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臭氧怎麼樣
① 臭氧污染有多厲害
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對呼吸道的破壞性很強。臭氧會刺激和損害鼻粘膜和呼吸道,這種刺激,輕則引發胸悶咳嗽、咽喉腫痛,重則引發哮喘,導致上呼吸道疾病惡化,還可能導致肺功能減弱、肺氣腫和肺組織損傷,而且這些損傷往往是不可修復的。因此,對患有氣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只要暴露在低濃度的臭氧中,都可能對他們產生明顯的危害。
臭氧也會刺激眼睛,使視覺敏感度和視力降低。它也會破壞皮膚中的維生素E,讓皮膚長皺紋、黑斑;當臭氧濃度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時,會損害中樞神經系統,讓人頭痛、胸痛、思維能力下降。
臭氧會阻礙血液輸氧功能,造成組織缺氧;使甲狀腺功能受損、骨骼鈣化。美國斯克利普斯應用科學研究所的保羅·溫特沃斯教授曾經做過研究,發現臭氧會破壞人體的免疫機能,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損害某些酶的活性和產生溶血反應。
對植物來說,臭氧也不是什麼受歡迎的好東西。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的生物學家曾在2006年發表了一篇論文,提出臭氧會讓植物的葉綠素、類紅葉素和碳水化合物濃度降低,對光合作用產生影響,從而降低農作物的產量。
對於霧霾、沙塵之類的可視性污染物質來說,大家可能比較敏感,而臭氧污染知道的人並不多,相比之下,臭氧更像「無形殺手」。
其實除了京津冀地區,近期成都、濟南、鄭州等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臭氧污染。
臭氧是什麼?
臭氧(O?)又稱為超氧,是氧氣(O?)的同素異形體;臭氧是地球大氣中一種微量氣體,它是由於大氣中氧分子受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後,氧原子又與周圍的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含有3個氧原子。大氣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於大氣層的上部或平流層,離地面有10~50千米,這才是需要人類保護的大氣臭氧層。
戴口罩對阻擋臭氧幾無用處,室內空氣凈化器同樣幾無建樹,有些凈化器本身還會產生臭氧,使用不當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一旦臭氧濃度出現超標時,應盡可能減少外出,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更應避免戶外活動。
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介紹,徹底解決臭氧問題還需要時間,目前來說也有規避方法。臭氧污染具有明顯的時間規律特徵,超標時段集中於高溫強日曬的午後至傍晚;且臭氧不穩定易分解,室內臭氧水平通常低於室外。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臭氧實時濃度,減少或避免午後至傍晚時段的出行和戶外活動,進行有效自我防護。
所以,針對此類天氣,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外出,白天盡量待在室內。
② 臭氧自血療法有什麼優缺點
臭氧大自血療法通過自體血液加註臭氧後,靜脈回輸等方式將臭氧導入人體,充分發揮臭氧的醫學作用,治療和預防各種疾病,調節身體亞健康。臭氧治療可以治癒70%的黃斑變性(乾性)。
臭氧大自血療法的葯理作用三個激活:
1、激活紅細胞代謝,提高血紅蛋白的氧飽和度,增強組織對氧和ATP的利用;
2、激活機體的免疫系統,可使血液中白細胞增加,噬菌能力增強,使T淋巴細胞增至204%,T活性淋巴細胞增加70%;
3、激活抗氧化酶系統,提高血漿中6酮前列腺素F1水平,增強體內抗氧化酶活性,減輕了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
臭氧自體血回輸療法作用優勢
1、療程短、作用快、療效確切、轉陰率高。
2、技術源自德國,臨床歷經7年驗證,安全、無痛苦、無毒副作用。
3、能夠快速識別並清除變異的病毒株,避免耐葯的發生。
4、避免傳統治療停葯後造成停葯後反彈的弊病。
5、解決傳統治療長期服葯副作用所帶來的痛苦。
6、有內向外治療,使一些隱匿性肝炎、耐葯性肝炎、病毒攜帶者能夠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7、有效解決傳統治療乙肝:葯物入肝難、入肝血竇難、入肝細胞難的三難問題。
8、三氧療法更被稱作二十一世紀的氣體分子葯物。
樂智家很高興為您解答,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 - 「GREENOZ 每一滴水都帶來健康」
③ 最近腰疼得厲害,今天去醫院醫生說讓我試試西班牙賽德科臭氧治療儀,能行不
不會有並發症的,因為臭氧大自血療法主要原理就是通過活性氧(O3)自血回輸,能有效清除人體血液中的氧化廢物自由基,促進血液微循環,喚醒人體免疫活性因子,提高免疫系統能力,從而根治皮膚病的。聖事利醫療的西班牙賽德科臭氧治療儀治療在醫療界還是相當有ロ碑的,是許多三甲醫院首選的臭氧大自血療法的儀器。 。
目田。
④ 吃了好多葯,皮膚病都不見好,朋友推薦我用西班牙賽德科臭氧治療儀,說愈後不錯,有沒了解的
是葯三分毒,還是少吃吧。西班牙賽德科臭氧治療儀的治療方法是藍氧浄血免疫療法,這是現在蕞好的根治皮膚病方法了,就是將藍氧(O3)導入血液重建患者皮損處表皮細胞組織新陳代謝與正常功能,激活細胞活性增強患者免疫力、增強細胞功能、改善患者微循環、抑制變異細胞增殖、系統的平衡調控,從而達到標本兼治。 目田。
⑤ 臭氧消毒效果怎麼樣
臭氧的化學性質極為活潑,它在游離時的能量在瞬間產生強力的氧化作用,以氧化作用破壞微生物膜的結構實現殺菌作用。原理是這樣的:臭氧首先作用於細胞膜,使膜構成成分受損傷而破壞膜內脂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的通透性,導致細胞溶解死亡,從而起到殺菌、消炎、解毒的作用。臭氧可混合於水,混合在水中具有更強的殺菌能力。臭氧殺菌是氯的600倍,是抗生素的3000倍,是中草葯的10000倍!能迅速將細菌、真菌、病毒殺滅。細菌、病毒和臭氧結合後,會改變分子結構或能量轉移,導致細菌病毒死亡,不再形成新病菌,能有效去除各種有毒物質。臭氧是一種高效的消毒劑,對細菌、病菌、真菌、黴菌芽孢病毒等微生物都具有極強的殺滅力。殺滅微生物達到滅菌的化合物還有很多,比如常見的過氧化氫(雙氧水)、高錳酸鉀、氯氣、漂白粉等。但是這些殺菌劑比臭氧殺菌的速度慢,而且反應過程中會產生不定量有害的其他化合物。臭氧殺菌與其他殺菌劑不同,因為多餘的臭氧可以很快分解成氧氣,故不存在二次污染問題。
臭氧作為一個大自然界中最高效最安全的消毒劑,已經被運用於多個領域例如:食品消毒,餐具消毒,殺菌洗手,衣物消毒,醫護感染防疫與消毒等。
⑥ 醫用臭氧治療儀哪個牌子的好我們社區醫院可以用嗎
西班牙賽德科臭氧治療儀主要就是三氧血療法,現在這個是個治皮膚病的綠色療法,很不錯的。 。
