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有哪些資料
A. 西班牙有什麼特色,有什麼獨有的文化
1、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2、西班牙人很重視信譽,總是盡可能地履行簽訂的合同,即便後來發現合同中有對他們不利的地方,他們也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
3、西班牙人只有在參加鬥牛比賽活動時才嚴守時間,但客人應當守時,即便對方晚到,也不要加以責怪。
(1)西班牙有哪些資料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
西班牙主要礦產儲藏量:煤88億噸,鐵19億噸,黃鐵礦5億噸,銅400萬噸,鋅190萬噸,汞70萬噸。森林總面積150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30%,軟木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第二。
地形地貌:
西班牙地勢以高原為主,間以山脈。海拔3718 米的穆拉森山為全國最高點。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個山脈環繞的閉塞性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3/5,平均海拔600米~800米。北有東西綿亘的坎塔布里亞山脈和比利牛斯山脈。
B. 介紹一下西班牙的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方面情況
自然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西班牙全國總面積達50592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9954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240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五位,本土最北端到最南端大約830公里,東西方向最長1000公里。
絕大部份領土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隔比利牛斯山脈與法國和安道爾相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北面比斯開灣,東臨地中海與義大利隔海相望,西北、西南臨大西洋。
拓展資料:
西班牙王國(西班牙語:Reino de España;英語:The Kingdom of Spain),簡稱西班牙,位於歐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亞半島, 地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處,西鄰葡萄牙,北瀕比斯開灣,東北部與法國及安道爾接壤,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及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該國是一個多山國家,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其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 以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數量世界第二,僅次於英語。
C. 西班牙城市有哪些
主要城市
1、巴塞羅那,位於西班牙東北部地中海沿岸,是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首府。是伊比利亞半島的門戶,全市面積91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51萬,連同外圍地區人口為400萬,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
2、巴倫西亞,西班牙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人口79.7萬,面積135平方公里。是西班牙最大、歐洲第五大集裝箱港口,2009年總吞吐量5779萬噸,集裝箱吞吐量365萬標准箱。
3、塞維利亞,安達盧西亞自治區首府,人口70.2萬,是全國第四大城市,南部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西班牙唯一游內河港口的城市,西班牙南部經濟、貿易、旅遊和文化重鎮。
4、科爾多瓦,人口32.88萬,是馬布德拉曼一世建立的科爾多瓦王國首都,迄11世紀初為止是伊斯蘭教主要都市之一。
西班牙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50個省、8000多個市鎮,在摩洛哥境內另有休達和梅利利亞兩塊飛地。
(3)西班牙有哪些資料擴展閱讀:
西班牙的歷史:
1492年"光復運動"勝利後,建立統一的西班牙封建王朝。同年10月12日哥倫布抵達西印度群島。此後西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各洲均有殖民地。
