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千年古寺在哪個城市
① 西安有座千年古寺,本地人沒聽過,為何卻有許多日本人不遠萬里來朝拜
西安有座千年古寺,本地人沒聽過,為何卻有許多日本人不遠萬里來朝拜呢,悟真寺有南北上下兩院,是唐代最大的一座寺廟,當時有很多日本留學生特意來這座寺廟,把善導大師的一些著作帶回日本。對日本當時的宗教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難怪如今有這么多日本人會來這里參拜,看來當時的這些著作對日本的影響還是很悠久的。
在西安,有一座流傳千年的古剎。不過也比較奇怪,本地人很少有人來這個地方,看到的遊客也特別的少。只有一些年紀稍大點的日本人在樹林里靜靜走著,虔誠地寺廟里朝拜祈禱,這個寺廟就是悟真寺。
② 羅馬在西班牙嗎千年古都羅馬是在西班牙嗎
羅馬不在西班牙,羅馬隸屬義大利,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昵稱為「永恆之城」。 羅馬位於義大利中部,海拔20米,座落在台伯河畔,佔地面積1507平方公里,人口378.2萬,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古城,也是義大利最大的城市。該地區屬丘陵地帶,台伯河流經本市。 該城歷史悠久,有近3000年的歷史,於公元前753年建立,古羅馬的發祥地。公元一世紀為羅馬帝國強盛時期。羅馬現在城市的建築規模基本上是1861義大利統一後建成的。當時以圓柱廣場為中心擴建羅馬,稱之為羅馬老區,古城外有一個叫「新羅馬」的新城區。始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羅馬名勝古跡眾多,有世界八大古建築之一的斗獸場,古羅馬廢墟、少女噴泉、萬神廟、天使古堡和威尼斯廣場等。加上羅馬是鐵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樞紐,交通十分方便,旅遊事業非常的發達。 羅馬是政府各行政部門、銀行、旅遊、保險、科研機構及大財團的所在地。2018年11月,世界城市排名發布,羅馬入選Alpha-級城市。
③ 北京房山,千年古寺,古剎敦煌,山水相依的佛教聖地卻鮮為人知
這里距離石經山僅有1公里的路程,同樣是原生態,隱蔽,小眾,然而名氣卻遠高於石經山,這里是佛教經文聚集的地方,這里是古寺古塔匯集的地方,以三絕四寶聞名,以千年古剎盛世,素有北京「小敦煌」之稱,不僅有大量的佛教經典,同時也為金石、書法、文字、 歷史 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豐富而珍貴的資料,所以這"北京的敦煌"絕對是名不虛傳,這里就是雲居寺!
雲居寺,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距離北京市區80公里左右,身後就是石經山風景區,不過石經山比較隱蔽,如果不提前做規劃的朋友可能就錯過了,距離十渡風景區也是很近的,所以無論是拜佛求經,還是游山戲水,這邊均可滿足。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經過歷代修復,它已形成五個庭院和六個大廳,兩側有配殿和帝王行宮、僧房,並有南北兩塔對峙,享有"北方巨剎"的盛譽。
三絕:石經、紙經、木版經;
四寶:銅佛像、舍利、千年古塔、古鍾;
還有年代久遠的古塔、古建築等,古塔有:南塔、北塔、琬公塔、三公塔、唐塔、金仙公主塔,壓經塔。古建築有:牌樓、大銅鍋、嘉慶御碑,而有游覽價值的展館也是不少,例如文物收藏館、佛教文化館、史料陳列館、千年刻經展、龍藏木經館、佛舍利館等等,我想喜歡尋古探寶,熱衷於 歷史 文物的朋友到了這肯定是有所收獲!
寺院坐西朝東,環山面水,宏偉俊秀,北側是雲居寺北塔,創建於遼代,四隅各有四座唐塔,北塔高30.4米,磚砌,塔身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八角形,四周有拱門、假窗、佛龕浮雕,上層為圓錐形,相輪九重,塔頂寶珠突出天空。四隅各塔高約10米,上部為樓閣式,六層檐,下部開尖拱形塔門,它們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古老的塔了。
雲居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 歷史 , 歷史 悠久,可謂是國之瑰寶。不論從殿寺規模、文物文化還是從 歷史 傳承、地理位置,雲居寺都當之無愧,雖然抗日戰爭期間遭遇大難,但是後在80年代得以修復, 歷史 需要銘記,也需要傳承,這樣才有我們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雖然雲居寺經過了反復的重建與維修,但並不影響它極高的 歷史 價值和觀賞價值,塔林的紀念碑海,雄偉的古廟以及成千上萬的石刻真是太壯觀了。雲居寺已成為國內外著名的佛教寺廟,是宗教活動的著名場所,而且有著獨特的幽靜地理環境,奇特迷人的靚麗風景,復古濃郁的佛教文化特色,來了此處心中便有了釋然豁達!
