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贏了新墨西哥州是干什麼的
A. 美股暴跌拜登發聲原因
徹底失控了,拜登連夜發聲,美國5月通脹數據披露,再次引爆市場,消費者信心崩了!受此影響,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跌880多點,歐洲股市也出現大跌,就算是多日連續上漲的國內A股,也不得不擔心,會不會被美國帶下水,究竟5月份美國通脹情況如何呢?為什麼會引發股市出現暴跌呢?對中國股市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周五下午,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5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一舉擊碎了市場對於美國通脹指數已經見頂的預期,5月美國CPI達到了8.6%,高於市場預期的8.3%,同比和環比都仍在上漲通道中,更是刷新了從1982年以來的通脹記錄,在通脹數據的組成中,能源、食品和住房價格的漲幅最大,5月份,美國食品價格單月上漲超過10%,一加侖的汽油價格漲到了4.99美元,較一年前翻了倍,要知道,美國人是人均一部車的配置標准,這么高的油價,一般家庭真的承擔不起。
美國政府對通脹的控制不及預期,引發了股票市場的恐慌,當日,美國三大指數再次遭受暴跌,截至收盤,道瓊斯工業指數跌幅2.7%,納斯達克指數收跌3.52%,標普指數跌幅達2.91%,就連拜登也不得不出來打包票,表示將盡一切辦法來壓低美國物價。我們都知道,消費者價格指數就是通脹水平,這個指數越高,意味著一個國家內部的物價上漲越嚴重,那麼,為什麼在市場看來,通脹水平這個指標,威力會這么大呢?
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美國的這一輪通脹是怎麼形成的。我們都知道,在特朗普還是美國總統的時候,為了應對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美國採取的是無底線的放水政策,所謂放水,就是通過改變國家的貨幣政策向市場釋放流動性,讓因為疫情影響出現困難的企業和老百姓得到銀行和政府的資金,來度過危機。
簡單來說,美國為了放水,幹了三件事情:首先,大量發行美國國債,向其他國家借入美元。到今年3月底,美國發行的國債規模超過30萬億,就算是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對比,規模都多出了好幾倍;第二,降低國內的銀行基準利率,讓老百姓幾乎可以沒有成本地從銀行等金融機構拿到現金。從2020年3月16日開始,美國聯邦基礎利率就已經降到了0%到0.25%,老百姓把錢存在銀行幾乎沒有利息,但是從銀行貸款又幾乎沒有成本,這種情況之下,誰還會把錢存起來呢?這些還不夠,美國還通過派發現金支票的形式,把現金送到了老百姓的手裡。僅僅是2020年3月份,美國派發的現金就達到了5000億美元,按照美國的人口數量來計算,每一個成年人差不多可以拿到2000美元的補貼。
如果你覺得放水政策是給老百姓的福利,那你就太天真了,在一波操作之後,無底線放水政策的後遺症就開始出現了,而最後買單的人恰好又是美國人民。美國的老百姓很快發現,自己手頭的錢雖然多了,但是每個月反而更加不夠花了,商店裡的食品、日用品,乃至房子都在不斷漲價。
我們都知道,市場當中的商品如果沒有明確的增長,市場上的貨幣增加了之後,很快就會導致商品價格的上漲,放水之後的美國,市場流動性泛濫,但市場上的商品供應並沒有增加,還因為俄烏戰爭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能源、糧食的供應甚至比之前更加緊張,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美國的物價就好像坐上了電梯,蹭蹭蹭直往上走。根據美國國內的調研數據顯示,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的居民當中,六成以上的人是月光族,什麼概念,月入十萬人民幣仍然不夠花。作為所謂的民主國家,老百姓被物價上漲折磨,當然對拜登政府很有意見,而這些意見都會反映在美國老百姓的選票里。