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建立第一共和國。1931年建立第二共和國。1936~1939年西爆發內戰。1947年佛朗哥宣布西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逝,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登基。1976年7月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西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1982年10月工人社會黨首次在大選中獲勝組閣,並在1986年、1989年和1993年連續三次贏得大選蟬聯執政。1996年人民黨上台執政,2000年5月再次贏得大選。2002年7月,內閣進行重大改組。
D. 跪求有關西班牙的資料,是都行,有關工業設計的就更好了,大家幫幫忙啊
國名:西班牙(España,Spain)正式名稱為西班牙王國 (Reino de España)
所屬大洲:歐洲(西部地區)屬於南歐
重要節日:國慶節:10月12日;憲法日:12月6日。
首都:馬德里 (Madrid),人口310萬(2004年)。
面積:505,925平方公里
人口:45,200,737人(2007年估計)主要是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681萬)、加里西亞人(275萬)和巴斯克人(212萬)。
宗教: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語言: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是官方語言和全國通用語言。少數民族語言在本地區亦為官方語言。
國家體制:君主立憲制,議會民主制
國花:石榴花,康乃馨
國石:綠寶石
國球:水球
貨幣:歐元(舊貨幣:比塞塔)
國際域名縮寫:es
國際電話區號:+34
時差: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夏令時期間6小時;
西班牙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方形組成,上下均為紅色,各占旗面的1/4;中間為黃色。黃色部分偏左側繪有西班牙國徽。紅、黃兩色是西班牙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並分別代表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古老王國。 有一種說法是紅色代表碧血,黃色代表黃沙,碧血黃沙象徵的是西班牙人民酷愛的鬥牛運動,從中體現的是英勇頑強、不畏強暴的精神。
西班牙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左上角是紅地上黃色城堡,右上角為白地上頭戴王冠的紅獅,城堡和獅子是古老西班牙的標志,分別象徵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左下角為黃、紅相間的豎條,象徵東北部的阿拉貢;右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鏈網,象徵位於北部的納瓦拉;底部是白地上綠葉紅石榴,象徵南部的格拉納達;盾面中心的藍色橢圓形中有三朵百合花,象徵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團結。盾徽上端有一頂大王冠,這是國家權力的象徵。盾徽兩旁各有一根海格力斯柱子。亦稱大力神銀柱,左、右柱頂端分別是王冠和帝國冠冕,纏繞著立柱的飾帶上寫著「海外還有大陸」。
國歌:《皇家進行曲》 西班牙國歌最早源於十八世紀卡洛斯三世時期的格拉納達軍隊進行曲,皇家名稱為《西班牙榮譽進行曲》,民間則稱為《步兵進行曲》。王室曾多次組織音樂家譜寫新歌,但無一能夠超過這個曲子,於是這首有曲無詞的國歌便延續下來,直至2007年年底,由全國性發起徵集歌詞的活動,確定了西班牙國歌歌詞,歌詞為:
西班牙萬歲!/我們一起唱/用不同的聲音/同一顆心
西班牙萬歲!/從綠色的山谷/到浩瀚的海洋/是兄弟的贊歌
我們熱愛自己的祖國/要去擁抱她/在她湛藍的天空下/各民族親如一家
光榮的子孫/偉大的歷史/歌唱正義與繁榮/歌唱民主與和平。
4段歌詞體現了「團結、自由、民主、和平」。
但是這段歌詞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西班牙國歌的歌詞問題還是被擱置了下來。
1931年,第二共和國曾把《列戈頌歌》定為國歌,但是民主政府失敗後又恢復了原有國歌的地位。
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重要人物: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西班牙國家元首。1938年1月5日生於羅馬,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幼時隨父旅居義大利、瑞士和葡萄牙等國。1955年起,先後在西海、陸、空三軍軍事學院和大學學習,畢業後到政府各部門實習行政管理,1969年7月經西班牙議會批准為王位繼承人,1975年11月登基。愛好滑雪、狩獵、航海、航空。1962年與希臘公主索菲婭結婚,有二女一子。
