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紅十字會怎麼樣
① 紅十字會什麼怎麼樣誕生的
中國紅十字會成立於1904年5月29日。
國際紅十字運動的起源及歷史
紅十字運動的創始人----瑞士人亨利·杜南
紅十字運動是人類文明(倫理道德行為)進步的象徵。它的誕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
一、歷史背景
紅十字運動起源於戰爭救護,瑞士人亨利·杜南是紅十字運動的創始人。但在亨利·杜南之前就有從事戰場救護工作的先驅者,最著名的是弗羅倫斯·南丁格爾。
�
南丁格爾,英國人,從事護理工作,是護士職業的創始人。1854年至1856年,英、法、土耳其聯軍與沙皇俄國在克里米亞交戰,由於沒有護士且醫葯條件極差,英軍傷病員死亡率高達42%。在這種情況下,南丁格爾率領38名護士奔赴戰場醫院,改進護理工作,在短短數月內把死亡率降至2.2%。戰後,南丁格爾一直致力於護理工作,1863年在倫敦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理學校,推動了西歐乃至世界各地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所以,國際護士會於1912年把南丁格爾的出生日——5月12定為國際護士節;見1998年5月12日健康報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博物館把南丁格爾與她同時代從事過戰爭救護的尼古拉·皮羅戈夫(Nicolai Pirogov俄國人)、克拉拉·巴爾頓(Clara Barton美國人)同稱為紅十字運動的先驅。參見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博物館解說詞所以,給各國最優秀的護士頒發南丁格爾獎章的工作,亦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和各國紅十字會(紅新月會)主辦。
亨利·杜南原是瑞士日內瓦的一個商人。根據日內瓦亨利·杜南學院資料1859年6月24日,奧地利陸軍與法國——撒丁聯軍激戰於義大利北部村莊索爾弗利諾,因缺乏醫療救護,士兵傷亡慘重,約有4萬多名受傷或垂死之人被遺棄在戰場。杜南路過此地,為此慘象所震驚,立即停駐在鄰近的卡斯蒂廖村,組織村民進行力所能及的救護,並安排當地一所教堂作為臨時救護所,與法軍軍醫總監取得聯系,釋放數名奧軍軍醫俘虜,負責治療工作,並勸導雙方醫護人員不帶成見醫治所有的傷病員。
這次經歷深深觸動了杜南的良知和思維。他回到日內瓦後立即撰寫了《索爾弗利諾回憶錄》一書,把在索爾弗利諾見到的一切情景,以直觀感人的方式敘述出來。此書出版後在歐洲引起強烈反響。
二、社會基礎�
從歷史上看,雖然杜南不是第一個主張在戰爭中採取人道措施的人,然而,把在戰爭中採取人道措施的想法變成長遠和廣泛影響力的國際人道主義法,卻是杜南所倡導和推動起來的。
杜南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尊重人的生存權利,並認為應以不存歧視的態度向一切受苦的人提供救助。他首先成功地說服了卡斯蒂廖的村民,照顧和對待受傷、垂死和已死去的敵方士兵象照顧己方的士兵一樣,一視同仁;繼而又把這個思想觀念宣傳給社會人士和政府官員,從而為廣義的人道理想,亦即為紅十字的基本觀念奠下基石,又為後來的國際人道主義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杜南之所以具有這種廣義的人道思想而又為當時的社會(包括一般人群和當權者)所接受,則與「文藝復興」後的歐洲社會思想潮流有密切關系。從14世紀到16世紀,西歐各國開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過渡。這個過渡一般都是首先從文化領域突破。新興的資產階級為反對封建專制、神權和教會,開始時是藉助於古典學術研究的形式,從古希臘的文化中尋找他們可以用來反對封建文化的武器,建立自己的哲學、自然科學和以人為中心的文學藝術。這個時期通常被稱為「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代封建生產方式這一歷史變革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最初反映,是從科學之復興開始,然後是一般知識的復興以及對道德本質及其基礎研究的復興。「人文主義」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思想。「人文主義」是以反對宗教教義和中古時期的經院哲學,提倡學術研究,主張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為主要內容的。新興的資產階級學者為適應反對封建專制的需要,他們在提出「文藝復興」的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人的價值,人的解放,人的尊嚴和人的權利等觀念,將「人文主義」發展成為「人道主義」。英法等國資產階段思想家進一步舉起了人道主義的旗幟,宣傳「天賦人權」和「自由、平等、博愛」等口號。從而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概念和體系,成為比較廣義的人道主義思想。
