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發生了什麼大事
『壹』 西班牙重大歷史事件越多越好
1、原始時期
80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在伊比利亞半島,據考古推測可能是非洲人在追捕獵物時穿越直布羅陀海峽或來自歐洲其他地區的獵人越過比利牛斯山來到這里並定居下來,被稱為伊比利亞人。
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
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西班牙北部的阿爾達米拉洞穴留下的舉世聞名的岩畫生動地記載了原始人生活情況。
2、異族統治時期:布匿戰爭
公元前264~前146年,兩國為爭奪地中海沿岸霸權發生了三次戰爭:
第一次布匿戰爭(前264年-前241年),主要是在地中海上的海戰。開始在西西里島交戰,接著羅馬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被打敗。
第二次布匿戰爭(前218年-前201年),三個中最著名的戰爭。迦太基主帥漢尼拔率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
羅馬則出兵馬賽切斷漢尼拔的補給,此時迦太基國內矛盾激發,漢尼拔回軍馳援,羅馬乘機進攻迦太基本土。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海外領地,交出艦船,並向羅馬賠款。
第三次布匿戰爭(前149年-前146年),這是一場羅馬以強凌弱的侵略戰爭。羅馬主動進攻,長期圍困迦太基城,迦太基不甘被進攻,於是奮起作戰。可惜最後迦太基戰敗慘遭屠城,領土成為羅馬的一個省份——阿非利加行省。
3、穆斯林統治
公元376年,在北方匈人的軍事壓力下,約一萬五千名西哥特人經羅馬皇帝的允許下,渡過多瑙河,向巴爾干半島遷移,定居於羅馬境內,作為同盟者為羅馬帝國御邊。
418年西哥特人在圖盧茲建立了西哥特王國。從418年到507年,其疆域包括了西班牙和高盧的大部分領土。他們於511年在武耶戰役被法蘭克人打敗,退到西班牙。
其間,公元476年,哥特人一位首領奧多亞克廢黜羅慕路·奧古斯都路斯,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滅亡。
自此,長期的、反復的、綿延不斷的奴隸、隸農起義和外族入侵,推翻了西羅馬的奴隸制統治,從此,西歐各族開始了封建社會階段。
4、海洋強國時期:收復失地運動
收復失地運動(西班牙語:Reconquista),又稱再征服運動、列康吉斯達運動,是公元718至1492年間,西班牙人反對阿拉伯人佔領,收復失地的運動。從 718年的科法敦加戰役開始,到1492年格拉納達戰役結束,共經歷了8個世紀。
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中,「Reconquista」一詞有「重新征服」的意思。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原住在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島的北部。
以後在北部地區建立了阿斯圖里亞斯、納瓦爾、阿拉貢和卡斯蒂利亞等王國,這些王國時有分合,並從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夫里亞山區及比利牛斯山區向南推進,開展驅逐阿拉伯人、收復失地的運動。718年,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國王佩拉約在科法敦加與入侵的阿拉伯人發生戰斗。
在伊比利亞半島東部的納瓦爾、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王國也進行了收復失地的斗爭。
5、共和國時期:美西戰爭
美西戰爭是指1898年美國為了奪取西班牙的在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賓而發動的戰爭,是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
新興的美國擁有雄厚的經濟、軍事潛力,已建立起一支較強大的海軍。19世紀末,古巴和菲律賓兩地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武裝斗爭,鉗制著大量西班牙軍隊。
西班牙軍對古巴起義者的殘酷鎮壓激怒了美國政府,並危及美國資本家在該地的經濟利益。1898年2月15日,美國派往古巴護僑的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國遂以此事件為借口。
要求懲罰西班牙,4月24日西班牙首先對美國宣戰,次日4月25日美國對西班牙宣戰。最終西班牙請求停戰,美國獲勝。
這次戰爭使美國獲取了既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又是美國分別向南美洲和亞洲擴張的戰略基地的古巴和菲律賓群島。
『貳』 16世紀的西班牙,到底發生了什麼
16世紀,當時的最強全球殖民帝國西班牙計劃征服中國,西班牙計劃讓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然而一場海戰改變了歷史走向,西班牙夢想落空。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西班牙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殖民帝國。16世紀時,西班牙本土疆域包括葡萄牙和低地國家(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三國),憑著其可怕、訓練有素的步兵方陣主宰歐洲。
