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墨西哥玉米
㈠ 墨西哥國宴上都離不開玉米,墨西哥人究竟有多喜歡玉米
正如各個地區有不同的文化一樣,墨西哥也有屬於自己的玉米文化,在墨西哥玉米除了作為一種常見主食之外,它的額外產業鏈更是被發揚光大。接下來就帶你們看看玉米在墨西哥的重要地位。
墨西哥把玉米的種植和加工技術發揮到了極致
在3000~4000年前,玉米就已經在古印第安人和美洲的土地上面開始落地生根,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墨西哥人對玉米的種植技術可以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除了種植最傳統的玉米,他們最先開始培育並推廣了彩色玉米,彩虹的五顏六色開始嫁接到玉米身上,在逛墨西哥的超市時,隨便一處貨架上都可以看到種類繁多,讓人目不暇接的玉米食品。
玉米還被用於墨西哥的宗教和歡慶儀式
中國一般都會用高陽,耕牛這種畜牧類來對神明進行祭祀,都是祈求接下來的一年中可以風調雨順,而在墨西哥則是用這些東西來祭祀玉米神,時間一般都發生在收獲鮮嫩玉米的時刻。玉米神就相當於中國的土地神,即使是放在現在的墨西哥社會種植玉米,可以說是很多農業的重心,全國每一年都會劃分出一大片面積來,專門用作玉米耕種用。
我想墨西哥之所以這么看中玉米這么尊重玉米,主要就是由於玉米哺育了墨西哥人民,而墨西哥人民又創造了玉米,他們在相互哺育之中生活。
㈡ 墨西哥玉米草和玉米苗有什麼不同
墨西哥玉米草是常規品種,可以留種。從出苗到成熟收籽粒需要240天,我國北方不宜繁種。墨西哥玉米草為禾本科大芻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適應性強、栽培技術簡易、高營養、高產量等特點,適宜各類畜禽及魚類食用,又是飼養螞蚱的優質原料。墨西哥玉米草適應性極強,耐熱抗旱、耐鹽鹼貧瘠,全生育期200-240天,各地可根據其生育期及當地氣候情況選擇適當的播種時間,南方地區可四季播種。播前應平整土地,做成1.5米寬的畦,並施足底肥。每畝用種2~3斤,播前種子用30℃的溫水浸泡24小時。按株行距40cm×60cm,採用穴播或育苗移栽方式進行。播種時只須略覆細土。播後應保持畦面濕潤,5天可出苗。收割留種。墨西哥玉米草株高3米,莖葉繁茂。播後30天進入快速生長期,每株可分櫱20株以上,多者可達60~70株。播後45天株高50厘米以上時開始收割,應留茬5厘米,以利速生。此後每隔20天可再割,全生育期可割8~10次。如管理得當,每畝可產青飼草3萬公斤以上。留種田不要駁割。
㈢ 玉米名字的來歷
玉米(玉蜀黍)的別名很多,有的地方叫玉麥、棒子、包穀,還有玉高梁、包蘆、珍珠米、六穀米等不同叫法。由於玉米曾為宋徽宗皇親嘗過,又博得了「御麥」的美稱。
玉米的祖籍並不在我國。一般認為,玉米的原產地在南美洲。人們熟知的秘魯,在印第安語中就有「玉米之倉」的說法。考古學家們曾在墨西哥南部的特萬特佩克地峽遺跡中,發現有最古老的野生玉米果穗。秘魯的海岸附近至今還保存有古城遺址,在出土的陶器和建築物上,嵌有大量的玉米子粒和果穗圖案。分析這些遺跡,考古學家們推測,南美洲最早的原有居民印第安人遠在公元4000--5000年前就開始廣泛種植玉米了。
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到達美洲大陸,發現了玉米,當年就把它帶回西班牙。他在航海報告中熱情地介紹了玉米這個被印第安人當作自然神來崇拜的作物,他寫道: 「有一種穀物叫玉米,它甘美可口,焙乾,可以做粉。」從此,玉米漸漸地遍布歐洲,遍布世界。南美玉米傳入我國可能有兩條途徑:一條是15世紀末由葡萄牙人將玉米帶到爪窪,於16世紀初傳入我國;另一條是由阿拉伯人經西班牙、中亞而傳入我國。所以,在明朝玉米又有「番麥」之稱。
玉米引入中國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在浙江、福建等部分沿海地區和山地種植。從18世紀起,我國玉米栽培開始了有較快的發展。由於玉米能抗旱耐寒,但得薄土即可播種,適應性很強,很快便成了平原地區廣為栽培的大田作物。
今天,由昔日南美印第安人所培育出來的玉米,經過長期自然選擇和人工馴化,已成為品質優良,具有豐富營養價值的世界性高產栽培植物,在糧食作物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㈣ 哪種牧草產草最多有人說是墨西哥玉米,有人說是那種叫大力士的甜高粱。請高手賜教!養羊用
可以用玉米桿
㈤ 為什麼墨西哥玉米年產1800萬噸但是卻未能滿足國內需求
原因一,墨西哥農業生產落後,玉米產量不穩定.
原因二,玉米是墨西哥人的主要食糧.
原因三,墨西哥人口多,玉米需求量大.