② 紅十字會會計怎麼樣
挺好的
我覺得這個地方應該挺好的,因為紅十字會是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特殊的機構,而且他是一個幫一些很弱的群體。
③ 紅十字會英文全稱,英文簡稱和總部所在地是什麼
1.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http://www.icrc.org/chi)
英語: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ICRC)
法語:Comité international de la Croix-Rouge (CICR)
西班牙語:Comité Internacional de la Cruz Roja (CICR)
葡萄牙語:Comitê Internacional da Cruz Vermelha (CICV)
俄語: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Комитет Красного Креста
阿拉伯語:اللجنة الدولية للصليب الأحمر
2.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http://www.ifrc.org)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IFRC)
1,2兩會總部都在日內瓦(法Genève/英Geneva)
④ 國際紅十字會 ICRC和IFRC的區別
糾正一下,不存在什麼國際紅十字會這一說法。ICRC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FRC是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這兩個都是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組成部分,ICRC主要負責戰時的人道主義工作,IFRC主要負責非戰時(災害等)的人道主義工作。
⑤ 國際紅十字會是怎麼誕生的如題 謝謝了
國際紅十字會創立於1863年,她的創始人是瑞士人亨利·杜南。 十九世紀中葉歐洲戰事頻繁,1859年6月24日,杜南途經義大利北部小鎮索爾弗利諾,正趕上法國、撒丁國聯軍與奧地利軍之間的一場惡戰,戰場上屍橫遍野,死傷者達四萬多人,無助的傷兵在烈日下痛苦掙扎,他組織居民搶救傷兵、掩埋屍體。就在這時,一個偉大的設想在他心中萌發了。他向國際社會呼籲,制定一個國際法律,對交戰雙方的戰俘要實行人道主義,保證傷員中立化,一旦發生戰爭,應不分國籍,不分民族和信仰全力搶救傷員,減少死亡。這一人道主義的提議在歐洲贏得了廣泛的共鳴,瑞士日內瓦公共福利會選出了亨利·杜福爾將軍、瓊斯塔夫·莫瓦尼埃律師、路易·阿皮亞醫學博士、狄奧德·莫諾瓦醫學博士及亨利·杜南組成五人委員會,並於1863年2月17日在日內瓦召開了首次會議,由此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前身成立了。 1863年10月26日,歐洲16個國家的代表在日內瓦召開了首次外交會議,並一致通過了《紅十字決議》,決定在各國建立救護團體,為了表示對瑞士的敬意,其標志定為「白底紅十字」(瑞士國旗為紅底白十字)。1864 年8月8日至22日,又簽訂了《紅十字公約》,公約中規定:戰場上進行救護的醫院及人員處中立地位,應受保護;應對傷病員不分敵友均給予救護。至此,亨利?杜南理想中的救護團體「紅十字會」和國際性協議「日內瓦公約」正式誕生了。隨後,在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歐、美、亞三洲的主要國家都相繼成立了紅十字會。我國的紅十字會也於1904年在上海誕生,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於1912年1月15日通報各國,正式承認中國紅十字會為國際紅十字會的成員。 