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海軍是什麼時候沒落的

西班牙海軍是什麼時候沒落的

發布時間: 2022-10-14 23:58:55

1. 西班牙為何喪失了海上霸權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始建於1588年5月的西班牙艦隊包括127艘兵船、運輸船和水手,以及2.3萬名步兵。這一龐大艦隊於1588年5月28日從里斯本出發,7月,在英吉利海峽遭到英國艦隊的迎擊而慘敗。艦隊進入北海,企圖環航蘇格蘭與愛爾蘭返回西班牙,結果在途中遇到風暴,半個艦隊被大海吞噬,人員損失近萬名,西班牙從此喪失海上霸權,英國逐漸取而代之。

2. 稱霸歐洲的西班牙在地理大發現運動後,是怎麼快速沒落的

3. 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是怎麼樣滅亡的!

為了爭奪海洋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 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 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 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 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 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滅亡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基礎說:
西班牙的強盛,只是表面上的暫時的虛假繁榮。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加強 專治統治,搜刮民財,連年征戰,專橫殘忍,揮霍無度,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恨,國內危機 四伏。這次戰爭根本是不得民心的。
二是指揮失當說:
另有學者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是由於國王用人不當造成的。1588 年4月25日,國王在里斯本大教堂舉行授旗儀式,任命大貴族西頓尼亞公爵為艦隊總司令, 率領艦隊遠征。西頓尼亞出身於名門望族,在貴族中有較高威望,深得國王信賴,所以被任 命為艦隊統帥。但是他本來是一名陸將根本不懂海戰,對指揮龐大的艦隊在海上作戰毫無經 驗,而且暈船。對這項任命他始料不及,根本沒有任何思想准備和信心指揮這場戰爭。他也 曾要求腓力二世另請高明,但未被獲准。試想,這樣的將領指揮海戰,哪有不敗之理?
三是天災說:
這種說法認為「無敵艦隊」遇上了天災,而不是人禍。它首先遇到的對 手,是非常可怕而又無法戰勝的大西洋的狂風巨浪。這是進軍時機選擇不當造成的。在「無 敵艦隊」起航不久即遇到大西洋風暴的襲擊。「無敵艦隊」許多船隻被毀壞,淡水從倉促制 成的木桶中漏出,食物大量腐爛變質,水手們疲憊不堪,大多數步兵也因為暈船而失去戰 鬥力。「無敵艦隊」還沒有與英國交戰先折兵,戰鬥力大大受到削弱。不得已,西頓尼亞帶 著這樣一支失去戰鬥力的艦隊與英軍開戰,從而導致厄運的發生。回國時,在蘇格蘭北部 海域,再次遇到大風暴,一些艦船又被海浪吞噬或觸礁沉沒。至此,「無敵艦隊」幾乎已全 軍覆沒。

4. 古時的西班牙艦隊真的無敵嗎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始建於1588年5月的西班牙艦隊包括127艘兵船、運輸船和水手,以及2.3萬名步兵。這一龐大艦隊於1588年5月28日從里斯本出發,7月,在英吉利海峽遭到英國艦隊的迎擊而慘敗。艦隊進入北海,企圖環航蘇格蘭與愛爾蘭返回西班牙,結果在途中遇到風暴,半個艦隊被大海吞噬,人員損失近萬名,西班牙從此喪失海上霸權,英國逐漸取而代之。

16世紀上半葉的西班牙,是當時歐洲的第一強國和最大的殖民帝國。它擁有強大的陸軍和海軍,並藉此建立了橫跨大西洋、縱越地中海的海上霸權。它的版圖除西班牙本土之外,還包括義大利南部、尼德蘭、拉丁美洲除巴西以外的絕大部分地區,以及非洲的突尼西亞和亞洲的菲律賓,一度自詡為「日不沒的世界強國」。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於1530被選為「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成了頭戴多頂王冠,名噪一時的封建帝王。

1556年,查理五世之子腓力繼位為西班牙國王,稱腓力二世,他作為歐洲第一強國的統治者,自命為執行上帝意志的衛教士,出動海陸軍連年征討攻殺於外,遍豎宗教裁判所火刑柱於內,操縱耶穌會的間諜兇手們作亂於敵後,充當了16世紀下半葉天主教勢力向宗教改革運動猖狂反撲的元兇。