西班牙是歐洲環球探險和殖民擴張的先驅,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貿易路線從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摧毀了阿茲特克、印加帝國和瑪雅文明,佔領美洲大片領土。此外西班牙征服了非洲眾多海岸,亞洲的印度沿岸,菲律賓等地區。一時之間,憑著其無敵艦隊,西班牙帝國稱霸海洋。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16世紀末,西班牙人在征服了菲律賓之後,即開始積極考察、分析中國國情、民情,並對福建沿海進行偵察,熟悉航道並繪制地圖。1586年4月,西班牙駐馬尼拉殖民政府召開馬尼拉大會,制定了征服中國的計劃書。侵華遠征軍計劃由1萬到1.2萬名西班牙士兵組成,另加5000名日本人。遠征軍總司令由菲律賓群島的總督擔任。軍隊由槍手、甲胄兵和毛瑟槍手等組成。派遣4艘大帆船的船員,以及三四名鑄炮者,還有12名武器和拋火器的工匠、一些能制瀝青的手工藝匠以及能造高舷側大帆船的船匠。
計劃書強調侵略成功後,西班牙可利用在中國獲得的物資打擊自己的敵人。中國還可向西班牙帆船提供船員,西班牙可獲得金、生絲、綢緞、精美的手工藝品。西班牙國王可以從中國獲得大量租稅和利潤。征服中國後,西班牙人可定居中國並得到封爵。
計劃書還建議西班牙公民與中國婦女結婚,培養混血後代,執掌中國的統治權。西班牙人和中國婦女結合,便會有適宜作神甫和傳教士的人以及擔任政府官員和擔任軍事職位的人。這些人組成的親屬集團和利益集團將會鞏固西班牙在中國的統治。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西班牙稱霸全球依靠強大的無敵艦隊,無敵艦隊約有150艘以上的大戰艦,3000餘門大炮、數以萬計士兵,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艦隊橫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驕傲地自稱為「無敵艦隊」。
西班牙征服中國的計劃還未實施就遭受了挫折。西班牙為爭奪美洲殖民地,與新興起的英國發生了矛盾。1588年夏天,英國艦隊與西班牙無敵艦隊之海戰,西班牙遭受失利。1588年到1601年,西班牙五次遠征英國,均告失利。
而西班牙國內,低地國家荷蘭從西班牙統治下獲得獨立。為了應付與英荷的戰爭,西班牙侵華計劃只得一擱再擱,直至最後流產。
16世紀西班牙狂妄殖民中國,培養混血後代,一場海戰夢想落空
明朝水師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強大的艦隊,對外的幾場海戰都是全勝。1633年7月料羅灣海戰,參戰的荷蘭艦隊9艘以及荷蘭招攬的50多艘海盜艦隊全軍覆沒。明朝鄭芝龍的水師奪取了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此後荷蘭人每年向明朝船隊繳納12萬法郎的進貢,才可以保證在遠東水域的安全。
西班牙侵華計劃破產,如果他們真來打明朝,也將是慘敗而歸。
『叄』 1705~1709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1705年,奧英同盟軍不僅在義大利,而且在尼德蘭、萊茵河流域和西班牙都進行了聯合行動,但沒有收到實際效果。
1706年9月7日,薩伏依的葉夫根尼統率的奧軍在義大利都靈附近取得了巨大勝利。
1706年,法軍在尼德蘭的拉米利一帶遭到失敗。
1707年7月,奧英聯軍開始入侵法國,在包圍上他長期未克之後返回義大利。
1708年和1709年上半年,尼德蘭和萊茵河流域發生了幾次局部戰斗。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最後一次大規模交戰,於1709年9月11日發生在尼德蘭馬爾普拉凱村附近。
1709年秋季,要塞爭奪戰持續不斷。
『肆』 西班牙在1492年發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1492年,在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聯合的基礎上成立了西班牙王國。同年,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首次揚帆出海尋找新大陸,揭開了西班牙帝國興盛的序幕。著名的異端裁判所也在這個時期建立,大批不願改宗基督教的猶太人和穆斯林被驅逐出這個國家。
『伍』 西班牙有多少年的歷史,歷史上都有什麼大事
公元前9世紀凱爾特人從中歐遷入。公元前8世紀起,伊比利亞半島先後遭外族入侵,長期受羅馬人、西哥特人和摩爾人的統治。西班牙人為反對外族侵略進行了長期斗爭,1492年取得「光復運動」的勝利,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安那和王夫菲利普一世的兒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特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瓦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聯邦的國家。 十六世紀是海上強國,以後漸衰。1837年伊莎貝拉二世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並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ña」(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聯邦模式。
1931年王朝被推翻,成立共和國,1936年成立由人民陣線領導的聯合政府。1936年佛朗哥發動內戰,於1939年奪取政權,1947年宣布為君主國。
