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服務區有什麼漢字
⑴ 兩個字名稱的國家有哪些
緬甸、朝鮮、不丹、伊朗、日本、韓國、蒙古、寮國、越南、泰國、印度、葉門、南非、埃及、美國、古巴、海地、秘魯、智利、巴西、湯加、斐濟、諾魯、冰島、英國、挪威、瑞典、芬蘭、希臘、剛果、迦納、蘇丹、法國、加彭、阿曼、德國等等。
1、緬甸
緬甸聯邦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簡稱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2、朝鮮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朝鮮語: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英語: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簡稱「朝鮮」(North Korea)。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社會主義國家,執政黨是朝鮮勞動黨,首都平壤。南部與韓國以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分隔,北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接壤。西臨渤海,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臨日本海。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8年9月9日建立。領土面積12.3萬平方公里,人口25,610,672(2018年)。朝鮮民族/韓民族為單一民族,通用朝鮮語。
3、不丹
不丹王國(藏語拼音:Zhugyü),簡稱「不丹」,位於中國和印度之間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屬青藏高原南底)。面積3.84萬平方千米,人口783689(2016年12月)。
不丹自8世紀即為吐蕃一個部落,9世紀,不丹為獨立部落。1772年,英國侵犯不丹。1865年英國通過《辛楚拉條約》強迫不丹割讓包括噶倫堡在內的第斯泰河以東約2000平方公里的領土。1907年建立不丹王國,烏顏·旺楚克成為世襲國王。1949年8月,印度和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接受印度的「指導」。1971年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4、挪威
挪威王國(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或 Kongeriket Noreg),簡稱「挪威」(挪威語:Norge 或Noreg), 意為「通往北方之路」,是北歐五國之一,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領土與瑞典、芬蘭、俄羅斯接壤,屬地還包括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首都為奧斯陸。
5、瑞典
瑞典王國(瑞典語:Konungariket Sverige),簡稱瑞典(瑞典語:Sverige),是一個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國家,北歐五國之一,首都為斯德哥爾摩。它西鄰挪威,東北與芬蘭接壤,西南瀕臨斯卡格拉克海峽和卡特加特海峽,東邊為波羅的海與波的尼亞灣。
瑞典與丹麥、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624千米,總面積約45萬平方公里,是北歐最大的國家。
6、古巴
古巴共和國(西班牙語:La República de Cuba;英語:The Republic of Cuba),簡稱古巴。國名源自泰諾語「coabana」,意為「肥沃之地」、「好地方」。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島國家,哈瓦那是古巴的經濟、政治中心和首都。古巴島是大安的列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被譽為「墨西哥灣的鑰匙」。古巴島酷似鱷魚,又被稱為「加勒比海的綠色鱷魚」。