紅十字標志只是在武裝沖突中傳達特定信息的符號,是一種保護性標志,其中不含任何政治、宗教、哲學等各種意義。但在1876-1878年俄羅斯與土耳其戰爭前夕,土耳其奧斯曼帝國通知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他們將採用紅新月來標明自己的救護車輛,但仍會尊重和保護有紅十字標志的敵方救護車輛,他們所提出的理由是「……『紅十字』是對穆斯林士兵的冒犯……」。而且土耳其還表示,如果它所提出的修改不被接受的話,它也無法強令自己的軍隊尊重日內瓦公約。這樣,土耳其單方面改變了1864年日內瓦公約第九條的條款。由於戰爭已迫在眉睫,考慮到救助傷兵的緊迫性,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暫時接受了紅新月標志。在1929年召開的國際外交會議上,紅新月標志被正式承認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標志,但強調紅十字和紅新月標志不具有任何宗教性。現在世界上有20多個阿拉伯國家和部分伊斯蘭國家使用紅新月標志。 一百多年來,紅十字會的卓越貢獻使這一標志具有了極大的號召力和權威性。隨著紅十字會會員國的發展,紅十字會的任務也開始由單一戰傷救護發展到對自然災害的援助、意外傷害的急救、自願輸血、社會福利以及開展世界各國紅十字會、紅新月會之間的友好合作,壯大和平力量,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等。為了紀念杜南對世界紅十字事業所作的偉大貢獻,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協會執行理事會1948年決定將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為國際紅十字日。
⑥ 紅十字會的成立時間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是獨立的非政府的人道主義團體。它是各國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的國際性聯合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
1863年,亨利·杜南創建了紅十字組織後,世界各國特別是歐美各國相繼成立了紅十字會。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銀行家、美國紅十字會戰時委員會主席亨利·戴維遜倡議建立各國紅十字會的國際聯合會,在國際范圍內組織和協調衛生救護活動。
1919年初,在法國戛納召開了有美、英、法、日、意等國醫學界知名人士參加的國際醫學大會。會上確定:為了進一步鞏固各國紅十字會已取得的成就,有必要成立各國紅十字會的國際聯合會。同年2月1日,由美、英、法、日、意5國組成的「紅十字會委員」成立。同年5月5日,紅十字會委員會改名為紅十字會協會。後由於伊斯蘭國家紅新月會的加入和成員數目的增加,1983年10月,紅十字會協會在日內瓦舉行第三屆大會。會議決定修改章程,更名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協會,後改為現名。
坐落在瑞士日內瓦的
國際紅十字會總部
該組織的宗旨是在戰爭中行善和通過人道工作維護和平,主要組織機構有大會,為最高決策機構;執行理事會,是執行機構;秘書處,負責日常事務。出版物有《每周新聞》、《協會》季刊。
中國於1919年7月8日加入該組織。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2003年12月,第28屆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大會在日內瓦舉行。本屆大會的主題為「維護人類尊嚴」,191個日內瓦公約締約國政府及181個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的約1500名代表出席了會議。會議最後通過的人道主義共同行動計劃強調要特別關愛武裝沖突的受害者,減少自然災害與疾病對弱勢人群的危害,以保護人類尊嚴。
2005年11月,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第15屆大會在韓國首都首爾舉行。大會選舉53歲的西班牙人蘇亞雷斯·德爾托羅為該聯合會主席,任期4年。
⑦ 誰能告訴我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怎麼樣待遇怎麼樣
實施人道主義政府的助手。參公單位--比照於工會、婦聯、共青團等,按公務員待遇發工資。做工有榮譽感,造福子孫萬代。。錢少點也可以去