今年11月,美國將舉行中期選舉,拜登政府能不能在這次選舉當中贏得多數選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拜登能不能在11月份之前,把美國國內的通脹數據給壓下去。實際上,拜登本人在今年初就已經明確了,他現在最大的任務,既不是恢復和發展美國的經濟,也不是制裁俄羅斯,而是壓住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與其說投資者是擔心通脹越演越烈,不如說,他們真正擔心的是,美國政府為了壓制物價上漲,可能會採取一系列措施,而這些措施,可能對股票市場和國內經濟產生負面的影響。
那麼,為了應對通脹,美國會怎麼做呢?這個問題得分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來講。內部相對來說很明確,擴大供應量,回收市場的流動性。經濟學領域對全世界所有國家曾經做過一個分類,大致可以分為資源型國家、製造業國家和消費型國家三種類型,我們國家是典型的製造業國家,美國就是最大的消費型國家。
什麼意思,美國國內以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為主,大量的消費品要從中國、東南亞、印度等製造業國家進口,而俄羅斯、巴西等資源稟賦比較好的國家,又為製造業國家和消費型國家提供了能源。因此,要擴大供應量,美國人首先要確保他從國外進口工業產品和能源的路徑是暢通的,並且,最好能把進口產品的價格給壓下來。這也是最近為什麼頻頻傳出要取消我國進口產品關稅的原因了,你以為他們是為了我們好嗎?他們是為了拯救自己。
除了保障進口,拜登還將矛頭對准了全球的大型石油公司。在俄烏戰爭之後,全球的能源和糧食價格漲了好幾波,美國人也深受其害,甚至有不少美國人已經向自己的公司申請居家辦公,理由不是因為新冠疫情,而是因為油價太高,開車到公司上班的油費成本太高了,無力支付。本周五通脹數據一發布,美國總統就將矛頭指向了美國國內的石油公司,他批評埃克森美孚等巨頭利用供應短缺獲取巨額利潤,要求這些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石油價格。
除了要確保國內的進口產品和能源的供應,美聯儲的加息,又像開了一台抽水機,把之前放的水,不斷地往回抽。今年3月份,美聯儲宣布將美國聯邦基礎利率上調25個基點,5月的CPI數據公布後,市場普遍擔心的是,美聯儲將採取更加激進的加息策略,6月中旬,也就是下周,美聯儲即將再次召開議息會議,市場預期,6月的加息幅度可能將達到50個基點甚至75個基點。超預期的加息,使市場上大量熱錢都進入了美國金融機構,美國的企業和老百姓看到市場利率上去了,會降低銀行貸款的積極性,同時更加願意把錢存到銀行,這樣一來市場的流動性就降下來了。
可是,要知道兩年前,特朗普放水是為了保經濟,保民生,這一波加息之後,企業不想去擴大再生產,老百姓不想消費了,說白了,美國的經濟還沒有從新冠疫情的影響當中回過神來,又被潑了一盆冷水,拜登政府要給經濟降溫,影響最大的,自然是美國的股市。說到這里,大家大概就知道了,為什麼美國通脹居高不下,美國的股市就會跌跌不休了,簡單來說,只要有通脹,加息就停不下來,一加息,美國股市的流動性就會被抽掉一大波,經濟也要跟著降溫,股市不跌才怪了。
不過,市場的擔心到這里並沒有結束,除了美國國內會有動作之外,同樣地,美國在國際上也不會消停。既然美國國內老百姓已經民怨沸騰了,美國政府當然會想,怎麼著也得在國際舞台上整出點事情來,把國內尖銳的矛盾轉嫁出去。因此,大家只要去看美國的歷史就知道了,只要是美國國內不太平的時候,必然要在國際舞台上搞點動作,就最近來說,美國一方面拉著歐洲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一方面拜登積極出訪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就是最好的證明,說白了,美國一家亂不合適,全世界跟著一起緊張才正常。
一方面是國內通脹居高不下,美國經濟面臨著降溫與衰退,另一方面國際形勢也更加動盪,到處都可能飛出黑天鵝,投資者自然有了避險情緒,因此,除了美國股市之外,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股市也出現了大幅的下跌。說到這里,大家恐怕會擔心,6月13日國內股市開盤,是不是也會被拉下水呢?