何塞·路易斯·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首相。1960年8月4日生於卡斯蒂利亞-萊昂自治區。法學學士。1979年加入工社黨。1986年成為西最年輕的眾議員,此後連續4次當選。2000年7月被選為工社黨總書記。2004年4月出任首相。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50個省,8000多個市鎮。17個自治區為: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利亞斯、巴利阿里、巴斯克、加那利、坎塔布利亞、卡斯蒂利亞-萊昂、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馬德里、穆爾西亞、納瓦拉、拉里奧哈和巴倫西亞。
行政區劃/行政中心
安達盧西亞 Andalucia/ 塞維利亞 Sevilla
阿拉貢 Aragón/ 薩拉戈薩 Zaragoza
阿斯圖里亞斯 Asturias/ 奧維多 Oviedo
巴利阿里 Baleares/ 馬略卡 Mallorca
巴斯克 Vasco/ 維多利亞 Vitoria-Gasteiz
加那利群島 Canarias/
坎塔布里亞 Cantabria/ 桑坦德 Santander
卡斯蒂利亞-萊昂 Castilla y León/ 巴亞多利德 Valladolid
卡斯蒂利亞-拉曼恰 Castilla La Mancha/ 托萊多 Toledo
加泰羅尼亞 Catalunya/ 巴塞羅那 Barcelona
埃斯特雷馬杜拉 Extremara/ 梅里達 Mérida
加利西亞 Galicia/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 Santiago de Compostela
馬德里 Madrid/ 馬德里 Madrid
穆爾西亞 Murcia/ 穆爾西亞 Murcia
納瓦拉 Navarra/ 潘普洛納 Pamplona
拉里奧哈 La Rioja/ 洛格羅尼奧 Logronyo
巴倫西亞 Valencia/ 巴倫西亞 Valencia
四大旅遊區:加那利群島-熱帶風光、太陽海岸-地中海沙灘、巴利阿里群島-地中海浴池、馬德里-文化古城;
人口概況
西班牙的主要民族是占總人口70%以上的卡斯蒂利亞人。加泰羅尼亞人、加利西亞人和巴斯克人是西班牙20個少數民族中最重要的三個。
加泰羅尼亞人主要居住在西班牙東北部,巴塞羅那即是加泰羅尼亞重鎮。少數加泰羅尼亞人住在阿拉貢地區,在德國、義大利、安道爾以及其它國家還有約60萬人;加利西亞人的聚居地在西北部的加利西亞地區,他們的起源同葡萄牙人有親緣關系,文化、語言上也很接近,在國外加利西亞人主要集中在阿根廷,總共有97.5萬;巴斯克人分布在比利牛斯山的西側,沿著坎塔布連山麓和比斯開灣沿岸居住,在國外約有30萬人,很多在法國。社會學家們至今未能找到巴斯克族的起源。在這三個地區,民族語言同西班牙語(卡斯蒂利亞語)一樣都是官方語言。
西班牙最大的三個城市是馬德里、巴塞羅那和瓦倫西亞,他們的人口都在200萬人以上。在約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二的內地,人口只有全國的三分之一,剩下的都集中在瀕臨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工業繁榮地區。沿海一帶的比斯開省每平方公里有263人,巴塞羅那省更達284人。在一些工業區,如阿斯圖里亞斯、巴斯克、加泰羅尼亞等,甚至每平方公里超過500人。而在特魯埃爾、索里亞和拉曼恰某些人煙稀少的地區每平方公里只有9人。在內地,唯一人口密度比較高的只有首都所在地的馬德里省,每平方公里也超過五百人。
西班牙人口嚴重趨向老齡化。西班牙被稱為歐洲最適合居住的國家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壽命在1980年就達到76歲,在歐洲僅次於荷蘭。盡管是傳統天主教國家,但是由於受到現代婚姻家庭觀念的沖擊,青年人趨向於晚結婚、不結婚、不要孩子。婚齡男女結婚率只有千分之五左右,也就是說同居比例巨大。八十年代初期結婚人數一度每年減少百分之二十五。目前,平均每個婦女生育2.1個孩子,家庭規模縮小到每戶三人左右,在歐洲屬於較低水平。不過西班牙的離婚率也較低,只有千分之零點五。西班牙的兒童死亡率也是歐洲比較低的,在百分之一以下。大量海外移民也造成了西班牙人口的低增長率,這是她與其他西方國家人口低增長原因的不同之處。
目前在國外居住的西班牙人總計約有336萬人,其中美洲有220.7萬人,歐洲為107.3萬。不斷的遷移是西班牙人口統計的特點,這與她曾經的殖民地統治有關。新大陸發現之後,大量的西班牙人湧向中美洲和南美洲、甚至北美洲的一部分地區尋找黃金和冒險。到1913年,西班牙美洲移民共有22 萬。戰後,西班牙移民方向發生了方向性的逆轉。1960年以前,最多有百分之八十五的移民的目標是大西洋對岸的美洲,後來驟降到百分之十;同時,大量移民把新的夢想轉向了歐洲,他們最樂於去的地方是法國、德國和瑞士。戰後,西班牙遷往國外的人口共有150萬。
[編輯本段]國家首都
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標志是一隻站立著夠蘋果吃的熊。它地處海拔670米的山間盆地上,是歐洲地勢最高的首都之一。這里風光秀麗,陽光燦爛,空氣清新,每年的晴天數居歐洲各大首都之首。
