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為什麼到西歐打西班牙
1. 阿拉伯人征服歐洲的美夢,究竟是怎麼是破滅的
在本文開始敘述阿拉伯人在東方的的擴張的時候,咱們還得為上一篇阿拉伯人在歐洲的擴張結個尾:大家還記得,我在上一篇的末尾留下了一個疑問「阿拉伯人在歐洲的擴張會到此停止嗎?」相信以各位讀者看了這么多期阿拉伯史的經驗,肯定知道答案了——以阿拉伯人的這個脾氣,怎麼可能止步「小小」的伊比利亞半島呢?我們的目標,那肯定是趕英超法...不是,打英佔法,統治全歐洲啊。畢竟,我們的終極理想可是恢復昔日羅馬帝國的榮光吶?怎麼能少了高盧這一重要的地區呢?啥也不說了。
抄起榔頭來就是干!
雖然總掌大權的穆薩總督被叫回了大馬士革,但是這絲毫不能影響阿拉伯勇士們對戰爭的熱情。阿拉伯人是在8世紀佔領的伊比利亞半島,他們翻過歐洲大陸和半島的天然界限,比利牛斯山脈也是在這一年。可以說是一時半刻都沒浪費,直接帶領得勝之兵,夾帶著勝利的余熱大大咧咧的打進了現如今的法國境內,當時這里屬於法蘭克王國管轄。
圖為查理.馬特之子,後來統治了法國的丕平三世
查理先生一邊在四周徵召士兵和領主,一邊任由阿拉伯人繼續膨脹,讓他們的輕騎兵四處劫掠導致過於分散,意圖讓他們喪失引以為傲的輕騎兵的機動優勢,尋找機會進行決戰。這個機會並沒有讓查理等很久。
阿拉伯人很快由新總督阿卜杜勒引大軍北上,盡管期間在圖盧茲被奧多公爵稍微阻擋了一下,但是並沒有使阿拉伯人喪失行軍能力。總督的目標是圖爾城,那裡有很多的精美教堂,這就意味著那裡有很多的財富。可是新總督依舊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還是像以前一樣到處派一些劫掠的小部隊,這分散了他的兵力。而查理,不僅在徵召兵力,還得到了南方的奧多公爵的殘兵敗將的支持。
阿卜杜勒的軍隊前進到圖爾的時候終於和南下的查理公爵的軍隊相遇,阿拉伯人有很多輕騎兵和重騎兵,而法蘭克人則多是重裝步兵。查理把他的軍隊藏在山丘上的樹林里,隱瞞了自己軍隊的真實人數,並讓阿拉伯人無法由上至下的進行騎兵沖鋒——這就讓阿拉伯人喪失了一半的優勢。而阿卜杜勒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連續七天都不進攻,只是等待更多的部隊前來會和。
但是第七天到來的時候,阿卜杜勒決定不再等了。歐洲寒冷的冬天就要來臨。而來自熱帶地區的阿拉伯人註定頂不住寒冷的氣候:盡管敵人有地形優勢,他還是相信自己的騎兵戰無不勝。他命令騎兵反復沖擊法蘭克人的防線——但是訓練有素的法蘭克人維持著戰線,毫不動搖。
歐洲人記載北方人就像「不動之海」「寒冰之牆」一樣維持著戰線。就在戰役焦灼的時候,後方的查理公爵率領一支輕騎兵繞到了阿拉伯人的大本營,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他開始搶奪阿拉伯人從他們手裡搶奪的財物。並把這個消息散播到了戰場上。
2. 圖爾戰役的始末,飛速擴張的阿拉伯人如何碰壁於普瓦提埃呢
一、進軍歐洲
倭馬亞王朝決定把拜占庭作為第一個攻佔的對象。717年8月15日,阿拉伯人的海軍出現在君士坦丁堡的城下,可這次,一向勢如破竹的阿拉伯人第一次碰了壁,十幾萬大軍圍城十幾月,不僅沒有攻克君士坦丁堡,而且還被拜占庭人的"希臘火"燒得很慘,只好大敗而歸。阿拉伯人只好採取迂迴戰術,以西班牙為基地,越過比利牛斯山,進軍法蘭克王國。哈里發打算先征服日耳曼世界,再兩面夾擊攻下君士坦丁堡。於是,阿拉伯人和西歐的法蘭克王國之間的戰爭似乎不可避免了。這不僅僅是阿拉伯人與法蘭克人之間的戰爭,更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個世界的斗爭。
查理·馬特為了表示對歐多公爵的歡迎,特意連夜給他寫了一封信。查理在信中勸誡歐多最好不要阻止阿拉伯人的前進,要耐心等待時機,不要過早發動進攻。因為這時的阿拉伯大軍正處於攻城略地的狂熱之中,這種狂熱給了他們十足的鬥志,讓阿拉伯人擁有強大的戰鬥力。此時貿然出擊無異於以卵擊石,因此,法蘭克人必須要耐心等待,阿拉伯人的狂熱褪去之時,就是查理·馬特帶頭反擊之時。
