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軍官怎麼樣
⑴ 二站中各國有哪些優秀的中級軍官
二戰德國 十大王牌坦克手
二戰中各交戰國均有坦克王牌產生,和空軍一樣,德國坦克王牌的數量和戰績,也是最高的。在這些王牌中,駕乘「虎」I的最多,佔全部王牌70%以上。雖然他們並不是在整個軍旅生涯中都使用「虎」I,很多人在1944年以後又換裝了「黑豹」和「虎王」,甚至驅逐戰車,但取得最佳戰績的階段,卻大多是伴隨「虎」I獲得的。這也從側面證明了「虎」I的卓越,或至少說明從1942年底到1944年初,「虎」I是所向無敵的。
「虎」I既賦予了德軍裝甲部隊很大的技術優勢,也使其乘員產生了高度的安全感和作戰信心。不過,可以連續很長一段時間在殘酷的戰場上生存並不斷提高戰績的王牌們,又不只是簡單地依靠武器的優勢。他們所受的嚴格訓練、戰斗經驗和戰術技能、武器性能的充分發揮外加一定的運氣,才是王牌們取得傲人戰績的根本因素。
下面是使用過「虎」I坦克的前10位王牌簡介。
1、德國頭號坦克王牌-奧托·卡爾尤斯(Otto Carius)擊毀坦克178輛,各種火炮100門以上
1922年3月27日出生德國西南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茨韋布呂肯(Zweibrucken, Rheinland-Pfalz)。當他高中畢業的時候,二戰爆發了,卡爾尤斯同當時其它熱血沸騰但不明真相的德國青年一樣,於1940年3月志願參軍,加入第104步兵替補營,經過培訓,他被分配到第21裝甲團。
1941年6月在「巴巴羅薩」行動中,卡爾尤斯作為38(t)坦克的裝填手參加了戰斗。經過一年東線的戰火洗禮,由於表現出色,被選中參加候補軍官的培訓。1943年4月畢業後,授予少尉軍銜,分配到剛剛組建的第502重坦克大隊,任命為第2中隊的1名車長,接收了新型的「虎」I坦克。
1943年8月,第502大隊在列寧格勒北段加入戰斗。在配合黨衛軍第11裝甲擲彈兵師-「北地師」(Nordland)在納爾瓦(Narva)的橋頭堡阻擊蘇聯裝甲部隊的一次遭遇戰中,卡爾尤斯的「虎」I被包圍,但他巧妙迂迴,擊毀了4輛SU-85驅逐戰車後揚長而去。及11月在基輔附近的一次戰斗中,他指揮的「虎」I連續擊毀了10輛T-34/76,其中1輛是在50米距離上!
1944年2月~4月,卡爾尤斯被調到了愛沙尼亞東部,靠近芬蘭灣南部的連比茨防守。在幾乎沒有步兵掩護的情況下(這是東線最貧弱的防線),他和另1輛「虎」I數次擊退了蘇軍裝甲部隊的進攻。7月,卡爾尤斯在多瑙堡創下了個人最輝煌的戰績-指揮一支小部隊,擊毀 17輛蘇軍JS-2坦克。8月,他被調往巴德波恩(Paderborn)加入新組成的第512驅逐戰車營,仍舊指揮第2連,該營裝備的是「獵虎」驅逐戰車,在維也納附近的多勒謝姆(Dollersheim)和賽尼(Senne)兩處營地進行了訓練。1945年3月8日,訓練尚未結束,第2連就被派往錫格堡(Siegburg)附近前線,後於1945年4月15日向美軍投降。
2、約翰尼斯·鮑爾特(Johannes Bolter),擊毀139輛坦克,火炮不詳。他一直在第502大隊任車長,負傷7次,1945年5月停戰前,臨時編入由陸軍士官學校學員組成的應急部隊,在卡塞爾與英、美盟軍作戰直至投降C
3、米切爾·魏特曼(Michael Wittmann),擊毀138輛坦克,132門火炮。因波卡基村的戰斗,阻止了英軍對德軍側翼的包抄,被授予佩劍橡葉鐵十字勛章,一時名氣大噪。
4、波爾特·倫道夫(Walter Lohndorff):擊毀106輛坦克.火炮不詳。他於1943年6月開始在第503大隊第3中隊服役,其第334號座車非常有名。
5、阿爾博特·科舍爾(Albert Kerscher),擊毀100輛坦克.火炮不詳。他在第502大隊第2中隊任小隊長,1945年4月21日,其指揮「虎」I式坦克在東普魯士防禦作戰中達到個人戰績最高峰,並成功延遲了蘇軍的進攻,掩護數萬難民在波羅的海登船逃往德國本土。
6、赫爾慕特·文德羅夫(Helmut Max ErnstWendorff),擊毀坦克95輛 。1920年12月20日生於格勞溫克(Grauwinkel)的施韋德尼茲(Schweidnitz,今波蘭的希維德尼察)。1931年隨母遷回德國,來到其父在烏克馬科(Uckermark)的達米(Daimme)租種的農場定居。
7、卡爾·布雷曼尼(Karl Brommann),擊毀92輛坦克,火炮不詳。布雷曼尼在武裝黨衛軍第103/503(SS103/503)重坦克營服役,其在1945年2月2日至3月18日的戰斗中共擊毀敵坦克66輛、火炮44門及卡車15輛,但他的大多數戰績是在駕駛「虎王」時取得的。
8、埃里希·雷茨克(Erich Litzke),擊毀76坦克.火炮61門。雷茨克是第509大隊第2中隊的小隊長。
9、約翰尼·穆勒(johann Muller),擊毀72輛坦克,火炮不詳穆勒是第502大隊第3中隊的小隊長,在1944年1月25日的北部戰線,該中隊3輛「虎」 I一次戰斗共擊毀41輛蘇軍坦克,其中穆勒「包辦」25輛。
10、海因茲·毛斯伯格(Heinz Mau**erg):擊毀57輛坦克,火炮不詳。服役於第505大隊第1小隊,部分戰績是駕駛「虎王」時取得的。
http://hi..com/quminjiang/blog/item/765989fdc82b6e1709244db5.html
二戰德國排名前八大王牌飛行員
文章提交者:piyrw 加貼在 中國歷史 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bbs_73.html
在世界空戰史上只有兩個人擊落過超過300架的飛機,其中一個是眾所周知的空前絕後的超級王牌——埃里希·哈特曼,總共擊落了352架飛機。
另一個就是G·巴克霍隆少校,他總共擊落了301架飛機,是德國的第二號王牌。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G·巴克霍隆1919年生於德國東普魯士,1939年加入空軍,1940年8月隨52航空團參加了不列顛之戰,但毫無建樹。1941年7月2日,當他第120次出擊時才首次擊落敵機,而且把子彈一直打到敵機翻身墜落的那一瞬間。8月22日,他的戰果已滿5架,成為王牌。11月底,其個人戰果累計已達10架。
1942年春季過後,他的戰果開始大幅度上升。5、6、7月份分別擊落敵機7架、16架和31架,因此獲得騎士十字獎章。10月7日,當他休養結束返回前線後,又連連得手,於10月、11月和12月份分別擊落14架、7架和17架敵機,也即每個月的戰果都足以構成王牌或雙料王牌資格。年底,他的累計戰果已突破百架大關!