腓力二世對英國的日漸崛起感到不安。尤其使他感到難以忍受的是英王伊麗莎白為打擊西班牙的西歐霸主地位,竟然縱容和支持英國海盜襲擊西班牙的海上商船和海外殖民地。1577年至1580年,英國著名的海洋大盜德雷克在其第一次環球航行中,竟然把西班牙殖民者存放在南美洲沿岸各港口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搶劫一空。西班牙政府聞訊後,強烈要求英國女王對德雷克處以海盜罪。可是,伊麗莎白不但沒有照此辦理,反而冊封德雷克為男爵,伊麗莎白的這一作法大大激怒了腓力二世,從而加深了英西兩國之間早已存在的矛盾。

腓力二世決心與伊麗莎白女王決一雌雄。1588年5月底,腓力二世派出一支龐大的艦隊從里斯本出海遠征英國,這支艦隊被命名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它擁有134艘艦只,總噸位57868噸,裝有2431門火炮。艦隊有船員8766名,搖槳奴隸2088名,還有21855名士兵及300名教士。「無敵艦隊」中的巨型戰艦如樓宇一樣高聳水面,外表巍峨壯觀,但實際上體大笨重,航行遲緩,直到7月21日,才駛進英吉利海峽。「無敵艦隊」的司令西頓尼亞,本是個陸軍將領,不僅沒有任何海戰的經驗,甚至還要暈船,同「無敵艦隊」相比,英國艦隊的准備略顯不足。在把王室、各類船主、商人以及海盜的所有艦船集中起來之後,英國艦隊共約有140艘艦船,但在大型戰艦的數量和總噸位方面均遜於「無敵艦隊」。然而,同西班牙艦隊相反,英國艦隊的艦只小而狹長,去掉了船樓結構,加強了艦炮火力,具備快速輕便,長於攻擊的特點。整個英國艦隊共有作戰人員9000人,全部都是水兵。更為重要的是英國艦隊擁有一位稱職的司令——海軍上將霍華德,而出身於海盜的著名海軍將領霍金斯和德雷克則擔任艦隊的副司令。

伊麗莎白女王對前線的視察,極大地鼓舞了英軍官兵,前線的將士士氣大振,決心與「無敵艦隊」一決高低。7月22日,兩國艦隊開始接觸,西班牙「無敵艦隊」為發揮自己艦載步兵的作用,力圖接迎英國艦隊,展開短兵相接的搏鬥。而英國艦隊則發揮自己快速靈活,火力兇猛的特點,避免同西班牙艦隊正面交鋒,主要是在英吉利海峽的航路上跟蹤西班牙艦隊,用小規模的艦隊發動襲擊,雙方雖未發生大的戰斗,但西班牙的艦隊卻受到了很大的損失。

經過艱苦的航行和戰斗,「無敵艦隊」終於闖入加來海峽,准備按原定計劃與駐扎在尼德蘭南部由帕爾馬公爵率領的西班牙軍隊會師,然後將其運過加來海峽,在英國登陸作戰,但由於尼德蘭海面已被英國艦隊封鎖,這一計劃未能實現。

7月29日黎明,英國兩國艦隊在加來和敦刻爾克之間的格雪夫蘭斯附近海面展開了激戰。英國艦隊採取准確的遠距離炮戰,使射擊技術低劣,主要依靠接舷肉搏戰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喪失了還手的能力,戰至該日下午,西頓尼亞不得不率「無敵艦隊」向佛蘭德爾沿岸敗退。英國艦隊則乘勝追擊,直到艦上彈葯射盡後,方停止追擊,調頭返航。

