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電影靈欲的樂章想講什麼
❶ 誰能幫忙介紹下蘇菲瑪索,盡量詳細點,謝謝
1980年,14歲的蘇菲·瑪索出演了法國經典影片《初吻》。在影片《初吻》中,憑借獨特地青春氣息,成為令法國為之驕傲的「法蘭西玫瑰"。
出生地:巴黎,法國(Gentilly Paris, France)
星座:天蠍座
父親:卡車司機(Tuckdriver)
前夫: 安德列·左拉斯基Andrzej Zulawski(已友好分手)
兒子:Vincent
身高:173 厘米
體重:47 公斤
三圍:B34-W24-H34
成名經歷
蘇菲·瑪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於法國巴黎,就讀高中時因為尋找打工的機會,而被一家廣告商看中,因此幸運地從七百名應征者當中脫穎而出,被選為【初吻】的女主角。這部描述少女懷春情懷的電影於1980年在法國上映,吸引了上百萬觀眾,在其它歐洲國家以及日本及台灣上映時也是盛況空前,蘇菲·瑪索的少女魅力也因而風靡了全世界。兩年之後,蘇菲·瑪索乘勝追擊,又主演了續集【初吻2】,推出後依然轟動,並為她贏得一座凱撒獎。
16歲時,她與法國影帝哈德巴狄厄(Gerard Depardieu)及法國影後凱瑟琳丹妮芙合演【沙崗堡】,第二年又與傑哈德巴狄厄再度搭檔合演【警察】。1984年,蘇菲瑪索和波蘭導演安德列左拉斯基合作【狂野的愛】,為她的演藝生涯以及個人生活帶來大轉變,她從此擺脫玉女戲路的局限,也和左拉斯基成為現實生活中的親密伴侶。
接下來的幾年,蘇菲瑪索一直企圖嘗試更多不同類型的角色,作品包括【雪琳娘】、【來自巴黎的女孩】、【心動的感覺】、【情書戰場】、【留住有情人】、【豪情玫瑰】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藍色樂章】以及最近的【情慾寫真】。
1995年,蘇菲瑪索開始將演藝觸角擴展到美國,在梅爾·吉布森的力邀之下,蘇菲瑪索在梅爾·吉布森自導自演的電影【勇敢的心】里飾演與蘇格蘭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發生一段情的法國公主。接著,她又在【安娜·卡列尼娜】擔任女主角。之後,又接演了【Firelight】和【失去與得到】兩部美國片。除此之外,她的近作有【仲夏夜之夢】。當然最受矚目的還是她加入007系列影片【黑日危機】的演員陣容。
蘇菲瑪索在【黑日危機】的片中,我們看到的已經是一個全然成熟形象的蘇菲瑪索。除了演戲之外,蘇菲瑪索也嘗試多方位發展,她所執導的短片【L』 Aube a l』 Envers】曾經獲選參加1995年坎城影展的「一種注目」單元,而在1996年她也在法國出版了一本自己寫的書《La Menteuse》。
蘇菲瑪索在影壇可以說是資歷頗深的老演員了。說起她走上銀幕的經歷還是頗具戲劇色彩的。1982年,14歲的蘇菲瑪索就開始拍電影,在這之前她是在遠離攝影棚現場和對電影完全陌生的環境下成長的。她一直住在巴黎市郊,而她的父親是一個卡車司機。她在一次外出尋找工作時,從一個朋友處得知法國導演 Claude Pinoteau(克勞德·皮諾蒂奧)正在為他的一部電影《初吻》尋找一個新人,結果她竟一試成功。她的這部處女作推出後獲得了巨大成功,該片在巴黎上映間,觀眾蜂擁而至,在歐洲各地亦所向披靡。不久《初吻》續集的推出,這部影片則為她獲得了「凱撒最有希望女演員獎」,從此步入法國影壇。
成名後的她開始不僅僅滿足於青春野少女之類的形象,嘗試著其它性格角色,然而這一切並不是電影公司所需要的,他們不希望這棵搖錢樹過早因轉型而夭折。索菲瑪索16歲時,她做出令全世界震驚的事:用壹百萬法郎買回了與高蒙電影公司的合約。她說:「這樣做當然使我不得不借錢,我沒有那麼多錢。可人們為了不讓我與安德澤祖拉伍斯奇拍《偷情者》做了各種各樣的事。這是暴力的、幾乎是種族主義的。我屬於高蒙電影公司,我是他們的小寵物,我不得不聽從他們。但這使我無法忍受,可我又很害怕因為違約而進監獄。」也正因為如此,她獨立的個性卻使她成為法國一位最受歡迎和尊敬的女演員,並且走紅於世界影壇。
八十年代末期與九十年代初期索菲瑪索的成績平平,近十年間只有一部《芳芳》(即留住有情人)表現出色,為了打開市場,她接下了好萊塢影片《勇敢的心》的邀請。《勇敢的心》是她飾演的第一個英文片角色,當問及為什麼請蘇菲瑪索飾演女主角伊薩貝爾時,導演兼男主角梅爾·吉布森回答說:「因為她很漂亮,她是法國人而且她是個好的女演員。這個角色需要至少兩種以上的因素。」一位給她拍過多次照片的攝影師稱她是「最漂亮和最感性的女演員」。
蘇菲.瑪索對法國電影的批判性看法是:「美國電影造成如此大的威脅。在法國我們有許多冒充有個性的電影導演,而實際上他們腦子里沒有一點新思想。」她有一位好萊塢的代理人,但卻沒有興趣移居洛杉磯。
蘇菲.瑪索曾經參加以抗議在吉爾若德射殺鴿子和在普羅旺斯的鬥牛遊行。「我憎恨任何形式的暴力。對我來說,折磨公牛的鬥牛士失去了他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任何人都應尊重生命,不能批准這種死亡游戲。」她曾經擁有過一個古老的農舍,但是在她的貓被獵人和他的狗捕殺以及她的11歲大的西班牙長耳獵犬被偷之後,她離開了那裡。 她除了為動物謀福利之外,還是Arc-en-Ciel彩虹福利基金會的資助人,這是一個幫助患病的兒童實現夢想的組織。
1995年春,蘇菲瑪索執導了她的第一部影片。這部影片是以她在拍攝《勇敢的心》時寫的電影劇本為基礎的8分鍾短片。這部短片受到戛納電影節的充分認可。
1999年是蘇菲瑪索電影豐收的一年,首先是她的電影《心火》在全球發行,而她的另兩部英語影片分別是與戴維.斯帕德主演的《失去與得到》以及和凱文.克萊恩、米雪爾.菲佛主演的《仲夏夜之夢》都獲得較好的口碑。
1999年,由她參加的007系列影片第19集《危機世界》,這部電影在一個月的時間就突破一億美元,並將有可能成為最賣座的007影片,而索菲瑪索則再次讓全世界影迷欣賞到迷人的外貌與精湛的演技。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2001年的《盧浮魅影》,這部電影是利用了古代埃及法老王的超度,體現人對生命的渴望。從女主人翁祖母的去世到和男主人翁的相遇,無疑都體現了,人作為活著的靈魂,必須承擔起對生死理解的超度。而蘇菲瑪索的演技再次讓我們看到了這部驚悚電影背後對於生命的真諦.
作品年表
1.1980年 《初吻》(laboum),又名《第一次接觸》,飾薇克。
2.1982年 《初吻2》(laboum2),又名《再一次接觸》,飾薇克。
3.1984年 《薩卡納要塞》(fortsaganne),又名《沙崗堡》,飾馬德萊娜。
4.1984年 《最後一次接觸》(joyeusespues),飾朱麗。
5.1985年 《狂野的愛》(lamourbraque),又名《野戀》,飾瑪麗。
6.1985年 《警察》(police)》,又名《末路刑警》,飾諾麗雅。
7.1986年 《墮入地獄》(descenteauxenfers),飾勞拉。
8.1988年 《女學生》(ltudiante),又名《心動的感覺》,飾瓦倫蒂娜。
9.1988年 《雪琳娘》(chouans!),飾塞利納。
10.1989年 《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麗》(),飾布朗什。
11.1990年 《來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palisades),飾波娜戴特。
12.1991年 《情書戰場》(poursacha),飾勞拉。
13.1991年 《藍色樂章》(lanotebleue),飾索朗日。��
14.1993年 《芳芳》(fanfan),又名《留住有情人》,飾芳芳。
15.1994年 《豪情玫瑰》(lafilleded』artagnan),又名《達達尼昂的女兒》,飾愛盧瓦茲。
16.1995年 《勇敢的心》(braveheart),飾伊莎貝拉王妃。
17.1995年 《雲上的日子》(par-delàlesnuages),飾女孩。�
18.1995年 《對我來說,拍電影就是生活》(makingafilmformeistolive)。
19.1996年 《安娜·卡列尼娜》(annakarenina),又名《浮生一世情》,飾安娜·卡列尼娜。
20.1996年 《瑪奇絲》(marquise),又名《路易十四的情婦》,飾瑪奇絲。
21.1996年 《心火》(firelight),飾伊麗莎白。��
22.1999年 《失去與得到》(lost&found),飾麗拉·杜布瓦。
23.1999年 《仲夏夜之夢》(amidsummernight』sdream),飾希波麗妲。
24.1999年 《007之黑日危機》(the world is not enough),飾艾麗卡·金。
25.2000年 《忠貞》(lafidélité),又名《情慾寫真》,飾克萊麗。
26.2001年 《盧浮魅影》(belphégor,lefantmelouvre),飾麗莎。
27.2002年 《對我說愛》(parlez-moid』amour),又名《當愛變成習慣》,自編自導。
28.2003年 《當阿歷克斯遇到艾瑪》(alex&emma),又名《書中自有顏如玉》。
29.2003年 《我決定留下來》(jereste),飾瑪麗·多米尼克。
30.2004年 《逃之夭夭》(anthonyzimmer),飾吉雅拉。
31.2004年 《護士娜麗》(acesoir),又名《晚上見》,飾娜麗。
32.2007年 《魅影追擊》,分飾維多利亞和露絲。
33.2008年 《暗處的女人》
34.2008年 《幕後女英雄》,又名《超女特工》
個人小說
1996年,蘇菲·瑪索出版了自己的處女作小說《說謊的女人》。
成熟的邦女郎——蘇菲·瑪索
007系列裡的蘇菲·瑪索扮演的不再是平時銀幕上楚楚動人的角色了,而是挑起了奸角大梁。在蘇菲·瑪索那美麗的瞳孔里,透露出不同於一般的冰清玉潔,這讓007不自覺地有保護她的沖動,卻差一點死在其魅影詭計之下。或許這個有點壞的女人才是邦德的真正所愛,戲中在蘇菲·瑪索死時,007第一次滴下了眼淚。
隨著電影市場激烈的競爭,007也不得不開始和知名女星展開合作。楊紫瓊的加盟,不僅讓007多了一個武功高強、美貌性感的搭檔,也讓世界見識了華人女星的耀眼風采,而後這位大牌女星蘇菲·瑪索也向全世界的觀眾展現了她冶艷成熟的一面。
歌曲
當時她因《初吻》一片而聲名鵲起,並立刻有音樂製作人建議她試試唱歌。她在他人安排下和當時一位當紅的男歌手合作了一首名為Dreaming Blue的歌曲,反響還不錯。之後她便雄心勃勃的決定正式進軍唱片界。唱片公司集合了當時非常強大的製作陣容為她發行了一張名為Certitued的專輯,希望能和她的影片一樣大受歡迎,可惜蘇菲並不是天生當歌手的料,這張唱片的成績慘不忍睹.這張專輯共有九首歌.
1- Bérésina
2- Formose tripper
3- Vive la mariée Senôr 處女作《初吻》中經典鏡頭
4- L'hirondelle dans le sel
5- Barcelona
6- Petite Certitude
7- Ton corps, mon corps
8- Sibérie fait froid
9- Elle est re
❷ 介紹下里姆斯基 克薩科夫 的 天方夜譚
推薦講解與試聽:
http://www.hongen.com/art/gdyy/amqbl/ga41701.htm
《天方夜譚》又稱《舍赫拉查達》交響組曲寫於1888年,它取材於阿拉伯神話故事《一千零一夜》中個別的、互不相關的片段和畫面。全曲共分四個樂章:第一樂章,描寫海洋和勇敢的探險家辛伯達在海上與狂風巨浪搏鬥的經歷;第二樂章,敘述太子卡連德爾所經歷的驚險故事;第三樂章,描寫太子戛梅祿和公主白都倫的故事;第四樂章,描寫巴格達的節日和辛伯達的航船觸礁沉沒的情景。初版樂譜上有簡單的提示,再版時作者把各段的標題刪去,以便讓聽眾有充分的自由根據個人的想像去理解樂曲的內容。這部作品在和聲與管弦樂彩的運用上有不少可以借鑒的地方。
《舍赫拉查達》:俄國作曲家裡姆斯基一柯薩科夫的交響組曲Op.35(1888年作),是俄羅斯標題交響音樂的傑作之一,取材於《天方夜譚》中的故事。
此曲共分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海和辛巴達的航船;第二樂章:卡連德爾王子的幻想故事;第三樂章:王子和公主;第四樂章:巴格達的宴會和毀在青銅騎士礁上的航船。本課節選的是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採用奏鳴曲式結構。
引子:e小調,是蘇丹王主題,低沉而威嚴,由全部弦樂和單簧管、大管、長號、大號奏出。
接著是木管組和弦延續,之後,在豎琴的伴奏下,獨奏小提琴奏出了主人公舍赫拉查達的主題——一個富有濃郁東方色彩的美妙旋律。
呈示部的主部主題(海的主題)在大提琴和中提琴同定音型的伴隨下,展現了波浪滾滾的大海景象。
本樂章有兩個副部主題,第一副部由長笛和木管呼應吹出,旋律流暢、節奏平穩,是水手辛巴達和他的小船的音樂主題。
第二副部來自舍赫拉查達的主題。
展開部描寫辛巴達的航船與海上風暴的搏鬥,音樂由呈示部的主題自由發展而成。再現部由兩小節的引子引入,其主題是主部主題和副部主題的結合。
尾聲是「海的主題」的變形,長笛和雙簧管吹出,旋律抒情,音響低弱,暗示辛巴達的航船駛向遠方……
附錄一:
交響組曲:
交響組曲是交響樂隊演奏的組曲.音樂的發展較豐富,復雜,每個樂章的結構也較大,已接近交響曲.交響組曲常常是標題性的內容並與一定的文學作品有關.典型的代表作為:<舍赫拉查達>.這首交響組曲用總的標題把各個樂章組合在一起,又將音樂的主導動機貫穿於各樂章,音樂主題的處理極其靈活.同一主題及其變形在不同樂章中表現了不同形象,動作和畫面.然而作曲家並無描寫具體故事情節的意圖,作者希望聽眾所得到的印象」應該是一篇千奇百怪,變化突忽的神話所組成的東方故事」.而不僅僅只是四個連續奏出以共同主題為基礎的樂章.其他著名的交響組曲還有格羅菲的<大峽谷>等.
附錄二: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1844~1908):
俄羅斯強力集團成員之一.12歲入彼得堡軍士官學校學習,畢業後,航海三年.1871年在彼得堡音樂學院任教授,培養了許多作曲家,並在著書立說及社會活動等方面很有成績,其作品富有鮮明的民族風格,他的旋律很富有特色,配器精彩,善於描寫景物和刻畫人物形象,被譽為」海的風景畫家」.主要作品還有:<薩丹爾王的故事>,<薩特闊>等15部歌劇及<西班牙隨想曲>,<金雞>等交響音樂作品.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在理論方面的影響很大,<和聲學實用教程>,<管弦樂法原理>等至今還作為世界上許多音樂院校的教科書.
❸ 高分~~幫我推薦幾部電影
根據你說的這幾部給你幾個不是很大眾的建議
落水狗Reservoir Dogs(1992)
和低俗小說一樣昆丁的經典
故事發生在南加州某地,黑幫老大喬·卡伯特和他的兒子「好傢伙」艾迪召集了六名強盜,准備到珠寶店搶劫一批天然鑽石。這六個人彼此各不相識,甚至連對方的姓名都無從得知。喬為了保持機密,以顏色作為...
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1995)
這部黑色驚險片在劇本結構上的突破性成就推翻了觀眾的慣性邏輯思維,欣賞本片時必須全神貫注於每一個細節才能在謎底揭曉時獲得恍然大悟的樂趣。
失憶/紀念品 MEMENTO(2001)
正值新婚的謝爾比夫婦遭到了一名歹徒的襲擊,兇犯殘忍地殺害了萊昂納多的妻子,萊昂納多自己雖然從死亡線上掙扎了回來,卻因為腦部的嚴重損傷而得了一種奇怪的「短期記憶喪失症」,從此他只...
