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公墓有什麼
『壹』 「世界三大公墓」都是什麼
巴黎有二十來個公墓。拉雪茲神父公墓、蒙馬特公墓和蒙巴納斯公墓都備有
名人墓地圖,推薦的名人共371位,其中文學藝術家、思想家和科學家多達309人。
有的墓地軒峻壯麗,很是氣派,可墓主是普通人;有的墓地相當平常,安卧
裡面的卻是一代風流。普魯斯特、杜拉斯等人的墓都很平常,博馬舍、莫里哀等
人的墓因年代久遠還顯得破舊。
『貳』 選公墓有什麼講究
公墓都是指定的規定的一個地方的地皮,所以沒有絕對的好地方一說。
1、價格低的不一定就不好,相反價格高的也未必那麼的好。
2、公墓講的是排數,男單,女雙。
3、墓前視野開闊,墓基厚實,就可以了。
4、至於下葬祭祀羅盤方位的問題,你可以找個風水師幫你了。
『叄』 墓園景觀的規劃設計
1.墓園和文化
1.1什麼是墓園,墓園的含義是什麼?要弄清這個問題對現代墓園景觀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將影響到墓園建設採取什麼樣的思路和途徑。
墓園,用現在的話說也叫公墓或陵園。墓園是一個在社會上還屬於邊緣的特殊行業,了解它的人不多,但很多人在聽到墓園或公墓這一詞彙時並不會感到陌生,甚至應該說是比較熟悉.通俗講墓園也就是為逝者公民提供遺體或骨灰安葬的公共場所。也是每個生命的個體最終必然走向的歸宿地方。用現代墓園的含義解釋,就是給人類的靈魂提供一個安息的家園,當生命走過一段漫長的旅程之後,即將在這里得到安寧、恬靜、釋然。同時也給往生者提供了一個與逝者晤面、交談的地方。緬懷追思已逝親友,將彼此難以割捨的情感無言的在這里表露出來。
追思記憶也許是人生痛苦的源泉,因為記憶,所以思念;因為思念而又彼此相隔遙迢,讓活著的人感到安慰,讓死去的人得到安寧。是墓園真正所要體現的含義。不可否認,生者對死者的憶想絕不會因時空的隔離而枯乾、斷絕,只能隨時間的流失而漸漸淡化,時空彷彿能讀懂人內心深處的憂傷,因此希望能把墓園變成一個充滿寧靜安詳、草綠樹茂、松鼠覓食、滿園清香、鳥語花香的心園。讓死者的靈魂永遠停留在他(她)至親至愛的人的精神世界裡。這也是墓園建設未來所要採取的思路和理念。
1.2什麼是文化?文化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包含的內容很多,可以說是包羅萬象。譬如從大的方面講國家有國家文化;地區有地區文化;民族有民族文化;歷史有歷史文化。從小的方面講它含蓋了許多理論知識。譬如科學、藝術、信仰、道德、倫理、風俗等等。但總體可將文化歸納定義為兩種:一種是靜態文化。把文化看成是人們創造的各種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廣義上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和形態:如政治、經濟、科學、自然、藝術、教育、衛生、文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設施。另一種是動態文化。即把文化看成是人類進化的可持續發展的過程。我們今天所體驗到的每一個文化成果都是人類長期文化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歷史階段。文化不僅是一種靜態的成果和實體,更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文化是人類生活的方式是一種行為模式。文化不是名詞,而是動詞。不是把文化作為一個已經完成的事態,一個現狀,而是把它看成是現代文化的一個階段的歷史過程。
2.什麼是墓園文化。
“輕輕的,你走了。正如你輕輕的來,你的微笑如這常青的松柏,永遠銘記於我們心中。”
“一生情,半世緣。聚散離合兩相依,願已了,心已靜,雲淡風輕笑別離”。
“ 人生無論長短,終歸要走到盡頭。得到的帶不走,失去的更不會回復,只有眷念是永恆的。”
