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甜椒出口到哪裡

西班牙甜椒出口到哪裡

發布時間: 2022-11-22 00:47:48

A. 辣椒的傳播與分布是怎樣的

據歷史記載,1492年,為尋求胡椒而航海西渡的哥倫布,在北美新大陸發現優於胡椒的上等辛香料辣椒,哥倫布於1493年將其帶回西班牙,傳播到南歐,受到人們的歡迎。1548年辣椒的栽培由地中海地區傳播到英國,1558年已傳入中歐,16世紀中期才在歐洲各地傳播開來。1542年由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將辣椒傳到印度。1583—1598年傳入日本,17世紀許多辣椒品種傳入東南亞各國(《中國辣椒》,2002)。

中國約在1640年(明朝末年)引進,相傳中國的辣椒一是經絲綢之路傳入,在甘肅、陝西等地均有栽培,故有「秦椒」之稱;二是經由東南亞海道進入,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廣泛栽培,現雲南省西雙版納仍有半野生型的「小米辣」。中國最早記載有關辣椒的書見於1591年高濂撰寫的《遵生八盞》:「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辣椒一名最早見於清代《漢中俯志》(1813),其中有牛角椒、朝天椒的記述(《中國作物遺傳資源》,1994)。

甜椒由中南美熱帶原產的辣椒,在北美洲經長期人工栽培和自然、人工選擇而逐漸進化,其果肉逐漸變厚、辣味慢慢消失、心室數增多、果形變大,從而形成不同於辣椒的甜椒類型。甜椒傳入歐洲的時間比辣椒晚,後傳入俄國,近代傳入中國。

目前,辣椒生產遍及世界各地,辣椒栽培主要分布在中國、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奈及利亞、土耳其、韓國等。一般的處冷涼地區的國家以生產甜椒為主,地處熱帶、亞熱帶的國家則以種植辣椒為主。中國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氣候,全國各地幾乎均可種植,主要栽培地區分布在湖南、四川、河南、貴州、江西、陝西、山東、安徽、湖北、江蘇、河北等地,近年來反季節栽培發展迅速,尤其是廣東、海南、廣西、福建等省份已成為秋冬季南菜北運辣椒的重要產區。

B. 什麼是甜椒

甜椒屬茄科番椒屬,不具辛辣味。甜椒本身在品種上又可分成兩大群,一稱之為pimentor,其果型似番茄扁圓而小(chess type)肉厚,成熟果供做制罐用。另一為一般常見供做蔬菜栽培用之品種,果圓錐型 (bell type)果中空而果皮肥大供食用者,即俗稱之甜椒。

番椒其原產地為中美洲、南美洲熱帶地區,哥倫布 於1493年首先帶回西班牙,於十五世紀中流傳於歐洲大 陸,十六世紀時已傳到日本,而於十七世紀始傳到中 國。

早期所栽培之番椒幾乎都是辣椒,而甜椒則是由辣 椒中演化而來,其主要之區別在於是否具有辛辣味,辛 辣味主要是來自於果實胎座中辣椒素 capsaicin 成份之影 響,其在遺傳上是由顯性因子所控制,因此如以具辛辣 味者為母本,其後代將出現具辛辣味者。甜椒是於長久 的栽培過程中,選育出不具辛辣味者,其代表性品種 Bell是於1774年及California wonder 於1828年在美國育成 之後開始流傳至今。而辛味種則在印度、墨西哥、匈牙 利流傳。

而消費及栽培習慣之差異,於食用上又分兩大類, 一為食用嫩果青果期者,如東方之我國、日本、韓國, 即採收時期為幼果期,果實尚未成熟果均呈綠色;一為 於成熟期時採收,此時果實因成熟之關系,都已由綠色 轉成其他紅、黃…等顏色,味較甜而適於生食。

C. 你知道青椒是原產於哪裡的

你好,青椒原產於熱帶地區。

青椒為植物界,雙子葉植物綱,菊亞綱,茄科。和紅色辣椒統稱為辣椒。果實為漿果。別名很多,大椒、燈籠椒、柿子椒都是它的名字,因能結甜味漿果,又叫甜椒、菜椒。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特點是果實較大,辣味較淡甚至根本不辣,作蔬菜食用而不作為調味料。由於它翠綠鮮艷,新培育出來的品種還有紅、黃、紫等多種顏色,因此不但能自成一菜,還被廣泛用於配菜。青椒由原產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辣椒在北美演化而來,經長期栽培馴化和人工選擇,使果實發生體積增大,果肉變厚,辣味消失和心皮及子房腔數增多等性狀變化。以有100多年歷史,現全各地普遍栽培,青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尤其青少年喜歡吃