魔鬼的脊樑The Devil's Backbone El espinazo del diablo
到處都沒找到介紹,西班牙「恐怖片」,又名鬼童院,講述西班牙內戰期間幾個孤兒院孩子和幾個土匪的故事,很有看頭
潘神的迷宮Laberinto del Fauno, El(2006)
合上部的風格有點相近,也是一部很不錯的片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即將結束的時刻,包括西班牙在內的南歐國家已經在盟軍的控制之下。不過飽受弗朗戈領導的叛軍蹂躪多年的西班牙卻仍然有不少地區還未平息戰亂。
但是在西班牙北部納瓦拉的山區,依然有一小伙叛軍仍在頑強抵抗。與此同時,充滿夢想的小女孩奧菲麗婭(伊凡娜·巴奎羅)和身體虛弱並且懷有身孕的母親卡門(阿里亞德娜·吉爾)無奈之下跟隨她的繼父維達爾上尉(瑟奇·洛偑茲)一同搬到了納瓦拉地區…
水果硬糖Hard Candy(2006)
女人看了解恨,男人看了心寒的片子,片中女豬腳太有才了,07新片juno中也有非凡表現。juno就不介紹了,拿大獎的片子
你是不是有上網泡mm,約女孩出來見面的習慣?我知道有一些無聊的人,他們在網上聊天的所有目的,就是網下見面;而見面的所有目的,無非是……
失蹤寶貝Gone, Baby, Gone(2007)
雖說新片但一定要強調下,個人無敵喜歡,贊一個本阿弗萊克,第一次導片就很不錯,它弟弟的演技也還行
波士頓的多爾切斯特是一個無情的街區。這是一個由冷漠和強大所定義的地方,在這里沒有弱者的生存空間,而且即便你足夠強大和冷漠,也同樣還需要上天眷顧的好運才能在此處立足。冰冷的街道上到處散落著破碎的家庭,破碎的心,破碎的夢想…… 四歲的小女孩阿曼達·麥科克雷蒂就在這個街區失蹤。警方展開了全面的調查卻查不到任何的蛛絲馬跡。絕望中,阿曼達的姨媽和伯父找到了私家偵探帕西克·肯奇(卡西·阿弗萊克飾演)和安吉·真納羅(米歇爾·莫娜漢)。
帕西克和安吉對多爾切斯特街區十分熟悉,他們也知道阿曼達有一個癮君子母親。二人謹慎的接手了這個案子。隨著調查的深入,他們發現自己手頭的線索越來越深的把他們帶入了多爾切斯特毒品交易、兒童誘拐等犯罪網路的核心,但仍舊沒有找到關於失蹤小女孩的任何音訊……
好傢伙/盜亦有道Goodfellas(1990)
老馬丁的經典之作,不看這部片可以說不用看黑幫片了
四海好傢伙全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插述美國黑幫名亨利希爾在江湖上縱橫三十多年的傳奇遭遇,逼真地表現出黑道人物獨特的生活型態和與眾不同價值觀。
賭城風雲Casino
同上,不看此片終身遺憾
在有些人看來,賭博是一樁需要認真對待的事業,薩姆·「埃斯」·羅思坦就是抱著這樣一個信念經營賭場的,結果是賭場生意興隆,他自己也成為富四一方的大亨。自從他娶了妓女出身的金姬後,敗象開始出現。黑社會老大派來保護羅思坦的尼基匪性不改,總幹些觸犯法律,被警方禁止踏足賭場;羅思於坦開除了一個不負責任的賭場工作人員,得罪了當地的官員;更糟糕的是金姬仍不忘舊情,給吃軟飯的前任男友送錢,婚姻的裂痕使羅思坦心神不寧。尼基自不量力要當老闆,昔日的合作夥伴磨擦加劇。最後,金姬攜款潛逃被追捕,一切的一切到了結的時候…… 本片是殿堂級大師導演馬田.史高西斯與其愛將羅拔.迪尼路第八度合作,揭開賭城鮮為人知的一面。
喜劇片方面我推薦你看看兩桿大煙槍的三部曲,蓋里奇的黑色幽默,也是經典
兩桿大煙槍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1998)
坑蒙拐騙Snatch(2001)
左輪手槍(2005)
前兩部必看
韓國電影也有不錯的,不過惡搞的除了野蠻女友和色即是空我看過其他一概瞧不起
個人認為比較經典的
復仇三部曲
我要復仇
老男孩
親切的金子
前兩部也是黑色影片迷必看
說了許多不知樓主有興趣否,有興趣再說!
❹ 范海辛裡面演德古拉演員的介紹
中文名: 理查德·洛克斯伯格
英文名: Richard Roxburgh
正統的演藝學校出身,1986年畢業於澳洲戲劇學院,在澳洲他得過相當多的戲劇獎項,可以說是澳洲第一流的男演員。近來參與演出的作品,較為人所熟知的有【紅磨坊】(這個知道)、【不可能的任務II】等等。
姓名:Richard Roxburgh
出生日期:1962.1.1
出生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奧爾伯里
頭發:金色
眼睛:藍色
身高:1.80
婚姻情況:2004年9月25日與silvia colloca結婚
簡介:
richard出生在albury,他是6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一個。richard開始時並不打算從事演繹業,他的父親是一個出色的會計,所以richard小時候想在銀行業發展。成績優異的他,就讀於著名的澳洲國立大學,專修經濟學。兼修在大洋洲著名的澳洲戲劇藝術學院(很多澳大利亞的好萊塢明星都是從那兒走出來的。)學習表演。他非常喜歡經濟學,但在他走向成為一名銀行家的路上時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戲劇學習。
在戲劇學院學習時,他在不同的劇院磨練自己,從扮演了很多莎士比亞戲劇里的人物到王爾德 (Oscar Wilde) ,蘭福德(Lanford Wilson),哈羅德( Harold Pinter)的等等。豐富的戲劇表演經驗,為他贏得了很多喝彩聲。
就這樣,他開始在扮演電視作品,1991年他在'dead to world'第一次扮演了電視角色。
他還曾經到過中國,拍攝過《天脈傳奇》,裡面那個大反派就是他了。
Romulus, My Father ------- (2007)
作為演員理查德·洛克斯巴羅 Richard Roxburgh的電影作品(數量:39)心智相投 Like Minds ------- (2006)
Boffo! Tinseltown's Bombs and Blockbusters ------- (2006)
The Silence ------- (2006)
Blood Brothers: The Making of 'Blue Murder' ------- (2005)
Frágiles ------- (2005)
絕密飛行 Stealth ------- (2005)
范海辛/狙魔人/凡-海爾辛/凡赫辛/怪物獵人 Van Helsing ------- (2004)
Van Helsing: Behind the Screams ------- (2004)
Van Helsing ------- (2004)
Van Helsing: The Man and the Monsters ------- (2004)
The World of Van Helsing ------- (2004)
The 2003 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 Awards ------- (2003)
特別紳士聯盟/非凡紳士聯盟/神奇紳士聯盟/紳士大聯盟/天降奇兵 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 ------- (2003)
The Road from Coorain ------- (2002)
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s ------- (2002)
天脈傳奇 The Touch ------- (2002)
有理無理只愛你 The One and Only ------- (2002)
The Night Club of Your Dreams: The Making of 'Moulin Rouge' ------- (2001)
紅磨坊/情陷花都/情陷紅磨坊 Moulin Rouge! ------- (2001)
Blonde ------- (2001)
碟中諜2/不可能的任務2/職業特工隊2 Mission: Impossible II ------- (2000)
最後的九月 The Last September ------- (1999)
鋼琴家的靈欲樂章 Passion ------- (1999)
冬日之光 In the Winter Dark ------- (1998)
魔鬼不設防 A Little Bit of Soul ------- (1998)
舊歡如夢 Thank God He Met Lizzie ------- (1997)
奧斯卡與露辛達 Oscar and Lucinda ------- (1997)
The Last of the Ryans ------- (1997)
旅途歌手 Doing Time for Patsy Cline ------- (1997)
革命小子 Children of the Revolution ------- (1996)
夢影留聲 Billy's Holiday ------- (1995)
Hayride to Hell ------- (1995)
Talk ------- (1994)
Halifax f.p: Lies of the Mind ------- (1994)
犯罪經紀人 CrimeBroker ------- (1993)
Tracks of Glory ------- (1992)
Dead to the World ------- (1991)
The Saint: Fear in Fun Park ------- (1989)
The Riddle of the Stinson ------- (1987)
❺ 誰知道一部關於從小生活在游輪上的鋼琴手的外國電影
海上鋼琴師
超級好看的,而且又有意義。你真有眼光哦。這是部名片來的。
資料如下:原片名 La Laggenda del pianista sull ' oceano(義大利文)
系列簡介
義大利導演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電影院》(又譯星光伴我心),《海上鋼琴師》(又譯聲光伴我飛),《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譯真愛伴我行),我們可以將它們定義為「時空三部曲」或者是「尋找三部曲」。導演運用了一種相同的敘事結構——「回到」。
三部曲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推薦你都看完
下面是影評。雖然不是自己寫的,但是都寫得很好
影片解析
[編輯本段]
關於電影
這是一部盪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的心靈深處。影片採用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引起兩極反應:有人視之為傑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爛片」。影片的缺憾在於人物刻畫,主角太過神秘,讓人無法洞察他的內心世界,因而就很難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態調離憤青階段,該片則有打動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隨著Max回憶中的1900,與現實中Max追尋1900的下落這兩條主軸,交互穿插,緊緊牽動著觀眾的心,而當Max從樂器行老闆口中得知,Virginian號即將被拆解時,故事也達到了最高潮。
從戰前離開Virginian號之後便未曾聽說過1900消息的Max堅信,1900必定還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隻拆解的時間,來到這艘已殘破不堪的廢船上欲尋找1900最後的蹤影。1900還會在船上嗎?還是如Max的期望,已經找了個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並在茶餘飯後之際同她們提起Max這個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節,幾個精彩的橋段更是令人吟詠不已,包括Max初識1900時,兩人在海上狂風暴雨之際松開了鋼琴的固定栓,坐在鋼琴前隨船擺動著,一邊彈琴一邊在大廳里四處滑動,像極了跳著華爾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對傲慢的Jelly來勢洶洶的挑戰,1900如何展現出他過人的鋼琴天賦,讓與會者由輕蔑轉為震驚;以及那個不知名的女孩,如彗星般的散發出耀人光芒卻又快速離去,使得1900淡淡的憂愁,回憶的感傷,在片里充斥的偏黃色系影像中,益發顯得鮮明。至於移民懷著夢想乘船來到新大陸,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際驚叫「America!」的喜悅,卻也與孤寂的1900看著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這個角色,因為孤寂落寞的經歷,使其更能敏銳的看透人心,並藉此彈奏、創作出感動人心的樂曲。但一生面對海洋、面對鋼琴,陸地上的一切,對他來說有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使他一直對陸地躑躇不前。正如他所說:「我看不到陸地的盡頭」,或許對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緻看得到地平線,往返多地的郵輪也有靠港停泊的時候,88個琴鍵是有限的,他可以據以創作無限的樂章,然而陸地上綿延不絕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無法掌握的。
【海上鋼琴師】:感傷的海上傳奇
生於船,
長於船,
死於船,
這是一個虛幻的奇跡,一個傷感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他的傳奇。
大海、輪船、鋼琴、陸地、孤獨、友情與天才交織的故事。
孤獨,自從他被拋棄在維珍尼亞號開始就註定了他一生的悲劇,
樂者,自從在丹尼的海葬聽到音樂時就註定與音樂的一生糾纏,
傳奇,自從他無師自通流出的第一首曲就註定了他一生的傳奇,
他有個好長的名字叫【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音樂是他對人生的感悟
他的一生是無根的,終生都在飄泊的維珍尼亞號上,至死也沒有踏足陸地,他的一生就是一艘船與音符所組成。與他最不可分隔的就是音樂,他用率性而為的靈感,譜出最有情的音樂去解讀人生。
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是一種超敏銳的洞察力,與靈歌之王雷·查爾斯不同,雷·查爾斯是用音樂來完成對生命的依託,而他卻是用音樂去解讀生活,感悟人生,雖然他們對音樂都有異乎常人的感悟力,但卻有著不一樣的執著,雷·查爾斯將一生都放在了音樂這個精神生活上,而對於1900來說,音樂就是他的語言。他用心靈演繹融入了世間百態的樂曲。
他是音樂演繹的天才,輕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過琴鍵,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著的就不僅僅是音符,而是對生活的真誠。深情飄逸的曲風,唯美、優雅的飛揚,他的音樂時而精巧,時而大氣,時而細膩,時而磅礴,時而小心,時而大膽,時而激情,時而委婉。他以音樂來體現人物,用音樂來表達情感,用音樂來講述人生,他用音符來代替語言來觸及人們的心靈,聽著他的音樂,就像是聽著人生的經歷,聽著人生總總,他的手在鍵上,但是心如痴迷的樂者一樣隨著自已的音樂一起翱翔。我第一次強烈地感覺到音樂的世界是這么廣闊,原來音樂講述的世界是這么的迷人,這種音樂與人生的立體結合真的是讓人大開眼界,對於音樂也有了另一番的認識。
孤獨的寂寞與他的海上宿命
他一生都在海上,那艘客輪就是他的家,他的執著就是對海的依戀,海是他的宿命。
周而復始的人來人往、悲歡離合、人間萬象,一幕一幕的在他面前上演,他似乎已看盡了人間的繁華、冷漠、凄涼與虛偽,也看盡了人生。
「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見……」。
在陸地上,他掌握不了自已的命運,他也無法操縱那幺多的選擇,他的能力僅限於用88個鍵子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他選擇了不變。船就是他保護自已,囚禁自已的地方,同時也是他與紅塵隔離的地方。沒有身份證,沒有出生證明,這些都不是阻止他去陸地的牢籠,真正是牢寵卻是他的心,是一個在他的心中永遠的家。對於外界的不可知與不確定,他只有幻想、好奇與極大的恐懼。而維珍尼亞號才是他唯一的方向,在這里,他有時像個頑皮自在的孩子,有時卻又孤獨的叫人心酸,孤獨的藝術人生與無盡的大海也就是他的宿命。
我本不信宿命,命由人改,但深思後醒悟,性格豈非宿命,決定人一生,性格就是宿命,而對於1900,他宿命的一生豈非正是他的性格所定。
他是純粹的天才,他的個性是天才與幻想交融,他沒有下船,他選擇了他的幻想世界,他的懦弱似乎有些不正常,有些不可思議,但什幺是正常的?最起碼,他選擇了自已的路,為自已而活,而我們是不是還在為了一些遙不可及的所謂理想而奮斗,是不是還在為了壓力、為了別人而活,對一些唾手可得的卻沒有珍惜,對這些身邊的美好都沒有觸摸過。這豈非也同樣不正常。
友情是世間賜予他的唯一的溫暖
自從出現了光影的留念後,影片里就從來就不缺愛情,但偏偏這個海上鋼琴師卻沒有這樣的好運,對海的依戀,對選擇的恐懼,使他錯過唯一一次去愛的機會,他掰碎了那張記錄了初戀的唱片,他也掰碎了那段沒有結果的回憶。
還好,宿命在剝奪了他愛情的權力後,又給了他一段難得的友情。
這也是一個沒有女主角的電影,影片就是隨著胖子麥克斯的旁白開始,麥克斯也成了他主動與社會相關聯的唯一鈕帶,而與胖子麥克斯的友情也是1900在影片中除了大海與音樂外的最重要的感情寄託,也正是由於這個老友的存在,我們才會覺得他這孤獨的一生有了些許的溫暖。
當胖子抱著唱機,播放著柔情似水的無名樂曲在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上尋找他時,隨著影片的剪輯,胖子與柔情的音樂出現在了船上的一些舊地,這時與其說他的行為是尋找,倒不如說是緬懷,緬懷與1900一起走過的日子,緬懷對過去光影的留念。
你為什麼暈船浪?這是兩人多年後再次重逢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他們友情最開始的記憶。
胖子最終沒有勸阻1900的最後決定,理解的面對他不歸之路的選擇,這是一種什幺深度的感情,換了是你,你會怎幺做,是自私的拉他下船還是放手讓他達到靈魂的升化。當麥克斯默默地含淚離開即將炸毀的維珍尼亞號時,1900叫住了他,給他講了一個不好笑、但動人的笑話,我也發覺男人與男人之間的傾訴竟也感性、如此動人,也如此傷感,這時我有了一種莫名的悲傷,是一種孤獨的傷感。
吸引你眼球的影片靈魂
整部影片的氣氛都是由這個男人來營造的,從來沒有看過蒂姆·羅思這樣的儒雅,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的朴實,他的表演是那幺的不著痕跡,洗盡鉛華、渾若天成,驕而不躁。
他賦予了1900最大的生命力,並不年輕帥氣的他,用了富有童稚化的表演,將與紅塵疏遠的海上鋼琴師的無世俗、輕松、自然、雍容的性格進行了最有力的詮釋。他的眼神,親密而疏遠,清轍且憂傷。他將人物進行細節的刻畫,用點托起了人物,「隱」而不發的霸氣,悠然自得的優雅氣質,卻又略帶童稚純真。
在他的演繹下,這個海之子,就像是一個惹人憐愛、頑皮反叛、隨性而為的孩童,卻又有著叫人傷感的孤獨宿命。這會是一個不朽的角色,這會是一個真正的演者,至少是在我的心中。
影片透露出沉靜的歐州風格,非現在一些狂轟爛炸的好萊塢影片可比,雖然有幾段因要帶出劇情的而設置的回憶也稍嫌突兀與冗長,但這些並沒有影響我對影片的喜愛。它雖有看似稍有荒誕的劇情,但演員出色的表演賦予了影片太多,將你帶入了故事,讓人完全忘了這是一出戲,只是一個關於奇跡的傳說。 當他平靜的抬頭望向天空,那清轍直透入人心靈的眼神至今叫我難忘,看著他隨著爆炸的像涅盤一樣的維珍尼亞號號沉入了海底,留下的唯有心酸與感嘆。
從來沒有一部片子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傷,我想把文字寫的傷感,細膩一些,奈何我生硬的文筆無法達到。這部影片的原聲音樂應該是最有價值,因為每一段流水般的音樂都記錄著他一生中的故事,精彩卻不矯情,平淡卻又不失回味,而他的故事就像是這部片子的直譯名《1900的傳奇》一樣,這是一個奇跡,是一個海上傳奇,傷感的。
此曲只應天上有——觀《海上鋼琴師》
1900是一個被人遺棄在維吉尼亞號蒸氣船上的孤兒,一位善良的黑人燒爐工收養了他。那天,正好是1900年元旦,於是燒爐工給孩子取名為1900。然而燒爐工在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中喪生,只有8歲大的1900再度成為了孤兒。
1900無意間鬼使神差地來到一等艙舞廳的落地窗外,他第一次見到了與他一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樂器——鋼琴。從此,維吉尼亞號載著他用心靈演繹出的樂曲在歐美大陸間往返航行。
從未上過陸地的1900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說,陸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他看不到陸地的盡頭。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仍然不能邁下舷梯。直到最後,唯一的好友邁克斯告訴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最後,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看過《海上鋼琴師》後,我有一種想要理解1900的沖動,那怕只是一點點。雖然隔著電視屏幕,隔著遙遠的年代,隔著汪洋大海,所幸的是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清晰的看到1900純凈得如同嬰兒般的藍眼睛。演員蒂姆·羅斯的精湛演繹使我確信,真的有那樣一個沒有親人、沒有戶籍和國籍的天才鋼琴師曾在海上飄泊過。人世間的誘惑,功名利碌,他都視若無睹。即使是愛情,或可曾讓他魂牽夢縈,但就算那樣,他也只讓畢生之愛凝聚在瞬息:舷窗外移動的少女的倩影,破碎的唱片上夢幻般輕柔舒緩的樂曲,三等艙里膽怯忐忑的一個輕吻。此外,便是鋼琴、遊船和大海,還有浪濤中的平穩與寧靜。八十八個琴鍵上創造的無限的、美妙的、自由自在的音樂,充實了他有限而單純的生命。
1900是優雅的男人。絲紋不亂的深金頭發,纖塵不染的衣帽領結,風度翩翩的舉手投足,才華出眾的自信風采,純凈脫俗的天使面容。他的鋼琴前曾有多少美女為他傾情?他一定是沉浸於自己的音樂而無暇為琴音外的事物分心。
1900的生活單純但不乏人性之美。與養父間短暫的親情,與偶遇的少女瞬息即逝的愛情,以及陪伴他最長時間的邁克斯的友情,都曾滋潤過1900孤寂落寞的心。1900是感情細致而深邃的男人,他的精神和才情都傾注在鋼琴的八十八個琴鍵上。誰能理解他的心聲,誰能讀懂他憂郁而溫柔的眼神,誰是他不離不棄的愛人?惟有流淌於他指間的動人樂符。
若與俗世的生活來對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實的地方。比如,他從未接觸過鋼琴和音樂,但當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鍵上的時候,那些動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瀉而出;他從未受過正統的教育,卻能說出那麼詩意而蘊涵豐富的語言;甚至最後,當朋友邁克斯在那條殘破不堪的,顯然已廢棄很久的遊船上找到他時,1900哪來的食物維持生命?
