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混血多少人
❶ 我們都知道西班牙是阿拉伯人和歐洲人混血的,西班牙人的歐洲血統是哪個祖先日耳曼人嗎
是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部落 ,西哥特人在3-4世紀羅馬帝國即將覆滅的時候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和當地的原始土著 ,以及羅馬帝國時期留下的拉丁人, 一起生活。但是西哥特人無疑是他們的主導, 也是統治者。
後來阿拉伯人一直是在和西哥特人的邦國作戰的直到15世紀,西哥特人趕走了穆斯林,然後兩大西哥特城邦合並,統一了整個賴比瑞亞,國名定位西班牙。腓尼基人,希臘人,迦太基人,羅馬人,西哥特人等等民族都進入過西班牙,所以西班牙歐洲血統沒有特定民族。
總的來說羅馬人和哥特人多一些。拉丁和哥特多一些,但是阿拉伯人通婚的很少,這是基於信仰不同,民族對立等。
(1)西班牙混血多少人擴展閱讀:
英美人屬於白人(高加索人種),這一點毋庸置疑,但不是所有的歐洲人都是純粹的高加索人種。英美人有日耳曼血統,外表很容易區分,他們身材高大,毛發濃密,面部輪廓柔和,皮膚很白,而且金發碧眼。美國明星珍妮弗 · 安妮斯頓年輕時候的照片,就是典型的白人(高加索人種)。
但西班牙人卻是黑頭發、黑眼睛,眼窩深邃,五官如同刀削斧鑿一般立體,皮膚顏色也比歐美人深,呈健康的小麥色。西班牙土生土長的大明星佩妮洛普 · 科魯茲,她就是典型的西班牙人種的長相。
和很多歐洲國家一樣,西班牙人也有日耳曼血統,但是西班牙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伊比利亞半島與阿拉伯隔海峽相望)曾被阿拉伯人統治了幾百年,成為當時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長達幾百年的通婚不可避免地改變了西班牙民族的血統,所以西班牙人其實是混血的後代,包含了日耳曼和阿拉伯血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西班牙人還真的有點像印度人,都是黑頭發(深色)、黑眼睛、五官很立體,並且女孩都非常漂亮。下圖是某個我不認識的印度女明星。但是所謂的西班牙人像印度人,只是像印度高種姓人。印度高種姓人是雅利安人的後代,他們征服了印度原住民,自定為高種姓。
從血統上來說,和伊朗同屬高加索人種,是白人血統,所以西班牙人和印度高種姓人會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性。印度低種姓人是原住民以及各種混血的後代,長得很醜。
參考資料:網路-西班牙
❷ 為何西班牙殖民地印歐混血人口佔大多數而英國的殖民地卻奉行種族隔離制度,基本上白人佔大多數
西班牙對西印度群島的控制開始於1492年,以哥倫布初次在新世界登陸為起點,接著是西班牙、法國、英國、荷蘭和丹麥在17、18世紀對本地區的瓜分。美國對大安地列斯群島的侵入開始於19世紀初期,並在1898年佔領古巴和並吞波多黎各,以及1917年收買丹麥屬維爾京群島時達到最高峰。隨著卡斯楚1959年的革命,蘇聯開始與古巴合作,造成大國長期捲入西印度群島的歷史。然而,在西印度群島殖民化之前,那裡的前哥倫布時期的民族已經創造出了重要而具有特色的文明。
前哥倫布時期
據估計,在1492年西印度群島的美洲印第安人總數為600萬,大致是今天人口的1/5.有3群不同的印第安人占據著群島∶1.西沃內人(Ciboney),集中在現在屬古巴和海地的島上;2.阿拉瓦克人(Arawak),住在大安地列斯群島和千里達島上;3.加勒比人(Carib),大部分住在千里達島北部和小安地列斯群島上。前哥倫布時期的人口,由於歐洲人帶來的文化沖擊、奴隸苦役和疾病,而大為減少。