1492年10月,哥倫布發現西印度群島。此後,西班牙逐漸成為海上強國,在歐、美、非、亞均有殖民地。1588年「無敵艦隊」被英國擊潰,開始衰落。1873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國。1874年12月王朝復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失去在美洲和亞太的最後幾塊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國建立。1936年2月成立有社會黨和共產黨參加的聯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發動叛亂,經三年內戰,於1939年4月奪取政權,實行獨裁統治達36年之久。1943年2月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參加侵蘇戰爭。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為君主國,自任終身國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國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孫胡安·卡洛斯為承繼人。
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復君主制。1976年7月,國王任命原國民運動秘書長阿·蘇亞雷斯為首相,開始向西方議會民主政治過渡。
史前歷史
在西班牙發現最早的人類考古學遺跡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萬到五萬年,穴居人類的史前岩畫為我們提供了伊比利亞半島史前文明的生活場景。在西班牙發現的最重要的遺跡包括「黑窟」洞穴和「松林」洞穴,當然還有著名的阿爾塔米拉岩洞。
凱爾特西班牙
最新的理論研究認為伊比利亞人是從北非來到半島的,他們主要定居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更往南的地區,在那裡伊比利亞人創造了許多不同的文化,對於考古學來說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古希臘的歷史中對其中最重要的一支有過記載,希臘人稱他們為「圖爾多人」。他們是伊比利亞人的一個部落,在瓜達爾基維爾河流域建立了文化燦爛的王國。
公元前1200年,來自中北歐的凱爾特人從北部進入半島。金發凱爾特人和深色皮膚的伊比利亞人通婚,並且擴展到整個半島。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上唯一未被任何外來勢力侵入的地區恐怕就是巴斯克人居住的北部山區。歷史和社會學家至今沒有弄清巴斯克人的起源,她和任何鄰近民族之間找不到親緣關系,卻有人在巴斯克語和日語之間找到了共同點,現在唯一知道的就是巴斯克是一個十分古老的民族。
腓尼基,希臘和迦太基人
公元前1100年,強大的航海民族腓尼基人在半島上建立了殖民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加迪爾,也就是今天的加的斯。同時,希臘人則在南方和地中海沿岸確立了自己的統治。
布匿戰爭期間,迦太基人趁機佔領了西班牙的大部分土地,他們留下的著名城市包括卡塔赫納,這個詞正是「新迦太基」的意思。
羅馬人和哥特人
羅馬人在布匿戰爭中打敗了迦太基人之後,也把殖民地擴展到了西班牙,並且很快佔領整個半島,著名的努曼西亞英雄故事就誕生在伊比利亞人抵抗羅馬人入侵的過程中。從此,半島便作為威震海內的羅馬帝國的「西班牙省」而存在。西班牙省在帝國內地位十分重要,兩位羅馬皇帝特拉加諾和阿德里安以及斯多噶學派偉大的哲學家塞內卡都是在這里出生的。西班牙完全吸收了羅馬文化,包括希臘拉丁人和猶太基督教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和習俗,羅馬的語言也在半島上開始使用。梅里達是今天保存古羅馬遺跡最完整的西班牙城市,在塞哥維亞,還可以看到古羅馬的水渠從半空中穿越城市。半島上第一次出現了統一的文明。
公元409年,強悍的哥特蠻族侵入日漸衰頹的羅馬帝國,並於公元419年在伊比利亞半島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定都托萊多。但是哥特人沒有對西班牙文明的發展做出多大的貢獻。
穆斯林西班牙和光復戰爭
西哥特人的統治持續到了公元711年。當時五萬穆斯林戰士橫跨直布羅陀海峽,用手中的彎刀戰勝了曾令羅馬人聞風喪膽的哥特武士,贏得了瓜達萊特戰役大捷。四年之後,阿拉伯人席捲整個半島,把她變成了一個埃米爾國,也是龐大的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叫做「安達盧斯國」。我國古代稱之為「綠衣大食」。盡管半島北部地區的抵抗運動從未停止過,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穆斯林帝國的勢力仍舊令人驚嘆地不斷鞏固。西班牙在這個時期吸收了燦爛的阿拉伯文化,但是逐漸脫離了大馬士革的中央統治。
阿卜杜拉三世最終把西班牙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哈里發王朝。在他的統治下,西班牙迎來了文化上的空前繁榮。城市建設和商品經濟的得到了長足的進步,甚至推動了整個歐洲的發展。阿拉伯人帶來了醫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最先進的知識,並且在西班牙的音樂、美術、文學、建築等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阿爾罕布拉宮便是阿拉伯藝術登峰造極之作。同時,阿拉伯語也在西班牙語里留下了許多詞彙。當時最重要的城市有瓦倫西亞、薩拉戈薩、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擁有五十萬居民和一座巨型圖書館的科爾多瓦是十世紀西歐最大的城市和文化中心。