我想,也只能以一顆詩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這部影片和1900。影片有意撇開物質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靈魂與音樂的交融,同時引導觀眾與片中或精彩絕倫,或妙趣橫生的音樂達到共鳴。
最後,當天上的一縷光線投射下來。1900仰起平靜的臉,似乎在問上帝,天堂里有鋼琴嗎?
1900舉起雙手在空中虔誠的彈奏,輕盈悠揚的旋律流水般在寂靜的空氣里迴旋。頃刻間,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1900帶著他尚未湊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
精彩台詞
「城市那麼大,看不到盡頭。在哪裡 ? 我能看到嗎 ? 就連街道都已經數不清了,找一個女人,蓋一間房子,買一塊地,開辟一道風景,然後一起走向死路。太多的選擇,太復雜的判斷了,難道你不怕精神崩潰嗎 ? 陸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個女人,一條長長的航線,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找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這個世界現在也沒有人知道我。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來,不是因為我所能見,而是我所不能見。」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 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裡,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 ? 那是上帝的鍵盤啊 ! 」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拿一部鋼琴來說,從琴鍵開始,又結束。你知道鋼琴只有88個鍵,隨便什麼琴都沒差。它們不是無限的。你才是無限的,在琴鍵上製作出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活的慣。」
「你把我推到舷梯上然後扔給我一架有百萬琴鍵的鋼琴,百萬千萬的沒有盡頭的琴鍵,那是事實,max,它們沒有盡頭。那鍵盤是無限延伸的。然而如果琴鍵是無限的,那麼在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
「天啊!你……你看過那些街道嗎?僅僅是街道,就有上千條!你下去該怎麼辦?你怎麼選擇其中一條來走?怎麼選擇「屬於你自己的」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地,或者選擇一道風景欣賞,選擇一種方法死去。 」
「那個世界好重,壓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裡結束,你難道從來不為自己生活在無窮選擇里而害怕得快崩潰掉嗎?」
「我是在這艘船上出生的,整個世界跟我並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攜帶兩千人。這里也有慾望,但不會虛妄到超出船頭和船尾。你用鋼琴表達你的快樂,但音符不是無限的。我已經習慣這么生活。 」
「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反正沒人記得我存在過,而你是例外,max,你是唯一一個知道我在這里的人。你是唯一一個,而且你最好習慣如此。原諒我,朋友,我不會下船的。」
7.精彩花絮
[編輯本段]
·片中那位挑戰1900,還大言不慚的說是他發明Jazz的那位仁兄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Jelly Roll Morton。《The Crave》本來就是他的作品。在電影里飾演Jelly Roll Morton的那位Clarence Williams III,他父親Clarence Williams也是早期Jazz的重要人物之一。據說是第一位在譜子上使用Jazz這個字眼的人。
·電影中的SS Virginian號在歷史上確有其船,1904年出廠,1954年左右被廢棄。它還與泰坦尼克號有關,據說沉船時SS Virginian號就在附近能接收到無線信號的地方。
·片中輪船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SS Lusitania號及其姐妹號SS Mauritania。1900彈鋼琴的舞廳有著跟SS Mauritania號相似的圓形屋頂。
·最後在錄音合成時採用的大部分實際音響出自鋼琴家締尤特布塔。
·雖然Tim Roth本來不會彈鋼琴,但經過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訓後應該是學會了。片子里對1900彈琴時手部的拍攝鏡頭充分說明了那是Tim Roth自己的手(他的手指不長)。要知道做到"形似"對初學者來說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電影原聲帶
1.1990's Theme
2.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3.The crisis
4.The Crave
5.A Goodbye to Friends
6.Study For Three Hands
7.Playing Love
8.A Mozart Reincarnated
9.Child
10.1990's Madness
11.Danny's Blues
12.Second Crisis
13.Peacherine Rag
14.Noctume with No Moon
15.Before the End
16.Playing Love
17.I Can and Then
18.1900's Madness#2
19.Silent Goodbye
20.Ships and Snow
21. Tarantella in 3rd Class
22. Enring Movement
23. Police
24. Trailer
25. Thanks Danny
26. Magic Waltz
27. The Goodbye between 1900 and Max
28. Goodbye Duet
29. Portraits
30. Lost Boys Calling
❻ 寧靜是哪個省的人
貴州省的
★演員寧靜
姓名:寧鏡
曾用名:寧靜
出日期:公元1972年4月27日
生肖:鼠
出生地:貴州省
國籍:中國
身高:166cm
體重:53kg
血型:AB型
星座:金牛座
愛好:音樂、運動
人生格言:順其自然
最喜愛吃的東西:辣椒
好朋友:一切談得來的朋友.
願望:創立一個以「寧靜」命名的品牌
最喜愛的演員:羅伯特·德尼羅、克拉克·蓋博、梅麗爾·斯特里普、莎朗·斯通、張瑞芳、斯琴高娃、劉曉慶
最崇拜的人:索菲亞·羅蘭
喜愛的樂隊:eagles
喜愛的化妝品:Nu skin、SKII
喜愛的顏色:黑、藍、白、灰、軍綠色.
最喜愛自己的電影作品:《陽光燦爛的日子》
最嚮往的地方:大自然
最常用的健身方法:快走、器械鍛煉、仰卧起座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跳舞
最擅長的舞蹈:現代舞、拉丁舞、西班牙舞.
美容建議:每天必須喝8杯水以上,胡蘿卜汁、蘋果汁、橙汁。
[編輯本段]☆獲獎經歷
高中畢業後,進入貴州藝術專科學院完成了三年表演系 的大專課程。其後前往上海發展,在上海藝術專科學院修了一年時裝表演課程。在廣州時 代動畫電影公司和悠悠動畫公司任動畫師時,在珠影客串演出了她的第一部電影《冰上情 火》,回上海後獲導演庄紅騰賞識,在《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中擔任女主角,其後出 演了《炮打雙燈》、《蘭陵王》、《陽光燦爛的日子》等影片。《炮打雙燈》在1994年西 班牙塞瓦斯蒂安電影節獲最佳女演員獎。1996年被上海電影評論家協會及北京大學生電影節選為最佳女演員獎。1998年、1999年摘取中國電影百花獎、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桂冠,2000年榮獲西班牙聖賽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大獎。2005年 榮獲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電影演員稱號
[編輯本段]☆電影作品
2006年《愛情呼叫轉移》
2005年《三岔口》 合作演員:郭富城 李心潔
2004年《借兵》
2002年《尋槍》 合作演員:姜文
2002年《驚濤駭浪》
2002年《天下無雙》
1999年《黃河絕戀》 合作演員:保羅·克塞 王新軍 李鳴
1997年《玫瑰天涯》
1997年《紅河谷》 合作演員:邵兵
1996年《新上海灘》飾馮程程 合作演員:劉德華、張國榮
1996年《大辮子的誘惑》
1995年《蘭陵王》
1995年《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5年《贏家》
1994年《奧菲斯小姐》
1994年《小嬌妻歷險記》
1993年《炮打雙燈》
1993年《偷拍的錄像帶》
1992年《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
1990年《聯手警探》
1990年《冰上情火》
]☆電視作品
《夢斷紫禁城》 飾 青蓮
《南越王》
《雪域迷城》
《鼓上蚤時遷》
《五女拜壽》
《月上江南》
1998年《上海之戀》
2000年《楊門女將》飾穆桂英
2001年《呂不韋傳奇/亂世英雄呂不韋》飾 趙姬
2002年《孝庄秘史》 飾 大玉兒 (孝庄皇太後)
2002年《英雄》 飾 唐嵐
2003年《曹操與蔡文姬》 飾 貂蟬
2003年《大馬幫》 飾 果果
2003年《真相的背後》
2003年《六指琴魔》
2003年《大漢天子 II》飾 衛子夫
2003年《白銀谷》
2003年《皇太子秘史》飾建寧公主
2004年《風流戲王》飾李香君
2004年《魂斷樓蘭》
2004年《傻小李元霸》飾蕭美娘
2004年《梧桐相思雨》飾隆裕太後
2004年《馬大帥2》
2005年《東歸英雄》 飾 央金
2005年《魔界之龍珠》
2006年《鹿鼎記》 飾 陳圓圓
]☆配音作品
動畫電影《寶蓮燈》配嘎妹。
]☆寧靜訪談錄
一、彩色動畫
寧靜出世象幅黑色動畫:文革年代,那時的產院並不安靜,院子里樓道上連產房的走廊中,都貼滿了大字報,馬路上的高音喇叭不斷傳來響亮的口號聲。就在這此起彼伏的囂喧中,一個可愛的大眼睛女嬰呱呱落地。父母並沒因此而歡笑,母親痛苦地呻吟,婦產醫生被當作牛鬼蛇神正在院子里接受批鬥,父親在昏暗的產房踱步,被口號聲攪得心煩意亂,天使般的女兒降臨在動亂的歲月,是禍是福?是喜是憂?為了擺脫煩惱,為了得到安靜,父母為生不逢時的女兒取名:寧靜。
兒時的寧靜盡力擺脫黑色的陰影,她膽小怕羞,尤其怕聽電話,鈴聲一響她拎起話筒只喊了「喂」一聲,就趕緊掛上;家裡來了客人,她總是躲在房間里不敢出來。為此,父母經常帶她外出作客,並邀一幫子男孩與她一起瘋玩,以磨煉女兒的性格。17歲的寧靜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展示在她面前的世界開始變得色彩斑爛;先是考入貴州美專學動畫,後又考入貴州藝專學表演,藝術的養料滋潤了這位老家湖南的湘妹子,由於她長得眉清目秀,體態楚楚動人,尤其那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惹人喜愛。不少廣告商把焦點對准了她,一時間她頻頻亮相眾多的廣告之中,名氣驟升,收入也可觀,但她不想成為曇花一現的「廣告明星」,一心想在藝術事業上耕耘追求。她把目光瞄準了影視圈,那可是一片神奇的天地。還在當學生的她雖無奢望當明星,可也算個小影迷,學校隔壁正好是家電影院,下課鈴一響她總是直奔那裡,最愛看的片子是謝晉的《牧馬人》《天雲山傳奇》,為「秀芝」的純真愛情,為「馮晴嵐」的坎坷人生不知流了多少淚,好幾回夢里與「牧馬人」一起駕車奔駛在茫茫草原上,又在天雲山下與心上人促膝談心……彷彿自己也成了一個把角色演得活靈活現的耀眼明星。於是,她隻身離家來到廣州闖盪,但人家並沒有把她當作演員的料,而把她安排在一家動畫公司畫動畫,別看動畫與明星完全兩碼事,可就是這一步決定了寧靜的人生走向,當明星的機緣正在悄悄在她身邊降臨。
寧靜很愛畫動畫,因為她有美術功底,因為動畫五彩繽紛,從她手中可以變幻出米老鼠、唐老鴨、白雪公主等許多神奇有趣的故事。你看,在她的畫室里,四周牆上貼滿她的最新作品西班牙動畫片《三劍客》:滑稽變形的劍客形象,金光閃耀的皇家宮廷、漂亮端莊的貴族公主、金壁輝煌的假面舞會……組成了一個情趣盎然的彩色動畫世界。一次畫到得意時她情不自禁地面對彩色動畫舞蹈起來,跳躍、旋轉……突然一個亮相,她做了一個俠客的揮劍動作,想不到就這一剎那功夫,這個動作定格在一位珠影導演的視線中,這位導演剛路過畫室,偶然瞅見寧靜的動畫亮相,居然就憑這點印象選定她在電影《冰上情火》中扮演一個角色。不為別的,就為這個角色是溜冰運動員,與「劍客」異曲同工,同時又是個業余美術愛好者,與寧靜一拍即合。
命運真奇妙,如果寧靜不畫動畫,如果寧靜那天沒做揮劍動作,如果寧靜沒與那位導演偶遇……她也許一輩子與電影無緣。
二、蘭色牛仔
寧靜拍了《冰上情火》,又拍了《檢察官與女囚》、《魔舞》算是一隻腳踏進了電影圈,演了幾個配角兒。她不甘寂寞,難道就不能演主角?於是,她到電影發祥地上海求發展。報考上戲表演系沒趕上,報考上戲時裝模特兒表演班也行,只要與「表演」沾邊兒。她身高1米67,離時模標准差丁點兒,但還是被破格錄取,當然憑的是那勻稱的形體、姣好的容貌還有那天生的表演潛質。
寧靜一向對時裝情有獨鍾。不僅是因為她父母做時裝生意小有名氣,而且她天生與時裝有緣。小時候在自家的店裡接受時裝的熏陶,各種顏色、款式的時裝她都要試穿,對著鏡子自我欣賞一番,那付靚相總會招來大人的贊揚。長大了她對時裝更痴迷,且聽她考「上戲」時的一番獨特見解;「女人愛時裝就象男人愛抽煙,解悶消遣可以,千萬別上癮。所以,我不象有的女人著了魔似地翻行頭,我迷戀時裝主要是欣賞品味,有空自行設計、裁剪一套連衣裙什麼的,穿上身去到街上亮相,真比與男朋友初次約會還高興。」
考上了時裝模特專業,寧靜開始悉心研究時裝:時裝雖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東西,作為學問研究卻大有奧妙;一件時裝從選料、設計到裁剪、縫紉,由於每個人的性格待征,職業愛好和美學趣味各不相同,因此要做出一件稱心如意的時裝非常不易。由於她從專業的眼光看時裝,因而對時裝的要求很挑剔,認為市場上流行的新潮時裝,很少有自己滿意的,不是顏色搭調不好就是尺寸不合身,不是料子不宜就是款式別扭,她對這些時裝愛看不愛穿,要穿就自己動手做。那時,她還未成明星,空餘的時間有的是,自己做衣服就成了她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從美學、色彩學到社會學,她都研究一番並用於時裝的製作上。
寧靜自做時裝的確有一套。有一次學院舉辦一場規模不小的時裝表演,那是她學習模特專業後的重要亮相。在五光十色的丁型舞台上,只見她身穿一套橙、綠相間的套裙,新穎別致,滿溢青春氣息,當場就引起轟動,不少外商表示訂購意向,欲作最新流行裝投放市場;有的服裝師悄悄打聽這套新潮裙的設計者是誰?當時她秘而不宣,事後才把秘密透露給同學,原來這套後來流行市場的「沙灘型拋裙」是她自己設計製作的,參考了法國時新款式,選用日本橫貢緞,只花了幾十元錢和一天一夜功夫,用手工一針一線縫紉而成,想不到取得了意外的效果。
時裝中寧靜偏愛牛仔,一則「高普登」牛仔廣告中,她一身蘭色牛仔,如海燕在浪花中飛翔,又如白雲在蘭天中飄拂,充分顯示了一個少女的人體魅力。寧靜被稱作「蘭色牛仔女」在圈內廣為流傳,想不到這一傳再次給寧靜以難得的機遇。上影導演庄紅勝正為自己執導的新片物色女主演,偶然間打開電視正見寧靜的「蘭色牛仔」,他的眼睛一亮,七拐八彎打聽到寧靜的下落,一見面一試戲,就把這位「蘭色牛仔」推上了《我丑,但是我很溫柔》女主演的位置。一片定音,此片拍後她被召進上影成為一名職業演員,此後一連主演上影的新片《偷拍的錄象帶》、《奧菲斯小姐》,成了一名正待崛起的電影明星,她為自己在表演上的孜孜追求而祈禱,當然也為自己的運氣而慶幸。「蘭色牛仔」為她成為主角開了路,也成了她闖盪電影圈的敲門磚。有趣的是,她主演的這頭三部電影,都發揮了時裝的魅力,戲中角色變換了各種時裝:黑長裙、蘭牛仔、黃T恤、白西裝……拍《奧菲斯小姐》時,導演鮑芝芳還親自陪她上南京路、淮海路的名牌店選購時裝,讓她在戲中過足時裝癮。
三、紅色旗袍
有了「蘭色牛仔」的戲緣,寧靜開始走紅,一連主演《炮打雙燈》、《陽光燦爛的日子》兩部叫座又叫好的電影。《炮打雙燈》由何平執導。她主演的春枝是個獨特而富魅力的女性,作為富家的金枝玉葉,從小被當作少爺恩寵,盡管女扮男裝仍掩不住春心萌動,她沖破森嚴家規和吃人的禮教,大膽地與一個畫匠相愛,甚至發出」寧可不當東家,也要做一個女人「的吶喊,然而,個人的抗爭被舊有的秩序擊得粉碎,純真的愛情不得不走向滅亡。寧靜把這個悲劇角色演得絲絲入扣,演技上了一個台階,片子公映一炮打響,鮮花與掌聲向她襲來。豈知聲譽的背後有多少艱幸?在與影迷的見面會上,寧靜講了兩個生動的例子。在拍此片之前,她被何平召到北京,參與女主演的競爭,盡管她已對角色作了充分准備,可一路暈機一路嘔吐,直到導演面前,她已一臉蒼白渾身散了架似地癱在靠椅上,強打精神准備談戲談角色。哪料導演壓根兒對小品、台詞沒丁點興趣,卻象知心朋友似地與之閑聊,從美食小吃談到美容時尚,從股市行情談到海灣戰爭……而且邊聊邊拍錄象,把寧靜暈機後的窘態:失神的眼睛、嘔吐的尬尷,半昏半睡的神情,一一用特寫紀錄在案。寧靜心想這下砸鍋了,正當她起身告辭時,何平卻緊緊握住她的手,高興地喚她一聲「春枝!」祝賀她成為幾十個「春枝」中的最佳人選。原來,導演需要的「春枝」正是那種變異情狀和病態美,恰巧讓寧靜歪打正著。拍戲時受累更不用說,戲中寧靜生平頭一回身穿清未民初服裝,時而旗袍長裙綉花鞋,一付倩女扮相、時而長袍馬褂瓜皮帽,一派英俊小生模樣,夏天拍冬天戲,她裹著皮帽皮襖皮靴子,暴曬在炎日下,手中捧個「湯婆子」還得演出瑟瑟發抖的寒冷相,此中苦味算得上是當明星的獨特「享受」。