1943年1月11日,他又獲得橡葉騎士十字勛章。他和哈特曼的不同之處是:在單次空戰中最多擊落架數僅為4架。但在其2000次出擊中,有1104次遇上空戰,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戰機會和空戰實踐次數最多的一名飛行員!1943年11月30日,他的戰果累計已達200架。
1944年2月13日,他已成為當時僅次於諾波特尼和拉爾,排名第三的德國大王牌和第三個戰果達250架的飛行員。同年4月,巴克霍隆和哈特曼一起從希特勒手中接過了寶劍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5月31日,當他擊落第272架飛機後,卻被1架P—39擊落,負傷住進醫院。在住院期間,後起之秀哈特曼的戰果終於超越了他。從11月下旬到1945年的1月5日,巴克霍隆的個人戰果已猛增到301架,此時,他卻接到了擔任第6航空團(JG6)司令官的任命書,這將意味著永遠喪失升空作戰和為爭奪全德國頭號王牌桂冠而繼續沖刺的機會。不久,他奉命調往JV44部隊接受改裝Me262型噴氣式戰斗機,但在一次飛行事故中身負重傷,再次住進醫院,從而徹底結束了他的飛行生涯。
巴克霍隆個人戰果累計高達301架。在戰爭中,他有9次被敵機擊落,還有一次中彈後跳傘逃生的經歷。
戰後,巴克霍隆加入聯邦德國空軍,退役前,其軍銜已升至空軍中將。
德國第三號王牌飛行員 ———崗瑟.拉爾
原聯邦德國(西德)空軍司令崗瑟.拉爾中將在二戰也是一位德國王牌飛行員,共出動631次,擊落275架飛機,是公認的超級射擊能手。
1918年3月10日生於德國南部小城噶根諾的一個小村,家中還有一個姐姐,他的父親是個商人,他出生時其父正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3歲時全家搬至斯圖亞特,在那裡拉爾完成了小學和中學,18歲時他成為了一名陸軍軍校學員,當時德國空軍正在秘密組建,從陸海軍中抽調學員。崗瑟.拉爾通過了嚴格的考試,成為了一名空軍戰士。1938年在幕尼黑郊區諾彼伯格首次開始飛行。
1939年21歲的崗瑟.拉爾完成在東柏林基地的飛行訓練,調往第52戰斗機聯隊——這支部隊當時尚不出名,但在戰爭中出現了哈德曼、巴克霍恩和拉爾三位世界最頂尖的王牌飛行員,聯隊4年中擊落了10000架飛機,成為德國乃至全世界最精銳的空戰部隊。(可以想像三人同時出擊,天空上還會有什麼?^O^)
1940年5月拉爾在法國首次參加了實戰。1940年5月12日在法國上空首次擊落一架霍克75A型敵機。在與皇家空軍的空戰中,在戰斗中拉爾開始迅速成長
在不列顛空戰中,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護衛轟炸機編隊,為此戰斗機犧牲了自己的性能和速度,戰斗中英國皇家空軍給德軍已重創,兩星期內大隊指揮和副官及3個中隊隊長相繼戰死。拉爾後來皇家空軍評價道:「他們有良好的訓練和高漲的戰鬥力和優良的裝備和士氣......我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我對他們懷有極高的尊敬。」不久年僅22歲的拉爾中尉被提升為第8中隊飛行隊長了,拉爾在這個崗位上一干就是3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不久德軍在不列顛戰役中以慘敗收場,拉爾隨部隊撤回德國,之後拉爾轉戰於許多戰場,1941年12月到1942年3月他曾被派往羅馬尼亞,駐扎在羅馬尼亞首都不加勒斯特,保護多瑙河上的油田和橋梁。1941年5月在克里特島作戰,當他們從羅馬尼亞撤回後,部隊開始裝備新式的梅塞施密特109式戰斗機,後來拉爾駕駛過E F G 和 K 等多種型號的梅塞施密特109式戰斗機,對這種飛機的性能被加贊譽。
從克里特島戰役到蘇德戰爭爆發,他的戰果已增加到36架。11月28日在羅斯托夫附近個機,當時天氣非常寒冷,溫度在零下40度,拉爾駕駛飛機帶領僚機侵入了蘇聯陣地上空,一場混戰中,拉爾擊落了一架蘇軍飛機。天暗下來,拉爾完全沒有注意,一架蘇聯戰斗機從後方咬住了他的飛機,他的發動機被打壞,拉爾勉強將飛機飛到德軍防線一側,但迫降地面時,由於速度過快拉爾身負重傷,附近的一輛德國坦克成員發現了他並將他送進了野戰醫院。拉爾脊椎骨斷為三截,下身暫時癱瘓。經過9個月的治療,他又奇跡般復原,同時還意外的收獲了一份甜蜜的愛情,年輕的醫生赫塔後來成為了他的妻子。同年9月,於一個月內,他使個人戰果增加到了65架,從而獲得「騎士鐵十字獎章」。
10月下旬,其戰果已突破百架大關,他被招回德國,與斯泰恩霍夫等王牌飛行員一起,由希特勒親自授予「橡葉騎士鐵十字勛章」受勛儀式後,希特勒和王牌們坐在火爐前閑聊,拉爾大膽地向希特勒發問:「您認為戰爭將持續多久?因為當我們攻入蘇聯時,報紙上說東線的戰爭將在第一場雪前結束。可是,現在我們在那裡飽受嚴寒。」希特勒回答道:「好,但我不能回答你,這是一片開闊的土地,我們有屬於我們的空間,當敵人從亞洲西伯利亞草原縱深來襲時,我們將保護這些區域,就象當年的成吉斯汗。」(希特勒也知道成吉斯汗?不知道他是如何評價成吉斯汗的^O^)'
1943年4月,他在擁有包括哈特曼在內的許多王牌的3大隊任大隊長。不久,庫爾斯克大會戰爆發,全大隊到7月4日這天,已累計擊落敵機2500架,9月19日,大隊累計數又突破了3000架大關。與此同時,拉爾個人的戰果也在不斷上升,8月9日為175架,20天後便成為德國空軍中個人戰果愈200架的第三號人物。這時,他被授予少校軍銜。11月28日,拉爾又成為步諾波特尼只有全軍第二個個人戰果突破250架記錄的飛行員。
1944年3月,拉爾任駐國內第11航空團2大隊大隊長。從5月12日到11月因負傷住院,此後竟一直未取得戰果。至戰敗時,拉爾正任第300航空團司令,個人戰果在275架上劃上句號。
戰後一段時間,拉爾被囚禁在法國,當時一起被關的還有著名的魯德爾上校。他的作戰紀錄令人瞠目結舌:出擊2530次,擊毀坦克519輛,擊沉大中型軍艦3艘,擊落敵機9架,另外還有難以數記的卡車、火車。拉爾和他同囚一室。拉爾發現他是一個極端狂傲的人,幾乎到目空一切。之後拉爾被提往英國戰斗機指揮學校進行審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拉爾在戰爭中共出動631次。在他的275架戰果中,有272架在東部戰線取得的,與哈特曼一樣,他主要是在和蘇聯飛行員交戰中取得以上戰績的,成了德軍第三號王牌。(蘇聯飛行員喜歡成就德國王牌 ^L^)拉爾是公認的超級射擊能手,曾被擊落過8次,負傷3次,第一次摔段了脊背,第二次被擊傷了臉和手,第三次則被一架打斷了左手拇指。
戰後,拉爾應斯泰恩霍夫將軍和過去的上級迪特瑞茨.赫拉伯克的邀請,加入了重建中的聯邦德國空軍不久被派往美國接受F-84戰斗機,並在亞利桑納魯克空軍基地和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受訓,後拉爾出過任第4盟軍戰術空軍部隊參謀長,至至德國空軍司令,軍銜中將,1975年退役。
德國第四號王牌飛行員hBURj
———奧布爾特·奧托·基泰爾
奧布爾特·奧托·基泰爾外號:"綠心"之冠]