這個擔心並非空穴來風,實際上,過去的這一周,國內股市走出了獨立行情,就在周五美股暴跌之前,A股股市出現大漲行情,上證指數上漲1.42%,深證成指收漲1.90%,創業板指的漲幅更是達到了2.25%。以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一些板塊出現強勢反彈,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今年3月份宣布停產燃油車之後,國內新能源龍頭企業比亞迪,股價出現強勢反彈,到6月10日收盤,比亞迪公司的市值已經突破了1萬億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全世界市值規模第三大汽車企業,排在比亞迪前面的分別是美國的特斯拉和日本的豐田,連大眾、福特等老牌汽車企業,也都被比亞迪給趕超了。
國外股市陰雨綿綿,A股卻風景獨好,下周又遇到美聯儲議息會議召開,不得不承認,A股也面臨著不小的回調壓力,畢竟這一個月,很多資金在國內的股票市場當中都有了一定的漲幅,面臨著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很多機構很有可能選擇短暫出逃進行避險。
不過,大家不用太過於擔心,短期的波動不改變長期向好的趨勢。因為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目前處於不同的周期當中,美國在加息,我們國家在降息,就是最好的說明。綜合來看,在A股4月出現大跌,風險獲得一定程度的釋放之後,市場底或許已經出現,美股加息是個重要的外部因素,但無法決定A股的走勢,我們更加應該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以來,國家為了恢復和發展經濟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是否已經出現了預期的效果,這或許才是影響下一個階段A股走勢最根本的因素。
B. 美國大選的詳細流程是什麼
時間:每4年一次,選舉年的11月1日之後的首個星期二。比如2020年是選舉年,那麼2020年11月1日之後的首個星期二,即美國時間11月3日就是美國大選的日期。
方式:選舉人團方式,屬於一種間接選舉。
流程:1、各黨派推出自己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在各州注冊(比如今年,民主黨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拜登,共和黨推出特蘭普);2、各黨派在各州推出自己的選舉人(比如今年,民主黨推出自己選舉人X、Y、Z···等,共和黨推出A、B、C···等);3、在選舉日進行普選(即民眾一人一票,投票給自己支持的「選舉人」),計算各黨選舉人得到的總票數,確定獲勝黨(比如今年,民主黨在加利福利亞州得到了68.5%的票數,說明民主黨在加利福利亞推出的「全部選舉人」一共獲得了68.5%的選票,民主黨在加利福利亞就是獲勝黨);4、各州的獲勝黨推出的「全部選舉人」共同組成該州的「選舉人團」(比如今年,加利福利亞州的獲勝黨是民主黨,那麼民主黨之前推出的全部選舉人共同組成加利福利亞州的選舉人團),代表加利福利亞州的「全部選舉人票」進行接下來的選舉人團投票。(即「贏家通吃」)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是「代表加利福利亞州的全部選舉人票」,什麼又是「選舉人票」?這里涉及到另一個知識,即根據美國根據參議院議員和眾議院議員人數設置「選舉人票」的數量。參議院議員100人,眾議院議員435人,華盛頓特區代表3人,一共538人,因此美國一共設置了538張選舉人票。不過美國50個州和1個直轄區,他們每個州或區所持有的「選舉人票」數量是不同的。有的州比較大,人口比較多,持有的選舉人票也就比較多,比如加利福利亞州最多,有55張選舉人票,紐約州有29張,懷俄明州只有3張。所謂「贏家通吃」,比如前面提到的,民主黨在加利福利亞獲得了68.5%的「普選票數」,那麼加利福利亞州全部55張「選舉人票」全部歸民主黨,而不是55×68.5%。只有內布拉斯加和緬因兩州稍有不同。5、選舉人團在各州首府集會,投票選舉總統和副總統(比如加利福利亞州是民主黨勝出,那麼他們的選舉人團一定會投票給民主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拜登,說某某候選人在某個州勝出,就是這個意思。)
美國各州選舉人票分布介紹:
阿拉巴馬州:9票
路易斯安那州:9票
俄克拉荷馬州:7票
阿拉斯加州:3票
緬因州:4票
俄勒岡州:7票
亞利桑那州:10票
馬里蘭州:10票
賓夕法尼亞州:21票
阿肯色州:6票
馬薩諸塞州:12票
羅得島州:4票
加利福尼亞州:55票
