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的文學獎有哪些
A. 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
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憑借作品《孤獨與沉思》,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2年,特奧多爾·蒙森憑借作品《羅馬風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憑借作品《挑戰的手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憑借作品《金島》,何塞·埃切加賴憑借作品《偉大的牽線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05年,亨利克·顯克維支憑借作品《第三個女人》、《你往何處去》,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6年,喬祖埃·卡爾杜齊憑借作品《青春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7年,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憑借作品《老虎!老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8年,魯道爾夫·歐肯憑借作品《精神生活漫筆》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09年,西爾瑪·拉格洛夫憑借作品《尼爾斯騎鵝旅行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0年,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憑借作品《特雷庇姑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憑借作品《青鳥》、《花的智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2年,蓋哈特·霍普特曼憑借作品《群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3年,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評價作品《吉檀枷利》、《飛鳥集》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5年,羅曼·羅蘭評價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名人傳》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6年,魏爾納·海頓斯坦姆憑借作品《朝聖年代》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17年,卡爾·耶勒魯普憑借作品《磨坊血案》 ,亨瑞克·彭托皮丹憑借作品《天國》 ,二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19年,卡爾·弗里德里希·格奧爾格·施皮特勒憑借作品《奧林比亞的春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0年,克努特·漢姆生憑借作品《土地的成長》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1年,阿納托爾·法郎士憑借作品《苔依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2年,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憑借作品《不吉利的姑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3年,威廉·勃特勒·葉芝憑借作品《麗達與天鵝》、《凱爾特的薄霧》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4年,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憑借作品《福地》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5年,喬治·蕭伯納憑借作品《皮格馬利翁》、《聖女貞德》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6年,格拉齊亞·黛萊達憑借作品《邪惡之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7年,亨利·柏格森憑借作品《創造進化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8年,西格里德·溫塞特憑借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29年,保爾·托馬斯·曼憑借作品《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0年,辛克萊·劉易斯憑借作品《大街》、《巴比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憑借作品《荒原和愛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2年,約翰·高爾斯華綏憑借作品《福爾賽世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3年,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憑借作品《耶利哥的玫瑰》、《米佳的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4年,路伊吉·皮蘭德婁憑借作品《尋找自我》、《六個尋找劇作家的角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6年,尤金·奧尼爾憑借作品《天邊外》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7年,羅傑·馬丁·杜·加爾憑借作品《蒂伯一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