於城市多樣化的和諧 特色:設計源自於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爾古堡 巴基斯坦擁有近5000年的古文明歷史,著名的歷史名城不勝枚舉。巴基斯坦國家館將通過聲效和多媒體手段將當地城市和農村居民的生活傳遞給參觀者,而巴基斯坦館還將表現巴中兩國亘古不變的友好情誼,始於絲綢之路的商貿關系將兩國人民緊緊聯系在一起。 巴基斯坦民族舞蹈藝術家將在館內表演別具特色的民族舞,參觀者也能品嘗到當地的特色食品,如配以秘制醬汁的燒烤和醇厚香濃的巴基斯坦奶茶「Chai」等。
奧地利國家館
主題:奧地利——暢享和諧 特色:參觀者將親身感受從高聳的山脈跨越森林和草地,穿過河谷低地,最終來到城市 奧地利館選擇了和諧的城鄉互動關系為展示主題,並取用眾多中國元素,展館外立面將採用中國瓷作貼面。
丹麥國家館
主題:「幸福生活,童話樂園」 造型亮點:環形軌道 騎自行車穿梭在環形軌道、帶孩子們在游樂場盡情玩耍、品嘗有機食品的野餐體驗、用足尖感受來自丹麥港口的水……2010年,這些洋溢著幸福和童話般的畫面就將在上海世博會丹麥館一一呈現。 取名為「幸福生活,童話樂園」的丹麥館將由兩個環形軌道分成室內和室外兩部分,一個連貫性的平台將會把它們連接起來。那位來自安徒生筆下的「人魚小公主」,近百年來都未離開過哥本哈根港口,但在2010年,她會「出訪」中國,來到這個平台,成為童話樂園最美麗的中心。
德國國家館 主題:「和諧城市」 造型亮點:展館四面呈開放狀,其建築設計給人輕盈、飄逸的感覺 開放狀的建築外形輕盈而飄逸,似乎在向參觀者們發出真摯的邀請。「嚴思」、「燕燕」——兩位特殊的虛擬講解員,將陪伴每一位參觀者穿行於各個展館。德國館最大的亮點是一個名為「動力之源」的展廳。在那裡,參觀者們可以與展廳內的巨大金屬球進行互動,金屬球會隨著人群的動作及呼聲做出各種回應。參觀者們越踴躍、越齊心,金屬球所產生的能量就越大。這個巨大的金屬球就是一個城市,而讓城市充滿活力則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和團結。
法國國家館
主題:「感性城市」 造型亮點:脫離地面的漂浮形式 漂浮於水平面的法國館盡顯水韻之美——溪流沿著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噴泉表演、水上花園。感性的設計外觀構成了一個清新涼爽的水的世界。頂層的法式餐廳將展現法國餐飲的精緻與浪漫,漫步屋頂花園,更是可以把浦江美景盡收眼底。「感性城市」將讓參觀者們在味覺、視覺、觸覺、嗅覺、聽覺的盛宴中,暢快體驗法國的魅力。
芬蘭國家館 主題:「優裕、才智與環境」 口號:芬蘭 靈感分享 芬蘭國家館有一個很詩意的名字——「冰壺」。它所呈現的,是一個微型的芬蘭及其整個社會的風貌。芬蘭館營造了一種「美好生活」的願景,自由、創造、創新、社區精神、健康與自然。這些美好元素的完美融合,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探討美好生活發展藍圖的平台。
韓國國家館
主題:魅力城市 多彩生活 特色:韓國打造有史以來境外規模最大的世博展館 韓文,作為韓國最優秀的發明之一,被直接體現在展館的外觀設計之中,韓文特有的幾何特徵也在建築上得到完美闡釋。展館一層就是縮小了三百倍的韓國首都首爾;文化、人性、科技、自然這些韓國的城市信息將在二層,通過各種高科技的手段演繹,在這里,遊客們可以體現韓國城市的各個圖景,包括韓食、韓服、韓國音樂等。
荷蘭館

主題:「快樂街」 造型亮點:變換多姿的燈光效果 17幢造型獨特的房子勾勒出一條呈8字形的「快樂街」,每一幢房子都採用了不同類型的裝飾,展示荷蘭在空間、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創新。從遠處看,「快樂街」就宛若一條穿懸而過的過山車;夜晚,變換多姿的燈光效果又會將它映襯得如夢如幻,一定會不同興趣、不同品位的參觀者駐足遊玩。
日本國家館