考古學家把前哥倫布時期的西印度群島人口按年代順序分成3批∶1.古印第安人(5000~2000BC),是古巴、伊斯帕尼奧拉和千里達沿海地區的狩獵者兼採集者,大概源於中美洲;2.中印第安人(1000~500BC),也是狩獵者兼採集者,但有比較進步的物質文明,從南美洲分布到千里達和大安地列斯群島,他們在那裡的遺族被歸入西沃內人;3.新印第安人∶首先是阿拉瓦克人,他們大約在西元前300年從南美洲進入千里達,並迅速分布到小安地列斯群島和大安地列斯群島,但在西元1000年之後被委內瑞拉遷來的侵略成性的加勒比人從小安地列斯群島上排擠掉。
大安地列斯群島上的阿拉瓦克人各群體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他們的社會結構以稱作酋長的世襲統治者為首,而薩滿師則主持他們的宗教活動。阿拉瓦克人居住在林中開闢地上的村莊里,各村都有自己的首領,也稱酋長。有原本牆壁和棕櫚苫頂的圓形屋環形排列。伊斯帕尼奧拉島上的村莊特別大,人口往往在1,000和2,000之間。阿拉瓦克人各群體還在求生存的技術和技藝上顯示出一致的發展情況。西班牙人當時曾對他們的農業技術和物質文明有深刻印象。
小安地列斯群島上的加勒比人村莊往往位於迎風的海岸上,有免遭突然襲擊的防護設施。他們的社會關系可能比阿拉瓦克人更具有伸縮性,而且他們沒有世襲酋長。不過,加勒比人和阿拉瓦克人的物質文明之間卻存在著許多相似點,特別是在他們的輪耕制度方面。他們的房屋是由立柱架子苫著棕櫚房頂建造的,呈橢圓形或長方形。
歐洲人探險和殖民主義階段(1492~1800)
發現
隨著1492年哥倫布的發現之旅,西班牙的殖民定居點集中在大安地列斯群島上,尤其是人煙稠密的伊斯帕尼奧拉島(現為海地和多明尼加共和國)上,西班牙在美洲的第一個永久殖民地就建立在那裡的聖多明哥。在科爾特斯(Hernan Cortes)率領下赴墨西哥和在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率領下赴秘魯的兩次重大探險都從聖多明哥出發。他們的成功在1520年代把西班牙的注意力轉到了大陸上,聖多明哥在商業的重要性上很快就被哈瓦那(古巴)和聖胡安(波多黎各)超過了,那時西班牙大帆船的船隊就在那兩處下水,把金條銀塊從「西屬本土」(加勒比海邊緣的大陸)運到伊比利半島。
殖民主義
在歐洲西北部的強權中,就屬英格蘭對西班牙領地的掠奪最為成功。英國人於1623年佔領聖克里斯多福(聖基斯),又於1625年佔領巴貝多。到1655年,當牙買加被攻佔時,英國已在尼維斯、安地瓜和蒙塞拉特建立了殖民地。法國在1635年取得對瓜德羅普和馬提尼克的控制,又在1697年正式並吞聖多曼格(Saint-Domingue,今海地)——伊斯帕尼奧拉島西部1/3的地區。在1630年代,離現今委內瑞拉海岸不遠的庫拉索(Curacao)、阿魯巴和博奈爾(Bonaire)以及小安地列斯群島北支的聖尤斯特歇斯(Sint Eustatius)、薩巴和聖馬丁等島都變成了荷蘭屬地。整個18世紀,英、法兩國繼續爭奪小安地列斯群島,到19世紀初期,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托巴哥及格瑞納達均已落入英國手中,而千里達則在1802年由西班牙正式割讓給英國。
種植園奴隸制
17世紀後半葉,殖民主義同(以建立金、銀儲備和貿易順差為基礎的)重商主義和使用從西非輸入奴隸勞動的甘蔗種植園相結合。這些帝國體系中的各個體系,目標都在從蔗糖、奴隸和工業製品的貿易體系中榨取利潤。重商主義在18世紀達到了頂峰。