在格雪夫蘭斯海戰中被打得焦頭爛額的「無敵艦隊」禍不單行,在8月初又遇上了暴風的襲擊。不少船隻沒頂於風流之中,還有一部分船隻被風暴刮散,有的甚至漂流到挪威的澳海岸。西頓尼亞因船隊損失巨大,又見天氣惡劣,不敢再戰,於是率領殘船敗艦駛向北海,繞行蘇格蘭和愛爾蘭折返西班牙。當1588年10月西頓尼亞率殘部回到西班牙時,僅余艦船53艘,葬身魚腹者9000多人,「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英國與西班牙的1588年海戰,以及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沒,對於英、西兩國的歷史發展,對於整個歐洲的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的變化,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對於西班牙來說,「無敵艦隊」的覆沒不但標志著西班牙海上霸權的傾覆,而且是西班牙殖民帝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盡管腓力二世把戰爭的失敗歸咎於風暴與海濤,並叫囂將很容易地再建一支艦隊。但「無敵艦隊」沒有能夠再生,西班牙也沒有能夠再掌海上霸權。其歐洲第一強國的地位,也隨著「無敵艦隊」的覆滅而開始衰落。1589年,腓力二世出兵干涉法國胡格諾戰爭,後遭失敗被逐出法國。而自1567年開始的對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的血腥鎮壓,綿延幾十年不得結果,最後終於1609年由腓力二世和尼德蘭北部聯省共和國(即荷蘭共和國)締結停戰協定,在事實上承認了荷蘭共和國的獨立,西班牙在尼德蘭的統治終被推翻。在17世紀上半葉的歐洲30年戰爭中,西班牙作為德國皇帝的盟國最終戰敗。從此西班牙便一蹶不振,不得不退出歐洲強國的行列。

無敵艦隊的覆沒標志著海上強國西班牙的衰落,英國的日不落帝國時代的開始。但這次海難給我們的感觸太多了。假如腓力二世不是那麼昏庸,假如不是麥克納西多尼亞率艦隊出征,假如……但歷史事實不會重來,後人也難有從中吸取這血淚的教訓。想一想,就是皇帝和公爵的昏庸無能,才使那麼多英勇的西班牙戰士無端地殞命大海;正是公爵的無知,才造成了艦隊的軍事失敗和誤入歧途,終為風暴所滅。禍在人而不在天。當時的西班牙人已沒有了先輩的開拓精神,因而西班牙的衰落也成為歷史之必然。只是這一海戰使西班牙元氣大傷,再無力與英國抗衡,加速了其衰敗的過程,由此可見,人在事中是起如何大的作用啊!

當今時代的競爭,關鍵在於人才的競爭。無敵艦隊與其說毀於天意,不如說是毀於腓力、公爵之類的手中!

5. 作為世界上最早的霸主國家,西班牙是怎麼沒落到退出強國行列的

從一開始日不落帝國使用在西班牙身上的,但是由於英國的逐漸替代,經過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英國飛速發展軍事力量,替代了西班牙,雖然西班牙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隊伍。但是和英國的一次戰敗,基本被全軍覆沒,被英國佔領了大部分的土地。


經過這一次戰役,西班牙的主力軍隊基本上全軍覆沒,經濟倒退,土地丟失,時常還需要靠其他國家的援助才能度過危急時期,再加上西班牙本土上最大的省要求獨立,內憂外患,這樣一來,西班牙也逐漸落寞。

6. 西班牙帝國變的是由盛轉衰,不變的卻是強盛的海軍造船業

戰爭新視界,專注近代戰爭 歷史 ,鑒古知今 ,以史明理

西班牙帝國變的是由盛轉衰,不變的卻是強盛的海軍造船業

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世界性的大國,從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強盛的西班牙帝國領地橫跨歐、亞、非、美、大洋五大洲,殖民地遍布全球,查理五世曾自豪地宣稱:「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而正是這樣強大的「日不落帝國」,隨著本土工商業的凋亡,債務滾雪球般增長,以及在與敵國的戰爭中越陷越深,這一切都在漸漸將這個世界大國壓垮。1659年,西班牙與法國簽署《比利牛斯和約》,喪失了大片殖民地和比利牛斯山以北的全部領土,從此,西班牙帝國便開始由盛轉衰,逐漸成為一個歐洲的二流國家。但在逐漸衰落的帝國背後,西班牙的海軍造船業卻在穩步發展,逐步壯大,直到……

從17世紀末的加斯塔涅塔到18世紀末的何塞·羅梅洛,西班牙海軍在系統化的造船體系下走過了百年光陰。在這段時間里,西班牙海軍的實力一直呈上升趨勢。除了造船體系系統化帶來的益處外,西班牙新式造船廠對海軍的崛起也功不可沒。進入18世紀後,西班牙一改先前造船零散的特點,將幾乎所有大型戰艦都集中在4個較大的造船廠建造,它們分別為瓜尼佐、哈瓦那、埃爾費羅爾與卡塔赫納。