3. 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統治為何會最終消失
一句話總結就是北邊基督教政權逐漸強大,而摩爾人政權則在幾百年的統治中漸漸的衰落並且備戰不夠,最終被趕出了歐洲。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統治
1485年,准備就緒的西班牙軍隊向摩爾人發起進攻。從1490年春天開始,費迪南德指揮部隊毀滅了格拉納達城外的富庶平原,將城外的24個小城鎮以及許多村落夷為平地,所有糧食和牲畜一掃而光。1491年4月,8萬西班牙軍隊包圍格拉納達。盡管格拉納達的城防工事仍然十分堅固,卻已毫無意義——守軍即使不戰死,也會餓死。捱至1492年1月2日,格拉納達終於宣告投降。西班牙領土上的最後一個摩爾人國王,不幸的穆罕穆德十一世,隨即被迫離開紅宮,向著非洲大陸的方向一去不復返。
4. 古代阿拉伯帝國竟到了西班牙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版圖。
5. 塔立格是亞洲人的奴隸,卻只帶領1萬人就滅了一歐洲王國,他如何做到的
公元前711年,塔立格負責攻打西班牙。歐洲地區的阿拉伯帝國派出了一支7000人的隊伍前往征服伊比利亞半島。塔立格就是這7000人隊伍的首領。他原本是穆薩的奴隸,後來穆薩發現塔立格有過人的軍事才能,才破格將其提拔為軍隊的統帥。
得知阿拉伯已經打到門口的消息,當時的敵方王國派了25,000人的大軍去阻擋塔立格的12,000軍,阿拉伯人與西哥特大軍在一個地方展開了決戰。雖然阿拉伯人最開始處於劣勢,但是塔立格卻用優勢兵力直接沖擊敵軍的主帥,再加上敵軍本來就軍心渙散,被塔立格打得大敗。
在公元711年冬天,阿拉伯人占據了半個伊利比亞半島,三年後阿拉伯人幾乎占據了整個西班牙。之後蒙古帝國再次開展了遠征模式,征服了半個歐洲大陸。
6. 阿拉伯入侵西歐內陸是怎麼被阻止的
倭馬亞王朝統治時期,繼續向外侵略。阿拉伯軍隊幾乎同時向北、東、西三個方向出擊。在西方,曾多次進攻君士坦丁堡,並向北非和西班牙擴張。698年,征服了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等西部地區,將領土擴張到大西洋沿岸。741年,征服了西哥特王國,佔領了比利牛斯半島,越過比利牛斯山,侵入高盧西南部。732年在波瓦都戰役中,為法蘭克王國宮相查理·馬特所敗。從此,阿拉伯人入侵西歐內陸的勢頭終於被阻止。
7. 阿拉伯人和西南歐是怎麼戰斗的
北非盪平後,富庶的西南歐立即成為阿拉伯人下一個掠奪目標。
伊比利亞半島是西南歐的門戶,是中世紀歐洲最美好的地區之一,當時,統治半島的西哥特人,屬基督教的阿里烏派。當地土著居民(西班牙——羅馬居民)信奉基督教的羅馬天主教,他們把阿里烏派視為異端。西哥特人在西班牙專橫跋扈,廣大人民十分痛恨其統治。阿拉伯人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闖進西南歐大門的。
711年春,一支由300名阿拉伯人和7000名信仰伊斯蘭教的柏柏爾人組成的部隊,被派到比利牛斯半島,深入偵察西哥特王國的領土。711年7月,阿拉伯軍在詹達湖岸邊的巴爾白特河口與西哥特國王羅德里克的軍隊相遇。由於對羅德里克篡奪王位不滿者的倒戈,西哥特的2.5萬之眾被完全擊潰,羅德里克下落不明。阿拉伯人長驅直入,勢如破竹,很快便佔領了馬拉加、科爾多瓦和西哥特首都托萊多。
712年,穆薩親自率領1萬名由阿拉伯人組成的軍隊在西班牙登陸。僅2年時間,整個比利牛斯半島除北部山區以外都被佔領,並建立了西班牙人的統治。
西班牙被征服後,阿拉伯統治者就想征服整個地中海,把義大利、日耳曼和希臘等地都收歸阿拉伯版圖。
717年8月中旬,阿拉伯軍隊同時從陸上和海上大舉進攻拜占廷帝國的首都。12萬阿拉伯陸軍由馬斯馬拉指揮,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准備用封鎖的辦法圍困該城。阿拉伯的海軍艦隊在蘇萊曼指揮下,約1800艘船隻從埃及和敘利亞趕來。為了配合封鎖,阿拉伯艦隊一路在西,切斷可能來自愛琴海方面的援助和補給;另一路在東,控制來自黑海方面的補給。