D. 辣椒的相關歷史

美索亞美利加:考古學家估計,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亞美利加人(瑪雅人)就開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時候就在此生長了,所以辣椒可以說是人類種植的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最初發現於美索亞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南美洲:在哥倫布去美洲途中發現辣椒的味道之前很久,辣椒就一直在美洲了。實際上,由於哥倫布把辣椒與印度發現的胡椒混淆了起來,後來哥倫布把辣椒帶回了西班牙,說它是一種香料,雖然它是茄屬類植物,但哥倫布的錯誤並沒有妨礙辣椒幾乎立刻就傳遍了全世界。而很有名的風鈴椒最早就是發現於南美洲的。非洲:非洲人對有姜味和辣味的「天堂穀物」很喜愛,這使他們非常容易把開胃的辣椒吸納到自己的食譜中。僅僅幾年的功夫,藉由葡萄牙人的引薦,辣椒便一直傳播到了非洲大陸東邊的莫三比克。當時,葡萄牙人撒下了購買非洲奴隸的大網,而他們在哪裡買奴隸,他們就把辣椒帶到哪裡,這樣辣椒也就迅速在非洲大陸傳播開來。歐洲:最初歐洲人不大接受辣椒。辣椒從西班牙進入安特衛普,然後在1526年來到義大利,1548年又來到英國。許多理論都認為,是穆斯林商人把辣椒從印度經由波斯灣帶到阿勒頗(敘利亞西北部)或亞歷山大城(埃及),然後再往北進入東歐的。另一種說法認為,是土耳其人把辣椒從亞洲帶入東歐的:經由波斯灣和小亞細亞和黑海進入土耳其在1526年所征服的匈牙利。接著,辣椒從匈牙利又進入德國。第三種可能性是葡萄牙人從它的殖民地之一霍爾木茲把辣椒出口到東歐,與來自印度的黑胡椒競爭。
北美洲:雖然在墨西哥種植辣椒已有數個世紀,但是直到奴隸貿易全面盛行後辣椒才在北美出現。辣椒在非洲人食品中的盛行促成了它向新大陸的傳播。非洲人非常喜歡吃辣椒,以至於奴隸販子在跨越大西洋的航行中不得不攜帶大量辣椒。而且,為了讓非洲奴隸在北美生活時保持他們的飲食習慣,種植園主也不得不種植辣椒。結果,17世紀以後,辣椒在北美安頓了下來。亞洲:明代時期辣椒傳入中國。史料記載貴州、湖南一帶最早開始吃辣椒的時間在清乾隆年間,而普遍開始吃辣椒更遲至道光以後。 後中國各地普遍栽培,是中國境內最晚傳入卻用量最大且最廣泛的香辛料。明《草花譜》記載了「番椒」,最初吃辣椒的中國人都在長江下游,即所謂「下江人」。下江人嘗試辣椒之時,四川人尚不知辣椒為何物。有趣的是,辣椒最先從江浙、兩廣傳進來,但是沒有在那些地方被充分利用,卻在長江上游、西南地區泛濫起來。到了清代嘉慶以後,黔、湘、川、贛幾省已經「種以為蔬」、「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說明川人吃辣椒的歷史也就約四百多年。
辣椒原來生長在中南美洲熱帶地區。
歐洲殖民主義到達美洲以後,辣椒1493年率先傳入歐洲,大約1583年-1598年傳入日本。傳入我國的年代未見具體的記載,但是比較公認的中國最早關於辣椒的記載是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箋》(1591年),曰:「番椒叢生,白花,果儼似禿筆頭,味辣色紅,甚可觀」的描述。據此記載,通常認為,辣椒即是明朝末年傳入中國。
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聲名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幾乎是沒有辣椒的空白地帶了。
至乾隆年間,貴州地區開始大量食用辣椒,緊接著與貴州相鄰的雲南鎮雄和湖南辰州府也開始食用辣椒。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台灣府志》中,有了台灣島食用辣椒的記載。嘉慶(1796年-1820年)以後,有記載說,黔、湘、川、贛四省已開始「種(辣椒)以為蔬」了。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貴州北部已 「頓頓之食每物必蕃椒」。同治時(1862年-1874年)貴州人則「四時以食」海椒。清代末年貴州地區盛行的苞谷飯,其菜多用豆花,便是用水泡鹽塊加海椒,用作蘸水,有點像今天四川富順豆花的海椒蘸水。
湖南一些地區在嘉慶年間食辣還不多,但道光以後,食用辣椒便較普遍了。據清代末年《清稗類鈔》記載:「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喜辛辣品」,「無椒芥不下箸也,湯則多有之」,說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經成性,連湯里都要放辣椒了。
相較之下,四川地區食用辣椒的記載稍晚。雍正《四川通志》、嘉慶《四川通志》都沒有種植和食用辣椒的記載。目前見於記載的最早可能是在嘉慶末期,當時種植和食用辣椒的主要區域是成都平原、川南、川西南,以及川、鄂、陝交界的大巴山區。同治以後,四川食用辣椒才普遍起來,以至「山野遍種之」。據清代末年傅崇矩的《成都通覽》,光緒以後成都各色菜餚達1328種之多,而辣椒已經成為川菜中主要的作料之一,食辣已經成為四川人飲食的重要特色。與傅崇矩同一時代的徐心餘在《蜀游聞見錄》中也有類似記載:「惟川人食椒,須擇其極辣者,且每飯每菜,非辣不可。」
雲南在什麼時候開始食辣?其鄰近貴州的鎮雄在乾隆時起食辣,但直至光緒時期的著述《雲南通志》中仍無辣椒的蹤影,其時辣椒已經湧入了雲南——徐心餘在《蜀游聞見錄》中寫到,他的父親在雅安發現每年經四川雅安運入雲南的辣椒「價值數十萬,似滇人食椒之量,不弱於川人也」。