奧布爾特·奧托·基泰爾屬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是二戰期間德國一支頂尖的空軍王牌部隊,聯隊中擁有大批一流的王牌飛行員。如聯隊長漢斯·特勞夫特上校(Hannes Trautloft)、漢斯·菲利普斯(206架)(Hans Philips)、沃爾特·諾沃提尼(Walter Nowotny)(258架)、漢斯·高茲(82架)(Hans Gotz)、弗朗茨·埃克勒(62架)(Franz Eckerle),而其中戰績最高的卻是年輕的中尉奧托·基特爾,他同時也是駕駛FW190式戰斗機最高戰績的王牌飛行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奧托·基特爾1917年2月21日出生在Sudetenland的Kronsdorf。1939年在22歲時進入了德國空軍,成為一名戰斗機飛行學員。2年以後,他在完成了培訓,被分配到了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著名的「綠心聯隊」)第2中隊。
1941年中,他來到東線北部地區,駕駛著Bf109F准備投入到即將到來的侵蘇作戰中去。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了大規模的侵蘇的戰爭,當天他就在一次出動中擊落了蘇軍的SB-2轟炸機和Yak-1戰斗機各一架。6月30日在Dunaburg附近,基特爾第一次遇上了被德軍地面部隊稱之為「黑死神」的Il-2強擊機。「斯托莫霍克Stormavik」(Il-2的外號)的裝甲防護非常出色,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取得了很大的戰果。Il-2的標准戰術是低空飛越德軍陣地或車隊等,投擲它所攜帶的炸彈和用20mm機炮進行掃射。德軍戰斗機的傳統後方攻擊法對付Il-2時基本無用,它的裝甲可以抵抗住戰斗機的火力。唯一的弱點就是飛機下方的滑油散熱器,就像「阿基里斯的腳踵」——一擊必殺。基特爾顯示出了過人的素質,通過下方攻擊擊落了2架「黑死神」。隨著時間的流逝,以「黑死神殺手」而聞名。
1941年9月29日,他獲頒「一級鐵十字獎章」但直到42年5月,他擊落了15架敵機,嶄新的Fw-190戰斗機在1943年初到達了他的手中。
1943年2月19日,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在列寧格勒附近攔截了一個Il-2大編隊。他們聲稱擊落了30架蘇機,而且當天最後一個戰果就來自於基特爾軍士。這是他的第39個戰績,也是「綠心聯隊」的第4,000個空戰勝利。當時的聯隊指揮官漢斯·托羅夫特上校(Hannes Trautloft)(參加過西班牙內戰的老兵,個人戰績57,包括在西班牙的5架。後晉升將軍)親自祝賀了基特爾,並且還對他說: 「我不會再讓你擔任哪個人的僚機了。你會成為我們的「自由獵手」,隨意發揮吧,無論敵人在哪裡,找到並擊落它!」]
1943年3月15日,剛開始「自由狩獵」生涯不久的基特爾取得了第47架戰績後,他的Fw 190A-4戰機(序列號2481)出現了問題,被迫降落在蘇軍控制的地域內,離德軍戰線有足足60公里。當天聯隊記錄上他被列入了「戰斗中失蹤」人員名單,可是這位「失蹤人士」盡管穿得很少、又冷又餓,還是穿過了冰封的依爾曼(Ilmen)湖,回到了自己人身邊。這也是他唯一的一次迫降記錄。
那以後,基特爾的戰績開始上升。前線的情況越來越困難,蘇聯空軍在戰斗中逐漸強大,德國在戰斗中已不能招架,後撤的陸軍部隊不斷呼喚空軍的掩護。當年十月,肩負著重任的「布魯諾(Bruno)」(奧托·基特爾的外號)達到了他的第100個勝利。10月29日,當日戰績已達到123架的基特爾軍士長接受了他的「騎士十字勛章」。1944年3月,他曾經短暫調去第3中隊代理隊長,繼續擴大著戰果。1944年4月8日,他擊落了第150架敵機,當日就被提升為少尉並成為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第2中隊中隊長。3日之後的4月11日,他被授予了德國武裝力量的第449枚「橡葉騎士十字勛章」那時的戰績是152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44年8月15日,基特爾的第2中隊獲得了第1000個空中戰果。1944年11月25日,他被晉升為中尉並獲得德軍頒發的第113枚「佩劍橡葉騎士十字勛章」同時奧托·基特爾也開始在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的後備大隊中兼任教官,把他恐怖地獵殺經驗傳授給新手們。
到1945年德國空軍業已在空戰中行將滅亡,大批德國王牌飛行員戰死,基特爾的末日也來臨了。2月16日1206時,4架2./JG 54的Fw190A-8戰斗機由奧托·基特爾中尉率領,從庫爾蘭口袋中的一個空軍基地起飛。他們要去Dzukste地區進行「自由狩獵」,據稱那裡有一隊Il-2在活動,這也是他的第583次戰斗任務。7分鍾以後德國戰斗機就發現了14架Il-2強擊機正在用炸彈和火箭彈襲擊德國地面部隊,它們的高度很低,只有近150英尺(45米左右)。這給從底部攻擊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基特爾中尉還是通過無線電下達了攻擊命令。Il-2幾乎排成了一行,一架挨著一架,所以基特爾從右面發起了攻擊。他的僚機瑞納Renner軍士描寫如下:YR5M"
「距離基特爾中尉90米左右,我看到他俯沖到一架Il-2的下方開始攻擊。後面的兩架Il-2突然急速拉起。我把視線從它們身上轉回來時,突然發現中尉的駕駛艙里發生了爆炸,飛機開始下降……」l
另一位地面上的目擊者這樣說:「一架Il-2被擊中了,但俄國人還是逃走了,拖著火焰消失在本方戰線之後……那架Fw190突然掉在地面上,我不知道是被什麼擊落的……」奧托·基特爾的Fw190 A-8「黑色1號」(編號 960282)應該是被一架Il-2擊中著火,隨即拖著一條煙霧載向了大地。右翼先著地後飛機立即爆炸,他由於高度過低而沒有獲得任何逃生機會。
他被埋葬在Sabile/Lithuania。作為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綠心聯隊」的首席王牌,他擁有全軍(也是世界)第4的267架戰績,僅次於JG52的哈特曼、巴克霍恩和京特·拉爾。他也是Fw190的最佳王牌,他的267架戰績中有220架在Fw190上取得,奧托·基特爾中尉參戰583次,擊落267架飛機。
Fw190 A-8「黑色1號」編號 960282 第54晝間戰斗機聯隊。
⑵ 二戰西班牙步兵師編制
首先,西班牙在二戰中是中立國,你指的應該是西班牙的志願步兵師「藍色師」。該師在德軍中的正式番號是第250步兵師。
最初,藍色師擁有四個步兵團,每個團按各自指揮官的姓名命名。全師由「Esparza」團、「Pimentel」團、「Vierna」團和「Rodrigo」團共四個步兵團組成,而德軍步兵師只有三個步兵團。在這四個團中,Rodrigo團--這個新組建的團不久後被解散,其下屬的三個營被分配給其餘三個團。全師實力不變,只是在編制上發生了變化。其餘的三個團按德國團級部隊的標准也獲得了各自的番號,分別是262步兵團(Pimentel上校),第263步兵團(Vierna上校),第269步兵團(Esparza上校)。Rodrigo上校出任副師長。 師炮兵團擁有三個中型炮兵連,裝備105mm火炮。還有一個重型炮兵連,裝備150mm火炮。師反坦克營裝備有36 門過時的PAK36反坦克炮。