根據目前統計的數字來看,18世紀由這4個造船廠為西班牙海軍建造的戰列艦數量占總數的80%。其中哈瓦那最多,達到了74艘。其餘依次為埃爾費羅爾50艘,瓜尼佐38艘,卡塔赫納19艘。卡塔赫納西班牙地中海西岸,埃爾費羅爾與瓜尼佐都位於西班牙西北部,鄰大西洋;而哈瓦那則位於美洲殖民地。作為西班牙在海外最大也是唯一能生產戰列艦的造船廠,哈瓦那對西班牙海軍的貢獻是巨大的。

不過在這四大造船廠中,只有瓜尼佐、哈瓦那和埃爾費羅爾承擔過為18世紀西班牙海軍建造三層甲板戰艦的任務。而在這三者中,瓜尼佐無疑是 歷史 最為悠久的。

皇家瓜尼佐造船廠的建立源於西班牙海軍認為需要在坎塔布里亞海域修建一所造船廠建造軍艦,因為此地易守難攻。事實證明,缺乏防守能力的造船廠是沒有用處的,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1639年,桑托尼亞的造船廠曾遭受法國人襲擊,3艘在建的蓋倫式戰艦遭到不同程度的燒毀;而為另7艘船隻所庫存的原料也被付之一炬。

於是在1645年,西班牙王室選定了瓜尼佐,一個處在桑坦德灣內,位於卡瓦爾哥和瑪麗阿尼奧半島間的一個小山村。而且此地也在船隻建造上有著悠久的 歷史 傳統。在帕蒂尼奧的命令和加斯塔涅塔的英明領導下,瓜尼佐港於1721年開始了大規模改造——使其適合建造更多更大的戰艦。在隨後的數十年裡,瓜尼佐港共為西班牙海軍建造了38艘戰列艦,這些船隻不但擁有良好的航海條件,做工也十分精良。

在這些戰列艦中當屬「皇家費利佩」號最引人注目。這條三層甲板巨艦擁有114門火炮,是18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大的戰列艦之一。瓜尼佐造船廠的戰列艦製造業一直持續到1769年74門炮的「聖-多明戈」號的下水,從那時以後便只零星生產較小型的戰艦,因為埃爾費羅爾的造船廠已經投入使用並能完全滿足海軍的需求。瓜尼佐造船廠從半島戰爭開始衰落並最終於1871年完全停止使用。

除了本土,西班牙人在美洲殖民地也建造了數量不少的船舶製造廠。早在費利佩二世時期,位於維拉克魯茲附近的薩克里菲西奧斯港便成立了第一座正規的軍方造船廠。但由於此地區的衛生狀況和安全因素令人擔憂,海軍部總督在1747年決定把此廠搬遷至哈瓦那,而在此之前,哈瓦那一直是西班牙在殖民地最重要和最大的港口。並且由於島上木材質量優良,哈瓦那早在1723年便開始生產戰列艦和護衛艦,而在和薩克里菲西奧斯造船廠合並後,其一躍成為西班牙統治下最大的造船廠。

在搬遷完畢後,新的造船廠便馬不停蹄地立即投入生產。首批戰艦包括著名的「閃電」級80門炮大型雙層甲板戰艦,「閃電」號在後來被改造成了擁有三層炮甲板和100門火炮的一級戰艦。有趣的是,在「閃電」號之後,還有3艘80門炮雙層甲板戰艦被改裝為擁有94-112門炮的三層甲板戰艦,而它們都是在哈瓦那造船廠完成建造和改裝的。

1762年,隨著西班牙加入七年戰爭與英國為敵,英國人迅速採取行動——佔領並摧毀了哈瓦那造船廠。但在戰爭結束後,西班牙人迅速重建了該造船廠,重新投產並於1765年至1767年建造了3艘裝備80門火炮的「聖卡洛斯」級戰列艦。同樣,整個風帆時代西班牙最著名的戰艦,最初擁有3層甲板和112門火炮的「聖三位一體」號也在哈瓦那完工並經過系列改造,成為18世紀唯一一艘四層甲板戰艦其火炮搭載數量達到了空前的140門。