⑦ 西班牙賽德科臭氧治療儀主要應用在醫院什麼科呀
西班牙賽德科臭氧治療儀應用的范圍很廣的,在醫院疼痛科,骨科,肝病科,心腦血管科,內分泌科,腫瘤科輔助,椎間盤,糖尿病,消化內科,皮膚科等等都適用。 目田。
⑧ 臭氧(ozeen)
http://ke..com/view/18827.htm
臭氧
開放分類: 化學、大氣、臭氧、環境、單質
【中文名稱】臭氧
【英文名稱】ozone
【結構或分子式】
O原子以sp2雜化軌道形成σ鍵。分子形狀為V形。
【相對分子量或原子量】48.00
【密度】氣體密度( 0℃,g/L)2.144;液體密度(-150℃,g/cm3 )1.473
【熔點(℃)】(固)-251
【沸點(℃)】(液)-112
【性狀】
氣態臭氧厚層帶藍色,有特殊臭味,濃度高時與氯氣氣味相像;液態臭氧深藍色,固態臭氧紫黑色。
【用途】
用於水的消毒和空氣的臭氧化,在化學工業中用作強氧化劑。
【制備或來源】
主要的制臭氧技術有:電解法、核輻射法、紫外線、等離子體及電暈放電法等幾種。應用比較廣泛的是臭氧發生器放電氧化空氣或純氧氣成臭氧。即應用高能量互動式電流作用空氣中的氧氣使氧氣分子電離而成臭氧。
臭氧是氧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藍色氣體。
分子式:O3
英文臭氧(Ozone)一詞源自希臘語ozon,意為「嗅」。
西班牙文名稱為Ozono
臭氧具有等腰三角形結構,三個氧原子分別位於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頂角為116.79度。
1840年德國C.F.舍拜恩在電解稀硫酸時 ,發現有一種特殊臭味的氣體釋出 ,因此將它命名為臭氧 。當大氣層中的氧氣發生光化學作用時,便產生了臭氧,因此,在離地面垂直高度15~25千米處形成臭氧層,它的濃度為0.2ppm。臭氧的氣體明顯地呈藍色,液態呈暗藍色,固態呈藍黑色。它的分子結構呈三角形 。臭氧不穩定,在常溫下慢慢分解 ,200℃時迅速分解 ,它比氧的氧化性更強,能將金屬銀氧化為過氧化銀,將硫化鉛氧化為硫酸鉛,它還能氧化有機化合物,如靛藍遇臭氧會脫色。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較氧大,0℃和1×10帕時,一體積水可溶解0.494體積臭氧。臭氧能刺激粘液膜 ,它對人體有毒,長時間在含0.1ppm臭氧的空氣中呼吸是不安全的。臭氧層能吸收大部分波長短的射線(如紫外線),起著保護人類和其他生物的作用,但氯氣和氮氧化物促使臭氧分解為氧,破壞了臭氧保護層,成為人類關注的重要環境問題之一。通常都藉助無聲放電作用從氧氣或空氣制備臭氧,臭氧發生器即根據這一原理製造。利用臭氧和氧氣沸點的差別,通過分級液化可得濃集的臭氧。臭氧是強力漂白劑,用於漂白麵粉和紙漿,用臭氧消毒飲用水,水中只含氧,無特殊氣味。它還用於污水處理。
臭氧極易分解,很不穩定。它不溶於液態氧,四氯化碳等。有很強的氧化性,在常溫下可將銀氧化成氧化銀,將硫化鉛氧化成硫酸鉛。臭氧可是許多有機色素脫色,侵蝕橡膠,很容易氧化有機不飽和化合物。臭氧在冰中極為穩定,其半衰期為2000年。
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它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防止其到達地球。
1785年,德國人在使用電機時,發現在電機放電時產生一種異味。1840年法國科學家克里斯蒂安·弗雷德日將它確定為臭氧。
在紫外線輻射下,通過電子放射或暴曬從雙原子氧氣可自然形成臭氧。工業上,用乾燥的空氣或氧氣,採用5~25kv的交流電壓進行無聲放電製取。另外,在低溫下電解稀硫酸,或將液體氧氣加熱都可製得臭氧。
臭氧可用於凈化空氣,漂白飲用水,殺菌,處理工業廢物和作為漂白劑。
在夏季,由於工業和汽車廢氣的影響,尤其在大城市周圍農林地區在地表臭氧會形成和聚集。地表臭氧對人體,尤其是對眼睛,呼吸道等有侵蝕和損害作用。地表臭氧也對農作物或森林有害。
臭氧的物理性質
性質 數據
分子量 47.99828
沸點ºC -111.9
熔點℃ -193
臨界溫度ºC -5
臨界壓力atm 92.3
等張比容(90.2K) 75.7
生成熱,KJ/mol -144
在水中的溶解度ml/100ml 49.4
愛恨交加說臭氧
大氣中臭氧層對地球生物的保護作用現已廣為人知——它吸收太陽釋放出來的絕大部分紫外線,使動植物免遭這種射線的危害。為了彌補日漸稀薄的臭氧層乃至臭氧層空洞,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比如推廣使用無氟製冷劑,以減少氟利昂等物質對臭氧的破壞。世界上還為此專門設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由此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護的臭氧應該越多越好,其實不是這樣,如果大氣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氣中的臭氧聚集過多,對人類來說臭氧濃度過高反而是個禍害。
臭氧是地球大氣中一種微量氣體,它是由於大氣中氧分子受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後,氧原子又與周圍的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含有3個氧原子。大氣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於大氣層的上部或平流層,離地面有10~50千米,這才是需要人類保護的大氣臭氧層。還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對阻擋紫外線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發現地面附近大氣中的臭氧濃度有快速增高的趨勢,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這些臭氧是從哪裡來冒出來的呢?同鉛污染、硫化物等一樣,它也是源於人類活動,汽車、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車水馬龍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氣略帶淺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氣味,這就是通常所稱的光化學煙霧。臭氧就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轉化而成的,比如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陽光輻射及適合的氣象條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隨著汽車和工業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歐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國的許多城市中成為普遍現象。根據專家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估計,到2005年,近地面大氣臭氧層將成為影響我國華北地區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
