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如何成為霸主
Ⅰ 西班牙帝國是如何成為第一個日不落帝國的
日不落帝國指太陽何時都會照在其領土上的帝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並掌握當時霸權的帝國。
「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的一段論述:「在我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在19世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范圍內的霸權。
西班牙帝國:
15世紀末,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後,西班牙統一,迅速走向海外擴張道路。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擁有主權。西班牙王室與歐洲各王室聯姻,取得了大片領地的繼承權。卡洛斯一世時期,西班牙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合二為一,使西班牙在歐洲的影響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更打敗或阻擋最強大的敵人法國和奧斯曼帝國,西班牙遂開始稱霸歐洲。這表現在1525年俘虜法王的帕維亞之戰、1527年擒獲教宗的羅馬之劫,確立西班牙在西歐與南歐的霸權地位。(1492年哥倫布登陸美洲開始的三個世紀里,西班牙在美洲大陸和加勒比海地區就不斷地進行著征服和殖民,先後佔領了大部分加勒比海島嶼(西印度群島)、墨西哥、南美大部、中美洲地區、北美西部太平洋沿岸(直達阿拉斯加)和北美中部內陸)
帕維亞之戰發生於1525年2月24日,是義大利四年戰爭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在此戰中,法國王室統帥波旁公爵夏爾三世?德?波旁因與法國國王的家族矛盾,憤而出賣國家,投奔查理五世,率領部分法國軍隊及一支哈布斯堡王朝軍隊在帕維亞城下襲擊由弗朗索瓦一世親自帶領的法國軍隊,法軍被各個擊破後大敗,弗朗索瓦被夏爾三世俘虜後轉交給查理五世,查理五世將他囚禁在馬德里,而最終兩國簽署馬德里協議,迫使弗朗索瓦一世為了取得自由,不惜割讓勃艮地(給查理)、布列塔尼(給英王亨利八世)等領土。但弗朗索瓦一世一回到法國,就宣布撕毀條約,不但拒絕割讓土地給查理和英國,還繼續出兵和查理作戰。
西班牙在帕維亞中大敗法國,使很多義大利及德意志人感到意外,令人擔心查理五世將會繼續擴張勢力。很快地,教宗克萊孟七世倒戈支持法國及義大利一些重要城邦,以上帝的名義宣布,弗朗索瓦一世與查理五世所簽訂的割地條約無效;克萊孟七世還主動參與針對哈布斯堡帝國的科涅克同盟戰爭(英語: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1526-1529年)。
查理五世因此勃然大怒,加上查理漸漸厭倦克萊孟七世教宗干預他認為與宗教毫無關系的事務,波旁公爵夏爾三世率領軍隊攻打羅馬,在1527年攻陷羅馬,使教宗蒙羞。結果,以後克萊孟七世與繼任的教宗在與世俗勢力交往時,都顯得加倍謹慎,不敢違背西班牙國王。1529年法國在蘭德里亞諾戰役被西班牙再次擊敗,正式放棄米蘭予西班牙;教宗更與查理簽署巴塞隆那和約,結束科涅克同盟戰爭(英語:War of the League of Cognac)並建立更和諧關系。西班牙正式成為天主教的保護者,而查理被教宗加冕為義大利國王(倫巴第)。
16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采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腓力二世時期(1556-1598年在位),雖然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並沒有削弱,反而於1580年兼並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並獲得了後者廣闊的殖民地,把半個尼德蘭、半個亞平寧半島、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和幾乎整個中、南美洲歸為己有,還包括亞洲的菲律賓群島,甚至還一度包括台灣。自此,西班牙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16世紀至17世紀的西班牙正處於黃金時期,是歐洲無可爭議的霸主,締造了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時代。1800年的西班牙帝國國土面積達1600萬平方公里。