拜占廷帝國皇帝利奧三世面對阿拉伯人的圍攻,決定使用「希臘火」襲擊阿拉伯艦隊,削弱其海上力量,以打破其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海上封鎖。為此,他們在君士坦丁堡東北海港出口處建起兩座瞭望塔,瞭望塔之間掛起可以升降的大鐵鏈。船艦上,裝有用石油、硝石、硫磺及各種樹脂製成的混合液質,注進吸管。阿拉伯艦船入港後,即放下鐵鏈,切斷退路,隨後,各艦船上的「希臘火」一齊噴射。這種希臘火見水即燃,能在水面上燃燒。頓時,阿拉伯艦船大火沖天,急忙逃遁。
拜占廷艦隊利用希臘火不斷襲擊阿拉伯艦隊,使其遭到損失,同時由於阿拉伯人不適應歐洲冬天寒冷的天氣,有數以千計的人死亡,蘇萊曼將軍也被凍死。這些損失打擊了阿拉伯軍隊的士氣。718年8月15日,阿拉伯人被迫解圍撤兵。途中他們的艦隊遇到大風襲擊,有15萬人死亡,1800艘戰艦到達敘利亞和亞歷山大里亞港時,只剩下10艘。這對阿拉伯人來說,確實是一場災禍,對以後的戰爭進程帶來了無可估量的影響。
不久,阿拉伯人改變征服路線,即先取法蘭克、日耳曼、義大利,然後進攻君士坦丁堡,最後回到大馬士革。
719年,阿拉伯人在同盟軍支持下,越過比利牛斯山,准備侵入高盧的阿奎丹地區,而崛起的法蘭克人,這時也正從北方進攻阿奎丹。阿奎丹地區由歐多統治,他面對南北兩面之敵的進攻,深感處境危險,就想先收買北非柏柏爾的一個首領,以保障南疆的安全,結果沒有得逞。阿拉伯集中兵力分兩路大舉進攻,主力從西面渡過埃及布羅河,沿潘普絡納向北,過比達索瓦河,進入加斯科尼,再從那裡向北運動。以保障主力部隊的成功,另一支獨立支隊,則從東南向北,以羅訥河下游出口處的阿爾為打擊目標,目的是在阿奎丹製造恐怖氣氛,吸引牽制敵人,保證西路主力的襲擊成功。
西路由西班牙總督阿卜杜拉曼率領,發展順利。在加龍河下游的波爾多擊潰歐多的抵抗,波爾多城被搶劫一空。接著分兵出擊,連渡加龍河和多爾多涅河,向北並到達圖爾以南約95公里的普瓦提埃城。歐多無力抵抗,節節敗退,無計可施,他決定向法蘭克人求和,藉助其兵力向阿拉伯人進攻。
6世紀中葉,法蘭克王國東征西戰,勢力強盛,其疆域南至比利牛斯山,東至萊茵河川東,成為西歐日耳曼人最強大的國家。後來隨著封建貴族權力的增長,王朝開始衰頹,一切大權實際落入宮相之手,國王徒擁虛名。國家分裂為奧斯特拉西亞、紐斯特里亞等幾部分。
就在此期間,法蘭克出現了一位傑出的宮相,名叫查理·馬特。他重新統一法蘭克,穩定奧斯特拉西亞的統治權,統一了紐斯特里亞,並征服了撒克遜人、日耳曼人和多瑙河流域,鞏固了東北邊疆,保證無後顧之憂。
731年,查理·馬特率領一支軍隊從奧爾良渡過盧瓦爾河,進入貝里地區。這時,阿拉伯軍隊正忙於搶劫,同盟軍統帥、西班牙總督阿卜杜拉聞訊後,立即命令部隊退到普瓦提埃城附近。
歐多得到查理·馬特的支持後,急於交戰。但是,具有傑出指揮才能的查理·馬特知道阿拉伯人的弱點。他阻止歐多的行動。他認為,阿拉伯人前進的時候,不能過早發動攻擊,一定要忍耐。因為他們由於對財物的貪欲所激發的信心和勇氣,就像洪水一樣難以抵擋。等到他們滿載而歸時,就無鬥志了,這時再攻擊就有成功的希望。
阿拉伯人由於滿載劫獲物,使其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喪失了機動性。阿卜杜拉曼一度曾想放棄這些戰利品,但他的部下不肯服從命令,這樣只好一面把戰利品南撤,一面組織力量准備戰斗。查理·馬特也展開了隊形,因為民兵尚未到達,也就沒有主動進攻。兩軍對峙了七天。
法蘭克軍隊主要依賴步兵。他們的部隊分為兩類:一類是主將的私人部隊,軍事素質好,受過嚴格訓練,參加過多次戰斗;另一類是強召來的當地民兵,他們裝備不全,沒經過訓練,說不上有什麼紀律,主要任務是搜尋糧秣,保障供給。法蘭克軍隊的兵器主要有刀劍、匕首、標槍和戰斧。主要的防護武器是防盾和裝甲。阿拉伯軍隊大部分是騎兵,慣用矛、劍,很少使用弓箭和甲胄。他們沒有後方補給,主要靠以戰養戰,戰術上靠野蠻的硬沖和勇敢精神。