密歇根州:17票
南卡羅來納州:8票
科羅拉多州:9票
明尼蘇達州:10票
南達科他州:3票
康涅狄格州:7票
密西西比州:6票
田納西州:11票
特拉華州:3票
密蘇里州:11票
得克薩斯州:34票
哥倫比亞特區:3票
蒙大拿州:3票
猶他州:5票
佛羅里達州:27票
內布拉斯加州:5票
佛蒙特州:3票
喬治亞州:15票
內華達州:5票
弗吉尼亞州:13票
夏威夷州:4票
新罕布希爾州:4票
華盛頓州:11票
愛達荷州:4票
新澤西州:15票
西弗吉尼亞州:5票
伊利諾伊州:21票
新墨西哥州:5票
威斯康星州:10票
印第安納州:11票
紐約州:31票
懷俄明州:3票
艾奧瓦州:7票
北卡羅來納州:15票
堪薩斯州:6票
北達科他州:3票
肯塔基州:8票
俄亥俄州:20票
總計:538票
C. 拜登是華人嗎
拜登是英國後裔,母親是愛爾蘭後裔。愛爾蘭人是凱爾特人為主的國家,愛爾蘭人是非常強悍,永遠打不垮的,不能同化,只能聯合。愛爾蘭裔在美洲才開始嶄露頭角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將提名民主黨在眾議院的首席貿易顧問戴琦出任貿易代表,戴琦的父母是台灣移民,戴琦也是拜登內閣的第一位華裔人士。如果戴琦提名獲參議院通過,她也會成為美國第一位華裔的貿易代表。
美國貿易代表,主要負責為美國執行雙邊與多邊的貿易談判,與推動美國貿易政策,現任代表萊特海澤,是知名的對我國鷹派人物,在特朗普任內,他負責完成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美國即將改朝換代,而拜登提名華裔的戴琦,出任美國貿易代表,可以預見未來拜登政府仍然會把對我國的貿易當作首要任務。
戴琦的父母都是台灣移民,除了英文之外,戴琦的中文也十分流利,她曾經在1996年到1998年,以耶魯中國學者身份在中山大學教過英語。她從耶魯大學及哈弗法學院畢業之後,最初擔任貿易貿易律師;2007年,加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擔任顧問,負責處理對中國的訴訟爭端。2017年,戴琦出任國會財政委員會民主黨的首席顧問。
報道說,拜登提名戴琦,意味著未來美國將要更迅速更有彈性地處理雙方懸而未決的貿易議題。
從戴琦的出生到經歷不難看出,她將是一位極為難對付的貿易談判對手,因為她擁有華人的思維,懂得中文,熟悉法律,所以從這一方面就可判斷。雖然擁有華裔的身份,但出生在美國,接受美國的教育長大,再加上為台灣後裔,多半就是一位跟台灣民進黨同一角色的人物。
D. 美國的官方語言是什麼
美國沒有統一的官方語言。
由於沒有聯邦地位的官方語言,部分州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但英語是事實上的官方語言,就整個聯邦而言,並沒有統一的官方語言。
由於多年來推動英語為官方語言的運動,美國50個州中已有31個州通過立法規定英語為官方語言,也有其它一些州提出相關議案,不過,面臨的阻力相當大。
有3個州承認其他語言與英語有平行地位:路易斯安那州的法語,夏威夷州的夏威夷語和新墨西哥州的西班牙語。
(4)拜登贏了新墨西哥州是干什麼的擴展閱讀:
國家象徵
1、國旗:1818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國旗上的紅白寬條固定為13道,五角星數目應與合眾國州數一致。每增加一個州,國旗上就增加一顆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後的第二年7月4日執行。至今國旗上已增至50顆星,代表美國的50個州。
2、國徽:主體為一隻胸前帶有盾形圖案的白頭海雕(禿鷹)。白頭海雕是美國的國鳥,它是力量、勇氣、自由和不朽的象徵。盾面上半部為藍色橫長方形,下半部為紅、白相間的豎條,其寓意同國旗。
3、國花:玫瑰花,象徵著美麗、芬芳、熱忱和愛情。1985年經參議院通過定為國花。
4、國鳥:白頭海雕(禿鷹)。美國是世界上最先確定國鳥的國家。白頭雕最早出現於美國的旗幟上是在獨立戰爭期間。1782年6月20日,美國國會通過決議,把北美洲特有的白頭海雕作為美國的國鳥,並把這種鳥作為國徽圖案的主體。
E. 美國是如何選舉的
在二百年前美國剛建國時,美國的先賢就設計了"選舉人"制度,當時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政客向選民虛假承諾騙取選票,由"選舉人"間接選總統,以避免弊端。但今天這層意義已消失,它和間接選舉無關,也沒有實際的選舉人,只有"選舉人票"。這種制度主要是為了尊重各州的權利,它是美式民主的放權、尊重地方州權的體現。
美國全部"選舉人票"共538張,是參議員(100名)、眾議員(435名)、華盛頓特區代表(3名)的總數。參議員按州分配,50州每州2名;眾議員按人口產生,約50多萬人選出一名。例如紐約州約有1,600多萬人口,就有31名眾議員,再加上2名參議員,總共有33張選舉人票。