E. 辣椒原產地在哪裡

辣椒原產墨西哥,明朝末年傳入中國。辣椒傳入中國有兩條路徑,一是聲明遠揚的絲綢之路,從西亞進入新疆、甘肅、陝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經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在南方的雲南、廣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後逐漸向全國擴展,到現在幾乎是沒有辣椒的空白地帶了。學名:Capsicum
annuum
L.,茄科、辣椒屬。為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通常呈圓錐形或長圓形,未成熟時呈綠色,成熟後變成鮮紅色、綠色或紫色,以紅色最為常見。辣椒的果實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進食慾。辣椒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

F. 辣椒的產地是哪些地方

辣椒的原產國是墨西哥。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四川、貴州、湖南、雲南、陝西、河南(淅川縣)、河北省雞澤縣和內蒙古托克托縣。辣椒原來的分布區在墨西哥到哥倫比亞,現在世界各國普遍栽培。

考古學家估計,早在公元前5000年美索亞美利加人(瑪雅人)就開始吃辣椒了,而在公元前7000年的時候就在此生長了,所以辣椒可以說是人類種植的最古老的農作物之一。最初發現於美索亞美利加的一年生辣椒,包括了番椒、甜椒和墨西哥胡椒。


(6)西班牙甜椒出口到哪裡擴展閱讀:

辣椒的生長習性

辣椒生育初為發芽期,催芽播種後一般5-8天左右出土,15天左右出現第一片真葉,到花蕾顯露為幼苗期。第一花穗到門椒坐主為開花期。坐果後到拔秧為結果期。辣椒適宜的溫度在15-34度之間。種子發芽適宜溫度25-30度,發芽需要5-7天,低於15度或高於35度時種子不發芽。

苗期要求溫度較高,白天25-30度,夜晚15-18度最好,幼苗不耐低溫,要注意防寒。辣椒如果在35度時會造成落花落果。

辣椒對條件水分要求嚴格,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澇。喜歡比較乾爽的空氣條件。

G. 大紅椒是不是甜椒

大紅椒是甜椒。

大紅椒中文別名甜椒。屬於茄科,原產於中南美洲。16世紀由墨西哥傳入歐洲後,廣布於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匈牙利。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主要成分