在古代,馬德里不過是曼薩納雷斯河畔的一個小村落,羅馬人、西哥特人和阿拉伯人先後在這里統治。馬德里的名字來自於公元十世紀阿拉伯人在這里修建的要塞馬吉里特。1083年,西班牙人把外來統治者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1562年,費利佩二世將首都從托萊多遷往位於半島心臟地帶的戰略要地馬德里。當時這座城市只有3萬居民,但是今天馬德里已擁有人口近四百萬,成為西班牙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
現在的馬德里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西班牙工業總產值的10%來自這座首都的機器製造、化學工業、建築、皮革及木材加工、食品等工業部門。自從 1851年馬德里第一條鐵路通車以來,馬德里已同國內20多個城市以及世界各大城市通有飛機航線,西班牙的公路網以馬德里為中心向全國各地延伸。地鐵交通是馬德里市內的主要交通方式,地鐵總長約100公里,每天100萬人次上下進出。
無數名勝古跡遍布馬德里全城。1000多個凱旋門,3000多個廣場,50座博物館,這座1992年被評為「歐洲文化名城」的古城洋溢著濃烈的歷史氛圍。三個主要廣場——太陽門廣場、中心廣場和西班牙廣場之間的三角地帶就「西班牙廣場」堂吉訶德和僕人塑像是馬德里的市中心。太陽門廣場被稱為西班牙的中心,在那裡有一個標志,西班牙人以此為基點計算通往全國各地的汽車、火車、飛機的里程。西班牙廣場上有西班牙著名的塞萬提斯紀念碑,紀念碑的一面是西班牙開國女王伊莎貝爾像以及象徵平靜的地中海和洶涌的大西洋的兩個水池,另一面是享譽世界的堂吉河德和桑丘主僕銅像。哥倫布紀念碑樹立在哥倫布廣場,遙望遠方的哥倫布雕像和他腳下三桅船形狀的噴泉也是馬德里標志性建築之一。大地女神廣場上的雕塑「獅子戰車」的形象也經常被用來標志馬德里市,這個廣場是著名球會皇家馬德里球迷歡慶的地點。
隨著近一二十年來旅遊事業的發展,馬德里除了新建了許多機關、商業大樓等以外,同時還新建了許多主要供外國旅遊者休息的華麗飯店和旅館。在新的建築中,「歐洲門」無論在建築上還是在美學上都令人嘆服。兩座對稱的平行四邊形塔樓分別坐落在高速路的兩側,向對方劇烈傾斜。這是為在馬德里召開的歐盟會議興建的建築,顯示出一種勇敢無畏的豪氣。
[編輯本段]主要城市
巴塞羅那(Barcelona)加泰羅尼亞自治區首府
位於西班牙東北部地中海沿岸,依山傍海,地勢雄偉,是伊比利亞半島的門戶,全市面積91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51萬,若連同外圍地區為400萬,僅次於首都馬德里,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其官在西班牙維拉弗蘭卡,人們參加疊羅漢比賽方語言是西班牙語,但是本地的加泰羅尼亞語則在整個地區通用。巴塞羅那是加泰羅尼亞的港口城市,是享譽世界的地中海風光旅遊目的地和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貿易、工業和金融基地,工業產值佔全國的1/5,有汽車、重型機械、化工、精密儀器、紡織等工業部門。巴塞羅那港還是地中海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大的集裝箱集散碼頭,巴塞羅那港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年入港船隻為8000艘(總噸位為4000萬噸),年吞吐量為2000萬噸。巴塞羅那比馬德里更為古老,在西班牙的大部分歷史上他都是比馬德里更為重要的城市,先是西哥人的首都,後來是巴塞羅那有權勢的諸伯爵的領地。1137年成為加泰羅尼亞和阿拉貢聯合王國的首府,此後變成一座極其富裕而顯耀的城市。15世紀初期巴塞羅那及其所轄地區並入西班牙國,自那以後馬德里與巴塞羅那之間一直存在著激烈的競爭,作為這個國家名列前茅的海港、商業中心和工業城市,巴塞羅那日益繁榮。
[編輯本段]國家政治
【政治】
2004年3月11日,馬德里發生恐怖爆炸事件,對西政局造成深遠影響。盡管政府更迭,但西社會安定,經濟穩中有升。新任首相薩帕特羅大力推行「對話和協商」,採取一系列帶有工社黨傳統左翼色彩的政策。實施以穩定宏觀經濟、維持財政平衡為重點的經濟政策。推行民主革新,關注弱勢群體利益。在反對家庭暴力、解決非法移民、提高最低工資和養老金以及增加獎學金等方面頒布或修改了相關法律或條例。加大反恐力度,積極開展國際反恐合作。
【憲法】
現行憲法於1978年12月6日全國公民投票通過,12月29日生效。憲法規定西班牙是社會與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議會民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一世的直系後代世襲。國王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代表國家。政府負責治理國家並向議會報告工作。憲法承認並保證各民族地區的自治權。
【議會】
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行使立法權,審批財政預算,監督政府工作。立法權以眾議院為主,參議院為地區代表院。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4年。本屆議會於2004年4月組成。眾議員350名,參議員259名(其中51名由各自治區議會委任)。兩院議席分配情況如下:
眾議院 參議院
工人社會黨 164 95
人民黨 148 126
統一與聯合 10 6