按照選舉人票制度,任何一個總統候選人如果贏得了這個州的多數人投票,就算贏得了這個州的所有選舉人票,被稱為"贏者通吃"。候選人在各州贏得的選舉人票累計超過538票的一半(270張),就當選總統。
由於是採用贏者通吃的計算方式,那麼就可能出現候選人贏了全國按人頭計算的普選票,卻因選舉人票沒過半而輸了大選的現象。例如,2000年大選時,在全國人頭票中,民主黨候選人戈爾比共和黨候選人布希多出50萬張,但由於最後在佛羅里達州布希贏了戈爾幾百張人頭票,按贏者通吃原則,布希就贏得了該州的全部25張選舉人票,因而使他的選舉人票在全國超過半數,而當選了總統。
選民資格
凡年滿18周歲的美國公民有選舉權,除北達科他州外,其他州都規定,選民必須事先辦理登記手續,方能參加投票。
候選資格
憲法規定,凡年滿25周歲、成為美國公民已7年者,均可競選國會眾議員;凡年滿30周歲、成為美國公民已9年者,均可競選國會參議員。但是候選人在參選時必須在選區居住(因此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為競選紐約州參議員而臨時移居紐約州)。
產生辦法
候選人的產生有許多方式,如黨組織推薦、政治權勢人物點名、利益集團推舉,不過多數情況是毛遂自薦。如屬於某一政黨的候選人,則必須在某一黨內的預選中擊敗黨內其他對手,方贏得該黨提名。在某些一黨占壓倒優勢的國會選區內,贏得該黨提名差不多就贏得了競選。
一般候選人通過預選的方式獲得黨內提名。預選制度的形成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時間。美國在19世紀30年代形成了由政黨代表大會提名候選人的制度,從那以後,大多數議員都由黨內的秘密會議提名產生,而這種制度使議員人選往往由黨魁所控制。1867年,賓夕法尼亞州的克勞福縣首先採用直接預選的方法提名地方的公職候選人,即由兩黨的選民直接投票確定該政黨提名的候選人。20世紀初,直接預選制度得到推廣,到1917年,全國48個州中已有44個實行了某種形式的直接預選制。現在,美國所有50個州都採用直接預選的方法提名政黨候選人。
參議選舉
國會參議員由各州直接選舉產生,每州選舉出2名參議員,共100人,任期6年,每兩年改選三分之一,具體做法是將參議員分為3組,1組兩年後改選,1組4年後改選,1組任滿6年改選。基本分配原則是保證一個州的2位議員不要在同一年任期屆滿。如參議員在任期內死亡或辭職,州長應組織補選,除非該州立法機構授權州長指定一位參議員繼任者,繼任者可一直任職到下次大選,但大選中繼任者只競選其前任餘下的任期,如一位參議員任期為6年,在第3年去世,繼任者繼任一年後參加大選,獲選者任期只有2年。現在50個州中有49個州都授權州長指定參議員繼任者,只有俄勒岡州是例外,必須經過補選選出參議員繼任者。
1866年以前,美國沒有統一的聯邦參議員選舉制度,各州自行其是,大約半數州使用兩院表決,即州議會兩院以院為單位分別選舉,直到兩院各以過半數票選出同一人士為聯邦參議員,這種制度的弊端是兩院常常陷入僵局,以致國會開會後幾個月,參議院的有些州議席還空缺。另外半數州使用「聯席投票制」,即州議會兩院議員一起投票,獲多數票者當選。各州自行其是的選舉制度給國會選舉帶來不少混亂。1866年7月,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向全院提交報告,建議國會通過法律,統一參議員選舉制度。國會兩院迅速通過了有關議案。
新的參議員選舉方式為:州議會兩院分別投票,採用口頭表決方式選舉參議員,次日,兩院應舉行聯席會議,清點兩院表決結果,如果兩院分別以過半數票選舉同一人為聯邦參議員,應即行宣布該人當選;如沒有一個同時獲得兩院過半數者,該州議會兩院應在同一會期每天中午12點,至少每日一次地舉行聯席投票,直至選出聯邦參議員。
這種通過間接選舉的辦法選舉聯邦參議員的做法一直沿用到1913年。1913年,三分之二的州批准憲法第17條修正案,規定合眾國參議員由每州人民選舉,即在州議會選舉參議員前先由該州選民預選,州議會的選舉實質上只是對預選結果加蓋公章。
目前,美國有48個州參議員選舉只須一次投票,獲得簡單多數者就可以當選,只有喬治亞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是例外。
參議員選舉投票是非強制性的。
眾議選舉
美國憲法將眾議員的選舉原則規定為:國會眾議員依據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額選出,眾議員與人口的比例不得超過1∶3萬(即每位眾議員至少須代表3萬選民),但每個州至少應有1名眾議員。美國人口普查每10年進行一次,依普查結果重新分配眾議院議席。如按此比例,美國國會現在議員數將高達7000人。現在的435位議員數是按1910年第13次人口普查結果定下的。在第87屆國會時曾又給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各一個名額,使眾議院有437名議員,但人們普遍認為像英國平民院那樣擁有650個議員的立法機構太龐大、太笨重了,不希望再增加眾議員數額,因此1929年國會將眾議員總數固定為435名後不再隨人口增加名額。
