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科爾多瓦有什麼清真寺
① 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和舊城的簡介
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和舊城,文化遺產,198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94年擴展。
8世紀摩爾人征服了西班牙,在科爾多瓦建造了三百多座清真寺,以及大量宮殿和公共建築,於是這里成為豪華的康斯坦丁堡。13世紀斐迪南三世時期,科耳多瓦大清真寺被改建成教堂,還建造了許多防禦工事,包括主教城堡和卡拉奧拉碉堡。
科爾多瓦清真寺,又名大禮拜寺,是西班牙著名的伊斯蘭建築,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禮拜寺之一。公元711年阿拉伯人征服了科爾多瓦,城市被平分成兩部分,供伊斯蘭教徒和基督教徒分別使用。這種奇怪的安排一直持續到公元784年,阿拜德一世決定在這里新建一座清真寺,790年由他的兒子赫司漢姆一世完成。後來赫司漢姆二世將清真寺再度擴大。他在清真寺的東部增加了8個走廊,種植大片的桔林,還修建了4個大型噴泉。1236年科爾多瓦獨立後,清真寺被基督教徒改作教堂,1384年,改建拱門和立柱,一部分建成哥特式建築。1523年,祈禱大廳又按照文藝復興的思路重建。
清真寺平面為長方形,北面大殿為主要建築,東西長126米,南北寬112米,殿內裝飾華麗,有間距不到3米的18排柱子,按南北軸線方向排列,柱為古典式,高3米,上承兩層重疊的馬蹄形卷,用紅磚和白雲石交替砌成。石柱密布,如同柱林。聖龕前是國王禮拜處,上面是復合卷的形式,數層花瓣形卷重疊分布,裝飾性很強,顯示了工匠的卓越技巧。這座宗教建築位於瓜達爾基唯爾的南邊。院子的三個方向有門廊,內有一個塔,與噴泉一樣具有古典風格。建築最突出的特徵是建築者解決了拱門直接支撐天花板這一技術難題。他們使用的兩個附加拱門是嶄新的阿拉伯式樣。清真寺大多吸取了古羅馬,早期克里斯琴和威斯寇斯克的優點。馬掌式的拱門上有大理石或磚楔形拱石,天花板上平貼著木製板。在清真寺中,威拉威斯克薩小教堂最有特色,它首次有了在西班牙建築中很重要的卡里費奧式拱頂。它的大廳的裝飾在卡里費奧式中最為豪華,包括圍著拱門精心鑲嵌的花葉圖案、彩色圓屋頂及獨一無二的裝飾。在小教堂的中心有裝飾華麗的壁龕。規模宏大的科爾多瓦清真寺是科爾多瓦的卡里費特文明(929-1031年)不可替代的證明,包括最美麗的圖案,19個走廊與大廳,重疊的拱門與圓屋頂,還有一片茂密樹林。
科爾多瓦城中心部分保存著伊斯蘭城市的邊界和格局。清真寺周圍是狹窄的白色街道,街道另一端是本城唯一的猶太教會堂,會堂是有摩爾式塔樓的哥特式建築,正面有復雜花葉裝飾。有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宮殿里有許多庭院。還有巴洛克風格的哥特式修道院,帶著庭院的鋪滿鮮花的樸素房子。此外還有用宮殿和醫院改建而成的宏偉的博物館,以及鮮為人知的廣場:小馬廣場、花卉廣場和花卉柱廊。還有羅馬時期的卡拉若橋與克里斯琴式的宮殿。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六9:30-14:00; 15:30-17:30;周日及節假日9:30-13:30;周一閉館。
② 歷史悠久的格拉納達市位於西班牙南部,西班牙格拉納達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格拉納達市(Granada)是格拉納達省的烏魯木齊,坐落於安達魯西亞自治州的東部地區。格拉納達省是西班牙「金海灣花園」的一個構成部分。格拉納達市間距海域67千米,都是西班牙地區極具誘惑力的大城市之一。格拉納達不僅有很多歐洲文藝復興的哥特式建築,也保存著伊斯蘭的風格神殿。市區阿爾巴辛(ElAlcin)是儲存完好摩爾區,蘊含著一些極有意義的藝術珍品。總而言之,在格拉納達,你能領略豐富多採的建築樣式。
普拉多博物館
普拉多博物館從1818年逐漸變成專門美術博物館,坐落於西班牙北京首都馬德里市,是世界上偉大歷史博物館之一,都是個人收藏西班牙美術作品最全方位、最專業的藝術館。普拉多博物館個人收藏有委拉斯蓋茲、戈雅、牟利羅、葛雷柯、貝拉、提香、拉斐爾、波提切利、魯本斯等美術繪畫大師的作品。場館一共有8600幅美術繪畫、5000多副繪畫,2000件雕刻作品,700餘件雕塑作品和多個部分著作、約1000枚硬幣和勛章及其近2000件裝飾設計工藝品。