⑵ 中國的漢字有哪些特點
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漢字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
漢字的數量雖然很龐大,但它明顯不等同於任何一種漢語中的全部詞彙,也更不等同於所有漢語中的全部詞彙。實際上現代標准漢語中的詞通常是雙音節的,即便是文言文中也經常使用雙音節或者多音節的詞或者術語。
於是,雖然漢語被廣泛認為是單音節的(由單音節詞構成),但是經過對實際使用情況的細心分析後,我們會發現並非如此。
漢語中的絕大多數語素是單音節的,但是包括英語在內的絕大多數其他語言中的語素也以單音節為主,另外在漢語中(甚至在文言中)有大量多音節語素,比如「蝴蝶」「蜘蛛」「孑孓」「琵琶」「枇杷」「珊瑚」「麒麟」「鳳凰」「忐忑」「逶迤」和「尷尬」。
(2)西班牙服務區有什麼漢字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文字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甲骨文」(不過這是個現代詞彙)。些許零星分散的陶器標記和其他人造器皿上的符號可以追溯到三千到四千年前,不過它們構不成可以記錄一種句法清晰的語言的書寫體系,而且也沒有證據表明它們與後來中國文字有什麼關聯。
一、漢字看起來是在一夜之間羽翼豐滿,沒有經歷過長期的逐漸演化過程,而在西南亞,文字產生中的這些演化有案可稽;
二、漢字被證明是緊接著煉銅術產生的,並和馬車的出現幾乎同時,而考古學家和科學史專家已經確認煉銅術和馬車都源出於西亞;
三、中國文字體系的特性(基本上是具有語義量詞和聽覺元素的語素音節,同時也包括象形成分和表意成分等等);
四、許多學者多次獨立發現最早漢字的一些字元群在視覺上和對應的西亞字元群很相像,並且就我們所知的三千多年前它們的發音而言,它們似乎有共同的語音對應;
五、大量個體漢字在形狀上、意思上以及有時甚至發音上很像其西亞對應字;
六、已經高度發展的漢字在最初的幾百年間只服務於一種高度專門化的用途(王朝卜筮的記錄),而在接下來的幾百年中又用於另一個高度專門化的用途(貴族青銅鍾鼎上的銘文),這暗示著漢字為貴族或者神職人員及其後繼者這一小團體所壟斷,他們小心翼翼地護衛著自己書寫漢字的技能。
以上沒有哪個單獨證據能夠充分質疑漢字的本土原生性,但是這些證據加在一起就足以說明,不能輕易打消外來影響的可能性。
⑶ 西班牙語的字母都有哪些
西班牙語共27個字母。分別是: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Ññ,Oo,Pp,Qq,Rr,Ss,Tt,Uu,Vv,Ww,Xx,Yy,Zz。
此外,還有重音標志的字母á、é、í、ó和ú。字母ü用於字母組合güe和güe是表示u是發音的,因為其他的組合。gue、gui中,u是不發音的。
根據1994年西班牙皇家學院的決定,「CH」跟「LL」不再做為單獨的字母出現在字母表中。但是不受該院管轄的美洲西班牙語則依然將這兩個字母列在字母表內。
有些外來詞和專有名詞還使用w。經過幾個世紀的演變,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語形成了若乾地區方言.西班牙語的讀寫一致,每個字母的讀音相對是固定的。
(3)西班牙服務區有什麼漢字擴展閱讀
西班牙語屬屈折型語言。經過長期演變,它的詞尾屈折已大大簡化。除作主語、賓語的代詞及其反身形式外,拉丁語的格系統幾乎消失。名詞分陽性和陰性,但在某些結構中還能見到中性的痕跡。
復數在詞尾加-s或-es。形容詞在語法上與名詞有協調關系,詞尾變化與名詞同。動詞仍保留相當多的屈折,但很有規則。由於動詞詞尾已足以表示人稱,主語往往省略。
西班牙語的名詞和形容詞分為陽性和陰性。通常以-o結尾的名詞或形容詞為陽性,以-a結尾的名詞或形容詞為陰性。
名詞和形容詞都有單復數兩種形式。通常為在詞根後面加-s或-es。句子中的名詞和形容詞的性、數要一致。
西班牙語的動詞體系復雜,有很多不同的時態。在不同的時態中根據不同的動詞和人稱有不同的變位方式。通常西班牙語的動詞分為三類:以-ar結尾的動詞(第一變位)、以-er結尾的動詞(第二變位)和以-ir結尾的動詞(第三變位)。
以現在時陳述式為例:
動詞原形 hablar(說)comer(吃)vivir(住)
第一人稱單數hablo como vivo
第二人稱單數hablas comes vives
第三人稱單數(包括第二人稱敬稱)
habla come vive
