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京海盜為什麼不打西班牙
① 維京人對歷史的影響
維京人
開放分類: 文化、民族、歷史、歐洲、維京人
目錄
* • 【簡介】
* • 【政治】
* • 【生活】
* • 【文化】
* • 【戰斗】
* • 【貿易】
* • 【海盜的足跡】
*
*
英語:Viking
瑞典語:Vikingarna
【簡介】
[編輯本段]
中世紀是個荒蠻的時代,不單指人文的凋敝,新興的國家各恃武力,爭搶著羅馬帝國昔日的版圖。凱爾特人、法蘭克人、汪達爾人、薩克遜人,紛紛建立起各自的國家,當然還有維京人。
維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歐,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將之稱為Northman,直譯為北方人,即北方來客。維京是他們的自稱,在北歐的語言中,這個詞語包含著兩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後是掠奪。他們遠航的足跡遍及整個歐洲,南臨紅海,西到北美,東至巴格達。但他們第一次在當地百姓面前出現,就是以海盜的身份搶劫掠奪。
撇開考古學的成就不說,我們可以從維京人自己講述的故事中,了解他們的生活片斷。最早的故事、歷史、詩歌並沒有寫成文字,而是通過口頭的傳唱代代流傳。直到公元1100年左右,居住在冰島的維京人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字,記錄在獸皮上,或者木塊、獸骨和石頭上,這種文字由幾條簡單的曲線構成,稱為Rune,最早有26個字母,後來漸漸演變成16個。我們亦可以從同時代人的記載中找到維京人的點滴。但是一些受害者,比如修道院的僧侶,他們的描述就有欠客觀。
【政治】
[編輯本段]
維京人的社會體系包括三個階層:
Jarl:王侯,多為大領主(lord),世襲的貴族;
Karl:自由人,軍隊(army)的主力,武士階層;
Thralls:則是最底層的奴隸。
但這種劃分不絕對,一個自由人可以變成奴隸,如果他喪失了所有自己的份地;一個奴隸也能變成自由人,忠誠侍奉主人,就會得到贖身的機會。
貴族與自由人定期開會,決定重大事件,解決爭端,他們稱這種會議為Thing。
最早的時候,國王是最大的貴族,他做出幾乎所有的重大決定,以至於部族會議只負責一些地方事務。但在冰島,由於從來沒有國王,部族大會決定一切,全島的貴族與自由人都要參加,每年定期在某個地方召開,為期兩周。
很久以前看過一部書,Jean Aule所寫的洪荒孤女(The Earth's Children),那時驚異於這位阿姨怎麼能寫出這么詳盡的史前風情(好書好書!強烈推薦!)。書中的部落每兩年會聚集到一個地方開大會,完成一系列的祭典、貿易、協商、競技,想來就是參考了北歐的傳統。
維京人無條件的接收國王和大會的全部法令,這些法令為每個人所熟知。違背的人將被開除出部落,稱為Outlawed,這里不是綠林好漢的意思。這次被放逐者不能耕作任何土地,不能接受任何人的幫助,他們只能住在山洞中,過著躲藏、偷盜的生活。
【生活】
[編輯本段]
維京人過著家族生活,父母子女祖孫姑侄生活在一個屋檐下頭。他們彼此忠誠,家族中的一員受了欺負,全家人就一起去部落大會要求公正。如果一名男子被殺,他的家族多半會要求得到金錢或是土地的賠償。如果部落大會認為他們確實有權力做出這樣的要求,兇手的家族爽快的付了賠款,那就萬事照舊;但如果死者的家族覺得裁決有欠公正,他們就會私下裡殺死對方的一名成員,於是怨怨相報,沒完沒了的世仇可能成為古老家系的額外傳統。
女性談婚論嫁由全家人決定,但她有權力從列出的清單中挑選一名。婚後她還保有以前的財產,並且在丈夫出遠門時負責照看家裡的土地。離婚很簡單,夫婦倆發表一個聲明,當著公證人的面說清他們離異的原因。有些理由看來很可笑,比方說有丈夫抱怨他的妻子老是穿褲子而不是裙子。
孩子們則與長輩住在一起,直到他們成年後,出去加入另一個家庭。在這之前,男孩子學習耕作、戰鬥技巧和航海術,以及工具和武器製造;女子則學習紡線織布,製作黃油與乳酪。
大多數維京人平時是職業農夫,他們住在鄉間。荒蠻之地沒有大城鎮的概念,只有少數幾個重要的港口如約克和博卡,更多的維京人與其家族一起生活在小農場上。根據記載或者挖掘到的遺址我們可以復員當年的房屋,發現所有的農場幾乎都是一個樣子。主建築是幢長方形的屋子,考究一點的,會額外增加一些獨立的小屋,充當牲口欄和手工作坊,農夫在作坊內自己製造工具和武器。
在早期的長屋中,只有一到兩個房間,全體家庭成員就在一間屋子工作、生活。並且與飼養的牲口混居在一起。這樣的屋子一般有20米長, 6米寬。廁所同時也是浴室,北歐人喜歡洗蒸汽浴。正對著進門的地方,是一個火塘,全家做飯或者取暖都在這里。這間屋子同時也是儲藏室。每面牆上固定著木質的長椅,白天坐、晚上睡,底下還堆放著各式雜物。每戶人家有一到兩張高背椅,只有一家之主才有資格坐坐,或是來了什麼特別尊貴的客人。除了見過世面的國王以外,北歐海盜沒有床的概念。
長屋中陰暗潮濕,沒有地板,踩的就是泥地。北方苦寒之地,樹木稀少,偏偏石頭都很少見,維京人壘牆用的是草磚,即將草和泥土的混合胚子稍加燒制,他們自己稱為Turf,在冬季這種磚很保暖。有些人家在磚牆內側用木板再做一道夾牆,中間要空開一段距離,以免木板受潮發爛。長屋通常有兩扇門,窗很少,實在要有也就是一個簡單的窟窿。可以自由開合的窗戶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餘的裝飾。全部的採光來自門,火爐上方為了排出炊煙的小孔。夜晚照明用蠟燭,但是用動物的油脂做的,在密不透風的房間里點起來,可想而知是什麼味道。
婦女在屋裡紡線織布,所有衣服都是家庭手制的,手巧的主婦會加上較多的裝飾。她們把羊毛或者亞麻紡成線,織成布。用蔬菜汁染上不同顏色,無外黃、黑、綠、褐、藍、紅等鮮艷的顏色,維京人喜愛這種醒目。最後將布剪裁成衣服。整個過程復雜漫長,所以每個人沒有幾件衣服,身上所穿的連續用上好幾年。其實日常維京人的衣服只要舒適就好,並不講究式樣,弗論什麼時尚,以至於數百年的時間中,他們的裝束一點沒有改變。
大多數農場規模是很小的,依靠單獨的家庭經營。較大的農場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農夫可以僱用沒有土地的自由人,或購買奴隸。這種古老的耕作方式至今沒什麼變化:春天播下種子,晚秋收獲。不能留過冬的牲口在秋天最肥壯的時候被宰殺,肉經過熏、臘、腌的方式被保存下來。農夫的另一種身份是海盜,劫掠與耕作相交替。海盜每年外出兩次,春播或秋收之後,妻子會頂替他在家中打點一切。冬季的氣候總是很惡劣,北歐人躲在屋裡修補工具,縫制衣物,硝制獸皮,同時准備好明年出海的船隻。
當時家居的遺址和維京人的垃圾堆(還是保存很好^^),揭示了他們的飲食結構。維京人的主食以肉類和魚類為主,他們飼養豬、雞、鵝、鴨、牛、羊,得到肉、奶、蛋,偶爾還打獵捕魚。他們種植黑麥和大麥用來做麵包,用甘藍和洋蔥作調味品,此外還有大蒜和水芹。他們用木杯或鏤空的牛角喝啤酒,牛奶以及一種用蜂蜜自製的酒。一天照例吃兩頓,早上8點左右是早餐,晚上8點左右是晚餐。全家人聚在一起,用木製的鍋碗瓢盆做飯。維京人用刀和勺進餐,但沒有叉子。
【文化】
[編輯本段]
維京人信仰很多神靈,有男有女,不同神靈照看著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他們時不時的在各處顯靈,讓適當的事情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發生。
故老相傳,神靈都住在一個叫阿斯加德(Asgard)的地方,相當於天堂所在吧。在地底的世界自然也有地獄,叫做尼夫海姆(Niflheim)。海盜們堅信,如果一個男人光榮戰死,靈魂就能進入天國阿斯加德的神宮瓦爾哈拉(Valhalla),勇士的英靈在那裡飲宴、歡歌、講述傳奇。如果生為戰士而很黯淡的是死在床上,那就只配進地府。
從這點出發,維京人相信人死不過是去另一個世界旅行,他們就在死者的墓穴中堆放很多的陪葬品,供其路上花用。有吃有穿,各式工具,諸般兵器。更有甚者,如果死的是國王或者了不起的大英雄,他們會將死者生前的戰船與之一起埋葬,即是很有名的"海盜的葬禮"。
維京人認為,在動物中亦埋藏著神性,他們據此將動物分成善良的和邪惡的,相信幽靈的存在,地精(Goblin)和大地精(Troll)也來自維京人的神話。維京人相信,有人可以預知未來,他們將這些先知稱為真言者(Soothsayer),這些隱士居住在偏遠的鄉間,受著四方膜拜者的供養。