③ 科爾多瓦清真寺的歷史沿革
後來經過拉赫曼二世和哈卡姆二世擴建, 到1236年時, 該寺院的面積已比初建時擴大了2倍, 一次就可容納2萬多信徒從事宗教活動。西班牙佔領科爾多瓦後,於 1236 年改為天主教大教堂,象徵著伊斯蘭教的殿堂被封閉。宣禮樓是一座尖塔狀的建築物,寺內的宣禮員可按時登樓呼喚信徒做禮拜。在哈利發希什姆二世時代, 大臣曼蘇爾又擴建了齋戒室, 到哈里曼三世, 建築工程達到最高峰。
13世紀西班牙聖·費爾南德三世時,科爾多瓦大清真寺被改建成大教堂,一些新的防禦性建築也建起來,特別著名的有基督教國王城堡和卡拉奧拉高塔要塞。
16世紀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門近三分之一被毀,從中建起了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王家小禮拜堂、唱詩班等幾部分。唱詩班的椅子全是帶有華貴的巴洛克雕飾的精湛工藝品,兩個講道台是用桃花心木、大理石、碧玉等鑲嵌製成。
18 世紀時,這座宣禮樓被基督教徒們用一座巴洛克式的塔樓所替代。但因對原有的珍貴建築的破壞過多而引起了卡洛斯五世國王的不滿,他對改建者們驚呼道:「你們為建起一些在中國到處都能見到的東西而破壞了再也無法找回的東西」。正因為卡洛斯國王及時制止,這座伊斯蘭教的大清真寺才得以保持至今,並因此而成為一座使伊斯蘭教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並存的特殊建築物,成為西班牙最著名的宗教旅遊勝地,吸引了千千萬萬的各地遊人。
④ 絕無僅有——科爾多瓦大清真寺及大教堂
說起科爾多瓦的旅行,最著名的肯定是它的大清真寺及大教堂,這不是兩個景點,是一個,它曾經是座大清真寺,現在它是座大教堂。 它具有摩爾建築和西班牙建築的混合風格,是第一批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建築。
西阿拉伯帝國的國王在公元八世紀在科爾多瓦興建了這座清真寺,後來經擴建,使之成為 一次就可容納2萬多信徒禮拜的大清真寺,十三世紀,基督徒攻陷了科爾多瓦,大清真寺被改為了大教堂,不是大興土木的改建,只是在它的中間,開辟了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的結構,它從此成為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大清真寺及大教堂的結合體。
平時門票8歐,工作日每天8:30-9:30免費,我們起了個大早,羊毛肯定不能放過。走進大清真寺,覺得好大,雖然不像雄偉的大教堂那麼高,但它很大,有種無邊無際的感覺,它標志性的紅白相間的馬蹄形拱券,一個接一個,彷彿置身於一個鏡像的世界,四面八方都是一模一樣。而主座堂,小禮拜堂等基督教改造的部分,雖然不大,但都用料考究,工藝精湛,每一部分值得欣賞,可惜我們水平有限,只看得懂金燦燦的黃金,卻很難了解其背後的 歷史 和文化。即使一知半解,即使走馬觀花,但這座伊斯蘭教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並存的特殊建築物,絕對值得一逛。
⑤ 科爾多瓦的文化遺產
世界文化遺產
198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科爾多瓦歷史地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科爾多瓦歷史地區,位於西班牙的科爾多瓦。
科爾多瓦城臨近瓜達爾基維爾河。公元前,羅馬人在這里建立了城市。公元711年,阿拉伯人佔領了科爾多瓦城。公元10世紀,科爾多瓦進入鼎盛期,成為伊斯蘭世界中著名的大都市。
1236年,基督教王國收復科爾多瓦,對阿拉伯建築進行改造。又增添了一些建築。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歷史地區,主要是指自公元8世紀以來有阿拉伯文化色彩的建築,以及反映猶太教、基督教文化的建築。
大清真寺是科爾多瓦最著名的建築之一,佔地2.34萬平方米,分庭院和寺院兩大部分。大清真寺始建於公元785年,後來又幾經擴建、改建,工程持續了幾百年。基督教王國收復科爾多瓦後,大清真寺內修建了一座哥特式的教堂,但大清真寺仍然基本保留了伊斯蘭建築的風貌。大清真寺中有多達17排的立柱,柱子的上半部都用相同的圖案裝飾。