8. 西班牙什麼時候被阿拉伯人統治的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又稱摩爾人)入侵西班牙。阿拉伯人只用了7年時間就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從而西班牙開始了為期近800年的伊斯蘭統治。
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西班牙政治、經濟、文化等再度輝煌。許多經濟作物(如茄子、西瓜、柑桔等)通過阿拉伯人引入西班牙和歐洲,阿拉伯數字的使用促進了科學發展,天文、醫葯、數學、建築等均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等人的著作及聖經、古蘭經通過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翻譯傳到了歐洲各地。西班牙語中關於行政、建築、數學、醫葯等領域的詞彙很多來自阿拉伯文。阿拉伯統治對西班牙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8)阿拉伯人為什麼到西歐打西班牙擴展閱讀:
收復失地運動(西班牙語:Reconquista),又稱再征服運動、列康吉斯達運動,是公元718至1492年間,西班牙人反對阿拉伯人佔領,收復失地的運動。
從 718年的科法敦加戰役開始,到1492年格拉納達戰役結束,共經歷了8個世紀。 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中,「Reconquista」一詞有「重新征服」的意思。
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原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島的北部。以後在北部地區建立了阿斯圖里亞斯、納瓦爾、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等王國,這些王國時有分合,並從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夫里亞山區及比利牛斯山區向南推進,開展驅逐阿拉伯人、收復失地的運動。
718年,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國王佩拉約在科法敦加與入侵的阿拉伯人發生戰斗。在伊比利亞半島東部的納瓦爾、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王國也進行了收復失地的斗爭。
1479年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合並,共同開展了驅逐阿拉伯人佔領的斗爭。西班牙人先後收復了托萊多(1085)、拉斯納瓦斯·德托洛薩(1212)、塞維利亞(1248)、薩拉戈薩(1118)、馬約爾(1229)、巴倫西亞(1238)、薩拉多(1340)和阿爾赫西拉斯(1344)。
1492年1月2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最後一個王國格拉納達王國被打敗,國王穆罕默德十二世(即西班牙稱博阿布迪爾)投降,西班牙統一,收復失地運動勝利結束。
資料來源:網路—收復失地運動
9. 西班牙被阿拉伯征服後阿拉伯又產生了什麼野心
712年,穆薩親自率領1萬名由阿拉伯人組成的軍隊在西班牙登陸。僅2年時間,整個比利牛斯半島除北部山區以外都被佔領,並建立了西班牙人的統治。
西班牙被征服後,阿拉伯統治者就想征服整個地中海,把義大利、日耳曼和希臘等地都收歸阿拉伯版圖。
10. 阿拉伯人古代有沒有侵略過歐洲和猶太人
阿拉伯人進攻歐洲,大的有兩次,一是主力會攻君士坦丁堡,被火攻擊退,慘敗而回。一是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從北非攻進西班牙,並深入法國,在法國被擊退,從此統治西班牙7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