全師有641名軍官,2272名士官及15780名士兵,總計為18693人。
該師於1943年10月29日從蘇聯前線回到祖國,共有3334人陣亡,8466人負傷,326人失蹤。並有321人被蘇軍俘虜,其中有94人在戰俘營中死亡。其餘的230名西班牙戰俘於1954年從蘇聯遣返回國。
該師戰斗序列如下: 第262步兵團 第263步兵團 第269步兵團 第250炮兵團 第250偵察營 第250反坦克營 第250工兵營 第250通信營 第250野戰補充營 第250滑雪連 第250運輸連 第250維修排 第250麵包連 第250屠宰連 第250醫療分隊(2個連) 第250野戰救護隊(2個連) 第250野戰憲兵隊 第250獸醫分隊 第250野戰醫院 第250野戰郵局 師補給單位
藍色師軍官
⑶ 二戰中西班牙作為納粹為何不戰
西班牙在二戰中是中立國。
了解二戰歷史的人都知道,當年的西班牙獨裁者佛朗哥隨時都有放棄中立、投入納粹———法西斯聯盟懷抱的可能,但直到二戰結束,西班牙政府都保持了中立。這是為什麼呢?歷史學家們在研究這一現象時也難以取得一致意見。1997年,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教授戴維·斯塔福德在研究丘吉爾二戰時期的信件時,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底———原來是丘吉爾的「金錢外交」「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方向」。
1940年5月,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當時的國際形勢非常嚴峻:法西斯德國在歐洲大陸節節勝利,而居於重要戰略位置的西班牙,其政府隨時都可能投降納粹。對於英國來說,德國如果控制了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那將是一場災難———地中海的戰略運輸線將被封鎖。
丘吉爾在分析了佛朗哥政府的內部勢力之後,決定收買一些對佛朗哥有影響力的西班牙高級指揮官。他專門撥出一筆資金用於這項絕密行動:由英國國庫在一家瑞士銀行的紐約分行存入1000萬美元。戴維·斯塔福德教授說:「這筆錢很可觀,但是,鑒於涉及的事情重大,用於收買西班牙軍人就顯得不是很多了。」他在研究丘吉爾當年的信件時發現了這個收買事件。戴維·斯塔福德說:「西班牙同德國聯合在一起可能會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方向。」
實現收買計劃,丘吉爾靠的是英國駐馬德里大使館武官艾倫·希爾加思。這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受過傷的海員曾在玻利維亞勘探過金礦,之後在北非執行過使命。當時他在西班牙的任務是,監視納粹德國潛艇的活動情況,同時為防範希特勒入侵西班牙作準備。在接到丘吉爾首相關於向一些西班牙軍人賬戶轉錢的命令之後,這位英國軍官便同銀行家胡安·馬奇進行了接觸。馬奇在一戰中曾幫助過英國的情報機構,並在西班牙內戰時期資助過佛朗哥。馬奇的任務是,向那些表明准備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聯合意願的西班牙軍官送錢。丘吉爾的助手們曾對起用馬奇有非議,但丘吉爾認為:「馬奇利用邪惡的方法賺錢這個事實目前絕不會損害他對我們的價值。」
馬奇根據每個西班牙軍官的業績送錢。1940年底,幾乎所有的錢都進了西班牙軍官的腰包。比如,安東尼奧·阿蘭達將軍當時是西班牙軍事學院院長,被認為是佛朗哥的繼承人之一。他得到了200萬美元。
一直到戰爭結束時,西班牙都保持著中立,雖然弄不清楚丘吉爾的「金錢外交」是否起了決定性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確實起到了作用。
⑷ 做過軍官或當兵的進來看看!能做到海軍上尉說明實力如何待遇怎麼樣
實力很好,待遇還可以。
⑸ 國外軍銜等級
列兵
一些國家士兵軍銜中最低的一級銜稱。俄軍根據彼得一世1722年1月24日頒布的《官級表》,首次設置此銜。l874年,俄國實行普遍徵兵制後,列兵屬於「低級軍銜」。1918年,蘇維埃共和國建立工農紅軍後,將列兵改稱為紅軍戰士,1946年 7月恢復列兵銜稱。目前,世界上設列兵軍銜的國家有:蒙古、阿爾及利亞、波蘭、法國、捷克、盧森堡、瑞士、西班牙、希臘、義大利、巴拿馬、巴西、古巴、加拿大、墨西哥、尼加拉瓜、委內瑞拉等國。其他國家士兵最低軍銜的稱呼,有的稱四等兵,如德國;有的稱三等兵,如美國、日本、奧地利、智利、秘魯等國;有的稱二等兵,如印度尼西亞、比利時、荷蘭、匈牙利等國,有的稱新兵。
中國軍隊引進軍銜制後,清朝新建陸軍和民國時期的陸軍稱二等兵,北洋時期的海軍稱二等練兵。中國人民解放軍兩次實行軍銜制中,均設列兵軍銜,新兵經 3個月入伍訓練合格後,授予列兵軍銜,服現役 1年後晉升為上等兵。上等兵服役滿一年後可晉升士官。
上等兵
多數國家兵銜中最高等級的稱號。該詞源自法語,法國軍隊曾規定,騎士如果在戰斗中失去馬匹,則暫歸步兵指揮,執行步兵勤務,但仍保留他們的騎士稱號和薪購,並免干粗活。後來,就把這種「免除了列兵某些職責的人」叫做上等兵。17世紀初,德國將上等兵作為一級軍銜設置於連隊,授予有經驗而可靠的士兵,賦予他們負責哨兵派班、押解俘虜等重要任務,有時班長缺勤,還可以代理班長工作。1716年,彼得一世將上等兵銜引進俄國,陸軍條令規定,在步兵、騎兵、工兵中設置,授予屢建戰功或長期服役無理的士兵。1722中的《官級表》規定,在陸軍中設上等兵、上等炮手,海軍中設上等水兵。目前,世界各國除兵銜只設一級的少數國家(如不丹、韓國、加拿大)外,大多數國家都設有此銜。清朝末年軍銜制引進中國後,稱最高的一級兵銜為「正兵」;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陸軍官佐士兵階級表》中,使用了上等兵這一稱號,之後被歷屆政府沿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條例規定,服現役第二年的列兵可晉升為上等兵軍銜。
一級士官
士官中最低一級士官,新兵第一年是列兵,滿了一年後,第二年就升為上等兵。第二年滿了以後就可以申請轉為一級士官。服役三年,後可晉升二級士官。
二級士官
一級士官服役滿三年後,可以申請轉為二級士官。二級士官服役年限和一級士官同樣是三年。由團或相當於團級單位審批。
直到六級士官
少尉
該詞源於法語「代表」,是法國古代對步兵和騎兵部隊中掌旗軍官的稱呼。從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起,少尉被確定為法國最低一級軍官的軍銜稱號。
在德國,1500年前後,人們用由法國傳人的該詞稱呼某些軍事長官的代表或其他公務人員,約l8世紀後稱軍隊中最低一級的軍官為少尉。
在俄國,少尉軍銜設於1703年彼得一世時期,在1722年頒布的《官級表》中,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一直沿用到1917年。