8年,賽珍珠憑借作品《大地》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39年,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憑借作品《少女西麗亞》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4年,約翰內斯·威廉·揚森憑借作品《漫長的旅行》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5年,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憑借作品《柔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6年,赫爾曼·黑塞憑借作品《荒原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7年,安德烈·紀德憑借作品《田園交響曲》、《背德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8年,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憑借作品《荒原》、《四個四重奏》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49年,威廉·福克納憑借作品《八月之光》、《我彌留之際》、《喧嘩與騷動》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0年,伯特蘭·羅素憑借作品《哲學—數學—文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1年,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憑借作品《大盜巴拉巴》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2年,弗朗索瓦·莫里亞克憑借作品《給麻風病人的吻》、《愛的荒漠》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3年,溫斯頓·丘吉爾憑借作品《不需要的戰爭》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4年,歐內斯特·海明威憑借作品《老人與海》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5年,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司內斯憑借作品《冰島之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6年,胡安·拉蒙·希梅內斯憑借作品《小毛驢和我》、《悲哀的詠嘆調》,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7年,阿爾貝·加繆憑借作品《局外人》、《鼠疫》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8年,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憑借作品《日瓦戈醫生》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59年,薩瓦多爾·誇西莫多憑借作品《水與土》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0年,聖瓊·佩斯憑借作品《藍色戀歌》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1年,伊沃·安德里奇憑借作品《橋·小姐》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2年,約翰·斯坦貝克憑借作品《人鼠之間》、《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3年,喬治·塞菲里斯憑借作品《「畫眉鳥」號》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4年,讓·保羅·薩特憑借作品《詞語》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5年,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憑借作品《靜靜的頓河》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6年,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憑借作品《行為之書》 ,奈莉·薩克斯憑借作品《逃亡》,二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67年,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憑借作品《玉米人》、《總統先生》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8年,川端康成憑借作品《雪國·千隻鶴·古都》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69年,薩繆爾·貝克特憑借作品《等待戈多》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0年,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憑借作品《癌病房》、《古拉格群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1年,巴勃魯·聶魯達憑借作品《情詩·哀詩·贊詩》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2年,亨利希·伯爾憑借作品《女士及眾生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3年,帕特里克·懷特憑借作品《風暴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4年,埃溫特·約翰遜憑借作品《烏洛夫的故事》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憑借作品《露珠里的世界》 ,二人共享諾貝爾文學獎;
