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西班牙 » 西班牙有多少艾滋病人

西班牙有多少艾滋病人

發布時間: 2022-12-07 02:51:37

Ⅰ 西班牙已發現48例不明原因兒童肝炎感染病例,還有哪些信息值得關注

新冠肺炎還有和猴痘病能源危機,這些就是他們的未來的問題,也是需要及時處理的問題。

Ⅱ 全球一共發生過四次大流行病,都是怎樣的


流行病是指疾病病例“超出正常預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確切地規定了社區或地區以及病例發生的時期。表明流行病存在的病例數量因受感染者、規模和人群類型、既往經歷或缺乏接觸該疾病的經歷以及發生的時間和地點而有所不同。大流行被描述為‘一種新疾病的全球傳播’。雖然這意味著Covid-19疫情已被宣布為大流行病,但這並不意味著WHO改變了建議,告訴世衛組織各國仍在建議遏制策略。

特德羅斯博士在日內瓦的一次簡報會上說,該機構一再呼籲各國採取“緊急和侵略性行動”,並“敲響警鍾”。他說:“我們預計病例數量、死亡人數和受影響國家的數量將進一步攀升。世衛組織一直在不停地評估這種暴發,我們對傳播和嚴重程度的令人震驚的程度以及不作為的令人震驚的程度深感關切。因此,我們評估了Covid-19可以被認為是大流行病。”

上一次大流行是什麼時候?

在2009年,眾所周知是由甲型H1N1病毒或豬流感引起的。這場爆發始於墨西哥,估計僅在第一年就在全球造成10萬至40萬人死亡。

Ⅲ 同性戀都會引起艾滋病么

http://ke..com/view/9070.html?wtp=tt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
人們經過研究分析,已清楚地發現了哪些人易患艾滋病, 並把易患艾滋病的這個人群統稱為艾滋病易感高危人群,又稱之為易感人群。艾滋病的易感人群主要是指男性同性戀者、靜脈吸毒成癮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輸血及其它血製品者、 與以上高危人群有性關系者等。

1.男性同性戀者
男性同性者,包括雙重性生活者(指既有同性戀又有異性戀者)佔全部艾滋病病人的70%~76%,在美國為75%。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戀不等於艾滋病!

2.吸毒者
經靜脈注射毒品成癮者約佔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為他們在吸毒過程中反復使用了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注射器、針頭,而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 具無疑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傳播,使吸毒者成為第二個最大的艾滋病危險人群。濫用成癮性葯物和毒品是艾滋病多發和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歐美使用毒品的風氣盛行並逐漸蔓延到亞洲(特別是 泰國),據美國國家毒品濫用問題研究所最近作出的調查報告 指出,在全美國2.4億人口中,約有1億人非法使用過毒品, 有3000萬到4000萬人經常使用一種或多種毒品,另有200萬人經常使用迷幻葯,而迷幻葯可直接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 在亞洲的泰國,估計有10萬靜脈吸毒者,其中75%在曼谷。有不少吸毒者同時又是同性戀者或其他性淫亂者,艾滋病在這些危險因素重疊者中發病更多。美國吸毒人群中艾滋 病抗體陽性者約40萬人之多,男性為女性的兩倍,另外據報導,與男性吸毒者有性接觸史的婦女,艾滋病發病率比一般人 群高30多倍,表明因吸毒而引起的艾滋病發病率之高。但在不同地區,因社會文化、風俗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因吸毒而染上艾滋病毒的比例也大不一樣。美國大部分艾滋病 人來自男性同性戀者和雙性戀人,而在歐洲來自吸毒的艾滋 病患者較多,比如因注射吸毒成癮者而受感染的在義大利特 別高,在羅馬、馬蘭等大城市中,估計約為20%~70%。據1986年的資料,在義大利有51%的艾滋病是來自注射吸毒者;在西班牙48%的艾滋病患者來自吸毒者,瑞典為32%~ 42%,而在美國則為17%。由於吸毒者使用未消毒的針頭,還可染上其他傳染病如 乙型肝炎等,並對免疫功能造成直接損害作用,從而使吸毒者更易成為艾滋病的攻擊者。