這些平淡而朴實的話語,體現的是墓園的一種文化。叫墓誌銘文化。墓園文化是一個感情豐富的文化,它具有一般社會文化的共同特點,屬於社會文化中的一個分支,一個組成部分,作為文化中的特殊分支,又必然具有其特殊的'特性。要建設好現代墓園文化,對整個殯葬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2.1墓園文化的內涵和歷史傳承。
2.1.1墓園文化的內涵。
墓園文化首先涉及到的是有關“生與死”。中國人注重生也注重死,對死者的緬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從古至今,中國人通過祭祀、服喪、憑吊,清明掃墓等一系列活動形式構建了墓園文化的框架。形成了現代墓園文化的獨特地位,同時也鑄就了墓園文化的內涵。
2.2.2墓園文化的歷史傳承。
墓園文化是文化大江中的一條支流,談及墓園文化究竟意義何在?這里有一個故事可以使我們從中得到一些啟迪。一位文化研究學者到馬來西亞考察,特別光顧了地處馬六甲海峽邊上的特大公墓“中國山”。該山上有12500個墓,均為世界著名的航海家鄭和將士的後裔。“中國山”上墳冢密布,綠草覆蓋,並無其他建設,顯得十分冷落。旅遊者到此無人對此感興趣。然而山下一個英國傳教士的墓卻能引起眾人的好奇與興趣。華人後裔的導游,用流利的口語講述著自己祖先的英雄業績,介紹時一筆帶過,而使遊人對異國的傳教士卻興趣盎然,言辭頗豐。要說“中國山”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歷史的傳延可謂久遠。然而一個公墓的歷史再久,如果不注重文化的積淀、顯示或傳承,墓也只是一堆黃土而已,無人注意。墓區光有綠色,並不足以吸引別人,引起人們的關注。人們更加註重的是文化的脈絡,特別是歷史文化。一個特大的“中國山”,終落得成為日曬雨淋的荒墳,不是沒有歷史文化或文化的匱乏,而是後人在遺骨和文化傳承的抉擇中,拋棄了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數百年來卻保存了遠不如文化可貴的東西-遺骨和泥土。可見,歷史長久,不等於文化積淀,沒有文化積淀,墓總不能擺脫成為荒墳的厄運;一個好的墓園,不能只重視它的功能和含義,必須重視它的文化建設。
3.墓園中心文化景觀
3.1景觀的概念
在地理學中,景觀是指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各種地理現象的綜合體。由於地理現象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現象,另一類是人文現象,所以景觀也分成兩類,即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人文景觀亦稱文化景觀。文化景觀一詞是德國地理學家拉采爾於19世紀末在他的《人類地理學》一書中首先提出的,並認為文化景觀(當時稱歷史景觀)是一個獨特組合的各種文化特徵的復合體。美國的蘇爾1927年在《文化地理的新近發展》一文中,把文化景觀定義為“附加在自然景觀上的人類活動形態”,主張通過人文景觀研究區域人文地理特徵。我國著名人文地理學家李旭旦認為,“文化景觀是地球表面文化現象的復合體,它反映了一個地區的地理特徵”。利用自然界提供的材料,疊加上自己所創造的文化產品,稱之為人文景觀,如園林建築、書畫藝術、寺廟、紀念碑、音樂、校園、農田、道路、城市、等等。
3.2東、西方的墓園景觀
東方、西方,長期以來受各自歷史、文化的影響,在對墓園景觀的認識上有很大的區別。
3.2.1西方國家,在墓園景觀規劃設計上,隨著歷史的變遷,逐漸形成了它特有的風格,一種典型的歐洲嚴謹的幾何布局形式,嚴格的中軸對稱,高大庄嚴的紀念建築宏偉而精緻,中軸線兩側依自然地形合理的安排對稱的墓碑群。科學的分塊布局,整齊劃一的道路,顯示出人類嚴密的邏輯思考、規劃潛能和超自然的力量。這種以建築、雕刻、園林與人類相鄰並存的墓園,使之成為不僅僅是安息亡者、撫慰生者的寧靜園林,更是教育啟迪後人、流傳後世的藝術博物館。同時也形成了城市文化景觀的和諧部分。那裡沒有陰森恐怖的氣氛,只有藍天、草地和小鳥啼鳴的幽雅環境,給活著的人們留下思念和欣慰。大體量的墓碑雕刻,與建築想得益彰,襯托在綠樹從中,彷彿每一個墓碑都寫出一段感人的歷史故事,因而成為人們遊玩、旅遊的勝地。