《陽光燦爛的日子》是寧靜的成名作,此片使她在電影圈內真正「陽光燦爛」起來。導演姜文百里挑一選中她,之中也有一段趣聞。某日,晚上作了一個惡夢,夢境昏天黑地,自己彷彿墜入深淵,絕境處突然遇救,一位仙人長老把她托向雲端,飄飄欲仙騰雲駕霧間她聽到笛聲傳來,且配詩一首:「夜來晨霧迷長空,路上行人不見蹤,短笛一聲清響處,東方才見日頭紅。」此夢一醒,是凶是吉?她如入迷霧。時隔不久,倒是喜訊傳來,她怎麼也沒想到,姜文成了她夢中吹笛人,邀她出演《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女主角。問其何故?姜文說是看了她的戲,看了她的照片,當即認定「女主角米蘭就這種形象與感覺。」如此簡單,寧靜就與米蘭攪在了一起。她說「米蘭象我的姐妹,我對她不僅理解、熟悉,而且產生強烈的心靈共鳴,故而演起來特別輕松、愜意。」
此片爆響,寧靜紅遍半邊天,在珠海電影節上姜文高度評價寧靜:「她活靈活現表達了影片的構想,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她那張富有表情的臉,說不清是什麼意思,象是少年眼中的女孩子,挺神秘挺高不可攀的,同時又隨時可以把它打碎,讓人重新想像一番。因此,她是顆定時炸彈,到時候一定會在影壇上『爆炸』。」
在《大辮子的誘惑》、《蘭陵王》兩部電影中,寧靜開始與外國演員跨國拍檔。前片以抒情散文詩手法敘述了滿溢異國情調的現代灰姑娘故事,寧靜在戲中飾演美麗淳樸的擔水女阿玲,以東方少女那特有的大辮子魅力讓一個葡萄牙小夥子愛得死去活來,颳起了一陣「大辮子」誘惑,難怪葡萄牙男主演里戛杜熱情表示: 「如果在中國遇上心愛的姑娘,為什麼不可以象電影當中那樣呢?」。拍《蘭陵王》,寧靜與來自美國的影星諾蘭佐攜手,由於語言不通,兩人互教互學,一個教英語,一個教中文,外景地天天能聽到女高音、男中音的「異國男女聲二重唱」。拍戲時,他倆根據獨特的蘭陵文化,創造了一種別致的「蘭陵語」,由寧靜創意,諾蘭佐頭一個發出聲音,象鳥叫,象獅吼,又象琴聲……雖然誰也聽不懂,可他們稱之為遠古年代才有的部落語言,靠演員間的感覺與意會,用眼睛傳情,觀眾什麼都明白了。
寧靜紅火,戲運亨通。可不?《新上海灘》又找上她。劇中人物以全新姿態呈現,劉德華演的丁力、張國榮演的許文強和寧靜演的馮程程之間的三角戲變幻莫測,精采紛呈。為此,寧靜定做了15套款式各異的旗袍,不斷出現於十里洋場的南京路、爵士樂彌漫的夜總會、五光十色的「大世界」……然後,馮程程情迷黃浦江,寧靜卻腰折南京路。那正是在車墩外景地「南京路」拍「英雄救美女」一場戲,寧靜穿上那件程程最喜愛的紅色旗袍,坐的一輛黑色小車遇到黑幫襲擊,丁力早已埋伏於此,一場拚死拼活的渾戰,程程從車內飛出,丁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緊抱程程救出重圍,不料,就在滑出車門的一剎那,寧靜突感腰部劇痛動彈不得,劉德華哪知寧靜已骨折,一鼓作氣拖了寧靜就跑,痛得寧靜呼天喊地,就這樣,「英雄救美人」的場面拍成,寧靜卻因骨折被抬進了醫院。傷筋動骨一百天,寧靜養好傷,對這件紅色旗袍格外珍惜,平時很少穿,只有在參加國際電影節等重要場合,她才予以亮相,好多外國朋友都贊她是「漂亮的旗袍,紅色的寧靜。」
四、綠色愛情
寧靜功成名就,好多人勸她該當新娘了,她俏皮地說「新郎還在天上飛呢!」。其實,她自有想像中的丈夫:挺拔的個頭,英俊的形象和較高的文化素養。有人按這標准猜測此君定是外國人,因為拍、《大辮子的誘惑》蘭陵王》時,寧靜與外國影星合作都有緋聞傳出,之後又煙消雲散。
不過,這種猜測還是被證實了。那是拍《紅河谷》時,作女主演的寧靜與男主演彼爾·克塞萌發了一場世界屋脊的愛情。他倆在戲里愛得纏纏綿綿,卻被戰爭擊得粉碎,他眼看著心上人在血淋淋的炮火中壯烈犧牲,釀成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悲劇。然而,他倆在戲外卻成喜劇,真的喜結良緣。按導演馮小寧的話說「《紅河谷》是連結他倆愛情的紐帶」。片場主要在海拔5千米的西藏高原的綠色草原,那兒有湖有鳥有雪山,風景美極了。彼爾作為美國演員,做夢都不會想到赴中國最神秘的西藏拍片,他只曉得「這是個遙遠的東方一個夢幻的古國。」,更不會想到與之配戲的是極具東方魅力的美女寧靜。就在這片茫茫草原上,戲中的兩人墜入愛河,在天湖畔的綠地翩翩起舞,柔美的樂曲伴和輕快的舞步,角色的心在漸漸靠攏,而兩個演員的愛也在漸漸萌動。彼爾頭一回來中國的高原,身體常感不適,寧靜則因拍《新上海灘》骨折初愈,兩人同「病」相憐,互相照顧,一個問寒問暖,一個送菜送葯。兩人演了不少對手戲,互教語言成了溝通感情的橋梁,天天在湖邊草原用半生不熟的英語、漢語進行交流。彼爾講述他的家鄉故事,寧靜戲說西藏的古老傳說,感情就象紅河谷的雪水滋潤各自的心田。更有趣的是,彼爾常常借故到寧靜房間里談情說愛,借口是「說戲說詞琢磨角色」。隨著片子的戲越拍越精采,兩人的愛也開始瓜熟蒂落,彼爾為了表白對寧靜的愛慕之心,求愛的話一時說不出口,就天天象背台詞般吟誦。終於,他鼓起勇氣走進寧靜的房間,來個「密室定情」,頗有紳士風度地向寧靜傾吐:「我心儀東方姑娘已久,這次能來中國是上帝恩賜的良緣,我要珍惜這段綠色愛情,我已找到這個如天仙的姑娘,她就是你。」寧靜聽後感動得熱淚盈眶,喃喃地承諾:「中國人講究緣份,我倆相戀在世界屋脊,即是天賜良緣,你有情我有意,就能情投意合。」於是,一場綠色愛情象高山上的雪蓮怒放。
「密室定情」後,《紅河谷》一炮打響,寧靜也赴美與彼爾舉辦婚禮。彼爾的家在美國北部擁有一個大牧場,父母聽說兒媳是中國影星,笑得合不攏嘴,居然把寧靜主演的電影全看了一遍,越看越喜歡這個未進門的兒媳。而寧靜卻有點「醜媳婦怕見公婆」的心態,彼爾安慰她「你是美女,哪能與丑沾上邊。」鼓起勇氣走進美國的家,寧靜一聲「爸、媽」,喊得公婆心裡甜蜜蜜,趕緊起身雙雙擁抱漂亮的中國媳婦。
婚禮在情人節舉行。新郎新娘步入神聖的教堂,象徵「百年好合」的百合花從空中飄落,牧師為他們祝福,他倆交換結婚戒指,一對異國戀人終人成了一對美滿夫妻。家安在洛杉磯的一套大公寓里,白天彼爾外出工作,寧靜耽在家看看電視看看書,覺得有點無聊,後來有了寶貝兒子雷納,家中充滿了樂趣,寧靜在兒子房裡布置了幾十個洋娃娃,神態各異,煞是好看,彼爾逗樂說,他們要生六個胖娃娃,三個兒子三個女兒,成雙成對,寧靜嗔怪說「在中國只能生一個」,彼爾卻做個鬼臉:「在美國是允許的噢。」
過了兩年相夫教子的生活,寧靜又不甘寂寞起來,因為她畢竟是個紅得發紫的演員,她做夢都想演戲。幸運之神又向她招手,這回是馮小寧為寧靜、彼爾度身定做的電影《黃河絕戀》,彼爾演美國飛行員,寧靜演八路軍衛生員,二人在抗日的戰火中奏響絕戀的樂章。彼爾調皮地說:「《紅河谷》中我演侵略者,這回我改邪歸正,演幫助中國抗日的好人,在戲中又愛上你,看來我倆的姻緣是命中註定。」《黃河絕戀》成了這對異國夫妻的藝術結晶,也是獻給祖國五十大慶的獻禮片。
最近,寧靜又與張鐵林搭檔主演電視連續劇《亂世英雄呂不韋》,講述戰國年代一段離奇又浪漫的愛情故事,這是寧靜頭一回拍歷史劇,必有好戲可看。有人問她當了美國媳婦,為何不到好萊塢發展?她毫不猶豫地回答:我的家雖在美國,但我的事業的根在中國,我的影迷也在中國。(上海電影製片廠一級編劇:吳本務)
❼ 05-08你覺得最經典的電影,介紹一哈。
黃金羅盤
片名:The Golden Compass
譯名:黑暗物質:黃金羅盤/黑暗物質三部曲之金羅盤
導演:克里斯·韋茨Chris Weitz
主演: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
類型:動作/奇幻/驚悚/劇情/冒險
片長:113分鍾
和大多數魔幻題材作品一樣,本片跳出了現實世界的架構,用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搭建了一個全新的魔幻世界
觀。這樣做的好處當然是讓影片看上去更合邏輯,因為整個大背景都給你換了,還能怕出什麼紕漏?這無異於一種集裁判和選手於一身的流氓參賽模式。另外這樣做也更能引人入勝。對於大體系的題材來說新興的魔力世界觀更是同題材多邊產品(游戲、漫畫等)的開發基礎。不過麻煩的是對於觀眾來說要想暢通無阻的欣賞影片都得有點預備知識。所以在具體介紹劇情之前筆者還是先簡單提幾句整個影片的魔幻世界觀。
魔幻片的世界觀總的說來就是——「一切皆有可能」,這樣的介紹似乎頗為找打,但其實萬變不離其宗,概括了,就這一句。具體說來,當然每部影片都有它各自的不同。而本片的獨特之處主要有兩點:
一、與現實世界平行的魔幻空間。這點和《哈利·波特》頗為相象,都是以現實的世界為基礎進行進一步的虛構。不同的是現實世界在《哈利·波特》中通過火車站與魔法世界連接著,而本片中現實的元素只是在地理、地名及人情風物上有所體現。
二、靈魂宿主。這是本片尤為重要的一個概念。在《黑暗物質》的世界體系中,每個人的靈魂和軀體是分開的——靈魂具體現形為一種小動物陪伴在人的身邊。每個人因其性格、心志、秉性的不同而擁有著不同的宿主動物。對於小孩子來說,宿主動物也許會隨著成長而不斷改變,當他們逐漸成年,宿主動物也就會隨之慢慢定型。
了解了故事背景,下面就進入劇情。
勞拉是個居住在喬丹大學的小女生,和一群高深的學者居住在一起並沒有抹殺她好奇和活潑的天性。勞拉每天不停穿梭於大街小巷,和各色人物談天說地。不過命中註定她並不是一個平凡的市井女孩,與生俱來的使命旅程終於在她一次偶然偷聽後開啟了。資深學者所說的存在於Artic平原的奇妙黑暗物質引起了勞拉極大的興趣,她決定一探究竟,於是冒險的征程就此開始……
❽ 14歲的兒童比較適合看什麼名著或小說
《呼嘯山莊》 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列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嘉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浪漫氣氛。它開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脫離現實的天真幻想,但結合其所描寫地區激烈的階級斗爭和英國的社會現象,它不久便被評論界高度肯定,並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
《荊棘鳥》 考琳 ·麥卡洛
年富力強的神父一心嚮往羅馬教廷的權力,但他卻愛上了牧主克利里的女兒、美艷絕倫的少女梅吉,內心處於權力與愛情的深刻的矛盾之中,從而引發出一連串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兩位主人公為中心,展開了克利里家族十餘名成員各自的人生悲歡離合;尤其是小說的時間跨度恰好橫越了二次大戰,因而兩代人之間截然不同的人生觀所產生的沖突,更是引人注目。
這部小說情節曲折生動,結構嚴密精巧,文筆清新婉麗。在描寫荒蠻廣漠的澳大利業風光時,頗有蒼涼悲壯之美,而作為一位女作家。對女人愛情心態的探索,又十分細膩感人,故本書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本書1977年在美國出版後,印數超過了800萬冊,與《教父》、《愛情故事》、《窮人、富人》、《洪堡的禮物》等作品一起,被《時代》雜志列為十大現代經典作品。
《飄》瑪格麗特•米切爾
魅力四射、傾倒眾生、傳奇女子郝思嘉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面對不幸堅強生活,從一個受人仰慕的庄園嬌小姐到自食其力的女商人。雖執著的愛著一個人,卻又三嫁他人,仍無法得到夢想的愛情,糊塗的她發現今生至愛時,愛又離她而去……
《絞刑架下的報告》 伏契克
捷克作家、文藝評論家。生於工人家庭,在俄國十月革命鼓舞下投身革命活動,18歲加入前捷克斯洛伐 克共產黨,曾任黨刊《創造》和《紅色權利報》的編輯。1942年被捕,1943年9月8日被希特勒匪徒殺害。他寫過不少歌頌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散文、有關礦工斗爭的報道和馬克思主義的文學批評論文,最著名的是 在獄中寫成的長篇特寫《絞刑架下的報告》(1945)。它揭露了法西斯匪徒對革命者的殘酷迫害,描述了獄 中難友們的堅貞不屈與團結斗爭,在即將被送上絞刑架時,作者仍豪邁地宣稱:「我們為了歡樂而生,為了歡樂而死?!」其臨終遺言「人們,我是愛你們的!你們可安否惕啊!」已成為革命者的箴言。作品表現了 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出版後己被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80多種文字。
《湯姆叔叔的小屋》,又譯作《黑奴籲天錄》和《湯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國
女作家比徹·斯托夫人(1811—1896)。比徹·斯托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曾經做過教
師。她在辛辛拉提市住了18年,與南部蓄奴的村鎮僅一河之隔,這使她有機會接觸到一
些逃亡的黑奴。奴隸們的悲慘遭遇引起了她深深的同情。她本人也去過南方,親自了解
了那裡的情況,《湯姆叔叔的小屋》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出來的。此書於1852年首次
在《民族時代》刊物上連載,立即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受到了人們無與倫比的歡迎,僅
第一年就在國內印了100多版,銷了30多萬冊,後來被譯為2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評論界認為本書在啟發民眾的反奴隸制情緒上起了重大作用,被視為美國內戰的起因之
一。林肯總統後來接見斯托夫人時戲謔地稱她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
人」,這一句玩笑話充分反映了《湯姆叔叔的小屋》這部長篇小說的巨大影響。
故事從一個奴隸主與一個奴隸販子的討價還價中開始。
美國肯塔基州的奴隸主謝爾比在股票市場上投機失敗,為了還債,決定把兩個奴隸
賣掉。一個是湯姆,他是在謝爾比的種植場出生的,童年時就當伺候主人的小家權,頗
得主人歡心,成年後當上了家奴總管,忠心耿耿,全身心維護主人利益。另一個要賣掉
的奴隸是黑白混血種女奴伊麗莎的兒子哈利,伊麗莎不是一個俯首貼耳死心塌地聽主人
擺布的奴隸,當她偶然聽到主人要賣掉湯姆和自己的兒子哈利後,就連夜帶著兒子在奴
隸販子的追捕下跳下浮冰密布的俄亥俄河,逃到自由州,再往加拿大逃奔。她丈夫喬治
·哈里斯是附近種植場地奴隸,也伺機逃跑,與妻子匯合,帶著孩子,歷經艱險,終於
在廢奴派組織的幫助下,成功地抵達加拿大。
湯姆卻是另一種遭遇。他知道並支持伊麗莎逃走,但是他自己沒有逃跑。由於他從
小就被奴隸主灌輸敬畏上帝、逆來順受、忠順於主人這類的基督教說教,對主人要賣他
抵債,也沒有怨言,甘願聽從主人擺布。他被轉賣到新奧爾良,成了奴隸販子海利的奴
隸。在一次溺水事故中,湯姆救了一個奴隸主的小女兒伊娃的命,孩子的父親聖·克萊
從海利手中將湯姆買過來。當了家僕,為主人家趕馬車。湯姆和小女孩建立了感情。不
久小女孩突然病死,聖·克萊根據小女兒生前願望,決定將湯姆和其他黑奴解放。可是
當還沒有來得及辦妥解放的法律手續時,聖·克萊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殺死。聖·克
萊的妻子沒有解放湯姆和其他黑奴,而是將他們送到黑奴拍賣市場。從此,湯姆落到了
一個極端兇殘的「紅河」種植場奴隸主萊格利手中。萊格利把黑奴當作「會說話的牲
口」,任意鞭打,橫加私刑。湯姆忍受著這非人的折磨,仍然沒有想到要為自己找一條
生路,而是默默地奉行著做一個正直人的原則。這個種植場的兩個女奴為了求生,決定
逃跑,她們躲藏起來。萊格利懷疑湯姆幫助她們逃走,把湯姆捆綁起來,鞭打得皮開肉
綻,死去活來。但是湯姆最後表現出了他對奴隸主的反抗,什麼都沒有說。在湯姆奄奄
一息的時候,他過去的主人、第一次賣掉他的奴隸主謝爾比的兒子喬治·謝爾比趕來贖
買湯姆,因為湯姆是小謝爾比兒時的僕人和玩伴,但是湯姆已經無法領受他過去的小主
人的遲來的援手,遍體鱗傷地離開了人世。喬治·謝爾比狠狠地一拳把萊格利打翻在地。
就地埋葬了湯姆。回到家鄉肯塔基後,小謝爾比就以湯姆大叔的名義解放了他名下的所
有黑奴,並對他們說:「你們每次看見湯姆大叔的小屋,就應該聯想起你們的自由。」
《湯姆叔叔的小屋》既描寫了不同表現和性格的黑奴,也描寫了不同類型的奴隸主
嘴臉。它著力刻畫了接受奴隸主灌輸的基督教精神、逆來順受型的黑奴湯姆;也塑造了
不甘心讓奴隸主決定自己生死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奴,如伊麗莎和她的丈夫喬治·哈里
斯。同時,也揭示了各種類型的奴隸主的內心世界和奴隸主不完全相同的表現。這本書
通過對湯姆和喬治·哈里斯夫婦這兩種不同性格黑奴的描述,告訴讀者:逆來順受、聽
從奴隸主擺布的湯姆難逃死亡的命運,而敢於反抗敢於斗爭的喬治夫婦得到了新生。因
此,《湯姆叔叔的小屋》對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對美國廢奴運動和美國內