研究表明,空氣中臭氧濃度在0.012ppm水平時——這也是許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導致人皮膚刺癢,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響,引起咳嗽、氣短和胸痛等症狀;空氣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醫人數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於,作為強氧化劑,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當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時,就會與呼吸道中的細胞、流體和組織很快反應,導致肺功能減弱和組織損傷。對那些患有氣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臭氧的危害更為明顯。
從臭氧的性質來看,它既可助人又會害人,它既是上天賜與人類的一把保護傘,有時又像是一劑猛烈的毒葯。目前,對於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類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保護臭氧層,人們已達成共識並做了許多工作。但是,對於臭氧層的負面作用,人們雖然已有認識,但目前除了進行大氣監測和空氣污染預報外,還沒有真正切實可行的方法加以解決。
臭氧消毒原理可以認為是一種氧化反應。
(1)臭氧對細菌滅活的機理:
臭氧對細菌的滅活反應總是進行的很迅速。與其它殺菌劑不同的是:臭氧能與細菌細胞壁脂類雙鍵反應, 穿入菌體內部,作用於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的通透性,從而導致細菌死亡。臭氧還作用於細胞內的核物質,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壞DNA。
(2)臭氧對病毒的滅活機理:
臭氧對病毒的作用首先是病毒的衣體殼蛋白的四條多肽鏈,並使RNA受到損傷,特別是形成它的蛋白質。噬菌體被臭氧氧化後,電鏡觀察可見其表皮被破碎成許多碎片,從中釋放出許多核糖核酸,干擾其吸附到寄存體上。
臭氧殺菌的徹底性是不容懷疑的。
破壞臭氧層,危害我們每一個人。
紫外線從多方面影響著人類健康。人體會發生如曬斑、眼病、免疫系統變化、光變反應和皮膚病(包括皮膚癌)等。皮膚癌是一種頑固的疾病,紫外線的增長會使患這種病的危險性增大。紫外線光子有足夠的能量去破裂雙鍵。中短波紫外線會透人皮膚深處,使人的皮膚產生炎症,人體的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受到損害,使正常生長的細胞蛻變成癌細胞並繼續生長成整塊的皮膚癌。也有說太陽光滲透進皮膚的表層。紫外線輻射轟擊著皮膚細胞核內的DNA基本單位,使許多單位溶化成失去作用的碎片。這些毛病的修復過程可能會出現不正常,從而導致癌變。流行病學已證實廠非黑瘤皮膚癌的發病率與日曬緊密相關。各種類型皮膚的人都有患非黑瘤皮膚癌的可能,但在淺色皮膚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動物實驗發現,紫外線中,紫外線B波長區是致癌作用最強的波長區域。
據估計,總臭氧量減少1%(即紫外線B增強2%),基礎細胞癌變率將增加約4%。近來的研究發現,紫外線B可使免疫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有的實驗結果表明,傳染性皮膚病可能也與由臭氧減少而導致的紫外線B增強有關。據估計總臭氧量減少1%,皮膚癌的發病率將增加5%-7%,白內障患者將增加0.2%—0.6%。自1983年以來,加拿大皮膚癌的發病率己增加235%,1991年皮膚病患者已多達4.7萬人。美國環保局局長說,美國在今後50年內死於皮膚癌者,將比過去預計的增加20萬人。澳大利亞人喜歡曬日光浴,把皮膚曬得黑黑的。盡管科學家反復告誡多曬太陽會導致皮膚癌、他們對黑膚色還是樂此不疲。結果,直到澳大利亞人皮膚癌的發病率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高出1倍時,才醒悟過來。全世界患皮膚癌的人已佔癌症患者總人數的1/3。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警告說,如果地球的臭氧層會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減少並變薄,那麼到2000年時全世界患皮膚癌的比例將增加26%,達到30萬人。如果下個世紀初臭氧層再減少10%,那麼全世界每年患白內障的人有可能達到160萬-175萬人。
受紫外線侵害還可能會誘發麻疹、水痘、瘧病、疤疹、真菌病、結核病、麻風病、淋巴癌。
紫外線的增加還會引起海洋浮游生物及蝦、蟹幼體、貝類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滅絕。紫外線照射結果還會使成群的兔子患上近視眼,成千上萬只羊雙目失明。
紫外線B削弱光台作用根據非洲海岸地區的實驗推測,在增強的紫外線B照射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被削弱約5%。增強的紫外線B還可通過消滅水中微生物而導致淡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並因而減弱了水體的自凈化作用。增強的紫外線B還可殺死幼魚、小蝦和蟹。如果南極海洋中原有的浮游生物極度下降,則海洋生物從整體上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是,有的浮游生物對紫外線很敏感,有的則不敏感。紫外線對不同生物的DNA的破壞程度有100倍的差別。
嚴重阻礙各種農作物和樹木的正常生長有些植物如花生和小麥,對紫外線B有較好的抵禦能力,而另一些植物如萵苣、西紅柿、大豆和棉花,則是很敏感的。美國馬里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中心的特倫莫拉用太陽燈對6個大豆品種進行了觀察實驗,結果顯示其中3個大豆品種對紫外線輻射極為敏感。具體表現為,大豆葉片光合作用強度下降,造成減產,同時也使大豆種於蛋白質和油脂含量下降。大氣臭氧層損失1%,大豆也將減產1%。
特倫莫拉還用了4年時間,對高劑量紫外輻射給樹木生長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木材積累量明顯下降,它們的根部生長也因而受阻。
對全球氣候的不良擾亂作用 平流層上層臭氧的大量減少以及與此有關的平流層下層和對流層上層臭氧量的增長,可能會對全球氣候起不良的擾亂作用。臭氧的縱向重分布可能使低空大氣變暖,並加劇由二氧化碳量增加導致的溫室效應。
光化學大氣污染 過量的紫外線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結果又帶來新的污染——光化學大氣污染。
氧氣
.. ..