⑧ 紅十字會創建歷史
世界紅十字會創立於1864年,它的創始人是瑞士的亨利·杜南。亨利·杜南在1859年時路經義大利倫巴底,目睹奧地利、法國及撒丁王國軍隊在索爾弗利諾(Solferino)悲慘的戰役,發現傷兵經常乏人照顧,情況凄慘,所以1862年自費出版了《索爾弗利諾的回憶錄》(A memory of Solferino / Un souvenir de Solferino)一書,渴望喚起社會的注意,並且號召索爾弗利諾群眾成立一個民間、中立的傷兵救援組織。 1863年,杜南與古斯塔·莫瓦尼埃(Gustave Moynier )、吉勒姆-亨利·杜福爾 (Guillaume-Henri Dufour)、路易斯·阿皮亞(Louis Appai)及西奧多·莫諾瓦(Theodore Maunoir)一同成立了「救援傷兵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the Relief of the Wounded),此即為國際紅十字運動的濫觴。 1864年,此時紅十字會運動已經擴散至歐洲12個國家,並於日內瓦首度簽署了《改善戰地陸軍傷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以即第一條日內瓦公約。 救援傷兵國際委員會於1875年改名為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 ,並向外擴張至伊斯蘭國家,但由於十字是基督教的宗教符號,伊斯教徒不願意接受,1876年在奧斯曼帝國採用「紅新月」標志,波斯帝國採用古老的獅子和太陽圖案。1929年國際紅十字會承認了這兩個符號。伊朗霍梅尼政變取得政權後,廢棄了紅十字會的符號,和其他伊斯蘭教世界一樣採用紅新月會符號。國際紅十字運動才於1986年改名為「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而紅十字會聯合會則於1991年改名為「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後來以色列要求採用紅色猶太教符號,六角的「大衛之星」,沒有被紅十字會批准,因為怕此例一開,各種團體都會要求自己的五花八門符號,紅十字會正在討論准備採取一種國際通用的,沒有宗教意義的紅菱形符號。 紅十字運動一百多年來,由於在戰時及承平時機對人類社會都有卓著的貢獻,所以共獲得3次諾貝爾和平獎,加上創辦人亨利·杜南於1901年獲頒的諾貝爾和平獎,總計紅十字會獲得4次最高的和平殊榮。 一百多年來,紅十字會的卓越貢獻使這一標志具有了極大的號召力和權威性。隨著紅十字會會員國的發展,紅十字會的任務也開始由單一戰傷救護發展到對自然災害的援助、意外傷害的急救、自願輸血、社會福利以及開展世界各國紅十字會、紅新月會之間的友好合作,壯大和平力量,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等。為了紀念杜南對世界紅十字事業所作的偉大貢獻,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協會執行理事會1948年決定將亨利·杜南的生日——5月8日定為國際紅十字日。
⑨ 西班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立場是怎麼樣的
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國突然襲擊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如果當時擁有重要戰略地位的西班牙如果參加德意日軸心國集團,封鎖直布羅陀海峽,那麼必將對盟軍在北非和地中海地區的作戰造成極大的困難。可是,在戰爭一開始,西班牙就宣布「中立」。當時西班牙已是佛朗哥統治下的法西斯獨裁國家,為什麼卻沒有參加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呢?這的確是一個饒有趣味而又令人費解的問題。
有人認為,佛朗哥不參戰是因為國內的經濟、政治危機。當時,西班牙內戰剛剛結束,由於必要的進口工業原材料和設備供給不足,黃金、外匯儲備也十分短缺,加上災荒頻繁,導致食品嚴重匱乏,國民經濟瀕於停滯,人心浮動。政治方面,共和派、君主派右翼集團和共產主義者左翼集團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和影響。法西斯組織長槍黨內部醞釀著的種種不和、猜忌、爭斗又削弱了黨的獨裁統治能力。故而佛朗哥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發展國民經濟,穩定政局,確保獨裁統治。顯然,這種看法的問題在於:國內危機並非不參戰的可靠理由,對於法西斯國家來說,解決上述危機的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可能正是對外戰爭。