雲居寺依山而建,附近有村莊和農田。從山門向上,逐步上升,後一進院落地面差不多等於前一個院落房頂,整體顯得錯落有致。中軸線主建築外,兩側還有附屬的院落,有僧人居住的院子,有藏石經的地宮。雖然地圖上看面積不大,但實際上還是挺大的。
石經山屬於雲居寺的後山,和雲居寺關系密切,可以一起游覽,休閑登山也是一種必要的打卡方式,雖然自雲居寺去石經山比較難走,不過路途較短,雲居寺塔也是石經山上值得打卡的地方,建於唐代的千年古塔,別具一格,說是北京著名的佛教聖地絲毫不為過,這里不僅山水自然,生態優美,還出土了令世界矚目的佛祖舍利,與中國北京八大處的佛牙、陝西西安法門寺的佛指,並稱為「海內三寶」。
由於慕名雲居寺而來的人大多是信奉之人,所以每個屋子都有工作人員在一旁講解,讓遊客們能夠深入了解隋唐佛教文化,豁然開朗,找到寄託之處。"房山石經"是佛教的經典,自隋唐以來已有數千年的 歷史 。它不僅包含佛教研究,政治史, 社會 經濟,文化和藝術等方面極其豐富的 歷史 資料,而且在書法藝術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藝術價值。
從遠處眺望雲居寺,古廟井然有序,山上建有林木茂密,莊重幽靜,古樸芬芳的古廟,層次分明,遠處可見古塔,非常壯觀。其實像這種文化淵源頗深的 歷史 建築景區,作為親子教育的一個環節也是不錯的,我想大多數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身臨其境感受 歷史 文化,必定對自己的內心也能夠得到很大的啟發!
有時候想想人生在世,或是短暫或是坎坷、或是榮幸或是無奈、或是堅強或是脆弱、或是開心或是難過,總是相輔相成,想拋開凡塵雜念卻又無能為力,在這種靜謐優美,山水相依的地方,也許能夠凈化我們的心靈,人的煩惱過多一般也是來自於思慮過多,多度分析千萬之事,復雜化的世界永遠都不會那麼的美好,看我們自己的內心罷了!
景區地址: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門票40元,年卡有效,直接導航即可
附近景區:十渡、樂谷銀灘、上方山、石經山
交通路線:南五環-京良路-京周路-京昆高速-雲居寺路;917路-F12路;
④ 一萬兩千年前的ATELANTIS到底在哪裡
亞特蘭蒂斯,又譯阿特蘭蒂斯,在帕拉圖的著作和希臘神話等出現的一個神秘地區,一個人類至今無法解答的迷。這個沒有準確的地點,所以樓主,還是不要找了,如果想了解,可看以下:
基本信息
亞特蘭蒂斯[1](Atlantis,Ατλαντι?),又譯阿特蘭蒂斯,在梵蒂岡城國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合眾國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過類似的敘述:「地球上曾先後出現過四代人類。第一代人類是一代巨人,他們毀滅於飢餓。第二代人類毀滅於巨大的火災。第三代人類就是猿人,他們毀滅於自相殘殺。後來又出現了第四代人類,即處於「太陽與水」階段的人類,處於這一階段的人類文明毀滅於巨浪滔天的大洪災。在梵蒂岡圖書館中迄今保存的另一批古代手稿中,對大洪水之前曾存在的人類文明也有所談及。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真地存在過一片大陸,這片大陸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這片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而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遺跡,似乎在印證著這個假說。在民間的說法中,人們把這片陸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著史前文明的那個國度叫做「大西國」。其實,科學界早就給這片神秘消失的大陸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
相關特徵