美國憲法規定眾議員所代表的選民數不得少於3萬,但實踐中發現這個規定范圍太寬。與最高法院通過案例確定的「盡量使每一位議員與其他議員所代表的選民數相當」原則不相符。因此最高法院又通過一個案例裁決劃分選區時要使各選區人口比例差額不超過3.1%。
1967年美國又通過法律取消了所有以州為單位選舉眾議員的辦法,即如果給某一州分配了3個名額,該州必須在本州劃分3個選區,每個選區選出一位議員,而不得全州選民集體投票選出3名議員,當然若該州只有一個名額的除外。現行的眾議院議席分配中加利福尼亞州的議席數最多,為52席;紐約州其次,為29席;阿拉斯加等7個州各有1席;僅有14個州的議席數超過10席。
眾議院除有各州選出的議員外還有從波多黎各自由邦來的屬地代表(Resident Commissioner),哥倫比亞特區、美屬薩摩亞、關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的列席代表(delegates),這些派駐眾議院的代表享有大部分眾議員的權力,只是不能投票表決。
選舉管理
聯邦競選法規定由聯邦選舉委員會管理有關選舉事務。聯邦選舉委員會由6人組成,他們經總統提名,由參議院認可產生。聯邦選舉委員會專門執行聯邦選舉管理法,對違法行為提起公訴。
根據聯邦競選法規定,任何個人在同一年內,對同一競選人的捐款不得超過1000美元,對所有候選人的捐款不得超過25000美元,對同一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捐款不得超過5000美元,對同一政黨的全國委員會捐款不得超過20000美元。任何政治行動委員會在一年內對同一候選人的捐款不得超過5000美元,對同一政黨的全國委員會捐款不得超過15000美元,參議院的民主黨、共和黨兩個參議員選舉委員會對同一候選人的捐款不得超過17500美元。雖然法律對競選經費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但實際中還是存在著很大的漏洞。捐贈者往往通過捐軟錢(soft money)的方式迴避法律的約束(美國法律對選民將錢捐贈用於支持某一政策的數額沒有限制,但實際上一項政策很可能就是某一位候選人倡導的,因此捐錢支持一項政策與支持該候選人並無區別)。
每個候選人必須在選舉前10天或選舉後30天內向聯邦選舉委員會報告所收到的捐款和競選開銷,其中包括所有捐款在100美元以上的捐款人的姓名、通訊處和職業。
選舉種類
選舉分大選年選舉、中期選舉和補選等。大選年選舉為4年一度的總統大選年的國會選舉,屆時,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同期舉行;中期選舉指兩次大選年之間的第二年舉行的國會選舉。議員任期未滿而辭職、死亡或被所屬議院驅逐等形成空缺時舉行的選舉為補缺選舉。
議員構成
在現任參議院100席中,共和黨佔55席,民主黨佔45席。眾議院435個席位中共和黨佔223席,民主黨211席,獨立候選人1席。
參議院中共有9名女議員,眾議院有58名女議員,40名黑人議員。
絕大多數國會議員為男性,白人,受過良好教育,中年,中等或中上等收入家庭出身。按職業劃分,出身律師的最多,在眾議院佔40%以上,在參議院佔60%以上;其次是企業家和銀行家,真正來自工會的或藍領的議員很少。
連選連任
美國對總統的任職規定了連選連任不得超過兩屆的限制,但對議員的任期未作任何限制。事實上,美國議員的連選連任率相當高,眾議院有92%再度競選的議員獲得連任,參議院也有75%。在普通的大選中,眾議院有50~70個席位的議員幾乎不需作任何競選努力就可當然連任。
在任者能較容易地連任成功的原因主要有:1.可利用的資源較對手多。可以在電視、廣播、集會上發表演講,讓選民了解、熟悉(選民在投票時,往往會更傾向於投給自己比較了解的人);也可通過助手向選民發信,加強聯系,讓選民記住;更可以利用自己的職位為選區謀福利,讓選民感激。2.在任者較其對手更容易獲得競選資助。
選舉時間
美國人為什麼不像一些國家,大選投票在星期天舉行?因為美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很多人都不習慣在周末工作,大選也不例外。美國人把總統選舉日定在了11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後的第一個星期二,聽起來有點拗口,可人家就是這么規定!那麼,為什麼不選擇星期一呢?這是因為1845年確定這個日子的時候,美國還是一個農業國,當天有人很難趕到投票點,又不能讓人星期天就啟程,於是就給大家預留了一天的「趕路時間」。