:O::O:
臭氧
.. ..
:O::O::O:
臭氧的電子式可以在二氧化碳的電子式上更改而得:
.. ..
:O::C::O:
但要注意:臭氧和二氧化碳雖然電子式類似,但分子結構不同。臭氧是折線形,二氧化碳是直線形。對此的解釋要用到大學的無機化學知識。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在地球南極洲上空的巨大臭氧空洞在9月份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原先的旋渦狀變成了兩頭大、中間小的「變形蟲」形狀。
雖然這兩年,臭氧空洞面積看上去在縮小,但科學家警告說,目前就斷言臭氧層在「修復還原」還為時尚早。航空航天局的臭氧專家包羅-紐曼介紹,大氣層的溫度不斷上升造成了空洞的縮小。在2000年,南極洲的臭氧空洞面積曾經一度達到28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美國大陸的面積;在2002年9月初,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估算,空洞縮小到150萬平方公里。
澳大利亞一個臭氧層研究小組曾向全世界報告了一條好消息:由於環保措施這些年來得到有效地執行,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斷縮小,預計到2050年之前,這個「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補」上了。
據報道,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一直是困擾全世界環保人士的難題之一。最嚴重的時候,臭氧空洞的面積曾一度有3個澳大利亞那麼大。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吞噬」臭氧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大氣層中的氯氟烴——一種含有氯、氟、碳三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俗稱「氟里昂」)。
為了防止臭氧空洞進一步加劇,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1990年各國制定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對氯氟烴的排放量規定了嚴格的限制。如今,這些年來環保組織的不懈努力終於獲得了回報:臭氧又回來了!澳大利亞英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大氣研究專家保羅·弗雷舍激動地說:「這是一條重大新聞。我們期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他說,雖然影響臭氧空洞縮小進度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溫室效應、氣候變化等等,「但我們在將各種因素綜合起來考慮之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不出50年便會完全消失」。
據悉,從50年代起,隨著電冰箱和空調(氯氟烴的主要生產源)的大量普及,大氣層中的氯氟烴含量逐年遞增,到2000年達到峰值。後來,由於新型無氟冰箱的誕生,氯氟烴含量才開始明顯下降。
科學家發現土壤中的臭氧抑制植物生長
歐洲科學家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臭氧層是使地表生物免遭太陽紫外線危害的天然屏障,但土壤中的臭氧卻是植物生長的大敵,它能抑制各種植物的生長,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大損失。
●臭氧簡介
臭氧又名三原子氧,俗稱「福氧、超氧、活氧」,分子式是 O3 。臭氧在常溫常壓下,呈淡藍色的氣體,伴有一種自然清新味道,臭氧的穩定性極差,在常溫下可自行分解為氧氣,因此臭氧不能貯存,一般現場生產,立即使用。臭氧是目前已知的一種廣譜、高效、快速、安全、無二次污染的殺菌氣體,可殺滅細菌芽胞、病毒、真菌等,並可破壞肉桿菌毒素。可殺滅附在水果、蔬菜、肉類等食物上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黃曲莓菌、鐮刀菌、冰島青黴菌、黑色變種芽胞、自然菌、淋球菌等,也可殺死甲、乙肝等傳染病毒,還可以去除果蔬殘留農葯及洗滌用品殘留物的毒性。其殺菌的機理是作用於細菌的細胞膜,使細胞膜構成受到損壞,導致新陳代謝的障礙抑制其生長,直至死亡;其殺滅病毒的機理是通過直接破壞其核糖核酸或脫氧核糖核酸來完成。其降解農葯的機理是通過直接破壞其化學鍵來實現。臭氧能殺死病毒細菌,而健康細胞具有強大的平衡系統,因而臭氧對健康細胞危害較小。
臭氧性質
一、物理性質
在 常溫常壓下,較低濃度的臭氧是無色氣體,當濃度達到 15%時,呈現出淡藍色。臭氧可溶於水,在常溫常壓下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高約13倍,比空氣高25倍。但臭氧水溶液的穩定性受水中所含雜質的影響較大,特別是有金屬離子存在時,臭氧可迅速分解為氧,在純水中分解較慢。臭氧的密度是2.14g?l(0°C,0.1MP),沸點是-111°C,熔點是- 192°C。臭氧分子結構是不穩定的,它在水中比在空氣中更容易自行分解。臭氧的主要物理性質列於表1-1,臭氧在不同溫度下的水中溶解度列於表1-2。臭氧雖然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氧大10倍,但是在實用上它的溶解度甚小,因為他遵守亨利定律,其溶解度與體系中的分壓和總壓成比例。臭氧在空氣中的含量極低,故分壓也極低,那就會迫使水中臭氧從水和空氣的界面上逸出,使水中臭氧濃度總是處於不斷降低狀態。
二、化學性質
1. 臭氧很不穩定,在常溫下即可分解為氧氣。臭氧、氯和二氧化氫的氧化勢(還原電位)分別是2.07、1.36、1.28伏特,可見臭氧在處理水中是氧化力量最強的一種。臭氧的氧化作用導致不飽和的有機分子的破裂。使臭氧分子結合在有機分子的雙鍵上,生成臭氧化物。臭氧化物的自發性分裂產生一個羧基化合物和帶有酸性和鹼性基的兩性離子,後者是不穩定的,可分解成酸和醛。其反應式為:
2O3 →3O2 + 285kJ ( 1-2 )
由於分解時放出大量熱量,故當其含量在 25 %以上時,很容易爆炸。但一般臭氧化空氣中臭氧的含量很難超過 10 %,在臭氧用於飲用水處理的較長歷史過程中,還沒有一例氧爆炸的事例。