城市構造: 亞特蘭蒂斯的建築成同心圓狀,互相用艦只分隔開。隨著越來越深入,身份限制也越嚴格。 在圓環內圈是最重要的廟宇和保留地。城市的建築美妙地讓人感受到了音樂的韻味。鍍金的圓屋頂,由於風力和溫度的不同,會發出和諧的聲音。通常是三個音節。對於亞特蘭蒂斯來說,三是它的重要特徵之一,就是線條會重復三次,建築群由三組類似的建築組成,三個金字塔組成的塔群。城市的每一層的街道都呈對角線分布,從海濱一角到另一角,在地下還有很多錯綜復雜的地下長廊。 亞特蘭蒂斯(亦名大西洲、阿特蘭提斯)首府是波賽多尼亞(亦名海神市)。可以說它代表了大西洲的精粹,是文化,藝術和工藝水平的集合體現。這是一座紀念碑樣的城市,是其他國家的典範,是顯示亞特蘭蒂斯的偉大所在。 亞特蘭蒂斯的綜覽。是傳說中的這個城市的經典模式,由一系列浮於海上的同心圓連接成。可以看到,它是如何一層層由低到高排列向中心的。中心部分是大本營,直徑接近2.5公里。 接兩個同心圓層的海洋通道的景觀,從城市內部朝外看去,可以看到城市的另一層。亞特蘭蒂斯的內海區域。而右邊有座燈塔。兩座金屬雕塑支撐著巨大的燈。背景是天空中的三輛飛車。中心城市的一些庄嚴建築。階梯的最高處,雕塑頭上的翅膀顯而易見。在亞特蘭蒂斯的藝術中那代表了生生不息。城市的整體設計極盡可能的體現了各種藝術的巔峰。階梯通向一座綜合院校。 金子是最常用的建築材料。城市中心最輝煌的建築有天文意義。那些金碧輝煌的建築在風中會發出和諧的音調。城市的中心地帶。鍍金的音樂圓頂是天象館和其他一些公眾建築。並非所有人都有權進入中心城市到處布滿了巨大的山洞。這是支撐的柱子。仔細看可以看到緊貼入口是金牛座的標志,以及男人和公牛。 這塊祖母綠被精細的雕刻成透明,城市的主要法典寫在上面。翻譯成不同的語言和土語。祖母綠被安放在一個地下房間嚴密看守著,那是亞特蘭蒂斯最神聖的地方。 離開城市不遠的山谷中掩埋著亞特蘭蒂斯的國王。這是個很深的山谷,專用作墓地。那些墓碑上記錄了人的一生。在這里,不僅埋葬著官員也有藝術家。山谷在山的上面,還有很多已經絕種史前動物。 文明: 當時亞特蘭蒂斯的生活非常奢華,因為根本無需用勞力賺取生活,一切都是自動化的,百姓享盡便利。一些邊緣歷史學家大膽猜測,說他們因為過度享樂而遠離精神,違背上帝。大多數人面貌非常俊美,衣服由珠寶點綴,人們跳舞、聚會、服用迷幻葯物。亞特蘭蒂斯人用腦高達90%,跟動物可輕易溝通,不但製造機器人,也通過基因工程創生半人半獸的「卡美拉」,例如美人魚。整個城市都是機械管理,人不需專門讀書,知識可以從特殊裝置中吸取,十五、六歲小孩的智慧就已超過現在的高等學者。獨角獸也是他們基因改造出來的。 在亞特蘭蒂斯史前超文明中,最令人注目的科學成就就是能源系統。 凱西在這方面留下了十分詳盡的催眠透視記錄。能源系統的中心是磁歐石。它是六面體(橫斷面是六角形)的巨大圓柱體狀的玻璃樣物質,它能吸收陽光,將其轉變為能源。它被設置在波塞迪亞(亞特蘭提斯的首都)太陽宮的中央能源所內,創造出20世紀人類尚未了解的「宇宙能源」,將它集中、增強,以不可直視的強光向世界傳播。 亞特蘭蒂斯人不只有將那光線發展成動力能源的文明,同時他們也能使人體再生及返老還童,這一切致使亞特蘭蒂斯人無憂無慮、快快樂樂地生活於那個天堂里。 而這超文明卻在公元前16000年時突然沉入海底,以磁歐石為中心的能源系統發生爆炸,使地球的地基搖動,巨大的大陸就陸沉了,只剩下遷移到別處的人們,而亞特蘭蒂斯人則消失了。可是,亞特蘭蒂斯並非真的就此消失,因為這個大陸承擔著不可思議的命運。凱西的催眠透視如此預言:「亞特蘭蒂斯被水淹沒的地域,是在佛羅里達外海比米尼島附近,人們將會很快在海下世代沉積的泥沙下發現寺院。」「在北大西洋上的佛羅里達比米尼島的附近,將重新浮出亞特蘭提斯,它的一部分會在1968年至1969年之間被發現」凱西在1940年時做下的此預言,當時沒有一個人相信。 不過,就在1968年,確實在比米尼島附近海底發現了兩座石造建築。這就是今天被稱為「比米尼大牆」的海下遺跡。1969年7月,人們又在北比米尼發現了古代希臘樣式的裝飾用
大西國的地理位置之爭: 大西洲位置圖前面說過,大西國,也就是亞特蘭蒂斯,是一塊島嶼。最先提到亞特蘭蒂斯的柏拉圖對它的敘述可以歸納為這樣幾句話: 在昔日被人稱為「海格力斯擎天柱」的直布羅陀海峽的海面上,即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海岸之間,橫展著一塊陸地,叫做亞特蘭蒂斯。它由一個大島和一系列小島組成。亞特蘭蒂斯人把首都設在陸地的東南海岸波塞多尼亞,那裡有為該國締造者建立的寺院、王宮、壯麗的建築物。 從柏拉圖以後,有關大西國的書數以千計,其中大部分純屬空論。不過,有一些書籍是有科學根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真正的科學發現使大西國這塊消失了的陸地逐漸擺脫了神話的色彩,成了歷史中更引人入勝的事實。 立志探索大西國奧秘的嚴肅的研究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同大西國的地理位置有關。