戰中以林肯為代表的正義一方獲得勝利,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作為一本文學作品,美國
著名詩人亨利·朗費羅說它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勝利」。
《高老頭》 [法]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的創作是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的頂峰,他的小說分三大類即風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本篇是早期的傑作,要描寫的是私人生活,寫主人公靠糧食買賣起家,養大女兒反而被女兒遺棄,在痛苦中死去,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支配一切的規律
《邦斯舅舅》 [法]巴爾扎克
這篇小說塑造了一個放高利貸的守財奴形象,這一形象概括了私有心理的最令人作嘔的特點。主人公曾經是一個有熱情,有抱負的人,但飽經滄桑後卻總結出一條無恥的信條:金錢就是一切。金錢的腐蝕作用使它自己的主人也淪為了奴隸。
《幻滅》 [法]巴爾扎克 )
金錢不只毀滅人類最美好的感情,腐蝕青年人天真的靈魂,巴爾扎克通過本篇小說,表現了資產階級社會中人才是怎樣被毀滅的,文學、藝術怎樣變成進行無恥交易的對象的。巴爾扎克回到了巴黎求功名的青年人的命運的主題,創造了一個典型的形象。
《交際花盛衰記》 [法]巴爾扎克 )
這又是巴爾扎克諷刺小說中的一篇著作。敘述風塵女艾絲苔與青年詩人呂西安秘密相愛,在一次假面舞會上,她被人認出,便想以自殺掩蓋自己的身世。扮成西班牙教士的越獄苦役犯伏脫冷救了她,將她控制在自己手中。伏脫冷也因救過呂西安的命而成為呂西安的主宰,並企圖通過他向統治者報仇。為了有足夠的錢扶持呂西安進入統治階層,他逼迫艾絲苔重操舊業,充當金融家紐沁根的情婦。艾絲苔含恨自殺。呂西安和伏脫冷受牽連而被捕入獄。不久,呂西安也在獄中自盡,伏脫冷在精神上受到巨大打擊。他在獄中與當權人物作了一番激烈搏鬥後,終於歸順官府,當了巴黎警察局保安處處長.作者通過介紹一個交際花由盛而衰的過程,刻劃了她耳邊一個個上層人物的丑惡的嘴臉。當她發達時,人人巴不得喊她奶奶,當她衰落`,悲慘地離開時沒有一個人表示同情,作者批判了社會上赤裸裸的肉慾關系。
《巴黎聖母院》 [法]雨果 )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他描繪了中世紀,再現了十五世紀巴黎的生活。他善於把事實和想像,敘述和描寫巧妙地結合起來,為純朴善良的敲鍾人和吉普賽女郎、邪惡狡詐的教士和隊長都安排了毀滅的結局。本小說也讓雨果聲名遠揚。
《笑面人》 [法]雨果 )
《笑面人》是雨果的又一部浪漫主義傑作。小說主人公格溫普蘭是一個爵士的後代,從小就被賣給兒童販子,成為宮廷陰謀的犧牲品。他落到兒童販子之手以後,被迫動過毀容手術,臉孔因此始終像在怪笑一樣。後來,他被好心的流浪人於蘇斯所收養。從此,他就跟著於蘇斯到處賣藝。格溫普蘭在見到於蘇斯之前,還在雪地上救過盲姑娘蒂。他們幾個人四海飄泊,受盡貧窮與不幸的折磨,但是他們並沒有向環境屈服,他們彼此之間充滿著誠摯的感情。在顛沛流浪生活中格溫普蘭和盲姑娘蒂之間也漸漸產生了愛情。後來格溫普蘭有機會重新獲得爵士的頭銜,他卻厭惡貴族生活,在議會痛斥了貴族罪行後,回到自己的同伴那裡。這時蒂已經病得奄奄一息,終於去世,格溫普蘭悲痛萬分,結果投海自殺。格溫普蘭的臉是丑的,但是他的內心卻無比美麗。
《三劍客》 [法]大仲馬 )
大仲馬最優秀最著名的歷史小說。描寫路易十三時代,三個劍客,波爾托斯、阿托斯和隊拉密斯幫助主人公達達尼昂追求愛情與復仇的故事。小說特色是人物形象生動,情節動人,妙趣橫生。
《基督山伯爵》 [法] 大仲馬 下載(1096k)
《基督山伯爵》大仲馬的主要作品之一,發表於1844年。描述了水手鄧蒂斯(基督山)報恩復仇的故事。他遭人陷害被打入死牢,僥幸越獄後,化名基督山伯爵,憑借難友提供的大量財寶,報答了一直照顧他父親的恩人,懲罰了三個曾經陷害他、現已成為7月王朝統治集團要元的仇人。小說扶正除惡,具有鮮明的親拿破崙的政治傾向。情節曲折,富有傳奇色彩,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
《紅與黑》 [法]司湯達 )
法國作家司湯達的代表作,副標題是《1830年紀事》。小說描寫19世紀20年代查理十世統治後期的社會生活,揭露復辟王朝錯綜復雜的社會矛盾。反復避是作品的基本主題。主人公於連是法國王政復辟時期小資產階級個人奮斗者的典型形象。小說的線索是,於連與市長夫人及貴族小姐的愛情故事。作者通過愛情世界即揭露了上流社會腐敗、偽善的社會風氣,又揭示了於連時而反抗時而妥協的矛盾性格。最後於連被送上斷頭台,說明復辟王朝容不得一個平民青年。小說對現實生活栩栩如生的描繪和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是其在藝術上的最重要的成就,也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
《約翰·克里斯朵夫》 [法] 羅曼·羅蘭 )
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為主線,描述了這位音樂天才的成長、奮斗和終告失敗。 通過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我們能夠充分地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即寬厚、仁慈和友愛的力量。整部作品人物刻畫細致,充滿激情,充滿樂感,且細膩而出色的心理描寫讀來情真意切,讓人充分體會到一種心靈與心靈的共鳴。 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敘事詩」,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全書猶如一部龐大的交響樂。每卷都是一個有著不同樂思、情緒和節奏的樂章。由《約翰·克利斯朵夫》始,羅曼·羅蘭開創了一種獨特的小說風格。該巨著獲得1913年法蘭西學士院文學獎,1915年獲該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
《紅字》 [美〕霍桑 )
19世紀美國浪漫主義作家霍桑的長篇小說。創作於1851年。小說描寫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被牧師丁梅斯代爾誘騙懷孕。被判終生佩帶象徵恥辱的紅色的A字(Altery:通姦女犯)在受盡屈辱的處境中,海絲特孤苦頑強地生活著,全仗刺綉為生。海絲特這種忍辱負重、不屈不撓的精神,使丁梅斯代爾大為感動,也大受刺激,不久他便心力交瘁地病倒了。而獲釋歸來,一直在暗中偵察底細的海絲特的丈夫羅傑·奇林渥斯醫生,在給丁梅斯代爾治病中,已基本了解到了真情,並欲置丁梅斯代爾於死地。為了逃脫,海絲特跟丁梅斯代爾議定在新市長就職那天,帶上孩於一同乘船到「看不到白人足跡」的地方去。但此事也被奇林渥斯識破,逃脫不成。於是,丁梅斯代爾在新市長就職那天,攜海絲特和珠兒走上示眾台,當叢宣布了自己誘騙海絲特的事實,並死在海絲特懷抱中。海絲特也從此得到了解放,帶著珠兒遠走他方。海絲特用自己的「崇高的道德和助人精神」,把恥辱的紅字變成了道德與光榮的象徵,直到老死。 小說以兩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時代的美洲為題材,但揭露的卻是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時代美國社會法典的殘酷、宗教的欺騙和道德的虛偽。 小說慣用象徵手法,人物、情節和語言都頗具主觀想像色彩,在描寫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動和直覺放在首位。因此,它不僅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同時也被稱作是美國心理分析小說的開創篇。
《嘉莉妹妹》 〔美〕西奧圖·德萊塞 )
《嘉莉妹妹》是美國著名小說家西奧多·德萊賽的力作,它描寫一個天真純潔的少女從小鎮來到大城市謀生的故事。小說圍繞嘉莉和她的兩個情人之間的瓜葛,再現了19世紀末美國城市生活的廣闊畫面,其生活的廣度和深度可與巴爾扎克筆下的巴黎相媲美。
《老人與海》 〔美〕海明威 )
寫一個孤獨的老人單身出海捕魚,與大魚周旋,將它捕獲結果又被大鯊魚吃掉獵物,單身上岸的驚險故事。歌頌了人面對失敗仍頑強拼搏,絕不屈服的意志。海明威因此獲普利策獎與諾貝爾獎。
《乞力馬扎羅的雪》 〔美〕海明威
海明威的一篇意識流小說。寫詩人哈里在非洲荒野上因疾病而等待死神降臨之際的思維。把現實、內心獨白與幻覺交雜在一起,信手寫來,展現了主人公苦悶、痛苦、絕望,悔恨的心理歷程。是海明威自己認為最優秀的短篇小說。
《第二十二條軍規》 〔美〕 約瑟夫·海勒 )
《第二十二條軍規》是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當代美國文學的經典作 品。故事圍繞這第二十二條軍規展開。這是一條沒法違背的軍規,就象哲學中的悖論一樣,他規定了所有的人不能離開軍隊,除非他得了神經病,但得了精神病的人能要求離開嗎,除非他又是正常的,這是個圈套……
《喧嘩與騷動》 〔美〕 威廉·福克納 下載(263KB)
這是美國現代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福克納自己最喜歡的一部作品。它以「意識流」的手法通過一個舊家庭的分崩離析和趨於死亡,真實地呈現了美國南方歷史性變化的一個側面。這是福克納第一部成熟作品,也是福克納的心血花得最多,他自己最
喜愛一部作品。小說的故事發生在傑弗生鎮上的康普生家。這是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望族,如今只剩下一幢破壞的宅子。一家之主康普生先生在世時整天醉醺醺,把悲歡失望的情緒傳染給大兒子昆丁。康普生太太自私冷酷、無病呻吟,總感到自己受氣吃虧。傑生是康普生二子,他和昆丁相反,隨著金錢的勢力在南方上升,他已順應潮流,成為一個實利主義者,仇恨和理想又想使他成為一個沒有理性、不切實際的復仇狂與虐待狂。通過對康普生一家其他人的描寫,福克納表達了對南方舊制度的絕望;通過對傑生的漫畫式的刻劃,福克納又鮮明地表示了他對「新秩序」的憎惡。
《白鯨》 〔美〕赫爾曼·麥爾維爾 譯者:姬旭升
故事以第一人稱敘述。敘述者是有時比擬為作者的伊什梅爾,他受雇於「裴廓德號」出海獵鯨,船長亞哈是個狡猾老練的水手,計劃向一隻前次航行中毀了他一條腿的白鯨莫比·迪克復仇。大副斯達巴克試圖說服亞哈放棄復仇計劃,但瘋呸的老人脅迫他遵從命令。在尋找莫比·迪克的呶程中,他們捕到一些鯨魚,並與幾條捕鯨船相網。後來,他們發現了白鯨,亞哈在與之交戰三晝咬後,用魚叉刺中莫比·迪克。白鯨被激怒,將「裴廓德號「撞沉,所有水手中只有伊什梅爾被救起,得以講述此故事。
《伊豆的舞女》 [日]川端康成
是作者19歲那年的經歷演變而成的短篇,描寫了作家為擺脫孤兒的悲哀和青 春的悒鬱,獨自去伊豆漫遊,路遇一江湖藝人便結伴而行所發生的青春戀情,本書是川端康 成的成名作,成為日本青春文學的傑作。
《我是貓》 〔日〕 夏目漱石 下載392k
夏目漱石,一生才華橫溢,只搞十年創作,卻留下了一系列珍品。他的全部作品,大體反映了明治時期知識分子的一顆痛苦而不安的靈魂,反映了他在東方思維和西方文明、在虛幻理想與殘酷現實、在迂腐守舊與拜金大潮之間的艱辛求探與慘痛折磨。《我是貓》,夠得上日本的才子書之一,也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
《戰爭與和平》 [俄]列夫·托爾斯泰 )
這是托爾斯泰創作的第一部卷秩浩繁的長篇小說。作者把戰爭與和平,前線與後方、國內與國外、軍隊與社會、上層與下層連結起來,既全面反映了時代風貌,又為各式各樣的典型人物創造了極廣闊的典型環境。作者對人物的描寫形象既復雜又豐滿,常用對比的藝術方法來表述,體裁在俄國文學史上是一種創新,也超越了歐洲長篇小說的傳統規范。
《安娜·卡列寧娜》 〔俄〕列夫·托爾斯泰 )
托爾斯泰是享有世界聲譽的偉大的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本篇是他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小說以兩條情節線索,即安娜家庭的悲劇和列文農事改革的失敗,揭露了城市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和冷酷,也揭露了地主與農民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小說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世界觀的轉變。
《復活》 〔俄〕列夫·托爾斯泰 )
這篇小說是托爾斯泰世界觀轉變以後的一部長篇小說,是他思想、宗教倫理和美學探索的總結性作品。它是以一個真實的案件為基礎構思而成的小說,表現兩個主人公的「心靈凈化」揭示他們「復活」的復雜過程,也會面揭露了沙皇專制官僚制度的反人民的本質以及教會的丑惡罪行。
+
《春潮》 [俄] 屠格涅夫
寫於1871年的《春潮》沒有表現重大的社會政治問題,從情節看似乎只是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1840年5月屠格涅夫在游歷了義大利和瑞士回柏林途中來到德國城市法蘭克福。在那裡他偶然踏進一家糖果店想喝杯檸檬汁,適遇店主的女兒向他呼救,請他幫助搶救突然昏厥的弟弟。女郎的美貌和氣質使他產生愛慕之心,只是由於匆匆離去,愛情種子未及萌芽便夭折了。這成了30年後創作《春潮》的基礎。小說開始部分的情節與作者的經歷幾乎毫無二致。但不能說這是自傳體小說,因為作者只是採用了自己經歷中的一件事作為小說的引子。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春潮》發表後受到廣泛歡迎,被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俄國評論界的反應則褒貶不一,後來的文學史家和傳記作者在論及屠格涅夫創作時對它較少提及或幾乎不提。究其原因,大概就如本段開始所說的那樣,小說不像作者其他許多小說那樣總是反映重大社會政治問題。不過《春潮》在藝術上仍是成功之作。無論傑瑪這個從外表到內心都美的少女形象,還是薩寧這個青年貴族的多餘人的虛弱性格,甚至波洛索夫太太這個外表華美內心丑惡的壞女人形象,都刻畫得極為成功。
《名利場》 [英]薩克雷
作品小說主要描寫窮畫家女兒蓓基·夏潑,在受盡歧視後,靠色情和機智,不擇手段向上爬的故事。通過夏潑的沉浮遭遇,著力反映西方資產階級上層社會人際關系的而虞我詐、爭權奪利、趨炎附勢等丑惡的現象,揭露那種以金錢為本質的社會。深刻地揭露了社會的腐朽墮落,生動地塑造了以斯丹恩勛爵為首的一系列厚顏無恥、荒淫奸詐的貴族資產階級形象。故事情節曲折,人物性格復雜而鮮明,作品讀後給人以無盡的反思。為此,馬克思曾贊譽他跟狄更斯等是英國的「一批傑出的小說家」。
《蝴蝶夢》 [英] 達夫妮·杜穆里埃 )
小說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通過呂蓓卡那種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與德溫特的畸形的婚姻,對英國上層社會中的至上享樂、爾虞我詐、窮奢極侈、勢力偽善等現象作了生動的揭露。
《還鄉》 [英]托馬斯·哈代
故事發生的場景愛敦荒原,以及荒原上固守傳統習慣風俗的居民,就是整個人類生存環境的縮影。故事中男女主人公與荒原的關系,不管是克林·姚伯的回歸荒原,改造荒原,還是游苔莎的厭倦荒原,擺脫荒原,都反映了哈代那個時代的「現代」青年與環境的劇烈沖突。克林·姚伯年輕有為,從巴黎還鄉,滿懷由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生發而來的善良意圖,自願拋棄繁華世界的紛擾勞煩、紙醉金迷的生活,意欲在故鄉的窮鄉僻壤開創一番小小的經邦濟世、開蒙啟智的事業,但他首先遭到的,是與自己最親近的寡母和新婚妻子的反對。由於命運的捉弄,他又突患眼疾,則進而為他的失敗推波助瀾。女主人公游苔莎與環境的沖突,是朝著與姚伯相反的另一方向。姚伯是生於荒原——走向繁華世界——復歸荒原;游苔莎是生於繁華世界——流落荒原——意欲逃離荒原。他們二人雖都不滿現狀,都具有超出荒原人傳統習俗、思想的「現代」意識,但是彼此仍格格不入。這樣的一對青年男女,多半出於外貌上的相互吸引,再加上初識階段彼此的誤解,在一時的感情沖動之下結為婚姻伴侶,他們婚後的沖突也就更加激烈。又是命運的撥弄,這種沖突不僅難於因勢利導地得以排解、消減,相反卻愈演愈烈,最後必然釀生悲劇。
《蘇菲的世界》 [挪威]喬斯坦·賈德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裡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導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了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跡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跡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❾ 求多部電影多介紹點
這些都是經典!我都看過!