3.血友病患者
第三大易感人群為血友病患者,在所有艾滋病患者中,因 血友病而感染病毒的佔1%左右,美國略高,這一比例為1%~3.6%, 西班牙為0.2%。血友病病人之所以易感染上艾滋 病,因為血友病是一種因體內缺乏凝血因子Ⅷ而得的疾病,如 果不輸入外源性凝血因子Ⅷ,則病人可以在受輕微外傷後就 流血不止。據報導,凝血因子Ⅷ主要存在於治療血友病的血液 製品凍干濃縮制劑中。而這種凍干濃縮制劑是近年的產品,暴 露於傳染性病原體的危險性較大,每一批號濃縮劑來自2000 至5000個不同供血者的血漿,目前在美國約有6%~8%的 供血者帶有艾滋病毒,故有許多例子證明用美國生產的凝血 因子Ⅷ引起血友病病人感染艾滋病。據統計,接受這種因子Ⅷ 治療的A型血的血友病人,血清艾滋病抗體陽性率高達60% ~90%。在我國大陸曾有數例因使用因子Ⅷ而染上艾滋病的 報導;在香港的一次調查中,有71.2%的感染者為血友病患者。另外,根據對血友病的檢測分析,普通血友病患者本身機 體中淋巴細胞成份已有輕度失調,這種免疫功能本身就有輕 度異常的患者,就更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

4.接受輸血或血液製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劑外,其他血液與血液製品(濃縮血細 胞、血小板、冷凍新鮮血漿)的輸注也與艾滋病的傳播有關。首 次報告的與輸血相關的艾滋病患者是一名嬰兒,該嬰兒接受 了1名艾滋病病人提供的血液後發病。最近,有人總結了美國 18例與輸血有關的艾滋病病例的資料,這18例患者從接受 輸血到臨床症狀出現的時間為10~43個月(平均24.5個月) 出現卡波濟氏肉瘤的時間是在受血後16個月。這18例艾滋 病病例分別接受了濃縮血細胞(16例)、冷凍血漿(12例)、全 血(9例)和血小板(8例)。在調查中至少發現8名供血者屬於 艾滋病危險人群。所以受血者受染與否與供血者是否艾滋病 人或是否屬艾滋病危險人群有關。另據廣州衛生檢所在 1986年9月至1989年期間對我國進口的10批丙種球蛋白 進行艾滋病毒檢測,其中有8份(80%)艾滋病抗體陽性,這表 明使用進口丙種球蛋白者也可成為艾滋病毒感染對象。

5.與高危人群有性關系者
與上述高危人群有性關系者是艾滋病的又一易感人群。 同性戀的易感性在前面已提過,這里主要講一下與高危人群 有異性性關系者對艾滋病的易感性。有許多例子可以證明艾 滋病可以在異性性生活中相互傳播。有人報告過兩例非靜脈 吸毒成癮者的女性艾滋病患者,她們也沒有輸血史,但是她們 都有固定的男性艾滋病患者的性夥伴,盡管這種性關系是在 男患者診斷之前就已存在,但是輕症或無症狀的艾滋病同樣 有傳染性。與同性戀者、血友病患者、受血者、靜脈吸毒者等高 危人群發生性關系都可能染上艾滋病,因而成為艾滋病傳播 的易感人群。 另據我國10個省市性病及艾滋病感染聯合調查組最近 報導,對性病高危人群中的2687人進行了分析統計,男性 1027名,佔38.2%,女性1660名,佔61.8%、 15~29歲年齡組的2119名,佔78.9%,平均年齡24.3%歲。 在2687名被調查者中,發現性病患者885例,以淋病為主 (佔74.3%),女性患病率(34.0%),是男性(16.0%)的2.1 倍,2687人中,艾滋病抗體雖然全部陰性,但是為艾滋病發病 危險人群。如有艾滋病流行,這批人將為主要發病對象。