1675年,瑞典人魯布德克認為這個被水淹沒的陸地就在他的國家裡。另有一些人說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的位置上。德國人博克認為南非一帶是大西國的地方,而法國人德利爾·德薩爾則提出高加索就是從前的大西國。後來,177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成為巴黎市長的巴伊曾斷言,大西國在現在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1855年,雅克布·克魯格自認為解決了這個問題,說大西國就是北美洲。然而這種觀點遭到貝利烏的反對,後者在1874年發表的著作《大西國人》中說,大西國這塊陸地的位置應該在目前的北非這個地方。他的這個觀點受到了大家的重視,於1893年被德國人克內泰爾多次援引,並得到了他的發展。後來,這一觀點還啟發了皮埃爾·伯努瓦,給了他寫出《大西國》這部著名小說的靈感。到了1926年,博查特說得更為確切,說大西國就在突尼西亞的鹽湖地帶。他的說法博得了阿爾貝特·赫爾曼的支持,此人於1927年說,博查特的假設使他完全信服。1929年,巴托利和拉特埃宣布說,大西國不在別的什麼地方,就是希臘共和國!還有一些理論認為大西國在西班牙南部,在非洲西海岸,在西爾特,在大洋洲,甚至有人還說在南太平洋…… 這最後一種假設是1946年由伯德探險隊的考古學家們提出來的,他們在南美洲的西邊太平洋底發現了一片陸地。可50年代初,一位名叫於爾根·施帕努特的年輕牧師聲稱,他在赫爾戈蘭島附近北海水域發現了消失陸地的遺跡。 若相信柏拉圖的記述,那麼大西國應該是沉沒於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這座夢幻中的大陸是沉入大西洋。可是,若無視柏拉圖的記述的話,那麼大西國應該也有可能處於大西洋以外的地域。有人統計過,那大概有1700餘處。而其中最有可能的是地中海的克里特島和愛琴海的桑多里尼島。 1900年,英國的考古學家亞瑟·艾邦斯,在荷馬視為豐饒島嶼的克里特島上著手挖掘,而他們果真也挖掘到與猜想相符的米諾亞王大宮殿。 這座宮殿面積為4000平方公尺,是棟3層樓的建築物。內部除了有石柱支撐的天花板和樓梯之外,還有巨大的武器庫、戰車庫、糧食倉庫、國王的寶車,及塞滿了記載著文字的粘土板的古文室等等。極富變化的各個大廳中都用壁畫、彩色的浮雕裝飾著。毫無疑問,這里就是米諾亞文明的中心地。 可是,克里特島雖被岩石所埋沒,但並未沉沒於海中。1967年,希臘共和國考古學家史匹利頓·馬利那托斯挖掘出了可解決此矛盾現象的新遺跡。那就是位於克里特島往北約120公里處的桑多里尼島。 雖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島只不過是個由3座小島所組成的火山島,可是在以前它是個直徑達18公里以上的圓形島嶼。原來的桑多里尼島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場大爆發,使得島的中央部位炸毀,所以才變成今日的3座小島。從厚達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發現的亞克若提利遺跡,確實與克里特島相同,全都有雄偉壯觀的石造建築物、壁畫、壺等等,而且也殘留著米諾亞文明的痕跡。可是,它是否就是大西國,卻還有許多值得爭議之處。 至今,地理爭議點最多的為如下幾處。 克里特說 亞特蘭蒂斯在克里特島。 因為英國考古學家埃文斯於二次世界大戰前發現了位於克里特島上的大規模遺跡,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個圓環狀小島「席拉島(又名聖多里尼/桑多里尼)」上發現了描繪現在已成為內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經是一個小島的證據,因此有人懷疑席拉島正是亞特蘭提斯傳說的由來,因為據研究,約西元前15世紀(也就是柏拉圖年代的900年前),席拉島上的聖多里尼火山發生了一次大爆發,爆發導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毀滅,也引發了海嘯,這次火山噴發使得原本仰賴貿易的邁錫尼文明受到了重大打擊,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說的人認為,柏拉圖(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亞斯或最初聽到這故事的希臘人索隆)把數字弄錯了,因此整個數字誇大了十倍以上,900年變成了9000年,4萬平方哩變成了40萬平方哩,所以才變成了這樣的傳說。 