從1786年到1794年,哈瓦那造船廠又繼而建造了6艘擁有三層甲板和112門炮的戰艦:「雷格拉伯爵」號、「墨西哥」號、「薩爾瓦多-德-蒙多」號、「皇家卡洛斯」號、「聖埃梅內希爾多」號和 「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6艘戰艦均為「聖.安娜級)。「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為風帆時代西班牙統的三層甲板戰艦建造畫上了句號。然而進入19世紀後,哈瓦那造船廠在西班牙獨立戰爭和美洲獨立運動中被摧毀,此後只是零星生產了一些小型木質軍艦,建於1845年的擁有44門炮的「路易莎-費爾南多」號重型護衛艦是其「最後」的傑作。

除去瓜尼佐與哈瓦那之外,埃爾費羅爾是18世紀西班牙最後一個有能力建造三層甲板戰艦的造船基地。它的第一部作品是1729年建於費羅爾-拉格拉尼亞鎮的「加利西亞」號戰列艦(70門炮),這艘戰艦曾參加著名的西印度的卡塔赫納保衛戰並在戰斗中被鑿沉。2年後,這里還建造了另一艘70/74門炮戰列艦「萊昂」號。之後,人們便認為應該在同一個既安全又實用的港口建造多個造船廠。因此便選擇了鄰近埃爾費羅爾村鎮的埃斯特伊羅山的東邊。在海軍總督的努力推動下從1740年至1749年,這里共建造了12家造船廠這些造船廠以生產龐大數量、高工藝和堅固的68-74門炮級別的三級戰列艦和34-44門炮級別的五級護衛艦為主。在埃爾費羅爾港下水的第一艘三層甲板戰艦是1779年的「聖母無原罪」號該艦與「聖三位一體」號一起並列為西班牙海軍最大的戰艦。

埃爾費羅爾生產的戰列艦以高質量而著稱尤其是在這里建造的4艘三層甲板戰艦(「聖母無原罪」號、「聖-何塞」號、「聖.安娜」號、「路易莎王後」號)皆為精品,而它們在實際戰斗中也體現了自己的價值。18世紀西班牙所建造的最後艘戰列艦(「阿爾戈塔」號,1798年)是在埃爾費羅爾完工的,而這竟然也是西班牙風帆戰列艦的謝幕之作。由於19世紀初所遭受的經濟大幅衰落同樣體現在海軍建設上,同時拿破崙對西班牙本土港口的破壞使其幾乎喪失了艦船生產能力,因此西班牙海軍就此再度沒落……

7. 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始末,最好是詳細點的史料

無敵艦隊(古西班牙語:la Felicissima Armada即最幸運的艦隊;現代西班牙語:la Armada Invencible即不可擊敗的艦隊)是由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在1588年所派出,意圖征服英格蘭卻失敗的龐大艦隊。無敵艦隊之役是英西戰爭中最大型的戰役,也是戰爭過程之中第一個侵略性攻擊意圖。這場戰爭同時也是英國歷史中最有名的時期。在格瑞福蘭海戰(battle of Gravelines)中,西班牙船艦被法蘭西斯·德雷克所領導的英國海軍沖散,英軍用的秘密武器稱為地獄燃燒者,即八艘起火燃燒並且滿載易燃物的商船。

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被英軍擊敗時本想南退,卻因颳起強大的南風而不可行,殘存的艦隊只好隨風北上,最後繞過大不列顛島及愛爾蘭島西岸回國時僅存43艘,由於損失百艘以上的大戰艦及超過一萬四千名士兵,從此國勢鼎盛的西班牙一蹶不振,英格蘭則成為海上強權,開啟了伊麗莎白一世的盛世。

因西艦裝備的大多是短射程、威力大的加農炮,英艦使用的卻是射程較長、威力較低的長重炮,因此英艦在攻擊時總是能保持安全的距離,當時雙方主要使用的火炮有三種:加農炮、長重炮、皮里爾(射石炮,已過時),此外,西艦總共還有其他多種的殺人火炮。