另一種說法是,佛朗哥不參戰是因為同盟國的利誘、拉攏。西班牙和直布羅陀、丹吉爾特殊地理位置使盟國擔心,一旦西班牙加入軸心國作戰,直布羅陀海峽必為其控制,大西洋與地中海航路中斷,後果不堪設想。為此,1940年3月,英國同意向西班牙提供200萬英鎊的貸款,並允許它從盟國進口某些禁運的工業原材料,英國還從阿根廷快速運送一批食品到西班牙以解決其燃眉之急。1941年初,美國以紅十字會的名義援助西班牙價值150萬美元的食品和葯物。隨後,羅斯福又設法讓國會同意放鬆美國商人向西班牙輸出石油的控制。然而,事實上德、意向西班牙所提供的好處是遠遠超過盟國的,除西班牙內戰期間進行的援助外,德國還一直向西班牙提供軍火、機械、精密儀器,並曾同意向西班牙提供部分石油、小麥、棉花、橡膠和肥料等物資。可見這種看法也不能令人完全滿意。
第三種說法是:佛朗哥反對的,只是蘇聯,而不願向西方國家開戰。因為蘇聯是支持西班牙國內左翼力量的後台。佛朗哥曾經說過:西班牙和西方世界的真正敵人是蘇聯,西方國家之間的任何戰爭都不過是為俄國人火中取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佛朗哥立即表示支持德國的軍事行動,並很快組織了1.7萬人的長槍黨志願軍,稱為「藍色師團」,參加對蘇作戰。佛朗哥強調,「藍色師團」只表明西班牙抵制蘇俄的一貫立場,這並不等於參加軸心國一方作戰。這種說法也有可疑之處:西班牙人民陣線共和國政府被顛覆後,國內的左翼力量已經不能再對佛朗哥政權產生致命威脅。如果說佛朗哥是「意識形態至上者」,那麼為什麼1943年德軍失去對蘇優勢後,他又要落井下石,撤回「藍色師團」呢?
筆者認為,西班牙在「二戰」中始終保持中立而不參戰,是由包括上述幾種因素在內的多種因素決定的,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應當說是戰爭形勢變化使然和西班牙自身利益所需。
首先,西班牙地處大西洋與地中海之間的交通要沖,尤其直布羅陀海峽乃是兵家必爭之地,西班牙若參加軸心國一方作戰,必然成為美英盟國首先進攻的對象。此時西班牙是否能夠招架得住美英的猛烈打擊,便事關西班牙整個國家的存亡問題,沒有獲勝的絕對把握,佛朗哥敢去冒這個險嗎?而當時德國希特勒的主要目標是消滅蘇聯,不太重視地中海和北非一帶地區;義大利雖然對地中海和北非地區很感興趣,但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卻極為低下,根本不是美英軍隊的對手。這樣,精明的佛朗哥在得不到德軍強大兵力保護的情況下,是不會輕易貿然參戰的。
其次,如果說戰爭初期西班牙不參戰主要是因為國內困境的話,那麼後來西班牙仍保持中立則主要是形勢不利使然。1940年6月14日,西班牙出兵佔領了國際共管的丹吉爾,隨即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參加軸心國的條件,其中包括對直布羅陀、法屬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省的領土要求。在部分要求得到承認後,德、西雙方議定共同對直布羅陀採取軍事行動。可是,當德軍做好一切准備,而且供給了西班牙作戰所需的重武器並通知其明年1月開始行動的時候,佛朗哥卻明確表示西班牙目前還不能參戰,德國只好取消了這一戰略行動。佛朗哥這時之所以出爾反爾,顯然是認為參戰時機尚不成熟,因為當時不列顛之戰正在激烈進行,勝負未分,而義大利卻已在地中海和北非戰場被打得焦頭爛額。1940年11月11日,從英國「光輝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轟炸機對義大利海軍基地塔蘭托港進行轟炸,給以致命的打擊,使義大利殘存的海軍不敢再同英國海軍較量。接著在北非與英軍較量的義大利陸軍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迫使義大利不得不向德軍求救。而後來德軍親自出馬對地中海戰略要地馬爾他島的進攻也以失敗而告終,英軍牢牢控制著地中海的制海權。在這種情況下,西班牙如果盲目參戰,必然會面臨失敗的巨大風險。
至於後來軸心國集團在戰爭中每況愈下,被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打得落花流水,西班牙就更不敢冒險參戰了。
⑩ 請問到紅十字會工作好嗎
國內很好
國外的千萬不要加入……要是由活動,給你派到戰區,沒人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