6.艾滋病的其他高發人群
艾滋病從理論上說任何人群都可易感,但真正的艾滋病 易感人群主要為上面所提的五類人群。從年齡上,艾滋病雖可 發生於任何年齡階段,但事實說明90%以上發生於50歲以 下的人群,而其中又主要發生在兩個年齡組,即20~40歲的 成人組和嬰幼兒組。據從美國對21726例艾滋病的分析中可 看出,發病率以中青年為主,20~49歲佔89%,其中30~39 歲佔47%。在扎伊爾病人中,平均患病年齡為33.6歲,其中 3/4的病人在20~39歲之間。這說明青少年在艾滋病發病者 中居於重要位置。而且青少年艾滋病患者在以前大多為男性, 但是統計數字表明女性患者正在增加,男女性別比例已由 1985年的4:1下降到1988年的3:1,在1987年~1988年 間女性患者增加了80%,那麼,青少年患艾滋病的危險因素 有哪些呢?低年齡組(20歲以下)主要因使用血製品和接受輸 血而感染。據報導在15~16歲因接受輸血或血製品患者的比 例為72%,但隨著年齡增長,這個比例則下降,到17~19歲 降為20%;但是因性行為而染上艾滋病的則隨年齡的增加而 增加,從13~14歲的9%上升到15~16歲的24%和17~18 歲的69%,而20~24歲的男性患者中,90%以上是由於性接 觸而染上艾滋病的,其中36%的患者是因同性戀行為而感 染,有7%還有靜脈注射毒品史。在女性中,最常見的原因是 異性戀接觸(約佔44%);其次為靜脈注射毒品成癮者(占 28%),但是在所有女性青年成人的艾滋病患者中,有28%的 人其配偶為男性靜脈注射毒品成癮者。 由於性別、民族或種族的不同,青少年艾滋病的發病率及 發病原因也不同。在美國13~19歲年齡組中艾滋病發病率男 性(18/百萬)為女性(4/百萬)的4.5倍,黑人患者(27/百萬) 和拉丁美洲人患者(25/百萬)分別為白種人(7/百萬)的3.8 倍和3。6倍。在白人青少年中,大部分(50%)經血製品感染。 24%經同性戀接觸感染;在黑人中,44%的艾滋病患者經同性 戀接觸感染,19%因異性關系感染;在拉丁美洲青少年患者中 有35%經靜脈注射毒品感染,29%經同性戀性接觸感染。與白人相比,黑人和拉丁美洲青少年中異性戀性接觸和靜脈注 射毒品者比例較大,這是因為他們中女性患者所佔比例較多。由於患有艾滋病的母親也可通 過胎盤、產道、乳汁傳播給出生前或出生後的嬰幼兒,因而由 患有艾滋病的婦女所生的小孩,也是艾滋病的易感者。

Ⅳ 為什麼吸毒者容易感染艾滋病

經靜脈注射毒品成癮者約佔全部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要是因為吸毒過程中反復使用了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徹底的注射器、針頭,其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注射器具造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流行和傳播,使吸毒者成為第二個最大的艾滋病危險人群。濫用成癮性葯物和毒品是艾滋病多發和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歐美使用毒品的風氣盛行並逐漸蔓延到亞洲(特別是泰國),據美國國家毒品濫用問題研究所最近作出的調查報告指出,在全美國2.4億人口中,約有1億人非法使用過毒品,有3000萬到4000萬人經常使用一種或多種毒品,另有200萬人經常使用迷幻葯,而迷幻葯可直接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在亞洲的泰國,估計有10萬靜脈吸毒者,其中75%在曼谷。有不少吸毒者同時又是同性戀者或其他性淫亂者,艾滋病在這些危險因素重疊者中發病更多。美國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抗體陽性者約40萬人之多,男性為女性的兩倍,另外據報導,與男性吸毒者有性接觸史的婦女,艾滋病發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0多倍,表明因吸毒而引起的艾滋病發病率之高。但在不同地區,因社會文化、風俗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因吸毒而染上艾滋病毒的比例也大不一樣。美國大部分艾滋病人來自男性同性戀者和雙性戀人,而在歐洲來自吸毒的艾滋病患者較多,比如因注射吸毒成癮者而受感染的在義大利特別高,在羅馬、米蘭等大城市中,估計約為20%~70%。據1986年的資料,在義大利有51%的艾滋病是來自注射吸毒者;在西班牙48%的艾滋病患者來自吸毒者,瑞典為32%~ 42%,而在美國則為17%。由於吸毒者使用未消毒的針頭,還可染上其他傳染病如乙型肝炎等,並對免疫功能造成直接損害作用,從而使吸毒者更易成為艾滋病的攻擊者

Ⅳ 艾滋病危害警示的例子

以下是艾滋病感染並死亡的幾個實例:

(1)一位年輕的同性戀者感染上艾滋病並死亡。

這是德國的一位年輕的同性戀者,從16歲起他就有了同性戀的生活,曾多次到美國東海岸旅行,他的性行為的突出表現是大量的主動和被動的肛門亂交。

1982年秋天,這個36歲的同性戀者第一次出現了艾滋病的徵象,他的右面頰上長了許多小泡,還患了黴菌性口腔炎(白色念珠菌引起)。同時,他的體重減輕,全身無力,沒有食慾。幾個月後,病情急劇惡化。他的體溫達到39℃,又出現腹瀉,1983年1月,他不得不住進醫院。

他的情況越來越壞,醫生經X線檢查,確認其為雙側肺炎,痰化驗發現綠膿桿菌(這種菌廣泛存在於水、土壤、人的腸道和健康人的皮膚上,只有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損害時才侵害人體),然而抗菌葯物還是挽救了他。1983年3月,他離開了醫院。

一個月後,他又再次入院,這時他的面頰上、兩個上臂、大腿內側和跟腱上出現了卡波濟肉瘤。此外,肛門處出現潰瘍(經診斷為Ⅱ型皰疹病毒引起的一種性傳播疾病——生殖器皰疹)。由於全身抵抗力衰弱又導致了皰疹病毒性視網膜炎,幾乎失明。

同年8月,卡波濟肉瘤蔓延至全身,這時他又患了嚴重的抑鬱症,但經精神科醫生治療,抑鬱症痊癒。此時,醫生准備把他送回家去。11月,就在要離院之前,他又突然發高燒,患了嚴重的肺炎,14天後便死亡。後來,屍體解剖發現,他感染了巨細胞病毒(健康人是可以抵抗這種病毒感染的),病毒不僅侵犯了他整個胃腸道,還侵入到腎、肝肺甚至大腦中。

(2)一位法國地質學家因一次車禍後輸血感染了艾滋病。

這個病例代表了另一種危險組,即因輸血造成艾滋病感染。1982年,31歲的地質學家因患有原因不明的腹瀉、嘔吐,並且體重明顯減輕,被收住巴黎醫院。

這位已婚的地質學家從不與同性戀者接觸。3年前他曾較長時間住在海地,在那裡,1978年他曾遭到一次嚴重的交通事故,在醫院里,他不得不被截去一隻胳臂,在手術中,醫生給他輸了許多儲存血。傷好出院後,他和妻子、女兒一同回到法國。

就在3年後,他出現了一些病症;腹瀉、疲倦,臍周無規律的疼痛。1982年3月,各種症狀惡化,嘔吐加水狀腹瀉,在很短的時間內,病人的體重減少了10公斤。

住院後,經各種檢查,結果診斷為艾滋病。然而上述症狀未被控制住,腹瀉、嘔吐、發燒和腹痛仍在加劇。人工喂養使這個地質學家活到1982年10月。但終因陷入嚴重錯迷,他於10月24日死亡。

(3)兄弟兩個血友病人都因使用血製品而感染了艾滋病。

血友病人也是患艾滋病的主要危險組之一。血友病是僅見於男性的由婦女遺傳來的凝血障礙性疾病。因為他們的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所以很小的外傷就可能使他們出現致使的出血。患血友病者需要終生使用他們所缺少的凝血因子,這種凝血因子是從成千上萬個供血者的血液中提煉出來的。

西班牙南部的16歲和9歲的兄弟兩人,都是血友病人,他們不得不經常輸入凝血因子。首先是哥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和腹瀉,於1983年3月被送進醫院。檢查發現他的口腔和咽喉受到白色念珠菌侵襲而感染,X線顯示肺部受累。血液化驗結果顯示淋巴細胞和白血球減少。

9歲的弟弟也以同樣症狀和持續發燒,於1983年11月住進了同一個醫院。盡管積極治療,這個小男孩還是死了。屍體解剖後,發現他的肺出血,以及受到巨細胞病毒和某些黴菌的感染。唾液採集器天貓

(4)嬰幼兒也受到艾滋病感染。

美國一雜志報告了8個嬰幼兒艾滋病病例,他們都出生在美國紐約附近的內瓦克地區,其中年齡最大的8個月。

其中一個男孩於1980年6月出生,在3個月前身體還很健康,後來他突然得了肺炎,而且病情惡化,引起醫生們注意,經多方檢查,結果為:腦電圖有改變,顯示大腦皮層萎縮;肺部活檢證實有卡氏肺囊蟲;血液檢查發現T淋巴細胞減少。盡管醫生作了很大努力,但這個男孩的病情仍繼續惡化,終於在出生後5個月就死亡了。