第一人稱復數hablamos comemos vivimos
第二人稱復數habláis coméis vivís
第三人稱復數(包括第二人稱敬稱)hablan comen viven
以上為規則變位,西班牙語里有很多單詞是不規則變位的,如tener(有),querer(喜歡),pedir(請求)。初學者應該要注意這些單詞的變位。
參考資料:網路-西班牙語(世界第二大語言)
⑷ 上海世博C區都有什麼國家
安哥拉館 ■ 展館位置:C片區。 外牆以非洲木雕為裝飾,張揚安哥拉民族特色。展廳的民族雕刻、繪畫以及簡易投影,表現出安哥拉與水的淵源。水霧簾幕背後,一個與人等高、以樹葉構成的圖騰不停地旋轉,這個趣味展品將吸引遊人駐足。展廳內,還原了一些土著小屋的生活風貌場景,滿足了遊客的好奇心。安哥拉國家館的外觀設計靈感來源於安哥拉國花,這種花僅在安哥拉才有,生長壽命長達300—1000年。安哥拉館將以柔美且富有現代感的漂亮建築為背景,通過在有限的空間里展示安哥拉的國家成就、綠色人文等,充分展現新安哥拉的美好生活,並通過安哥拉著名的石油與鑽石業等,體現自然和諧發展的新安哥拉以及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南非館 ■ 主題:「鳳凰涅」 ■ 館日:8月9日 ■ 造型亮點:金屬圓球和巨型拱梁 ■ 展館位置:C片區。 走進南非館內,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金屬圓球,其上懸著形似彩虹的巨型拱梁。這個設計的靈感來自南非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的一處花園。圓球分為兩層,上面是VIP區域。在圓球的一側是一個巨大的LED顯示屏,將向所有參觀者展現現代化的南非。同時,人們可以在這里觀看3D的世界盃開幕式。通過衛星連接,在南非館內參觀的遊客還可以和正在世界盃球場上觀看比賽的球迷進行在線交流。這些現代化的設計被一人高的木柵欄圍了起來。原來,柵欄對南非村莊里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們把家畜圍起來,同時也防止猛獸闖入傷害人畜。另外,竹編的藤籃、椅子等傳統手工藝品也散落在館內,展現濃濃的南非傳統風情。 英國館 ■ 主題:傳承經典,鑄就未來 ■ 館日:9月8日 ■ 造型亮點:「會發光的盒子」 ■ 展館位置:C片區。 英國館的6萬多根亞克力桿隨風輕搖,遠遠看去,彷彿一朵盛開的「蒲公英」。每一根亞克力桿中都含有一顆或者幾顆種子,這些種子象徵著英國對上海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詮釋,同時也展示了英國在全球自然資源保護上所起的領先作用。英國館也被稱為「種子殿堂」。在每根亞克力桿的內端,都配有半導體照明設施。白天,觀眾走進「種子殿堂」,猶如來到一個晶瑩而充滿生機的生命體;而到了晚上,內光外透、熠熠生輝的「蒲公英」則更讓人浮想聯翩。參觀者可以通過一系列的通道進入「種子聖殿」,陳列在通道里的展覽將從過去、現在和將來的角度描繪自然在英國城市中的角色 阿爾及利亞館 ■ 展館位置:C片區。 阿爾及利亞將以1000平方米租賃館的形式參展,通過兩條主線來展現上海世博會主題。一條主線突出老城建築風貌,表現其獨特的建築特徵以及其適宜舒適的生活環境,另一條是發展的主線,用於展現新城的建設規劃,以此重點展現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城市文化和諧關系。 非洲聯合館 ■ 展館位置:C片區 西班牙館 ■ 主題:「我們世代相傳的城市」 ■ 館日:8月30日 ■ 造型亮點:復古而創新的「藤條籃子」 ■ 展館位置:C片區。 西班牙館是一座由8524塊藤板包裹的「大籃子」,其建築材料是兼顧環保和傳統的藤條,經過特殊處理,在防濕、防火方面都沒有問題,整體結構的建築手段可謂走在先進技術的前沿。整幢建築通過鋼結構支架來完成。陽光透過藤條的縫隙,灑在展館內部。12000平方米的展區外牆由不同顏色的藤條結合書法藝術,組成一個個古老的中國文字。展廳「城市」與西班牙參展主題呼應,參觀者彷彿置身「岩洞」,頭頂有點點「星光」,視聽設備將影像打在「岩壁」上,奔騰的海洋、遠古的化石,弗拉明戈舞者在激昂的鼓點中翩然起舞,地板的震動令人身臨其境。NBA球員加索爾和網球選手納達爾也會「出現」,與遊客「近距離接觸」。 葡萄牙館 ■ 主題:「自然和歷史:葡萄牙,陸盡頭、海出口」 ■ 館日:6月6日 ■ 造型亮點:搬來里斯本的商業廣場 ■ 展館位置:C片區。 佔地2000平方米的葡萄牙館,擁有一個以軟木建成的外立牆。