西班牙採用的戰術是縱向發射,西班牙在艦隊上有許多武裝士兵,還有神父,近距離時采登船作戰與沖撞;而英國有優秀的炮手,並采舷側發射,並以其較長射程,避開與西艦的登船作戰。

8. 西班牙無敵艦隊是什麼時候建立和被擊敗的

據統計,公元1545~1560年間,西班牙海軍從海外運回的黃金即達5500公斤,白銀達24.6萬公斤。到16世紀末,世界貴重金屬開采中的83%為西班牙所得。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線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擁有100多艘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為了爭奪海上霸權,西班牙和英國於1588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進行了一場舉世矚目、激烈壯觀的大海戰。這次海戰,西班牙實力強大,武器先進,戰船威力巨大,且兵力達3萬餘人,號稱為「最幸運的無敵艦隊」。而當時英國軍隊規模不大,整個艦隊的作戰人員也只有9000人。兩軍相比,眾寡懸殊,西班牙明顯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場海戰的結局以西班牙慘遭毀滅性的失敗而告終,「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西班牙急劇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國取而代之。

9. 曾經是歐洲第一強國的西班牙,它究竟是如何沒落的

西班牙的沒落始於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軍擊敗的那一刻,從那時起,失去了海上霸權的西班牙,便開啟了他的沒落之旅。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時至今日,西班牙依然是一個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經濟實力在歐盟和世界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想要成為想要恢復歐洲第一強國的稱號,顯然西班牙政府已經力不從心了。

10. 世界史:無敵艦隊的覆滅

上一篇我們講到從16世紀初開始,歐洲國家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宗教改革運動,歐洲國家再次經歷新的思想解放,政教分離的要求也更為迫切。在宗教改革運動的旗幟下,普及教育和科學技術加速發展,為歐洲各國邁向現代化提供了保障。不過,南歐國家,比如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顆牙,宗教改革並未展開,這對後來的發展也是有影響的。

那麼這一篇我們就來講一講世界霸主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故事。我們前面講到過各種機緣,特別是是新大陸的發現和佔領,讓葡萄牙和西班牙兩顆牙稱霸世界,他們擁有強大的海軍和廣袤的殖民地。

但是這兩顆牙霸主地位遭遇到了歐洲其他國家的挑戰。開始是荷蘭,後來是英國。

01

荷蘭

荷蘭,就是一個很不起眼,規模很小的國家。荷蘭的面積僅為4萬多平方公里,比我國台灣省略大一點。

但是,這個國家造船業發達,史料記載,這個小國造船能力差不多一天一艘,並且荷蘭改造了當時流行的船隻,使船艙空間更大,船隻的載貨量增加許多。他的船隊居然多有1萬艘,被稱為"海上馬車夫"。在那時是了不起的海上強國,他的商業發達積累了豐厚的財富。

荷蘭建立了一個專向海外擴張的荷蘭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在印度馬六甲海峽、南非大肆擴張,在南非留下了最大的荷蘭裔族群。在現在的印度尼西亞建立了龐大的殖民地,他也曾佔領我國的寶島台灣,不過後來被民族英雄——鄭成功給趕走了。紐約市的名字原來叫什麼?叫新阿姆斯特丹。這個名字提醒我們這里更早的殖民者是荷蘭。那個時代,荷蘭曾經在美洲、非洲和澳洲佔領了不少地方,後來因為實力不濟,大多數並沒有留住。

02

英國

荷蘭之後,一個新的世界霸主英國開始出現在世界的舞台上。說到英國的崛起,人們往往會提到標志性事件——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覆滅。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與英國海軍的戰爭,看起來實力較弱的英國獲得勝利,而西班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西班牙和英國的海戰,雖然雙方真正目標是建立或鞏固海上霸權。但還是需要一些冠冕堂皇的開戰理由。

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而天主教當時在歐洲的勢力很大。許多重大活動也能得到羅馬教皇的支持,英國則是新教主導的國家。