北歐海盜喜歡聽故事和詩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就用這種方式來紀錄歷史。每個部落中有人專門記錄這種故事,並編寫新的傳說。將這些冗長的故事用文字刻到骨頭上顯然需要很長的時間,維京人在漫長的冬季躲在屋子裡講述父輩流傳下來的故事。
職業的藝人或吟遊詩人四處采風,參加每年三次的節日,也參加婚禮和宴會。這種場合總需要歌唱與舞蹈,講故事的人會得到某種形式的禮物,戒指或者項鏈。他們的故事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可能有點誇張,某人殺死了屋子那麼大的野豬;某主婦一天擠完了一千頭奶牛。維京人的邏輯是這樣的:值得描述的功績不是已經做了什麼,而是能夠做些什麼。
聆聽維京人的歌唱需要極大的膽量和毅力,有個阿拉伯的旅行者去過丹麥後說:「我從來沒聽過這么嚇人的吼叫,一群野狗的咆哮比得上他們的嗓音,但沒有他們的放盪。」
北歐人喜歡玩文字游戲,他們的沙加滿是比喻的復合詞,用來指代某種事物而不用直接提到名字。比方說,劍被稱為戰斗調料,這樣的比方讓後世的考古學家迷惑了很久。他們還喜歡猜字謎,交換各種字謎是文化加流的重要部分,就像我們今天從BBS看到的各種笑話。
【戰斗】
[編輯本段]
從孩提時代開始,維京人就喜愛種種競爭激烈的游戲,他們比試馬術、舉重、劃船、操帆和游泳,每年的部族大會同時也是北歐的奧林匹克。最熱衷的運動是摔跤,劃出一片空曠的場地,中央放置一塊尖頭的界石,比賽的雙方用力將對方推到石頭上去。
此外他們還比試射箭、滑雪、溜冰。所有這些比賽,都是為了鍛煉出更加強壯的戰士。哪怕冬天躲在屋裡玩的游戲也是如此,從阿拉伯流傳來的棋盤游戲,內容總是圍繞著攻守技巧。
維京人是強悍的戰士,他們的人數較少,於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劃與出其不意的突襲。在戰斗中他們又表現的異乎尋常的狂熱,捍不畏死,於是人們談海盜色變。
他們的突擊常分成兩節:先在遠距離上投擲長矛,發射火箭;然後用劍和戰斧做近距離的了斷。
在海上相遇時,海盜遵守古老的傳統,一聲不吭的將船系一起。在船頭搭上跳板,然後依次上場單挑,每個走上跳板的人都面臨這樣的命運:或者將對方統統殺光,或者自己戰死,由後面的同伴替自己復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轉身跳進海里,沒有人會追殺逃兵,但放棄戰斗資格的人與死者無異,從此連家人都會忽視他的存在。
因此排在船頭第一個上陣的,通常是最精銳的戰士,他們在戰斗中赤裸上身,發著粗野的吼聲,忘情的享受戰斗的酣暢。他們知道,腳下的跳板浸透著祖輩的鮮血,自己的後代也會落腳在同一個地方。憤怒使維京海盜顯得強大而駭人,這種戰士即被稱為Berserker,狂戰士。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種原始的戰斗會激發出這么驚人的人類本性,狂戰士的故事被代代相傳。
戰斗中生存下來的男人慷慨分享勝利,維京人的第一位國王名叫哈羅德(Harold),綽號細頭發,他統治的地域就是今天的挪威。一個夏天他出發去討伐打劫他領地的海盜,征戰時間過長,以至不得不在奧克尼(Orkneys,蘇格蘭北部島嶼)過冬,順帶就佔領了蘇格蘭、設得蘭和赫布里底群島。
第二年開春大隊人馬要回挪威,這位國王就把新的領地交給羅根伐德伯爵統治,因為這位伯爵在遠征中失去了唯一的兒子。羅根伐德又把領地謙讓給齊格爾德伯爵,因為在戰斗中救了他一命。今天蘇格蘭還有以齊格爾德命名的港灣。
【貿易】
[編輯本段]
維京人的農場出產幾乎全部日常生活用品,從工具到衣物,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擅長製造某種器具的人慢慢成了專門工匠。他們隨處開設店鋪,但鐵匠的鋪子總在鎮子的邊上,因為爐子有失火的危險。
工匠生產的器具經過更多的裝飾,他們製造工具、武器和珠寶。維京的珠寶享譽至今,有很復雜的製作工藝,胸針通常是用白蠟為胚,白銀或青銅澆鑄,加以打磨製成,上面鑲嵌彩色的石子或者珠寶。琥珀和染色的小石子可以製成項鏈。黑玉和綠松石則製成骰子和籌碼,用來下棋。來往的貨郎沖州撞府,嗯應該是沖鄉撞縣的兜售這些做工精美的首飾。
維京人與很多地區保持著貿易上的往來,考古學家從北歐的墓葬群中也找到了不少別的地區的產品與錢幣。不過他們更加喜歡白銀,商人隨身帶著天平,用銀塊充當砝碼。石刻與傳說記載了他們的旅行:
公元860年,沿著伏爾加河下溯的維京人來到了俄羅斯(其時還不叫這個名字)。他們同當地的斯拉夫人作交易,從諾夫格羅德南下,沿河來到波爾加,用奴隸換取蜂蜜和毛皮;再順著伏爾加河進入裏海,換乘駱駝,一直來到巴格達,交易絲綢和香料。
另一條貿易路線是沿著第聶伯河到達基輔,進黑海,到達盛產葡萄酒、絲綢和伊斯坦布爾,出售精美的珠寶首飾。維京人是很好的水手和船匠,相比較,別國的船去不了遠海,設計也很笨重。維京人的船分量輕,船身狹窄,吃水淺,可以在歐洲所有河流中航行。
維京人在冬天建造或者修補他們的船隻,通常在露天建造,偶爾會搭個工棚。船身和船槳用橡木製造,桅桿用松木,可以在大風中適度的彎曲,先用整條原木加工成龍骨,以保證強度。彎曲的頭尾單獨加工,然後用鐵釘固定到龍骨的兩端。接著在龍骨上架好橫梁,就完成了整條船的輪廓。沿著輪廓在船的兩側鋪上蒙板。這種整條的木板層層相楔,上面一層剛好覆蓋住下面一層的邊緣。最上層的蒙板開鑿了若干小孔,五米長的木槳從孔中伸出。最後鋪上地板,架上桅桿,在桅桿頂上裝上金屬制的風向標。櫓則安裝在船體後部的右側。船帆的兩側掛上麻繩編制的網,防止船帆在強風中被撕裂。這樣的船最常見,全長二十米左右。
水手們隨身帶著一個小箱子,裝著衣物和武器。劃槳的時候就坐在上面,但他們很少劃槳,他們是操帆的好手。每艘船的首尾都有一個艙室存放食物,儲藏著黃油,乳酪,啤酒,淡水,肉食,蘋果和干栗。此外還有各種炊具,帆具和上岸用的帳篷。
他們穿著毛皮大衣,就在船上和衣而睡。船上還能生火做飯,用一個裝滿沙子的盒子做爐灶。在海上,他們用日月星辰做方向標。天氣差的時候也用指北針,一塊簡單磁化過的鐵片。
在維京人漫長的旅途中,船是他們移動的家。桅桿可以放倒,蒙上船帆就是很好的帳篷,海盜們甚至像阿爾戈英雄一樣扛著座艦前進,從一條河到另一條河。因為水運更省力,可以運載更多的人和裝備。
不能坐船的場合他們就騎馬,沿著古羅馬的驛道前進,或者他們在冬日出門,可以藉助滑雪和溜冰。用鯨魚骨製作冰刀,綁在鹿皮鞋底上就成了冰鞋。雪橇可以運載病人和老弱,或者大量的裝備。不管怎樣說,他們討厭步行,因為既慢又要背負沉重的行李。
為什麼維京人一直在旅行,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是天性使然,更得到公認的看法就是,他們在尋找著可耕作的土壤。北歐有這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家之主死後,長子繼承家業,別的兒子成年後必須離開兄長,自己組建家庭。這樣隨著人口的增長,北歐原本不多的耕地更加不敷使用,於是維京人四海為家,尋找著好的地方開辟農場。
【海盜的足跡】
[編輯本段]
維京人(亦即「北歐人」)又被羅馬人稱為日耳曼人,是最後一支威脅歐洲的蠻族部落。從他們在斯堪的那維亞的老家散布開來,他們會以龍船(因為在這種小船的船頭和船尾雕上龍頭而得到這個稱號)橫渡海洋並突然作出攻擊。他們會先作出突襲然後洗掠,在任何龐大的抗抵部隊能作出攻擊之前就會自行撤退,不過他們的行徑卻逐漸變得更為大膽。到了後來,他們甚至佔領並定居在歐洲重要的地區。
身為異教徒的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殺害教士和掠奪教會的財產。一般人都會懼怕於他們的無情和殘暴,他們就像來自地獄的魔鬼。在當時,他們是卓越的工匠、水手、探險家和商人。
維京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麥。他們和後代曾一度控制了大部份的波羅的海沿岸、俄羅斯的內陸、法國的諾曼底、英國、西西里、義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部份地區。他們在825年時發現冰島(愛爾蘭的僧侶早已經在那裡)並在875年定居下來。985年,他們又在格林蘭殖民。有強力的證據顯示,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的五百年,他們就曾到達紐芬蘭並探索了部份北美地區。
在公元第六和第七世紀,維京人開始在波羅的海東部沿岸作出突擊,然後再安置下來。到了公元第八世紀的末期,他們就從今天的俄羅斯遁河而下,展開長期的入侵,並沿途設置要塞來作防衛。在公元第九世紀時他們統治了基輔,並於907年以二千艘戰船和八萬人的部隊攻擊君士坦丁堡。不過他們被拜占庭的皇帝以最優惠的貿易條件成功收買。