果皮部分含有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C、蛋白質、食用纖維等,種子則含有辣椒鹼。

烹調用途:鮮用可作蔬食,如用作拌制色拉。紅椒粉為烹制匈牙利牛肉的必備香辛料。或用作食品的點綴品,如燜燉馬鈴薯等。

其他作用:可作蔬菜食用。備註:本品因栽培改良,漸失其辛辣味道。現有品種只有種子和維管束具有辛辣成分,果皮部分只具甜味。



H. 中國哪裡的人最喜歡吃甜椒

甜椒
我國甜椒品種資源豐富,據《中國蔬菜優良品種》介紹共有65種,每年都有大量出口。近年來,隨著塑料拱棚提早栽培的發展,甜椒在我國各地有了大面積的發展。據198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生產年鑒》報道,我國甜椒的生產面積為16.8萬h m2,約佔世界甜椒生產面積的15.89%,總產量為202.2萬t,約佔世界甜椒總產量的20.07%。目前我國各地種植甜椒的主要地區是東北、華北,華東以及東南沿海各省,另外西北和蒙新地區也有部分種植,當前甜椒分布區逐漸由北向南擴大。生長期10-12個月

主要產地及品種:

1.東北地區 (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

本地區栽培主要品種有:遼椒3號、吉椒2號、吉農方椒、九椒1號、紅旗方椒、通椒3號、通椒4號、龍椒1號、龍椒2號、鶴椒1號、沈椒1號等

2.華北地區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省(市)以及江蘇和安徽的北部地區)

本地區主要栽培品稱農大40、農發,甜雜3號、中椒4號、津椒一號、海花3號、牟農一號、同豐37號、甜雜6號、 9387甜椒等

3.華中、華東地區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以及安徽、江蘇南部、福建省北部等地區)

本區主要栽培品種:前門甜椒、早豐1號、湘椒7號、湘椒8號等

4.華南地區 (包括廣西、廣東、海南、台灣等省(區)以及福建、雲南的南部地區,為甜椒栽培重點區)
本區主要栽培品種:中椒5號、海花3號,農大8號、冀椒1號、同豐37號等

5.西北地區 (包括陝西省、寧夏自治區和甘肅省中南部等地)

主要甜椒栽培品種有:二豬嘴、同豐37號、早熟3號、海豐8號、農樂甜椒等

6.蒙、新地區 (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等地)

主要甜椒栽培品種有:前門甜椒、農大40、海花3號、巴彥等。

I. 以色列柑橘低毒無殘留的原因

以色列西部是地中海,東面有死海和約旦河,南部是沙漠,北部是高山。氣候、土質、地形十分復雜,亞熱帶氣候和沙漠氣候並存,沙丘戈壁與沖積土壤相連,地勢從海拔-400米一直升高到1200多米,為世界所罕見。但以色列農業在全世界卻大放異彩。 自然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以色列農業的多樣化,為此科學家們必須為每一寸土地設計最佳的用途。嚴酷的自然條件逼迫以色列人依靠科技發展農業。他們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生產出了世界聞名的優質柑橘、西紅柿、葡萄等水果蔬菜,培植出了奼紫嫣紅的鮮花。 以色列農業用地為41.1萬公頃,從事農業人口為7.2萬(其中70%為僱工),占勞動力的2.8%。人均耕地比我國還少,僅0.058公頃,而且嚴重乾旱,地下水含鹽量高。農業發展的基本條件之差,舉世少見。 不利的自然條件 以色列又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之一。中南部地區的沙漠旱地佔國土面積的60%,年均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許多地區從不下雨。雨水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年平均也只有500毫米,而且基本集中在11~4月間。加利利湖(Galilee,又稱「太巴列湖」)是全國的命根子。1999年,以色列能夠使用的水為20.76億立方米,人均300多立方米;其中的約60%用於農業。