雖然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西班牙帝國開始衰弱,其海上霸權逐漸被荷蘭、英國等新興海權抗衡壓制,但其仍不失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但三十年戰爭後,西班牙一蹶不振,從其偉大的頂點迅速跌落下來,雖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從此在歐洲政治舞台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為一個大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半島戰爭使這個老態的帝國雪上加霜,之後其美洲殖民地紛紛獨立。美西戰爭更給西班牙以最後一擊,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日薄西山。
Ⅱ 唐·胡安是如何成就西班牙海上霸主基業的
西班牙艦隊指揮官,成就西班牙海上霸主基業
唐·胡安是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的私生子,是哈布斯堡家族的一員。
1570年,第四次威尼斯—土耳其戰爭爆發,為援助威尼斯,稱霸地中海,西班牙出兵助戰。1571年,由西班牙、威尼斯等國組成的神聖同盟艦隊217艘戰艦,與土耳其阿里·帕夏指揮的275艘戰艦激戰於希臘勒班陀。唐·胡安任神聖同盟艦隊司令官。
在這次作戰中,唐·胡安把神聖同盟艦隊分為4支作戰艦隊,並由南至北伸展成縱向的陣線。在北端(左翼)部署了53架威尼斯的排槳戰船,中央主力為唐·胡安率領的62艘排槳戰船,而南端(右翼)為熱那亞的53架排槳戰船。此外,還有一支由38架排槳戰船組成的預備艦隊,而每支分艦隊也配備兩艘加萊賽戰船。此外,神聖同盟艦隊還部署了大大小小不同的偵察隊及補給隊等。
1571年10月7日早上,布置在神聖同盟軍左翼及中央的加萊賽戰船率先炮擊土耳其軍的排槳船,並成功擊沉擊傷其中幾艘,先發制人的神聖同盟軍成功打亂土耳其艦隊的部署。然而,土耳其左翼艦隊指揮官卻調開南翼艦隊,以防側翼受到包圍。另一方面,兩軍在北部戰線亦開展了激烈的戰斗,同盟軍左翼艦隊與土耳軍右翼艦隊在沿岸一帶開始進行戰斗。
同日下午,兩軍的中央部隊出現激烈的戰斗,土耳其軍旗艦與同盟軍的旗艦接舷。唐·胡安在此時命士兵用火繩槍射擊土耳其軍士兵,不少土耳其軍士兵被射殺。土耳其軍總司令阿里·巴夏亦被射殺,土耳其軍開始出現大混亂。在土耳其軍艦中負責搖槳的基督徒紛紛向唐·胡安投降,使得同盟軍戰力增加不少。另一面,南方戰線中,土耳其左翼艦隊孤軍面對同盟軍3支艦隊的包圍,心知不妙的土耳其左翼艦隊司令官於是開始撤退。直至下午4時後,土耳其軍總司令阿里·巴夏的首級被掛在同盟軍旗艦的桅桿上,戰事才告結束。
在唐·胡安的精心布置下,神聖同盟在勒班陀海戰獲得完勝,西班牙藉此機會登上世界霸主地位。1576年,尼德蘭局勢惡化後,唐·胡安出任尼德蘭總督。1578年,西班牙軍隊在布拉奔大勝革命軍,法、德軍隊開進尼德蘭,唐·胡安與之周旋。同年,死於尼德蘭。
Ⅲ 西班牙是怎麼成為海上霸主歷程
16世紀上半葉的時候,西班牙人擁有大量的殖民地,他們在那裡開采黃金,大量的財富湧入西班牙。到了16世紀中葉,由於過度開采,黃金產量開始大幅度縮減。16世紀40年代,在今玻利維亞的波托西、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又發現兩大銀礦。大量的財富再次湧入西班牙。
在大航海時代,來自於新大陸礦山中的無數金銀,其中有20%都是屬於西班牙國王的。大量財富的湧入,讓西班牙王室過上了奢華、糜爛的生活。
隨著西班牙從海外貿易中獲得的資本越來越充足,其崛起的勢頭也就愈發「勢不可當」了。事實證明,西班牙帝國的確如願以償地建立了起來:1521年至1643年,這是西班牙的黃金年代。
Ⅳ 西班牙早期曾稱霸世界嗎
是的。西班牙在1500年大航海時代後,曾經是世界霸主,曾經殖民南美和亞洲,依賴南美的銀礦和壟斷國際海洋貿易而發家,成為世界霸主。
後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出征英國,被英國人擊敗,之後逐漸喪失了霸權。
Ⅳ 西班牙成為第一個"全球霸主"與哪一事件有關
開辟新航路。因為在新航路開辟以後,進行殖民擴張、掠奪殖民地、販賣黑奴使他迅速成為暴發戶。
Ⅵ 15世紀西班牙成為殖民霸主,為何後期被英國取代