維京人首次對西方作出攻擊,是在公元第八世紀的後期。丹麥人攻擊和掠奪英國東北海岸的在林狄斯芬上有名的海島修道院,這種攻擊和掠奪開始成為趨勢。由於突襲英國、法國和日耳曼的規模和次數增加,因此逐漸變成為入侵。他們並且建立殖民作為繼續突擊的基地。在法國西北方的維京人的殖民地即一般所知道的諾曼底 (由北歐人的名稱而來),在那裡居住的人就被稱為諾曼人。
在865年,大批的丹麥軍隊入侵英國,並一直控制大部份的英國地區達兩個世紀。在1066年之前,喀奴特是整個英國裡面最後的國王之一,他同時統治了丹麥和挪威。在871年,另外一支龐大的艦隊從塞納河溯流而上去攻擊巴黎。他們圍攻這個城市達兩年之久,最後才被巨額的現金報償所買通,並被允許可以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之下,掠奪法國的西部地區。
在911年,法國的國王讓諾曼底的維京首領成為公爵,以換取他們皈依基督教和停止入侵。自從諾曼底的公國成立後,就不斷出現卓越的戰士,包括在1066 年征服英國的威廉一世、在1060年和1091年之間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西西里的羅伯吉士卡特和他的家族、和由十字軍戰士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鮑特溫一世。
從公元780年開始,維京人越來越多的外出活動。他們需要更多的貿易市場,需要更多的掠奪場地。他們主要偷盜牲口和穀物,也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財寶。他們迅速出擊,得手後同樣迅速的離去。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將維京人視作蠻人,冷血的戰士。
公元789年,一夥維京海盜洗劫了多賽特郡,從此英格蘭就受著不斷的騷擾。當地人與強盜英勇的戰斗過,但更多的時候,他們繳納贖金,稱為 Danegeld(今天丹麥的賦稅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讓災星快快離去。但錢不是總可以解決問題的,海盜有好幾股,這個大王離去,另一個頭領翩翩登場。在防守薄弱的地區,維京海盜很是猖獗。
當偉大的阿爾弗雷德(那時的國王不是皇帝,沒資格稱幾世幾世,只好在名字後面冠個Great)執政威賽克斯期間,他跟主要的維京部族達成協議,允許他們定居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地區,稱為Danelaw(今天丹麥的法律稱為Danelaw)。即便如此,脆弱的和平還是時時被打破,因為每一方都想得到更多的土地。
海盜的族群眾多,意味著劫掠永遠不會停止,哪怕是加涅特,挪威和丹麥的國王,征服了英格蘭之後,他的領地還是常常被瑞典的海盜騷擾。不勝其害之下,這位強大的君主也不得不繳納贖金。
唯一的例外是在106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帶著諾曼底士兵踏上英格蘭,他的暴戾連海盜都望而生畏,於是當地的老百姓在外國人的皮鞭下反而度過了相對平靜的一年。
蘇格蘭離北歐更近,公元795年奧克尼群島被維京人佔領,然後是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海岸線為海盜所控制。他們在這里建立了與挪威的貿易路線,並且以此為落腳點,向更西部發展。
蘇格蘭是挪威人的天下,相安無事。愛爾蘭復雜很多,挪威人、丹麥人還有愛爾蘭海盜都不是好相與的角色,於是常常爆發大規模械鬥。直到公元902年,挪威人才暫時離開愛爾蘭,之所以說暫時,是因為他們於公元917年就卷土重來,佔領了都柏林作為貿易港灣。
1100年,都柏林才被諾曼人接管。但是眾所周知,諾曼人正是丹麥海盜在法蘭西留下的後裔。
北海固然是滿目瘡痍,維京人越過直布羅陀,在地中海沿岸繼續肆虐。與強大的對手做生意,面對弱者就成了盜賊。
這些不法之徒甚至打劫修道院,因為修道院中總有大量儲藏的食物與財寶,僧侶又不動手反抗。沿著歐洲海岸線前進的維京海盜成了整個歐洲的噩夢,只有西班牙和法國倖免遇難。
公元844年,西班牙的阿拉伯軍隊在康多巴組織了一次成功的反登陸,伊比利亞半島從此風平浪靜,只有和氣的維京商人來交易葡萄酒和奴隸。
法國國王"頭腦簡單的"查理先是老實交付了贖金,後來又學著英國人的做法,把最大的海盜頭子羅勒(Rollo)封作諾曼底的大公。須知,這位老兄是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曾曾曾祖父,他的後裔在1066年終於成為英格蘭的國王。
挪威人離開家一直往西遠航,尋找新的家園。公元860年他們來到冰島,原先住在這里的僧侶在一片恐慌下紛紛出逃。公元920年他們來到格林蘭開始定居,但那裡的氣候一年比一年寒冷,不能種植莊稼,終於1500年全部的維京人離開了這塊冰凍的島嶼。
後人一直在尋找北歐人到過美洲大陸的證據,據稱1898年在美國出土的一塊北歐石刻,後來被證實為1958年的贗品。 1965年找到的維京航海圖,有詳盡的美洲海岸的輪廓,後來也被證明偽造。直到1969年丹麥的一個海盜墓中,終於找到了一枚石制的箭頭,後經測試證實確為美洲的產物,海盜們確實到過北美洲。
隨著基督教在歐洲大陸的推廣,維京人在金錢或者刀劍下逐漸改變了信仰,宗教終於讓他們放棄了拳頭上討生活的做法,漂泊不定的海盜在各地定居下來。他們的遺族今天在哪裡呢?除了北歐國家以外,我們來看看伊本•費德拉(Ibn Fadla),一位阿拉伯的旅行家的記載:
「羅斯人居住在湖中的島嶼上,他們劫掠附近的斯拉夫人村落,將俘虜賣到伏爾加河的下游城鎮。」
伏爾加河流域的原住民是斯拉夫人,部落之間多年不斷的爭斗之下,有人去北歐請來強有力的傭兵和領導人。於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瓦蘭吉亞人結束了紛爭,大量涌進的維京移民被當地人稱為Rus,羅斯人。直到公元882年奧列格大公建立起羅斯國家,將他們居住的國家稱為Rusland,即今天的Russia,俄羅斯.
斯堪的那維亞的居民在許多世紀以來,以放牧、農耕和捕魚為生。在公元第六和第七世紀,他們開始沿著波羅的海和大河深入俄羅斯等地貿易。在某些不為人知的原因驅使之下,他們在公元第八世紀後期突然開始攻擊性地入侵歐洲沿岸。有可能是因為他們在從商時,驚嘆於所遇見的財富、或是他們察覺到南方種族的弱點,也可能是因為新的航海和造船技術讓他們可以作遠航或迅速的移動。793年,異教的維京人攻擊在林狄斯芬的大修道院,這座修道院由愛爾蘭的僧侶建立在英國東北海岸對面的海島上。
快速、吃水淺的維京大戰船讓維京人可以從海上和河道上迅速作出攻擊。由於第九世紀的道路非常缺乏,所以維京人能夠集中對付富裕的城鎮或修道院;他們可以迅速地登陸且制服任何的反抗,並在任何有組織的武力趕到之前,便運走俘虜和劫掠品。居住在日耳曼、法國及英國海岸和河邊的人都十分懼怕這些入侵者。這些地區的中央政府因為無力防禦這種閃電式的入侵而陷入民怨。人民開始轉向地方上建有城堡的貴族尋求庇護,這種轉變加強了貴族在地方上的勢力亦削弱了國王的權威。
隨著公元第九世紀的發展,維京人變得更加大膽。規模更大的維京族群結合起來作實際的侵略,程度遠超過以往的襲擊行動。他們洗掠包括漢堡、烏特勒克和盧昂等重要城市。他們在不列顛以外的島嶼、愛爾蘭的部份地區(設立都柏林)、冰島和格林蘭島等地區定居下來。丹麥人佔領並統治英格蘭的東半部約一個世紀。其它的武力沿塞納河溯流而上並包圍巴黎達兩年之久,一直到收取獻金與劫掠品之後才撤走。另一個族群統治了從基輔往西的俄羅斯地區,並從黑海攻擊君士坦丁堡。他們入侵回教的西班牙並深入至地中海。
在公元第十世紀,法國國王以割讓部份領土(諾曼底,由古代挪威人或諾曼人來統治。)向維京人買回和平,並封他們的領袖為法國公爵。諾曼人並依協議皈依基督教。諾曼人成為中古時代的一個非凡族群,曾經征服英格蘭並建立第一個最大的歐洲王國。其它的諾曼人亦征服了西西里、大半的義大利並在巴勒斯坦建立十字軍的王國。
維京的入侵在第十世紀末期便已停止,部份原因是他們在成為基督徒後,不再聽從過去異教信仰的戰士價值觀。另外,斯堪的那維亞分為幾個王國,新的統治者將注意力集中在管理業已擁有的土地上。除此,維京的殖民者在俄羅斯、法國和不列顛等地亦被他們周圍的文化所同化。不過,為因應維京人的威脅而發展出來的歐洲戰士文化,卻隨後在地中海東部的聖地找到發揮的新出口。
② 誰知道關於維京海盜的資料啊急