南極說 支持此說的人以考古學家兼作家葛雷姆?漢卡克以及蘭斯?弗列里亞斯為代表。 此說是認為亞特蘭提斯應該是在南極半島,並以「地殼滑動說」來解釋亞特蘭提斯的毀滅,認為亞特蘭提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災難,緊接而來的是嚴寒,從而導致亞特蘭提斯人放棄了自己的故鄉,南極半島隨後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愛爾蘭說 瑞典地理學家烏爾夫·埃林森於2004年出版的《地理學家眼中的亞特蘭蒂斯:勘探仙境之國》一書中認為,愛爾蘭島即為亞特蘭提斯大陸。主要論點來自於柏拉圖所描述的島國大小及地貌與愛爾蘭島極為相似,並且兩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亞特蘭提斯沉沒的傳說可能來自於公元前6100年,冰河期結束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許多沿岸島嶼。長時間的以訛傳訛將小島的沉沒誇大為毀滅性的災難。 科學的證據 第一次提出亞速爾群島和加那利群島是大西國遺跡這個理論的,是一位名叫阿塔那斯·柯切爾的神甫。那是1665年的事。這位聖職人員的看法是正確的,後來幾個世紀的發現都一一證實了他的設想。 1898年夏,有一條船在布雷斯特同科德角之間敷設電纜。突然間海底電纜發生斷裂,船上的工人馬上投入了緊張的搶修工作。出事地點是北緯47°,巴黎以西西經29°40′,在亞速爾群島之前900公里處,那裡的水深達3100米。在打撈的時候,人們奇怪地看到海底具有陸地山脈的特點,其表面除谷底外沒有淤泥,岩石頂端呈鋒利的尖狀。船員們帶回了一塊岩石,這塊「玄武玻璃」一直保存在礦業學院。 「玄武玻璃」引起了一位法國地質學家的極大興趣。這位學者就是皮埃爾·泰爾米埃。這塊玄武岩石在水中一直沒有能變硬,而拿到岸上在空氣中它卻堅硬起來了。因此泰爾米埃得出結論:從3100米深水中采來的這塊石頭曾受到過大氣的壓力,因為在這個地方,過去曾同周圍地區一樣一度露出水面;顯然,不久以前發生的地殼激變(這里的「不久以前」,應該從地質學角度來理解)使這里下陷了3000米;歐洲同美洲之間有過一塊陸地,這塊陸地在激烈的地質變動時不見了。 比米尼大牆 羅伯特·布拉什是個飛機駕駛員,同時,他又是一個酷愛海底考古的人。1967年,他曾飛越過百慕大地區巴哈馬群島中的安德羅斯島和比米尼島。在飛行途中,他發現在水面下幾米深的地方有一個長方形的灰色物體,它的幾何圖形十分完整,布拉什立即意識到這是人類的建築物,於是他拍下了不少照片。過不多久,他把這些照片送到了法國人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手裡。後者原籍為俄國,是專門研究海底攝影的大學者,他發明了許多攝影器材,其中有電子閃光燈。 布拉什的照片引起了勒彼科夫的極大興趣,但沒有使他感到過分的吃驚,因為他自己從飛機上也看到同一海域里有一個約400米長的長方形的東西,另外,他還見到有一些筆直的線條以及圓形和形狀規則的物體。勒彼科夫帶著布拉什的照片找到了在邁阿密科學博物館工作的朋友曼森·瓦倫丁。曼森·瓦倫丁曾是耶魯大學的教授,同時他又是研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以前的美洲文化的專家。他看到照片後,毫不猶豫地當即組織了一支探險隊奔赴現場考察。探險隊乘一架水上飛機在安德羅斯島海域上空來回盤旋搜尋。 在巴哈馬群島的大礁帶,水並不太深,因此水面下隱藏的東西比較容易看清。探測隊的隊員們果然找到了羅伯特·布拉什照片上的那個物體:一道30厘米厚的「牆」,周圍積滿了泥沙,看上去是一座長30米、寬25米的建築物的地基。為了仔細觀察這道「牆」,迪米特里·勒彼科夫把自己設計的一個航行器交給了一支專門的小組使用。對比米尼島寫過一部材料十分豐富的著作的皮埃爾·卡納克把這個航行器稱做為「M114E」,這是一架名副其實的潛水飛機,配備有廣角鏡自動攝影機。有了這樣的裝備,探索工作才能夠真正順利地進行了。探測工作持續了好幾個月,不少著名人士參加了這項工作,其中有宇航員埃德加·米切爾和法國潛水員雅克·馬約爾。 探測隊在1968年9月2日出發。