在調查中,醫生們發現他的父親是個吸毒者,並同樣也出現了T細胞減少症狀,而且口腔有白色念珠菌染。這位父親患的也是艾滋病。

其他7個艾滋病患兒,3個已死亡。他們的背景是,一個患兒的父母均是海地(艾滋病高發區)人;另一個患兒的母親出生在多明尼加(艾滋病流行區);其他嬰兒的父母均為一方或雙方是吸毒者,或經常與許多人有性關系者。有一個患兒則有一個母親、兩個父親和一個叔叔,而這些人都患有艾滋病。

有鑒於此,醫生們認為必須把置身於上述環境中的兒童看作是「極易受艾滋病危害的」。

Ⅵ 世界范圍內出現過哪幾次的傳染性疾病的大爆發

天花(Smallpox)
早在16世紀,歐洲的探險家、殖民者和征服者還沒有進入新大陸之前,美洲大陸上已經居住著將近1億名土著居民。但在隨後的100年內,傳染病的爆發使人口驟減為500到1000萬。雖然其中有些原住民,比如印加人和阿茲特克人,已經開始修建城市。但由於時間短暫,他們還沒有大量馴養動物,也尚未滋生出侵擾歐洲人的許多病菌。但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許多土著居民無法抵擋的傳染病也隨之來到了新大陸。
這些傳染病中最嚴重的天花。天花病菌已經在人類社會傳播了數千年,其中最厲害的疾病會導致30%的死亡率。天花的症狀包括高燒、全身酸痛、皮疹、水泡和永久性傷疤。這種疾病一般通過與患者的皮膚或體液直接接觸傳播,但是封閉環境中也會通過空氣傳播。
盡管在1796年天花疫苗已經出現,但是天花病毒仍在繼續傳播。甚至在1976年,天花還造成了2萬人的死亡和全球數百萬人的恐慌。同一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推行大規模接種天花疫苗。1977年,天花病例徹底消失。如今,這種病毒除了實驗室外,在自然界已經不見蹤影。
西班牙流感(Spanish influenza)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全球有3700萬人在戰爭中喪生,數百萬士兵開始返回家鄉。這時一種新型疾病出現了,有些人稱之為西班牙流感,或者世紀大流感和1918流感。這場災難在幾個月內帶走了2000萬人的生命。在一年的時間內,流感繼續蔓延,死亡人數十分驚人。估計全球范圍內有5000萬到1億人死於此疫。這場流感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瘟疫。
西班牙流感與我們現在每年都會遇到的常見流感不同。那是一種新型流感病毒,被稱為H1N1禽流感病毒。科學家們懷疑這種病毒是一戰前從美國中西部地區的鳥類傳染給人類的。後來在西班牙造成800萬人死亡,這次流感因此被稱為「西班牙流感」。在全球范圍內,大部分人類對這種病毒完全沒有抵抗力,正如同1550年阿茲特克人面對天花時的困境。大規模的運輸部隊和補給部隊使病毒向其他地區的傳播更為快速。
1918年流感同樣有普通流感的典型症狀,比如發燒、惡心、腹痛和腹瀉。同樣,病人臉上經常有黑斑出現,肺部充滿液體,很容易導致缺氧,該症患者往往死於肺部充液。
隨著病毒的變異和向非致命方向的轉變,這次流感一年之後慢慢消失了。對於我們而言,由於基因與部分抗體的遺傳性,對H1N1家族的病毒均有一定的抵抗性。
黑死病(Black Death)
車上堆滿屍體,木板上擺滿死去的家人,貴族和農民齊聲哀號,希望進入天堂得到解脫。這就是黑死病,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傳染病。黑死病被認為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流行性傳染病。1348年的歐洲,有一半人死於黑死病。當時,中國和印度也有不少人因此而死。黑死病沿著戰爭和貿易的路線不斷傳,沿途的城市和鄉村完全毀滅,全球的政治、經濟受到致命性打擊。
黑死病長久以來都被認為是流行性鼠疫,通過老鼠身上的跳蚤和空氣進行傳播。但最近的研究對此提出質疑。一些科學家認為黑死病可能是類似於伊波拉病毒的一種出血性病毒。科學家正在研究疑似鼠疫受害者的遺骨,希望發現一些遺傳證據來證實這一理論。
如果說黑死病是鼠疫的話,那麼現在還仍然存在。由耶爾森氏桿菌引起的鼠疫如今還會在一些老鼠泛濫的貧窮地區發生。但只需在發病的早期階段進行一些簡單治療,就能大大減輕病情。這種病的主要症狀包括淋巴腺腫大,發燒,咳嗽,血痰和呼吸困難。
瘧疾(Plague)
瘧疾並不是什麼新型傳染病。最早關於瘧疾的記載出現在4000年前,當時的希臘人就記述了瘧疾的破壞性影響。最早關於蚊子傳染疾病的說法出現於古印度和中國的醫書上。即使是現在,科學家們也發現了很多疾病跟蚊子有關。