《辛德勒的名單》
所謂責任,就是未必做得成卻必須去做的事。對於辛德勒來說,救助落難的猶太人是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責任。而把那段歷史搬上銀幕,則是斯皮爾伯格作為一個猶太藝術家的責任。《辛德勒的名單》包含著對受難者的祭奠,對拯救者的敬意,和對光明一定到來的信念。在影片放映後的一片贊譽聲中,斯皮爾伯格平靜地把影片的全部收益捐給了美國的納粹大屠殺紀念館。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即納粹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是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他善於利用與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然而這些人得到這份工作也就得到了暫時的安全,作為戰爭產品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可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的保護猶太人,使其免
受奧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聲稱工廠正常運轉所「必須」的工人名單,通過賄賂
納粹官員,使他們得以倖存下來。他越來越受到違反種族法的懷疑,但他每次都很機智地躲過了迫害,一如既往地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營救猶太人。當運輸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車錯開到奧斯威辛時,他還破費了一大筆財產把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廠。
不久,蘇聯紅軍來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廠里幹活的倖存的猶太人宣布: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
他們把一份自動發起簽名的證詞交給了辛德勒,以證明他並非戰犯。同時,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子,贈送給辛德勒,在戒子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辛德勒為他的救贖行動,已竭盡所能。他的全部財產都已用於挽救猶太人的生命。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們銘記在心。
評析:
影片《辛德勒名單》是大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於1993年拍攝的一部轟動世界的宏篇巨制。影片深刻地揭露了德國法西斯屠殺猶太人的恐怖罪行,並以其極高的藝術性成為94年全球最為矚目的一部影片。其思想的嚴肅性現非凡的藝術表現力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影片於1993年12月15日在美國上映,當即引起了轟動,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並獲得了美國導演工會獎。在94年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中,
《辛德勒名單》一片毫無爭議地奪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以及最佳電影剪輯等6項金像獎。對於影片的成就來說,這是當之無愧的。 而斯蒂芬·斯皮爾伯格也以此片第一次奪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對於他的才華來說,這是一份遲到的肯定。
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斯蒂芬·斯皮爾伯格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熱情,實際上,影片的
改編權和製片權早在1982年就已買下。但直到10年後,影片的拍攝計劃才真正得以實行。為了拍攝這部影片,斯皮爾伯格首次放棄了慣用的電影特技,也拒絕請好萊塢影星主演,而是收集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請來了當年集中營的倖存者作副導演,並請被辛德勒拯救的猶太人作影片的顧問。斯皮爾伯格耗費了2300萬美元就完成了這部長達3小時15分鍾的影片,並謝絕了片酬而將全部個人贏利捐獻給美國大屠殺博物館。
作為一個猶太人,拍攝這樣的一部影片也是斯皮爾伯格長期以來的心願。《辛德勒名單》一片雖然是以黑白攝影為主調,但其製作規模卻不亞於任何一部彩色大製作的影片。
影片共有126個角色,動用了3萬名臨時演員參與演出。影片情節感人,氣勢悲壯,而以黑白攝影為主調的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更使影片具有了一種極其真實的效果,感人肺腑,發人深思。影片中電影語言的運用十分出色,在表現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時,有一個鏡頭中出現了紅色,在沖鋒隊屠殺猶太人的場景中,穿紅衣的小女孩與畫面形成了極其強烈的對比,產生了極具藝術沖擊力的視覺效果,而當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經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屍體。這一處理手法堪稱經典。同時也點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沖擊。對於辛德勒來說,這一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見的猶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發生的變化。這一鏡頭具有的深層內蘊和藝術價值都是足以載入史冊的。它的藝術性達到了經典的地位。
當影片進行到猶太人走出集中營,獲得自由時,銀幕上驟然間大放光明,出現了燦爛的彩色。這一明顯的電影語言技巧的運用,起到了極好的效果。由壓抑陰沉的黑白兩色到豐富的自然色彩,極其形象地盡顯了人們解除死亡危險,重獲自由後的開朗心情。此時此刻,幾乎每個觀眾都會不由得鼓起掌來。這既是對猶太人獲得自由後的欣慰,也是對導演斯皮爾伯格秘作的最高贊賞。影片的結尾同樣具有其感人的藝術魅力。它體現出了猶太人對辛德勒的無限敬意,同時也使影片具有了回顧歷史、發人沉思的藝術效果,極大地拓展了影片的表現空間。
《辛德勒名單》一片將作為電影史上永恆的光輝而存在,它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聯系在一起而永遠流傳下去。
《阿甘正傳》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奔跑,心裡都會止不住的傷感,還有振奮。你相信一個智障兒的成功嗎?你相信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計得失的人嗎?阿甘不懂得他不能總跟著一個女人幫她打架,也不懂得一個成年人不該總把他*的話掛在嘴邊。阿甘什麼都不知道,他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並且最終他跑到了終。
媽媽總說,生命就象一盒巧克力,你從不知盒裡會有什麼東西。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Who is Forrest Gump?
影片講述了一個殘疾人的非凡一生。50年代的美國,在阿拉巴馬州的格林堡鎮發生的故事……
他名叫福雷斯特.甘,家在阿拉巴馬州的格林堡鎮。40年代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著母親獨自撫養,他愚笨,臂上必須佩戴一個表示低能的臂章,但他覺得能理解母親的每一句話。要上學了,可是當地的公立學校不能接受他,因為他的智商只有75。經過他的親愛的母親再三懇求,他才上了學校的車。那位唯一願意讓他坐在身旁的女孩子珍妮成了他唯一的朋友。別的孩子則欺負他、捉弄他。這時候,珍妮只好對他說:「快跑,福雷斯特,快1但是他跑不快,他拚命的跑啊,跑,奇跡發生了;他腿上的鋼架散落開來,他像出籠的鳥一樣飛快地跑了起來……跑啊,跑啊,就這樣向前跑。一直到他是個中學生的時候,他也是這樣跑著躲避一夥無賴的捉弄,他就這樣跑進了一所大學的橄欖球場,從而跑進了大學。橄欖球教練發現了他奔跑的天才,他被破格錄齲甘成了橄欖球奇才,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甘經歷了世界風雲變幻的歷史時期,體驗過種種新奇的時尚,但無論他在何處,同誰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
在隱居生活中他時常思念著珍妮。而這時的珍妮已誤入歧途,陷於絕望。終於有一天,珍妮回來了,他們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最後一晚,珍妮投入了甘的懷抱,然後在黎明時悄悄離去。甘一覺醒來,發現人去樓空,木然坐在走廊里的長椅上,然後,突然,他大步跑到草坪,一直向前跑去。他跑出了鎮子,跑出了阿拉巴馬州,跑啊,跑啊,跑向路的盡頭。他跑出了鎮子,跑出了阿拉巴馬州,跑向路的盡頭,跑到了海邊,然後返過身,跑到了另一面的海邊。一群的狂熱的崇拜者追隨著他。一向留短發的甘漸漸地須發滿面。他數次橫穿美國,又一次成了名人。回格林堡鎮的途中,他收到了珍妮的來信,在對路人講述自己的故事。路人告訴他,信上的地址就在附近,走過一兩個街區就到了。他二話不說,一把抓起行李,邁開大步向前跑去。珍妮,他又見到了珍妮,而且,見到了一個非常可愛的小男孩。珍妮說,孩子的名字叫福雷斯特。珍妮又對說他,這是你的孩子,甘愣了一下,然後向正在看電視的小福雷斯特跑去。這時的珍妮染上了一種病毒,這是一種不治之症。甘平靜地說,跟我回去,我照顧你。三人一同回到了格林堡鎮,一起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之後,珍妮終於永遠地離開了甘,而小福雷斯特也到了上學的年齡。甘坐在母親曾經送他上校車的同一塊石頭上,看著兒子上了校車,默默地想著什麼。一片柔軟的羽毛從他腳前飄起,飄向藍天白雲之間。
阿甘:我答應過布巴,我一直盡量信守諾言。
阿甘:媽說蠢人就做蠢事。我不是蠢人,我是阿甘。
《阿甘正傳》評析 :
在1995 年的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傳》一舉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等六項大獎。影片通過對一個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影片改編自溫斯頓· 格魯姆的同名小說。只不過原著是一本充滿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而影片則對故事進行了修飾和美化。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揭露諷刺意味,為影片增添了一種溫情。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和評委的口味,但卻犧牲了原著的叛逆斗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化道德的象徵。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純潔的形象,而珍妮則成了墮落的象徵。這與原著有著極大的出入。對於所敘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終都是以一種溫情和善意的態度來表現的,甚至還加入了詩意化的成分,這使得影片顯得柔和而無傷害性。影片對傳統道德觀念的宣揚和體現。使影片變得易為人們所接受,導演高超的編排技巧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影片的內容為影片商業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證,而導演藝術上的處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所在。《阿甘正傳》成了美國當年最為賣座的電影之一。
湯姆·漢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朴實自然。他以在此片中的表現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這已是他連續獲得的第二個影帝金像。《阿甘正傳》的成功,也使湯姆·漢克斯成了好萊塢最受歡迎的影星之一。對湯姆·漢克斯來說,那兩年是他演藝生涯中最為幸運的一段日子。
九《勇敢的心》
也許英雄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無所畏懼的勇士。在你站在霓虹閃爍的街頭,當你面對卑鄙委瑣的笑臉,你又想起了那個讓你汗顏的華萊士,這時你收起臉上慣帶的笑容,默默地向梅爾。吉布森致敬,從來沒有這么莊重。因為他讓我們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英雄。「Freedom!」華萊士臨死前的一聲吶喊,把你的血也點燃了。
在威廉·華萊士還是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蘇格蘭的英雄馬索·華萊士在與英軍的斗爭中犧牲了。幼小的他在父親的好友的指導下學習文化和武術。光陰似箭,英王愛德華為鞏固在蘇格蘭的統治,頒布法令允許英國貴族在蘇格蘭享有結婚少女的初夜權,以便讓貴族效忠皇室。王子妃伊莎貝拉是個決斷的才女,她知道這道法令會讓英國貴族有意於蘇格蘭,但更會激起蘇格蘭人民的反抗。年輕的華萊士學成回到故鄉,向美麗的少女梅倫求婚,願意做一個安分守已的人。然而梅倫卻被英軍無理搶去,並遭殺害,華萊士終於爆發了。在廣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後」的呼喊聲中,他們揭竿而起,殺英兵宣布起義。
蘇格蘭貴族羅伯想成為蘇格蘭領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與華萊士聯盟。華萊士殺敗了前來進攻的英軍,蘇格蘭貴族議會封他為爵士,任命他為蘇格蘭護國公。華萊士卻發現這些蘇格蘭貴族考慮的只是自己的利益,絲毫不為人民和國家前途擔心。愛德華為了緩和局勢,派伊莎貝拉前去和談。但由於英王根本不考慮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買華萊士為條件,和談失敗了。伊莎貝拉回去後才發覺和談根本就是幌子,英王匯合了愛爾蘭軍和法軍共同包圍華萊士的蘇格蘭軍隊,她趕緊送信給華萊士。大軍壓境之下,貴族們慌作一團,華萊士領兵出戰,混戰一場,短兵相接中,他意外發現了羅伯竟與英王勾結,不禁倍受打擊。伊莎貝拉為華萊士的豪情傾倒,來到駐地向他傾吐了自己的真情,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談。華萊士明知是圈套,但為了和平著想,他依舊答應前去。在愛丁堡布斯設計了陰謀抓住華萊士,並把他送交英王。羅伯對父親的詭計感到怒不可遏,華萊士終於被判死刑。伊莎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臨死前,她告訴英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個孩子不久將成為新的英王。
華萊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憾所有人。幾星期後,在受封時,羅伯高呼前為華萊士報仇的口號,英勇地繼承華萊士的遺志對抗英軍。
《這個殺手不太冷》
故事發生在紐約大都會里,由讓·雷諾所飾演的職業殺手萊昂,受餐廳老闆委託殺人。當他是以殺手的身份出現時,冷靜而神秘,殺人手法令人熱血沸騰。但當他卸下殺手面具時,則又回歸成為平凡的市井小民,簡單到連基本身份證、銀行帳號也都有,每天至少喝杯鮮奶,喜歡澆花及細心地擦拭心愛盆栽的樹葉,是個具有雙重身份角色扮演的人。而就在萊昂所住的公寓內,有人暗渡陳倉的進行毒品交易,警方緝毒組偽裝黑幫份子,為查緝毒品而入侵,殺了販毒者一家人卻遺漏了小女孩馬蒂達。馬蒂達為了安全起見而躲進隔壁李昂家,她無意中發現了萊昂的殺手身份,為了保護自己及報滅門之仇,馬蒂達以堅定的口氣要求李昂訓練她成為一位真正的職業殺手……在此同時,警方亦全力搜尋馬蒂達並拘禁之……萊昂隻身闖入警局大開殺戒,警方大驚慌之餘,下令圍剿大廈並全力搜捕李昂,雙方交戰之下引發了一場緊張刺激的終極追殺。
紐約貧民區住著一個義大利人,名叫里昂(Jean Reno飾),職業殺手。一天,鄰居家小姑娘馬蒂爾達(Natalie Portman飾)敲開他的房門,要求在他這里暫避殺身之禍。原來,鄰居家的主人是警察的眼線,只因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惡警剿滅全家的懲罰。馬蒂爾達得到里昂的留救,開始幫里昂管家並教其識字,里昂則教女孩使槍,兩人相處融洽。女孩跟蹤惡警,貿然去報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時趕到,將女孩救回。他們再次搬家,但女孩還是落入惡警之手。里昂撂倒一片警察,再次救出女孩並讓她通過通風管道逃生,並囑咐她去把他積攢的錢取出來。里昂化裝成警察想混出包圍圈,但被惡警識破。最後一刻,里昂引爆了身上的炸彈……
萊昂已經40歲了,他是一名習慣獨來獨往的職業殺手,並且始終恪守著不殺女人和孩子的原則;而瑪蒂達卻只是一個普通的12歲的鄰家女孩。這樣的兩個人的生活軌跡本互不相干,原來也不會有任何交集,然而只因後者不幸慘遭滅門之禍才令二人意外的走到了一起,並且在他們之間還產生了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愛情。
這乍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畢竟兩人的年紀相差太大,但細細一想,卻又在情理之中。