隊員們發現水底有一片寬闊的由扁平的、長方形或多邊形石塊鋪成的石板地面,這個地面上的石塊每條邊有5米長,厚度從50厘米到150厘米之間不等,估計每塊石頭有25噸重。整個石板地面長70米,寬10米。皮埃爾·卡納克說,這地面似乎是由「大塊大塊的齊整的岩石用一種類似水泥般的東西膠合起來的」。後來,人們給這個規模宏大的建築物起了個名字:「比米尼大牆」。 迪米特里·勒彼科夫發表於《另一個世界》雜志第6期上的一篇文章談到1968年9月發現的大牆時寫道:「這道牆的正面十分挺拔,牆上面的石塊砌得十分平整,使整個建築牢固平穩。」 「石塊的內側有一些痕跡,據考證那是工具鑿琢留下的。考古學家們吃驚地看到,這么多年來,這些牆竟頂住了海浪的侵蝕和颶風暴雨的襲擊。「隨後,一支新的探測小組又發現上層石塊是蓋在4根柱子上的。從此,考古學家們再也沒有懷疑的餘地了,他們發現的肯定是人的建築物。」 後來,人們又進行了多次探測,證實了原先的設想。1971年,探測者們在東牆腳下開了一些洞,發現下面還有一層石塊,是由6公分的水泥澆砌於第一層岩石下。然而,人類使用水泥的歷史才有多少年?!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這可能是一個我們還不知道的高度文明社會留下的遺跡。 1968年以來,人們不斷地在比米尼島一帶發現巨大的石頭建築群靜卧在大洋底下,像是街道、碼頭、倒塌的城牆、門洞……令人吃驚的是,它們的模樣,與英國南部索爾茲伯里的史前遺跡斯通亨吉石柱和蒂林特巨石城牆十分相像。 今天雖然已經無法考證這些東西始於何年,但是根據一些長在這些建築上的紅樹根的化石,表明它們至少已經有12000年的歷史。這些海底建築結構嚴密,氣勢雄偉,石砌的街道寬闊平坦,路面由一些長方形或正多邊形的石塊排列成各種圖案。 1967年,美國的「阿呂米諾」號潛水艇在佛羅里達、喬治亞、南卡羅來納群島沿岸執行任務時,曾發現一條海底馬路。「阿呂米諾」號裝上兩個特殊的輪子之後,就能像汽車賓士在平坦的馬路上一樣前進。1974年,蘇聯的一艘「勇士號」科學考察船,在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的大西洋海底,成功地拍攝了8張海底照片。從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除了腐爛的海草外,有海底山脈、古代城堡的牆壁和石頭階梯……這些照片足以證明,這里曾經是陸地,並且有人類居住過。 同時,美、法科學家在百慕大三角區的西部海域發現了一座巨大的海底金字塔,據測量,它的底邊長300米,高200米,其塔尖距海面100米。研究表明,它比埃及金字塔還要古老。所有這一切均表明,曾經有過一個古代大陸以及文明社會被埋葬在大洋底下。然而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12000年前,難道人類文明就如此發達了嗎? 在探討這些問題時,學者和探索者們經常提到一個名詞,即亞特蘭蒂斯。 的確,種種跡象表明這些石塊很可能是亞特蘭蒂斯的遺址。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亞特蘭蒂斯的文明該是多麼發達。現在,生物學家、人種學家、地質學家、人類學家以及考古學家都告訴我們:從亞速爾群島到百慕大島,人們在大西洋的這部分海底發現有大片大片的陸地深深地埋在水下,可是這些陸地昔日是露出水面的土地。 失落的大西洲文明: 沿著北緯30°線尋覓,我們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於「悲慘的一晝夜」間沉沒於大海中的「亞特蘭蒂斯」大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西洲」。 傳說中沉沒的大西洲,位於大西洋中心附近。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亞特蘭蒂斯大陸,大陸上有宮殿和奉祝守護神——波塞冬(也就是希臘神話中的海神)的壯麗神殿,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壯觀。 首都波賽多尼亞的四周,建有雙層環狀陸地和三層環狀運河。在兩處環狀陸地上,還有冷泉和溫泉。除此之外,大陸上還建有造船廠、賽馬場、兵舍、體育館和公園等等。 這就是希臘共和國共和國哲學家柏拉圖在他的名著《克里特阿斯》和《提邁奧斯》中所描繪的亞特蘭蒂斯景象。從此之後,這座理想之都,成為眾人心目中永世嚮往的神聖樂土。