就拿墨西哥國家來說。墨西哥也有清明節,但和我們的稱呼不同,墨西哥人把清明節叫“亡靈節”時間定為每年的11月1日和2日。“亡靈節”是墨西哥傳統節日之一,但其墓園不像東方墓園那樣素凈,而是被裝扮得五彩繽紛,鮮艷奪目。墨西哥人掃墓時喜歡獻上鮮艷的玫瑰或向日葵並邀請民間樂隊在墓前演奏一同為死者守夜,並祈禱亡靈能回家同家人團聚。在加拿大,墓園多在鬧市區,當你看到一大片綠色的草地,樹綠茂密,一排排低矮的綠籬和修剪整齊的花壇圍合的空間時,一定首先會任為這是一個街心花園,而深入其境,看到草地中用鮮花圍成的墓碑時,才會恍然大悟。可在墓園的四周卻有學校,機關、圖書館、餐館,人們每日在墓園中穿行、棲息,散步,彷彿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秘魯是拉美第一座墓園,被當地人稱為“墓地藝術館”。墓地主幹道兩旁安葬著不同年代的著名人物,有秘魯前總統、有同智利戰爭中犧牲的民族英雄、還有首位演唱秘魯共和國國歌的歌手等等,每一個墓碑都是一座造型精美的雕像,真人大小,而且都是由19世紀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的藝術大師創作而成的,這些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使墓園成為南美洲唯一的露天雕塑藝術館,也見證了利馬在殖民時期曾經是南美的文化中心。這些國家的墓園都代表了他們國家的歷史和文化。
3.2.2中國的墓園在景觀方面,自古受中國傳統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沒能體現出中國的山水園林風格,在墓地的規劃布局上也是非常嚴禁,中國歷代帝王和臣民的陵墓規模和形式絕不相同,帝王陵墓規模宏偉,堅固耐久,構築精美,所選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也是景色幽雅,風景別致。而臣民的陵墓卻及簡單無規模,在其上聚土統稱墳頭,而且常常把最惡劣的地理位置和生活不願涉足的偏壤地帶留做墓地,給那些無法選擇和拒絕的人們。因此在古典的東方文化意象裡面,墓冢常給人落下“荒野、陰風、凄雨、黃沙、蒿草、厲鬼……”的印象,令人不寒而慄、恐避不及。魯迅先生曾戲作小詩說:“大家去拜謁,強盜裝正經,靜默三分鍾,各自念拳經。”意思是說,大家去拜祭,即使是再兇悍的強盜到了墓地跟前,也要裝出一副正經的樣子。可見墓地在東方人心目中是被處於旁擱、被遺棄被“打入另冊”的角落世界,大有“生者不得入內”的“禁區”之嫌。所以,東方墓地,在眾多人的心目中便多了份孤苦與凄冷,少了份是溫情和眷顧,顯得落落寡合、神情凄涼,給人頹敗、落寞、蕭瑟之感。
總之,墓地在東方文化視野里,是灰暗、泥重、沉痾和苦難的形象。而在西方文化視野里,則寬敞、明亮、靜雅、生動得多。前者是陰森,是僵滯,後者乃肅穆,莊重。前者以沉寂與陰郁來塑造。後者取寧靜的素色作批覆。形意差去遠矣。
3.3現代墓園的景觀趨勢
墓園景觀是景觀的一個分支,也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在隨著歷史的變遷,中國人對墓地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人打破了傳統的封建束縛,大膽的引進了西方的現代陵園的規劃布局,把中國的山水景觀和西方嚴謹幾何布局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現代墓園的新趨勢。同時也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充分的發揮出來。現代墓園要注重的就是這種文化景觀。一個墓園的人文景觀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景觀,景觀就是商品。文化是景觀形成與變化的一個重要因子。尤其是人文景觀,它與文化相互影響,文化塑造景觀,景觀反映文化。中國的文化,積淀著中國的歷史,形成一種獨特的人文地理特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傳統風水文化。從中國景觀文化的深層意蘊來說,風水是中國文化景觀的傳統,人文景觀是中國文化的根系。這兩方面都是中國景觀的最基本的要素。
