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班牙殖民擴張
❶ 新航路開辟後,為什麼最早走上殖民擴張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 說說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
1.因為支持新航路開辟的國家就是西班牙與葡萄牙,所以他們最先走上殖民擴張道路。
2.西班牙殖民地主要在西半球和亞洲菲律賓等地。葡萄牙的殖民地主要在東半球的亞非和美洲的巴西。
❷ 西班牙、葡萄牙、英國、荷蘭等國進行的早期殖民擴張的實質
航路開辟後,歐洲國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著是英國、法國等國都走上了殖民擴張殖民掠奪的道路,他們在美洲強佔印第安人的土地,對當地印第安人進行野蠻的屠殺和奴役,導致印第安人人數銳減,以至無法為種植園提供足夠的勞動力,然後他們又在非洲進行罪惡的黑奴貿易,三百年的黑奴「三角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力,而奴隸販子卻大發橫財,這是他們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一種方式,他們把高額的回報投資於工商業,促進了當地資本主義的發展。
早期殖民擴張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最有力的手段。
資本原始積累:是指通過暴力使直接生產者與生產資料分離,由此使貨幣財富迅速集中於少數人手中的歷史進程。因為這一過程發生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立之前,又主要依賴暴力手段,不同於資本主義條件下通過剩餘價值轉化為資本的積累,故稱為「原始積累」。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起點。對農民土地的剝奪是整個原始積累過程的基礎。這種剝奪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方式,但最典型的是英國的「圈地運動」,新興資產階級還通過使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殺戮土著居民,搶劫金銀財寶,販賣奴隸等,進行商業戰爭,為資本主義聚斂大量貨幣資本。所有這一切,都是通過暴力來實現的,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❸ 西班牙早期殖民擴張的特點有什麼
近代以來的殖民主義,大體上經歷了產生、發展、帝國主義和新殖民主義四個時期。殖民主義的產生時期大致從15世紀初至19世紀初,這一時期的殖民列強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俄國等。其中走在最前列的是葡萄牙、西班牙,本文試對葡、西兩國早期殖民活動的有關方面作一歸納對比,歡迎指正。
一、關於相同方面
葡萄牙、西班牙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個封建國家,由於這一共同因素,再加上他們殖民活動的歷史背景和目的大致相同,因此,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有許多相同之處。
1、時間上,在近代所有殖民國家中,葡、西兩國最早走上海上探險和殖民擴張的道路。
早在15世紀,葡、西兩國就開始了殖民探險活動,到16世紀中葉,這兩國已建立起各自殖民帝國的基本輪廓,第一次世界瓜分是在葡、西兩國之間進行的。而荷、英、法的殖民擴張則要到16世紀晚期17世紀初才開始。那麼葡、西兩國為什麼能夠最早走上殖民征服的道路?原因大致有三。第一,當時兩國已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這是他們能夠首先進行殖民征服的政治前提。15世紀後半葉,歐洲其他國家剛剛結束百年戰爭,又陷入玫瑰戰爭、義大利戰爭或大封建主反抗的漩渦里而難以自拔,他們雖有探索新航路的強烈願望,卻不得不落在葡、西兩國之後來實現。第二,葡、西兩國都處在大西洋沿岸,便於進行海上探險。第三,他們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和先進的航海技術。