萊昂雖然已年屆中年,而且為人沉默冷酷、機智干練,但在他不苟言笑的外表下,卻深藏著一顆溫柔善良、天真質朴的赤子之心,多年來離群索居的殺手生活令他倍感孤獨與寂寞,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那盆龍舌蘭。他把它當成自己的生命一樣來培育,不知不覺,這盆綠色植物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朋友——在他眼中,它甚至就是另一個自己。而女孩瑪蒂達雖然年紀尚小,且看起來是那般的柔弱無依、楚楚可憐,但她的生活經歷以及悲慘的特殊遭遇令她的性格變的非常的倔強任性、獨立自主,而且還有著與年齡極不相稱的成熟。萊昂對於她而言,固然是值得信賴與依靠的對象,而她對於萊昂而言,又何嘗不是後者黑色生命中那縷突然出現的金色陽光呢?同是天涯淪落人,再加上長時間的相濡與沫,生死與共,於是這樣兩個有著同樣孤獨且渴望溫暖的靈魂自然越走越近,最終擦出微妙的火花。
雖然萊昂最後為了救瑪蒂達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但他一定不會後悔愛上她。因為是她,讓他重溫了生活的樂趣,感受到了愛情的甜美,並且完成了對自身靈魂的救贖(他最終用自己的血,洗清自己曾犯下的罪孽);而瑪蒂達呢,相信亦不會後悔把自己的初戀給了那個叫萊昂的中年男人,因為是他,讓她得到保護不受傷害,重溫久違的家庭的溫暖,並明白了愛情的真諦,且學會了該如何去珍惜。
從不後悔愛上你,走得越久越珍惜。若時光能流轉回到過去,我也一定還要與你再共譜戀曲,因為,你就是我今生的唯一。
《美麗人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著整個義大利。
圭多是一個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樂觀的猶太青年。他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他和好友菲魯喬駕著一輛破車從鄉間來到阿雷佐小鎮,他的願望是在小鎮開一家屬於自己的書店,過上與世無爭的安逸生活。途經一座谷倉塔樓時,年輕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從塔樓上跌落到他的懷中,原來塔樓上有個黃蜂窩,黃蜂經常騷擾當地居民。多拉想為民除害,燒掉黃蜂窩,反被黃蜂蜇傷。圭多立刻對她產生了好感,熱情地為她處理傷口,為表示謝意,多拉送了一些雞蛋給圭多,意味深長地目送他遠去。
陰雲密布的義大利,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墨索里尼推行強硬的種族歧視政策,圭多因有猶太血統,他開書店的申請屢遭阻撓,得不到批准。好友菲魯喬的工作也久無著落。由於生活所迫,圭多隻好在一家飯店當服務員,他以真誠、純朴、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贏得了顧客們的喜愛。
一次圭多騎車上班無意中撞倒了多拉,兩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愛情的火焰。他不失時機地向多拉表白愛慕之情。
多拉是某學校的教師,有一天從羅馬來的督學要到學校視察,圭多得知後,竟冒充督學來到多拉所在學校視察。校長熱情地接待他,為取悅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索性跳上講台施展起喜劇演員的才華,惹得學生開懷大筆,令校長和教師瞠目結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魯道夫要去劇院看歌劇,他也買票前往,坐在樓下的圭多始終目轉睛地盯著樓上包廂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對圭多的苦苦追求並不在意,但是由於多拉討厭魯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魯道夫一廂情願地舉協和多拉的訂婚晚會。晚會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飯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解脫了魯道夫的糾纏,因此贏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鬧翻,離家出走,嫁給了圭多。
婚後,好事接踵而來,圭多夢寐以求的書店開業了,他們有了個乖巧可愛的兒子喬舒亞。圭多閑來無事時常和兒子玩游戲,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滿。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年,在喬舒亞五歲生日這天,納粹分子抓走了圭多和喬舒亞父子,強行把他們送往猶太人集中營。當多拉和喬舒亞的外祖母興沖沖地回到家裡,只見人去樓空,家裡被翻得亂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她雖沒有猶太血統,但她堅持要求和、兒子一同前往集中營,多拉被關在女牢里,圭多不願意讓兒子幼小的心靈從此蒙上悲慘的陰影。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計找機會和女監里的妻子取得聯系,向多拉報平安,一面要保護和照顧幼小的喬舒亞,他哄騙兒子這是在玩一場游戲,遵守游戲規則的人最終能獲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兒子對圭多的話信以為真,他多麼想要一輛坦克車呀!喬舒亞強忍了飢餓、恐懼、寂寞和一切惡劣的環境。圭多以游戲的方式讓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當解放來臨之際,一天深夜納粹准備逃走,圭多將兒子藏在一個鐵櫃里,千叮囑萬叮嚀讓喬舒亞不要出來,他打算趁亂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納粹發現,當納粹押著圭多經過喬舒亞的鐵櫃時,他還樂觀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兒子不要出來,但不久,就聽見一聲槍響, 歷經磨難的圭多慘死在德國納粹的槍口下。
天亮了,喬舒亞從鐵櫃里爬出來,站在院子里,這時一輛真的坦克車隆隆地開到他的面前,上面下來一個美軍士兵,將他抱上坦克。
《導盲犬阿Q》
小Q是一隻拉布拉多犬,身上流著優秀的導盲犬血統。相對其他的兄弟姊妺,小Q確是與別不同,他身上有個特別的胎記——像小鳥展翅的記號,因此他的養父母給他改名為小Q(即鳥的羽翼的意思)。小Q不久就被挑選成導盲犬,正式展開犬只訓練中心的艱辛生活。在陌生的環境里,身邊有很多陌生的狗只,訓練員並不像舊主人般和藹可親,但開朗的小Q無畏無懼,樂觀地面對每一項訓練。今天,它畢業了,小Q終於成為一隻真正的導盲犬。小Q的第一個「主人」是渡邊先生。渡邊先生是個頑固的傢伙,天生不喜歡狗,認為盲公竹比導盲犬可靠得多了。但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渡邊先生被小Q無私的愛打動了,不管是散步、逛街、爬山……小Q都會帶領渡邊先生安全回家,有渡邊先生的地方,總會有小Q的身形陪伴左右。渡邊先生在小Q陪同下,開始感覺到微風的溫柔,花香的甜美,了解生活的樂趣。可惜好景不常,一天,小Q要面臨他人生第一次的離別……
《機器人瓦里》
2700年,地球,只有垃圾與機器人Allocation Load Lifters-Earth,簡稱WALL·E。WALL·E是大公司Buy n Large製作的清理地球垃圾的低等機器人,人類早已移民外星球,留下自由作業的WALL·E,打算用幾百年的時間打掃地球。
時間過去得很快,幾乎所有的WALL·E都已經過了使用期限,紛紛壞機,唯獨剩下一隻,我們姑且就叫它瓦力吧。
身為機器人的瓦力非但沒有壞機,甚至還漸漸有了人類的情感。地球依然很臟,猶如死星,瓦力感到寂寞,唯一能與它交流的活物大概只有小蟑螂一隻。大多數時間,瓦力依然在清理著垃圾,休息的時候它會播放在垃圾堆撿到的一盒錄像帶,這是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一部歌舞片《你好,多莉》,瓦力就靠這部電影解悶。
一天,天空中降下一艘飛船,飛船中走出一名美麗、高貴的女機器人。在瓦力眼中,這個女機器人宛如女神,瓦力對它一見傾心,突然間它竟然擁有了愛的感覺,這是連高級的女機器人都不可能有的情感。
女機器人告訴瓦力,它是Buy n Large公司派來地球搜集資料的,它叫伊娃,只在地球停留短暫時間,隨後就要飛回人類居住的星球復命。瓦力突然間有著巨大的失落感,它的程序安排它只能留在地球完成清理垃圾的工作,直到它報廢為止,這項程序才會無效。然而,瓦力的人工智慧告訴它,自己決不能失去伊娃,它必須追隨在伊娃的身邊才行。
最後,瓦力竟然突破本身程序的強大命令,偷偷登上伊娃的飛船,隨之回到人類居住的外星球。在這個高度發達的星球中,老式機器人瓦力會遇到形形色色高科技機器人,而且還會有許多它從沒想過的危險擺在前面,到底瓦力最終能否成功博得伊娃歡心(假如伊娃有的話)?或者更悲觀地說,鄉巴佬瓦力能否在高度發達而且充滿危險的外星球存活?真難說啊……(
《潘神的迷宮》
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1944年的西班牙仍然籠罩在佛朗哥法西斯獨裁政權和內戰狼煙陰霾下,軍隊四處搜捕、屠殺共產黨員和民主人士。12歲的奧菲麗婭(伊萬娜·巴克爾諾)隨身懷六甲的母親卡門去北部與繼父維達(塞吉·洛佩茲)會合。維達的真正身份其實是負責在西班牙北部鎮壓、逮捕當地游擊隊的法西斯軍官,接卡門母女同住與其說是共享天倫還不如說只是要監視卡門把屬於他的骨肉生下來,維達唯一的樂趣是研究各種刑具來折磨殘害被抓來的異見人士。
眼看著冷酷的繼父和其黨羽每日做惡還以此為樂,母親又患病在床,被孤獨感和目睹暴行的痛苦困擾的奧菲麗婭開始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聊以自慰。一天奧菲麗婭和自己玩的時候被一隻蜻蜓一樣的精靈吸引了,她跟著精靈竟在軍隊總部的地下發現了一個神秘的迷宮,而迷宮的守門人-長著山羊犄角和透明眼珠的半獸人(道格·瓊斯)正在等待她的到來,幻想中的秘境原來確實存在。
長得象潘神的半獸人告訴奧菲麗婭她其實是一個地下王國走失的公主,要重回她的王國奧菲麗婭必須在迷宮接受三個挑戰。在奧菲麗婭接過挑戰任務的時候,繼父也在地上加緊了更瘋狂的掃盪攻勢。地上地下,與惡夢的斗爭模糊了幻想與現實的界限。
#太多了,就說到這吧!好電影太多了!#
❿ 找一部電影
是不是范海辛啊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范海辛
更多中文片名
凡赫辛
狙魔人
凡·海辛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DTS
級別
評級 Rated PG-13 for nonstop creature action violence and frightening images, and for sensuality.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Chile:TE Netherlands:12 Peru:PT USA:PG-13 France:U Finland:K-11 Norway:11 Germany:12 UK:12A Brazil:12 South Korea:15 Canada:14A Ireland:12 Finland:K-15 Philippines:PG-13 Switzerland:14 Malaysia:18PL
版權所有
2004 Universal Studios
拍攝日期
2003年1月 - 2003年6月
製作日期 2003年12月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斯蒂芬·索莫斯 Stephen Sommers
編劇 斯蒂芬·索莫斯 Stephen Sommers .....(written by)
演員
休·傑克曼 Hugh Jackman .....Van Helsing
凱特·貝金賽爾 Kate Beckinsale .....Anna Valerious
理查德·勞斯伯格 Richard Roxburgh .....Count Vladislaus Dracula
大衛·文翰 David Wenham .....Carl
舒勒·漢斯利 Shuler Hensley .....Frankenstein's Monster
埃琳納·安娜亞 Elena Anaya .....Aleera
威爾·坎普 Will Kemp .....Velkan
凱文·J·奧康納 Kevin J. O'Connor .....Igor
艾倫·阿姆斯特朗 Alun Armstrong .....Cardinal Jinette
希薇婭·克洛卡 Silvia Colloca .....Verona
約希·麥蘭 Josie Maran .....Marishka
湯姆·菲舍爾 Tom Fisher .....Top Hat
Samuel West .....Dr. Victor Frankenstein
羅彼·考特拉尼 Robbie Coltrane .....Mr. Hyde
史蒂夫·菲舍爾 Stephen Fisher .....Dr. Jekyll (as Stephen H. Fisher)
製作人
Bob Ducsay .....procer
Sam Mercer .....executive procer
David Minkowski .....associate procer: Czech Republic
Artist W. Robinson .....associate procer
斯蒂芬·索莫斯 Stephen Sommers .....procer
Matthew Stillman .....associate procer: Czech Republic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攝影機: Panavision Camera and Lenses
洗印廠: Technicolor
攝制格式: 35 mm
製作處理方法
Digital Intermediate (master format)
Spherical (source format)
洗印格式: 35 mm
膠片長度:3561 m (Switzerland)
幅面: 35毫米遮幅寬銀幕系統
製作公司
Carpathian Pictures [美國]
環球影業 Universal Pictures [美國] ..... (2006) (USA) (theatrical)
Stillking Films [捷克]
The Sommers Company [美國]
發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2004) (Argentina) (DVD)
Bontonfilm [捷克] ..... (Czech Republic)
Central Partnership [俄羅斯] ..... (2004) (Russia) (theatrical)
GAGA Communications [日本] ..... (Japan) (theatrical)
Humax Pictures Inc. [日本] ..... (Japan)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GmbH [德國] ..... (2006) (Germany)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阿根廷] ..... (2006) (Argentina)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巴西] ..... (2004) (Brazil)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瑞士] ..... (2006) (Switzerland)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西班牙] ..... (2004) (Spain)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法國] ..... (2004) (France)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希臘] ..... (2004) (Greece)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義大利] ..... (2006) (Italy)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荷蘭] ..... (2006) (Netherlands)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新加坡] ..... (2006) (Singapore) (theatrical)
Universal Home Video [巴西] ..... (2004) (Brazil) (VHS) (DVD)
特技製作公司
Applied Effects [美國] ..... (special weapon design and manufacture)
BUF [法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CIS Hollywood [美國] ..... (visual effects)
Cobalt FX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Digiscope [美國] ..... (visual effects)
Hatch Proction [美國] ..... (conceptual art)
Howard Anderson Company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and opticals)
Illusion Arts Inc. [美國] ..... (special visual effects)
工業光魔公司 Instrial Light & Magic (ILM) [美國] ..... (special visual effects and animation)
Keith Vanderlaan's Captive Audience Proctions ..... (special effects)
Pacific Title & Art Studio [美國] ..... (visual effects)
Perpetual Motion Pictures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Pixel Liberation Front ..... (additional pre-visualization)
W.M. Creations ..... (as W.M. Creations Inc.)