『肆』 公墓是什麼用的
墳墓的用地屬性代碼為B、B9
『伍』 歐洲最大的公墓是什麼
維也納中央公墓是歐洲最大的公墓,世界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和施特勞斯等人均長眠於此。這里還埋葬著成千上萬名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和演員。墓地佔地面積達230萬平方米,超過了維也納市某些行政區的面積。只想拜訪名人的遊客來說大可不必走遍中央公墓的每一個角落。遊客們可以從二號門進入,前往32A區名人墓地。如果遇上樂迷在掃墓,你還有可能在勃拉姆斯或者貝多芬的墓前聽到《聖母頌》。
『陸』 什麼叫做公墓
公墓一般指提供墓地的單位,嚴格來說公墓指公益性的墓地,有購買限制的。
『柒』 公墓,墓地,墓園,陵園有什麼分別
公墓一般指公益性公墓。
墓地指的是公墓陵園里的墓碑墓型所佔的地。
墓園和陵園的意思一樣,一般指的是經營性墓地的單位。
『捌』 世界三大公墓各在那什麼名稱
海格特墓園,位於英國倫敦北郊
阿靈頓國家公墓,位於美國五角大樓旁邊
拉雪茲神父公墓,位於法國巴黎
『玖』 西班牙的重要節日
1、奔牛節
是為紀念潘普洛納的保護神聖佛明而舉行的慶典,最著名的活動是在狹窄的街道上與鬥牛一起狂奔。雖然每年都會有人受傷甚至死亡,但當地人和遊客仍樂此不疲。
2、番茄節
番茄大戰(LaTomatina)是布尼奧爾鎮在每年8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舉行的節日。數以萬計的參與者從世界各地趕來參加一場不會造成傷害的混戰,在大街上投擲超過100噸熟透多汁的番茄。
3、美洲日
10月12日西班牙政府將10月12日規定為「西班牙一美洲日」 ,即國慶日,是紀念哥倫布1492年奉西班牙統治者伊薩伯拉和斐迪南之命,所進行的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率領由3艘帆船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出發,橫渡大西洋,於同年10月12日凌晨登上巴哈馬群島的華特林島(也稱聖薩爾瓦多)。從此開始了歐洲殖民者對美洲大陸的掠奪與殺戮。
這個節日原稱西班牙世界西班牙文明節,後改稱西班牙美洲日。
4、格拉納達日
1月2日為紀念1492年1月2日從阿拉伯人手中收復格拉納達。西班牙設此節日。公元8世紀,阿拉伯人從北非渡過直布羅陀海峽,侵入伊比利亞半島 。
建立了自己的統治.被當地人稱為摩爾人。摩爾人把新的農作物品種和農業技術帶到西班牙,與當地人共同創造了高度的文化。但作為異族人的摩爾人的統治也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反抗。西班牙人收復失地的斗爭持續了7個世紀之久。
5、西班牙共產黨黨節
6月西班牙共產黨自1977年以來每年舉行次黨節 ,舉辦黨節為的是更好地聯系群眾和宣傳黨的主張。
第十一屆西班牙黨節於1987年6月27日在馬德里舉辦。西共總書記在黨節的中心群眾大會上號召西班牙所有共產黨人團結一致。
在此次黨節活動中,有著名歌唱家和舞蹈家的精彩表演。此外,還舉辦了各種專題討論會和兒童畫展。6月27日中午西共總書記及 其他領導人參觀了國際展館中的中國展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