1975年,埃烏傑尼奧·蒙塔萊憑借作品《生活之惡》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6年,索爾·貝婁憑借作品《赫索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7年,阿萊克桑德雷·梅洛憑借作品《天堂的影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8年,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憑借作品《魔術師·原野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79年,奧德修斯·埃里蒂斯憑借作品《英雄輓歌》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憑借作品《拆散的筆記簿》、《米沃什詞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1年,埃利亞斯·卡內蒂憑借作品《迷茫》,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2年,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憑借作品《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3年,威廉·戈爾丁憑借作品《蠅王》、《金字塔》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4年,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憑借作品《紫羅蘭》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5年,克洛德·西蒙憑借作品《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6年,沃萊·索因卡憑借作品《雄獅與寶石》,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7年,約瑟夫·布羅茨基憑借作品《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8年,納吉布·馬哈富茲憑借作品《街魂》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89年,卡米洛·何塞·塞拉憑借作品《為亡靈彈奏》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0年,奧克塔維奧·帕斯憑借作品《太陽石》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1年,內丁·戈迪默憑借作品《七月的人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2年,德里克·沃爾科特憑借作品《西印度群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3年,托尼·莫里森憑借作品《天堂》、《寵兒》、《所羅門之歌》、《最藍的眼睛》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4年,大江健三郎憑借作品《個人的體驗》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5年,謝默斯·希尼憑借作品《一位自然主義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門》、《在外過冬》、《北方》、《野外作業》、《苦路島》、《山楂燈》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6年,維斯瓦娃·辛波絲卡憑借作品《我們為此活著》、《向自己提出問題》、《呼喚雪人》、《鹽》、《一百種樂趣》、《橋上的歷史》、《結束與開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7年,達里奧·福憑借作品《喜劇的神秘》、《我們不能也不願意付錢》、《大胸魔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8年,若澤·薩拉馬戈憑借作品《里斯本圍困史》、《修道院紀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1999年,君特·格拉斯憑借作品《鐵皮鼓》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0年,高行健憑借作品《靈山》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1年,維·蘇·奈保爾憑借作品《神秘的按摩師》、《米格爾街》、《大河灣》、《島上的旗幟》、《超越信仰》、《神秘的新來者》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2年,凱爾泰斯·伊姆雷憑借作品《無形的命運》、《英國旗》、《船夫日記》、《慘敗》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3年,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憑借作品《恥》、《彼得堡的大師》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4年,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憑借作品《利莎的影子》、《鋼琴教師》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5年,哈羅德·品特憑借作品《看房者》、《生日晚會》、《歸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6年,奧罕·帕慕克憑借作品《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布爾》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7年,多麗絲·萊辛憑借作品《金色筆記》、《倖存者回憶錄》、《黑暗前的夏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8年,勒·克萊齊奧憑借作品《戰爭》、《逃之書》、《墨西哥之夢》、《非洲人》、《訴訟筆錄》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