2、組織方式上和手段上,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主要是國家出面組織的,武力征服是他們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
當時葡、西兩國還處在封建統治之下,國內工商業基礎薄弱。由於商人力量弱小,尚未有能力單獨組織對外擴張,因此兩國的殖民探險活動主要是國家出面組織的。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領導的人類歷史上三次最重要的航行都是政府組織的。可以說,封建政府是當時殖民活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和資助者。又由於兩國國內商品少,無法用更多的商品與殖民地進行貿易,所以武力征服是他們對外擴張的主要手段,貿易只不過是個副產品。掠奪黃金、屠殺土著、搶占土地,成為哥倫布及其後繼者們的三部曲。而後起的殖民國家荷、英、法諸國,由於商業資本的發達,他們對外殖民不是政府包辦,而是在國家政權的支持下,由商業公司(如英國組建了倫敦公司、東印度公司等)單獨組織進行;主要手段也不是武力征服,而是商業殖民。
3、性質上,葡、西兩國殖民活動屬於封建殖民征服,算不上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擴張。
之所以這么講,是因為:第一,兩國的殖民征服是歐洲中世紀後期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當時,歐洲社會商品的性質基本上仍是封建性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還只表現為一些零星的幼芽,根基是不牢固的。第二,兩國的殖民征服都是在封建王室直接策劃與控制下由貴族為主體進行的。第三,兩國王室組織和支持殖民征服的目的,是擴大封建統治范圍。第四,兩國都建立了封建性的龐大的帝國,在殖民土地上,著重掠奪金銀、土地,極少從事資本主義經營,且所得財富沒有在本國化為資本,而是花在封建主的奢侈享樂上。
因此,無論是從兩國殖民征服的原因、組織、目的,還是結果上看,兩國殖民活動均是封建性的。
二、不同方面
葡、西兩國的殖民活動盡管有許多相同之處,但由於兩國國情不盡相同,他們的殖民活動又各有特點。
1、時間上,葡萄牙的殖民活動早於西班牙。
葡萄牙人最早殖民活動是1415年佔領了摩洛哥的休達地區,此後一直致力於開辟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新航路。而西班牙的殖民活動是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才開始的,1493年佔領愛斯班諾爾(今海地),這是西班牙第一塊殖民地。為什麼葡萄牙比西班牙率先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首先,葡萄牙較早形成統一國家和建立中央集權。7世紀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後,當地居民就開始了收復失地運動,建立自己的國家。其中,葡萄牙王國形成於12世紀中期,而西班牙王國則形成於15世紀晚期。其次,葡萄牙疆域不大,三面為西班牙領土所包圍,從國王阿方索三世(1248-1279年)和迪尼什(1279-1325年)的時代起,歷代國王都致力於海上勢力的發展,無意介於歐洲大陸的紛爭。最後,葡萄牙掌握了更多的航海知識,地理知識方面比西班牙人更先進。例如,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國王請求資助時,遭到拒絕。因葡萄牙人確信地球比哥倫布所認為的還大,海洋更寬,前往東方的最近便之路是繞過非洲而不是橫越大西洋,結果哥倫布是在西班牙王室贊助下成行的。
2、空間上,葡萄牙殖民活動的主要方向是由西向東,重點在亞非地區;西班牙則是自東往西,重點在美洲地區。
葡萄牙王室支持了由西向東殖民探險的迪亞士、達·伽馬遠航活動,殖民重點在亞非;西班牙王室支持了自東往西殖民探險的哥倫布、麥哲倫遠航活動,殖民重點在美洲。葡、西兩國殖民活動在空間上的差異,是兩國爭奪殖民霸權斗爭的結果。早在15世紀上半葉,葡萄牙剛剛在西非海岸進行殖民探險時,就以一副霸主的面孔出現。葡萄牙政府三令五申,宣告任何國家的任何船隻,未經葡萄牙下令許可,不準在西非沿岸航行。1455年羅馬教皇尼古拉五世也頒布了授予葡萄牙海上霸權的特權令,其大意是:葡萄牙殖民者已經侵佔的地方是它的勢力范圍,還未侵佔而准備侵佔的地方也是它的勢力范圍。根據教皇的諭令,葡萄牙統治者便以「海上霸主」自居。