西印度群島白人殖民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殖民者都想帶著他們掙得的財產返回歐洲。18世紀初期,當許多成功的種植園主退休回到英國,留下代理人管事時,不在地主經濟制就完全建立起來了。這些不在地主是西印度群島利益集團中一個重要的元素,該集團是一種結合了來自主要港口的商人、種植園主和國會議員的強大的院外游說團體。西印度群島利益集團在18世紀前半葉操縱了《糖漿條例》和《食糖法》,這些法保護了英國市場上英屬西印度群島的蔗糖。
這種種植園制度創造出一種以種族區別和法律為依據的社會等級制度。在17世紀期間,西印度群島的主要社會階層是自由的白人和黑人奴隸,到18世紀中期,已經出現一個中間的黑白混血人階層。地位和權勢同人群的規模大小成反比,牙買加在19世紀初期,由25,000白人統治著一個有40,000黑白混血人和340,000黑人的殖民地。
19世紀以來的西印度群島
奴隸解放
西印度群島的克里奧爾人社會在1790年代因聖多曼格奴隸起義成功而發生動搖,這次起義的結果是海地於1804年獨立,創立了美洲第一個黑人共和國。1807年英國廢除了奴隸貿易,奴隸制本身也於1833年在英屬西印度群島被廢除。法國於1848年頒布了《奴隸解放法》,荷蘭也於1863年頒布了這種法律。但當英屬、法屬、荷屬的西印度群島都在發生這些變化時,西班牙屬的古巴卻在演變成為奴隸種植園的蔗糖生產者。盡管有英國的海軍封鎖,輸入古巴的奴隸仍然在19世紀後半葉前把該島轉變成為一個主要是黑人和黑白混血人的社會。直到1886年,古巴才制訂了完全的奴隸解放法,而波多黎各比它早13年就完成了這一解放——在波多黎各,煙草比蔗糖更重要,而且奴隸不到人口總數的5%。隨後移來古巴的自由白人,主要是20世紀初期前來從事種植園工作者,再一次將古巴轉變成為一個具有西班牙文化色彩的白人社會。
奴隸解放之後,以殖民主義為基礎的種植園制度和白人優越感仍頑固存在,在西印度群島支撐著極不平等的社會結構。在民主被蓄意否定的情況下,有色階級和文化階級的並置對比都持續存在著,只有19世紀晚期後的法屬西印度群島是例外。在某些島上,隨著其他一些種族集團的到來,形成了白人、棕色人和黑人的復雜的社會等級結構。
非殖民化
非白人在社會地位上的根本改變是靠了非殖民化,而不是靠奴隸解放。海地人於1804年解放了自己,在1820年代初期就侵入了聖多明哥,把這個幾乎被遺忘的前西屬殖民地合並成一個全伊斯帕尼奧拉島的海地。1844年多明尼加人拒絕了海地的霸權並宣布了自己的主權。他們暫時復辟了西班牙的君權,而於1865年完成了最終的獨立。西印度群島中第三個擺脫歐洲強國而獲得獨立的是古巴,時間在1898年,這一事件不僅包括和西班牙的兩次獨立戰爭,還包含了美國的干涉。古巴於1902年完成了脫離美國的正式獨立。
西印度群島各社會,大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取得帝國同意而實現非殖民化的,有的是通過取得完全獨立的許可,如大多數英國屬地的情況;有的是通過歸並到母國版圖內,如法屬安地列斯群島的情況;還有的是通過與其母國的聯合,如荷屬安地列斯群島和某些英國屬地的情況。英國仍然保留幾個小的西印度群島附屬國,其中大多對獨立不表興趣,如∶蒙塞拉特、安圭拉、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以及土克斯和開卡斯群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只有海地、多明尼加共和國和古巴是獨立的,而且全部已是或即將成為獨裁國家。當英、法、荷三國開始進行非殖民化時,為了促進民主,英國企圖建立一種島際聯邦,這種聯邦可以比在單一國家有更多的抑制和平衡,並可為小島的非殖民化提供一種方式。這項政策的失敗以及西印度群島聯邦(1958~1962)的崩潰,引起了第一階段的獨立(1962~1966),隨後是與巴哈馬和英國各聯合邦有關的第二階段的獨立(1973~1983),以及英國最終對繼續殘存的一種屬地類型的承認。