共和左翼 8 -
加泰羅尼亞進步聯盟- 16
聯合左翼 5 -
巴斯克民族主義黨 7 7
加那利聯盟 3 4
其他黨派 5 4
眾議長曼努埃爾·馬林·岡薩雷斯(Manuel Marín González,男),2004年4月就任。參議長弗朗西斯科·哈維爾·羅霍·加西亞(Francisco Javier Rojo García,男),2004年4月就任。兩人均屬工社黨。
【政府】
現政府於2004年4月18日就職,現有17名內閣成員。主要有:首相何塞·路易斯·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José Luis Rodríguez Zapatero)、第一副首相兼首相府大臣、政府發言人瑪麗亞·特雷莎·費爾南德斯·德拉維加·桑斯(女)(María Teresa Fernández de la Vega Sanz)、第二副首相兼經濟、財政大臣佩德羅·索爾韋斯·米拉(Pedro Solbes Mira)、外交與合作大臣米格爾·安赫爾·莫拉蒂諾斯·庫亞烏百(Miguel Ángel Moratinos Cuyaubé)等。
【司法機構】
司法領導機構是司法總委員會,由20名成員組成,最高法院院長兼任主席。司法機構分司法法院和行政法院兩大系統。最高法院院長弗朗西斯科·何塞·埃爾南多(Francisco José Hernando),國家法院院長卡洛斯·迪瓦爾(Carlos Divar)。
最高檢察機構是國家總檢察院,下轄各級檢察院及派駐各司法部門的檢察官。國家總檢察長坎迪多·孔德-蓬皮多(Candido Conde-Pumpido)。
【政黨】
西實行多黨制。主要政黨有:
(1)西班牙工人社會黨(Partido Socialista Obrero Español):執政黨。成立於1879年,現有黨員約41萬。該黨在1982~1996年間,四次蟬聯執政。主席曼努埃爾·查韋斯(Manuel Chaves),總書記何塞·路易斯·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José Luis Rodriguez Zapatero)。2004年4月,工社黨在大選中獲勝,上台執政。
(2)人民黨(Partido Popular):原名人民同盟,1977年創立,1989年易名為人民黨。執行「中間改良主義」路線。現有黨員約60萬。該黨成立後不久便在國家的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力量不斷擴大。1996年5月首次上台執政。2000年4月蟬聯執政。主席馬里亞諾·拉霍伊(Mariano Rajoy),總書記安赫爾·赫蘇斯·阿塞韋斯(Angel Jesús Acebes)。2004年在大選中失利,成為最大在野黨。
(3)西班牙共產黨(Partido Comunista de España):成立於1920年,黨員約4萬,總書記弗朗西斯科·弗魯托斯(Francisco Frutos)。西共和其他左翼黨派組成以它為主的聯合左翼(Izquierda Unida),黨員約5萬。加斯帕爾·利亞馬薩雷斯(Gaspar Llamazares)任總協調人。
(4)加泰羅尼亞民主聯盟(Convergencia Democrática de Cataluña):與另外一個民族主義政黨—加泰羅尼亞民主團結黨(Union Democrática de Cataluña)在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聯合執政。1975年成立,黨員約1萬。主席霍爾迪·普約爾(Jordi Pujol),總書記 阿圖爾·馬斯(Artur Mas)。
(5) 巴斯克民族主義黨(Partido Nacionalista Vasco):1895年成立,巴斯克自治區執政黨,黨員約4萬。主席霍蘇·霍恩·伊馬斯(Josu Jon Imaz)。
【軍事】
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力量(國家安全部隊)組成,國王為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是國防最高決策機構,國王任主席,政府首相主持工作。成員有副首相、國防、外交、內政大臣、國防參謀長、三軍參謀長。國防部負責制定防務政策並領導國防工業。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是首相和國防大臣的軍事顧問機構。國防參謀長費利克斯·桑斯·羅爾丹(Félix Sanz Roldán)上將。2001年3月西部長理事會通過法令,決定於2001年12月31日取消義務兵役制,實現軍隊職業化。
2005年國防預算69.91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8%。西正規軍總兵力為12.1萬人,其中陸軍7.71萬人,海軍1.94萬人,空軍2.1萬人,三軍後備役共32.85萬人。此外,國家警察5.3萬人,國民警衛隊7.1萬人。自2004年起,三軍撤銷了原有建制,並根據職能和任務分工,成立了6個作戰司令部、10個部隊支援機關,以減少指揮層次、加強作戰效率。
[編輯本段]對外交往