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葡萄牙的海上霸權受到了西班牙的挑戰,於是葡、西兩國互不相讓,走上了爭奪殖民霸權的道路。在教皇的調停下,兩國在1494年6月簽訂了《托德西里雅斯條約》,議定以維德角群島以西370里格(一里格約合6公里)處,自北極至南極劃一條線,即所謂教皇子午線,線東屬葡萄牙勢力范圍,線西屬西班牙勢力范圍。但這條「子午線」忽視了地球是圓的,世界上任何地方既處於線東,也處於線西。所以,麥哲倫船隊環航全球後,兩國在太平洋又發生了爭執,為此於1529年簽訂《薩拉戈薩條約》,規定摩鹿加群島以東17度處劃一條線,線西和線東分別屬於葡萄牙、西班牙的勢力范圍。根據上述兩條分界線,地球已一分為二,西班牙幾乎獨霸美洲,而葡萄牙則獨霸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的巴西。這兩個條約在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為葡、西兩國殖民活動的理論依據。
3、掠奪方式上,葡萄牙主要佔「點」據「線」,以欺詐性貿易掠奪財富為主;而西班牙則搶佔大片土地(即「面」),直接掠奪金銀。
到16世紀早期,葡萄牙人已佔領了非洲西岸、非洲東岸、印度洋西岸的一些據點,控制了歐洲繞非洲到印度的航路。接著,葡萄牙佔領了馬六甲,掌握了由印度洋通往太平洋的交通咽喉,進而壟斷歐洲到摩鹿加群島的香料貿易線。後來,又在印度和東南亞一些地方建立了商站。因此,葡萄牙在亞非以侵佔軍事據點為主,同時採取壟斷商路、建立商站,進行欺詐性貿易的辦法掠取大量財富。而西班牙則在中、南美洲侵佔大片土地。從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期,中、南美洲的廣大地區,除巴西外,都被劃入西班牙龐大殖民帝國的版圖之內。葡、西兩國掠奪方式的差異主要原因是:第一,兩國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不同。葡、西兩國由於國土面積、人口數量的差異,相對來說,葡萄牙的軍事力量弱小,西班牙的軍事力量強大。第二,兩國殖民對象不同,葡萄牙所侵略的對象大多是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封建國家。而西班牙的侵略對象是遠遠落後於歐洲、地廣人稀的美洲,且當時美洲的一些主要地區(如墨西哥、秘魯)的印第安人之間不團結、鬧分裂的程度,遠比當時某些非洲人的情況嚴重。所以,相對弱小的葡萄牙面對的是強大的封建國家,難以深入亞非內地、征服廣大的內陸地區,只能佔領一些比較偏僻的沿海港口和島嶼作據點,以欺詐性貿易進行間接掠奪。相對強大的西班牙面對的是地廣人稀、又不團結的美洲,能夠比較輕易地佔領大片土地,直接掠奪金銀。
❹ 為什麼最早走上殖民擴張道路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因為支持新航路開辟的國家就是西班牙與葡萄牙,所以他們最先走上殖民擴張道路。2.西班牙殖民地主要在西半球和亞洲菲律賓等地.葡萄牙的殖民地主要在東半球的亞非和美洲的巴西。
❺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擴張帶來什麼影響
1、對殖民主義國家來說:促進了當地的資本經濟發展
2、對殖民地人民來說:
(1)殖民主義者對殖民地野蠻的屠殺、掠奪和奴役,給殖民地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和禍害,打斷了亞、非、拉美的歷史進程,造成這些地區的長期落後,東西方的歷史進程大大拉開了距離。
(2)同時,殖民主義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3、世界市場進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區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
4、由於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必然引起殖民國家之間的大規模戰爭。
(5)為什麼西班牙殖民擴張擴展閱讀:
殖民擴張政策:
殖民擴張的目的是殖民掠奪。歐洲殖民者早期的殖民掠奪是通過野蠻血腥的手段實現的。
新航路開辟之後的約一個世紀多一點,以墨西哥為例印第安人口就減少了90%。關於基督教殖民制度,有一位把基督教當作專業來研究的;
威.豪伊特曾這樣說過:「所謂的基督教人種在世界各地對他們所能奴役的一切民族所採取的野蠻和殘暴的暴行,是世界上任何時期,任何野蠻愚昧和殘暴的人種都無法比擬的。」 引自《資本論》。