這種極具葡萄牙特色的材料,不僅環保而且可以回收。里斯本的商業廣場作為葡萄牙人津津樂道的一個城市空間,將在此亮相。此外,葡萄牙館還將展示世界上最老的葡漢詞典。這本在1583年到1588年之間完成的詞典,是當時兩國人民和文化互相溝通的重要工具。一個17世紀的中國木櫃漆蓋也將同時在世博會期間展出。木櫃蓋上刻著當時廣東的景象,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到葡萄牙船隻和商人。 荷蘭館 ■ 主題:「快樂街」 ■ 館日:5月18日 ■ 造型亮點:酷似游樂園 ■ 展館位置:C片區。 「展館」的概念被荷蘭徹底顛覆。荷蘭建設的不是一個或方或圓的展館,而是一條「快樂街」。從遠處看,「快樂街」就宛若一條穿懸而過的過山車;夜晚,變幻多姿的燈光效果又會將它映襯得如夢如幻。一條長約400米的「8」字形街道呈螺旋上升,26個獨立的迷你型展館沿街分布,充滿奇思妙想的荷蘭館,外觀酷似一個游樂園。街邊的迷你展館展示了荷蘭在空間技術、能源和水利方面的創新成就。最高處有一個免費為遊客提供飲用水的「加水站」,毗鄰水站的一間小屋裡安裝了一套真正的水處理裝置。為了合理而有效地節約能源,路旁的橙色遮陽傘上都含有高科技塗層及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吸收陽光並轉化為可供展館使用的電能。同時,使用了基於紡織品和纖維技術材料的KG1概念跑車也將在「快樂街」的一間迷你展館內展出。 芬蘭館 ■ 主題:「靈感分享」 ■ 館日:5月27日 ■ 造型亮點:非對稱冰壺 ■ 展館位置:C片區。 芬蘭國家館定名為「冰壺」,呈白色魚鱗狀、內部中空似「壺」,宛若一座矗立於水中的島嶼。在高20米、寬60米的三層展館內,六根分別象徵自由、創造、創新、交流、健康、自然的柱子支撐展館,構建了一個結構合理的內部空間。整個「冰壺」潔白而輕盈,漂浮於水面。冰壺四周的水層讓周圍的空氣變得涼爽。冰壺以島嶼為理念,其形態自由,不追求對稱,正如島上石頭那般形態各異。冰壺四周是一層水面,外表面的覆蓋物形似魚鱗。冰壺的入口小巧遮陰,站在內庭可以看到天空和雲朵,如同大自然一樣,為漫步其間的人們提供了一處寧靜港灣,讓大家得以脫離都市生活的喧囂。最有意思的是,在「冰壺」的三層建造有一個火熱的桑拿浴室,讓貴賓和參觀者體驗傳統的芬蘭桑拿浴。 美國館 ■ 主題:擁抱挑戰 ■ 館日:7月2日 ■ 造型亮點:展開雙翅迎接客人的雄鷹 ■ 展館位置:C片區。 美國館的主題是」擁抱挑戰(RisingtotheChallenge)」。屆時,它將通過多維模式和高科技手段講述一個有關美國堅持不懈、創新以及社區建設的故事。美國館將展示美國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多元化的社會,人們聚集在這里致力於使他們的社區變得更美好。美國館的外觀看上去像一隻雄鷹,正展開雙翅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在場館設計中之所以選擇鷹,不僅因為它是美國的國家象徵,也因為它代表勇氣和力量。美國館是一個頗具都市特色的結構。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三個劇院、一個展示館、一套VIP設施、一個禮品店和一間餐館。美國館展示空間里將由一位美籍華裔青年帶領遊客徜徉於未來時空,親身體驗2030年的美國城市,讓參觀者通過感性游歷領悟「可持續發展、團隊精神、健康生活、奮斗和成就」這四大核心理念。 羅馬尼亞館 ■ 主題:綠色城市 ■ 館日:7月29日 ■ 造型亮點:綠蘋果外形 ■ 展館位置:C片區。 山坡綠水、草坪樹木環繞著一個巨型「青蘋果」,旁邊還躺著半個切開的「青蘋果」。之所以選擇這一造型,是因為蘋果是羅馬尼亞人最為喜愛的水果之一,象徵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青蘋果」的技術難度不僅在於碩大的建築體只能用很小的立面來支撐,還在於需要大量的綠色玻璃,每一塊玻璃的彎曲度都不相同。踏進「青蘋果」,您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全天候文化舞台,有表現當地民俗的表演。《斯特凡大公》、《勇敢的米哈依》……一系列羅馬尼亞現當代經典影片的展播也將讓參觀者一飽眼福。在「蘋果切片」部分,將展示羅馬尼亞的歷史、首都布加勒斯特和羅馬尼亞一些主要城市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切片」頂端的綠色斜坡,將成為參觀者參加館內活動的重要場地。 