現在,少尉是絕大多數國家尉級軍官中最低一級的軍銜稱號,少數不以少尉為尉官最低軍銜的國家,有兩種情況,一是不設少尉軍銜,以中尉為尉官最低銜,如蒙古、波蘭和羅馬尼亞的男軍官;再是將准尉列入尉官等級,以准尉為尉官最低銜,如阿富汗、土耳其、阿根廷、智利等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少尉,是排長的編制軍銜,大學專科和中等專科學校畢業擔任軍官職務者,或由士兵經短期培訓後直接提升為基層軍官者,一般授予少尉軍銜。
中尉
1、在西方 : 該詞源自法文「代理人」、「副職」。中尉作為軍隊職務名稱,最早出現在法國,1444年法國軍隊將擔任副隊長的首領稱為中尉,到 15世紀末中尉成為對副連長的稱呼。從17世紀下半葉起,中尉成為法蘭西等西歐國家陸軍和海軍的軍銜稱號。俄國軍隊17世紀中葉在新制團設置了中尉軍銜,起初授予步兵連和騎兵連的副連長,後來中尉被任命擔任連長。當今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都設有中尉軍銜稱號,一般為副連長的編制軍銜。有的國家還將中尉區分為一級中尉與二級中尉兩個級別。
2、在我國古代:官名。戰國時趙國初置,掌薦舉人才等事。秦漢時為武職,掌京師的治安警衛。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稱執金吾。唐代自德宗以後,於神策軍置護軍中尉,專由宦官擔任,率領禁兵。元內史府置中尉,為正三品,位內史之下。內史原名王傅,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晉王於太祖四斡耳朵之地時改。民國軍銜,為九等中第八等。《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新唐書.宦官傳.竇文場霍仙鳴傳》:「德宗還京,頗忌宿將,凡握兵多者,悉罷之......貞元十二年六月,特立護軍中尉兩員、中護軍兩員,以帥禁軍,乃以文場為左神策護軍中尉,仙鳴為右神策護軍中尉。」又《田令孜傳》:「從義父入內侍省為宦者......累遷神策中尉,左監門衛大將軍。」
3、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中尉,是連長、副連長和排長等初級軍官的編制軍銜,大學本科畢業後的軍人可直接獲得中尉軍銜。
上尉
該詞來源於拉丁文「首領」,是一個最古老的軍事術語。西方陸軍最早的組織形式是被稱作「連」的單位,每個連由一名上尉指揮,當時的上尉是一種職稱,在德文中至今上尉和連長是同一個詞(Hauptmann)。這個詞由「頭」和「人」兩片語合而成,表示一個地位顯赫的人,過去一般是對首領或司令官的稱呼。以後,上尉逐漸演變為擔任連長職務者的軍銜稱號。當今世界上凡是實行軍銜制的國家,都無一例外地設有上尉軍銜,在絕大多數不設大尉的國家中,上尉是尉官中的最高級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上尉,是副營長、連長和副連長的編制軍銜,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可直接獲得此銜。
少校
該詞源於拉丁文「大的」、「職位較高的」、「年長的」等詞彙,是一個古老的軍事術語。四百多年前,西班牙軍隊最先把少校作為軍銜稱號使用。16世紀少校這一軍事術語傳人德國,開始只是作為對擔任一定職務人員的稱呼,如少校與「城市」一詞搭配,即指城市事務管理者,與「鑰匙」一詞搭配,則指負責要塞門戶開關的人。以後德國在建立常備軍時,少校便作為軍銜稱號使用。1698年,俄國為新制團的指揮人員和在俄軍中服役的外國人設置了少校軍銜,13年後在彼得一世建立的正規軍中也開始設置此銜。18世紀--19世紀,俄國一度將少校區分為一級少校和二級少校兩個級別,還把少校與崗位相搭配來表示一種固定的職位,如「基地少校」�、「門衛少校」等。
現在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均設有少校,為校官中最低的一個級別,一般為副營長的編制軍銜,有的國家也規定為營長或特種兵連長的編制軍銜。
中校
校級軍官中間一級的軍銜稱號。在 17世紀俄國軍隊的副團長稱作中校,後來逐漸演變為副團長的軍銜稱號。在西歐國家,中校是團隊指揮官上校的第一助手。1722年俄國彼得一世在《官級表》中,將中校作為校官的第二級軍銜稱號固定下來。1935年蘇聯紅軍實行軍銜制時,校官只設上校和少校兩個級別,到 1939年才補充設置了中校。目前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均沒有中校軍銜稱號,一般為副團長或營長的編制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按現行法律規定,中校可以授予正團職、副團職和正營職等三級指揮軍官和擔任高級、中級、初級等所有的專業技術職務的軍官。
上校
上校一詞源自義大利語「(軍隊之)縱隊」。在法國古代的步兵部隊中,上校是團長的代名詞,l8世紀末法國人往往把團長和上校混為一談。在俄國,上校一詞首先出現在16世紀,當時人們稱呼指揮團隊的人為上校。1631年,上校代替了督軍和團首領的稱呼,把擔任團長職務的僱傭軍官叫做上校。從1632年起,上校作為軍銜開始授予新制團的指揮員。清朝末年軍銜制傳人中國後,清朝政府命名該級軍銜稱號為「正參領」,是「統帶官」 (「標」的指揮官,相當於現在的團長)的職務軍銜。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將這級軍銜稱號重新命名為「大都尉」,後北洋政府改名為「上校」。目前世界各國的軍銜體系中,一般都設有上校這一級軍銜稱號,除設有大校的少數國家外,上校是校官中的最高一級銜稱。上校一般為團長的編制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法律文件規定,上校也可以授予副師職軍官。
大校
少數國家校級軍官中最高一級的軍銜稱號。大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出現的一級銜稱,最初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設置。中國人民解放軍於 1955年和 1988年兩度實行的軍銜制度中,均設有此銜。設有大校軍銜稱號的國家,還有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摩洛哥。人民解放軍的大校軍銜稱號,1955年----1965年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期間規定,可以授予軍長、副軍長、師長和副師長等四個級別的軍官。1988年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大校軍銜可以授予副大軍區職、正軍職、副軍職、正師職和副師職等五個級別的軍官。1994年修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規定,大校軍銜只授予副軍職、正師職和副師職等三個級別的軍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規定,大校只是副師長的編制軍銜。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不設大校軍銜,有的國家不承認大校是高於上校的一個軍銜等級,往往同他們國家的上校對等,在名稱的翻譯上譯為「資深的上校」或「老上校」。