直接搶奪金銀,掠奪財富、資源和勞動力。
❻ 西班牙葡萄牙為什麼會成為殖民擴張的急先鋒
摘要 葡萄牙在海洋探險方面一度領先的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海岸線正處於開闊的大西洋上,非常便於利用風向與洋流。相比之下,同時期的英國由於其港口主要位於大不列顛島東岸,在國家整體實力的局限下,很難暢通無阻地往來於英吉利海峽。
❼ 為什麼最早走上殖民擴張道路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請說說它們殖民擴張的主要地區。
一、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重商主義時期 資本主義的早期階段是重商主義階段。重商主義是一種經濟理論,但更是一種實踐。重商主義和後來的經濟理論相比,尤其是和20世紀以後的經濟理論相比,只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思想。按照重商主義理論,財富唯一的表現形式是貴金屬,簡單地說就是金和銀。我們都知道金銀是貨幣,它們不是財富本身,而是財富的衡量標准或保存手段。可是重商主義把金銀看作財富唯一的體現形式,這樣一來,任何人要想富有就要擁有更多的金銀。但重商主義是討論國家貧富的一種理論,所以所謂的財富多少,是針對國家而不是針對個人的。 弄到最多的金銀,可以採用什麼方法呢?實際上無非兩個途徑,一是經商、貿易,二是暴力搶劫。我們發現在15、16世紀之交,西方有些國家走出國門開始進入海洋,做什麼?第一經商,第二掠奪,經商不過癮就掠奪。 最早的殖民主義國家飄洋過海到處覓寶,結果出現了「地理大發現」。沒有地理大發現,我們這個世界還不成為一個「世界」;地理大發現之後,不同的地方都聯系起來了,形成了「世界」,一個世界體系。 地理大發現的目的是什麼?就是追求財富,而且財富的概念非常明確,就是貴金屬,是金銀。這樣我們就能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那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尤其是西班牙對所謂新大陸的劫掠極其殘暴,充滿了血腥。印第安人90%以上被消滅了。為了填補人口空缺,就開始從非洲進口黑奴,這樣又造成一種新的類型的商業貿易,即奴隸貿易。這就是在資本主義早期發展階段的情況,西班牙和葡萄牙代表著重商主義的早期階段。 我們可能要問:為什麼最早出現在大國舞台上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而不是其他國家?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兩個國家在歐洲最早從封建分裂狀態中走出來,形成了自己統一的國家,出現了強大的中央政府。當時,國家統一的形式表現為絕對主義王權(我們過去翻譯成「專制王權」),在歐洲所有國家中,這兩個國家最早出現這種國家形態。資本主義追求金銀財富,絕對主義王權則執行和推動重商主義,兩者結合,才使西班牙和葡萄牙成為近代以後世界上最早的「大國」。 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重商主義是早期重商主義,在這個階段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一種血腥的暴力、直接的搶劫、赤裸裸的爭奪。西班牙和葡萄牙當時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紀的封建主義殘余,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世紀。到19世紀兩國殘存的封建主義因素仍然相當多,因此,它們沒有繼續發展。 17世紀,西班牙和葡萄牙被一個新興國家取代,這個國家就是荷蘭。17世紀是荷蘭的世紀,荷蘭有一個綽號叫「海上馬車夫」,非常貼切地表述了荷蘭的特點。什麼是馬車夫?就是運輸隊。荷蘭人17世紀在世界海洋上到處跑,跑來跑去運輸商品,賺取了無數的商業利潤。 荷蘭通過海上貿易,把重商主義推向比較成熟的階段。今天人們在商業活動中繼續使用並且是非常熟悉的許多方式,比如說信貸、金融、簿記等等,都是在荷蘭創造或完善的。荷蘭創造了早期的信貸制度和金融體系,更重要的是創造了銀行——在荷蘭之前,人們只知錢庄而不知銀行。荷蘭的做法是讓國家出面來提供擔保,在此基礎上把歐洲很多閑散的資金吸收到荷蘭,積聚起非常雄厚的商業資本。