含量為 1 %以下的臭氧,在常溫常壓的空氣中分解半衰期為 16h 左右。隨著溫度的升高,分解速度加快,溫度超過 100℃ 時,分解非常劇烈,達到 270℃ 高溫時,可立即轉化為氧氣。臭氧在水中的分解速度比空氣中快的多。在含有雜質的水溶液中臭氧迅速回復到形成它的氧氣。如水中臭氧濃度為 6.25×10 -5 mol/L(3mg/l) 時,其半衰期為 5 ~ 30min ,但在純水中分解速度較慢,如在蒸餾水或自來水中的半衰期大約是 20min ( 20℃ ),然而在二次蒸餾水中,經過 85min 後臭氧分解只有 10 %,若水溫接近 0℃ 時,臭氧會變得更加穩定。
2. 臭氧的氧化能力
臭氧得氧化能力極強,其氧化還原電位僅次於 F 2 ,在其應用中主要用這一特性。
3. 臭氧的氧化反應
a 、與無機物的氧化反應
臭氧與亞鐵、Mn2+ 、硫化物、硫氰化物、氰化物、氯等均發生反應
b 、臭氧與有機物的反應
臭氧在水溶液中與有機物的反應極其復雜,
⑴ 臭氧與烯烴類化合物的反應 臭氧容易與具有雙鏈的烯烴化合物發生反應,反應的最終產物可能是單體的、聚合的、或交錯的臭氧化物的混合體。臭氧化物分解成醛和酸。
⑵ 臭氧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反應 臭氧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反應較慢,在系列苯<萘<菲<嵌二萘<蒽中,其反應速度常數逐漸增大。
⑶ 對核蛋白(氨基酸)系、有機氨也都發生反應
臭氧在下列混合物的氧化順序為
鏈烯烴>胺>酚>多環芳香烴>醇>醛>鏈烷烴
c 、臭氧的毒性和腐蝕性
臭氧屬於有害氣體,濃度為 6.25×10 -6 mol/L(0.3mg/m3 ) 時,對眼、鼻、喉有刺激的感覺;濃度 (6.25-62.5)×10 -5 mol/L(3 ~ 30mg/m3 ) 時,出現頭疼及呼吸器官局部麻痹等症 ; 臭氧濃度為 3.125×10 -4 ~ 1.25×10 -3 mol/L(15 ~ 60mg/m 3 ) 時 , 則對人體有危害。其毒性還和接觸時間有關,例如長期接觸 1.748×10 -7 mol/L(4ppm) 以下的臭氧會引起永久性心臟障礙,但接觸 20ppm 以下的臭氧不超過 2h ,對人體無永久性危害。因此,臭氧濃度的允許值定為 4.46×10 -9 mol/L(0.1ppm)8h. 由於臭氧的臭味很濃,濃度為 4.46×10 -9 mol/L(0.1ppm) 時,人們就感覺到,因此,世界上使用臭氧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至今也沒有發現一例因臭氧中毒而導致死亡的報道。
臭氧具有很強的氧化性,除了金和鉑外,臭氧化空氣幾乎對所有的金屬都有腐蝕作用。鋁、鋅、鉛與臭氧接觸會被強烈氧化,但含鉻鐵合金基本上不受臭氧腐蝕。基於這一點,生產上常使用含 25 % Cr 的鉻鐵合金(不銹鋼)來製造臭氧發生設備和加註設備中與臭氧直接接觸的部件。
臭氧對非金屬材料也有了強烈的腐蝕作用,即使在別處使用得相當穩定得聚氯乙烯塑料濾板等,在臭氧加註設備中使用不久便見疏鬆、開裂和穿孔。在臭氧發生設備和計量設備中,不能用普通橡膠作密封材料,必須採用耐腐蝕能力強的硅橡膠或耐酸橡膠等。
●臭氧主要功能
1 、食物凈化:
由表及裡的降解果蔬、糧食中殘留的化肥、農葯等有毒物質,清除肉、蛋中的抗生素、化學添加劑、激素等有害物質,殺滅海鮮中容易引起中毒的嗜鹽性菌,把住病從口入關。 (注意:臭氧可能不完全氧化農葯樂果,產生有劇毒的氧化樂果!)
2 、飲用水凈化:
自來水經臭氧處理後是一種優質的生飲水。每升水只需通入 O3 2 分鍾即可去除水中的余氯,殺菌、消毒、去味、去除重金屬,防止致癌物質三氯甲烷的生成,增加水中含氧量,自製理想純凈的飲用水。
3 、消毒滅菌:
將清洗後的餐飲用具放入水中通入 O3 20 分鍾,可去除洗滌劑殘留物,殺滅細菌、病毒,替代電子消毒櫃,避免餐飲用具傳染疾病。還可對衣物、毛巾、抹布、襪子等進行水介質消毒、除味。
4 、空氣凈化:
將臭氧排氣管掛在 1.7 米以上高度,排放 O3 20--30 分鍾,即可有效去除室內煙塵或裝飾材料的異味,降塵滅菌,增加空氣含氧量,清新空氣,讓您在家中享受到雨後森林般清新的空氣(可用於家庭、辦公室、會議室、娛樂場所的除煙、除塵、消毒、去味)。
5 、果蔬保鮮、防霉:
家庭果蔬保鮮只需往袋裝果蔬中通入 O3 2 分鍾,可延長保鮮期 7 天,也可用於菜窖防霉、果蔬運輸。
6 、洗浴、美容、保健:
洗臭氧浴在國外已成為時尚,通過臭氧浴治療疾病已有多年歷史,這是 O3 的又一神奇功效。經常洗臭氧浴能排除體內毒素,活化表皮細胞,消除痤瘡,美白皮膚,對風濕病、皮膚病、婦科病、糖尿病及灰指甲等有良好療效。
7 、養魚、澆花:
澆花、大棚蔬菜的噴灌,能避免蟲害,減少農葯使用量。
養魚、水產養殖, O3 進入水中釋放出初生態氧,消滅細菌、病毒,氧化雜質,防止水質腐壞變質,增加水中養份。
8 、除臭:
因臭氧有很強的氧化分解能力,可迅速而徹底的消除空氣中、水中的各種異味。
臭氧對人體有不良影響一般是濃度過大或純度不夠所致。
臭氧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的事例,大多是將工業用的臭氧用於家庭,其濃度高於生活所用臭氧濃度的數十倍,有時甚至達到數百倍。濃度過大,對人體造成傷害。純度不夠,純屬技術問題;氮氧化物過高,對人體有嚴重傷害。
此外,家庭用的臭氧機,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出現不良的影響。例如,將噴射口直接對著口吹,以去除口臭;為了追求健康而讓嬰幼兒從鼻子吸進臭氧或整晚無端地持續噴射臭氧等。這就像醫生所開出的葯一樣,如果服用次數與量錯誤,就會出現副作用而危害人體。臭氧也是如此,使用方法如果錯誤,也具有傷害健康的危險性。
高濃度臭氧的強大氧化力能刺激眼、鼻、喉嚨的粘膜,對支氣管及肺等呼吸系統造成影響。如前所述,超過一定濃度時,會出現呼吸困難、肺水腫等各種自覺症狀。
目前,國內尚未制訂關於臭氧的環境基準,不過,日本產業衛生學會的容許濃度為0.1ppm,美國也是0.1ppm,俄羅斯為0.1kg/m3(0.05ppm)。
自然界的臭氧濃度,在夏天天氣好的時候為0.001-0.003ppm,對身體好的森林浴、臭氧浴,大致為0.004-0.006ppm。
臭氧的殺菌、消毒、脫臭作用,在0.0004ppm的濃度時能夠奏效。
臭氧的特徵就是其獨特的臭味,我們能夠感覺到異臭時的濃度大致為0.01-0.015ppm,大部分人對臭氧的臭味感覺不適的濃度為0.1ppm。日本產業衛生學會的許可基準與此濃度相同,如果是以凈化室內為目的,根本就不需要這么高的濃度。
換言之,只要幾十分之一的濃度就能夠產生效果,就完全不用到0.1ppm的濃度。所以不用擔心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如果仍然能聞到臭氧的臭味,就表示釋放出了不必要的臭氧,這時只要停止使用,臭氧就不會殘留了。