我們的大校相當於美國軍銜的准將
因為美國軍銜中沒有大校軍銜
比上校高的就是准將
少將
特級軍官中較低的一級軍銜稱號。世界各國的將官,一些國家以少將為 最低的一個級別,一些國家則以准將為最低級別,後者如美、英、法、德、 意、印、巴等國,前者如東歐國家、日本、丹麥、巴西、哥倫比亞、葡萄牙 等國。
少將一般為師長和副軍長的編制軍銜,因而起初在一些國家稱少將為 「師將」,現在法文少將仍由「將軍」和「師」兩片語合而成 (G@n@ral de division) 中國人民解放軍 50年代----60年代首次實行軍銜制期間,規定少將是 大軍區副司令員、兵團級部隊正副司令員、正副軍長和師長的編制軍銜,10 年 *** 有 1360人獲得了少將軍銜。當前規定,少將軍銜可授予副大軍區職、 正副軍職和正師職軍官,高級專業技術軍官也可授予此銜。
武警少將一般授予各省,直轄市武警總隊長和政委
中將
中將是副大軍區職軍官的主要軍銜。副大軍區職包括總後勤部副部長、副政委,大軍區副司令員、副政委、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及其他副大軍區職軍官。此外,中將還是正大軍區職和正軍職軍官的輔助軍銜
武警中將一般授予武警總部副職如:副司令,副政委等
上將
許多國家將級軍官中最高級別的軍銜稱號。上將在英語中與「將軍」為同一個詞(General),但在法、德等語中則是在將軍之後加一個名詞或形容詞構成,法語為「集團軍將軍」(Gneral darmee),德語為「最高的將軍」(General oberst)。
最早的俄軍上將軍銜由彼得一世設立,根據 1716年陸軍條令規定,俄軍上將擔任總司令官,級別相當於元帥,有權領導將軍「軍事會議」。 隨著軍隊規模的擴大和國家軍事體制的發展,有的國家遂將上將區分為幾個等級。最早是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授予潘興以五星上將稱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和大戰結束後,授予馬歇爾等8人以五星上將稱號,其中陸軍4名,空軍l名,海軍3名。
中國國民政府時期,於 1935年將上將區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三等。特級上將又稱五星上將,只授予蔣介石 1人;一級上將又稱四星上將,授予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陳紹寬等人。
武警上將警銜一般授予武警總部司令員和政委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上個世紀50年代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期間,將官設置為:大將、上將、中將、少將。上將為將官中的第二個級別,全軍共授予上將稱號者57名。1988年重新實行軍銜制時,法律文件規定,上將分為一級上將和上將兩個級別,一級上將空缺未授,授予上將稱號者17名。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修改《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的決定,不再設一級上將。修改後的軍銜設3等10級,即將官: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中尉、少尉。上將成為軍隊的最高軍銜稱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委員、總參謀長、總政治部主任法定的編制軍銜,資深的大軍區正職也可以授予或晉升為上將軍銜。
整理這些可是花了我好多時間啊。滿意的話,加我分啊
⑹ 義大利和西班牙相比,誰的軍事力量更強
義大利和西班牙相比,義大利軍事力量更強。
樓上的已經把義大利的軍力詳細的說了。我就找些西班牙的軍力情況:
海軍
3.695萬人,義務兵1.07萬人。編有1個艦隊司令部,4個基地司令部,6個海軍基地。分為4個海管區。
航空母艦:「阿斯圖利亞王子」號1艘。
潛艇:8艘,其中有「加萊爾納」級4艘,「鯨」級4艘。
護衛艦:15艘,其中有「聖瑪麗亞」級6艘,「巴利埃里」級5艘,「偵察」級4艘。
巡邏艇:33艘。
掃雷艦艇:12艘。
兩棲登陸艦:4艘,其中有「新港」級2艘,「加利西亞」級2艘。
兩棲登陸艇:13艘。
支援與補給艦船:32艘。
海軍航空兵
700人(義務兵290名)。編有1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個聯絡機中隊,5個直升機中隊。裝備有「AV-8B」型戰斗機17架,「嘉獎」2型3架,直升機37架。
海軍陸戰隊
6900人(義務兵2800名)。裝備有M-60A3型主戰坦克16輛,「蠍」式輕型坦克17輛,LVTP-7兩棲裝甲戰車16輛,105毫米牽引炮12門,155毫米自行炮6門,「陶」式反坦克導彈12具,「龍」式反坦克導彈18具,「西北風」式地空導彈12部。
空軍
2.91萬人(義務兵1.1萬名)。編有4個軍區(即中部軍區、東部軍區、直布羅陀海峽軍區、加那利群島軍區),1個後勤支援司令部。
作戰飛機211架。
攻擊/戰斗機:F-5B型35架。
戰斗機:EF-18A/B型90架,「幻想」F-1CF/D日EE型65架。
偵察機:RF-4C型14架,C-212型6架,「色斯納」560型2架。
海上巡邏機:P-3A型2架,P-3B型5架。
電子戰飛機:C-212型2架,「獵鷹」20型2架。
運輸機:「大力神」C-130H型7架,C-130型12架,C-212型34架,CN-235型20架,「獵鷹」20型3架,「獵鷹」50型1架,「獵鷹」900型2架。
加油機:KC-t30H型5架,「波音」707型4架。
聯絡機:130-27型21架。
搜索救援機:C-212型9架,F-27型3架,CL-215型15架。
教練機:C-101型74架,E-26型37架,E-24型25架,E-20型5架,C-212型試飛機1架。
直升機:57架。
空空導彈:「麻雀」AIM-7型、「響尾蛇」AIM-9型、「阿姆拉姆」型AIM-120型、R-530型若干枚。
地空導彈:「西北風」、「防空衛土」/「蝮蛇」若幹部。
預備役部隊
44.79萬人,其中陸軍斗3.6萬人,海軍3900人,空軍8000人。
准軍事部隊
7.576萬人,其中國民警衛隊7,5萬人,海上國民警衛隊760人。
部署
三軍兵力主要部署在馬德里附近、海岸沿線及直布羅陀東北部的沿海地區。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為9個月。志願兵的服役期為16~36個月。各級軍官最高服役年限:將官為64歲(上將64歲、中將62歲、少將60歲),校官為58歲(上校58歲、中校56歲、少校54歲),尉官為54歲。
⑺ 義大利和西班牙相比,誰的軍事力量更強
義大利和西班牙相比,義大利軍事力量更強。