維京人(Viking)就是北歐海盜,他們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從18世紀的傳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種說法認為可能是來源於古代北歐人的語言,「vik」意思是「海灣」,「ing」意思是「從……來」,加起來「維京」意思是在海灣中從事某種事,「vikingr」是在海灣中從事這種事的人。另一種說法認為是來源於古英語「wíc」意思是「進行貿易的城市」,因為後來部分維京人定居到不列顛島,並和當地人進行貿易。這個詞曾經出現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古代茹尼文石碑上面,在冰島的土語中也意味著「海上冒險」。在英語中「wicing」這個詞首先出現在6世紀的古代盎格羅-撒克遜的詩歌中,意思就是海盜,但當時英國人並沒有將北歐海盜稱為維京。在中古英語中「維京」這個詞已經消失了,但18世紀時又重新出現在傳奇故事中,到了20世紀,「維京」不僅指海盜,意義擴展為指斯堪的納維亞人,並出現許多新詞如:「維京時代」,「維京文化」,「維京殖民地」等。由於後來斯堪的納維亞人沿著俄羅斯的河流從事商業活動直到拜占廷帝國,並在河流沿岸設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後來將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商人也稱作維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也被說英語的人稱為維京。實際上並不是所有斯堪的納維亞人都是海盜,他們和其他地區的歐洲人一樣也是農民、漁夫和獵人,他們為了防止海盜入侵也成立了艦隊,將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都稱為維京會造成混淆
最早見於歷史記載中的維京海盜是記錄在《盎格羅-撒克遜編年史》中的公元789年一次對英國的襲擊,當時他們被當地官員誤認為是商人,這些海盜殺死要向他們征稅的官員。第二次記錄是在公元793年。以後200年間維京不斷地侵擾歐洲各沿海國家,沿著河流向上游內地劫掠,曾經控制俄羅斯和波羅的海沿岸,據說他們曾遠達地中海和裏海沿岸。其中的一支渡過波羅的海,並遠征俄羅斯,到達基輔和保加爾。有些船隊遠航至裏海,前往巴格達和阿拉伯人做生意。而更為著名的一支維京人向西南挺進,在歐洲的心臟地帶掀起軒然大波。他們大肆劫掠不列顛半島,並且還向歐洲大陸進行了侵擾。維京(Vikings)一詞便帶有掠奪、殺戮等強烈的貶義。維京人對於歐洲歷史尤其是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歷史進程產生過深遠影響。
11世紀時的德國歷史學家不來梅的亞當曾在他的著作《漢堡大主教史》第四卷中記載過:「海盜們在西蘭島聚集了大量的黃金,這些海盜被他們自己人稱為維京,我們稱他們為阿斯考曼尼,他們向丹麥國王納貢」。13世紀時,挪威國王哈羅德一世下決心要將這些海盜從蘇格蘭及附近島嶼清除出去,部分維京逃到冰島。北歐的傳說將他們描繪成無畏的英雄,但到了18世紀的傳奇中又把他們描繪成強盜。歐洲人認為是斯堪的納維亞農民業余去做海盜,但斯堪的納維亞人認為可能這些人只是非法的強盜。又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斯拉夫人中的海盜逃亡落腳在北歐
維京人的船是維京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說維京人的一切都與他們的船有密切聯系。維京船製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筆直的橡樹。維京船分為戰船和貨船兩類。戰船較輕,船窄,靈活輕便,又很耐風浪;而貨船的船身又高又寬,船體也很重,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載重航行時可保持穩定。兩類船都有通常所說的彎曲船首,用一整塊完整的橡木精雕細刻而成。維京戰船由於吃水淺,速度快,轉向靈活,十分適合遠征異地時突襲式的劫掠活動。但由於維京戰船甲板是露天的,因此不能起到擋風遮雨的作用。風雨和巨浪仍然使維京人又冷又濕,凍死人和夜晚被巨浪卷下海淹死都是很常見的事。由此可見,維京人的這種穿越大海的征服行動無疑必須具有無比的勇氣和堅定的毅力,在取得勝利之前首先要忍受極大的痛苦。因此維京人這個名詞從中世紀強烈的貶義到了今天又帶有勇氣的含義。 維京時代
從北方日耳曼人從公元790年開始擴張,直到公元1066年丹麥人的後裔征服英格蘭,一般稱之為「維京時代」,是歐洲遠古時代和中世紀之間的過渡時期。維京人是著名的航海家,他們在設得蘭群島、法羅群島、冰島、格陵蘭島、都設立了殖民地,在10世紀末曾不定期地在美洲紐芬蘭居住過。他們不僅是海盜,也同時進行貿易,甚至定居在歐洲沿海和河流兩岸。有記錄說公元839年他們曾作為拜占廷帝國的雇傭兵征服北非。他們的殖民地遍布歐洲,包括英格蘭的丹麥區、基輔羅斯、法國的諾曼底等等。只是到了維京時代的末期,北歐才出現獨立的國家和國王,同時也接納了基督教,開始進入中世紀。直到歐洲各國王權強大,有能力抵抗維京海盜之後,維京方才逐漸開始消亡。傳說中維京人戴著有角的頭盔,渾身骯臟,蓬亂的長頭發和鬍子混在一起,用人的頭蓋骨作酒碗。實際上除了曾經在古代石刻中發現古代北歐人歡慶時確實頭戴有角的頭盔外,其他都不正確,古代北歐語言中skal意思是酒碗,被不正確地翻譯成拉丁語「頭蓋骨」;當時維京人喜好清潔在歷史上是有記載的。
③ 北歐維京人很強悍
維京人
維京人(Viking)泛指北歐海盜,他們從公元8世紀到11世紀一直侵擾歐洲沿海和英國島嶼,其足跡遍及從歐洲大陸至北極廣闊疆域,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維京時期」(Viking Age),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從18世紀的傳奇故事中引入的,「vikingr」是在海灣中的人。維京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麥。他們和後代曾一度控制了大部份的波羅的海沿岸、俄羅斯的內陸、法國的諾曼底、英國、西西里、義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區。他們在825年時發現冰島(愛爾蘭的僧侶早已經在那裡)並在875年定居下來。985年,他們又在格陵蘭殖民。有強力的證據顯示,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的五百年,他們就曾到達紐芬蘭並探索了部份北美地區。
最早見於歷史記載中的維京海盜是記錄在《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中的公元789年一次對英國的襲擊,當時他們被當地官員誤認為是商人,這些海盜殺死要向他們征稅的官員。第二次記錄是在公元793年。以後200年間維京不斷地侵擾歐洲各沿海國家,沿著河流向上游內地劫掠,曾經控制俄羅斯和波羅的海沿岸,據說他們曾遠達地中海和裏海沿岸。其中的一支渡過波羅的海,並遠征俄羅斯,到達基輔和保加爾。有些船隊遠航至裏海,前往巴格達和阿拉伯人做生意。而更為著名的一支維京人向西南挺進,在歐洲的心臟地帶掀起軒然大波。他們大肆劫掠不列顛群島,並且還向歐洲大陸進行了侵擾。維京(Vikings)一詞便帶有掠奪、殺戮等強烈的貶義。維京人對於歐洲歷史尤其是英格蘭和法蘭西的歷史進程產生過深遠影響。
11世紀時的德國歷史學家不來梅的亞當曾在他的著作《漢堡大主教史》第四卷中記載過:「海盜們在西蘭島聚集了大量的黃金,這些海盜被他們自己人稱為維京,我們稱他們為阿斯考曼尼,他們向丹麥國王納貢」。
13世紀時,挪威國王哈羅德一世下決心要將這些海盜從蘇格蘭及附近島嶼清除出去,部分維京人逃到冰島。北歐的傳說將他們描繪成無畏的英雄,但到了18世紀的傳奇中又把他們描繪成強盜。歐洲人認為是斯堪的納維亞農民業余去做海盜,但斯堪的納維亞人認為可能這些人只是非法的強盜。又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斯拉夫人中的海盜逃亡落腳在北歐。
維京人從他們在斯堪的那維亞的老家散布開來,他們會以龍船(因為在這種小船的船頭和船尾雕上龍頭而得到這個稱號)橫渡海洋並突然作出攻擊。他們會先作出突襲然後洗掠,在任何龐大的抗抵部隊能作出攻擊之前就會自行撤退,不過他們的行徑卻逐漸變得更為大膽。到了後來,他們甚至佔領並定居在歐洲重要的地區。身為異教徒的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殺害教士和掠奪教會的財產。一般人都會懼怕於他們的無情和殘暴,他們就像來自地獄的魔鬼。在當時,他們是卓越的工匠、水手、探險家和商人。