【對外關系】薩帕特羅政府上台後,大幅調整外交政策。主張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採取務實有效的多邊主義政策,強調聯合國的主導作用,倡導不同文明之間開展對話,建立世界文明聯盟。把奉行「歐洲主義」作為重點,力圖置身於歐盟建設的中心。大力鞏固和加強與拉美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並積極推動歐盟發展同拉美的合作。努力恢復和發展同北非地區國家的關系,推動地中海地區的安全與合作,主張歐盟和北約在東擴同時兼顧南下。關注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積極推動「路線圖」計劃的實施,力求在解決巴以沖突方面有所作為。重視加強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和經濟存在,重點發展與中國、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的關系。西與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有外交、領事和商務關系。2003-2004年,任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和安理會反恐委員會主席。
【同歐洲聯盟的關系】西奉行歐洲主義,視歐洲為其對外政策三大傳統支柱之首,融入歐盟並在歐盟內發揮更大作用是西對外政策的根本。認為強大和團結的歐洲是世界進步的保障,歐盟應擁有真正的安全防務政策,在預防和解決國際和地區沖突中發揮積極有效和可信的作用,根據聯合國憲章擔負起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責任。2005年2月,西就《歐盟憲法條約》舉行全民公決,成為歐盟第一個經公投通過歐盟憲法的國家。西與歐盟成員國保持密切關系,強化與法國、德國的「親密傳統友好關系」。同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葡萄牙建立了政府首腦定期會晤機制。歐盟成員國是西的主要經貿夥伴,目前,西進口的64%和出口的71%以上與歐盟成員國進行,外國對西投資的50%以上來自歐盟國家。
【同拉丁美洲國家的關系】 西與拉美國家有特殊傳統關系,把發展與拉美國家的關系作為其戰略重點。強調維護雙方優先關系,擴大政治對話與合作機制,幫助拉美國家加強和鞏固民主政體,強化文明社會,支持拉美經濟一體化、政治協商機制和可持續發展。2005年10月,西舉辦了第15屆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繼續加強與拉美國家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擴大貿易規模,促進雙邊合作與發展。西主張通過建立歐盟-拉美戰略夥伴關系,推動歐盟與拉美進一步接近。
E. 關於西班牙的資料
西 班 牙 概 況
國名:西班牙(Spain,Espana)
國慶日:10月12日(1492年西班牙-美洲日)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的橫長方形組成,上下均為紅色,各占旗面的1/4;中間為黃色。黃色部分偏左側繪有西班牙國徽。紅、黃兩色是西班牙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並分別代表組成西班牙的四個古老王國。
國徽:中心圖案為盾徽。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左上角是紅地上黃色城堡,右上角為白地上頭戴王冠的紅獅,城堡和獅子是古老西班牙的標志,分別象徵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左下角為黃、紅相間的豎條,象徵東北部的阿拉貢;右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鏈網,象徵位於北部的納瓦拉;底部是白地上綠葉紅石榴,象徵南部的格拉納達;盾面中心的藍色橢圓形中有三朵百合花,象徵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民族團結。盾徽上端有一頂大王冠,這是國家權力的象徵。盾徽兩旁各有一根海格立斯柱子。亦稱大力神銀柱,左、右柱頂端分別是王冠和帝國冠冕,纏繞著立柱的飾帶上寫著「海外還有大陸」。
國歌:《皇家進行曲》
國花:石榴花
國石:綠寶石
貨幣:比塞塔>>>
國家政要: 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Juan Carlos I) ,首相羅德里格斯·薩帕特羅(Rodriguez Zapatero),2004年3月當選,4月宣誓就職。西班牙參議長 弗朗西斯科·哈維爾·羅霍·加西亞(Francisco Javier Rojo Garcia),2004年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505925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北瀕比斯開灣,西鄰葡萄牙,南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的摩洛哥相望,東北與法國、安道爾接壤,東和東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境內多山,是歐洲高山國家之一。全國35%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平原僅佔11%。主要山脈有坎塔布連、比利牛斯等。南部的木拉散峰海拔3478米,為全國最高峰。中部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