❸ 西班牙的殖民地獨立形成的國家為何混血人種佔大多數
西班牙佔領的殖民地上西班牙人很少。
西班牙人鄉土觀念很重,而且好逸惡勞,自視清高,不喜歡跑到艱苦落後的地方去紮根。
所以西班牙人只從殖民地掠奪資源,很少真正的去「殖民」,他們追求的只是在外面搶了東西然後一定要拿回家裡花,心裡才塌實。
所以西班牙人很少在殖民地上發展商業和手工業,更談不上發展教育。
這也是為什麼西班牙人的殖民地遠比英國殖民地落後的原因。
❹ 僅只有4600萬人的西班牙,為何能在拉丁美洲繁殖到了5億多人
西班牙能在拉丁美洲繁殖五億多的人,因為拉丁美洲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對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進行過大屠殺,留下的土著人口是比較少的,但是西班牙人為了繁衍後代,也會娶本地女性為妻,所以西班牙能在拉丁美洲能繁殖到五億多的人口。
所以拉丁美洲有許多的混血兒,可以說拉丁美洲是全世界產生混血兒最多的地區,而且貧窮的地區生的孩子是非常多的,就像印度,與他們的家庭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關系,拉丁美洲相對來說是屬於發展比較落後的地方了,所以西班牙在拉丁美洲的後裔是非常多的。
❺ 十七世紀,西班牙人在南北美洲的殖民地人口是多少
1600年時,中、南美洲有25萬西班牙人(包括混血);巴西的葡萄牙人有3萬。
到了17世紀末,大約有100多萬西班牙人和10萬葡萄牙人在新大陸。
而當時被征服的土著約有900萬~1200萬。
英、法、荷蘭和其他國家(如丹麥、瑞典)在17世紀約有20萬移居到北美和加勒比地區,但有一半死於疾病。經過繁衍,到17世紀末北美洲約有30萬歐洲移民。
到17世紀結束時,還從非洲引入了30萬黑奴。
❻ 為什麼在美國把西班牙裔與白人黑人區分開來西班牙人不也是白人嗎難道西班牙人長得和其他歐洲人不一樣
沒想到這么多年了居然這個問題還是這么多白痴來回答......一些人沒去過美國,不認識美國人,對美國沒有了解就來胡說八道......
首先,美國所謂的「西班牙裔」和現代歐洲伊比利亞的那個西班牙王國及西班牙人沒有半毛錢關系
美國所謂的「西班牙裔」就是指的墨西哥人,因為美國建國的時候,墨西哥還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當時那裡叫「新西班牙總督區」,而當時的墨西哥人組成和現代差不多,高層和中高層是西班牙人後代,中下層是西班牙人和墨西哥土著印第安人混血後代,底層是墨西哥的印第安土著(阿茲台克等族)但是他們都說西班牙語 後來西班牙殖民總督和軍隊撤了,墨西哥獨立建國,但是美國人當時還是習慣把這里稱為「新西班牙」,而墨西哥人也被慣性的稱為「西班牙人」.....到後來,美國因為侵吞墨西哥土地以及大量墨西哥移民湧入美國,美國按照之前的慣例,把這些人統稱為「西班牙裔」,這裡面以印歐混血後代和印第安人居多,真正的西班牙後代反而在墨西哥國內作威作福 所以,當時的「西班牙裔」就是「美國境內墨西哥人」的代稱
時間久了,不僅墨西哥,拉美其他國家的移民也開始湧入美國,美國就把所有說西班牙語的拉美移民統稱為「西班牙裔」 再往後,就是把包括非西語地區來美國的拉美移民也稱為「西班牙裔」,一直延續至今.....