維京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麥。他們和後代曾一度控制了大部份的波羅的海沿岸、俄羅斯的內陸、法國的諾曼底、英國、西西里、義大利南部和巴勒斯坦的部分地區。他們在825年時發現冰島(愛爾蘭的僧侶早已經在那裡)並在875年定居下來。985年,他們又在格陵蘭殖民。有強力的證據顯示,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的五百年,他們就曾到達紐芬蘭並探索了部份北美地區。
在公元第六和第七世紀,維京人開始在波羅的海東部沿岸作出突擊,然後再安置下來。到了公元八世紀的末期,他們就從今天的俄羅斯遁河而下,展開長期的入侵,並沿途設置要塞來作防衛。在公元第九世紀時他們統治了基輔,並於907年以二千艘戰船和八萬人的部隊攻擊君士坦丁堡。不過他們被拜占庭的皇帝以最優惠的貿易條件成功收買。
維京人首次對西方作出攻擊,是在公元第八世紀的後期。丹麥人攻擊和掠奪英國東北海岸的在林狄斯芬上有名的海島修道院,這種攻擊和掠奪開始成為趨勢。由於突襲英國、法國和日耳曼的規模和次數增加,因此逐漸變成為入侵。他們還建立殖民作為繼續突擊的基地。在法國西北方的維京人的殖民地即一般所知道的諾曼底(由北歐人的名稱而來),在那裡居住的人就被稱為諾曼人。
在865年,大批的丹麥軍隊入侵英國,並一直控制大部份的英國地區達兩個世紀。在1066年之前,喀奴特是整個英國裡面最後的國王之一,他同時統治了丹麥和挪威。在871年,另外一支龐大的艦隊從塞納河溯流而上去攻擊巴黎。他們圍攻這個城市達兩年之久,最後才被巨額的現金報償所買通,並被允許可以在沒有抵抗的情況之下,掠奪法國的西部地區。
在911年,法國的國王讓諾曼底的維京首領成為公爵,以換取他們皈依基督教和停止入侵。自從諾曼底的公國成立後,就不斷出現卓越的戰士,包括在1066年征服英國的威廉一世、在1060年和1091年之間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取西西里的羅伯吉士卡特和他的家族、和由十字軍戰士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的國王鮑特溫一世。
從公元780年開始,維京人越來越多的外出活動。他們需要更多的貿易市場,需要更多的掠奪場地。他們主要偷盜牲口和穀物,也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財寶。他們迅速出擊,得手後同樣迅速的離去。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將維京人視作蠻人,冷血的戰士。
公元789年,一夥維京海盜洗劫了多賽特郡,從此英格蘭就受著不斷的騷擾。當地人與強盜英勇的戰斗過,但更多的時候,他們繳納贖金,稱為Danegeld(今天丹麥的賦稅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讓災星快快離去。但錢不是總可以解決問題的,海盜有好幾股,這個大王離去,另一個頭領翩翩登場。在防守薄弱的地區,維京海盜很是猖獗。
維京人的頭盔
當偉大的阿爾弗雷德(那時的國王不是皇帝,沒資格稱幾世幾世,只好在名字後面冠個Great)執政威賽克斯期間,他跟主要的維京部族達成協議,允許他們定居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地區,稱為Danelaw(今天丹麥的法律稱為Danelaw)。即便如此,脆弱的和平還是時時被打破,因為每一方都想得到更多的土地。
海盜的族群眾多,意味著劫掠永遠不會停止,哪怕是加涅特,挪威和丹麥的國王,征服了英格蘭之後,他的領地還是常常被瑞典的海盜騷擾。不勝其害之下,這位強大的君主也不得不繳納贖金。
唯一的例外是在106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帶著諾曼底士兵踏上英格蘭,他的暴戾連海盜都望而生畏,於是當地的老百姓在外國人的皮鞭下反而度過了相對平靜的一年。
蘇格蘭離北歐更近,公元795年奧克尼群島被維京人佔領,然後是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海岸線為海盜所控制。他們在這里建立了與挪威的貿易路線,並且以此為落腳點,向更西部發展。
蘇格蘭是挪威人的天下,相安無事。愛爾蘭復雜很多,挪威人、丹麥人還有愛爾蘭海盜都不是好相處的角色,於是常常爆發大規模械鬥。直到公元902年,挪威人才暫時離開愛爾蘭,之所以說暫時,是因為他們於公元917年就卷土重來,佔領了都柏林作為貿易港灣。
1100年,都柏林才被諾曼人接管。但是眾所周知,諾曼人正是丹麥海盜在法蘭西留下的後裔。
北海固然是滿目瘡痍,維京人越過直布羅陀,在地中海沿岸繼續肆虐。與強大的對手做生意,面對弱者就成了盜賊。
這些不法之徒甚至打劫修道院,因為修道院中總有大量儲藏的食物與財寶,僧侶又不動手反抗。沿著歐洲海岸線前進的維京海盜成了整個歐洲的噩夢,只有西班牙和法國倖免於難。
公元844年,西班牙的阿拉伯軍隊在康多巴組織了一次成功的反登陸,伊比利亞半島從此風平浪靜,只有和氣的維京商人來交易葡萄酒和奴隸。
法國國王"頭腦簡單的"查理先是老實交付了贖金,後來又學著英國人的做法,把最大的海盜頭子羅勒(Rollo)封作諾曼底的大公。須知,這位老兄是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曾曾曾祖父,他的後裔在1066年終於成為英格蘭的國王。
挪威人離開家一直往西遠航,尋找新的家園。公元860年他們來到冰島,原先住在這里的僧侶在一片恐慌下紛紛出逃。公元920年他們來到格陵蘭開始定居,但那裡的氣候一年比一年寒冷,不能種植莊稼,終於1500年全部的維京人離開了這塊冰凍的島嶼。
後人一直在尋找北歐人到過美洲大陸的證據,據稱1898年在美國出土的一塊北歐石刻,後來被證實為1958年的贗品。 1965年找到的維京航海圖,有詳盡的美洲海岸的輪廓,後來也被證明偽造。直到1969年丹麥的一個海盜墓中,終於找到了一枚石制的箭頭,後經測試證實確為美洲的產物,海盜們確實到過北美洲。
人們常認為哥倫布就是第一位發現新大陸的舊世界人。維京人萊夫·埃里克松早在哥倫布登陸美洲的五百多年前發現了新大陸的存在。據說他們是在到達了格陵蘭之後,再向西行,到達今天之加拿大。他們在那裡發現了許多有用之物資,包括木材、葡萄、毛皮等的東西。不過他們在美洲大陸待了大約十年之久,就離開了這個物產豐盛的大陸了。原因就是因為印第安人。他們在美洲大陸生活了不久,就遇上了印第安人。好勇鬥狠的維京人與他們發生流血沖突,因此導致他們的報復,而這個比維京人更早到達美洲大陸的民族最終也成功把維京人趕出這片豐饒的土地。再次入侵美洲大陸的,就是五百多年之後,帶著舊世界的槍炮刀劍及農耕技術而來的其他歐洲人了。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4年5月15日報道,瑞典南部海岸小鎮Foteviken生活著一群維京人,他們沿襲著古代維京人的生活方式,卻也熱愛和平,悠閑的生活方式也是自得其樂,引來不少遊客參觀。
維京人,又稱為北歐海盜,是一群兇猛的戰士,以其可怕的海上攻擊和難以置信的創造能力聞名於世。Björn Jakobsen是一群生活在瑞典馬爾默的現代維京戰士的領頭人,他和自己的子民向世人展示,維京人的時期雖然已經過去,但維京人從未走遠。
Björn和他的維京戰士們在這個小鎮的生活非常簡單,他們在周圍的田野工作,工作完後盡情喝粥。當然作為領導人,Björn也有特殊的權利。他說:「小鎮每天都有遊客來,我會花時間和他們交談。其他的維京人都必須工作,而我可以去航海、聊天或者玩游戲。」最令他們興奮的事就是節日的到來,Björn和他的子民便可以藉此來個肉食狂歡。「這里的每個人最喜歡的食物就是肉,每天都會吃肉和麵包,再喝一點啤酒。並且,如果某個維京人某件事做的好,例如成功地將船靠岸,就會得到烈酒和肉類食物的獎勵。
小鎮的生活盡可能真實地還原海盜維京人的生活,但只有一部分內容不允許重現,那就是發動突襲。但現代維京人也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Björn說:「歐洲各地都有現代維京人,我們會去拜訪他們,參觀彼此的集市,交換維京人的工具。」
維京師
成立於1940年12月,起先被稱為「日耳曼尼亞師」,基幹是一個主要以被佔領國家的志願兵組成的「德國」團。1941年1月,重新命名為「維京師」,又被編入兩個團即294名挪威志願者的「諾德蘭」團、216名丹麥志願者的「維斯特蘭」團,另外還有一個由荷蘭、芬蘭志願兵組成的「諾德斯特」營。在Truppen-Ubungsplatz Heuberg進行的訓練持續到4月,這個師完成了出擊准備。「維京」師首任的指揮官是菲利克斯。斯坦因納上將。
望採納,謝謝!