瘧疾一般是由蚊子和人類身體上的虐原蟲微生物引起的。當受感染的蚊子停留在人類皮膚上開始吸血時,瘧原蟲微生物就會進入人體。一旦進入血液,就會在血紅細胞內生長並最終摧毀紅細胞。症狀有輕有重,典型症狀是發燒。發冷,出汗,頭痛和肌肉痛。想了解更多信息,請查看瘧疾的發病原理。
古時候瘧疾傳播的情況現在已難以考證。但是我們仍然能在一些瘧疾肆虐的地區看到它驚人的破壞力。1906年,美國政府招募了26000名工人建造巴拿馬運河。其中的21000人後來因為瘧疾住進醫院。
戰時的士兵受瘧疾的傷害最大。據報道,僅美國南北戰爭中就有1316000人感染瘧疾,其中約一萬人死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士兵飽受瘧疾之苦,長達三年之久。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在非洲和南太平洋的駐軍中有60000人死於瘧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試圖清除瘧疾病。他們首先使用了現在已經禁用的滴滴涕(DDT)進行大規模殺蚊,然後全民預防蚊蟲滋生。在美國國家疾病控制中心宣稱瘧疾已經在美國絕跡後,世界衛生組織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根除瘧疾。但是,隨著抗葯性瘧疾及蚊蟲的出現,花費了巨大人力和財力的消滅瘧疾行動被迫擱淺。
如今,瘧疾仍然還在世界上很多地方肆虐。特別是在沒有推行世界衛生組織清除瘧疾行動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每年都有將近3億5千萬到5億人口感染瘧疾,多達一百萬人因此而死去。即使在美國,盡管之前進行過大清除,每年也有超過1000個病例,還有少數人死亡。
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簡稱TB)
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肺結核就存在於世了。古代小說詳細記載了肺結核患者死亡的過程。人們甚至在在古埃及的木乃伊中發現了肺結核病菌存在的DNA證據。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在人群中依靠空氣傳播。感染者呼吸時細菌隨之而出,然後再進入其他人體內。病菌一般直接攻擊肺部,導致患者胸部疼痛、體弱無力、體重下降、發燒、夜間盜汗和血痰。有時也會影響到大腦,腎臟或者脊柱。
從17世紀開始,肺結核就在歐洲大陸流行了將近200年,感染者中近1/7死去。肺結核在美洲殖民地更是常見。即使是在19世紀晚期,美國每年死亡人口中仍有1/10是因肺結核而死。
1944年,醫學界發明了抗生素來治療肺結核,並取得突破性進展。在經歷了5000年的折磨之後,我們終於可以擺脫這種被古埃及人稱為「死亡之病」的傳染病了。
雖然有現代治療手段的幫助,但如今每年還有將近800萬人感染肺結核,而其中200萬人死去。
由於預防和治療手段失效,全球性貧困狀況,以及抗葯性結核病菌的出現,這種疾病在上世紀90年代卷土重來。此外,艾滋病病人因為身體免疫系統受到破壞,所以更容易感染肺結核。隨著艾滋病的傳播,肺結核也開始死灰復燃。
霍亂(cholera)
古代印度已經有霍亂病例存在,但直到19世紀,世界其他地區才出現了類似的病例。在19世紀,商人在各地進行貿易時,霍亂病毒隨著他們進入了中國、日本、北非、中東和非洲的一些城市。六次大規模霍亂爆發,奪取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霍亂是由一種叫做霍亂弧菌的腸內桿菌引起的。輕度感染病例十分常見。5%的感染者有可能會嚴重嘔吐、腹瀉和腿抽筋,甚至嚴重脫水和休克。大多數人的免疫系統都能抵抗住霍亂,前提是您能熬過長時間的脫水狀態。直接接觸患者通常會感染病毒,但是霍亂病毒主要通過被污染的水和食物進行傳播。
19世紀,歐洲工業革命期間,霍亂病毒被貿易商們帶到了歐洲那些擁擠和骯臟的商業城市。醫生們把霍亂流行的原因歸咎於嚴重的空氣污染,他們倡導清潔的生活環境和增加污水處理系統。這對霍亂的流行有很好的預防作用。雖然醫學界最終認定霍亂並非由空氣傳播,而是受污染的水源引起,但是霍亂病例的確因城市清潔計劃大大減少了。