F. 拜登特朗普是什麼黨
拜登是民主黨。
拜登是美國民主黨人士,曾任特拉華州資深聯邦參議員,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是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輕的參議員。也是特拉華州在任時間最長的參議員。1988年和2008年兩度競選美國總統,都沒有成功,2008年和2012年兩度作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競選搭檔。
曾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和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在奧巴馬執政時期任美國副總統。2019年4月25日,拜登宣布參選2020美國總統。
2021年1月7日,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特朗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當選總統,1月20日,拜登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
G. 拜登是什麼黨
拜登是民主黨。
拜登是美國民主黨人士,曾任特拉華州資深聯邦參議員,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是美國歷史上排名第五的最年輕的參議員。也是特拉華州在任時間最長的參議員。1988年和2008年兩度競選美國總統,都沒有成功,2008年和2012年兩度作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競選搭檔。
曾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和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在奧巴馬執政時期任美國副總統。2019年4月25日,拜登宣布參選2020美國總統。
2021年1月7日,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贏得306張選舉人票,特朗普獲得232張選舉人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確認拜登當選總統,1月20日,拜登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
拜登的為政舉措:
拜登在美國的外交舞台非常活躍,很多國際重大事件均能看到他的身影。作為中東問題專家,拜登對里根總統就職期間所發生的「伊朗門」事件進行過嚴厲的批評。
在卡特總統任職期間他被派往前蘇聯與柯西金和勃列日涅夫進行限制戰略武器會談,他也曾援助波斯尼亞人反抗米洛舍維奇的斗爭。
對於布希政府發動的伊戰向來抱批評態度,多次對新保守主義的中堅力量如前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副總統切尼等人的行為表示反對,認為「嚴重低估了切尼和拉姆斯菲爾德的不坦率和無能」。
拜登的這些言行並非是紙上談兵,因為他曾親身去往伊拉克、阿富汗等遭受戰火摧殘的地區,戰爭的殘酷性使 他認識到長此以往美國將會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拜登(黨 派)
H. 「我拜登今日同大家講就算冇賓州我都贏!」這句話用粵語說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沒有賓州的票我也能贏
I. 拜登承諾打折扣,災後重建想讓民眾掏錢!災民此時有這個能力嗎
拜登承諾打折扣,災後重建想讓民眾掏錢!災民此時沒有這個能力,首先,這個山火並不是民眾造成的,而是由林業局引燃的。 其次,民眾並沒有這個經濟能力。 另外,受災民眾的內心也受到了傷害,讓他們掏錢,那就更難了。
此前,針對美國新墨西哥州四月發生的最嚴重的山火,拜登表示,政府會百分百買單。不過,四個月之後,申請災後援助的受災,民眾卻表示,政府要求他們自己負擔一部分費用,比例高達25%。我個人認為,災後重建,如果想要民眾掏錢的話,災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以上就是我覺得災民沒有這個能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