家庭用臭氧對人沒有害。人們的嗅覺對臭氧極為敏感,家庭臭氧機產臭氧濃度一般為0.05ppm左右,而人能感受到的濃度為0.01ppm,按衛生部標准接觸10小時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影響和損害,世界應用臭氧一百多年來,沒有發生一起臭氧中毒事件。
⑨ 臭氧的所有資料
臭氧 【中文名稱】臭氧
【英文名稱】ozone
【結構或分子式】
O原子以sp2雜化軌道形成σ鍵。分子形狀為V形。
【相對分子量或原子量】48.00
【密度】氣體密度( 0℃,g/L)2.144;液體密度(-150℃,g/cm3 )1.473
【熔點(℃)】(固)-251
【沸點(℃)】(液)-112
【性狀】
氣態臭氧厚層帶藍色,有特殊臭味,濃度高時與氯氣氣味相像;液態臭氧深藍色,固態臭氧紫黑色。
【用途】
用於水的消毒和空氣的臭氧化,在化學工業中用作強氧化劑。
【制備或來源】
主要的制臭氧技術有:電解法、核輻射法、紫外線、等離子體及電暈放電法等幾種。應用比較廣泛的是臭氧發生器放電氧化空氣或純氧氣成臭氧。即應用高能量互動式電流作用空氣中的氧氣使氧氣分子電離而成臭氧。
臭氧是氧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藍色氣體。
分子式:O3
英文臭氧(Ozone)一詞源自希臘語ozon,意為「嗅」。
西班牙文名稱為Ozono
臭氧具有等腰三角形結構,三個氧原子分別位於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頂角為116.79度。
1840年德國C.F.舍拜恩在電解稀硫酸時 ,發現有一種特殊臭味的氣體釋出 ,因此將它命名為臭氧 。當大氣層中的氧氣發生光化學作用時,便產生了臭氧,因此,在離地面垂直高度15~25千米處形成臭氧層,它的濃度為0.2ppm。臭氧的氣體明顯地呈藍色,液態呈暗藍色,固態呈藍黑色。它的分子結構呈三角形 。臭氧不穩定,在常溫下慢慢分解 ,200℃時迅速分解 ,它比氧的氧化性更強,能將金屬銀氧化為過氧化銀 ,將硫化鉛氧化為硫酸鉛,它還能氧化有機化合物,如靛藍遇臭氧會脫色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較氧大,0℃和1×10帕時,一體積水可溶解0.494體積臭氧。臭氧能刺激粘液膜 ,它對人體有毒 ,長時間在含0.1ppm臭氧的空氣中呼吸是不安全的。臭氧層能吸收大部分波長短的射線(如紫外線 ),起著保護人類和其他生物的作用,但氯氣和氮氧化物促使臭氧分解為氧 ,破壞了臭氧保護層,成為人類關注的重要環境問題之一。通常都藉助無聲放電作用從氧氣或空氣制備臭氧,臭氧發生器即根據這一原理製造。利用臭氧和氧氣沸點的差別,通過分級液化可得濃集的臭氧。臭氧是強力漂白劑,用於漂白麵粉和紙漿,用臭氧消毒飲用水,水中只含氧,無特殊氣味。它還用於污水處理。
臭氧極易分解,很不穩定。它不溶於液態氧,四氯化碳等。有很強的氧化性,在常溫下可將銀氧化成氧化銀,將硫化鉛氧化成硫酸鉛。臭氧可是許多有機色素脫色,侵蝕橡膠,很容易氧化有機不飽和化合物。臭氧在冰中極為穩定,其半衰期為2000年。
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公里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它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防止其到達地球。
1785年,德國人在使用電機時,發現在電機放電時產生一種異味。1840年法國科學家克里斯蒂安·弗雷德日將它確定為臭氧。
在紫外線輻射下,通過電子放射或暴曬從雙原子氧氣可自然形成臭氧。工業上,用乾燥的空氣或氧氣,採用5~25kv的交流電壓進行無聲放電製取。另外,在低溫下電解稀硫酸,或將液體氧氣加熱都可製得臭氧。
臭氧可用於凈化空氣,漂白飲用水,殺菌,處理工業廢物和作為漂白劑。
在夏季,由於工業和汽車廢氣的影響,尤其在大城市周圍農林地區在地表臭氧會形成和聚集。地表臭氧對人體,尤其是對眼睛,呼吸道等有侵蝕和損害作用。地表臭氧也對農作物或森林有害。
臭氧的物理性質
性質 數據
分子量 47.99828
沸點ºC -111.9
熔點℃ -193
臨界溫度ºC -5
臨界壓力atm 92.3
等張比容(90.2K) 75.7
生成熱,KJ/mol -144
在水中的溶解度ml/100ml 49.4
愛恨交加說臭氧
大氣中臭氧層對地球生物的保護作用現已廣為人知——它吸收太陽釋放出來的絕大部分紫外線,使動植物免遭這種射線的危害。為了彌補日漸稀薄的臭氧層乃至臭氧層空洞,人們想盡一切辦法,比如推廣使用無氟製冷劑,以減少氟利昂等物質對臭氧的破壞。世界上還為此專門設立國際保護臭氧層日。由此給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護的臭氧應該越多越好,其實不是這樣,如果大氣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氣中的臭氧聚集過多,對人類來說臭氧濃度過高反而是個禍害。
臭氧是地球大氣中一種微量氣體,它是由於大氣中氧分子受太陽輻射分解成氧原子後,氧原子又與周圍的氧分子結合而形成的,含有3個氧原子。大氣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於大氣層的上部或平流層,離地面有10~50千米,這才是需要人類保護的大氣臭氧層。還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對阻擋紫外線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發現地面附近大氣中的臭氧濃度有快速增高的趨勢,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這些臭氧是從哪裡來冒出來的呢?同鉛污染、硫化物等一樣,它也是源於人類活動,汽車、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車水馬龍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氣略帶淺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氣味,這就是通常所稱的光化學煙霧。臭氧就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轉化而成的,比如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陽光輻射及適合的氣象條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隨著汽車和工業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歐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國的許多城市中成為普遍現象。根據專家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估計,到2005年,近地面大氣臭氧層將成為影響我國華北地區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