導火線:瑪麗之死

歐洲的王室互相有通婚聯姻的習慣。因政變逃往英國的蘇格蘭女王瑪麗,1587年被指控殺害伊麗莎白女王被斬首。

瑪麗是西班牙國王的求婚對象,這個斬首捅了馬蜂窩,惹怒了歐洲強大的天主教勢力。瑪麗是天主教徒,瑪麗之死被認為是天主教的重大失敗。為此,羅馬教皇特意發布召令,號召天主教徒同仇敵愾與英國作戰,而同樣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首先響應天主教教皇的號召,下定決心進攻英國。這場實際上的爭霸戰便以這樣的緣由拉開了序幕。

西班牙組建無敵艦隊

為了戰勝英國,西班牙做了充分的准備,腓力二世用了整整一個夏天擴軍備戰,一支龐大的艦隊靜靜地在集結。這個艦隊就是赫赫有名的無敵艦隊。西班牙無敵艦隊,意思就是偉大而幸運的海軍,中文譯作無敵艦隊。

西班牙由於搶佔了諸多富庶的殖民地,發了大財,積累了歐洲各國難以比擬的財富。這些財富除了供王公貴族們肆意消費外,也有一部分用作擴軍備戰。而作為傳統的海上強國,西班牙在海軍的擴張和艦隊的建設方面,可謂不遺餘力。西班牙的海軍在當時可謂強大無比。

據史料記載,公元1545年到1560年間,西班牙海軍從海外運回的黃金達5500公斤;白銀達24.6萬公斤。到16世紀末,世界貴重金屬開采中的83%為西班牙所得。可以說,當時掠奪世界得來的不義之財大部分落入了西班牙的腰包。除了王公貴族的奢靡消費,拿出一部分建立強大的海軍不成問題。

資料顯示,這個艦隊擁有130艘戰艦,其中六十餘艘是大型戰艦。整個艦隊約有3萬名士兵,其中船員和水手7000人,精銳步兵2.3萬人,艦上裝備的火炮超過3000門。西班牙的海軍兵種劃分還是水手和步兵。西班牙沉迷於自己曾經的步兵優勢,著名的西班牙方陣曾經讓西班牙陸軍天下無敵。

海戰中還是採用墨守成規的接舷戰術沖撞敵艦,在強行登艦後進行肉搏,然後奪取英國船隻。腓力二世用巨額財富打造了這支艦隊,也用當時最先進的裝備把艦隊武裝到牙齒,並讓富有作戰經驗的將領——西多尼亞公爵,擔任艦隊總司令。

腓力二世認定英國必輸無疑,除了表面上的原因為瑪麗之死復仇之外。更重要的是,西班牙對英國在殖民地和貿易中形成的挑戰恨之入骨,腓力二世一定要藉此機會打敗英國,獨霸世界。

03

無敵艦隊遠征

1588年7月,在經過充分的准備之後,龐大的無敵艦隊從西班牙港口出發了。

7月21日,無敵艦隊駛入英吉利海峽,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得到消息後,立刻派出英國的艦隊去攔截。當西班牙無敵艦隊總司令西多尼亞公爵望到英國艦船時,輕蔑地笑道,英國的艦船太小了,數量也太少了。

他命令西班牙艦隊全速逼近英國艦隊,並讓步兵做好登船作戰的准備。當英國艦隊的軍艦駛入射程時,西班牙軍艦的火炮開始發射了,一時間炮聲大作,如電閃雷鳴,氣勢非凡。但是,一番熱鬧之後並沒有一艘英國軍艦被擊中,更沒有沉沒。

西班牙無敵艦隊見大炮不起作用,又用上了老戰術。靠軍艦自身重量大的優勢快速前沖,用艦身撞擊英艦。但是小而輕的英艦,靈巧地躲開西班牙軍艦。讓龐大的西班牙軍艦沒有使用蠻力的機會。

更可怕的是,英國艦隊不僅靈活,還能橫著船身發炮。火力兇猛而速度快,好幾艘西班牙軍艦被擊中,西多尼亞公爵這才領會了英國軍艦小而靈活的優勢。想用登船肉搏的辦法,英國海軍壓根就沒有給西班牙機會。

其實這個時候英國海軍不如西班牙強大,但也做了充分准備,有九千多名戰士、105艘戰艦組成的艦隊在總司令霍華德地率領下,藉助夜幕的掩護,於7月30日巧妙的從西班牙無敵艦隊的前面繞過。