隨著考古發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英國學者史考特·艾利歐德指出,亞特蘭蒂斯在當時已經到達人類文明的巔峰期。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神話,柏拉圖只不過借它比喻雅典社會的價值觀,但不少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希望找到,還它一個真面目。 19世紀中期,美國考古學家德奈利經過畢生努力,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亞特蘭蒂斯——太古的世界》,他也因此而被譽為「科學性的亞特蘭蒂斯學之父」。德奈利一共提出了有關亞特蘭蒂斯大陸的13個綱領。 一、遠古時代大西洋中確有大型島嶼,那是大西洋大陸的一部分; 二、柏拉圖所記述的亞特蘭蒂斯故事的真實性不容懷疑; 五、聖經《創世紀》中所描述的「伊甸園」,指的就是亞特蘭蒂斯; 六、古代希臘及北歐傳說中的「神」,就是亞特蘭蒂斯的國王、女王及英雄; 七、埃及和秘魯的神話中,有亞特蘭蒂斯崇拜太陽神的遺跡; 九、歐洲的青銅器技術源自亞特蘭蒂斯; 德奈利的13個綱領,似乎可以回答包括《聖經》記事在內的一大批人類活動的疑問。那麼有關各地人類超文明的記錄也應是可信的了?而且,遠古時人類的相互溝通與交往也是可以被證實的了? 古埃及的許多習俗,都可以在古代墨西哥合眾國找到奇異的「印記」。在瑪雅人的陵墓壁畫中,可以輕易找到與古埃及王陵近似的圖案。這樣的「巧合」不勝枚舉。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兩個地區的文化和習俗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系,這個聯系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或重復。由於它們相距十分遙遠,我們至今沒有找到他們直接交往的任何有力證據,而且它們還處在不同的歷史時代。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之間的一系列「巧合」,更像是遠古時代高度文明遺留下來的「印記」! 僅管人們發現了大量證據證明大西洋海底存在這古大陸,但是目前亞特蘭蒂斯大陸之謎仍未徹底解開。 亞特蘭蒂斯與利莫里亞(姆大陸) :.亞特蘭蒂斯 利莫里亞(傳說中沉入印度洋海底的一塊大陸)文明的崛起和沒落事實上並沒有準確的文獻記載,盡管很多人都走進去尋找這塊神秘的大陸。失落文明的崛起與沉沒——或者僅是毫無理由地出現和消失。如果與亞特蘭蒂斯聯合起來,或者可以推測出發生了什麼事,基於研究員把考古學證據,傳說和理論拼湊起來,有一些是形而上學的渠道。 . 利莫里亞的確實位置不同的研究員和作者的看法都各有不同,盡管它是太平洋上流入美洲的一塊神秘土地,就像大西洋是與大西洲連接,延伸到地中海一樣。無論你相信利莫里亞在哪裡,它總是與圓火花聯系著。這個地區在2004年12月26日發生了海嘯,強烈的地震和火山爆發在沉睡了很多年之後就繼續著。這是古老傳說中的利莫里亞再次向我們重現的警告——因為他們假設這個就是利莫里亞——在大陸形成之前——或者是一群小島——沉入了海洋。 .利莫里亞的命運,同太平洋,姆大陸和凱西說的祖(Zu),或者奧克斯(Oz)一樣,與被提議的亞特蘭蒂斯不同,更加像古老的先知和現代透視者所在我們有生之年所預知的人類命運。傳說都是相同的……一個興旺,先進的文明突然間在到處都出現。它們的起源和沉沒都與災難有關,它們的大陸都沉在「海洋」之下是歸因於自然力量和人類的不平衡。
⑤ 中國最神秘的千年古寺,竟然挖出了世界最大地宮,這個地宮是哪個時期的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也有很多令人驚嘆的歷史遺跡。就像我們所驚嘆的故宮,長城等等。這些都是歷史留下來的瑰寶。融合了先人許多的智慧。這些奇跡是令我們驚嘆的。在我們國家還有一座非常神秘的千年古寺,裡面很近,然後還挖出了非常大的地宮。同時還發掘出大批唐代稀世珍寶。
沒想到這個經歷了多次的戰火洗禮的古寺廟,差一點就毀在了炮彈之中,被重修之後又能讓是給世人這么大一個驚喜,實在是世間罕見。現在遊客們進到裡面,還能看到很多已經出土的文物,它們多半都是佛教的用品,還有用金瓶裝置的佛祖舍利,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製造工藝實在是太高深了!