主題:「心之和、技之和」 造型亮點:分為過去、現在、未來3大展區,形態融合了日本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 銀白色的日本展館形成一個半圓型的大穹頂,宛如一座「太空堡壘」,其實,這是一層含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這讓日本館成為一座會「呼吸」的展館。 日本展館延續了愛知世博會「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在設計上採用了環境控制技術,使得光、水、空氣等自然資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館外部透光性高的雙層外膜配以內部的太陽電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展館內將使用循環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術。
瑞典國家館
主題:創意之光 造型亮點:展現城市與鄉村的互動,採用傳統的城市建築,並突出展示木材在現代建築領域的運用。 瑞典展館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城市與鄉村生活的互動。整個展館的建築式樣採用傳統的城市建築,由四個相互鏈接的建築物組成。建築外型還將突出展示,木材是如何應用於現代建築領域,以及如何選用適當的材料來實現節能效果的內容。
瑞士國家館
從空中俯瞰瑞士館,彷彿就是一個想像中的未來世界,整個展館是一個用幕帷覆蓋的開放空間。這種新型的幕帷用大豆纖維製成,既能發電,又能在展出結束後被天然降解。纜車作為一種游戲元素納入其中,它可以載著乘客直達館頂,似乎逃離了壓力巨大的現代城市,來到令人賞心悅目的自然世界。
西班牙國家館
西班牙館的展示主題為「我們世代相傳的城市」,由「從自然到城市」、「從我們父母的城市到現在」、「從我們現在的城市到我們下一代的城市」三大空間組成。展示從遠古時期的野蠻和文明到現在的變化,再到暢想未來。西班牙館設有能容納300人同時用餐的西班牙餐廳,提供最地道的西班牙美食。紀念品商店、多功能劇院、商務中心也是展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加坡國家館
主題:城市交響曲 特色:音樂噴泉、視聽互動以及屋頂花園的特色花卉景觀,形成了一曲完美的協奏。 在這個建築中,各種元素相互交織,讓遊客如同置身於旋律的中心。夜幕降臨,繽紛奪目的光影從參差錯落的窗戶與外牆開縫散射出來,將為這座靈動的音樂盒增添更多迷人魅力。被譽為「花園城市」的新加坡,無論在哪,都能聞到泥土的芳香,新加坡館外廣場上的噴泉,是「城市交響曲」的序曲。而聞名遐邇的新加坡花園景觀將在展館頂部綻放,即使站在盧浦大橋上,這座「空中花園」依然清晰可見。
紐西蘭國家館
主題:「自然之城:生活在天與地之間」 造型亮點:飛翔的翅膀 「自然之城:生活在天與地之間」,或許,只有擁有壯麗的自然風景和開闊的原野景觀的紐西蘭,才能如此自豪的稱自己,生活在天地之間。紐西蘭人堅信,只有對自然美景和環境的保護,才能成就有品質的現代都市生活。同時自然的美景也賦予了紐西蘭人熱情與好客。設計師們希望,能夠通過上海世博會的平台,把紐西蘭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展示展示給世界。
義大利國家館
主題:「理想之城,人之城」 造型亮點:功能模塊,方便重組 上海的弄堂游戲中,有一種「游戲棒」,它們被隨意撒出,會形成不同的組合。設計師從這個游戲中受到啟發,用20個可任意組合的功能模塊組合出了取名為「人之館」的義大利國家館。 20個功能模塊代表了義大利20個大區,形狀就像游戲棒一樣可以隨意變幻。從外觀看,整個義大利國家館如同分裂的馬賽克,體現了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和諧共處。散布在展館內部的水和自然光,共同營造出一個舒適溫馨的環境。原本在義大利傳統城市中隨處可見的元素,在「人之城」內被重新展示,喚起了人們對歷史的回憶。
印度國家館

印度館所有的展示都圍繞「城市與和諧」的主題展開,通過由古至今的印度城市時空之旅,從公元前2000-3000年的莫漢佐達羅和哈萊潘文明,到中世紀時期的Mohallahs城市生活形態,都被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出來。同時,印度展館也展現了城市生活的演變,在不斷增長的人口壓力和不斷嚴重的環境問題面前,社會不同部門、不同階層、城鄉之間如何以貿易和服務的交換獲得最大程度的和諧共處。