人口:4271.7萬(2003年)。主要是卡斯蒂利亞人(即西班牙人),少數民族有加泰羅尼亞人、巴斯克人和加里西亞人。官方語言和全國通用語言為卡斯蒂利亞語,即西班牙語。少數民族語言在本地區亦為官方語言。96%居民信奉天主教。
「西班牙廣場」堂吉訶德和其僕人塑像
首都:馬德里 (Madrid),人口301. 6萬人(2002年)。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17個自治區,50個省,8000多個市鎮。17個自治區為: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利亞斯、巴利阿里、巴斯克、加那利、坎塔布利亞、卡斯蒂利亞-萊昂、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馬德里、穆爾西亞、納瓦拉、拉里奧哈和巴倫西亞。
簡史: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國家。
聖費爾明節以其獨特的奔牛狂歡而著名
同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西美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西 班 牙 斗 牛 表 演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西班牙奔牛節
政治:憲法規定,西班牙是社會與民主的法制國家,實行議會君主制。王位由胡安·卡洛斯一世及其直系後代世襲。國王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代表國家。議會由參、眾兩院組成,行使國家立法權,審批財政預算,監督政府工作。政府負責治理國家並向議會報告工作。
西班牙恐怖組織「埃塔」>>>
經濟:西班牙是中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工業國。國內生產總值居經濟和發展組織第8位,世界第11位。主要礦產有煤88億噸,鐵19億噸,黃鐵礦5億噸,銅400萬噸,鋅190萬噸,汞70萬噸。森林總面積1179.2公頃。主要工業部門有造船、鋼鐵、汽車、水泥、采礦、建築、紡織、化工、皮革、電力等行業。服務業是西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包括文教、衛生、商業、旅遊、科研、社會保險、運輸業、金融業等,其中尤以旅遊和金融業較為發達。旅遊業是西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外匯的主要來源之一。著名旅遊勝地有馬德里、巴塞羅那、塞維利亞、太陽海岸、美麗海岸等。
新聞出版:全國共有報刊155種,全國性雜志170種。主要報紙有《國家報》、《阿貝塞報》、《世界報》、《加泰羅尼亞報》、《先鋒報》。
主要通訊社是埃菲社,官方通訊社,1939年1月創辦。另外還有私營的歐洲通訊社、羅戈斯通訊社。
廣播電視總局統管電台、電視台。全國共有200多家電台,主要有西班牙國家廣播電台和私營的西班牙廣播公司、洲際電台、西班牙人民廣播電台。
西班牙電視台為國營、全國性電視台,有兩個頻道。此外還有安達盧西亞、加泰羅尼亞、加里西亞、巴斯克和馬德里等地方電視台。1989年政府批准建立了多頻道、天線-3和電視5台3家私營電視台。1997年兩家數碼電視台開始運營。
外交:對外主張「和平與安全」,奉行以「和平、裁軍、保護人權、國際合作與團結」為主導原則的「歐洲化、西方化和民主化」外交政策。
與中國關系:1973年3月9日,西班牙與中國建交。2005年4月西班牙參議長羅霍·加西亞訪華。 2005年7月,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 。2004年雙邊貿易額達72.23億美元。2005年1至5月,為39.81億美元,同比增長48.3%。2005年11月,國家主席胡錦濤對西班牙進行國事訪問 。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8/content_446024.htm
有圖片
F. 西班牙的歷史概況
西班牙歷史開始於伊比利亞史前期,其間經歷了第一個全球性帝國——西班牙帝國的崛起和衰落,及至現今作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及歐盟成員國的現狀。
現代人類在大約3萬5000年前即已經進入了伊比利亞半島。這時期被稱為原始時期。在其後的數千年裡又有數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紛至沓來,公元711年,柏柏爾人和阿拉伯人的軍隊入侵並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在接下來的750年裡,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相繼建立。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聯合的基礎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國。同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帝國興盛的序幕。