④ 困擾歐洲300年的維京海盜,當年是如何日漸壯大的
維京海盜的壯大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從一開始的打家劫舍慢慢發展成向各個國家劫掠和勒索的。
維京人一開始並不是打家劫舍的強盜,他們之前一直生活在北歐,是日耳曼民族的分支,他們一開始都定居在納維亞半島上。
正是因為屢屢得手讓他們的野心和胃口都大了起來,他們開始壯大自己的勢力,名氣越來越大自然吸收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後來維京海盜乾脆就直接勒索其他的國家了,比如法國巴黎就被他們圍困過,迫於無奈法國支付了一大筆贖金。
正是因為他們行蹤不定,財富雄厚,才能一直壯大再說了人家在海上,想要全部打擊還是比較困難的。
⑤ 海上霸主維京人曾橫掃歐洲征伐四方,為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提起我們的鄰國俄羅斯,國人的腦海中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一個詞語,那就是「戰斗民族」,這個詞語並沒有任何羞辱或諷刺的意思,只是中國善意的網友贈給俄羅斯人的,但是「戰斗民族」這個詞並不是中國人創的,它起源於日本動漫《龍珠》中的賽亞人,他們是天生的戰斗民族,越戰越勇。之所以這么形容俄羅斯人是因為他們彪悍的性格,他們能赤手空拳斗棕熊、台風天氣開飛機……這無不彰顯著俄羅斯人的豪放不羈、無所畏懼。
俄羅斯人之所以如此彪悍,那都來源於他們的祖先——羅斯人,而羅斯人是戰斗民族——維京人的一支,維京人在公元8至11世紀的歐洲才是真正的「戰斗民族」。
格陵蘭島上的氣候多變,維京人初次來到該島時,此時還處於紀暖期,到了公元13世紀,小冰期到來,植物無法生長導致畜牧業無法發展,維京人唯一的口糧就變成了海產品,但是又缺乏經驗,導致維京人在飢寒交迫中走向滅亡。
⑥ 維京海盜為何如此剽悍後來他們為何卻消失了
維京海盜為何如此剽悍?後來他們為何卻消失了?我想很多人都聽說了維京海盜的大名,哪怕他們什麼都沒說,也能在歐洲站穩腳跟。那是他們第一次做維京海盜,襲擊英國,並且被所有人都注意到,後來,他們被維京人盯上了。大部分的政府人員都以為維京人在洗劫了英國之後就會一蹶不振,但是他們的想法卻是錯誤的。
盡管維京人的前半輩子的確是個可惡的傢伙,但人們都認識到,他們是在用失蹤來補償他們的過失。維京海盜銷聲匿跡之後,有關他們的傳說就不再出現了,而是有人在一個島嶼上找到了北歐海盜。維京海盜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他們被海盜團團圍住。
⑦ 縱橫歐洲的維京海盜,為什麼突然消失了
海盜這兩個字對於我們來說現代肯定是看不到了,但是在電影和歷史書籍中可以看到很多關於海盜的信息,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縱橫歐洲的維京海盜,而如此強大的存在因為破壞了環境,最終因為氣溫陡降而徹底消失。
一次又一次的海嘯使得他們承受不住,越來越多的人死亡,他們居住的地方四周都是海,想逃走都不可能,只能慢慢地在島上等死,所以也就從世界上消失了,屍體都沒有。
⑧ 曾「吊打」歐洲300年的「維京海盜」,為什麼最後都消失了
曾「吊打」歐洲300年的「維京海盜」,為什麼最後都消失了?
相信不少人頭聽過維京海盜的名聲,就算他們不出聲,同樣能在歐洲佔領一番地位。當時剛成為維京海盜的時候,他們就攻打了英國,並成功讓大家發現他們的存在,之後政府開始對維京海盜採取措施。大多數國家政府官員認為維京海盜們搶劫完英國就結束了,但事實告訴他們並非如此。
維京搶劫了歐洲大半國家,他們獲得錢財遠比想像中的要多,所以對他們來說後半輩子的生活完全不用愁,這時候又是消失的好機會,維京海盜自然會利用這點,稍微改變他們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最後就算哪天他們換個身份,比如是維京人而非維京海盜出現在大家眼中時,人們也不會太過抵觸他們的存在。
最重要的一點是,維京海盜意識到歐洲的重要性,就他曾經搶劫過的那些國家在軍隊中都起了很大的作業用,如果有海盜與歐洲各國之間開動戰爭,只會讓其他國家乘虛而入,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好處,所以維京海盜才會選擇消失。
雖然維京海盜前半生確實很令人痛恨,但後來大家也知道他們在通過消失彌補過錯。維京海盜消失後,海上再也沒有流傳關於他們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人們在某個海島上發現了維京人的存在。維京海盜已經是過去式,現在人們身邊環繞著的是維京人。
⑨ 武器落後的印第安人為什麼能打敗北歐海盜,但卻打不過西班牙殖民者
北歐海盜應該是維京人吧,話說維京人是9~10世紀的部族,只有少量金屬器皿,也挺落後的。而西班牙人有火器,目的性強,還傳播疾病,所以難對付。
⑩ 關於維京海盜的資料
維京海盜英文Viking,原意是「來自峽灣的人」。維京人今天通常泛指生活於公元800年——1066年之間所有的斯堪的納維亞人。他們從事廣泛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海盜時代初期,維京人對英格蘭海岸及歐洲大陸的修道院、教堂和其他一些易於攻擊之地發起猛烈進攻,他們因此被描繪成殺人如麻的掠奪者。
目錄
簡介
歷史
政治
生活
文化
戰斗
貿易
海盜的足跡
展開
編輯本段
簡介
維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歐,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將之稱為Northman,直譯為北方人,即北方來客。維京是他們的自稱,在北歐的語言中,這個詞語包含著兩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後是掠奪。他們遠航的足跡遍及整個歐洲,南臨紅海,西到北美,東至巴格達。當他們第一次在當地百姓面前出現,就是以海盜的身份搶劫掠奪,所以也被稱之為「維京海盜」。
編輯本段
歷史
生活在古代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土著居民人稱「諾曼人」(意:北方人),由於北歐的氣候寒冷、 土地貧瘠,不利於農業發展,因而諾曼人主要以捕魚為生。他們貫於航海,性格頑強、富於冒險。從八世紀開始諾曼武士乘船出外征伐劫掠。他們從丹麥、瑞典出發,向南沿著海岸而下,劫掠英格蘭、愛爾蘭、法國、西班牙並直穿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同阿拉伯人拼爭。又向東沿著大河進入俄羅斯和歐洲內陸。他們的海盜行為使得人們望而生畏,所到之地無不被迫拿出錢糧以求安生。後來諾曼人因不願意再回到寒冷的北方,在侵佔的地方定居下來,陸續建立了英國的「丹麥區」,法國的「諾曼底」,和義大利的「西西里」這樣的邦國領地,十二世紀後諾曼人的侵略活動才平息下來。後來北歐的土著居民陸續建立起北歐各國。
中世紀是個荒蠻的時代,不單指人文的凋敝,新興的國家各恃武力,爭搶著羅馬帝國昔日的版圖。凱爾特人、法蘭克人、汪達爾人、薩克遜人,紛紛建立起各自的國家。我們來看看生活在冰天雪地的民族維京。
維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歐,今天的挪威、丹麥和瑞典。當時歐洲人更多將之稱為Northman,即北方來客。維京是他們的自稱,在北歐的語言中,這個詞語包含著兩重意思∶首先是旅行,然後是掠奪。他們遠航的足跡遍及整個歐洲,南臨紅海,西到北美,東至巴格達。但他們第一次在當地百姓面前出現,就是以海盜的身份搶劫掠奪。
撇開考古學的成就不說,我們可以從維京人自己講述的故事中,了解他們的生活片斷。最早的故事、歷史、詩歌並沒有寫成文字,而是通過口頭的傳唱代代流傳。直到公元1100年左右,居住在冰島的維京人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字,記錄在獸皮上,或者木塊、獸骨和石頭上,這種文字由幾條簡單的曲線構成,稱為Rune,最早有26個字母,後來漸漸演變成16個。我們亦可以從同時代人的記載中找到維京人的點滴。但是一些受害者,比如修道院的僧侶,他們的描述就有欠客觀。
編輯本段
政治
社會體系
維京人的社會體系包括三個階層∶
Jarl∶王侯,多為大領主,世襲的貴族;
Karl∶自由人,軍隊的主力,武士階層;
Thralls∶則是最底層的奴隸。
但這種劃分不絕對,一個自由人可以變成奴隸,如果他喪失了所有自己的份地;一個奴隸也能變成自由人,忠誠侍奉主人,就會得到贖身的機會。