㈥ 為什麼美國人的墨西哥玉米餅和墨西哥人做的玉米餅截然不同
假設你指的是油炸的脆脆的玉米卷。這似乎至少可以追溯到19世紀90年代的墨西哥裔美國人社區。但20世紀50年代中期,加州一位名叫格倫·貝爾(Glen Bell)的餐館老闆從鄰居那裡學會了如何製作脆脆的玉米餅,並開始在一個名叫「taco Tia」的玉米卷攤上出售。脆脆的玉米餅在這些社區之外開始流行起來。最終,他在南加州聯合經營了幾家塔克連鎖店,分別取名為taco Tia和El taco . . . .然後在1962年被賣給了他的合夥人,並在他的控制下開了一家新餐館,以他的名字命名。當然,我指的是塔可鍾。他在發明快餐特許經營的人——麥當勞兄弟手下學習過,他的連鎖店迅速發展。大約在同一時間,脆脆的玉米卷開始進入雜貨店。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美國人是伴隨著這種脆脆的漢堡玉米餅傳統長大的。但自20世紀90年代左右以來,隨著墨西哥人和他們的文化從西南部傳播開來,許多美國人也發現了墨西哥炸玉米餅在墨西哥製作的樂趣。在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特朗普的拉丁裔創始人馬爾科·古鐵雷斯(Marco Gutierrez)就他自己的文化對美國構成的威脅發出了著名警告:「我的文化是一種非常佔主導地位的文化,它在施加影響,也在引發問題。」如果你不做點什麼,墨西哥卷餅車就會出現在每個角落。他遭到了廣泛的嘲笑,因為對大多數50歲以下的美國人來說,每個街角都有墨西哥玉米卷卡車,聽起來真的是一件好事。我是說,玉米卷太好吃了。
㈦ 墨西哥玉米的簡介
墨西哥玉米為禾本科類蜀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叢生,莖粗,直立,高1.5~2.5米,最高可達5米。葉長70~90厘米,寬達8厘米。雄小穗為頂生圓錐花序,雌小穗為穗狀花序,簇生於葉鞘內,成熟時逐節脫落,每節有穎果一粒。種子褐色或灰褐色,千粒重77克左右。喜溫暖濕潤氣侯,耐熱不耐寒,在18~35℃時生長迅速,遇霜逐漸凋萎,喜大肥大水,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酸性土壤,亦稍耐鹽鹼,在沿海新開辟成熟的中低產田上生長良好。稍耐水漬。生長期約210天 。
㈧ 墨西哥為什麼有「仙人掌之國」、「玉米故鄉」之稱
仙人掌是墨西哥的標志之一.在墨西哥國旗上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圖案:一隻雄鷹叼著一條蛇,屹立在仙人掌之上.這個圖案來源於一個動人的傳說:早先過著游牧生活的阿茲台克人,得到了神的指點——當他們走遍四方,發現雄鷹叼著蛇,站立於仙人掌上時,這里就是理想的定居之地.阿茲台克人終於在古代生長著很多仙人掌的特諾奇蒂特蘭見到了這種情景,便在那裡定居下來,日後建成了今日的首都——墨西哥城.盡管這只是一個傳說,但仙人掌卻成了墨西哥的象徵.x0d墨西哥位於北美南部,絕大部分屬熱帶高原,高原內部地形閉塞,海洋水汽難以到達,北部又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范圍,因而年降水量少,半荒漠和荒漠分布很廣,適宜於耐旱的仙人掌生長.橫貫墨西哥全境的馬德雷山脈,幾乎是仙人掌的世界
.墨西哥流傳著一句諺語:「哪裡有仙人掌,那裡就能生存.」在它的國旗、國徽以及貨幣上都畫有仙人掌.所以,墨西哥一向被譽為「仙人掌之國」.墨西哥是美洲大陸印第安人古老文明中心之一,聞名於世的瑪雅文化、托爾特克文化和阿茲特克文化均為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創造.公元前興建於墨西哥城北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這一燦爛古老文化的代表.1988年,太陽和月亮金字塔所在的特奧蒂瓦坎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共同遺產.墨西哥古印第安人培育出了玉米,故墨西哥有「玉米的故鄉」之稱.
㈨ 有個食品叫tacos,是什麼意思
tacos是墨西哥玉米卷,是墨西哥的傳統食品。是以牛肉醬、墨西哥辣椒等為餡料,包以烤玉米麵皮食用的,吃的時候,顧客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碳烤的雞肉條或是牛肉醬,然後再加入蕃茄、生菜絲、玉米餅起司等等配料。
數百年來,玉米一直是墨西哥食品中的主角,而以玉米為原料製成的tacos餅也是墨西哥最基本、也最有特色的食品。
㈩ 墨西哥的玉米生產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什麼關系
玉米源產地是墨西哥,因為墨西哥氣溫高,光照充足,適合玉米生長。俗話說「夏秋天熱,收棒子!冬春天冷,收麥子!」就是這個道理,玉米本身屬於熱帶作物,喜歡光,喜歡熱,在墨西哥生長的最好,產量也最高。玉米屬於C4植物,比一般植物光合作用能力強,越是天熱,越是光照充足,生產的光合產物就越多,所以墨西哥氣候最適合玉米生長。(洛陽農大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