09年,赫塔·米勒憑借作品《河水奔流》、《行走界線》、《狐狸那時已是獵人》、《呼吸鞦韆》、《心獸》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0年,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憑借作品《綠房子》、《世界末日之戰》《城市與狗》、《酒吧長談》、《誰是殺人犯》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1年,托馬斯·特朗斯特羅姆憑借作品《17首詩》、《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空》、《看見黑暗》、《為生者和死者》、《悲哀貢多拉》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2年,莫言憑借作品《紅高粱》、《酒國》、《豐乳肥臀》、《生死疲勞》、《蛙》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3年,愛麗絲·門羅憑借作品《逃離》、《快樂影子之舞》、《愛的進程》、《女孩和女人們的生活》、《親愛的生活》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4年,帕特里克·莫迪亞諾憑借作品《星形廣場》、《暗店街》、《青春咖啡館》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5年,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憑借作品《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最後的見證:失去童年的孩子們》、《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6年,鮑勃·迪倫憑借作品《隨風飄盪》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7年,石黑一雄憑借作品《群山淡景》、《浮世畫家》、《長日將盡》、《別讓我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8年,補頒獎項給奧爾加·托卡爾丘克;
2019年,獎項頒發給彼得·漢德克。
B. 文學獎有哪些
中國的文學獎項,大大小小有不少。其中三個獎項的獲獎作品幾乎可以反映中國文學近幾十年來的最高成就,一是茅盾文學獎,二是魯迅文學獎,三是老舍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是為鼓勵中國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和評論作品的創作,鼓勵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而設立的,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魯迅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史鐵生的《老屋小記》、遲子建的《霧月牛欄》、阿成的《趙一曼女士》等曾獲獎。
◆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根據著名作家茅盾同志生前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而於1981年設立的,是中國文學界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選一次,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魏巍的《東方》曾獲獎。
◆老舍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主辦的北京市文學藝術方面的最高獎勵,用於獎勵京籍作者的創作和在北京出版、發表的優秀作品。老舍文學獎於1989年正式創立,2000年6月首次頒獎。獎勵項目包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戲劇劇本、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劇,劉恆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曾獲優秀中篇小說獎,張潔的《無字》獲優秀長篇小說獎。
◆馮牧文學獎
馮牧文學獎以鼓勵新人為主,每年評選一次,下設三個獎項:1.青年批評家獎;2.文學新人獎;3.軍旅文學創作獎。三個獎項把重點放在了中青年作家、評論家身上,其中青年批評家授予年齡為40周歲以內,軍旅文學創作獎授予年齡為50周歲以內,文學新人獎現尚未規定具體年齡,劉亮程、畢飛宇、莫言等曾獲獎。
◆曹禺戲劇文學獎
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是專就劇本創作所進行的全國性評獎,代表我國戲劇創作的最高水準。其前身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於1980年創辦的全國優秀劇本獎,1994年更名為曹禺戲劇文學獎。
◆莊重文文學獎
莊重文文學獎是香港著名人士莊重文先生於1987年倡議出資,由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一項青年文學獎。主要用來獎勵在文學創作、文學評論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年輕作家和優秀的青年文學刊物,王安憶、王曉明等個人,《青年文學》、《青春》等雜志曾獲獎。
C. 西班牙國家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作品及國籍
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何塞·埃切加賴,他的代表作為《偉大的牽線人》。在馬德里有一條道路以埃切加賴的名字命名,該道路以弗拉明戈的酒店而著稱。
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余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
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中國作家莫言。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D. 西班牙文的文學獎有那些