樓上的已經把義大利的軍力詳細的說了。我就找些西班牙的軍力情況:
海軍
3.695萬人,義務兵1.07萬人。編有1個艦隊司令部,4個基地司令部,6個海軍基地。分為4個海管區。
航空母艦:「阿斯圖利亞王子」號1艘。
潛艇:8艘,其中有「加萊爾納」級4艘,「鯨」級4艘。
護衛艦:15艘,其中有「聖瑪麗亞」級6艘,「巴利埃里」級5艘,「偵察」級4艘。
巡邏艇:33艘。
掃雷艦艇:12艘。
兩棲登陸艦:4艘,其中有「新港」級2艘,「加利西亞」級2艘。
兩棲登陸艇:13艘。
支援與補給艦船:32艘。
海軍航空兵 700人(義務兵290名)。編有1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個聯絡機中隊,5個直升機中隊。裝備有「AV-8B」型戰斗機17架,「嘉獎」2型3架,直升機37架。
海軍陸戰隊 6900人(義務兵2800名)。裝備有M-60A3型主戰坦克16輛,「蠍」式輕型坦克17輛,LVTP-7兩棲裝甲戰車16輛,105毫米牽引炮12門,155毫米自行炮6門,「陶」式反坦克導彈12具,「龍」式反坦克導彈18具,「西北風」式地空導彈12部。
空軍
2.91萬人(義務兵1.1萬名)。編有4個軍區(即中部軍區、東部軍區、直布羅陀海峽軍區、加那利群島軍區),1個後勤支援司令部。
作戰飛機211架。
攻擊/戰斗機:F-5B型35架。
戰斗機:EF-18A/B型90架,「幻想」F-1CF/D日EE型65架。
偵察機:RF-4C型14架,C-212型6架,「色斯納」560型2架。
海上巡邏機:P-3A型2架,P-3B型5架。
電子戰飛機:C-212型2架,「獵鷹」20型2架。
運輸機:「大力神」C-130H型7架,C-130型12架,C-212型34架,CN-235型20架,「獵鷹」20型3架,「獵鷹」50型1架,「獵鷹」900型2架。
加油機:KC-t30H型5架,「波音」707型4架。
聯絡機:130-27型21架。
搜索救援機:C-212型9架,F-27型3架,CL-215型15架。
教練機:C-101型74架,E-26型37架,E-24型25架,E-20型5架,C-212型試飛機1架。
直升機:57架。
空空導彈:「麻雀」AIM-7型、「響尾蛇」AIM-9型、「阿姆拉姆」型AIM-120型、R-530型若干枚。
地空導彈:「西北風」、「防空衛土」/「蝮蛇」若幹部。
預備役部隊
44.79萬人,其中陸軍斗3.6萬人,海軍3900人,空軍8000人。
准軍事部隊
7.576萬人,其中國民警衛隊7,5萬人,海上國民警衛隊760人。
部署
三軍兵力主要部署在馬德里附近、海岸沿線及直布羅陀東北部的沿海地區。
兵役制度
實行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的兵役制度。義務兵服役期為9個月。志願兵的服役期為16~36個月。各級軍官最高服役年限:將官為64歲(上將64歲、中將62歲、少將60歲),校官為58歲(上校58歲、中校56歲、少校54歲),尉官為54歲。
⑻ 西班牙的軍事實力怎麼樣
國王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既是國防事務的最高咨詢機構,也是國防最高決策機構,國王為主席,通常由首相主持會議,成員有副首相、國防大臣、外交大臣、內政大臣、國防參謀長、三軍參謀長。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是軍隊的最高指揮機構。國防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負責制定防務政策和領導國防工業。國王、首相通過國防部和國防參謀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准軍事部隊組成。正規軍分陸、海、空軍3個軍種。准軍事部隊由國民警衛隊和海上國民警衛隊組成。國王和首相通過國防部和國防參謀部對全國武裝力量實施領導和指揮。
兵力 現役部隊16.605萬人。義務兵5.17萬人。
10萬人,義務兵3萬人。編有8個軍區司令部(含2個海外軍區),1個機械化師,2個裝甲旅,1個山地旅,2個西班牙軍團,1個防空團,1個工程兵旅,1個陸航旅,1個炮兵旅,1個防空司令部,1個海岸炮兵司令部(含2個岸炮團),3個特種作戰營,1支快速反應部隊。
⑼ 軍官的等級是怎樣分的
當今世界各國的軍銜等級設置不同:多數國家軍官分將、校、尉三個等級;
部分國家在將官之上還沒有元帥,軍銜分帥、將、校、尉四個等級。還有一些國家把准將作為非將非校的特殊軍銜。另有個別國家把准尉當作不同於尉官的單獨一級軍官軍銜。士兵軍銜,各國通常分為軍士(士官)和兵兩個等級。如此細分起來,各國軍銜最多可分為帥、將、准將、校、尉、准尉、軍士、兵八個等級。
元帥目前,俄羅斯、朝鮮、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蒙古、古巴、
英國、法國、印度、泰國、阿富汗、葡萄牙等十幾個國家設有元帥軍銜。美國於第二次民辦大戰後期正式設立的五星上將銜,等同於盟國的元帥。除朝鮮之外,其他國家的元帥目前只有一級。不少國家的元帥銜一般只在戰時授予功勛卓著的高級將領,平時很少有人被授予。如美國目前已沒有在世的五星上將;法國的元帥,也是作為榮譽軍銜,只授予德高望重的逝世上將;印度歷史上也只有一人榮獲元帥軍銜,他是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期的陸軍參謀長馬尼克肖。還有個別國家,並未正式設元帥銜,但在戰時曾有人被授予元帥軍銜。如芬蘭法定最高軍銜為上將,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軍隊總司令曼納海姆曾被授予元帥軍銜。
將軍世界上共有100多個國家設有將官軍銜。其中,多數國家的將官分為四級。美、英、法等西方國家和一些較大的第三世界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國,將官分上將、中將、少將、准將四級。前蘇聯、東歐各國、朝鮮、越南、蒙古、古巴等國的將官一般設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四級,不設准將。只有波蘭例外,將官設五級(大、上、中、少、准將)。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國,既不設大將,也不設准將,將官分上將、中將、少將三級。以英國為首的英聯幫國家和阿拉伯國家,准將既不算將官,也不算校官,而是作為將、校之間的特殊軍階看等。因此,這些國家的將官軍銜實際上大多為少將至上將三級。一些中、小國家,將官等級少,有的以中將、少將或准將為最高軍銜。拉美一些小國,如厄瓜多、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等的將官只有一級,就叫"將軍"。
有些國家將官的銜稱比較特殊,如日本的將官稱"將一"、"將二"、"將補",
通常譯為上將、中將、少將。越南海軍將官軍銜分為"海軍都督"、"海軍副都督" 、"海軍准都督",應套譯為海軍上將,海軍中將、海軍少將。瑞士高級軍官軍銜分四級;將軍、軍長、師長、旅長,分別相當於別國的上將、中將、少將、准將。智利陸軍將官設四級,銜稱為上將、四星中將、中將、少將。