英國國家館
主題:「讓自然走進城市」 造型亮點:「會發光的盒子」 外型簡潔,並創意無限,這就是英國國家館所演繹的展館。整個建築最大的亮點,就是向各個方向伸展的大量觸須,這些頂端帶有細小彩色光源的觸須覆蓋在建築外部,隨著微風的輕輕吹拂,可以在展館表面形成可變幻的光澤和色彩、組成各種圖案。通過信息和圖像的傳送,參觀者們甚至可以在展館的表面看到展館內部的各項活動。
以色列國家館
主題:創新讓生活更美好 特色:國家館被稱作海貝殼 以色列國家館由兩座流線型建築體組成,好像環抱在一起的雙手,又好似一隻海中的貝殼。為了突出上海這座沿海城市,也為了呼應「海寶」的名稱,以色列國家館特意為展館取名「海貝殼」。這只美麗的貝殼不僅要向參觀者展現傳統的猶太文化,更要展示不斷進步的猶太文化,並通過各種展示形式,傳遞猶太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共通之處。
智利國家館

加拿大國家館

主題:「充滿生機的宜居住城市:包容性、可持續發展與創造性」 造型亮點:楓葉印象 先進的展覽技術、引人入勝的展示內容和富有創造性的節目編排,都將成為加拿大館的亮點,此外,一群年輕、熱情、博學的接待人員也將為加拿大館增色。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資源讓加拿大人對「可持續發展」尤為重視,因此在建築上處處都體現了可回收利用的技術。展館外部的牆體上將覆蓋一種特殊的溫室綠葉植物;雨水將使用排水系統進行回收並重新利用;展館內將沒有大型的展品或物件,以確保展示區域內的空氣流通;同時展館內還將營造一個無障礙和無煙的環境。
盧森堡國家館 主題:「亦小亦美」 造型亮點:「袖珍」的森林和堡壘 盧森堡展館的建築結構就像一座壁壘,並把中世紀的塔樓包圍其中。考慮到參觀者的舒適,這座壁壘設計了眾多出入口,可以不需排隊等待,隨時根據自己的喜好停留、參觀。開放的翼樓上,有為孩子們設計的游戲娛樂場。在中文中,「盧森堡」其實就是「森林和堡壘」,受到了中文翻譯的啟發,設計師們設想出了一種幾乎只用獨塊巨石的雕刻方法。而整個盧森堡展館也被比喻成一個周圍綠樹環繞的開放式森林。
澳大利亞國家館 主題:「戰勝挑戰:針對城市未來的澳大利亞智能化解決方案」 造型亮點:雕刻的弧形牆、豐富的紅赭石外立面 環境保護、城市化和全球化等問題,是目前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澳大利亞國家館將展館主題設定為「戰勝挑戰」,正是希望藉助展館,共同探討人類的未來。澳大利亞國家館想給所有參觀者呈獻一個「世界上最適宜居住地」的城市形象,並以次探討如何締造城市建設和自然環境之間可持續發展的和諧。
愛爾蘭國家館 愛爾蘭國家館由5個長方體展示區組成,它們錯落有致地分布於不同層面,並通過傾斜的過道相連,展現愛爾蘭不同時代國家和城市的生活特色。沿著美麗的「利菲河畔」開始一段城市之旅。旅途中,參觀者們能看到由軍事建築改建重修的各式美術館,以及愛爾蘭城市交通的演變。參觀者們還將踏上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第一主幹「道歐康納兒大街」,感受愛爾蘭城市的變遷。通過歷史的長廊,參觀者們能看到愛爾蘭城市、空間及人民都市生活的演變,以及愛爾蘭人在有效利用城市空間以及在城市可持續發展上做出的努力。
尼泊爾國家館
主題:「加德滿都城的故事——尋找城市的靈魂;探索與思考」 造型亮點:異域之魂 尼泊爾國家館的主題正是希望通過加德滿都,為城市尋找靈魂,探索它的過去及未來。主題為「加德滿都城的故事——尋找城市的靈魂;探索與思考」的尼泊爾國家館,截取了首都加德滿都在兩千餘年歷史中,作為建築、藝術、文化中心的幾個輝煌時刻,通過建築形式的演變來展現城市的發展與擴張。尼泊爾展館的另一個亮點,是突出尼泊爾在環保、可再生能源和綠色建築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挪威國家館
主題:「挪威.大自然的賦予」 挪威國家館油15棵巨大的「樹」構成,「樹」來源於木頭和竹子,太陽能和雨水是它的運作動力,大自然賦予了挪威一個美麗的展館。獨特的建築材料、各種環保理念和節能技術的運用,是挪威館的一大亮點,它豐富的展示內容一定會讓參觀者流連忘返,或者還會迫不及待的想試上一試。
捷克國家館

羅馬尼亞國家館