18世紀,西班牙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王朝—波旁王朝,18世紀和19世紀之交的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在全歐洲引起了混亂,法國最終占據了歐洲大陸包括西班牙的大部分區域。這又引發了一場成功的、但又是毀滅性的獨立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拖垮了這個國家,造成的政權的空缺又引起了西班牙美洲大陸殖民地的相繼獨立。
20世紀初,西班牙的政局越來越動盪,最後在1936年,爆發了血腥的內戰。內戰最後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領導的民族主義獨裁登台而告終結,他一直控制著西班牙政府直到1975年。在60年代和70年代經歷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現代西班牙顯示了在受歡迎的胡安·卡洛斯國王領導下、作為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健康、現代、民主的發展趨向,是歐洲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地區之一。西班牙是歐盟成員國,並舉辦了1992年夏季奧運會及1982年世界盃。
總的來說,可分為:原始時期、羅馬時代、西哥特統治、穆斯林佔領期、帝國時代、共和時代、民主過渡期、近現歷史八個歷史階段。
(6)西班牙有哪些資料擴展閱讀:
2005年7月3日,西班牙成為繼荷蘭和比利時後,第三個舉國實行合法同性婚姻的國家,比加拿大早了17天。這表明了西班牙社會價值觀和社會風俗日漸走向自由化。
現今的西班牙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由17個行政區組成,包括: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里亞斯、巴利阿里群島、加那利群島、卡斯蒂利亞-萊昂、坎塔布里亞、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拉里奧哈、馬德里自治區、穆爾西亞自治區、巴斯克自治區、巴倫西亞自治區和納瓦拉,以及兩個自治城市休達和梅利利亞。
G. 西班牙的地理位置
西班牙地理位置優勢獨特,東臨地中海,西至大西洋,南靠北非西非,農業、旅遊資源豐富,本地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金融、電信、汽車、高鐵、航空航天、機械製造、生物制葯、物流、新能源等領域具有較強實力。
特別引人矚目的是西班牙農業發達,是歐盟第一大和全球第三大果蔬出口國,有「歐洲菜籃子」之稱,葡萄酒、橄欖油、豬肉、水果在中國市場頗受歡迎。
西班牙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盟成員國,全國的人口不到5000萬,國土總面積505925平方公里,是西歐國家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屬於歐洲高福利國家。西班牙海岸線長約7800公里,擁有十分優越的旅遊資源,其大部分國土氣候溫和,山青水秀,陽光明媚,風景綺麗。
(7)西班牙有哪些資料擴展閱讀
西班牙東南和西北兩面臨海,西北的比利牛斯山脈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內陸地區又山脈縱橫,所以西班牙全國各地氣候各有不同。
首都馬德里及周邊地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寒冷,晝夜和四季溫差都很大。春秋季節是氣候最溫和的時候,特別是秋天溫暖舒適且白晝漫長,最適宜觀光游覽。
巴塞羅那位於西班牙北部沿海地區,冬季較內陸地區更為溫暖;夏季陽光充足,地中海美麗的沙灘和周邊島嶼都深受遊客青睞,所以一年四季巴塞羅那都迎接著絡繹不絕的遊客。
在南部的安達盧西亞地區,夏季氣候異常炎熱、日照強烈;春秋兩季氣候更為宜人;冬季雖然溫度不低,但高山地區也會下雪。
H. 移民西班牙的需要哪些資料
移民西班牙需要准備材料及公證,材料遞交移民局預審等,有點小復雜,為了西班牙移民順利,具體可以問下下西班牙的AGM律師事務所的移民律師
I. 關於西班牙的一些資料
Plaza de América位於Sevilla的María Luisa公園。兩旁是Artes y Costumbres Populares博物館和Arqueológico博物館。原文參考wikipedia Plaza_de_América_(Sevilla)
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是西班牙塞維亞最容易確認的建築物,西班牙摩爾復興建築的縮影。塞維亞在1929年主辦了西美展覽,為此在瑪利亞路易莎公園的邊緣興建目前的西班牙廣場,舉行西班牙的工業和技術展覽。
該廣場是一個巨大的半圓形,連續不斷的建築環繞著廣場邊緣,可通過有許多美麗橋梁的護城河到達。廣場中心是一個大噴泉。今天,廣場上主要是政府建築物,如El Ayuntamiento,但依然美麗。看展覽一個流行的方式是租劃艇沿護城河漂流。廣場的牆壁上有許多壁龕,每個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遊客可以取走自己所在省份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