想了解西方文藝復興後的思想,了解西方的人文價值體系,首先你應該看一下從文藝復興後出現的哲學思想,然後再讀一下問各個時期的文學作品。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觀點和簡單著重看一下文學方面的就可以了,象薄伽丘的《十日談》、塞萬提斯的《堂吉可德》、莎士比亞的戲劇;17世紀是古典主義文學時期,它的哲學基礎是勒內·笛卡爾的《方法論》和尼古拉·布瓦洛的《詩的藝術》在文學方面可以看一下莫里哀的《偽君子》;18世紀是啟蒙文學時期,哲學基礎就是法國的啟蒙主義,重點看看狄德羅的《論美》、《論戲劇藝術》和萊辛的《漢堡劇評》在文學方面可以看看菲爾丁的《湯姆·瓊斯》、盧梭的《新愛洛伊絲》、席勒的《陰謀與愛情》和歌德的《浮士德》;19世紀是浪漫主義文學時期,哲學上有康德和施萊爾兄弟,文學上有華茲華斯的《抒情歌謠集》、拜倫的《唐璜》惠特曼的《草葉集》、麥爾維爾德《白鯨》和雨果的《悲慘世界》;19世紀是現實主義文學時期,哲學方面有黑格爾、費爾巴哈和孔德,文學方面可以看看司湯達的《紅與黑》、巴爾扎克的《高老頭》、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狄更斯的《雙城記》、夏洛蒂· 勃朗特的《簡·愛》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嘯山莊》、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海涅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普希金的《葉甫蓋尼·奧涅金》果戈理的《死魂靈》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契訶夫和易卜生的戲劇和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芬歷險記》;20世紀是現實主義文學時期,看看蕭伯納的《巴巴拉少校》勞倫斯的《虹》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多夫》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別了,武器》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21世紀是現代主義文學時期,可以看看叔本華、柏格森和尼採的哲學著作,文學方面可以看看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變形記》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 而後現代主義哲學要看看海德格爾的著作,文學方面可以看看薩特的《禁閉》貝克特的《等待戈多》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
E. 有哪些比較牛逼的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國家圖書獎
美國:普利策獎
法國:龔古爾文學獎
愛爾蘭:都柏林文學獎 (世界上獎金最高的小說獎)
日本:芥川獎、直木獎
英國:布克獎
德國:畢希納文學獎
西班牙:塞萬提斯獎
中國:茅盾文學獎
F. 有哪些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他在遺囑中說獎金的一部分應頒給「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文學獎的頒獎單位是瑞典文學院。首屆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在96名獲獎作家中,歐洲作家佔了73人、美國作家佔了10人、中南美洲作家佔了5人、亞洲作家佔了4人、非洲作家佔了3人、澳洲作家佔了1人。
美國 國家圖書獎:
該獎由非營利機構的國家圖書基金會主辦,每年一度。設最佳小說獎、最佳非小說獎、最佳詩歌獎和最佳少年文學獎四大獎項,並且設特別榮譽獎章。它是美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頒獎典禮是美國文壇的年度盛事。
首屆美國國家圖書獎於1949年舉行,每年由出版社從美國全年總數6萬余種書中推薦約千種參加競選。每項獎金1000美元。
美國 普利策獎:
「普利策獎」是國人比較熟悉的獎項,1917年由美國報紙發行人普利策在哥倫比亞大學創辦,獎勵為美國的新聞、文學、戲劇和音樂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該獎的文學獎中包括小說獎、表演劇本獎、美國歷史獎、傳記與自傳獎、詩歌與大眾非小說獎。每項各頒發獎金3000美元,每年春季頒發。
法國 龔古爾文學獎
「龔古爾文學獎」是1903年在法國設立的。早在1874年,法國作家埃德蒙·德·龔古爾(1822—1896)為了紀念他早逝的弟弟於勒·德·龔古爾(1830—1870),在遺囑中規定用他們的遺產作為基金,成立龔古爾學院,由10位著名作家擔任院士,每年評選出一本當年出版的最佳小說,頒發龔古爾文學獎。別看該獎金只有區區50法郎,但在法國文學界的影響卻非同小可。例如杜拉斯的《情人》(1984)本來售出25萬冊,獲獎後銷量就上升到100萬冊。總之只要是獲得龔古爾獎的小說,法國人都情願閉著眼睛掏腰包。
延伸閱讀
世界上獎金最高的小說獎:愛爾蘭都柏林文學獎
日本 芥川獎、直木獎
自1935年起,日本為紀念兩位知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和直木三十五,由文藝春秋出版公司創設「芥川獎」和「直木獎」,這兩個獎項均為日本重要文學獎,主要獎給日本文壇的新人。每半年由評委會從各報紙雜志上發表的無名作家和新作家作品中選出一至二篇,頒發獎品和獎金,獎金為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萬余元)。
英國 布克獎
「布克獎」是英國的主要文學獎之一,每年評選一次,授予當年出版的最佳長篇小說,由出版商從當年出版的長篇中選出一批推薦給評委會,評委會在10月份公布有望獲獎書目錄,11月評獎並頒獎。該獎由英國國家圖書協會頒發布克公司贊助,獎金一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3萬元)。
德國 畢希納文學獎
畢希納文學獎以德國歷史上著名的革命者和劇作家格奧爾格·畢希納的名字命名,由德國語言與文學學院創辦於1923年,每年頒發給對當代德語文學做出優異貢獻的一位作家或詩人,現在的獎金額為4萬歐元。