羅馬尼亞國家館的蘋果外形和標志文字「GREENOPOLI S」體現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關注以及針對現代社會普遍存在問題的以知識為本的解決方案。基於當今城市文明面臨的諸多挑戰,羅馬尼亞國家館將反映城市中的歷史文化遺產,表現羅馬尼亞致力於更美好生活的智慧。
一軸四館:世博軸 中國館 主題館 世博中心
世博軸分地下兩層和地上兩層,為半敞開式建築,是一個由商業服務、餐飲、娛樂、會展服務等多功能組成的大型商業、交通綜合體。世博軸也是世博園區最大的單體項目,由上海世博土地控股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工程位於浦東世博園區中心地帶,全長約1000米,寬約110米,已於2006年12月28日開工,計劃2009年底竣工。
世博會期間,世博軸是世博園區空間景觀和人流交通的主軸線;世博會後,將成為都市空間景觀和城市交通主軸。世博軸在+10.0米平台上增加頂蓋和陽光谷。磁懸浮世博車站調整至南環路南側世博軸上,磁懸浮在經過世博軸+10.0米平台上方設置車站。在世博軸兩側的站台層下方設置站廳層,與世博軸+10.0平台相連,通過世博軸-6.0米層與軌道7號線、8號線換乘。磁懸浮車站從世博軸玻璃頂蓋下方經過。世博軸玻璃頂蓋與車站頂蓋連為一體。

世博中心 【位置】:盧浦大橋東側世博園區B區濱江綠地
【用途】:2010年世博會運營指揮中心、慶典會議中心、新聞中心、論壇活動中心
【開工時間】:2007年6月8日
【預計竣工時間】:2009年10月
【面積】:14萬平方米
【長度】:東西長約350米
【寬度】:南北寬約140米
[編輯本段]施工進展
上海世博園區內最大的鋼結構施工項目———「世博中心」工程,經過上海建工七建公司、機施公司等750多名建設者3個多月的連續奮戰,已初具規模,總重達2400噸的鋼結構吊裝完成過半。
上海世博會的永久性建築「一軸四館」,即世博軸心大道,世博中心、主題館、中國館和演藝中心已全面動工。目前,世博中心西區正在進行第七層鋼結構吊裝,預計今年9月底可實現鋼結構封頂;東區正在進行第四層鋼結構吊裝,也將在今年10月中旬封頂。與此同時,地下室的管道安裝也已全面展開,幕牆安裝的准備工作正在抓緊進行之中。

中國國家館,簡稱:中國館。
中國國家館可以泛指任何跨國商貿活動中的中方展廳,包括每一屆世博會,只要有中方參加,就會有中國國家館。

[編輯本段]中心簡介
2007年12月30日上午,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核心建築之一——世博演藝中心在浦東開工。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王仲偉,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楊雄共同啟動開工按鈕。世博演藝中心的開工建設,標志著上海世博會實現了「一軸四館」永久性建築年內全部開工的目標。
世博演藝中心作為上海世博會最重要的永久性場館之一,在世博會期間將承擔各類大型演出和活動,滿足世博會大型文藝演出需求。同時,還充分考慮了世博會之後的後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需要,與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定位相適應。演藝中心將建設成一座世界一流水準的現代化演藝場館;一個集綜合演藝、藝術展示、時尚娛樂於一體的文化集聚區;一處未來上海文化娛樂的新地標、都市旅遊的新亮點。
上海市副市長楊定華在開工儀式上致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王榮華、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專職副主任張學兵出席儀式。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世博局局長洪浩主持開工儀式。
在效果圖上看到,演藝中心的造型呈飛碟狀,在不同角度與不同時間會呈現出不同形態。白天如「時空飛梭」、似「藝海貝殼」,夜晚則夢幻迷離,恍如「浮游都市」。