然而,以色列農業又是效率極高的生產部門。以1999年為例,佔全國勞動力總量3%左右的農業生產者,實現農業產值32.8億美元,人均約4萬美元。當年,以色列農業出口總額達到12.28億美元,平均一個農業勞動力出口約1.5萬美元。 以色列使沙漠變成了綠洲,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跡。乾旱缺水是以色列農業生產的大敵,因此「節約每一滴水」、「給植物灌水,而不是給土壤灌水」成為他們的准則。他們必須根據作物生長需求,最大限度地實行節水(包括微鹹水)灌溉,採用滴灌、噴灌技術和循環利用。滴灌使水的利用率達到95%,城市廢水回收再利用率達30%以上。農業需水量約占總水量的60%,其中63%由淡水滿足,27%由微鹹水滿足,其餘10%由處理後的污水滿足。昔日的死亡之海內格夫(Negev)沙漠已經點綴著塊塊綠洲,棉花單產居世界前列。 沙漠里的農業奇跡 以色列首任總理本�6�1古里安曾預言,以色列的未來在南方沙漠。水是改造沙漠的命脈,以色列從1952年起耗資1.5億美元,用11年時間建成了145公里長的「北水南調」輸水主管道,然後再以中小口徑的管道輸送至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須用水泵泵到山上的居民點。 1962年,一位農民偶然發現水管漏水處的莊稼長得格外好。水在同一點上滲入土壤是減少蒸發、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農葯最有效的辦法。這一發現立即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聞名世界的耐特菲姆(Netafim,它是一個基布茲辦的)滴灌公司於1964年應運而生。 發明滴灌以後,以色列農業用水總量30年來一直穩定在13億立方米,而農業產出卻增長了許多倍。滴灌原理很簡單,然而,讓水均衡地滴滲到每顆植株卻非常復雜。他們研製的防堵塑料管、接頭、過濾器、控制器等都是高科技的結晶。如今,世界80多個國家使用以色列的滴灌技術,耐特菲姆公司年收入2.3億美元,其中80%來自出口。 滴灌根本改變了傳統耕作方式,以色列大地遍布管道,公路旁藍白色輸水干管連接著無數滴灌系統。大田地頭是直徑1米多的黑塑料儲水罐,電腦自動把摻入肥料、農葯的水滲入植株根部。滴灌使每寸土地都融入了高科技,使沙漠城市也照樣綠蔭濃濃。電腦控制的水、肥、農葯滴灌、噴灌系統是以色列現代農業的基礎。它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證明,以滴灌為代表的科學灌溉將能夠大大緩解全球水資源危機。 年降雨量僅有25~50毫米的阿拉瓦(Arava)谷地位於以色列內蓋夫沙漠,其北端與海拔為-400米的世界最低點——死海接壤,夏季氣溫高達40攝氏度。乾燥的荒漠高度鹽鹼。內蓋夫沙漠地區有豐富的地下微鹹水層。過去一直認為,鹽水、即使是微鹹水也不能用於灌溉。但以色列科學家開始利用微鹹水進行農業灌溉的應用研究。以色列西、北部那些得天獨厚的谷地(大田)用去了大部分的農業淡水,沙漠治理真正可依靠的水源正是微鹹水。 沙漠微鹹水的科學開發和應用,也是以色列科學家對荒漠種植業發展的另一大傑出貢獻。研究發現,棉花、西紅柿和甜瓜可輕易接受最高濃度達0.41%~0.47%的微鹹水澆灌。雖然作物產量會有所下降,但產品質量卻得到提高。如微鹹水灌溉的甜瓜甜度增加,瓜型更有利於出口;而西紅柿的可溶性總物質含量會提高,甜度增加。內蓋夫西紅柿等優質微鹹水灌溉蔬菜、水果已在歐美市場占據一席之地。 經多年努力,以色列培育出了適宜內蓋夫沙漠地區微鹹水生長的棉花、甜瓜、甜椒、西紅柿、橄欖、狗牙草、虎尾草等。採用生物技術培育的較一般低矮得多的雜交品種椰棗樹、香蕉樹、向日葵等,創造了低耗水、高產出的沙漠奇跡。此外,為抵禦乾旱氣候易引發的病蟲害,以科學家還培育出了多種抗災病新品種。