所以,美國「西班牙裔」和西班牙人無關,和美洲西班牙人純種後代關系也不大,相反,是一些拉美的印歐、印非、歐非、純印、純非這些有色人種的統稱
❼ 世界上血統最駁雜的國家是哪裡當地有多少混血人口
在不少人的審美觀念中,一直對於“混血兒”都是擁有極大的好感的,盡管並不絕對,但很多混血兒繼承了不同兩個人種或者兩個國家的血統,都生長得特別美麗或者英俊,尤其東西的混血,長相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充滿了溫潤儒雅,也有著西方人的熱情開放,在兩邊都吃得特別開。不過說到底,人們對於混血之所以會這熱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龐大的人口中,混血群體特別少,“物以稀為貴”的理念下也就讓混血兒地位水漲船高。但如果混血群體多了,反而就沒有這么多的優待,就比如這個世界上混血最嚴重的國家,在當地,混血兒就如同大白菜一樣,隨處可見。
而之所以巴西會擁有著這么大的混血群體,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巴西曾有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土地遼闊缺乏勞動力,所以就積極引進外國移民,在1884年到1962年期間,巴西就移民了來自全球各地497萬的人口,其中甚至包括了25萬的華人群體,也不奇怪這里為何混血會這么奇怪了。
❽ 西班牙0.46億的人口,為什麼能在拉丁美洲繁殖到5.88億之多
為西班牙人只有0.46億人,在拉丁美洲卻有5.88億那麼多人口呢,其實是因為早期西班牙統治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時候,西班牙人和當事人的混血,就比如墨西哥人其實就是早期的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所以就這樣一直繁衍下去,就繁衍了這么多人口。
現在整個的拉丁美洲,從墨西哥的最北端到智利最南端,幾乎全是說西班牙語,兩億巴西人民說的葡萄牙語,跟西班牙語的區別也比普通話跟粵語要貼近得多,那是因為葡萄牙也曾經一度並入西班牙王國,算是西班牙的一份子。再剩下的說英語的都是加勒比海的小島國,法屬蓋亞那說法語,蘇利南說荷蘭語,全部加起來也沒有多少人口。
❾ 原西班牙屬殖民地為何混血人口占很大的比例
因為那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❿ 西班牙人有阿拉伯血統么
西班牙不是阿拉伯的後裔,是純白人,西班牙人種與血統上千年都是伊比利亞人+巴斯克+羅馬+凱爾特+日耳曼,西班牙在歐洲的位置屬於西南歐正常論應該在西歐但羅馬時期歸化為南歐,而血統和英國最接近,和法國德國血統比較接近,而義大利,希臘阿拉伯血統反而比較多。至於有人說被阿拉伯統治過,那滿族統治我們達好幾百年是不是我們都是滿族沒有漢族了?可現在漢族是98%,其他族類才2%的存在,同理當時的阿拉伯只佔領的南方,北方從來沒有被佔領過,而且宗教不同當時不允許通婚,即使有偷偷結婚的也少之又少,穆斯林的宗教是很可怕嚴肅的,是死刑的懲罰,另外西班牙本族人奪回失地後,實行光復運動,但凡阿拉伯人一率清除和驅逐,如果都是阿拉伯人那豈不是都殺光了,很多人不了解西班牙歷史,那就去看看西班牙女皇的電視劇,或者看看歐史講的:收復失地後摩爾人的命運,基本一目瞭然。
這是歐洲各民族的血源圖,整個歐洲都有阿拉伯血統,只是多少的問題,西班牙和英國法國德國最相近,反而義大利和希臘差不多一半的阿拉伯和北非基因,那按照羅馬帝國當時千年北非都是羅馬屬地,上千年的移民和遷移可比任何國家都多,那義大利是不是就是北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