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將出現一座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演藝娛樂中心,該中心將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各類綜藝表演、慶典集會、藝術交流、學術研究、休閑娛樂、旅遊觀賞的多功能演藝場所。籌建辦公室提供百萬元人民幣總獎金,今起在全球范圍內徵集世博演藝娛樂中心的功能定位和建築形態設計方案。
世博演藝娛樂中心將選址兩橋之間、浦江南岸的世博核心區,北與世博展覽館隔江相望,西與世博公共活動中心呼應。整個演藝中心用地面積近8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地下建築約為2萬平方米。軌道交通8號線和西藏南路越江隧道將在演藝中心地下相通。
世博演藝娛樂中心設計方案要求有鮮明的演藝娛樂特徵,能充分體現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反映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主體演藝空間要求能容納3500名觀眾,演藝設施能與萬人慶典廣場進行室內外互動、轉換與銜接。周邊娛樂設施能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提供超乎尋常的現代娛樂體驗。演藝娛樂中心既要滿足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的各類演出、慶典需求,又要保證後續使用、長期運營的可行性。演藝娛樂中心在世博會後使之成為上海國際文化娛樂交流中心,成為中外流行文化、時尚文化交流場所以及影響力輻射東亞地區的綜合性演藝娛樂場所。
據介紹,這個極具未來感的「飛碟」外形,寓意著面向未來,昂揚向上的豪邁氣概,標志著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世博演藝中心以西北側盧浦大橋作為底景集中式布局,柔和的建築形體融於濱江公園綠地之中;與世博慶典廣場有機結合、形態交融;與萬人慶典廣場室內外互動、轉換與銜接;與西側的世博軸、世博中心和南側的中國館相呼應,相協調。
在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的世博會舉辦期間,預計僅在世博會園區里就將上演2萬場左右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演藝活動,屆時「世博演藝中心」將承擔其中的大型演出和活動,展示和演繹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但是,『世博演藝中心』更著眼於長遠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其功能角色是『上海文化娛樂的新地標』以及『永不落幕的城市舞台』。」上海世博演藝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鈕衛平說。
據介紹,「世博演藝中心」有三大創新引人關註:一是綜合性功能顯著,不僅有1.8萬個觀眾席的大型室內演藝場館,還集電影院、音樂俱樂部、展覽廳、文藝沙龍及各種商業、旅遊設施於一體,是一個符合現代理念的文化娛樂集聚區;二是全天候運營特點,預計在世博會後可實現全天24小時運營,充分發揮每個功能組成部分的不同功能,為「不夜的上海」再添魅力;三是文化與科技高度融合,其內部的舞台和觀眾容量可根據需要進行調整,飛碟狀的建築外形既時尚現代,又充滿未來氣息,猶如黃浦江畔的一隻「藝海貝殼」。
據了解,「世博演藝中心」的觀眾席可從4000座調整為8000座、1.2萬座以至1.8萬座,舞台可根據演出內容在大小、形態甚至在360度空間進行三維組合。
在建築設計上,「世博演藝中心」採用了光電幕牆系統、江水源冷卻系統、氣動垃圾回收系統、空調凝結水與屋面雨水收集系統、程式控制綠地節水灌溉系統等多項環保節能技術,注重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其目標是成為一座「綠色生態建築」。
[編輯本段]場館容量可變