研究表明,空氣中臭氧濃度在0.012ppm水平時——這也是許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導致人皮膚刺癢,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響,引起咳嗽、氣短和胸痛等症狀;空氣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醫人數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於,作為強氧化劑,臭氧幾乎能與任何生物組織反應。當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時,就會與呼吸道中的細胞、流體和組織很快反應,導致肺功能減弱和組織損傷。對那些患有氣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臭氧的危害更為明顯。
從臭氧的性質來看,它既可助人又會害人,它既是上天賜與人類的一把保護傘,有時又像是一劑猛烈的毒葯。目前,對於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類應該採取哪些措施保護臭氧層,人們已達成共識並做了許多工作。但是,對於臭氧層的負面作用,人們雖然已有認識,但目前除了進行大氣監測和空氣污染預報外,還沒有真正切實可行的方法加以解決。
臭氧消毒原理可以認為是一種氧化反應。
(1)臭氧對細菌滅活的機理:
臭氧對細菌的滅活反應總是進行的很迅速。與其它殺菌劑不同的是:臭氧能與細菌細胞壁脂類雙鍵反應, 穿入菌體內部,作用於蛋白和脂多糖,改變細胞的通透性,從而導致細菌死亡。臭氧還作用於細胞內的核物質,如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破壞DNA。
(2)臭氧對病毒的滅活機理:
臭氧對病毒的作用首先是病毒的衣體殼蛋白的四條多肽鏈,並使RNA受到損傷,特別是形成它的蛋白質。噬菌體被臭氧氧化後,電鏡觀察可見其表皮被破碎成許多碎片,從中釋放出許多核糖核酸,干擾其吸附到寄存體上。
臭氧殺菌的徹底性是不容懷疑的。
破壞臭氧層,危害我們每一個人。
紫外線從多方面影響著人類健康。人體會發生如曬斑、眼病、免疫系統變化、光變反應和皮膚病(包括皮膚癌)等。皮膚癌是一種頑固的疾病,紫外線的增長會使患這種病的危險性增大。紫外線光子有足夠的能量去破裂雙鍵。中短波紫外線會透人皮膚深處,使人的皮膚產生炎症,人體的遺傳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受到損害,使正常生長的細胞蛻變成癌細胞並繼續生長成整塊的皮膚癌。也有說太陽光滲透進皮膚的表層。紫外線輻射轟擊著皮膚細胞核內的DNA基本單位,使許多單位溶化成失去作用的碎片。這些毛病的修復過程可能會出現不正常,從而導致癌變。流行病學已證實廠非黑瘤皮膚癌的發病率與日曬緊密相關。各種類型皮膚的人都有患非黑瘤皮膚癌的可能,但在淺色皮膚人群中發病率較高。動物實驗發現,紫外線中,紫外線B波長區是致癌作用最強的波長區域。
據估計,總臭氧量減少1%(即紫外線B增強2%),基礎細胞癌變率將增加約4%。近來的研究發現,紫外線B可使免疫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有的實驗結果表明,傳染性皮膚病可能也與由臭氧減少而導致的紫外線B增強有關。據估計總臭氧量減少1%,皮膚癌的發病率將增加5%-7%,白內障患者將增加0.2%—0.6%。自1983年以來,加拿大皮膚癌的發病率己增加235%,1991年皮膚病患者已多達4.7萬人。美國環保局局長說,美國在今後50年內死於皮膚癌者,將比過去預計的增加20萬人。澳大利亞人喜歡曬日光浴,把皮膚曬得黑黑的。盡管科學家反復告誡多曬太陽會導致皮膚癌、他們對黑膚色還是樂此不疲。結果,直到澳大利亞人皮膚癌的發病率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高出1倍時,才醒悟過來。全世界患皮膚癌的人已佔癌症患者總人數的1/3。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警告說,如果地球的臭氧層會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減少並變薄,那麼到2000年時全世界患皮膚癌的比例將增加26%,達到30萬人。如果下個世紀初臭氧層再減少10%,那麼全世界每年患白內障的人有可能達到160萬-175萬人。
受紫外線侵害還可能會誘發麻疹、水痘、瘧病、疤疹、真菌病、結核病、麻風病、淋巴癌。
紫外線的增加還會引起海洋浮游生物及蝦、蟹幼體、貝類的大量死亡,造成某些生物滅絕。紫外線照射結果還會使成群的兔子患上近視眼,成千上萬只羊雙目失明。
紫外線B削弱光台作用 根據非洲海岸地區的實驗推測,在增強的紫外線B照射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被削弱約5%。增強的紫外線B還可通過消滅水中微生物而導致淡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並因而減弱了水體的自凈化作用。增強的紫外線B還可殺死幼魚、小蝦和蟹。如果南極海洋中原有的浮游生物極度下降,則海洋生物從整體上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是,有的浮游生物對紫外線很敏感,有的則不敏感。紫外線對不同生物的DNA的破壞程度有100倍的差別。
嚴重阻礙各種農作物和樹木的正常生長 有些植物如花生和小麥,對紫外線B有較好的抵禦能力,而另一些植物如萵苣、西紅柿、大豆和棉花,則是很敏感的。美國馬里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中心的特倫莫拉用太陽燈對6個大豆品種進行了觀察實驗,結果顯示其中3個大豆品種對紫外線輻射極為敏感。具體表現為,大豆葉片光合作用強度下降,造成減產,同時也使大豆種於蛋白質和油脂含量下降。大氣臭氧層損失1%,大豆也將減產1%。
特倫莫拉還用了4年時間,對高劑量紫外輻射給樹木生長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觀察。結果表明,木材積累量明顯下降,它們的根部生長也因而受阻。
對全球氣候的不良擾亂作用 平流層上層臭氧的大量減少以及與此有關的平流層下層和對流層上層臭氧量的增長,可能會對全球氣候起不良的擾亂作用。臭氧的縱向重分布可能使低空大氣變暖,並加劇由二氧化碳量增加導致的溫室效應。