該獎是諾貝爾文學獎重要的風向標之一,德國作家海因里希·伯爾、君特·格拉斯,以及今年的諾獎「新後」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等德語國家諾獎得主都曾奪得過該獎。
西班牙 塞萬提斯獎
塞萬提斯獎被視為西語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由西班牙文化部創辦於1976年,以該國大文豪米蓋爾·德·塞萬提斯(1547-1616)命名,頒獎給在西語文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作家。每年的4月23日,西班牙國王都要為當年的塞萬提斯文學獎獲得者頒獎。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會在頒獎地通宵達旦地朗讀《唐·吉訶德》。這一天是塞萬提斯的祭辰和莎士比亞的誕辰,聯合國將這一天定為世界讀書日。
G. 有哪些國際文學獎接受投稿
在世界文壇頗為引人注目的獎項
你知道多少
諾貝爾文學獎(瑞典)
諾貝爾文學獎是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余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該獎。
龔古爾文學獎(法國)
普利策獎 (美國)
美國國家圖書獎 (美國)
布克獎(英國)
芥川獎(日本)
星雲獎 (美國)
科幻小說獎行星小說獎(西班牙)
凱迪克大獎-繪本(美國)
艾略特獎(英國)
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西班牙)
H. 世界各國都有哪些比較著名的文學獎
世界主要文學獎項大觀by - 2006-5-18 9:34:00諾貝爾文學獎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他在遺囑中說獎金的一部分應頒給「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文學獎的頒獎單位是瑞典文學院。首屆文學獎於1901年頒發,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在96名獲獎作家中,歐洲作家佔了73人、美國作家佔了10人、中南美洲作家佔了5人、亞洲作家佔了4人、非洲作家佔了3人、澳洲作家佔了1人。
美國 國家圖書獎:
該獎由非營利機構的國家圖書基金會主辦,每年一度。設最佳小說獎、最佳非小說獎、最佳詩歌獎和最佳少年文學獎四大獎項,並且設特別榮譽獎章。它是美國最重要的文學獎,頒獎典禮是美國文壇的年度盛事。
首屆美國國家圖書獎於1949年舉行,每年由出版社從美國全年總數6萬余種書中推薦約千種參加競選。每項獎金1000美元。
美國 普利策獎:
「普利策獎」是國人比較熟悉的獎項,1917年由美國報紙發行人普利策在哥倫比亞大學創辦,獎勵為美國的新聞、文學、戲劇和音樂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該獎的文學獎中包括小說獎、表演劇本獎、美國歷史獎、傳記與自傳獎、詩歌與大眾非小說獎。每項各頒發獎金3000美元,每年春季頒發。
法國 龔古爾文學獎
「龔古爾文學獎」是1903年在法國設立的。早在1874年,法國作家埃德蒙·德·龔古爾(1822—1896)為了紀念他早逝的弟弟於勒·德·龔古爾(1830—1870),在遺囑中規定用他們的遺產作為基金,成立龔古爾學院,由10位著名作家擔任院士,每年評選出一本當年出版的最佳小說,頒發龔古爾文學獎。別看該獎金只有區區50法郎,但在法國文學界的影響卻非同小可。例如杜拉斯的《情人》(1984)本來售出25萬冊,獲獎後銷量就上升到100萬冊。總之只要是獲得龔古爾獎的小說,法國人都情願閉著眼睛掏腰包。
世界上獎金最高的小說獎:愛爾蘭都柏林文學獎
日本 芥川獎、直木獎
自1935年起,日本為紀念兩位知名作家芥川龍之介和直木三十五,由文藝春秋出版公司創設「芥川獎」和「直木獎」,這兩個獎項均為日本重要文學獎,主要獎給日本文壇的新人。每半年由評委會從各報紙雜志上發表的無名作家和新作家作品中選出一至二篇,頒發獎品和獎金,獎金為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萬余元)。
英國 布克獎
「布克獎」是英國的主要文學獎之一,每年評選一次,授予當年出版的最佳長篇小說,由出版商從當年出版的長篇中選出一批推薦給評委會,評委會在10月份公布有望獲獎書目錄,11月評獎並頒獎。該獎由英國國家圖書協會頒發布克公司贊助,獎金一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3萬元)。
德國 畢希納文學獎
畢希納文學獎以德國歷史上著名的革命者和劇作家格奧爾格·畢希納的名字命名,由德國語言與文學學院創辦於1923年,每年頒發給對當代德語文學做出優異貢獻的一位作家或詩人,現在的獎金額為4萬歐元。
該獎是諾貝爾文學獎重要的風向標之一,德國作家海因里希·伯爾、君特·格拉斯,以及今年的諾獎「新後」奧地利女作家耶利內克等德語國家諾獎得主都曾奪得過該獎。
西班牙 塞萬提斯獎
塞萬提斯獎被視為西語世界的諾貝爾文學獎,由西班牙文化部創辦於1976年,以該國大文豪米蓋爾·德·塞萬提斯(1547-1616)命名,頒獎給在西語文學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作家。每年的4月23日,西班牙國王都要為當年的塞萬提斯文學獎獲得者頒獎。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會在頒獎地通宵達旦地朗讀《唐·吉訶德》。這一天是塞萬提斯的祭辰和莎士比亞的誕辰,聯合國將這一天定為世界讀書日。
I. 類似諾貝爾文學獎的世界文學大獎到底有哪些
1)英國的布克獎、柑橘獎、惠特布萊德獎和布萊克小說紀念獎
2)法國的龔古爾獎和法蘭西學院小說獎、勒諾多獎、費米娜獎和美第奇
3)奧地利歐洲文學國家獎
4)美國的普利策獎和國家圖書獎、全美書評人獎和福克納文學獎、紐斯塔特獎國際獎
5)日本的芥川獎、直木獎和江戶川亂步獎
6)德國的書業和平獎和畢希納文學獎
7)捷克的卡夫卡文學獎
8)愛爾蘭的IMPAC都柏林文學獎
9)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
J. 世界性的文學大獎有什麼
瑞典:,』諾貝爾文學獎。法國:麗池—海明威獎。蘇聯:列寧文學獎。義大利:費爾特賴利獎。西班牙:普蘭內特獎。美國:諾伊施塔特獎.美國:國家圖書獎.法國:保羅。莫蘭德獎。法國:西諾·德爾·杜坎獎.英國:布克獎。丹麥:桑寧獎。義大利:菲厄吉獎。德國:歌德獎。德國:阿諾·施米特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