校官所有實行軍銜制的國家,都有校官軍銜。東、西方各國絕大多數都設上
校、中校、少校三級,只有中國和朝鮮校官為四級,多一級大校。越南雖然也設大校,但已於1982年取消了上校銜,實際上也是分三級(大校、中校、少校)。日本中級軍官軍銜稱"佐"。舊日軍軍銜佐官設大佐、中佐、少佐三級,相當於別國的上校、中校、少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自衛隊軍銜佐官設一佐、二佐、三佐三級,亦相當於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西方和第三世界國家一般都設上尉、中尉、少尉三級尉官軍銜。前蘇聯
、東歐各國和朝鮮、越南、蒙古、古巴、阿富汗等國設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四級、大尉軍銜一般授予連長,這與西方國家的上尉實際上是同一個等級。前蘇聯的大尉在西方被譯作上尉,上尉被譯作"上級中尉",與西方國家的中尉列為一格。現在譯作上尉的俄文原詞,系由"資深的"和"中尉"組成,說明前蘇聯原本也是把它作為中尉裡面的一級看待。此外,前蘇聯的初級軍校畢業學員一般授予中尉軍銜,少尉銜基本不用;波蘭不設少尉,而設大尉、上尉、中尉;羅馬尼亞男軍官兵最低軍銜是中尉,少尉是專為女軍官設的。因此,也有將前蘇聯、東歐等國的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依次譯作為上尉、中尉、少尉、准尉的。有些國家將准尉列為尉官的最低等級,因此,尉官等級較多,一般為四至五級,最多的達七級。如土耳其、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墨西哥等國尉官設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四級;以色列、智利設上尉、中尉、少尉、一級准尉、二級准尉五級;巴拿馬設上、中、少尉和一、二、三、四級准尉,多達七級,是世界上尉官銜級最多的國家。
軍士軍士是介於軍官或准尉與兵之間的一個等級,亦稱為"士官"。各國軍士
等級差別較大,多數分三級或四級,分三級的通常為上士、中士、下士;為四級的一般為軍士長、上士、中士、下士。美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比利時、波蘭、義大利、阿根廷、秘魯等一些歐美國家,軍士設六至七級。而目前我國設士官八級(軍士長四級、專業軍士四級)、軍士三級,共計十一級,是當今設軍士等級最多的國家。
兵兵是軍銜等級體系中最低的一個層次。多次國兵的銜級設二--三級。前蘇
聯、東歐國家和朝鮮、蒙古、越南、古巴等國,均設二級:上等兵、列兵;美、英、法、意等國設三級: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或新兵);德國、日本等國設四級別;印度則設五級;而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荷幸、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只設一級。
⑽ 西班牙在二戰時期的角色
1939年3月,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佛朗哥建立了獨裁政權。4月7日加入《反共產國際協定》。二戰爆發後佛朗哥政治上親近德、意,但拒絕對德國承擔軍事和外交義務。
佛朗哥為什麼拒絕參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經濟無力也不願捲入一場新的戰爭
長期的戰爭,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貧困使這座荒涼的半島毫無生氣。擺在西班牙政府面前的是怎樣使精血已枯的人民擺脫另一場戰爭,恢復發展經濟。
二、沒有把握勝利因此不敢參戰
佛朗哥認為美英這兩個帝國有可能聯合作戰,並將英倫三島作為反攻歐洲的跳板,從而打贏這場戰爭。1940年8月,隨著不列顛之戰的持續,他已看清,英國將堅持戰斗,而這場戰爭很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德國能否獲勝,毫無把握。在沒有絕對把握勝利的情況下,佛朗哥是不敢參戰的。
三、希特勒沒有拉攏
當希特勒在西線發動突然襲擊,法國迅速淪陷,英國也可能崩潰或毀滅的時候,佛朗哥曾在6月間表示,他准備加入戰勝者的行列,分享戰利品。但是,希特勒覺得沒有爭取同盟者的必要。他估計幾個星期、甚至幾天之後,便可結束大的敵對行動,而英國即將求和。因此,他對於馬德里的這副積極靠攏的姿態並不感興趣,沒有把佛朗哥拉入自己的陣營。
四、政治經濟要求沒有得到滿足
佛朗哥向德國提出了許多苛刻的參戰條件,如:保證將直布羅陀、法屬摩洛哥以及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包括奧蘭在內,劃歸西班牙,並且要擴張西屬非洲殖民地的某些領土。此外,還需要適當的軍事援助特別是西班牙面對直布羅陀的炮台所需的15英寸口徑榴彈炮。強調西班牙需要現代武器、糧食、石油和經濟援助,而且還必須等到德國人在英國登陸後,西班牙才能參戰。希特勒因為西班牙的要求過高而感到棘手,而且有些要求將使他同維希重新發生糾紛。從法國奪去奧蘭,那一定會導致法國在北非成立敵對的政府,因而希特勒拒絕了佛朗哥的要求。後來,希特勒在佛羅倫薩對墨索里尼說:「我寧可被拔掉三四顆牙齒,也不願再搞這樣的談判。」
五、英美等國從中努力
二戰爆發後,英國和美國都一直在努力使西班牙保持中立。如從西班牙購買物資以縮小其對納粹的供應量,減輕納粹對西班牙經濟的影響。1940年3月,英國與西班牙簽署了一個為期半年的貿易協定,英國向西班牙提供石油產品和化肥,西班牙向英國供應礦石、橘子和檸檬。在整個戰爭期間,該貿易協定每隔半年續簽一次。他們向西班牙提供穀物和石油。
丘吉爾就任英國首相後,專門撥出一筆資金用於收買一些對佛朗哥有影響力的西班牙高級指揮官,由英國國庫在一家瑞士銀行的紐約分行存入1000萬美元,指使英國駐馬德里大使館武官艾倫·希爾加思向一些西班牙軍人賬戶轉錢。這位英國軍官便同銀行家胡安·馬奇進行了接觸,向那些表明准備抵制佛朗哥同希特勒聯合意願的西班牙軍官送錢。馬奇根據每個西班牙軍官的業績送錢,1940年底,幾乎所有的錢都進了西班牙軍官的腰包。比如,被認為是佛朗哥的繼承人之一的,當時西班牙軍事學院院長安東尼奧·阿蘭達將軍就得到了200萬美元。
六、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
在一份1939年簽訂的德西秘密協定書中,西班牙承諾從南美幫德國進口牛肉和穀物。1940年5月,西班牙與義大利簽訂了為期3年的食品合作計劃,承諾提供必要的糧食。到1942年,德西貿易的重點由食品轉向戰爭必需的礦產資源。西班牙擁有豐富的優質鐵礦石,德國還從西班牙進口鋅、鉛、水銀、螢石、天青石、雲母、軟木和羊毛,以及最重要的鎢砂。從1942年初開始,英美開始聯合買斷西班牙所有的鎢礦出產,價格也從原來每噸75美元飆升至16800美元。佛朗哥政府利用中立地位與交戰雙方進行貿易,獲利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