世博演藝中心內含以大型中央舞台為主體、擁有18000座觀眾席的大型多功能室內演藝場館及相關配套設施,是一個符合現代理念的文化娛樂集聚區。
據現代設計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汪孝安介紹,演藝中心在場館的設計上極具創意,其獨特之處在於該多功能劇場可根據不同的演出需求改變場館規模和舞台位置,以適應各種演出及活動。
演藝中心場館內設有電腦控制的升降隔牆,當隔牆隱藏於吊頂內時,可形成一個360度的大型活動場館,容納18000個座位;而活動隔牆降下後,可分別轉換為12000座、8000座或4000座的劇場。舞台可以根據演出內容在大小、形態、甚至在360度空間中進行三維組合,給演出無限的舞台設計空間和藝術創意、想像空間,這樣的設計為國內首創。
[編輯本段]節能理念
演藝中心注重在建築形態上體現內部功能與外部形式高度統一與完美結合,同時在設計上盡可能地採用創新的建築技術,體現節能環保理念。
世博中心項目的設計按照3R原則,即減量化Re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考慮採用光電幕牆系統、江水源冷卻系統、氣動垃圾回收系統、空調凝結水與屋面雨水收集系統、程式控制型綠地節水灌溉系統,並通過多種有效的技術手段,對能源和水消耗,室內空氣質量和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多方面進行控制,使演藝中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築。
綠色生態的建築基座、節能環保的建築表皮等處理手法使建築融於濱江公園自然的形態之中,也體現出和諧共生的設計理念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
[編輯本段]時尚新地標
演藝中心主演區的功能配置靈活多變,可滿足了多功能高規格的演出需求。而配套文化休閑娛樂空間,則構成對演藝中心功能的補充。餐飲服務、電影俱樂部、音樂俱樂部、藝術展示、游藝、主題酒吧……,這些配套設施都為觀眾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止靜介紹說,演藝中心在定位上注重凸顯文化內涵,項目圍繞主體演出空間設置相關衍生功能,形成大型的、獨特的文化娛樂集聚區。豐富多彩的文化休閑娛樂空間,也將使演藝中心成為24小時持續運營的功能齊備的文化娛樂場所。
世博演藝中心在建築布局及其衍生功能上力求達到場館的後續利用和長期高效運營的使用目標。同時演藝中心也將引領上海文化發展,並作為未來上海文化娛樂的時尚地標和城市文化的示範區,展示和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
日本館主題:「心之和、技之和」
造型亮點:分為過去、現在、未來3大展區,形態融合了日本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
銀白色的日本展館形成一個半圓型的大穹頂,宛如一座「太空堡壘」,其實,這是一層含太陽能發電裝置的超輕「膜結構」。這讓日本館成為一座會「呼吸」的展館。
日本展館延續了愛知世博會「與自然共生」的理念,在設計上採用了環境控制技術,使得光、水、空氣等自然資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館外部透光性高的雙層外膜配以內部的太陽電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展館內將使用循環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術。
而在展示方面,日本館將融合了日本傳統特色與現代風格兩種形態,通過過去、現在、未來三部分的講述,讓參觀者在視覺、觸覺、聽覺的感受下,了解一個真實的日本,以及可持續發展的21世紀新型的城市生活形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4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4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