然而,到了十一世紀,王族間(39個王子)的不斷內訌使穆斯林帝國分裂敗落,光復運動愈演愈烈。北方的國王們一個接一個地取得勝利。到了十四世紀,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只剩下了格拉納達最後一個據點,他們又堅持了近一百年,直到「天主教國王」將她也並入了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版圖。
『陸』 俄國和西班牙歷史近代大事年表
俄國1853----1856年克里木戰爭。 1856年簽訂《巴黎條約》,結束了克里木戰爭。 1858年俄、美、英、法先後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瑗琿條約》,割佔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0年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北京條約》,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為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1年2月19日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關於農民脫離農奴依附地位的總法令》。 1864 年,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勘分西北界約記》,割佔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1881年,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改訂條約》以及以後五個勘界議定書,割佔中國西北部7萬多平方公里領土。 1883年普列漢諾夫在日內瓦建立第一個俄國馬克思主義團體;「勞動解放社\」。 1895年列寧在彼得堡組織「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 1900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與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 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把實現無產階級專政寫入黨的綱領,出現了布爾什維主義,它的出現標志著列寧主義的誕生。 1905年1月9日「流血的星期日\」。第一次俄國革命開始。日俄戰爭 1914年俄國參加第一世界大戰。彼得堡改稱彼得格勒。 1917年二月革命兩個政權並存 1917年列寧四月提綱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握的政權——蘇維埃政府誕生了! 隨即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隨後的幾年裡,通過殘酷的內戰擊敗了白軍和協約國的干涉。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919 年3月,共產國際在列寧領導下成立,總部設在莫斯科。 1921年3月,蘇維埃政權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並且首先從解決農民問題入手,變余糧無償徵集為市場買賣。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了蘇聯。 1924年1月21日,蘇聯的締造者列寧逝世。約瑟夫? 斯大林獲得政權。 1925年12月,聯共(布)「十四大\」召開,標志著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開始 1927 12月,聯共(布)「十五大\」召開,確立了農業集體化方針,新經濟政策被逐漸取消。 1928年,蘇聯開始有計劃地進行經濟建設。 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一個規模宏大的拖拉機廠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動工了。十個月後,工廠建成投產。 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1935 年,蘇聯開始肅反運動。共產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季米特洛夫號召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加強各國共產黨的自主性。 