立陶宛館 ■ 展館位置:C片區。 立陶宛將在2000平方米租賃館內以「綻放的城市」完美地回應「和諧城市」的主題,唯美地展現該國在迅速成為波羅的海區域一個重要的國際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發展進程中,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之間和諧共生、共存的現狀和美好願景。2010年恰逢立陶宛建國千年以及其首都維爾紐斯成為歐洲文化之都,組織者盛情邀請立陶宛籃球隊作為形象大使光臨上海世博會。 突尼西亞館 ■ 展館位置:C片區。 佔地1000平方米的國家館將在「好客的城市」的主題下,突出展示突尼西亞是個「熱情好客的國度」,誠摯邀請世界各地的賓客到突尼西亞觀光旅遊。 秘魯館 ■ 主題:「食物工廠,孕育城市」 ■ 館日:7月28日 ■ 造型亮點:平頂金字塔 ■ 展館位置:C片區。 秘魯國家館內的核心設計是一個用金屬材料製作的佔地25平方米的平頂金字塔。平頂金字塔是秘魯最早的建築之一,也是秘魯早期文明的象徵。觀眾可登上平頂金字塔,通過6個巨型屏幕觀看秘魯的發展歷程。印加古國秘魯向來以旅遊資源豐富而聞名。如今,傳統的旅遊項目已不再是人們前往秘魯的唯一選擇,別具一格的秘魯佳餚正日益成為吸引外國遊客的重要因素和推動秘魯旅遊業發展的新動力。秘魯館還將根據中國市場的消費需求,推出首飾、工藝品等非傳統產品參展。在國家館日,秘魯還將組織大型文化活動,派出兩個舞蹈團,通過沿海、高原和亞馬遜三個地區三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和舞蹈表演吸引觀眾。 瑞士館 ■ 主題:城市與鄉村的互動 ■ 館日:8月12日 ■ 造型亮點:坐纜車上館頂 ■ 展館位置:C片區。 瑞士館主體結構由兩個承重的大小圓柱和綠草如茵的屋頂組成,全球第一架可以晝夜飛行的太陽能飛機「陽光動力」的發起人皮卡德將通過視頻和上海市民直接對話。館內最大的特色是將纜車作為游戲元素納入設計之中。纜車行駛路線為螺旋形狀,由不同車廂構成,每節車廂可容納6人。纜車的速度很快,能達到1米/秒,乘客坐纜車時有飛起來的感覺,雙足還能觸及屋頂大量種植的蒲公英。乘坐一輛循環往復的纜車由底層漸漸升到館頂,呈現在眼前的是由360度環繞幕牆播放的一大片隨風起舞的蒲公英圖像,深深地呼吸一口,彷彿空氣中有淡淡的青草香味。瑞士館的另一大亮點是其互動閃光的帷幕外牆,由半透明的鋁網結構帷幕覆蓋,11000塊包含敏化太陽電池的的生物樹脂懸掛其上,與展館周圍的能量如陽光和相機的閃光發生反應,整個外牆呈現一種動態閃光的視覺效果,以此展示能源的利用。 瑞典館 ■ 主題:創新之光 ■ 館日:5月23日 ■ 造型亮點:展現城市與鄉村的良好互動 ■ 展館位置:C片區。 瑞典館是首個奠基的北歐國家館,主題建築分為四座大樓,根據可持續性理念,進行可循環利用設計。遊客可以在連接內部的十字形立體透明玻璃通道內穿梭往返。外牆覆蓋有帶孔眼的鋼板,這些鋼板大小、形狀各不相同,塊與塊間留有一定距離,遠遠看去,彷彿一張城市地圖。由於特殊鋼板的陽光反射作用,並且與建築實體間存在間隙,因此也降低了館內製冷的能耗。展覽區約1500平方米,建築式樣採用的是傳統的城市建築,外型將突出展示木材是如何應用於現代建築領域的,以及如何選用適當的材料來實現節能效果的內容。 愛沙尼亞館 ■ 展館位置:C片區。 愛爾蘭館 ■ 主題:城市空間及人民都市生活的演變 ■ 館日:6月17日 ■ 造型亮點:5個長方形的層疊 ■ 展館位置:C片區。 愛爾蘭館由5個長方形展區層疊組成,展館的外牆會用一些透明材料,從外部可以看見裡面遊客的走動,體現出一個「透明」的愛爾蘭。展區之間用一些上下坡道相連,就好像愛爾蘭城市之間的山地一樣起伏。進入展館,參觀者將沿著「利菲河」開始城市之旅,由軍事建築改建而成的各式美術館、城市交通的演變、都柏林的第一主幹道「歐康納兒大街」都將出現在館內,帶領參觀者感受愛爾蘭城市的變遷。在愛爾蘭館內沒有商業設施,吉祥物為灰色雪納瑞犬的長毛絨玩偶,將有可能作為禮物贈送給到訪的參觀者。 波蘭館 ■ 主題:人類創造城市 ■ 館日:5月22日 ■ 造型亮點:以民間剪紙藝術為主題外觀 ■ 展館位置:C片區。 傳統民間剪紙藝術與現代時尚元素相融合的波蘭館將被分隔成展覽區、表演區和服務區,館內設有特定的路線引導參觀者參觀。進入主展區後,參觀者可以欣賞到透過鏤空花紋從室外照射進來的陽光以及其產生的明暗效果。夜晚,館內的彩色燈光則會穿透鏤空花紋,使展館在夜空下發出或藍或紫的熒光。主展館的燈光將營造一種明暗錯落的效果,內部的牆體也可以作為銀幕,播放波蘭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視頻。展館的展示空間呈幾何狀,可以被分割成幾個小區域,用於不同功能。2010年正值波蘭著名作曲家、鋼琴家肖邦誕辰200周年。屆時,波蘭方面還將邀請100位音樂家在上海同時演奏肖邦作品,有望打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⑸ 請教在西班牙四種官方語言分別是什麼