在上個世紀,人們始終認為霍亂不過是18世紀的陳年舊事,隨著科學的進步和衛生條件的改善,霍亂病毒早被根除。然後,就1961年,一種新型霍亂在印度尼西亞爆發,並最終蔓延到全世界。這場流行性霍亂一直持續到今日。1991年,30萬人感染了新型霍亂,4000人被奪去生命。
艾滋病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簡稱(AIDS)
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艾滋病引發了一場世界性的災難,從1981年至今,大約2500萬人因此喪生。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目前有3320萬人是HIV攜帶者,僅2007年就有210萬艾滋病患者死去[資料來源:Avert]。
艾滋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是由人體免疫缺損病毒(HIV)引起的。這種病毒通過人體的血液、精液和其他體液進行傳播,直接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免疫系統被破壞的人對各種病菌都沒有抵抗力,也稱為機會性感染(Ols)。如果人體免疫系統被嚴重破壞,HIV就變成了艾滋病。
科學家懷疑艾滋病毒是20世紀中期由猴子和類人猿傳染給人類的。20世紀70年代,非洲人口急劇增長,戰爭,貧窮和失業困擾著非洲各國。賣淫和吸毒泛濫,艾滋病毒也通過不安全性交和污染的針頭得以傳播。即使在醫院,針頭的重復使用和不安全的輸血也給艾滋病的傳播提供了便利。很快,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地區大規模肆虐,很多貧窮國家的勞動力因此而死去,成千上萬的兒童成為孤兒。
雖然有些葯物可以抑制艾滋病攜帶者發展為艾滋病患者,但目前尚無葯物能夠完全根治這種疾病。很多團體和組織都在開展艾滋病預防的宣傳和教育活動。正如上文所說,艾滋病病毒一般通過不安全性交和重復使用的輸液針頭傳播。因此醫葯部門一直在號召使用避孕套和一次性針頭來預防艾滋病的傳播。若想了解更多有關艾滋病的信息,請查看什麼是艾滋病(AIDS)。
在下一節中,我們將了解一種更為嚴重的傳染病——黃熱病,它曾經打敗了拿破崙的大軍。
黃熱病(Yellow Fever)
當歐洲殖民者把大批非洲奴隸運往美洲的時候,很多新型傳染病也被帶了過去,其中就有黃熱病。黃熱病,又稱「黃傑克」,在殖民地地區廣泛傳播,大批農場因此消失,一些主要城市也受到毀滅性影響。
1803年,拿破崙派遣33000人前往北美洲的法國領地去鎮壓當地起義,軍隊登陸後不久,29000人就感染黃熱病死亡。巨大的損失迫使拿破崙放棄了那塊領土。隨後,法國把這塊領土賣給了美國。這就是史書記載的路易斯安那州事件。
黃熱病和瘧疾類似,都是通過蚊蟲進行傳播。典型症狀有:發燒、發熱、頭疼、肌肉疼痛、背痛和嘔吐。嚴重感染時會導致出血,休克、腎和肝功能衰竭,有致命的危險。肝功能衰竭會導致黃疸病或者皮膚發黃,這就是它被稱作「黃熱病」的原因。
盡管開展了接種疫苗、改善生活環境和大規模清除蚊蟲等活動,黃熱病現在依然在非洲和南美洲肆虐。
在下一節中,我們將了解到士兵在戰場上不僅僅要躲避子彈,還要防止流行性斑疹傷寒。
斑疹傷寒(scrubtyphus)
很多人擠在一起,環境骯臟,每個人都不停地用手抓身上的虱子。自古以來,露宿戰場的士兵不僅要時刻防備敵人,還必須面對寄生蟲和病菌的威脅。一種名叫普氏立克次氏體的微小病菌曾經導致了世界著名的瘟疫大爆發,那就是傷寒病。
由於它經常在駐軍里爆發,又被稱為「露營熱」或者「戰爭傷寒」。在歐洲30年戰爭期間,斑疹傷寒、瘟疫和飢餓奪走了1000萬的生命。有時候,斑疹傷寒的爆發會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資料來源:Conlon]。
1489年,在西班牙軍隊圍攻摩爾人的大本營格蘭納達時,一場斑疹傷寒爆發了,西班牙軍隊由25000人驟減為8000人[資料來源:Conlon]。由於斑疹傷寒的破壞,西班牙人只能等待下個世紀,才能把摩爾人驅逐出西班牙。一戰中也有類似事件,傷寒使數百萬的俄羅斯、波蘭和羅馬尼亞士兵死去。
斑疹傷寒的典型症狀包括:頭痛、食慾不振、疲倦和體溫急劇上升,並迅速轉為發燒,同時伴隨著發冷和惡心。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療,傷寒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斑點壞疽、肺炎和腎功能衰竭,隨著溫度逐漸升高,最終導致精神錯亂,昏迷和心力衰竭。