貴族與自由人定期開會,決定重大事件,解決爭端,他們稱這種會議為Thing。
國王統權
最早的時候,國王是最大的貴族,他做出幾乎所有的重大決定,以至於部族會議只負責一些地方事務。但在冰島,由於從來沒有國王,部族大會決定一切,全島的貴族與自由人都要參加,每年定期在某個地方召開,為期兩周。
很久以前看過一部書,Jean Aule所寫的洪荒孤女(The Earth\'s Children),那時驚異於這位阿姨怎麼能寫出這么詳盡的史前風情(好書好書!強烈推薦!)。書中的部落每兩年會聚集到一個地方開大會,完成一系列的祭典、貿易、協商、競技,想來就是參考了北歐的傳統。
維京人無條件的接收國王和大會的全部法令,這些法令為每個人所熟知。違背的人將被開除出部落,稱為Outlawed,這里不是綠林好漢的意思。這次被放逐者不能耕作任何土地,不能接受任何人的幫助,他們只能住在山洞中,過著躲藏、偷盜的生活。
編輯本段
生活
家族生活
維京人過著家族生活,父母子女祖孫姑佷生活在一個屋檐下頭。他們彼此忠誠,家族中的一員受了欺負,全家人就一起去部落大會要求公正。如果一名男子被殺,他的家族多半會要求得到金錢或是土地的賠償。如果部落大會認為他們確實有權力做出這樣的要求,兇手的家族爽快的付了賠款,那就萬事照舊;但如果死者的家族覺得裁決有欠公正,他們就會私下裡殺死對方的一名成員,於是怨怨相報,沒完沒了的世仇可能成為古老家系的額外傳統。
婚姻風俗
女性談婚論嫁由全家人決定,但她有權力從列出的清單中挑選一名。婚後她還保有以前的財產,並且在丈夫出遠門時負責照看家裡的土地。離婚很簡單,夫婦倆發表一個聲明,當著公證人的面說清他們離異的原因。有些理由看來很可笑,比方說有丈夫抱怨他的妻子老是穿褲子而不是裙子。
孩子們則與長輩住在一起,直到他們成年後,出去加入另一個家庭。在這之前,男孩子學習耕作、戰鬥技巧和航海術,以及工具和武器製造;女子則學習紡線織布,製作黃油與乳酪。
職業
大多數維京人平時是職業農夫,他們住在鄉間。荒蠻之地沒有大城鎮的概念,只有少數幾個重要的港口如約克和博卡,更多的維京人與其家族一起生活在小農場上。根據記載或者挖掘到的遺址我們可以復員當年的房屋,發現所有的農場幾乎都是一個樣子。主建築是幢長方形的屋子,考究一點的,會額外增加一些獨立的小屋,充當牲口欄和手工作坊,農夫在作坊內自己製造工具和武器。
居住環境
在早期的長屋中,只有一到兩個房間,全體家庭成員就在一間屋子工作、生活。並且與飼養的牲口混居在一起。這樣的屋子一般有20米長, 6米寬。廁所同時也是浴室,北歐人喜歡洗蒸汽浴。正對著進門的地方,是一個火塘,全家做飯或者取暖都在這里。這間屋子同時也是儲藏室。每面牆上固定著木質的長椅,白天坐、晚上睡,底下還堆放著各式雜物。每戶人家有一到兩張高背椅,只有一家之主才有資格坐坐,或是來了什麼特別尊貴的客人。除了見過世面的國王以外,北歐海盜沒有床的概念。
長屋中陰暗潮濕,沒有地板,踩的就是泥地。北方苦寒之地,樹木稀少,偏偏石頭都很少見,維京人壘牆用的是草磚,即將草和泥土的混合胚子稍加燒制,他們自己稱為Turf,在冬季這種磚很保暖。有些人家在磚牆內側用木板再做一道夾牆,中間要空開一段距離,以免木板受潮發爛。長屋通常有兩扇門,窗很少,實在要有也就是一個簡單的窟窿。可以自由開合的窗戶對於他們來說是多餘的裝飾。全部的採光來自門,火爐上方為了排出炊煙的小孔。夜晚照明用蠟燭,但是用動物的油脂做的,在密不透風的房間里點起來,可想而知是什麼味道。
家庭分工
婦女在屋裡紡線織布,所有衣服都是家庭手制的,手巧的主婦會加上較多的裝飾。她們把羊毛或者亞麻紡成線,織成布。用蔬菜汁染上不同顏色,無外黃、黑、綠、褐、藍、紅等鮮艷的顏色,維京人喜愛這種醒目。最後將布剪裁成衣服。整個過程復雜漫長,所以每個人沒有幾件衣服,身上所穿的連續用上好幾年。其實日常維京人的衣服只要舒適就好,並不講究式樣,弗論什麼時尚,以至於數百年的時間中,他們的裝束一點沒有改變。
大多數農場規模是很小的,依靠單獨的家庭經營。較大的農場需要更多的勞動力,農夫可以僱用沒有土地的自由人,或購買奴隸。這種古老的耕作方式至今沒什麼變化∶春天播下種子,晚秋收獲。不能留過冬的牲口在秋天最肥壯的時候被宰殺,肉經過熏、臘、腌的方式被保存下來。農夫的另一種身份是海盜,劫掠與耕作相交替。海盜每年外出兩次,春播或秋收之後,妻子會頂替他在家中打點一切。冬季的氣候總是很惡劣,北歐人躲在屋裡修補工具,縫制衣物,硝制獸皮,同時准備好明年出海的船隻。
當時家居的遺址和維京人的垃圾堆(還是保存很好^^),揭示了他們的飲食結構。維京人的主食以肉類和魚類為主,他們飼養豬、雞、鵝、鴨、牛、羊,得到肉、奶、蛋,偶爾還打獵捕魚。他們種植黑麥和大麥用來做麵包,用甘藍和洋蔥作調味品,此外還有大蒜和水芹。他們用木杯或鏤空的牛角喝啤酒,牛奶以及一種用蜂蜜自製的酒。一天照例吃兩頓,早上8點左右是早餐,晚上8點左右是晚餐。全家人聚在一起,用木製的鍋碗瓢盆做飯。維京人用刀和勺進餐,但沒有叉子。
編輯本段
文化
古老傳說
維京人信仰很多神靈,有男有女,不同神靈照看著日常生活的不同方面。他們時不時的在各處顯靈,讓適當的事情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發生。
故老相傳,神靈都住在一個叫阿斯加德(Asgard)的地方, 相當於天堂所在吧。在地底的世界自然也有地獄,叫做尼夫海姆(Niflheim)。海盜們堅信,如果一個男人光榮戰死, 靈魂就能進入天國阿斯加德的神宮瓦爾哈拉(Valhalla),勇士的英靈在那裡飲宴、歡歌、講述傳奇。 如果生為戰士而很黯淡的是死在床上,那就只配進地府。
從這點出發,維京人相信人死不過是去另一個世界旅行,他們就在死者的墓穴中堆放很多的陪葬品,供其路上花用。有吃有穿,各式工具,諸般兵器。更有甚者,如果死的是國王或者了不起的大英雄,他們會將死者生前的戰船與之一起埋葬,即是很有名的"海盜的葬禮"。
維京人認為,在動物中亦埋藏著神性,他們據此將動物分成善良的和邪惡的,相信幽靈的存在,地精(Goblin)和大地精(Troll)也來自維京人的神話。維京人相信,有人可以預知未來,他們將這些先知稱為真言者(Soothsayer),這些隱士居住在偏遠的鄉間,受著四方膜拜者的供養。
故事和詩歌
北歐海盜喜歡聽故事和詩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就用這種方式來紀錄歷史。每個部落中有人專門記錄這種故事,並編寫新的傳說。將這些冗長的故事用文字刻到骨頭上顯然需要很長的時間,維京人在漫長的冬季躲在屋子裡講述父輩流傳下來的故事。
職業的藝人或吟遊詩人四處采風,參加每年三次的節日,也參加婚禮和宴會。這種場合總需要歌唱與舞蹈,講故事的人會得到某種形式的禮物,戒指或者項鏈。他們的故事對於今天的人來說可能有點誇張,某人殺死了屋子那麼大的野豬;某主婦一天擠完了一千頭奶牛。維京人的邏輯是這樣的∶值得描述的功績不是已經做了什麼,而是能夠做些什麼。
聆聽維京人的歌唱需要極大的膽量和毅力,有個阿拉伯的旅行者去過丹麥後說∶「我從來沒聽過這么嚇人的吼叫,一群野狗的咆哮比得上他們的嗓音,但沒有他們的放盪。」
北歐人喜歡玩文字游戲,他們的沙加滿是比喻的復合詞,用來指代某種事物而不用直接提到名字。比方說,劍被稱為戰斗調料,這樣的比方讓後世的考古學家迷惑了很久。他們還喜歡猜字謎,交換各種字謎是文化加流的重要部分,就像我們今天從BBS看到的各種笑話。
編輯本段
戰斗
強悍的戰士
從孩提時代開始,維京人就喜愛種種競爭激烈的游戲,他們比試馬術、舉重、劃船、操帆和游泳,每年的部族大會同時也是北歐的奧林匹克。最熱衷的運動是摔跤,劃出一片空曠的場地,中央放置一塊尖頭的界石,比賽的雙方用力將對方推到石頭上去。
此外他們還比試射箭、滑雪、溜冰。所有這些比賽,都是為了鍛煉出更加強壯的戰士。哪怕冬天躲在屋裡玩的游戲也是如此,從阿拉伯流傳來的棋盤游戲,內容總是圍繞著攻守技巧。
維京人是強悍的戰士,他們的人數較少,於是就得依靠周密的策劃與出其不意的突襲。在戰斗中他們又表現的異乎尋常的狂熱,捍不畏死,於是人們談海盜色變。
他們的突擊常分成兩節∶先在遠距離上投擲長矛,發射火箭;然後用劍和戰斧做近距離的了斷。
精銳的戰士
在海上相遇時,海盜遵守古老的傳統,一聲不吭的將船系一起。在船頭搭上跳板,然後依次上場單挑,每個走上跳板的人都面臨這樣的命運∶或者將對方統統殺光,或者自己戰死,由後面的同伴替自己復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轉身跳進海里,沒有人會追殺逃兵,但放棄戰斗資格的人與死者無異,從此連家人都會忽視他的存在。
因此排在船頭第一個上陣的,通常是最精銳的戰士,他們在戰斗中赤裸上身,發著粗野的吼聲,忘情的享受戰斗的酣暢。他們知道,腳下的跳板浸透著祖輩的鮮血,自己的後代也會落腳在同一個地方。憤怒使維京海盜顯得強大而駭人,這種戰士即被稱為Berserker,狂戰士。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種原始的戰斗會激發出這么驚人的人類本性,狂戰士的故事被代代相傳。