西班牙的四種官方語言:
1、卡斯蒂里亞語:即西班牙語,官方語言
卡斯蒂里亞語(Castellano)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西班牙語,它是西班牙及整個拉丁美洲各國的官方語言,卡斯蒂利亞語的發源地在古代西班牙北部坎塔布里亞山以南一帶,那裡被稱為Castellano,音譯為卡斯蒂利亞。
2、加泰羅尼亞語:地區級官方語言
加泰羅尼亞語(Catalán),顧名思義加泰羅尼亞人的語言,是加泰羅尼亞地區,巴里爾克島和巴倫西亞的官方語言之一。說加泰羅尼亞語的不僅有西班牙人,還有法國人、義大利人等。在巴塞羅那地區,路標、廣播等都使用的是加泰羅尼亞語。
3、巴斯克語:地區級官方語言
巴斯克語又稱歐斯卡拉語(Euskara),是巴斯克地區使用較廣的語言,同時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語言。
巴斯克語言的形成至今仍然是個謎,在拉丁語開始傳入西班牙前,當地的人們就已經使用巴斯克語很長一段歷史了。所以,大部分學者將古老的巴斯克語歸類為孤立語言。
4、加利西亞語:地區級官方語言
加里西亞語(Galego)主要被加利西亞地區的人們使用,即使現在加利西亞語的使用人數逐漸減少,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加利西亞語在西班牙的文化史中扮演者舉足輕重的作用,比如中世紀的西班牙詩歌都是用加利西亞語寫的。
二、西班牙地區方言
除了四大官方語言,在西班牙的一些地區,有小范圍的人們說著只有當地才會說的方言。但是隨著官方語言的普及,這些方言正在逐漸消失,使用范圍、使用人數逐漸縮小…
1、阿拉貢語
阿拉貢語是西班牙北部的阿拉貢自治區說的一種方言,阿拉貢區位於韋斯卡市的北部的山地地帶,只有少部分當地居民還在使用阿拉貢語。不過現在說阿拉貢語的人越來越少了,幸而在1987年,為了防止這種語言的消失,當地成立了很多公益組織,幫助傳承這門語言。
2、埃蘭語
因為說這種方言的人都生活在埃蘭山谷(ValledeArán)附近,所以人們把它稱之為埃蘭語,說埃蘭語的人非常少,是法國南部方言的一個變種語言。
不過也不是所有居住在埃蘭山谷附近的人都會說這種語言,他們當中也只有35%的人會說、讀、寫,其餘部分人也只是能聽懂而已,是名副其實的小眾語言。
3、埃斯圖爾里昂語
埃斯圖爾里昂語是一種瀕危滅絕的方言,目前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瀕危語言」。它是從拉丁語演變而來,主要集中在扎莫拉市、里昂市、薩拉曼卡市等地區,這幾個城市中大約20%的人能夠聽懂這種語言。
4、伽羅語
伽羅語是生活在西班牙的吉普賽人使用的一種獨特的方言,西班牙也只有10萬左右的吉普賽人能夠講伽羅語,也是一門非常瀕危的方言種類。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地區方言使用人數非常之少。比如:里昂語、上阿拉貢語、下阿拉貢語、坎塔布里亞語。放眼整個西班牙,現在能懂這些語言的人加起來也就10萬人左右,甚至有的語言能使用的人僅剩1萬餘人。
西班牙文化的繁盛,離不開西班牙豐富的語言體系,正是因為多種語言文化的融合交匯,才使得西班牙文化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樣貌,讓多種多樣的西班牙語言有著非常神秘和獨特的魅力。
出於對西班牙各種語言文化的保護,目前很多西班牙大學都設立了語言研究相關的專業,如果同學們對西班牙語言有著濃厚的興趣、想要深入探索西班牙語言的多姿多彩,西語相關的語言專業是不錯的選擇。
⑹ 西班牙都有哪些大區
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里亞斯、巴利阿里群島、巴斯克、加那利群島、坎塔布利亞、卡斯蒂利亞-萊昂、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馬德里、穆爾西亞、納瓦拉、拉里奧哈和巴倫西亞。