哈里發王宮建於公元10世紀,坐落在科爾多瓦西南郊.建築分三層,上層是王宮,中間是附屬建築和小清真寺,下層是花園。
羅馬橋在科爾多瓦東南部,有16ZL,長238米,橫跨瓜達爾基維爾河,橋的一端還修築了高大的橋頭堡。
⑥ 10大最受遊客歡迎的歐洲景點
10大最受遊客歡迎的歐洲景點
從聖索菲亞大教堂到梵蒂岡,數個世紀以來,歐洲以它豐富的人文歷史景點吸引了大量的遊客。但是你敢確定自己已經游覽過歐洲所有值得一去的旅行地了嗎?在分析了數百萬份在線景點評分和評價後,我為你選出了10處最受遊客歡迎的歐洲景點。
梵蒂岡——聖彼得教堂
所有準備去羅馬旅行的遊客,都應該順道去拜訪一下聖彼得教堂,對於天主教徒來說,它無疑是最重要的一所教堂。教堂坐落在美麗的聖彼得廣場,內部建築為文藝復興時期風格,主要由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和Donato Bromante設計建造。這里每年平均接待四百萬名遊客。TripAdviso遊客這樣描述它:“外部鑲嵌的大量錦磚顯得教堂整體氣勢恢宏,而教堂內部構造也同樣令人望而生嘆”,聖彼得教堂入選TOP10當之無愧。
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
位於西班牙的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不僅裝潢精美——內部有著眾多馬蹄形的拱門和圓柱。它的歷史同樣迷人:原名大清真寺,是一處伊斯蘭教聖地,在13世紀時被改建成了天主教教堂。如今遊客們可以在這里看到856根由水蒼玉、大理石和花崗石鑄成的圓柱,不過它最著名的'還是以耶路撒冷圓頂清真寺為靈感建造的紅白相間的拱門。
俄羅斯聖彼得堡——基督喋血大教堂
金色的穹頂,表面鑲有復雜精美的錦磚,基督喋血大教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它選址於1881年三月亞歷山大二世遇刺身亡的地點附近,由當時的皇室和數千名匿名捐贈者出資建成。基督喋血大教堂因其繁雜華麗的建築風格,已經成為了聖彼得堡最主要的觀光景點。
西班牙格拉納達——阿爾汗布拉宮
阿爾汗布拉宮起初是因軍事用途而建,在1492年同時也成了基督教法庭所在地。隨後這里還興建了大量的堡壘,一座教堂和方濟會修道院。在18世紀至19世紀初期,由於年久失修,阿爾汗布拉宮多處房間成為了茅房或是小酒館,還經常遭到竊賊的光顧。直到1870年,這里才被列入國家保護文物。修繕工程歷時多年,終於在1984年,阿爾汗布拉宮入選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了遊客觀光勝地。
義大利米蘭——米蘭大教堂
許多TripAdviso用戶稱米蘭大教堂為“全世界最美的教堂”。不過若想從最美的角度——教堂頂層欣賞這座美麗建築的話,你得買票。教堂整體為哥特風,前後共花費近6個世紀才建成,米蘭大主教Cardinal Angelo Scola就在這里工作。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菲索亞大教堂由查士丁尼大帝下令於6世紀開始修建,在過去曾是東方基督國家內最大的教堂近一千年。15世紀它曾被改建為清真寺,新修了4座尖塔,如今這些尖塔已經成為了博物館。聖菲索亞大教堂融合了喬治王朝和塞爾柱王朝時代的建築風格,內部牆壁的顏色和馬賽克地板則是受到了當時(1238~1263)君士坦丁堡建築風格的影響。
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
大廣場位於布魯塞爾市中心,周圍都是政府建築,包括市政廳和the Breadhouse,這整個片區都是世界文化遺產。8月時分,大廣場上會出現一條持續數天的鮮花巨毯(每隔兩年一次)。大廣場是布魯塞爾的必來之地,因此排名第七絕不過分。
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
毫無懸念,埃菲爾鐵塔也在這個榜單內。這個堪稱為巴黎地標的建築完工於1889年3月31日,建成41年內一直是全球最高的的建築,直到1930年,紐約克萊斯勒大廈奪走了該頭銜。每年八百萬的人均流量,排名第八名副其實。
法國巴黎——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是全球最著名的教堂之一,自然也深受 TripAdvisor遊客喜愛。巴黎聖母院因其帶有法國特色的哥特式建築風格而備受贊揚,同時內部彩色的窗戶又顯示出了一絲早期羅馬建築的特色。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直到1250年才基本完工。在遊客數量上巴黎聖母院也打敗了埃菲爾鐵塔,每年來到這里的遊客有將近一千三百萬人。