艦隊隨即兵分兩路占據了有利位置,一路由總司令霍華德率領占據右翼上風。另一路由出身海盜的將領德雷克率領占據左翼上風,只見英國艦隊像海鷗一般在海面上蜻蜓點水般地靈活。隊形隨著作戰的需要臨時變換著。炮火不斷地在西班牙的無敵艦隊頭上開花,西班牙艦隊被打得異常狼狽。西班牙海軍習慣於當時的正規海戰。當旗艦率先攻擊時,其他艦只在副旗的率領下尾隨在旗艦兩側之後排列成一橫隊。這樣可以集中火力對敵艦發動進攻。西班牙這種刻板的戰術,在英國的海軍運動戰面前露出了致命的弱點。

原來,為了迎戰西班牙艦隊,英國將戰船的火力分布和船的結構做了改變,他們降低了船的高度。並在船的甲板和舷窗都設置了大炮,靈活性和發射能力大為增強。無論艦船是橫行還是豎行,大炮都能向敵艦開火,這在當時的海戰中是一大創新。

英國艦隊靈活多變的隊形,准確而猛烈的炮火,使得西班牙簡直防不勝防,多艘被擊中,無敵艦隊損失不小。英國總司令霍華德見勢,立刻命令艦隊全速前進,追擊敵艦,尋找決戰。

8月初,兩國艦隊在加萊港附近的海面上又相遇了。由於英國海軍封鎖了海面,無敵艦隊盼望的援軍沒有到來,卻等來了令人喪膽的火攻。

8月7日夜裡,英軍的8艘船像流星一般直奔無敵艦隊。當雙方船舶接近時,這8艘小船勇猛的向西班牙戰艦沖來,由於帶足了燃料,勇猛的小船不惜自燃,8艘船就像8條火舌一般迅速竄入西班牙的艦群中。西班牙那些木質艦船,碰到火舌後立刻燃燒起來,剎那間,西班牙的艦隊變成了一片火海,士兵被燒得焦頭爛額,發出陣陣慘叫,不少西班牙船隻都被燒毀了,自相撞沉的也不計其數。少數船艦僥幸逃離火海,向北方海域狼狽逃竄,英國戰艦在後面緊緊追趕。當初要耀武揚威的無敵艦隊,此時就像老鼠見了貓似的東躲西藏。

英國艦隊的大炮一陣猛勢一陣,炮彈像雨點般落到無敵艦隊頭上,西班牙損失慘重,死者達四千餘人,傷者無數。

在英軍的猛烈炮火下,5艘大型戰艦因重傷而失去戰鬥力。其餘的戰艦雖然還勉強支撐著作戰,但已彈痕累累朝不保夕了。無敵艦隊總司令見敗局已定,只好下令撤退。這只只剩下四十多艘的無敵艦隊,只好溜之大吉。自無敵艦隊戰敗之後,西班牙又發動了多次海戰,妄圖扭轉劣勢,雖然互有勝負,但實力下降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霸主地位已經動搖。

04

無敵艦隊覆滅原因

其實除了天氣、風向、戰術等偶然因素,英國還經歷了大憲章運動的洗禮,經歷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英國逐漸走上了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加上伊麗莎白一世的努力,英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快速發育,原始積累的步伐加快,工業和商業迅速崛起。

英國革新的艦船製造和航海技術,加上在海戰中用人不疑,士氣旺盛,戰術得當。面對保守僵化的西班牙海軍,英國勝在必然。

反觀西班牙,雖然掠奪了殖民地的大量財富,但西班牙並沒有用於發展工業和開發科學技術,而是大量用於貴族的奢靡消費。整個國家不思進取,自以為是,戰術戰法墨守成規,在雄心勃勃的英國面前顯得老朽不堪。

從宗教影響上看,他沒有進行宗教改革而僵化保守,不利於經濟社會發展。更有甚者,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專制跋扈,連年發動對外戰爭,大肆搜刮民財,王室和貴族揮霍無度依舊。使得人民怨聲載道,軍中厭戰情緒高漲,士氣不旺,戰爭怎能不敗?

後來的歷史告訴我們,英國戰勝無敵艦隊只是牛刀小事,他的體制變革和工業革命讓世界近代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The end.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5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6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2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