光化學大氣污染 過量的紫外線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分解,結果又帶來新的污染——光化學大氣污染。
臭氧分子結構:中心有個3中心4電子的派鍵,4個電子被3個氧原子共用,另外兩黑線邊式正常共價鍵,臭氧是對稱的所以是非極性的。
但要注意:臭氧和二氧化碳雖然電子式類似,但分子結構不同。臭氧是折線形,二氧化碳是直線形。對此的解釋要用到大學的無機化學知識。
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在地球南極洲上空的巨大臭氧空洞在9月份發生了明顯變化,從原先的旋渦狀變成了兩頭大、中間小的「變形蟲」形狀。
雖然這兩年,臭氧空洞面積看上去在縮小,但科學家警告說,目前就斷言臭氧層在「修復還原」還為時尚早。航空航天局的臭氧專家包羅-紐曼介紹,大氣層的溫度不斷上升造成了空洞的縮小。在2000年,南極洲的臭氧空洞面積曾經一度達到280萬平方公里,相當於3個美國大陸的面積;在2002年9月初,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們估算,空洞縮小到150萬平方公里。
澳大利亞一個臭氧層研究小組曾向全世界報告了一條好消息:由於環保措施這些年來得到有效地執行,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斷縮小,預計到2050年之前,這個「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補」上了。
據報道,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一直是困擾全世界環保人士的難題之一。最嚴重的時候,臭氧空洞的面積曾一度有3個澳大利亞那麼大。科學家們研究發現,「吞噬」臭氧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大氣層中的氯氟烴——一種含有氯、氟、碳三種元素的有機化合物(俗稱「氟里昂」)。
為了防止臭氧空洞進一步加劇,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1990年各國制定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對氯氟烴的排放量規定了嚴格的限制。如今,這些年來環保組織的不懈努力終於獲得了回報:臭氧又回來了!澳大利亞英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大氣研究專家保羅·弗雷舍激動地說:「這是一條重大新聞。我們期待這一天已經很久了!」他說,雖然影響臭氧空洞縮小進度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溫室效應、氣候變化等等,「但我們在將各種因素綜合起來考慮之後,得出了這一結論:南極洲上空的臭氧空洞不出50年便會完全消失」。
據悉,從50年代起,隨著電冰箱和空調(氯氟烴的主要生產源)的大量普及,大氣層中的氯氟烴含量逐年遞增,到2000年達到峰值。後來,由於新型無氟冰箱的誕生,氯氟烴含量才開始明顯下降。
科學家發現土壤中的臭氧抑制植物生長
歐洲科學家的一項聯合研究發現,臭氧層是使地表生物免遭太陽紫外線危害的天然屏障,但土壤中的臭氧卻是植物生長的大敵,它能抑制各種植物的生長,給農業生產帶來重大損失。
臭氧是大氣中自然產生的一種具有特殊臭味的微量無色氣體,絕大部分臭氧存在於離地面25公里左右處的大氣平流層中,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臭氧層。臭氧量往往隨緯度、季節和天氣等因素的變化而不同。
法國研究人員介紹說,天空中的臭氧層能夠吸收99%以上的太陽紫外線,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護屏障,而當臭氧存在於土壤中時卻是一種嚴重的污染。最新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光照越強的地方,土壤中臭氧造成的損失,尤其是對於農作物造成的損失越大。
法國研究人員認為,造成土壤中臭氧含量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石油產品等礦物燃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氮氧化物,這些氮氧化物在空氣中四處漂浮,其中的部分氧原子慢慢地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構成由3個氧原子組成的臭氧。他們強調說,太陽光照能夠加速這種化學反應,因此在氣候不同的地區,土壤中臭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程度也不一樣。 在水處理系統中,水箱、交換柱以及各種過濾器、膜和管道,均會不斷的滋生和繁殖細菌。消毒殺菌的方法雖然都提供了除去細菌和微生物的能力,但這些方法中沒有哪一種能夠在多級水處理系統中除去全部細菌及水溶性的有機污染。目前在高純水系統中能連續去除細菌和病毒的最好方法是用臭氧。
1905年起,臭氧就開始用於水處理。它較用氯處理水優越,能除去水中的鹵化物。此方法在國內水系統中的應用僅處於起步階段。在國外,這種消毒方式已非常普遍,這是由於臭氧不會產生有害的殘留物。
使用臭氧消毒並在用水點前安裝紫外燈減少臭氧殘留,是制葯用水系統、尤其是純化水系統消毒的常用方法之一。
(1)化學性質及功效
⑩ 臭氧有臭雞蛋味嗎
有,臭氧是有魚腥氣味的淡藍色氣體。
臭氧,又稱三氧,化學式為O3,又稱三原子氧、超氧,因其類似魚腥味的臭味而得名,在常溫下可以自行還原為氧氣。比重比氧大,易溶於水,易分解。
由於臭氧是由氧分子攜帶一個氧原子構成,決定了它只是一種暫存狀態,攜帶的氧原子除氧化用掉外,剩餘的又組合為氧氣進入穩定狀態,所以臭氧沒有二次污染。
消毒作用:
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其分子極不穩定,能分解產生氧化能力極強的單原子氧(O)和羥基(OH),是獨有的融菌型制劑,可迅速融入細胞壁,破壞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內部結構,對各種致病微生物有極強的殺滅作用。滅菌過程屬生物化學氧化反應。
臭氧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抗炎抗感染、止疼陣痛、氧化膽固醇、提高機體免疫力、向缺血組織供氧五個方面。但因臭氧分子結構是三個氧原子組成的特殊分子,雖有很強的氧化性,但也非常不穩定,常溫常壓下,20 分鍾後會自動還原為氧。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