說起最早開啟殖民時代的國家當屬西班牙。早在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便率先開辟了大航海時代,隨後兩個國家便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尤其是亞洲,非洲等地區建立了殖民地,甚至一度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最早的“日不落帝國”便是用來形容西班牙的。眾所周知,西班牙的殖民霸主地位被英國所取代。原因其一是因為其並沒有促進本國國內的發展,爆發了多場戰役,直接促使了其地位的隕落;其二是因為其地理環境的特殊,以及英國在國家體制方面的優越強於西班牙。所以西班牙衰落的原因不僅僅在於其國家內部的問題,還在於它整個國家的基因,其中就包括了它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國家體制。
Ⅶ 比大英帝國還早200年的日不落帝國,西班牙是靠什麼崛起的呢
說起「日不落帝國」,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英帝國。其實還一個國家比大英帝國成為日不落帝國還早整整200多年,這個國家就是西班牙。
當麥哲倫呈上自製精美的地球儀,滔滔不絕述說自己偉大的理論,並承諾親帶船隊環球航行幫西班牙帝國找到更多殖民地以增強未來國力時,查理不緊不慢地了解追問各種細節。因為查理不僅是玩弄權術的高手,還是對當時各項新發明以及航海知識非常感興趣的發燒友。在追問中,查理發現麥哲倫有兩下子,絕不是信口胡說。於是,查理決定資助麥哲倫的環球探險船隊。
這讓葡萄牙國王十分惱火,並在途中使了不少壞,雖然麥哲倫在菲律賓想為查理拿下這個殖民地參與部落沖突中而死亡,但他帶領的船隊還是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探險。
隨著美洲新大陸的發現,地圓說的證明,讓西班牙帝國在日後的殖民掠奪中處在絕對優勢和領先地位,從15世紀末開始西班牙帝國逐步走上了殖民掠奪之路!鼎盛之時的西班牙帝國,在海外殖民地的掠奪和對歐洲大陸的控制,都是絕對的霸主!
Ⅷ 西班牙在15至16世紀有「海上霸主」之稱的原因是什麼
15至16世紀,西班牙是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之一,在西半球,西班牙更是不可一世。在最強盛的時期,西班牙擁有一支有100多艘戰艦,1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的強大海上艦隊,因此西班牙在當時有「海上霸主」之稱。
西班牙艦隊
Ⅸ 西班牙什麼時候最強大
西班牙之所以十分熱衷於在中美和南美擴張,主要是看中了這里豐富的黃金和白銀。恩格斯曾說「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踏上一個新發現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在西班牙殖民者的瘋狂掠奪下,美洲很快成為了西班牙的黃金寶庫。據統計,在殖民統治的300年間,西班牙從拉丁美洲掠奪了約2500噸黃金和10萬噸白銀。在16世紀,西班牙壟斷了世界金銀總量80%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帝國」。
西葡航海運動。黃金白銀的大規模流入,使得西班牙成為當時歐洲最富裕的國家。西班牙憑借雄厚的金融實力,打造了「無敵艦隊」,聯合哈布斯堡王朝一同稱霸西歐。1580年,西班牙腓力二世用無力吞並了當時第二號的殖民國家——葡萄牙王國,這一年是西班牙霸業的頂峰。
Ⅹ 西班牙是怎麼成為海上霸主歷程
14世紀末改良卡拉維爾式帆船,成為歐洲第一個普及三桅桿帆船的天主教國家
15世紀,先後擴建塞維利亞,馬拉加,阿爾梅里亞,巴倫西亞等港口,港口吞吐量逐漸超過地中海昔日霸主馬賽和熱那亞,僅次於地中海寶盒威尼斯。
15世紀中葉征服摩洛哥,完全控制直布羅陀海峽,成為地中海西側的海上門戶。
16世紀學習土耳其海軍的技術,改良了拉丁帆蓋倫,增加第三層甲板,大量使用甲板炮,和熱那亞人一起打敗威尼斯土耳其聯合海軍。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兩次征服突尼西亞,遏制北非海盜和伊斯蘭教勢力。北方控制荷蘭等低地國家。北方貿易爭奪戰中,利用海軍海上封鎖奧斯陸半年之久,成為第一個使用海上封鎖戰術的國家。
1580年吞並葡萄牙,重組帝國船隻,以阿方索干船塢為生產基地,開建無敵艦隊。8年後與英國的海戰慘敗,海上霸主易主。
1595年加拉加斯港落成成為新大陸第一大港,僅僅8年後被擴建的哈瓦那港代替。
17世紀第一個引入海軍護航體系的國家,保護西班牙往返歐洲與新大陸之間的運金船。
1769年聖特里尼達號在哈瓦那下水,是世界上唯一一艘四甲板超級戰艦。西班牙決心再次恢復海洋霸主的地位。
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敗給納爾遜,聖特里尼達號被俘虜。之後殖民地喪失,直布羅陀省被英國劃走,西班牙徹底失去海洋爭霸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