戰斗中生存下來的男人慷慨分享勝利,維京人的第一位國王名叫哈羅德(Harold),綽號細頭發,他統治的地域就是今天的挪威。一個夏天他出發去討伐打劫他領地的海盜,征戰時間過長,以至不得不在奧克尼(Orkneys,蘇格蘭北部島嶼)過冬,順帶就佔領了蘇格蘭、設得蘭和赫布里底群島。
第二年開春大隊人馬要回挪威,這位國王就把新的領地交給羅根伐德伯爵統治,因為這位伯爵在遠征中失去了唯一的兒子。羅根伐德又把領地謙讓給齊格爾德伯爵,因為在戰斗中救了他一命。今天蘇格蘭還有以齊格爾德命名的港灣。
編輯本段
貿易
貿易概況
維京人的農場出產幾乎全部日常生活用品,從工具到衣物,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擅長製造某種器具的人慢慢成了專門工匠。他們隨處開設店鋪,但鐵匠的鋪子總在鎮子的邊上,因為爐子有失火的危險。
工匠生產的器具經過更多的裝飾,他們製造工具、武器和珠寶。維京的珠寶享譽至今,有很復雜的製作工藝,胸針通常是用白蠟為胚,白銀或青銅澆鑄,加以打磨製成,上面鑲嵌彩色的石子或者珠寶。琥珀和染色的小石子可以製成項鏈。黑玉和綠松石則製成骰子和籌碼,用來下棋。來往的貨郎沖州撞府,嗯應該是沖鄉撞縣的兜售這些做工精美的首飾。
維京人與很多地區保持著貿易上的往來,考古學家從北歐的墓葬群中也找到了不少別的地區的產品與錢幣。不過他們更加喜歡白銀,商人隨身帶著天平,用銀塊充當砝碼。石刻與傳說記載了他們的旅行∶
公元860年,沿著伏爾加河下溯的維京人來到了俄羅斯(其時還不叫這個名字)。他們同當地的斯拉夫人作交易,從諾夫格羅德南下,沿河來到波爾加,用奴隸換取蜂蜜和毛皮;再順著伏爾加河進入裏海,換乘駱駝,一直來到巴格達,交易絲綢和香料。
貿易路線
另一條貿易路線是沿著第聶伯河到達基輔,進黑海,到達盛產葡萄酒、絲綢和伊斯坦布爾,出售精美的珠寶首飾。 旅行 維京人是很好的水手和船匠,相比較,別國的船去不了遠海,設計也很笨重。維京人的船分量輕,船身狹窄,吃水淺,可以在歐洲所有河流中航行。
維京人在冬天建造或者修補他們的船隻,通常在露天建造,偶爾會搭個工棚。船身和船槳用橡木製造,桅桿用松木,可以在大風中適度的彎曲,先用整條原木加工成龍骨,以保證強度。彎曲的頭尾單獨加工,然後用鐵釘固定到龍骨的兩端。接著在龍骨上架好橫梁,就完成了整條船的輪廓。沿著輪廓在船的兩側鋪上蒙板。這種整條的木板層層相楔,上面一層剛好覆蓋住下面一層的邊緣。最上層的蒙板開鑿了若干小孔,五米長的木槳從孔中伸出。最後鋪上地板,架上桅桿,在桅桿頂上裝上金屬制的風向標。櫓則安裝在船體後部的右側。船帆的兩側掛上麻繩編制的網,防止船帆在強風中被撕裂。這樣的船最常見,全長二十米左右。
水手們隨身帶著一個小箱子,裝著衣物和武器。劃槳的時候就坐在上面,但他們很少劃槳,他們是操帆的好手。每艘船的首尾都有一個艙室存放食物,儲藏著黃油,乳酪,啤酒,淡水,肉食,只果和干栗。此外還有各種炊具,帆具和上岸用的帳篷。
他們穿著毛皮大衣,就在船上和衣而睡。船上還能生火做飯,用一個裝滿沙子的盒子做爐灶。在海上,他們用日月星辰做方向標。天氣差的時候也用指北針,一塊簡單磁化過的鐵片。
在維京人漫長的旅途中,船是他們移動的家。桅桿可以放倒,蒙上船帆就是很好的帳篷,海盜們甚至像阿爾戈英雄一樣扛著座艦前進,從一條河到另一條河。因為水運更省力,可以運載更多的人和裝備。
不能坐船的場合他們就騎馬,沿著古羅馬的驛道前進,或者他們在冬日出門,可以藉助滑雪和溜冰。用鯨魚骨製作冰刀,綁在鹿皮鞋底上就成了冰鞋。雪橇可以運載病人和老弱,或者大量的裝備。不管怎樣說,他們討厭步行,因為既慢又要背負沉重的行李。
為什麼維京人一直在旅行,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是天性使然,更得到公認的看法就是,他們在尋找著可耕作的土壤。北歐有這么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家之主死後,長子繼承家業,別的兒子成年後必須離開兄長,自己組建家庭。這樣隨著人口的增長,北歐原本不多的耕地更加不敷使用,於是維京人四海為家,尋找著好的地方開辟農場。
編輯本段
海盜的足跡
從公元780年開始,維京人越來越多的外出活動。他們需要更多的貿易市場,需要更多的掠奪場地。他們主要偷盜牲口和穀物,也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財寶。他們迅速出擊,得手後同樣迅速的離去。附近的居民深受其害,將維京人視作蠻人,冷血的戰士。
公元789年,一夥維京海盜洗劫了多賽特郡,從此英格蘭就受著不斷的騷擾。當地人與強盜英勇的戰斗過,但更多的時候,他們繳納贖金,稱為 Danegeld(今天丹麥的賦稅不叫tax,就叫Danegeld),讓災星快快離去。但錢不是總可以解決問題的,海盜有好幾股,這個大王離去,另一個頭領翩翩登場。在防守薄弱的地區,維京海盜很是猖獗。
當偉大的阿爾弗雷德(那時的國王不是皇帝,沒資格稱幾世幾世,只好在名字後面冠個Great)執政威賽克斯期間,他跟主要的維京部族達成協議,允許他們定居在英格蘭東南部的地區,稱為Danelaw(今天丹麥的法律稱為Danelaw)。即便如此,脆弱的和平還是時時被打破,因為每一方都想得到更多的土地。
海盜的族群眾多,意味著劫掠永遠不會停止,哪怕是加涅特,挪威和丹麥的國王,征服了英格蘭之後,他的領地還是常常被瑞典的海盜騷擾。不勝其害之下,這位強大的君主也不得不繳納贖金。
唯一的例外是在1066年,征服者威廉一世帶著諾曼底士兵踏上英格蘭,他的暴戾連海盜都望而生畏,於是當地的老百姓在外國人的皮鞭下反而度過了相對平靜的一年。
蘇格蘭離北歐更近,公元795年奧克尼群島被維京人佔領,然後是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海岸線為海盜所控制。他們在這里建立了與挪威的貿易路線,並且以此為落腳點,向更西部發展。
蘇格蘭是挪威人的天下,相安無事。愛爾蘭復雜很多,挪威人、丹麥人還有愛爾蘭海盜都不是好相與的角色,於是常常爆發大規模械鬥。直到公元902年,挪威人才暫時離開愛爾蘭,之所以說暫時,是因為他們於公元917年就卷土重來,佔領了都柏林作為貿易港灣。
1100年,都柏林才被諾曼人接管。但是眾所周知,諾曼人正是丹麥海盜在法蘭西留下的後裔。
北海固然是滿目瘡痍,維京人越過直布羅陀,在地中海沿岸繼續肆虐。與強大的對手做生意,面對弱者就成了盜賊。
這些不法之徒甚至打劫修道院,因為修道院中總有大量儲藏的食物與財寶,僧侶又不動手反抗。沿著歐洲海岸線前進的維京海盜成了整個歐洲的噩夢,只有西班牙和法國倖免遇難。
公元844年,西班牙的阿拉伯軍隊在康多巴組織了一次成功的反登陸,伊比利亞半島從此風平浪靜,只有和氣的維京商人來交易葡萄酒和奴隸。
法國國王"頭腦簡單的"查理先是老實交付了贖金,後來又學著英國人的做法,把最大的海盜頭子羅勒(Rollo)封作諾曼底的大公。須知,這位老兄是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曾曾曾祖父,他的後裔在1066年終於成為英格蘭的國王。
挪威人離開家一直往西遠航,尋找新的家園。公元860年他們來到冰島,原先住在這里的僧侶在一片恐慌下紛紛出逃。公元920年他們來到格林蘭開始定居,但那裡的氣候一年比一年寒冷,不能種植莊稼,終於1500年全部的維京人離開了這塊冰凍的島嶼。
後人一直在尋找北歐人到過美洲大陸的證據,據稱1898年在美國出土的一塊北歐石刻,後來被證實為1958年的贗品。 1965年找到的維京航海圖,有詳盡的美洲海岸的輪廓,後來也被證明偽造。直到1969年丹麥的一個海盜墓中,終於找到了一枚石制的箭頭,後經測試證實確為美洲的產物,海盜們確實到過北美洲。
隨著基督教在歐洲大陸的推廣,維京人在金錢或者刀劍下逐漸改變了信仰,宗教終於讓他們放棄了拳頭上討生活的做法,漂泊不定的海盜在各地定居下來。他們的遺族今天在哪裡呢?除了北歐國家以外,我們來看看伊本?;費德拉(Ibn Fadla),一位阿拉伯的旅行家的記載∶
「羅斯人居住在湖中的島嶼上,他們劫掠附近的斯拉夫人村落,將俘虜賣到伏爾加河的下游城鎮。」
伏爾加河流域的原住民是斯拉夫人,部落之間多年不斷的爭斗之下,有人去北歐請來強有力的傭兵和領導人。於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瓦蘭吉亞人結束了紛爭, 大量涌進的維京移民被當地人稱為Rus,羅斯人。直到公元882年奧列格大公建立起羅斯國家, 將他們居住的國家稱為Rusland,即今天的Russia,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