1、安達盧西亞,是位於西班牙最南的歷史地理區,也是西班牙南部一富饒的自治區。西班牙語寫作Andalucía,來源於阿拉伯語الأندلس,意思是「汪達爾人的土地」。南臨大西洋、直布羅陀海峽和地中海。面積8萬7268平方公里,人口685萬。
2、阿拉貢自治區地處西班牙東北部,有136公里邊界與法國接壤,地中海氣候。那裡的人們主要講西班牙語。其是通往地中海沿岸的巴塞羅那、大西洋沿岸的畢爾巴鄂以及首都馬德里等重要城市的戰略要沖。
3、阿斯圖里亞斯自治區(阿斯圖里亞斯語:Principau d'Asturies 或 Asturies)是西班牙的自治區兼省之一,擁有3500多年歷史。該區北向坎塔布連海、南接卡斯蒂利亞-萊昂、西鄰加利西亞、東連坎塔布里亞。
4、巴利阿里群島,是地中海西部群島,西班牙的一個自治區和省份。18世紀時,西班牙、英國和法國為爭奪此地而交戰,1802年歸屬西班牙。現在經濟主要以旅遊業為主。首府為帕爾馬。面積5,014平方公里。人口約760,000(1996)。
5、巴斯克地區位於比利牛斯山脈西部,比斯開灣沿岸,地跨西班牙和法國,該地區包括西班牙的巴斯克自治區(Autonomous Communities of the Basque Country)、諾瓦拉自治區(Navarra)和法國的北部巴斯克地區(Northern Basque Country )。
⑺ 求西班牙各個大區的西班牙語名
西班牙共有17個自治區,各大區名稱如下(斜杠後面附上各個行政中心):
1.安達盧西亞 Andalucía/ 塞維利亞 Sevilla
2.阿拉貢 Aragón/ 薩拉戈薩 Zaragoza
3.阿斯圖里亞斯 Asturias/ 奧維多 Oviedo
4.巴利阿里 Baleares/ 馬略卡 Mallorca
5.巴斯克 Vasco/ 維多利亞 Vitoria-Gasteiz
6.加那利群島 Archipiélago canario/ 拉斯帕爾馬斯Las Palmas de G,C , 特內里費St. Cruz de Tenerife
7.坎塔布利亞 Cantabria/ 桑坦德 Santander
8.卡斯蒂利亞-萊昂 Castilla y León/ 巴亞多利德 Valladolid
9.卡斯蒂利亞-拉曼恰 Castilla La Mancha/ 托萊多 Toledo
10.加泰羅尼亞 Catalunya/ 巴塞羅那 Barcelona
11.埃斯特雷馬杜拉 Extremara/ 梅里達 Mérida
12.加利西亞 Galicia/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 Santiago de Compostela
13.馬德里 Madrid/ 馬德里 Madrid
14.穆爾西亞 Murcia/ 穆爾西亞 Murcia
15.納瓦拉 Navarra/ 潘普洛納 Pamplona
16.拉里奧哈 La Rioja/ 洛格羅尼奧 Logronyo
17.巴倫西亞 Valencia/ 巴倫西亞 Valencia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⑻ 馬德里有幾個區分別是叫什麼什麼
馬德里(西班牙語: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馬德里自治區首府,其位置處於西班牙國土中部,曼薩納雷斯河貫穿其中。市區人口約340萬,都會區人口約627.1萬(2010年),均佔西班牙首位。
馬德里共劃分為21個區(distrito),其下再細分為128個里(barrio):
中區(Centro):Palacio,Embajadores,Cortes,Justicia,Universidad,Sol.
阿爾岡斯威拉區(Arganzuela):Imperial,Acacias,LaChopera,Legazpi,Delicias,PalosdeMoguer,Atocha.
麗池區(Retiro):Pacífico,Adelfas,Estrella,Ibiza,Jerónimos,NiñoJesús.
薩拉曼卡區(Salamanca):Recoletos,Goya,ParquedelasAvenidas,FuentedelBerro,Guindalera,Lista,Castellana.
查馬丁區(Chamartín):ElViso,Prosperidad,CiudadJardín,Hispanoamérica,NuevaEspaña,Castilla.
得土安區(Tetuán):BellasVistas,CuatroCaminos,Castillejos,Almenara,Valdeacederas,Berruguete.