希臘——雅典衛城
衛城靜靜地矗立在山頭,守衛著雅典城。因此只要你身在雅典,無論從哪個角度,基本都能看見這座宏偉建築。衛城內有多處古建築遺址,最著名的應該是帕特農神殿,神殿內白色的石柱和石梯非常有特色。將近六千名TripAdvisor用戶稱這里為“超級棒”,他們中很多人甚至說這里是“死之前一定要來的地方”。
;⑦ 科爾多瓦哈里發國的介紹
科爾多瓦哈里發國(Dawlah al—Khulafa'fi Qurtubah) 見後伍麥葉王朝。科爾多瓦清真大寺(Masjid Qurtubah) 伊斯蘭教著名古清真寺之一。西班牙語稱為「拉·麥茲基塔」(La Mezquita)。坐落在西班牙科爾多瓦城羅馬橋北面。
⑧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是怎樣的
西班牙南部地區12世紀時是阿拉伯阿爾摩拉維德王朝的轄地,在科爾多瓦、塞維利亞和格拉納塔等地,興建了許多水平很高的清真寺,如1171年建成的科爾多瓦大清真寺,通體布滿弧形線條組成的連續圖案,是伊斯蘭藝術與西班牙摩爾人的藝術互相滲透的範例。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的拱柱 西班牙科爾多瓦
⑨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的規模建制
科爾多瓦大清真寺具有摩爾建築和西班牙建築的混合風格。該寺主要分宣禮樓、桔樹院、禮拜正殿、聖墓等幾部分。桔樹院內有一水池,是穆斯林在禮拜前履行凈禮的地方。禮拜正殿建築宏偉, 裝飾極為豪華,由斑岩、碧玉和各種顏色的大理石石柱構築而成。這些石柱掠奪自法國的尼姆和西班牙的塞維利亞等歐洲城市;或從迦太基的古建廢墟上精選而得,作為拜占廷皇帝利奧四世獻給拉赫曼一世的禮物。 初建時, 利奧還曾從君士坦丁堡派遣熟練工匠參加, 並運來16噸各種玉石和象牙鑲嵌圖案 (也稱瑪賽克) 。經加工, 石柱統一成科林思建築的柱頭和4 米的標准高度。現在殿內尚存的850根石柱, 將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個拱門的翼廊,每個拱門又各有上下兩層馬蹄形的拱券。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縱橫。西班牙佔領科爾多瓦後, 於1236年改為天主教大教堂,象徵著伊斯蘭教的殿堂被封閉。
宣禮樓是一座尖塔狀的建築物, 寺內的宣禮員可按時登樓呼喚信徒做禮拜。18世紀時,這座宣禮樓被天主教教徒們用一座巴洛克式的塔樓所替代。
16世紀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代表卡洛斯五世國王全權主持清真寺的改建工程。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門近三分之一被毀, 從中建起了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包括主座堂、王家小禮拜堂、唱詩班等幾部分。唱詩班的椅子全是帶有華貴的巴洛克雕飾的精湛工藝品,兩個講道台是用桃花心木、大理石、碧玉等鑲嵌製成。但因對原有的珍貴建築的破壞過多而引起了卡洛斯五世國王的不滿,他對改建者們驚呼道:「你們為建起一些在我國到處都能見到的東西而破壞了再也無法找回的東西」。 這座宗教建築位於瓜達爾基唯爾的南邊。院子的三個方向有門廊,內有一個塔,與噴泉一樣具有古典風格。建築最突出的特徵是建築者解決了拱門直接支撐天花板這一技術難題。他們使用的兩個附加拱門是嶄新的阿拉伯式樣。
清真寺大多吸取了古羅馬,早期克里斯琴和威斯寇斯克的優點。馬掌式的拱門上有大理石或磚楔形拱石,天花板上平貼著木製板。
在清真寺中,威拉威斯克薩小教堂最有特色,它首次有了在西班牙建築中很重要的卡里費奧式拱頂。它的大廳的裝飾在卡里費奧式中最為豪華,包括圍著拱門精心鑲嵌的花葉圖案、彩色圓屋頂及獨一無二的裝飾。在小教堂的中心有裝飾華麗的壁龕。規模宏大的科爾多瓦清真寺是科爾多瓦的卡里費特文明(929-1031年)不可替代的證明,包括最美麗的圖案,19個走廊與大廳,重疊的拱門與圓屋頂,還有一片茂密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