⑥ 瓦倫西亞在西班牙的哪個城市
瓦倫西亞市位於西班牙東南部,東瀕大海,背靠廣闊的平原,四季常青,氣候宜人,被譽為地中海西岸的一顆明珠,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
⑦ 臨泉著名的千年古寺「白雲寺」已經恢復重建,重啟輝煌指日可待
根據查證、臨泉縣千年古寺白雲寺,原名為通教寺,又稱大佛寺,因寺院的旁邊有一座七層的寶塔,又稱之為塔寺。該寺始建於唐朝貞觀二十三年的時候,這座千年古寺是臨泉 歷史 上最古老的著名寺院。
根據史料記載,昔日的白雲寺位於古銀杏樹的旁邊,始建於隋唐時期,極盛於宋元時期,初次毀於元末時期的農民起義,明清時期也均有重建,古寺的香火延續了千餘年的時光,最後還是毀於民國時期的軍閥混戰,豫匪巨禍之中。
從民國初年的時候,這座古寺的最後一間大殿也最終崩塌了,古寺因歷經戰亂等自然風化的情況,這座塔寺現已盪然無存,消失在 歷史 的長河之中,距今已有近百餘年的時光。
據說,繁盛時期的白雲寺鍾聲可傳十里,如今的我們可以想像到,昔日的白雲寺廟宇香火鼎盛之況是多麼的繁榮。而今,只留千年古樹遺留於世獨立於此,冷眼觀人生百世輪換,世態炎涼人間冷暖。
靜立洲頭,背倚夕陽,看兩河並匯,飛霞流丹;想逝水東去,終歸大海。感念人生百歲,恍若一夢,譬如流水,海陸循環。若非行善積德,流芳族群,還不如螻蟻一生,蠅營狗苟。更憐善男信女,擎香合十,香火明燭,佛號連連。
近年來,隨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根據《宗教事務條例》有關規定精神,結合我們臨泉地區當地佛教寺院建設和佛教事業多方面的發展需要,如今終於恢復重建這一千年古剎了,並傳承 歷史 文化法脈定名為「白雲寺」
2017年古寺獲批重建,新建白雲寺將坐落於流鞍河濕地公園內泉鞍洲上。在 歷史 悠久的臨泉縣,千年白雲古寺恢復重建,這里將成為全縣風景優美的人文勝景、佛教聖地和 旅遊 文化目的地,將譜寫臨泉佛教的新篇章。
白雲古寺 歷史 悠久、歷經滄桑現古剎重現光輝,這不僅成就了臨泉的 旅遊 事業,對於 社會 和諧發展也是將大有益處。臨泉的 旅遊 業發展,未來可期!
規劃重建中的白雲寺風格獨特、規模雄偉、建築精美、造像庄嚴、設施完善、宗教活動功能齊全。以寓佛教「慈航普渡、愛國愛教」之意。恢復重建白雲寺總體其中計有:山門殿、伽藍殿、祖師殿、萬佛塔、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賢殿、法堂、禪堂、念佛堂、五觀堂、藏經樓,雲水樓,法師寮, 居士寮、等各類殿堂以及各類生活附屬設施和園林綠化。
白雲寺建成後這里將作為臨泉縣佛教十方叢林寺院使用, 不僅填補了我縣佛教目前缺少正式開放叢林寺院的空白,而且必成為全縣風景優美的人文勝境、佛教聖地; 旅遊 文化發展和「魅力臨泉、幸福臨泉、平安臨泉」建設譜寫新篇章,貢獻佛教界應有的力量!
臨泉姜尚故里 、雜技之鄉、紅色足跡 、中原牧場等這四張名片,不僅展現了臨泉 歷史 的厚重,更彰顯了臨泉悠久 歷史 文化的燦爛歷程。
白雲寺作為臨泉 歷史 上最著名的寺院,也是我們臨泉 歷史 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重建後的白雲寺將成為臨泉佛教聖地文化的又一張享譽國內外的靚麗名片。
只是不知為何泉河洲子白雲寺已有一年有餘未曾建設,目前一直處於停工的狀態,鋼筋都已銹蝕,卻一直遲遲不見動工,與之相鄰的封神魔幻公園早已建成對外開放,不是否能夠盡快實現對外開放。
⑧ 西班牙首都是哪個城市 馬德里簡介
1、西班牙首都:馬德里。
2、馬德里(西班牙語: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馬德里自治區首府,其位置處於西班牙國土中部,曼薩納雷斯河貫穿市區。市內人口約340萬,都會區人口則約627.1萬(2010年),均佔西班牙首位。其建城於9世紀,是在摩爾人邊貿站「馬格立特」舊址上發展起來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將首都從托萊多遷入於此,由於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發展,成為往後西班牙殖民帝國的運籌中心,現今則與巴塞羅那並列為西班牙的兩大對外文化窗口。
3、馬德里同時也是西班牙的商業中心和「總部經濟」中心。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梅塞塔高原中部,瓜達拉馬山脈東南麓的山間高原盆地中,海拔670米。南下可與非洲大陸一水為限的直布羅陀海峽相通,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歐洲腹地,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歷史上因戰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歐洲之門」之稱。
⑨ 泗縣千年古寺位於泗縣什麼地方
泗縣沒有寺廟,我就是泗縣的!
⑩ 千年古都是指哪個城市
首先要說的是:西歐的國家在狹義上是指歐洲西部瀕臨大西洋的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
有倫敦、巴黎、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塞爾、馬賽等著名城市
那麼千年古都應該是指倫敦、巴黎和馬賽。
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