錢貝里區(Chamberí):Gaztambide,Arapiles,Trafalgar,Almagro,Vallehermoso,RíosRosas.
芬卡賴爾—埃爾·帕爾多區(Fuencarral-ElPardo):ElPardo,Fuentelarreina,Peñagrande,BarriodelPilar,LaPaz,Valverde,Mirasierra,ElGoloso.
蒙克洛亞—阿拉娃卡區(Moncloa-Aravaca):CasadeCampo,Argüelles,CiudadUniversitaria,Valdezarza,Valdemarín,ElPlantío,Aravaca.
拉丁區(Latina:LosCármenes,PuertadelÁngel,Lucero,Aluche,LasÁguilas,Campamento,CuatroVientos.
卡拉班切區(Carabanchel):Comillas,Opañel,SanIsidro,VistaAlegre,PuertaBonita,Buenavista,Abrantes.
烏謝拉區(Usera):Orcasitas,Orcasur,SanFermín,Almendrales,Moscardó,Zofío,Pradolongo.
巴伊厄卡斯橋區(PuentedeVallecas):Entrevías,SanDiego,PalomerasBajas,PalomerasSureste,Portazgo,Numancia.
莫拉達臘區(Moratalaz):Pavones,Horcajo,Marroquina,MediaLegua,Fontarrón,Vinateros.
線型之都區(CiudadLineal):Ventas,PuebloNuevo,Quintana,LaConcepción,SanPascual,SanJuanBautista,Colina,Atalaya,Costillares.
歐達列薩區(Hortaleza):Palomas,Valdefuentes,Canillas,PinardelRey,ApóstolSantiago,Piovera.
比利亞韋德區(Villaverde):SanAndrés,SanCristóbal,Butarque,LosRosales,LosÁngeles.
巴耶卡斯別庄區(VilladeVallecas):CascoHistóricodeVallecas,SantaEugenia.
比卡爾巴羅區(Vicálvaro):CascoHistóricodeVicálvaro,Ambroz.
聖巴拉斯區(SanBlas):Simancas,Hellín,Amposta,Arcos,Rosas,Rejas,Canillejas,Salvador.
巴拉哈斯區(Barajas):AlamedadeOsuna,Aeropuerto,CascoHistóricodeBarajas,Timón,Corralejos.
⑼ 西班牙第一語言是什麼
西班牙的第一語言是就是西班牙語。最為正統的是卡斯蒂利亞語。
嗯,舉個例子來說,卡斯蒂利亞語在西班牙,就相當於普通話在中國。當然,西班牙因為地區不同,也有其他方言,但是在西班牙,說的最多的就是卡斯蒂利亞語了。
西班牙語是世界第三大語言(第一,第二為漢語和英語),世界第二大通用語。在七大洲中,主要是在拉丁美洲國家中,約有352,000,000人使用。很多說西班牙語的人把他們的語言稱為西班牙語,而很多說其他方言的西班牙人稱西班牙語為卡斯蒂利亞語(castellano)。
西班牙本土方言眾多,99%的西班牙人都使用卡斯蒂利亞語(castellano)。不過,除官方語言外,下列3種方言也為合作官方語言:
加利西亞語(gallego)
巴斯克語(euskera)
加泰羅尼亞語(catalán)
⑽ 西班牙有哪幾種主要的語言
西班牙有四種主要的語言,除了西班牙語為全國的官方語言外,其餘三種為地區級官方語言:
1、西班牙語(又稱卡斯蒂里亞語),通行於西班牙全國各地,佔74%。
2、加泰羅尼亞語(又稱巴倫西亞語),用於加泰羅尼亞,巴倫西亞,和巴利阿里群島,佔17%。
3、巴斯克語,用於巴斯克地區,佔2%。
4、加利西亞語,用於加利西亞地區,佔7%。
西班牙人在經貿往來時一般使用本國官方語言。從事對外事務的政府官員和商人一般會講英語或法語。全球有5億說西班牙語的人口,為世界上使用人數第三多的語言,並且是使用國家第二多的語言。
(10)西班牙服務區有什麼漢字擴展閱讀
西班牙全國總面積達50592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9954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240平方公里),居歐洲第五位,本土最北端到最南端大約830公里,東西方向最長1000公里。
西班牙地勢以高原為主,間以山脈。海拔3718 米的穆拉森山為全國最高點。西班牙的最高點在南部的內華達山,主峰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屋脊。
西班牙中部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北部和西北部沿海屬海洋性溫帶氣候,南部和東南部屬地中海型亞熱帶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