荷蘭的經歷說明,一個世界強國必須在世界上起金融中心的作用,這個經驗為後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提供了先例,所以後來的資本主義大國都在不同階段上充當世界金融的中心,比如英國、美國等。 荷蘭取代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有道理的。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重商主義中,封建因素太多,到荷蘭的時代這些殘余被清除。荷蘭是商人的國家,這和荷蘭的歷史發展有關。歷史上,荷蘭從來沒有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一直到16世紀都是這樣。荷蘭獨立的政治實體是在16世紀才出現的,當時荷蘭反抗西班牙的統治,通過解放戰爭組成獨立國家,走上世界舞台。荷蘭很早就是一個商人的社會,是商人城市組成的地區。1560年荷蘭已經擁有1000多艘商船,是中世紀歐洲最強大的海上強權威尼斯最強盛時商船總數的三倍。到1700年,荷蘭擁有1萬多艘商船,這個數字非常龐大,當時記載說荷蘭沿海布滿了港口,港口中停泊著無數船隻,桅桿豎立在那兒就好像是樹林一樣
❽ 西班牙,葡萄牙兩國殖民征服的特點以及原因
相同點:①兩國的海外探險和殖民擴張都是在封建王室的控制下,以貴族為主體,利用商人的貪婪和航海人才的技術而進行的。②兩國都在殖民擴張中舉起「傳播基督文明」的旗幟,以取得教皇的支持。③兩國都是採用暴力征服,詐騙土著,離間分化,利用土著內奸以掠奪土地、黃金和其它財富等手段來進行殖民征服。④兩國都設立了總攬殖民事務而由王室直接領導的機構,按照宗主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結合殖民需要進行擴張的。不同點:兩國殖民擴張各有特點。它們不但在時間上有先後之別,在空間的戰略布局上也有很大差異:一個是由東向西,一個是由西向東;一個是建立海上霸權,一個是建立陸上帝國。
原因
新航路開辟的成功,葡萄牙和西班牙開始進行殖民擴張和掠奪。兩國在新航路開辟時基本上控制了新航線,葡萄牙控制了由非洲通往印度的航線,西班牙則控制了通往美洲的航線。由於其開辟新航路的動因是獲取財富,所以在開辟新航路的同時就開始了殖民擴張。
為什麼葡萄牙和西班牙走在海上探險的最前頭
第一,兩國都位於大西洋沿岸,這一地理位置有利於它們向海外發展。同時西班牙、葡萄牙在地中海的邊緣地帶,要購買東方商品就要向威尼斯、熱那亞等地的中間商付出很高的價格。所以西、葡兩國特別關心尋找新航路,以便能夠直接對東方貿易。
第二,兩個國家都掌握了航海技術,特別是葡萄牙在航海技術上比較先進。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等人的海上探險活動,也是在葡萄牙、西班牙兩國王室的支持下完成的。
第三,都是中央集權的國家,有能力支持和供應遠航必需的裝備和費用。
第四,新航路的開辟也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宗教情緒有關。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從8世紀初起就處在外來穆斯林的統治和壓迫下,經歷長達幾個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斗爭中產生了強烈的民族情緒和宗教情緒,因此,當他們在向海外擴張時也把傳播基督教作為自己的精神動力。
1492年哥倫布遠航美洲的成功引起了歐洲王室和一些社會階層的重視。作為當時歐洲兩大霸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雖然國力已經呈現出衰落之勢,但是依然傾力支持在新大陸的探險活動,因為空虛的國庫無力支持王室奢糜的生活和龐大的軍費開支,迫切需要獲得新的財富源泉。另一方面,懷有高漲的商業熱情的資產階級希望獲得更大的市場,沒落的貴族,生活無所著落的農民和城市無產者,把航海和殖民冒險看作是擺脫困境的重要手段。這些階層成了歐洲擴張的熱情支持者和實踐者。然而,兩個王國在如何瓜分新大陸的問題上爭論不止,只能求助於教皇的裁決。1493年5月3日,教皇亞力山大六世在同兩國政府商量後,頒布洲渝,就雙方的領海和海外領土劃分了界線。但是里斯本政府對此不滿,胡安二世要求雙方國王重新談判,以劃定一條更加合理的界線。西班牙同意後於1494年6月7日,雙方簽訂了托爾德西亞斯條約。然而,托爾德西亞斯條約從來就不是劃定西、葡在美洲領土的令人滿意的條約。事實很快證明,真正的界線是由征服者和黃金攫取者的實際佔領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