如今隨著醫療手段的進步和衛生條件的改善,斑疹傷寒逐漸減少。二次大戰中斑疹傷寒疫苗的使用和DDT滅蚊行動的開展,使得斑疹傷寒在發達國家已經銷聲匿跡。但是在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的一些地區,斑疹傷寒仍然沒有得到消除。
在下一節中,我們將看到隨著衛生條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因病癱瘓的人反而越來越多了。
脊髓灰質炎(polio)
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症。研究人員推測這種疾病已經在全球肆虐了上千年,導致成千上萬的兒童癱瘓或死亡。在1952年,僅美國就有約58000個脊髓灰質炎病例,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終癱瘓。在這些病例中,更有超過3000人死亡。
這種疾病是由破壞人體神經系統的脊髓灰質炎病毒(poliomyelitis)引起。它會通過糞便傳播,經由受污染的食物和飲水擴散。初期症狀包括發燒、疲勞、頭痛、嘔吐、身體僵硬和四肢疼痛。大約每200個感染者中,就會有一人癱瘓[資料來源:WHO]。雖然麻痹症狀主要集中在腿部,但有時也會蔓延至呼吸系統的肌肉組織,從而導致患者死亡。
脊髓灰質炎患者大多是兒童,所以也被稱為小兒麻痹症,但成人同樣會感染此症。這主要取決於患者頭一次接觸病毒,也就是初次感染的時候年齡多大。在青少年時期,人體免疫系統對脊髓灰質炎的抵抗力更強。所以說,初次感染時患者年紀越大,癱瘓或死亡的危險性就越大。
脊髓灰質炎是一種很古老的疾病,早在人類世界中傳播了千百年。如果在幼年時期接觸過脊髓灰質炎病菌,人體自身抵抗力就會相應提高。但到了十八世紀,我們的醫療手段得到長足發展。這限制了疾病傳播,同時降低了人們在幼年時期接觸病菌的機會。結果越來越多的患者要到年長一些時,才會接觸到脊髓灰質炎病菌,因此在發達國家,脊髓灰質炎導致癱瘓的比例直線上升。
目前還沒有針對脊髓灰質炎的有效治療手段,但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醫學界研製出了完美的脊髓灰質炎疫苗。從那以後,這種疾病在發達國家基本得到控制,只有在某些發展中國家才會出現脊髓灰質炎的流行性大爆發。人類是這種病菌的唯一攜帶者,而廣譜疫苗幾乎可以保證讓脊髓灰質炎從此絕跡。在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起的全球脊髓灰質炎根除計劃,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

Ⅶ 西班牙有個換腎的艾滋患者他是怎麼活那麼久的

一直使用抗病毒 葯物,治療的 早吧

Ⅷ 請提供有關西班牙艾滋病的情況

據西班牙衛生部14日發表的公報,2000年西班牙共確診艾滋病患者2511例,比1999年減少13%。 西衛生部稱,最近5年來,衛生部門採取預防為主、引進新的治療手段為輔的做法,使艾滋病患者的人數下降了64%,母子傳染的病例也明顯減少,2000年西班牙只發現12例。 公報指出,在已確診的艾滋病患者中,男性佔77.9%。靜脈注射、吸毒是艾滋病主要的感染途徑,占患者總數的56%,其次是性接觸感染。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8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1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8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4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2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7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3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0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51