現在,這經歷了千年荒漠的內蓋夫沙漠,萬余公頃的沙漠綠洲點綴其間,每公頃溫室一季已可收獲300萬支玫瑰,1公頃溫室番茄產量最高達500噸。農民收入也從年170美元提高到了10000美元以上。這片僅占以色列國土總面積6%的荒漠上生活著近500戶人家,但其新鮮水果、蔬菜的出口竟佔了以色列全國出口總量的一半,花卉出口也佔到了12%。目前,以色列農業產品已佔據了40%的歐洲瓜果、蔬菜市場,並成為僅次於荷蘭的歐洲第二大花卉供應國。 水果和育種 水果生產在以色列農業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2002年,以色列水果的面積達到3.6萬公頃(1.7萬公頃種植甜橙類產品不計在內),其產值達到5.13億美元。出口的水果達到7.4萬噸,它占以色列全部農業生產的15%。出口水果中,鱷梨佔4.9萬噸,鮮食葡萄4000噸。 2002年,以色列生產的柑橘類水果達53萬噸,其果園面積為1.7萬公頃;其中年出口約5.5萬噸,佔全部新鮮農產品出口的12.5%。這里說的柑橘類水果,包括葡萄柚、檸檬及其他小品種柑橙類水果。 以色列還有5萬多公頃的其他果園,這些果園年產水果50萬噸,價值4.5億美元。多種多樣的氣候條件,使以色列在水果旺季剛開始和結束時都可以採摘到水果,甚至過了旺季,也能採摘。這樣,在市面上就能長期有水果可賣。 蔬菜生產在以色列也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產值約6.72億美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1%。大約有4.5萬公頃是露地生產,而產量更高的是在「溫室」,面積已達到4000公頃,主要是番茄、甜椒、葉類蔬菜、西瓜、甜瓜等。 最使人驚訝的是一些私人公司對農業科研的重視程度。在Ben Dor's公司,主人從祖父一輩開始搞水果育種,堅持了幾十年,育成的李子42個品種,桃13個品種,採摘期都可以從5月份均勻地延長到11月上旬。另外,還有杏15個品種(採摘期3個月)、油桃15個品種(採摘期5個月)。這些水果的果肉、果皮的顏色各不相同,但是其品質都非常優良。例如,385克一盒裝的李子(6個)在英國可以賣到3.5~4英鎊(相當於55元左右1公斤)! 目前,以色列農業產品已佔據了40%的歐洲瓜果、蔬菜市場,並成為僅次於荷蘭的歐洲第二大花卉供應國。以色列政府將這些成就的取得歸功於先進科學技術在沙漠農業開發中獲得的巨大成功。 科技與人力資源 以色列農業發達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家十分重視科研、開發和推廣工作,不僅投資大、人力多,而且組織嚴謹,措施得力。2000年,以色列全國民用研發 (R&D) 費用約合47.86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16%;佔GDP比重達4.2%。同期企業R&D費用約佔全國民用R&D總費用的65%。盡管以色列農業科研經費來自多種渠道,但仍然以政府資助為主。據希伯萊大學估計,1996年農業研究資金為 11億美元,其中政府投入約占 90%。政府投入部分中,以農業部投入為主,占總投入的 63%,其餘 27.5%來自科技部和教育部。除政府投入外,私營企業和民間基金也資助部分農業研究,接近10%。 1996年,農業部用於資助農業科研的經費占農業 GDP的 2.6%,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居第4位,其中約一半經費(4000萬美元)主要用於其農業研究組織(ARO)人員的工資和實驗室的基本運行。 如果沒有極度乾旱,以色列就不會有現在這套幾乎將每滴水的效用發揮到最大程度的節水系統,就不會煞費苦心地去研究滴灌技術和土壤保濕技術;如果不是土地奇缺,就不會有以色列的高效農業,也不會千辛萬苦地在沙漠和戈壁中開墾農田。今天,以色列的節水滴灌技術、沙漠治理技術、基因育種技術、高效種植養殖技術、水果保鮮技術、化肥農葯和設備等的出口額,已經遠遠超出了農業的總產值,農業項目在以色列所有國際合作項目中佔了一半以上。 為更好地利用沙漠資源,以色列特別重視引進國外的各種耐旱植物,特別是沙漠植物。全國有好幾個研究沙漠植物的研究中心和試驗場。除了那引人注目、形形色色的仙人掌科植物外,還有一些奇異的耐旱樹木。據說,這些植物大都有很廣的用途,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經過多年研究,以色列的科學家們能夠如數家珍地講出各種植物的特點和經濟價值。原來,沙漠也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土地。 在以色列,一個農作物新品種在市場上的生命周期是3~4年。根據沙漠氣候的特點,以色列開發出了高架、裝有屋頂通風設施的沙漠溫室。溫室的骨架材料一般採用鋁合金鍍鋅,使用壽命可達10年以上;覆蓋溫室的細孔尼龍網可以有效地防止害蟲飛入,從而免除農葯噴灑,其使用壽命一般是6年。目前,以色列的沙漠溫室面積已超過3000公頃,沙漠溫室的普及推廣極大地促進了以色列農業的發展。 高素質的農民是現代農業和現代社會的基本保證。以色列歷來重視教育,認為教育投資是最根本的經濟投資。各農業推廣中心經常舉辦培訓班,農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達到大專水準,能較快掌握農業新技術。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8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