Weta Digital Ltd. [紐西蘭] ..... (visual effects)
威塔工作室 Weta Workshop Ltd. [紐西蘭] ..... (miniature ship)
Zoic Studios [美國] ..... (visual effects)
yU+Co. [美國]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其它公司
ARRI Rental [德國] ..... grip and lighting equipment (as ARRI Rentals)
Buena Vista Negative Cutting [美國] ..... negative cutting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美國] ..... cranes and dollies
Decca Records [美國]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EFilm [美國] ..... digital intermediate
For Stars Catering [美國] ..... catering
Hollywood Film Chorale [美國] ..... choir
Jo Anne Kane Music Services [美國] ..... music preparation (as JoAnn Kane Music Services)
Kaleidoscope Films Group [美國] ..... titles
One Step Up ..... foley recording
Panavision Remote Systems [美國] ..... remote cranes and heads
Paws for Effect [美國] ..... animals provided by
Sony Scoring Stage [美國] ..... score recording (as Sony Pictures Scoring Stage)
Technicolor [美國] ..... color timing
UMG Soundtracks [美國] .....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編輯本段]上映日期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4年5月5日
法國
France
2004年5月5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4年5月5日
墨西哥
Mexico
2004年5月5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4年5月5日
瑞典
Sweden
2004年5月5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4年5月6日
德國
Germany
2004年5月6日
香港
Hong Kong
2004年5月6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4年5月6日
巴西
Brazil
2004年5月7日
義大利
Italy
2004年5月7日
俄羅斯
Russia
2004年5月7日
西班牙
Spain
2004年5月7日
台灣
Taiwan
2004年5月7日
英國
UK
2004年5月7日
美國
USA
2004年5月7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4年6月11日
印度
India
2004年7月2日
日本
Japan
2004年9月14日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范海辛是一個著名的吸血鬼獵人,國外影片里都有他的身影。
吸血鬼獵人--專門捕殺吸血鬼的人,並以此為使命。導演斯蒂芬·索莫斯在一個特定的史詩背景下注入了一個充滿魔幻的故事——那是一個黑暗與邪惡逐步人體化的時代,鬼怪張狂得極端且徹底。在這個讓人不寒而慄但極具吸引力的可怕世界裡,正義的英雄人物范海辛(休·傑克曼飾)將同時對抗環球公司那些家喻戶曉的惡魔:吸血鬼、狼人(威爾·坎普飾)和科學怪人(舒勒·漢斯利飾)。
19世紀,羅馬尼亞西部的深山裡,有一個充滿著傳奇色彩的神秘之都——特蘭西瓦亞尼亞,那是一個是與非顛倒的世界。每當太陽落山之際,就是邪惡漫延之時,惡魔都從夢魘的最深處跑出來……經歷了幾個世紀之後,在與人類永無止境的戰斗之中,魔鬼也在考驗著自己的生存能力,德庫拉伯爵(理查德·洛克斯伯格飾)即是吸血鬼殘留餘孽中的個中極品,他擁有著毀滅性的誘惑、謎一般的非凡力量,早就不甘於老巢特蘭西瓦尼亞的寂寞。德拉庫拉有3個嗜殺成性、血腥殘忍的吸血鬼新娘,她們生存的惟一目的似乎就是幫助自己的主人實現偉大計劃——當人類文明體系被摧毀後,將由德庫拉用浩劫、恐懼和黑暗去統治整個世界。
怪物獵人范海辛受天主教會所託,前往特蘭西瓦尼亞保護維拉瑞斯家族的最後兩個成員,希望藉由他的力量來消除那股盤踞不散的邪惡勢力。在飽受吸血鬼摧殘的城中,他與被保護的公主安娜(凱特·貝金塞爾飾)結成同盟,她的家族歷代都受到了吸血鬼的詛咒,只有殺掉德庫拉伯爵,她的家族才能升上天堂。為了保護自己的家族並找回變成狼人的哥哥,於是連同范海辛和他熱愛發明的搭檔卡爾一起進入了冰冷的德庫拉城堡。
相關評論 The One Name They All Fear
Adventure lives forever.
與其說《范海辛》嚇人,不如說有趣和令人興奮。
——《紐約郵報》
雖然愚蠢,但有趣而壯觀。
——《芝加哥太陽時報》
《范海辛》以優秀的演員和古老故事中呈現的新鮮元素而成為惡魔盛宴。
——HORRO.COM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經典怪物總動員】
說到本片導演斯蒂芬·索莫斯,就不得不說起他創造的兩顆票房炸彈--《盜墓迷城》和《木乃伊2》,前者在1999年大爆冷門,美國國內票房總額超過了1億5500萬美元,而後者則上演了續集電影的神話,上映首周票房在美國國內就創下了6810萬美元的票房紀錄,而且後來成為2001年第一部海外票房超過2億美元的美國片,迄今為止,《木乃伊2》的全球票房總額已經達到了4億2900萬美元。另外,索莫斯在2002年曾任《蠍子王》的編劇和製片人,該片在上映首周就以3610萬登上票房榜首,後來的全球票房也達到了1億5100萬。在完成這幾部成功影片之後,索莫斯一直希望進行有所不同的嘗試,他回憶說:「有人和我開玩笑,說我既然拍了木乃伊,為何不試試吸血鬼德庫拉,可德庫拉已經拍過了,而且發揮的空間很有限。於是我想到將所有環球公司出品的電影中的經典怪物都湊到一起,那一定非同反響。」
索莫斯帶著這個想法開始重新審視環球公司的經典怪物,在70多年前,這些怪物的出現讓環球公司發展成為好萊塢的領頭羊。不過,在動筆劇本之前,索莫斯並沒想好主意,因為他無法確信自己能否勝任。「我在想如何才能將這些傳奇人物聯繫到一起,」索莫斯說,「相關的前提必須與沿襲下來的傳說相符,而且我不能毫無緣由的將一個英雄和三個怪物放到一起,如果吸血鬼德庫拉遇到了生死攸關的問題而需要科學怪人呢?罪惡背後必須有所動機,於是動機確定之後,一切也就會迎刃而解。」
本片製片人鮑勃·達克賽(Bob Ducsay)是索莫斯長達15年的合作夥伴,他認為索莫斯是一位偉大的敘事者,對於索莫斯來說,故事就是一切,盡管索莫斯讓動作、特效和美術設計為他的電影服務,但最重要的仍是故事和展開故事的人物。
索莫斯所要做的不僅是延續神話,還有作出解釋,比如說,我們都知道無法在鏡子中看到吸血鬼德庫拉,但出於電影人的天性,索莫斯要一探究竟,他說:「如果神話沒給出答案,那麼我要給出我自己的答案。我意識到科學怪人、吸血鬼和狼人可能會共存於同一個世界,而且是在東歐的同一時期。後來我又有意外發現,狼人可能是吸血鬼的守護者,我開始激動起來,這部電影的潛力太巨大了。」
最終,將索莫斯徹底帶入神奇世界的是布萊姆·斯托克(Bram Stoker)於1897年完成的小說《德庫拉》(Dracula),索莫斯說:「我是在20年前看的那本書,在斯托克的小說中,范海辛有60歲,名字叫亞伯拉罕。他曾出現在無數電影中,卻沒有一部是以他為中心。我需要把他變成我自己的版本。於是我將他的名字改為加布里埃爾,讓他更年輕更酷。他是賞金獵手,要去征服罪惡的化身德庫拉。」
【關於物色演員】
在著手劇本之前,索莫斯就想到了扮演范海辛的理想人選非休·傑克曼莫數,因為范海辛應該集強大和浪漫於一身。當時傑克曼正准備出演《X戰警2》和百老匯音樂劇《The Boy From Oz》,看過劇本的他說:「能夠加盟這部電影是次難得的機會,因為拍攝這種恢弘、詩史般的動作驚險片是我童年時的夢想。」
在物色扮演安娜的女演員時,索莫斯堅持著一個宗旨,即安娜不但要有堅強的內心,還要有趣、性感,強壯,並且要有溫柔的一面。在凱特·貝金賽爾身上,主創人員找到了想要的一切。貝金賽爾說:「我喜歡動作驚險片中的女性角色,我扮演的安娜一方面與德庫拉有著深仇大恨,肩負著拯救家族的重任,一方面與范海辛產生了感情,我應該感謝斯蒂芬,因為安娜不是一個胸大無腦式的人物,而且自始至終都與范海辛保持著平等。」
憑借在《紅磨坊》中的出色表演而在世界影壇贏得聲譽的澳大利亞演員理查德·勞斯伯格在片中扮演德庫拉,對於這個角色他說:「在電影中,演員們經常被要求扮演曾被重復過無數次的角色,這就好比在戲劇舞台上,你要反復道出每個人都很熟悉的台詞,在這部電影中,是斯托克筆下的德庫拉。讓我感興趣的是,這是一個有人性的角色,他是人,從某種角度講,他是名偉大的武士。當然,驚人的邪惡也是他的天性。」
科學怪人也是電影中長盛不衰的傳奇人物,在本片中,索莫斯等人不僅延續了科學怪人的既成傳統,還試圖添加進新的元素。索莫斯認為,科學怪人也是一個長期被人誤解的怪物,盡管他外表猙獰,但在最初的故事中,他本不想殺任何人,你會同情他,因為他是個悲劇人物。索莫斯和製片人達克賽是在觀看百老匯的舞台劇時發現舒勒·漢斯利的,這位曾摘得托尼獎的著名演員也認為在瑪麗·謝莉(Mary Shelley)創造出科學怪人後,隨後的很多作品對科學怪人的描寫都存在偏差,因為他有好的一面。
在片中扮演狼人的年輕演員威爾·坎普是在試鏡時被導演看中的,坎普是芭蕾舞演員出身,善於運用肢體語言,恰好迎合了角色需要。
最後需要確定的是扮演三位吸血鬼新娘的演員。扮演艾麗娜的西班牙女演員埃琳娜·安娜亞最近剛憑《露西婭的情人》贏得戈雅獎,導演索莫斯先是收到了安娜亞從馬德里寄來的錄像帶,在試鏡時,安娜亞性感、艷麗和略帶神經質的外表迅速征服了索莫斯。對於扮演薇羅娜的人選,索莫斯認為她應該比其他兩位更具有德庫拉夫人的氣質,而義大利女演員希薇婭·克洛卡的卓越風姿和言談舉止都足以擔綱這個角色。第三位新娘是最年輕、妖艷和多變的瑪麗卡,索莫斯認為物色扮演瑪麗卡的演員比預想難得多,直到他看到代言諸多頂級服裝品牌的模特約希·麥蘭走到面前,他的直覺告訴自己,就是她了。
【關於幕後陣容及拍攝地】
在本片超過1000人的龐大幕後陣容中,包括5次奧斯卡提名得主、攝影指導艾倫·達維奧(Allen Daviau);曾憑《盜墓迷城》和《木乃伊2》獲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提名的製作設計師阿蘭·卡梅隆(Allan Cameron);由《純真年代》贏得奧斯卡獎的服裝設計師加布里埃拉·佩斯卡西(Gabriella Pescucci);艾美獎得主、作曲家亞倫·史維斯查(Alan Silvestri);以及兩位來自工業光魔的特效設計師、多次摘得奧斯卡獎的特效化妝團隊等等。
全片大部分在布拉格拍攝,之所以選中了布拉格,是因為當地陰冷的氣候正好適合拍攝外景,而臨時演員們的外表也極具地域特徵,那些古老驚人的建築可以讓時間倒流幾個世紀。執行製片山姆·莫瑟(Sam Mercer)說:「我們可以利用布拉格的文化和歷史,在這甚至觸手可及,150年前的建築和風俗依然健在,和我們故事的時間設置完全吻合。」
不過,盡管一些地點可以展現出19世紀歐洲的風貌,但劇組仍需建造大量布景。這些布景一部分在捷克的巴蘭道夫和布拉格攝影棚拍攝,一部分在南加州的Playa Vista和多尼攝影棚拍攝。在所有布景中,最壯觀的莫過於重建的特蘭西瓦尼亞。該處布景在布拉格城外的Kunratice搭建,其中包括小鎮廣場、兩座墓地、10多處哥特式建築等等。
片中最大的布景是在多尼攝影棚建造的,包括德庫拉城堡的大堂、兩座塔樓和之間的橋體。因為體積巨大,德庫拉的大堂是在戶外建造的,而且只能在晚間拍攝。
【關於拍攝】
影片於2003年1月在布拉格的巴蘭道夫攝影棚開拍,范海辛的地下軍械庫就在此搭建。隨後,劇組轉道布拉格城外90公里處的15世紀城堡進行實景拍攝。最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德庫拉的假面舞會是在布拉格的聖尼古拉大教堂拍攝的,要將一個神聖的地方變成僵屍派對,首先是要把一排排的長椅移走,在水泥地面上鋪裝地板,然後用屏風遮住懺悔室並裝點空間,而教堂內的雕塑則原封不動。另外,劇組還使用了很多大燭台和鏡子。整個裝修過程是頗具挑戰的,因為所有的一切都不能被固定在古老建築的現有結構上,所以劇組人員不得不調整以往的拍攝程序。由於教堂內禁止使用傳統蠟燭,於是劇組特製了一種低熱油燃蠟燭,並在現場使用了1400多根,以營造出神秘莫測的光影意境。
在舞會的拍攝期間,教堂的室內溫度始終在零度以下,所有演職人員都在忍受著低溫的煎熬。為了籌拍這段場景,劇組的所有部門都參加進來:服裝設計師加布里埃拉·佩斯卡西將270名演員裝扮起來;作曲家亞倫·史維斯查在拍攝前為這場戲創作了兩段樂章,並由115人的管弦樂隊演奏;舞蹈指導黛布拉·布朗(Debra Brown)編排了兩曲華爾茲。貝金賽爾、勞斯伯鉻和安娜亞進行了3周的舞蹈排練。在250名當地的臨時演員中,有100名是布拉格最優秀的國標舞演員。另外,還有多個雜技表演穿插其中。
比德庫拉舞會布景更復雜的是在布拉格城外Kunratice搭建的特蘭西瓦尼亞。設計工作於2002年聖誕節前夕開始,設計師從德國「表現主義」藝術及電影獲取了靈感,整個外景由80名工匠組成的建築隊耗費了10周時間才全部完成,總佔地約6500平米。為了拍攝吸血鬼新娘襲擊特蘭西瓦尼亞的場景,劇組充分應用了實景拍攝、動作捕捉和數字特效技術,搭建了Cablecam航拍系統,架設的鋼絲從地面上方10英尺處一直升到空中數百英尺,被懸吊的攝影機由此可以高速掠過整個布景。
另外,特蘭西瓦尼亞的布景上空還上演著大量吊線特技。特技協調人R·A·朗德爾(R.A.Rondell)回憶說:「休和凱特在空中親自完成了吊線特技,有時在一場戲中要有10多位演員飛舞在空中,我們將特效、數字特效和演員的特技表演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了。」為了捕捉到吸血鬼新娘在飛行中的細節動作,埃琳娜·安娜亞、希薇婭·克洛卡和約希·麥蘭在攝影棚的藍屏前整整拍攝了兩周。
在進行拍攝的同時,演職人員還要克服布拉格的天氣,當時經常陽光明媚,這在2月的布拉格是很反常的,在3周的拍攝中,陰暗多雲的天空很少出現,最後只好求助於數字特效。
片中巴黎聖母院前的廣場是在布拉格的舊市廣場拍攝的,那裡將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馬車追逐戰。傑克曼親自完成了這個特技場景,其中最嚇人的是他要被從車夫的位置上甩出,而當時6匹馬拉的馬車正在急速狂奔,他要落到兩匹馬中間,在高速中雙腳拖地。特技組導演邁克爾說:「任何時候演員接近動物都是危險的,因為演員處在不可知的境遇中,動物可能失控。為了拍攝休的這段鏡頭,我們防範了可能發生的一切意外,後來特技協調人朗德爾走過來對我說,如果我們能順利完成,那麼《范海辛》就是影史上第一部讓主演親自完成如此高危場景的電影。」傑克曼心有餘悸的回憶說:「我如果摔倒,就一定會送命。」
4月,劇組返回美國拍攝,在洛杉磯的Playa Vista攝影棚中搭建包括科學怪人城堡的門廳、陽台、天窗和德庫拉城堡的實驗室、棺材密室及天窗在內的布景。在這里,導演索莫斯別出心裁,讓德庫拉走上天花板,和三位吸血鬼新娘一起倒掛在上面。特技協調人朗德爾說:「為了達到這種效果,一些電影人可能會使用特效或者顛倒布景,而我們卻是真正做到了。」
5月中旬,劇組遷往多尼攝影棚,德庫拉城堡的大堂將在這里搭建。製作設計師阿蘭·卡梅隆稱德庫拉城堡借鑒了很多印度建築的元素,他希望給人以冰冷和暴力的感覺。
【其他】
在影片主要拍攝開始之前、來自工業光魔、Illusion Arts和Captive Audience的特效設計師就開始重要的前期製作。製作設計師阿蘭·卡梅隆說:「我們必須虛實結合,比如在攝影棚中,我們搭建了200英尺長的橋體,而在完成的電影中,應該有1000多英尺長,實際建造那麼大的布景從操作和資金上都是不可能的。」
為了完成狼人的變身過程,威爾·坎普趕往工業光魔總部,他的身體被徹底掃描,各種動作和姿勢的數據都被輸入進電腦。而片中最具創造力的特效製作是吸血鬼新娘的飛行畫面,真實的表演和CGI充分融合在一起。完成特效化妝的三位女演員要穿上動作捕捉服裝,在藍屏前完成面部表情的拍攝並捕捉到身體的全部動作,最終,電腦產生的軀體將完成動作捕捉記錄下的動作,並與她們真實的頭部連在一起。
在以往影片中,變身後的德庫拉總以蝙蝠的形象示人,但本片導演索莫斯對蝙蝠並不感冒,他想到讓蝙蝠的翼展達到15英尺,全然不同的「地獄之獸」躍然銀幕,這個CG怪物既像蝙蝠,又似多種怪獸。
和德庫拉的變身一樣,片中狼人的形象與環球公司以往的版本也大相徑庭,因為狼的比重更大。不過就科學怪人而言,雖然本片的設計也有所區別,但整體上還是保持了原來的感覺。盡管形象得以延續,可化妝過程依然繁瑣,舒勒·漢斯利每次完成化妝都需要4小時,他要穿上拉鏈式的硅膠服裝,假肢技師還為他製作了金屬腳,面部妝容更是由9部分組成。
[編輯本段]精彩花絮
·本片原定應該是1992年《吸血僵屍驚情四百年》的續集,安東尼·霍普金斯會繼續扮演范海辛,但隨著拍攝計劃的推遲,一些故事元素也被更改。
·科學怪人實驗室中的古老醫療器械是在易趣上購得的。
·本片DVD在北美銷售金額首周就達到了6500萬美元,比影院上映票房總額的一半還多。
·在拍攝片尾狼人靠著岩石死去時,威爾·坎普的頸部和手臂被蜘蛛咬傷多處。穿幫鏡頭 ·吸血鬼是無法出現在鏡子中的,但在德庫拉假面舞會的場景中,一位舞者的左側鏡子中映出了他們。
·一位吸血鬼新娘飲血的杯子中有果肉殘余。
·安娜在躲避狼人的逃跑中穿的是氈鞋,而當後來范海辛出現時,她穿的卻是高跟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