1936年,召開第八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了蘇聯新憲法,標志著斯大林創建的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 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結成貌合神離的同盟,同時秘密劃分了雙方在波蘭、波羅的海國家、芬蘭和羅馬尼亞的勢力范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國軍隊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1942年,初,中、美、英、蘇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3年,2月,蘇聯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決定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1945 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雅爾塔舉行會議,決定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戰後成立聯合國,蘇聯在歐戰結束後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春,中美英蘇等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開會籌劃建立聯合國。4月,美蘇軍隊在易北河會師,蘇軍攻佔柏林。5月,德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夏,斯大林、杜魯門、丘吉爾(後由艾德禮取代)在德國波茨坦會晤,重申雅爾塔會議精神。中美英三國發表了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8月,蘇聯對日宣戰。10月,聯合國成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 1946年蘇聯開始四五計劃,建成了原子能反應堆。 1949年蘇聯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中蘇建交 50年代初,社會主義陣營形成。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上台,美蘇開始爭霸。 1955年,2月,蘇聯召開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改革,開展批判斯大林的活動。蘇聯和東歐七國成立華沙條約組織,標志著美蘇兩極格局最終形成。 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闖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鐫刻著「蘇聯\」的字樣。 60年代初,社會主義陣營解體。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夢想。 1962年初 「古巴導彈危機\」。 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獲得政權。 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9年,與中國就珍寶島問題發生武裝沖突。 70年代中期之後改革停滯,經濟發展逐步減緩,蘇聯在政治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矛盾逐步積累,為日後蘇聯的劇變和解體埋下了隱患。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針對蘇聯經濟處於停滯的局面,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是沒有取得成果。80年代後期,蘇聯社會經濟陷入全面的危機,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其後戈爾巴喬夫又把改革的重點轉移到政治方面,由於政治改革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方向,放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地位,削弱黨的領導,任由西方自由化思潮泛濫,否定蘇共歷史強調「民主化\」「公開性\」,造成了人民思想混亂、國家權力的軟弱分散。 80年代末蘇聯改革全面失敗。 1991年,8月蘇聯公布《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把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改名為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蘇聯出現「八一九\」事件,戈爾巴喬夫辭職。12月,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簽署明斯克協定,蘇聯在哈薩克首都簽署《阿拉木圖宣言》,蘇聯完全解體。標志著長達半個世紀的美蘇兩極格局結束。 西班牙1848年,革命自由思想傳入歐洲。 1873年2月11日,西班牙成立第一共和國。 1874年,共和國被推翻,波旁王朝復辟,Alfanso(1874—1885)十二世在位。 1902年,Alfanso十三世繼位。(1886—1931)由女王Cristina攝政。 1957年,摩洛哥宣布獨立。 1923—1930年,普里莫軍事獨裁統治。 1931年,Alfanso十三流亡海外。 1931—1936年,西班牙第二共和國。 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 1939—1975年,佛朗哥獨裁統治西班牙。 1960—1973年,西班牙經濟大飛躍。 1969年,佛朗哥指定Juan Carlos 為西班牙王位繼承人,西班牙為君主立憲國。 1975年,佛朗哥去世。同年Carlos 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